革宋(校对)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692

  “既然一定要出事,出事了惩治违法不就好了。”赵谦很淡定。
  “官家这是……何必呢。”
  “我真不生气。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为何要放在心里。”
  “那些人是在表达对官家不满。”
  “很正常。我娘提起我爹也许多不满呢。”
  萧美美想起自己的婆婆对公公的冷嘲热讽,心中又是好笑又是好气。家庭就是如此,但是赵谦对官员未免有些过于放纵。不过丈夫有了决定,萧美美可不想干政。
  若是说心里面毫无芥蒂,赵谦知道这肯定谈不上。不过这件事并不重要,至少在当下根本谈不上重要。和老爹谈完之后,赵谦这些天整理了思路,确定了他认为的关键。以至于赵谦甚至怀疑这帮人的反弹也许是感觉到了什么。
  带着平静的心情继续自己的工作,赵谦突然接到了江浙高官贾唯信的报告。贾唯信在报告中表示,江浙省愿意自行筹备资金修建省内的铁路。先期计划将松江府城、宁波府城、杭州城、姑苏城连接起来。
  建省之前已经有过几个府商议自筹资金修建铁路的事情,赵谦听说过,甚至有些府派人询问过赵谦朝廷会怎么看。事情最终没成不是因为大家不支持铁路,而是每个府都不大,各自财力有限,都不想由自己的府来承担大头。
  建省之后的局面就不同了,江浙省里面名城颇多,松江府又号称富甲天下。出现各省要搞省内铁路是完全可以想象。只是看到铁路债券的利息居然高达每年15%,赵谦皱起了眉头。朝廷自己修铁路靠的是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就不需要考虑利息问题。
  再看一遍规划书,江浙省不缺粮食,便是来十万倭国劳工也没压力。铁道兵是朝廷部门,工资是由朝廷财政支付。钱用来购买各种铁路设备,铁路设备生产周期和铺设周期可以算出来。这个周期不到两年,贾唯信认为两年后江浙省可以通过各种财税收入来还上这些钱。
  赵谦左思右想都觉得不太对劲,就召集了会议。铁道部听完这个计划,上来就问:“这铁路修成之后归谁?”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他大臣都看向赵谦。赵谦应道:“大家有什么意见就提,不用担心这个的可行性。若是各种意见综合起来证明这么做不可行,否了此事就好。”
  话说到这里,财政部长斟酌着说道:“我倒是觉得这个可行。只是不知道铁道部有没有多余的人力来修建铁路。”
  铁道部长答道:“铁道兵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已经安排好了。”
  “我是这么想的,只是我自己这么想。我看铁路现在修建的进度是路基和砟道先铺设好,铁轨什么的是一边铺设一边安装。这个铺设与安装能否分开来做?”
  “肯定不行!”铁道部长干脆的否定了,“几百吨的东西不用火车来运,要用什么来运?”
  “我的意思是江浙那边河流多,修铁路可以很多路段一起开工,修建铁路的速度会快很多。北部的铁路抽调些铁道兵,并不会让北边铁路修建速度降低很多,但是这些人在江南能以极快的速度修建起大量铁路。”
  这话又让重臣们的目光落到了赵谦身上。赵谦没想到有人竟然提出调整以前定下的铁路建设计划。这种勇气……能算得上是勇于任事么?粗略一想,觉得这看法又很有道理。使用十份力量,总产量是十。把十份力量分成一和九两份,总产量变成十二,就意味着效率提升了20%。这样的变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于是赵谦问其他大臣,“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本以为是一个可行性讨论会,一个多小时后居然谈出了三个要点。一自然是北方铁路的进度可否以正常进度而不是最高进度进行。二是地方筹款建设的铁路的所有权。三是可否为铁路建设发行债券。
  赵谦以为铁道部会最激进,没想到财政部比铁道部更激进。赵谦询问财政部为何在铁路建设上如此坚持,财政部长答道:“铁路不光是交通工具,对经济拉动的力道难以想象。开封到海州(连云港)的货运量增加了五倍。海州人口在过去三年里面增加了一倍,而且还在不断有人涌入。海州城按照以前五倍的面积在建设,虽然欠了非常多的钱,但是税收也大大增加。”
  这话让赵谦眉头微皱,他感觉财政部长对于债券异乎寻常的热情貌似有了理由。
  财政部长把话说到了明处,“官家,当下局面是产销两旺。唯一问题就是谁为基础建设掏钱。”
  “你们想用倭国劳工?”赵谦问道。
  “不,倭国劳工是用来干那些大宋劳工不愿意干的辛苦差事。如果铁路通车,加上沥青官道,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民就愿意进城干活。”
  赵谦眼睛一亮,对财政部长的不满很快变成了赞赏。所谓‘轻民力’是指百姓干活之后不给钱,或者给很少的钱。财政部长的看法却非常正经,大宋农村人口并非不愿意干体力工作,只是他们不愿意干太过辛苦或者离家太远的体力工作。既然倭国人已经完美的补上了这个缺口,大宋农村人口愿意做的工作就需要良好的交通。
  “官家,太上皇殚精竭智,为大宋打下极为良好的财政基础。若是没有铁路与这么多基础建设,我大宋财政收支平衡非常健康。太上皇的铁路与官家的沥青官道建设对国家有巨大好处,只是这些投资缺钱。不如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搞建设。可以补上这些缺口。”
  铁道部长听不下去,大声问道:“借了钱还是要还。更要支付利息。这些利息算谁的?我把话说头里,太上皇可说的清楚,铁路建设的目的是方便大家出行,所以车票和货运价格不会高。”
  这话明显没有打击到财政部长,部长应道:“国家经济活跃,税收自然会提高。这些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如此大的缺口。所以就得堤内损失堤外补。我听闻已经有人在北扶桑行省找到了砂金地带。另外,在南方的方丈洲好像也有金矿。”
  “金矿?”赵谦惊了。他发现自己只是自以为了解到了各种情报,实际上他了解到的情报与现实的情报有许多差距。
  “除了金矿,光是来自东地中海的橄榄油制品也是一大利益,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东地中海以及天竺半岛的贸易。只要规模够大,利润就够高。从长远来看,现在借的这点钱所产生的利益远比那点利息大很多。当下铁路所到之地,大家都去乘坐火车,运河里面走的都是货船。运河货运量反倒增加了一倍。”
  赵谦听到这里只觉得讨论的内容已经超出了这次会议的范围,便说道:“以后再说那些,关于这件事,大家怎么看。”
  “利息不能超过10%,不然的话我们铁道部不认。而且铁路必须归我们所有。”铁道部长斩钉截铁的确定了上限。
  不等赵谦说话,财政部长笑道:“我本就不想让各省自行发行债券,发行债券得由财政部决定。不过财政部的这笔铁路债券可以在江浙省发行。”
  会议结束了,赵谦只觉得思绪繁杂。仔细想想,赵谦又觉得自己好像完全没有注意到老爹是怎么捞取的第一桶金。他派人跑去倭国附近的岛屿开采金银矿,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第一桶金。如果大宋朝廷有更多金银储备,自然可以发行更多的交钞,这些交钞又可以明确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
  想起沥青官道被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赵谦在心虚中又感受到了极大欢乐。没有老爹的指示,赵谦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想到用沥青铺设道路。但是老爹下了命令,赵谦执行的结果是发现扶桑洲的沥青品质真好,太适合做道路了。道路用了将近一年依旧崭新,去年赵谦亲自主持会议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船队,今年运回来了三十几万吨沥青。江浙省各大城市都开始大铺沥青道路,到现在的反响非常好。船队也从这大宗商品中赚了不少。这些功劳全部归到了赵谦名下。在此之前,赵谦最有名的大概只有‘寻九尾狐’那次。不过那次的事情来得快去得快,很快就没了讨论。没想到因为这项大宗贸易,‘得九尾狐’的事情又被提起。让赵谦的声望得到一点加持。
  任何经济活动的影响都不止那件事本身,接着沥青贸易,已经有人要在大宋北扶桑行省的定居点开办工厂。在船队抵达扶桑洲前开采出更多沥青。如果扶桑洲北部有砂金矿的消息是真的,赵谦已经能看到北扶桑行省快速壮大。
  想来想去,赵谦决定同意发行铁路债券。摸着石头过河么,如果走不下去停掉就好。如果能良好运营,岂不是开辟了一条新路?
  经过三个月筹备,财政部放出了第一批债券。债券额度为五千万贯,年息14%。虽然铁道部坚决反对,财政部还是用了这个利息。大宋官方的借贷利息曾经是50%,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贷款利息算是‘真良心’,也有20%的利息。这些年大宋货币供应量充足,利息也在10%以上,14%的利息在财政部看来算是有吸引力的底线。
  五千万贯在大宋不算什么,不过也不是个小数字。赵谦觉得发行之后大概得半年才能卖光,没想到发行了两周,十一天内就买了个精光。原本赵谦不想调查都是谁买的,此时他却不得不派人调查。到底谁的手里有这么多钱,要是弄不清楚的话赵谦觉得不安心。
  此时已经到了大宋341年,赵谦40岁生日就要到了。过完春节,过完元宵,二月二龙抬头都过了,总算是提交上来了报告。五千万贯铁路债券的主要购买者是大宋官员。
  看完报告,赵谦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该想什么。按照道理,大宋的官员们如此支持朝廷政策是好事,朝廷需要用钱,官员手里有钱。官员们购买了如此优质的债券自然安心,朝廷筹集到了足够的钱财,同样满意。然而这件事怎么想都觉得怪怪的。赵谦很想靠自己解决心里的不快,但是他做不到。最后赵谦只能去老爹那边。
  赵嘉仁听赵谦讲完事情始末,就问道:“你想收回这批债券?”
  “我不打算收回!”赵谦语气坚定中有点怒气。
  “你为什么生气?”
  “我觉得财政部知道官员会抢着购买,所以才提高了利息。好像他们在算计我。”
  “你有证据么?”
  “没有。正因为没有,所以生气。”
  “哈哈。”看着儿子的表情,赵嘉仁忍不住笑起来。
  赵谦被老爹笑的有些尴尬,他问道:“官家,我只是想来问问,官家遇到这等事的时候是怎么消除不快的。”
  “我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执掌了价值几十亿贯的资产,那时候的几十亿放到现在大概价值上百亿。所以这点钱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事。以后你决定过几十亿上百亿的钱之后,自然就不在乎这点事了。”
  赵谦听到这话,觉得老爹说的也许有理,却也只是也许。那种被算计的感觉依旧没办法立刻消除。然后就听老爹说道:“赵谦,如果一件事合法、合理、合情,你就得认。这就是人的时代,时代已经变了。你知道时代变了,所以才会决定用发行债券的方式。那么你就得尊重人们的选择,如果你不尊重,就说明你没有承认时代变了。”
  从老爹这里出来,赵谦还是觉得心中不舒服。但是这感觉却在不断消退。占据他想法的是老爹方才的话。是的,时代变了。神的时代结束了。赵谦是知道的。不过还是有些不习惯。
  等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赵谦心中的负面情绪已然消散。一个念头充满了他的胸膛,‘这个时代,我能对付的了!’
第344章
人间一百五十年
  大宋343年4月,巴格达
  罗马远征兵团副将西塞留斯放下望远镜,巴格达城头的旗帜既不是奴隶王朝的旗帜,也不是真神教的传统旗帜。城内的真神教徒们赶走了屡战屡败的奴隶王朝留在巴格达的官员,本地曾经依附奴隶王朝的真神教附庸军并没有归顺大马士革蒙古,而是打出了自己的旗帜。
  每次都是如此,西塞留斯只觉得心中烦躁。每一座城真神教徒盘踞的城市都经历了叛乱、自立、战败、投降。反倒是那些蒙古人为主的地区见到局面不对要么望风而逃,要么倒头就拜。
  两河流域的战争进行了三年,一场场血战让西塞留斯从军团副将变成了兵团副将,可西塞留斯期待的只是能尽早结束战争回到自己的家中。
  “报,将军。郝康大汗传令升帐啦!”飞奔而来的传令官带来了最新消息。
  大宋344年5月,格林瓦尔德
  漫长的白昼从早上3点开始,晚上19点,泥潭般的战场上各路人马搅在一起。作为第十次十字军东征核心的条顿骑士团本身就是来自欧罗巴西方诸国,除了条顿骑士团的战旗之外,瑞典、丹麦、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捷克、立陶宛、波兰、法兰西、西班牙,来自各国的骑士们还打出各自的旗帜。
  十字军骑士们穿着从东地中海贸易渠道买来的钢甲,手持各种精钢武器奋战在第一线。在小队作战中,弑母者·郝睿麾下的元国骑士团不断被打倒斩杀。元国骑士团并没有在这样的伤亡下崩溃,他们在这个如大锅般沸腾的战场上同样在不断干掉十字军。
  双方的军队都在流血枯萎,按照现在的人数比,八万元国骑士团与七万十字军的战斗将以元国惨胜收场。十字军最后的预备队也已经出现在战场边缘,他们好不容易寻到了在远离华沙与元国骑士团决战的机会,如果不能在这里获胜,第十次十字军东征会失败,元国也会完全占领波兰,进而威胁波罗的海。
  骑士们跪倒在地,接受主教们的赐福。欧罗巴西部各国相当一部分骑士团以及绝大部分自由骑士都集结于此。随着最后的预备队越过早已经停止炮击的白铁火炮阵地,杀向战场的时候,十字军最后的力量也进入预备阵地。那是波兰当地的农民,他们没什么铠甲,手里只有草叉木枪之类的家伙。
  现在距离天黑还有四个小时,各地领主们带领自己的领民们接受以前从来没机会直面的主教们的祝福,再过一个小时,这些农民就要为主的荣光投入到战场中去。利用近十万人的人数优势给元国骑士团们最后的压力。
  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已经在战场上指挥了好久,此时在后方小憩醒来的大团长带领着侍卫登上战场附近一处小高地,在这里可以眺望的更远。几个小时前,已经有人讲过在平原尽头好像看到一条移动的黑线,一条不详的黑线。接连派出了几波探马都没消息,大团长心中的不安越来越重。
  那条黑线越来越明显,大团长只觉得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他拿起望远镜看了片刻,然后对身边的副官吼道:“让那些农民马上出击,马上!”
  虽然还是不能看清黑线到底是什么大团长已经相信,那些人绝不是友军!
  大宋345年6月,大马士革
  港口的气味原本好了很多,然而最近随着大量奴隶运抵这里,气味再次变得难闻起来。那些真神教俘虏们如同牲口般赶上各个平台,拍卖者们扯着喉咙叫卖着自己的商品。
  这批男奴身体健康,那些女奴容貌姣好。幼儿奴隶数量也不少,女孩更好卖一点。男孩销量也不错,不少欧罗巴西部教会来的主教只收购男孩。
  四十岁以及四十岁以上的老年奴隶销量就很差,每一批奴隶都是在成年奴隶和幼儿奴隶卖光之后才轮到有人看货。这次有点不同,一位买家走到圈着老年奴隶的人圈旁,命卖家打开栅栏门。他一个个看过去,瞅见顺眼的就用手里皮鞭抽两下。若是遇到奴隶们不抵抗不躲闪的时候,买家就忍不住用东罗马东部口音咒骂几句。
  最后他选了一票老年奴隶,用很低的价格买下来。用绳子串起来的老年奴隶被上了镣铐押上船的时候,旁边有交道的奴隶贩子们笑道:“维尔斯大善人,你又来捡漏啦。”
  成年和幼年奴隶一时卖不出去还能熬到下一次大拍卖,或者运到其他市场出售。老年奴隶就往往熬不过去,所以‘维尔斯大善人’在奴隶市场中固然大部分调侃,却也未必没有一丁点的真实。
  维斯尔随口与奴隶贩子们聊了几句,却不说什么。他心里面看不起这帮家伙的无知,跟着运动员们学习了运动学之后,维尔斯突然就开窍了。既然下矿坑的奴隶一两年就会劳动致死,为何要购买那些看着年轻力壮但是价格昂贵的奴隶。
  只要懂得运动学,就能通过鞭打奴隶时候奴隶的反应判断出他们的运动能力。同样的投入资金,维尔斯赚到的钱是其他使用矿奴的东部贵族的两倍甚至三倍。有个别老年奴隶甚至在矿坑里不断劳动了三年。四十岁老年人有着经过这么多年人生积累的经验,反倒更好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