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692

  倭国并不大,足利家也控制了通往濑户内海的领地,使者很轻松就上了船。就在使者以为可以轻松抵达四国岛之时,前面出现了一艘双桅船,比使者的单桅船大了七八倍左右。飘扬着四国军旗的船只外型和宋国船只差不多,双桅船劈波斩浪拦在小船前方,船头有个拎着喇叭筒的家伙声如洪钟,对下面的小船喊道:“前面那艘船立刻停下接受检查!”
  使者命令船工掉头逃走,可眼着大船的航速远高过自己的小船,船工就是不听命令。没多久,大船上放下了小艇靠了过来。使者心中哀叹,落到四国军手里能有个好?他们可是伊予水军,货真价实的海盗。
  半个多小时之后,四国军巡逻船收回小艇向四国岛返航,使者坐在船舱里面如土色。他非常后悔说自己要到四国探望亲戚,也深恨那些船工如此没骨气。立刻就把使者给招供出来。不仅如此,船工还把使者携带的礼物一并交给四国军。四国军又在船上搜索一番,这才带着使者与礼物离开小船。
  到了太阳西斜的时候船只抵达了松山港,使者被四国军押送着下了船。下跳板的时候使者觉得脚下竟然很稳,倒是颇为讶异。回想这一路,那艘小船随着海浪不断晃动,差点把使者弄晕船。上了大船之后使者只顾着担心,居然没有感觉到船开的又快又稳。随从们跟着使者一起下了船,四国军把他们的礼物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背着。押送着这群人继续往城里走。
第260章
交易(十九)
  “公主殿下,在下受足利大人所命前来拜见两位殿下。”使者行礼之后赶紧说出此行表面上的目的。
  “起来吧。”足利彩云对使者说道。
  “是。”使者站起身,却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寅一郎的住宅颇像大宋在镰仓城外使馆区的房子,半层架空,墙壁上贴着墙纸。屋里面没有榻榻米,只有沙发和座椅。
  足利彩云的侍女过来领着使者入座,使者才敢在椅子上坐下。椅子上的垫子软硬适中,还感觉很凉爽呢。比起大腿压在小腿上的跪姿正坐或者盘腿而坐。让两条腿很自然放下的坐姿好不庄重,却真的舒服。
  面前的木桌处理的十分工整,整张桌子都没刷漆,显露出木头本来的纹理。说是没刷漆,桌面上有种说不出的光泽。正在看,侍女已经在使者面前摆下托盘与雪白的磁杯。红色的饮料从白色茶壶倾倒入茶杯里,香气四溢。
  侍女又拿过来一个白瓷缸子,里面是一块块白色的东西,旁边放着镀金镊子。见使者不知道这是啥,侍女夹起一块白色的东西放进茶杯。使者眼瞅着白色的块状物很快在茶杯里融化。
  这做派与倭国上层大大不同,相同的则是讲究。使者回想起被带进城后不太久竟然被连人带礼物都被放出来,并送到了安达寅一郎的住处,心中生出了许多期盼。看得出寅一郎阁下在四国军中已经有相当地步,不然的话哪里能有这样的排场。
  坐在足利彩云身边的妹妹足利彩霞问使者:“不知我父母可否托你带了信?”
  使者连忙起身从礼物箱里面拿出信件递给两位足利家的女儿。当年足利家与亲戚安达寅一郎合作对付他们的亲戚北条家之时,安达寅一郎要求留后,足利家就嫁了两个亲族的女儿给寅一郎。现在前来拜见姑爷寅一郎,家人的信当然不能少。
  将信交给两位足利家的女儿,使者继续站着。足利彩云就请使者落座,趁着两人看信的时候,使者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立刻就被甜甜的红茶给征服了。与倭国上层从大唐学来的茶饼泡出的茶不同,红茶的味道醇正自然,有着独特的花香味道。配合了甜味更是令人愉悦。那股香气与回甘的感觉太美妙了,便是在足利大人这里也没能喝到过如此美妙的茶。
  两位足利家的女儿收到的是父亲和母亲的信,两人各自看一封。看完之后再互换。其间使者已经喝完了一杯,侍女又给他倒了一杯。这次没有加放糖,茶的美味被更加凸显出来。让使者觉得很是陶醉。
  “阁下,我已经明白你的来意。这件事得等寅一郎回来之后再说。”足利彩云放下信后说道。
  使者连忙答应,虽然没有特别要相信此行达成目的的理由。坐在舒服的凳子上,啜饮着美味的红茶,使者就是相信此行能够达成目的。
  此事寅一郎正在他真正的老板面前坐着,面前也摆着一杯红茶。宋国有人喜欢红茶,有人喜欢白茶,有人喜欢绿茶,有人喜欢花茶。寅一郎也能品尝过各种茶的美味。寅一郎很自若的面对自己真正的老板,宋人不仅是寅一郎的老板也是四国军的老板。所以寅一郎很放松,他已经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优秀的出身固然重要,宋人更看重的则是寅一郎接受过足够的教育。
  四国军虽然强大,里中能理解倭国贵族的人少之又少,寅一郎这个外来户的价值就在于此。倭国上层那含糊又试图充满隐喻的话,非得是贵族才能明白里面的含义。然而寅一郎并不因此而感觉得意,贵族们故弄玄虚,四国军粗俗低级。代表大宋这个老板的宋人说话则是简明扼要直指核心,寅一郎只用考虑大宋老板要明确表达什么,不用瞎想。
  “只要足利家给钱并且答应贸易,提供给镰仓幕府什么,就给足利家什么。”老板的代表说道。
  “一模一样的装备么?”寅一郎也直奔主题。
  老板的代言人对寅一郎没说出的部分做了强调,“那就得看足利家愿意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
  “阁下,上次与幕府的交易并没有达成额度。我听说把幕府准备交易的仓库搬空了,也只装了半船货。”寅一郎提醒道。
  “不用担心,告诉他们。如果没钱,就派人到大宋做工,我们包吃包住还给劳工工钱。如果劳工不幸去世,我们也会用大宋交钞向劳工家属提供赔偿。”
  “他们……只怕不敢相信。”
  “那就是你的工作。寅一郎,我们很看好你。”
  “阁下,请恕我直言。如果大宋想雇倭国劳工,最好不要找贵族。他们自己也是靠各地地头拉壮丁。直接联系地头更有用。”
  “哦?你来说说。”
  寅一郎在下面混了这么久,对于地方颇有了解。上头这么问,他就讲述起自己的经历与看法。不管是镰仓幕府或者足利家都没有能真正控制地方,除了从两家手里直接拿俸禄的武士与贵人,倭国农村完全控制在地头手里。便是两家上头决定提供劳务服务,还是得靠下面的地头完成劳动力选择、集结与运输。与其走这么一大圈,还不如直接联络地头,让地头们亲自动手。地头动手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不用惊动上头,他们反倒可以把规模做的更大。
  大宋这边的负责人对寅一郎的建议很重视,经过整理之后就发回国内。赵谦这边很快就看到了报告,第一反应就是‘大实话’。赵谦明白基层遇到的特点,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出色的基层负责人知道自己面对什么,要怎么应对。可这等人物怎么肯一直留在基层,他们定然会靠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向上爬。
  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却导致优秀的人才通过流畅的上升渠道不断离开基层。最后导致上层中集结了大量优秀人才,下面却因为缺乏深耕而难有起色。想解决这种问题也不是没办法,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优秀人才派到基层去。赵谦曾经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前一段他亲自为十几位最后一任到基层的部长送行……
  赵谦把思路强行收回来,如果倭国能够提供劳动力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大宋现在一亿人口,大量人口都尝试脱离农村进入城市。这让一个个城市变成了人口密集的孤岛,所有运河运力都已经饱和,想打通城市间的壁垒只能依靠铁路这个新工具。
  甚至没有与别人商议,赵谦直接批示“试试看”。然后赵谦又翻开之前看的报告,继续研究起现在农场的情况。农场情况有些好有些一半有些很不好。赵谦与河南路学社会长谈过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结果气的会长拂袖而去。赵谦不生气,他觉得会长没有破口大骂就算是给面子了。
  会长希望把所有农场都搞好,赵谦的看法是定出一个农场员工的基本条件,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就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若是土地不够,就把一部分农场解散,把土地直接变成村里的土地。
  看了一阵报告,赵谦愈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把所有人都变成社会劳动者并不容易,大家的基础相差太多。赵谦定下的农场合格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有沟通能力’。太多人连自己遇到什么都不知道,更遑论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将他们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人让他们怎么沟通?他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都和这个词本身代表的含义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
  想到这里,赵谦提笔开始写自己的想法‘很多人没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所以他们并不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到底是什么。一个高度分工化的社会中,那些人只能从事某个环节的生产。在工厂里面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以及工艺流程,形成了一个环节的内在流程。掌握这个流程就可以做重复性工作。农场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结果,现阶段没办法如工业生产般有严格标准与工艺流程。所以任何一点变动都会影响到整个农业生产,出了问题还无法准确找出问题所在。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个变动过程。所以排除一部分农场工人势在必行,那些适合人员组成的团队才可能获得突破,进而从他们的生产中总结出一部分符合规律的生产标准。’
  写到这里,赵谦放下笔,开始任由思路飞舞。如果能组建起那样的团队,也许就可以给很多自行耕种的农民提供一部分可以模仿的对象。不过以农民的特点,他们真的能学会么?至少能看懂么?赵谦看过太多人其实毫无学习能力,他们只拥有老爹所说的人类本能的模仿能力。可是想理解一件事需要的是学习能力,单纯的模仿往往没有正面作用,甚至会导致很糟糕的结果。动作可以模仿,看不见摸不着的基本原理却无法模仿。
第261章
交易(二十)
  “这是在向我显摆么?”秦玉贞放下手里的报告书,抬头问赵嘉仁。
  “怎么叫显摆?”赵嘉仁反问。
  “要是你不说,我都觉得这是你写的。”秦玉贞有些不屑地答道。
  “我的做法可能看着是显摆,我的初心只是想让你看看。瞅瞅你这娘会不会赞赏大郎。”
  “那还是显摆。”秦玉贞笑道:“就跟咱家猫一样,小猫长到能睁开眼,老猫就会叼出来给咱们看看。”
  “你别说,还真有点像。哈哈。”赵嘉仁很开心。
  看着丈夫的笑容,秦玉贞本想再开点玩笑,话到嘴边却收了回去。她又拿起赵谦写的东西看了一遍,这次看的非常仔细,对有些部分甚至再翻回前面把相应内容对照阅读。妻子这么认真的读,赵嘉仁自然知道不好打搅,他闭上眼睛靠在沙发上沉思。直到秦玉贞打破了屋内的安静,“我看第一遍候就不喜欢这种论事的方法,仔细看了之后还是不喜欢。”
  “太苛刻?”赵嘉仁闭着眼睛问。
  “不是苛刻。是曲高和寡。”秦玉贞叹道:“唉……大郎这孩子几十年都想学你,我觉得他有点魔障了。便是和你一样又能如何?他自己都写了,外部刺激首先是由各个身体器官来处置,身体器官处理不了的信号内容才会交给大脑去处理。他口口声声说要遵循科学规律,现在反倒什么事情都想用大脑来处理,这不就是在违背规律么!”
  赵嘉仁登时睁开了眼,他惊讶的看着老婆,没等赵嘉仁说话,秦玉贞说道:“你别以为我不喜欢你那套就不去学习你那套,不喜欢是一回事,不学习是另外一回事。你说的东西其实有理。若是拥有学习能力,这个人就真的完全不同。脑子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得有一个。但是我所见的大部分人就如大郎所说只拥有模仿能力,见识多些的人模仿的多,也仅此而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郎,大郎这么喊起来,满世界的喊,他真以为有人能听明白么?那些人不明白,却模仿了这些说法。反倒如《佛说法灭尽经》所言的局面。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你总是嘲讽老子格局小,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你此时便是讲尽天下道理,又能如何?”
  和老婆谈道理总是让赵嘉仁感觉很舒服,哪怕是完全对立的态度也不会让赵嘉仁生老婆的气。就如秦玉贞引用的《佛说法灭尽经》中讲。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必有缘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
  佛告阿难:“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包括《楞严经》捉弄过也有类似说法。而《楞严经》中佛描述末法时代之后还专门讲,‘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波旬乃是印度佛教中所说的魔王首领,这段劝告的意思是‘如果讲经如我(公开描述末法时代)这般讲,就是佛所说的话。如果不这么讲(而是口灿莲花只描述佛法无边,永不毁灭),那就是魔王波旬才会说的话。’这与后世网上所说的魔王波旬直接说末法时代使得佛绝望流泪完全不同。
  和有文化有脑子的人谈文化就是这么开心,即便秦玉贞的思维理念依旧受到旧时代的束缚,也足以让赵嘉仁从中生出感悟来。21世纪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八卦图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性,特别是中心的阴阳双鱼的鱼眼,代表着阴极一阳生,阳极一阴生的辩证主意理念。早期的阴阳双鱼图没有鱼眼,表达的是阴阳循环变化之意。宋代陈抟的双鱼图有了鱼眼,代表阴阳本身互相转化的对称理念。
  秦玉贞也没能跳出这个哲学范畴,所以她对治乱兴废非常坚持,认为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但是赵嘉仁却亲眼看到过那个人死后如何经历种种污蔑与否定,却因为社会发展逐渐在人民心中重新恢复地位的过程。
  有人说这是一种循环,赵嘉仁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那个人从未走远,他的一生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他就是人民的一员,人民的代表。只是当年人民对社会的理解晚了那个人两步,所以无法理解那个人的理念。等人民进步之时才有基础去明白那个人到底在说什么。这并非循环,这是一种进步。
  看着赵嘉仁沉思的模样,秦玉贞说道:“你要是再这么想我可就去睡了。”
  “你相信进步么?”
  “我见过很多人退步。”
  “那说明他们并没有进步到越过那条底线……”
  “你的底线要是比别人上限还高,这个底线就没有意义。”
  “现在做不到不等于将来做不到,他们这代做不到未必他们的后代做不到。但是如果没有人在前面开辟道路,指出未来的方向。那些人就算是想进步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对这么宏大的远景,秦玉贞忍不住叹道:“你到底想让他们怎么样呢?”
  赵嘉仁吟唱道:“春风杨柳万千条,一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赵嘉仁只记得的那个人的几首诗词,除了课本上的之外,这首因为与医生有关,所以赵嘉仁记得。记得的原因很可笑,亲自到了大美利坚之后,赵嘉仁见识到了大美利坚香甜的空气也无法阻止一年因为流感死几万人,麻疹之类的流行病在大美利坚死灰复燃到处蔓延。
  那时候屠呦呦同志已经获得诺贝尔奖,赵嘉仁趁着那股热潮看了看新中国卫生防疫史,随即就记住了这首诗。在大宋防疫工作在消灭疟蚊孳生地以及‘葛洪—屠呦呦青蒿素’帮助下消灭了广州疟疾之后,赵嘉仁在报纸上发表了这首诗向岭南以及全国奋战在第一线的卫生防疫工作者们表达了道贺与由衷的谢意。
  这首诗里面让赵嘉仁最感动的是第一句,那个人相信人民的力量,始终相信人民的力量。赵嘉仁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更重要的在于那个人总说实话,人民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没有几十万上百万医疗工作者以及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员,赵嘉仁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别说广州地区以及岭南大部分地区,一个村就能把赵嘉仁累死。
  见赵嘉仁这么有信心,秦玉贞笑道:“你总是说进步,进步,来,今天你就好好给我说说进步到什么地步!”说完,秦玉贞踢掉拖鞋,把小腿放到赵嘉仁大腿上,自己拉了几个靠垫舒舒服服半躺在沙发上。
  老婆肯定进步,赵嘉仁当然得好好说说,他舒服的靠在沙发上打开了话匣子,“大宋车船本就十分先进,等出了蒸汽机装到车船上,大宋舰队就扬帆万里之外。这是进步。这个进步直接让大宋造船业与机械制造业兴旺起来,让许多人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就不用吹嘘了吧。”
  “哈,就知道吹你自己。我明白这是进步。然后呢?这个进步能吃多少年?”秦玉贞笑道。
  赵嘉仁叮嘱道:“这是广大劳动者的努力结果,我只是劳动者一员。这点你出去可千万别说错。”
  “要不是你够谦虚,我可再听不得蒸汽车船四字。”
  “现在正在修建铁路,以后蒸汽火车能一日夜沿着铁轨跑出去一千里地。大宋的城市之间往来将朝发夕至。你在岭南的时候不也喜欢吃荔枝么,杨贵妃的荔枝是从四川汉中那边用快马运到的长安。铁路建成之后,开封人可以吃上用火车从岭南运到这里的荔枝,荔枝还没有变色变味。”
  “哦?”秦玉贞有些不太敢相信,她有些迟疑地说道:“若是如此,也算是进步。”
  “现在的有线电报一日能传输几千里,未来会有更先进的设备,大家在几万里之外都可以通话,设备传输所延迟的时间不过一两秒钟。这可是非常不得了的技术,你想,万里之外需要什么货物,极短时间内就能知道。那时候生意得做的多迅猛。”
  “你……这是痴人说梦吧。”秦玉贞有点不淡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