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692

  与家人分别,寅一郎直奔镰仓城。在镰仓城外寅一郎停下马匹,就见镰仓城也在修建城墙和城门,见过足利家的城池,寅一郎觉得眼前所见非常熟悉。进入镰仓城之后,寅一郎直接开始观察城内居民的装束,果然与足利家一样,城内居民的穿着保持着旧日模样,胳膊大腿露在外面。
  在松冈家门口停下没多久,松冈一身漂亮的衣服,脚蹬鹿皮橡胶底的靴子快步奔出来。这两年幕府再不禁止吃肉,就见松冈容光焕发,大有越活越年轻的意思。前吃肉犯和前卖肉犯交情久远,情谊自然不一般。两人手拉手进了松冈的宅子,寅一郎就见松冈大人家完全变样了。建筑物焕然一新,仆人的装束也全面四国化。
  为了表示郑重,松冈夫人亲自出来招待客人。在倭国,一身丝绸衣服已经是大富大贵,就见夫人一身衣服统统是大宋的高级布料。这些布料寅一郎的老婆也有,得知价格之后,不怎么在乎钱的寅一郎都呲牙咧嘴。
  而且夫人身上的香水味道也是上品。大宋的香水分成三个档次,价格最便宜的是花露水,涂抹之后驱逐蚊虫,还能治皮肤瘙痒。只要家里不穷的都会购买,女人用,小孩用,男人也会用。中档的是香水,味道非常美妙,是女人们钟爱之物。高档的则是定制品,非常奇妙。为了向寅一郎证明他的钱没白花,两位老婆还亲自向寅一郎展示了定制香水的神异之处,她们沐浴之后,在卧室里面涂上同一种香水让寅一郎靠近闻,再把香水涂在寅一郎身上让他闻。寅一郎大开眼界,同一种定制香水在不同人身上居然会散发出不同的味道。这种味道给人的感觉大大不同,譬如寅一郎涂了老婆们的香水之后气味并不好。
  定制香水可以让特定的人身上散发出美妙的气味,寅一郎的两个老婆在支付不少钱之后都找到了适合她们自己的香型系列。回想起那次学习,寅一郎就觉得腰部和内裤里仿佛隐隐作痛。美妙的香气真的有巨大的力量啊!怪不得蜜蜂和蝴蝶会毫不停歇的在花丛中忙碌。
  倒茶问候,结束了招待礼数,松岗夫人就退了下去。等屋里只剩下两个老爷们,寅一郎笑道:“松冈阁下过的不错么。”
  松冈‘谦虚’的笑了笑,尽量用云淡风轻的语气答道:“之前立下战功,执权当时多给了两个庄子。全靠寅一郎,现在收入高了点。”
  高了‘点’?你松冈真敢说啊!寅一郎心中暗笑。如果没有劳动力贸易,两个庄子的收益也只是高了点。有了劳动力贸易,松冈收入只怕得有以前的十倍。寅一郎很收入增加十倍意味着什么,干一年等于过去干十年,这样的日子敢持续三年,松冈他老爹一辈子的赚到的钱都已经赚出来了。宅子里面焕然一新不过是小事,松冈没换宅子已经算是非常内敛啦。
  见寅一郎不说话,松冈叹道:“寅一郎,我知道你不会瞎说话,所以我只问一件事,要是我们对那些劳工做了点什么,你不会不会当做没看到?”
  寅一郎果断答道:“不会。我一定会全力去查,发现了,就按照协议来办。”
  松冈点点头,寅一郎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早就知道的。所以松冈叹道:“兄弟,你何必如此认真。我不是在吓唬你,你这么干下去,很多人都想要你性命。”
  “切,那些人想要我性命,他们未必做的到。”寅一郎冷笑道:“大宋可不是只派我一个人负责此事,我在里面搞鬼定然会被揭穿,那时候大宋一定会让我死的很惨。我若是被足利家或者幕府的人杀了,大宋为了他们自己,会想方设法为我报仇。若是我得罪了大宋,足利家和幕府哪一家会保护我?有钱是好事,可我也得有命花才行。”
第307章
共和(十六)
  “寅一郎,你觉得宋国为何要对劳工那么好?”
  “不知道。”
  “你自己总有想法吧。”
  “唔……”寅一郎揉了揉太阳穴,大宋的酒与倭国的酒根本不是一码事。平日里寅一郎可以喝三杯倭国酒才会上头,今天喝了不到一杯大宋的酒就觉得有些醺醺然。
  “对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松冈敬二边说边在寅一郎面前的茶杯里续上红茶。
  喝了一口,就觉得满口果蜜香气,这的确是大宋福建红茶。寅一郎答道:“我是觉得大宋需要更多倭国劳工。我听说大宋准备修建几万里的铁路,这么多铁路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他们若是对劳工不好,劳工哪里肯背井离乡前往大宋。”
  松冈敬二微微点头,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他那两个庄园算是半虚封,地头还是原来的地头,只是把每年的收益交给松冈。松冈倒是亲自去过庄园,感觉那帮平民仅仅是不拒绝前往大宋,并没有格外的热情。这还是平民们见到了上一波回来的劳工带回那么多的财富,若是没有这些好处,平民只怕会想方设法逃避这个新的‘苦役’。
  正在想,就听寅一郎问道:“松冈兄,最近有没有听到打仗的准备?”
  松冈一愣,问道:“你怎么想起问这个?”
  “若是打起大仗,劳工供应必然会变化。我当然得问。”
  “呵呵。我最近没听说要打仗,而且局面不同了,让足轻们上阵得给他们发钢甲和斧头,不然的话上去再多也是没用。还有啊,向那么多人供应肉食,也就是宋国才做得到。”
  “这些仗打成这样就算了?”寅一郎有点讶异。
  “现在北条执权拼命在要害之处修建城墙,为的就是要把足利家从关东挤出去。只是……算了,不说了。”松冈还是没把话说出来。现在的局面非常怪,可以说是以前从未想到过的。水泥城墙有无法攻破的坚固,这让北条执政感觉欣慰的同时又生出恐慌。如此坚固的城池对敌人或者自己人都能起到同样巨大的作用。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对北条家来说是个非常微妙的问题。现在幕府已经下令,不允许地头领主私造堡垒,并且派人不断巡视。对付自己的监视已经不亚于对足利家的监视。那些关键地点的堡垒派遣的都是北条家能信任的内臣,而不再派遣属于幕府的御家人驻扎。这些事情可以自己想,却不能对外人说,甚至不能对幕府的臣下们讲。
  寅一郎也没多问,镰仓幕府没有废话实在是太好了,他轻松的同时又有些担心,寅一郎对松冈再次强调:“松冈兄,大宋对于协议非常执着。幕府千万不要觉得能蒙混过去。”
  松冈笑道:“若是幕府或者足利家背弃协议,四国军真的要出动么?”
  “到时候上头下令,我们就得出动……下雪了!”寅一郎笑道,同时站起身。松冈也站起来走到廊下,就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随着门窗响动,宅子里面其他人也注意到变化,向外看了出来。
  松冈看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雪突然想起一事,“寅一郎,可否多卖些蜂窝煤到镰仓,现在买煤的人那么多,真的是越来越不好买。”
  镰仓在后世的东京不远处,镰仓下起大雪的时候,位于倭国九州岛南部几十里的军舰岛码头,一艘艘运煤船满载着煤块,少部分北上向倭国港口航行,大部分西进,向着大宋港口出发。在港口经过装卸,煤炭放到平底内河运输船向内陆运输。
  赵谦坐在船上,与运输公司的人员聊起了最近的局面。河务人员只知道这是位大官,有些谨慎的说着自己的了解,“最近坐船的有钱人越来越少,穷人还在坐船。听说有钱的都去坐火车了。”
  听到这样接地气的说法,赵谦觉得很有趣。他之前根本没考虑谁去坐火车,谁坐都是个坐,赵谦只关心铁路建设。位于基层工作的这些人看到的变化与赵谦完全不同。
  “船票好买,运河里面的船只数量没变化。”工作人员继续说着他的看法。
  赵谦忍不住微微点头,这个和之前的说法可不一样。建设铁路是朝廷政策,交通部的反对并没有效果。当时交通部水运司的反对理由就是‘铁路会影响水运人数’。赵谦问工作人员:“坐船的人为何每变少?”
  工作人员答道:“原本船票就不好买,有些人改坐火车。现在火车线就那么几条,船票只是稍微好买了一点。”
  赵谦继续点头。这才是他看到交通局面的感觉。但是赵谦不敢完全相信,就问道:“从海州连云港到徐州那一条线的运河客运如何了?很多人不是坐火车了么。”
  “客运还不错,以前从别的地方到海州的船票还算好买,现在是特别难买。很多人都是先去海州,从海州乘坐火车到开封。前往徐州的船票也越来越难买。我们倒是想朝廷赶紧修好从徐州南下到长江的铁路。铁路修好之后就好办了。”
  “铁路修好之后坐船的人不是少了么?”赵谦问道。
  “客船就算是少了,货船会多。走货船的比我们走客船的赚的多。”
  听了工作人员如此诚实的话,赵谦忍不住笑出声。大家这么实在,真的是好。
  船只一路南下,最终抵达了目的地杭州。看着周围熟悉又陌生的景象,赵谦觉得心里面有点感慨。他小时候经常搬家,在福州、泉州、广州跑来跑去。虽然跟着爹娘一起住的地方就是家,杭州这个前后加起来渡过了十几年时光的地方才给赵谦故乡的感觉。
  心有所感,赵谦没直接去办公地,而是坐了马车前往西湖。西湖一边是皇城,另外一边则是后乐园。本以为有机会重温小时候的回忆,到了近前才发现自己想错了。皇城已经变成了博物院,赵谦看过这个消息。到了后乐园附近就见到许多人进进出出,赵谦已经感觉事情不对头。下了车到了后乐园门口,就见到门口竖着一个大牌子,与其他开放给公众的建筑一样写着这座建筑的历史。
  民众扶老携幼在后乐园入口门票处购买了门票,欢欢喜喜的走进了后乐园里。赵谦等人也买了票,秘书和警卫员都是第一次来这里,看得出他们比赵谦激动多了。这可是赵官家的故居,在现在的大宋人民心中,赵官家乃是神仙下凡星宿转世。
  赵谦没有急着进去,而是仔细看了大牌子上的内容。除了简单介绍之外,牌子上还写了每年游园会的时间。在土地私有的时候,大宋有许多私人园林。这些私人园林在游园会的时候都会向民众开放,包括皇家园林也是如此。这种开放全部是免费,统统不收钱。标出游园会的时间,证明后乐园从居所变成了园林,这里再也不是赵谦的家了。
  进去逛了一圈,赵谦更是遗憾。老爹本就不喜欢那么多家具,搬到杭州是老娘人生中第五次大搬家,她终于向现实屈服,再也不购置那么多家具。不少人到过这里之后还说官家未免太不把生活当回事。然而后乐园此时各种生活设施都被拆光,空空荡荡的让赵谦连回忆都很困难。
  有点郁闷的出来,赵谦前往学社。他此行目的是为了讨论江南地区的农田调整。作为大宋最早推行土地国有制的地区之一,赵官家还不敢搞的太过激,江南这边以分地为主。真正开全面国营农场先河的乃是两淮路。
  学长见到赵谦,立刻欢喜地说道:“太子,江南这边想加入农场的农民很多!”
  赵谦稳住心情开始了解情况,其他地区是一部分农场变承包,偏偏江南地方上是农民要加入农场。这才扰动到赵谦跑来江南了解情况。
  “多亏了忠王这些年不断推进,农场综合生产到位。农场里面的收入是自己种地的两三倍。农户家根本雇不到人,许多人才要加入农场……”两浙路的学长讲的开心,看得出他对能逆势非常得意。
  赵谦听着听着就理出了些头绪,原来这里的局面和报告中所说的很不一样。老爹私下对报告有个辛辣的评价,‘要是现实中帮助某个单身的人成亲,报到朝廷,内容大概是那位已经四世同堂了’。
  以赵谦对这些情况的看法,推动江南农场发展的最大动力大概是江南人口持续北迁。农场有个极大的优势,就是资本大,得到最新技术和设备的时间早。新技术和设备的目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农场那些人早就习惯了这种新的生产模式,收入当然比普通农户收入高的多。
  虽然对报告重点有看法,赵谦并没有小看这个变化。他之前所以能最终说服平原地区学社学长,就是预期未来各地生产的家庭还会重新回归农场制。有了这个前景,那些坚持农场的学长才最终妥协。这次是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才行。
第308章
共和(十七)
  “大郎,你来啦!”
  看到忠王轻松站起身向自己走来,赵谦连忙上去见礼。作为大宋赵官家在世的唯一亲兄弟,赵谦的亲大伯,也是大宋名声赫赫的大学者,赵谦于公于私都得前来拜见。
  两人落座,忠王赵嘉信笑道:“以你爹的性子,我一直不信他能安安稳稳当官家。果然没猜错,他弄出铁路来。”
  赵谦和大伯关系很好,知道老爹在当县尉的时候大伯受爷爷赵知拙所命,到十四五岁的老爹身边看着老爹。现在听大伯说这些,他问道:“大伯,我爹真的不像官家么?”
  赵嘉信叹道:“你爹是做事的人,我从未见他在那里当官。前几年我以为他是被那么多公务羁绊,担心他再无创造力。看来是我多心了。”
  赵谦还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来看老爹,一时竟不知说啥好。
  赵嘉信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大郎,你们弄得那个农场不错,只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科学。不知你们配套的学校是怎么计划的?”
  “学校……唉,大伯,文丞相这几年经常写信来骂。”赵谦叹道。
  “哼哼,该骂。”赵嘉信笑道。
  赵谦陪着笑了几句,然后问大伯,“大伯,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粮食亩产够高,农业技术真的够发达,真的能彻底消灭农民么?”
  “消灭农民?你爹不是早就说的很清楚了么?”赵嘉信不解的问。
  “我还是不敢相信。”赵谦自己干了那么久的农业和水利工作,对农民并无不敬,但是他也觉得农民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和老爹预言的未来的农业工人完全不同。
  “农业工人为啥是要农村出身?你爹只是没干农业,我喜欢农业才干了农业,我们可不是农民。你呀,就不动脑子。哈哈。”赵嘉信笑道。
  “啊?”赵谦突然有点明白了。就听大伯继续说:“就我所见,我手下学农业真学得好的,没几个是农民出身。他们大多是城里没种过地的,就是喜欢弄农业而已。真正的农民种地吃了那么多苦,他们不想继续种地受苦。看到农活,他们心里就不高兴。”
  “大伯……你是说以后种地的农业工人都会出身城里?”赵谦还真没想到居然有这样的路数,整个人都有点惊了。
  “为啥城里人不能做农业工人?”赵嘉信反问。
  赵谦一时回答不上来,他的想法是农民直接变农业工人,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赵谦自然不会和大伯一样的想法。
  “大郎,你呀。你想想看,你伯母家是松江地主,你那几个堂兄弟堂姐妹谁去种地了。”
  听大伯举了这些亲人的例子,赵谦完全明白自己想法的确有问题。这不仅是皇室,官员家庭里面不少人出身地主,可他们没一个想种地。等他们当了官,都努力把有意愿有能力的亲属弄出农村,送进城里的国家企业上班。
  这次分地弄得全国皆知,城里面却只有少数人才选择会农村。这帮回去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城里混得不如意的。
  有了新想法,赵谦思路突然就开阔了,他想了一阵,迟疑地说道:“大伯,难道以后所有人都要进城么?”
  “如果种地只是一个职业,城里人为啥不会选择种地?只要有充分教育,自己也喜欢,他们种地不会被农民差,只会比农民好。农民种地完全是因为不种地他们活不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