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692

  然而刘学长在赵谦这里却看到那个岁月的另一面,哪怕是那个时代经过过了十年,刘学长也得花费好大心里去回忆和反思。过了好一阵,刘学长才勉强点点头。
  “风车被摧毁了,风没有停。有很多人相信幸福来自于劳动,这个不用官家宣传,他们本来就信。给他们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就在农场里干的风生水起,收入大增。但是一部分农民,甚至是一大部分农民们心中的标准可不是如此。对他们来说,他们的人生上一个台阶,那就是从佃户变农户,从农户变地主。他们从小的所见所闻,从爹妈和周围人那里学来的就是这样。他们自然就相信当地主才是真正的人生进步。不管是他们从理论上明白或者是直觉的感受,他们明白官家不会让他们当地主。而这些人只怕还以为官家允许别人当地主,却不让他们当地主。不知刘学长可否见过这样的人。”
  听到这里,刘学长神色黯然,突然眼眶一红泪水夺眶而出。在被一些农民视为仇敌的时候,刘学长还有些怀疑是农民们不理解刘学长的话,误解了什么。此时他终于确定大家没有误解任何事情,正因为农民真的理解了土地国有制,所以他们才忍不出露出深切的痛恨。
  “刘学长……”赵谦想安慰一下。
  赵谦的声音听在刘学长耳朵里仿佛是被烙铁搁到心上一样,他此时只觉得羞愧、痛苦、困惑、悲哀等情绪同时涌上心头。他用手按住脸站起身说道:“太子……我……我改日一定登门拜访。今天先别说了。”说完,刘学长掩面而去。
  刘学长的背影让赵谦也有些悲哀,自己也曾经感到过这样的悲哀过,所以赵谦能明白刘学长的感受。守护者变成了敌对者,保卫者被视为加害者。这并不是人民忘恩负义,真的不是。
  乘车离开刘学长这里,远远看到朝廷办公大楼矗立在视野远处,赵谦想起以前自己因为感到挫折而称赞老爹的功业无人能及之时,老爹总是笑道:“以你现在的能耐,你能做到。”
  赵谦曾经觉得那是老爹安慰自己的话,现在他觉得老爹说的是真心话。自己的老爹的性子其实颇有些狷介,未必就看得起人,自然不愿意违背本心说些话。若是赵谦现在与老爹当年易地而处,赵谦的确可以做到改朝换代。在那个激烈动荡的年代,刘邦一个亭长都能当皇帝,堂堂大宋进士,广州知府、云贵招讨使、赵氏宗亲,如此尊贵显赫之人当皇帝很难么?
  老爹所图的并非这么简单的小事,他正在努力摧毁一个旧时代建立一个新时代。土地国有制只是这个努力的一环而已,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秦始皇的伟大改革。和秦始皇一样,老爹的努力制造出空前的反对者。只是稍微清楚看到反对者的数量,死忠于老爹的刘学长都被弄哭了。相较老爹所求,改朝换代真的只是件小事。
  回到位于某座朝廷办公大楼中的办公室,赵谦刚坐下,罗义仁就拿着电报赶来,见到赵谦之后他笑嘻嘻说道:“太子,倭国那边要送来第一批货了。”
  用货物称呼劳动力让赵谦觉得不那么庄重,只是用倭国人这个说法更不合适。赵谦也不说话,接过电报。就见上面写道:镰仓幕府的战俘中第一批已经登船,之后几批也在准备登船。
  谢天谢地。赵谦只觉得心中一阵轻松,他连忙问罗义仁,“镰仓幕府怎么想通的?”
  罗义仁答道:“谁知道呢。大概是被足利家逼急了,想着削弱足利家地盘上的人手。”
  “能送来多少人?”
  “管他多少人,先用着。”
  赵谦微微摇头,“这可不行。咱们以前算过,若是用,也得一次半年。剩下半年让他们回去歇着。幕府不会以为咱们要把这些人弄死吧。”
  罗义仁听了之后并没有觉得为难,“太子,这些人咱们可以用完之后派四国那边把他们送回去么。这么做反倒能给当地人惊喜。我担心的是铁道部那边别用上瘾了,不肯放人。”
  “这个不用担心,我会到时间亲自操办。”
  “太子,你想想看。这帮人可是不用给钱的,铁道部省了多少。到时候太子可是有的辛苦。”
  “哈哈。”赵谦被这样的想象逗乐了。是啊,铁道部当然不会轻易放手,所以赵谦才需要告诉他们,事情要看长远。如果把这帮人用死了,也就是这么几批俘虏而已。若是俘虏带着这半年辛苦所得全须全尾活蹦乱跳的回到故乡,未来十几年里面铁道部每年都可能得到比这多得多的倭国劳工。此事可不能鼠目寸光。倭国可是要努力啊。
  此时的码头上,四国军们手持棍棒,幕府军们手持刀抢,那帮倭国俘虏一个个绳捆索绑串成一串串的压上船。赶来的亲人家属们在外围哭声震天,不少人跪地哀求。幕府军凶神恶煞的高喊着:“那些人跟随足利逆贼对抗幕府,我们没杀他们已经是恩典。你们再继续闹,我们就把你们也抓走!”
  这样的呵斥起了点效果,民众们退开几步。没多久民众又围了上来继续哀求哭泣。见人太多,幕府的军官对部下喊道:“准备好,等我命令。”
  话音方落,就听旁边有人说道:“要么就把人一起抓走算了,打伤他们徒增怨恨。”
  军官扭头一看是四国贵人安达寅一郎。连忙配笑着说道:“安达大人这就说笑了。”
  “我没有说笑。”安达寅一郎答道。
  “呵呵。”军官干笑几声,“安达大人,这里面有女人有老人,就是知道咱们不会抓人才来这里起哄。这些人抓了之后也按那些青壮俘虏一样给钱?”
  安达寅一郎已经观察了好久,见到这帮人中没什么年轻女子。女人都是下地干力气活出身,至于老人么,在大宋四十岁依旧是很好的劳动力。别说大宋,只要吃得够好,四十岁的四国人力气不差。甚至因为没有年轻人那股子傻气,被认为更加稳重可靠。
  竖起一根手指摇了摇,安达寅一郎答道:“咱们不说这些。我就问你,抓这些人,你觉得值多少?”
  军官看安达的表情就知道安达不是在开玩笑,但是这件事太扯淡了,他实在是不敢相信。皱眉想了一阵,军官低声问道:“安达大人,我觉得怎么都得四成吧。”
  “我再给你加一成,五成。”安达寅一郎也低声说道。
  军官大惊,左右看没人听到。连忙拉着安达寅一郎的手把他拽到旁边更无人能听到说话的地方,他神色激动,混杂着期待与不安。军官咽了口口水,凑在安达寅一郎耳边问:“安达大人可别骗我。你准备怎么给钱?”
  安达寅一郎也不回答,对着旁边的人招招手,又做了几个手势,立刻有人跑远,从四国军严密守护的军阵中提出一个皮囊来。寅一郎等手下把皮囊送到面前,也不打开直接交给军官。并且让自己的人挡在军官旁边。军官只觉得皮囊入手极为沉重,心中就已经惊喜。打开一看里面全都是现在市面上最值钱的大宋小银币。
  “这……这都是给我的?”军官问话的时候脸都抽抽起来。
  “不给你,我还送到镰仓去?哈哈。”寅一郎声音虽然低,里面的意味却不会让军官误解。
  军官神色已经决绝起来,他问道:“这一袋多少钱?”
  “两百枚小银币。”
  “这么多人只怕得有七八百。”
  “清点完人数之后,我们补足。”
  “好。我信得过安达大人。”军官说完拎着皮囊就走。先把亲信交到旁边说了一番,又从皮囊里掏出些给了这些亲信。没多久,幕府官军突然就行动起来,果然如他们所言,‘再继续闹,我们就把你们也抓走!’
  从倭国到大宋并不算远,几天后船只抵达目的地。之后陆陆续续新的人都给送到。原本以为两万倭国人变成了两万个家庭的一部分成员,接收的大宋官员都惊了。
第275章
联动(四)
  晚秋,东罗马东部苏伦的土地上热热闹闹。看起来和万里之外的大宋铁路工地颇为类似。有了架子车,女人们也能顶上大半个男人。男人挖土,女人运土,加上每天都根据身体情况定好的工作量,还有承担主力运输的挽马往来,下午三四点钟还继续在工地上忙活的人就已经不多。傍晚前所有人都完成工作准备吃晚饭。
  体弱者从事整理摆放工具或者在厨房帮工之类不那么重的劳动,还有些性子比较好的则帮着带孩子。在苏伦的土地上有教士看着,大宋则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幼儿园工作,干活的人也觉得放心。因应希拉阁下的命令,当地教士们还负责给那些娃们上课。管他们学的好不好,先管教起来。
  军队也不能少,大宋铁道兵们终于有了加快进度的空间,干的很来劲。东罗马军团则负责整修一条通过苏伦土地上的河道水渠。以古罗马传统,罗马军团在战备之外就从事公共工程。当然,苏伦的土地每那么大,周边的四家贵族愿意和苏伦同进退,退出明年的红薯生产,转而加入了希拉元老推荐的新农庄计划。五家人的土地加起来有八千多尤格拉姆土地,大概是十万亩。这个空间也够安卡拉军团忙活一阵。理论上修建公共工程是军团的义务,请的动军团出面,希拉的确费了好大的力气四处请托才算如愿以偿。
  元老院内部会议结束的第三天,东部西部所有元老们刚在协议书上签完字,希拉连庆祝协议的酒会都没吃完就匆匆赶到码头登上前往安卡拉的船只。一路奔波到了苏伦这里,希拉向苏伦表达了由衷的谢意,“感谢苏伦阁下相助,阁下说服其他几家贵族一定吃了不少苦头。”
  苏伦笑道:“没有阁下想的那么难,我只是按照阁下所说的告诉他们,这么多人种红薯南瓜,本来这些价钱就低,明年只会更低。不想赔钱就老老实实的重新种小麦。干吃南瓜还是受不了,南瓜汤里面总得有小麦粉和玉米粒才会好吃管饱。真是托了阁下的福气,我这么说了之后他们最后还是听了。”
  希拉也不知道这是苏伦客气还是真的如此,但是她知道若是没有苏伦相助,她无论如何都无法说服东部贵族。哪怕是从互别苗头的角度来看,东部贵族也没有让步的理由。这场注定艰苦的元老院内部会议几次差点弄成斗殴,最后两边都明白这么下去大家只怕一起狂生产红薯,导致红薯根本卖不出去。谈判就逐渐归于现实。
  东部也做出了些让步,然而和计划中的产量还有很大差距。最后希拉只能跑去请求苏伦放弃明年种植红薯等高产作物。没想到苏伦答应了,还拉着周边几家和他有些亲戚或者交情的贵族一起加入。这下不用再争执就达成了东部提出的产量。西部元老据说还想得寸进尺,却被法比欧等元老劝住。最终协议达成的时候希拉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到现在还觉得不现实。
  她跑来向苏伦致谢固然是发自内心,赶紧逃离元老院,在有人撕毁协议的时候不在元老院的想法也占了很大比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亲自来感谢和拜托欧罗巴行省的技术人员能够尽量帮助苏伦搞好生产。种粮食看天收,万一苏伦真的赔钱了,希拉会非常内疚。
  另外四家贵族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人物,希拉和苏伦谈完就宴请大家一起吃饭。开饭之前苏伦还请希拉和四家贵族一起到了间房子里,房子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用布盖着的台子。等苏伦献宝般揭开布,露出了一个沙盘。依照苏伦家和另外四家贵族们的土地制作的沙盘。
  “我请军团的人帮我做的这块沙盘。为此送了他们一千斤饴糖。”苏伦得意地说道。说完他就指着沙盘向大家作解释,五家贵族的土地靠着山,有一条流经这片土地。军团会在河上修个水坝来蓄水。等到缺水的季节再放水,水流会通过正在建设的灌溉网向这整片农田提供稳定的灌溉。
  希拉当时就看傻了眼,她现在非常好奇这个被称为‘奇怪’的贵族苏伦到底是怎么说服其他四家贵族和他合作的。奇怪的人会做奇怪的事,按照正常人的角度,这条河必然引发这五家贵族之间激烈的争夺甚至是无数次械斗。让这帮人联合起来才很奇怪好不好。
  四家贵族对此事好像都不太在意,这也很奇怪。等苏伦讲完这些之后,四家贵族纷纷开口,他们就显得非常正常。先是请希拉保证收购粮食的粮食券一定不能拖延,其次就是希望希拉帮助他们在海泡石供应上给与更大份额。
  希拉觉得自己非常通情达理,这种要求怎么能不答应。她郑重向四家贵族保证,她一定会让大家满意。宴会上觥筹交错自然不用讲,希拉不放心,第二天又专门跑去看了那条河。看完之后她一颗心落回肚子里。这条河的河道是石质的,深而且窄。怪不得希拉对这条‘河’并无印象,在缺水的季节里面这里面并没什么水。
  这么窄的河道的河岸上怪石嶙峋,非常难以上下。此时已经开始有些降雨,河道里面的水在石块间穿过,不时飞溅出些水花。瞅着有些阴险的感觉,让人不想靠近。
  回到苏伦的农庄,就见这里修建了好大的牲口圈,里面多了几十匹挽马,体型虽然巨大,希拉还是能分辨出它们都是小马。看到马厩里面有胡萝卜,希拉就拿起胡萝卜喂马。趁着马匹温顺咀嚼的时候摸摸它们温暖的鼻子让希拉很开心。
  开心归开心,希拉低声问苏伦,“你去年到底赚了多少?”
  “哦,买马的钱是我向君士坦丁堡钱庄借的,抵押了我好大一块地。”苏伦回答的很淡然。
  希拉当时就惊了,她觉得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该说什么。等这股震惊的劲头过去,希拉又觉得貌似只有这一个选择。现在东罗马能够拿出这样大笔钱财的只有君士坦丁堡钱庄,国库里面也不能说没钱,可国库就跟个无底洞一样,投进去多少钱都存不住。最近财政大臣增发至少三笔粮食券,听说朝廷都截留了相当一部分。也不知道素来重视财政纪律的办事处是怎么捏着鼻子答应下来的。
  正在想,就听苏伦说道:“阁下,按照办事处所讲,今年小麦一定能卖光。今年对肥沃的土地深耕,加上施用肥料,有可能达到大宋亩产250斤小麦的平均水平。我把粮食卖掉,再加上开采海泡石的收入,明年就可以不赔本。”
  “怎么叫个不赔本?”希拉有些不解。
  “把小麦卖光,还掉借的钱和利息,我还能有点盈余。到时候我就可以再借钱多买些挽马。办事处还会帮助我兴建马场。到时候又有一笔新收入。”
  希拉已经不想惊讶,她觉得再惊讶未免太傻,于是希拉问了一个看着不那么傻的问题,“你种了多少小麦?”
  “七万亩。其他的土地种大麦、玉米、大豆、胡萝卜、辣椒。”苏伦把全部土地安排都给讲了一遍。
  希拉不敢按照大宋平均亩产250斤小麦来计算,她按照200算。七万亩就是1400万斤小麦。这的确是一笔很大的收入。随着市议会逐渐正常运作,东罗马人口统计也出来了。据说人口在900万到1300万之间。苏伦的产量好歹能给大家一人分一斤小麦。
  最近希拉的老娘又有一道菜谱上了《军团菜谱》,还是首页。这道菜是个点心,名叫美味南瓜馅饼。和之前用纯南瓜制作甜馅相比,希拉的母亲用南瓜与液态饴糖混合的手法制作出更甜美更容易消化的糖馅,外面用面粉包裹,再用希拉搞的那个厨具厂出产的压制器压出漂亮的花纹后烤制,成品真的是外观高雅口味绝佳。连巴塞勒斯招待客人的餐桌上都出现了这款点心。这也让希拉的母亲在东罗马上层社交圈中声名鹊起,迎来了真正拜访她的访客。老饕们拜访的目的就是吃上一顿希拉母亲亲自指导的大餐,都心满意足感激不尽的拜别。让希拉的母亲看上去都容光焕发起来。
  且不说贵族老饕,饴糖的确大大改变了东罗马的饮食。希拉的大嫂家已经在三座城市开办了饴糖厂,生意还不错。希拉名义上没啥股份,占股60%的哥哥西塞罗斯回家休假的时候将一份文件递给希拉,在旁边的大嫂面色有些不安。希拉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股权证明书。希拉大惊失色的果断拒绝。
  “哥哥,如果你需要的话我愿意把我的所有财产都交给你。”希拉告诉哥哥和大嫂:“我愿意把我的生命和我未来孩子们的福祉托付给你。我的哥哥。我无法想象你会耍花招或者背叛我,要是那样的话我的整个世界,我对我看人眼光的信心会土崩瓦解。当然了,我也可能突然很需要钱,会向你要很多帮助。但那不需要证明书这种东西。你是我的哥哥,你当然要帮我。只要有你在,我永远都会安心。”
  说完,希拉就把手里的股权证明书递给了大嫂,这件事就此作罢。希拉并不在乎钱财,在这个乘风飞舞的时代,希拉需要的是更多合作者与支持者。如她的哥哥西塞留斯,如旁边的这位苏伦,还有远在君士坦丁堡的大宋欧罗巴行省驻东罗马办事处,如元老院里面那些与希拉明争暗斗的元老。每一个人,每一股势力都是希拉的一枚羽毛,只有羽毛越多越强,希拉才能飞得越高越远。至于钱财只是联系这种关系的一个纽带,是一种共同利益的表现。如果希拉把钱当做自己的最终目标,岂不是舍本求末?
  到了东部也不能只见苏伦一个人,希拉很快就去拜访了其他贵族。看得出贵族们生活都滋润很多很多,穿着丝绸制作的长袍,贵族们也不再使用骡车,而是全部用上了马车。特别是最早跟随希拉的贵族们变化更大。不少人衣服上已经缀上了拇指肚大小的扁平珍珠。
  原本珍珠是皇家专用的珠宝。东罗马短暂灭亡的那些年让这个规矩荡然无存,便是如此,也只有财力雄厚的贵族能用上这样的贵重之物。直到大宋珠宝等级制度随着大宋珠宝一起登陆君士坦丁堡。贵族们突然发现原来他们可以用极为便宜的价格购买曾经无比昂贵的饰品,大宋做事是那么的公道,清清楚楚的标准下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只要看过相关珠宝认证书,大家再也不用被各种奸商无情坑骗。
  希拉以女性特有的得体在适合时间称赞着这群孔雀男们的华丽,这对女性来说不过是本能而已,对于那帮男人来说就感觉浑身舒畅美滋滋,富贵不显摆如锦夜夜行么。
  不过希拉没想到这帮人居然敢当着希拉的面感谢她让苏伦放弃种植红薯,希拉不快之余也不理解这帮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这是要希拉再接再厉,继续帮助这帮人赚钱,还是觉得希拉这么做是发自内心而不是被迫无奈。除去这点之外整体会面挺不错,安卡拉附近的贵族们表现的相当合作。有人在前面趟路,他们都觉得前面必然是坦途,沿途堆满了金银珠宝等着他们拾取。
  完成了东部巡视,希拉就赶回君士坦丁堡。有太多事情需要她处理,最重要的莫过于完成土地买卖。让利奥家分享饴糖的利益是对他们之前忠诚的感谢,现在就该轮到利奥家继续表现他们忠诚的时候。希拉最近听说提比略阁下又开始四处活动,依照他之前制定的计划该开始授予公民权。确认整个东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公民身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军团和军团家属以及市民以及农村的纳税人很容易就能统计出来。根据现在的进度,第一届元老院三年任期结束之后可以完成对这些人的公民身份调查以及公民身份授予。提比略阁下现在这么跳的目的就是要求加入公民必须是男性的条款。
  赶回君士坦丁堡的路上有好长一段船要坐,希拉坐在自己的船舱里面思绪起伏。她已经做好了提比略阁下获胜的准备,说真的,希拉在这场斗争中完全看不出自己有获胜的可能。提比略阁下本人的确代表了现在东罗马的普遍观点,女人没资格和男性获得同等地位。希拉的成功只是她个人的成功以及她背后势力的成功,希拉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获胜的办法。那就得整个东罗马帝国大部分女性都起来为女性的地位抗争。到现在为止她都没看到丝毫迹象,女人们貌似也认同了公民必须是男性的观点。如果提比略阁下这么上蹿下跳的目标是希拉,那就不得不说,他赢了。
  自己不当元老之后又该去做什么呢?希拉想着。大概只能做个有钱人。但是希拉却不后悔,她决定在这个任期内竭尽自己所能干下去,让自己飞到尽可能高的地方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风景。
  回到家就见母亲正在厨房忙活,瞅到希拉回来,母亲高兴地说道:“来,试试我新做的南瓜蛋糕。”
  希拉也饿了,马上坐到餐桌旁边。母亲的饭菜总是让她有期待,等南瓜蛋糕上来之后希拉光闻香气就觉得胃口大开。南瓜的香甜,小麦粉的清新,用液态饴糖炼制的焦糖苦涩又甜蜜的味道,还有铺在南瓜上那些腌制水果切片后的美味。这些都混合在奶油的气息中,真的是开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