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692

  再过三个小时。
  “太子,我只是听说胡知县和商人关系亲密,不少他故乡的商人跑到这边做生意。”
  到了晚上,赵谦与杨耀说起县里食堂的伙食,忍不住赞道:“那个白菜豆腐做的很不错。”
  “他们这里豆腐好吃,油炸之后更美味。”杨耀答道。
  两人对白天听到的东西只字不提,只是说着比较开心的事情。说完了吃,赵谦又说道:“我听官家说过一种现在还没办法实现的农业技术,喷灌法。”
  “官家的确说过。”杨耀立刻答道。作为农业部的人,他对于农业技术非常熟悉。既然赵谦是水利专业,自然有的谈,“官家说的对,现在就是材料的事情。用铁太贵,铁又容易腐朽。若是有质地软,轻便又耐磨的材料,这真的是好办法。我们农业部在黄淮平原上不少地区用铁管做了实验,喷灌法节水太多太多。如果用管道而不是明渠输水,节省下来的水更多。有些地区还有打机井的条件,就更省事了。”
  正在聊,阴丽丽进了客厅。她笑道:“两位领导在谈什么呢?”
  “农业技术。”杨耀答道。
  “农业……都这么复杂了?”阴丽丽有些意外地说道。
  赵谦心中有想法,他没回答,只是看了看杨耀。却见杨耀也没有丝毫因为阴丽丽的话而鄙视她的意思,也没有因为自己掌握着最先进农业技术而自傲的反应。杨耀很淡定的问:“阴处长过来有什么指教?”
  “我想请教两位一些农业技术上的问题。”阴丽丽爽快的问。
  “请问。请坐。”杨耀说道。
  工作组这边住处是个两层宿舍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单独房间,还有公共的客厅。他们三人在公共客厅里面坐下,阴丽丽就请教起农业技术问题。从问题上,这位吏部的女处长对于农业技术的认识比较皮毛。她知道农业需要灌溉,也能理解修建水渠可以对那些无法实施灌溉的农地提供灌溉。只要自家种过花,浇过花,也就能理解这个问题。
  确定阴处长家里有种花,杨耀就针对灌溉体系几个世纪操作中的要点做了点比较讲述。
  “阴处长家是用自来水浇花吧。”
  阴处长笑道:“是。我还有点心疼呢。不过我可不会为了浇花跑去河边打水。”
  “阴处长到河边就会觉得空气比较湿润吧。”
  “嗯。”
  “因为水蒸发了。水渠输水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水在流淌过程中会蒸发很大一部分。输水渠越长,蒸发的越多。这就造成很大浪费。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用封闭的水管输水。可这又遇到另外的问题,不知处长对每年两次自来水因为清洗水管的印象如何?”
  “很麻烦。那几天不好过。”
  “咱们的自来水系统输送的水都已经完成处理。便是如此,水渠也会出现沉积物,还有微生物滋生问题。农业灌溉管道取水的问题更多。但是农业灌溉时间并不长,利用率其实不高。所以灌溉渠的直径不会大。想进行疏通等行动费时费力,效率还很一般。不疏通,可能两年就用不了。疏通,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大,入不敷出。”
  听杨耀讲了一番,阴处长微微点头。思索一阵后笑道:“不愧是杨处长,哦应该是杨厅长。别人和我讲这些事情,我竟然听不明白。杨厅长讲,我完全明白了。多谢。”
  等阴处长离开,赵谦看着杨耀装作没事人一般,就笑道:“杨厅长,你这还藏的好严密。”
  杨耀只能答道:“我担心有人说我幸进,想着回到开封再说。”
  “哈哈。肯定有人这么说。”赵谦笑道。以老爹的聪明,反复强调不许赵谦说自己的出身,他自己对此种压力非常明白。
  “唉……说起来,胡知县得罪的人可不少。”杨耀叹道。
  赵谦对这个问题也想谈,又不想谈。杨耀忍不住先说,他就忍不住叹道:“反正胡知县是真的在做事的人。换成以前,我定然要胡知县明白微观气候影响,现在真庆幸我不再和以前那样沉不住气。”
  杨耀也叹道:“胡知县想做官,在做事。咱们真的不适合说什么。”
  从这段的视察看到,胡知县想铲了山坡填洼地,还真如他所说,是为了让被洼地和山坡外的灌溉农田练成大片。这个想法真的不错。赵谦反对的理由虽然是从长远考虑,可是从胡知县的角度来看,就觉得赵谦的反对莫名其妙。杨耀最初是想当个和事佬,却发现当下情况这件事成了嫩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和胡知县有矛盾的人很多,任何上头针对此事的发言都会被人利用。若是想最好的解决这件事,上头就不能针对任何人说话。
  两人感叹片刻,都不约而同的转换了谈话内容。杨耀说道:“胡知县这么急着增加耕地面积,难道现在国营农场就这么缺乏土地?”
  赵谦和老爹谈过相关问题,立刻不觉技痒的谈论起此事,“种地种到能养家糊口,你觉得需要多少好地?种地种到能挣钱,又得多少土地和投入?”
  杨耀没有回答,闭上眼睛想了想,睁开眼叹道:“精辟!”
  说完之后杨耀又叹道:“可天下土地就这么多,怎么办?”
  “官家说过人口从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工业人口。杨处长……杨厅长应该听过。”
  “工业人口,唉,这需要上过学的。”
  “所以要加强农村的义务教育。”赵谦谈到这个问题就想到老爹对于教育资金的坚持。大宋从倭国弄来白银作为准备金增发货币,规定其中10%必须雷打不动的投入教育之中。前一段老爹忍不住对教育部发怒了,这些资金真的雷打不动的投入了教育。其中90%以上都投入到城市教育。赵谦妹妹赵若水的孩子加入的学校,得到了非常多的资金投入。大宋官员对这种程度的学校有着发自内心的支持。
  “国家没钱啊。”杨耀也感叹道:“汗珠子摔八瓣,土里刨食真的太难了。”
  赵谦想起件事,他连忙问:“喷灌得多少年才能回本?”
  “按照部件更换率,这辈子都回不了本。”杨耀爽快的说出了答案,“除非是一人能种50亩地,每亩产量超过400斤。可能在五到十年里面回本。这五到十年里面,就扎着脖子硬挺。中间出点事,就按照两年为期限往后延。”
  “这是官家下令的计算模式?”赵谦追问道。
  “不听官家的计算模式,难道听我的计算模式?”杨耀笑道。
  两人说到这里都忍不住叹口气。这也亏得有赵官家这等人物给研究题目做总设计。如果是别的人来提出标准,天知道会弄成什么模样。赵谦对自己的视野广泛与精准没有啥信心,要是他来做,搞不好就敢在一定地区推广。
  “下一个地区的主官,希望能和胡知县一样有冲劲才好。”
  “嗯。”
  工作组结束了调研,准备离开之前要开个会。地方和朝廷的都要出席,赵谦这边对县里的工作做了肯定。本想着这么结束,没想到胡知县还是提出了平整土地的建议。
  赵谦只能说道:“胡知县,我非常认同你的工作干劲。也很认同你的成绩。所以我接下来的话你不要认为我在反对你本人,我要说的问题只是个具体技术问题。任何地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山坡地形与洼地都有其作用。从长远来看,你把这个地方铲平填平,可能受益是一,损失是一点五。或者一点二。从这个角度看,可能会得不偿失。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调阅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你觉得如何?”
  “这个……”胡知县一时不知道该说啥。其他人最初和胡知县一样不说话,但是更多人看胡知县的目光里面可不怎么友好。
  最后会议就在如此微妙的情况下收场。赵谦他们也没有留下来的事情,很快就出发了。在路上,赵谦觉得也没什么。却没想到第三天,阴处长找到赵谦,“赵府尹,我们这边有点情况向说一下。”
  “什么情况。”
  “就是胡知县帮助他同乡在当地做生意的事情。”
  “难道有什么不法?”
  “嗯……反正地方上的干部意见很大。说胡知县让他的同乡承包了不少县里的商业买卖。譬如一些食堂,一些铺子。就是向官府采购提供供应的那部分。”
  赵谦听完之后叹口气。他只能说:“我知道了。”
  阴处长看到赵谦这么上道,也不再多说。等阴处长离开,赵谦心里面有点明白为何胡知县得罪这么多人,大家的理由非常正常,就是经济利益。胡知县自己有没有贪污,这个有检查机构调查。阴处长这吏部的情报证明,这位胡知县是为他周边的人谋福利的。而这种福利当然就影响到其他官员干部的机会。
  原本赵谦还有找杨耀说说的念头,他自己很快就给否定掉了。毕竟这等事情与农业部没啥关系,农业部看的是胡知县在农业建设上的成绩。而且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胡知县这么干从道义上没啥,只是挡了别人的财路当然会遭人恨。现在大宋财政稳定,吃官府这一路的好处非常稳定。赵谦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等事请教一下老爹为好。
  在下一个县里面视察,赵谦就觉得这位知县的工作非常一般。就是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朝廷下达的命令他也会执行,却也只是执行而已。至于官声,这位知县可比胡知县强多了。赵谦询问其他官员干部之时,大家都认为这位官员不错。有胡知县的例子,赵谦专门用查看大家伙食,以及官府供应的关怀为理由,对这边的供应体系做了个小调查。
  得到的结果没有让赵谦意外,这个县吃官府利益的各个行业呈现出雨露均沾的意思。能做这些的人当然都有自己的背景,而分配是相当的平均。当然也有各种不满,却没有胡知县那种一窝蜂的集体反对。因为都有的吃,就呈现狗咬狗一嘴毛的意思。
  这边还没来得及梳理,开封府尹赵谦就接到了红头文件。赵谦的地位,只要是大事,就会给他发一份红头文件。总不能说太子赵谦出去几个月,回来之后对于朝廷完全陌生。赵谦知道自己义务所在就仔细阅读。自然而然就看到了蒙古战况。
  信心很简单,蒙古大汗铁穆尔并没有接受伯颜的建议,直接派遣旗军与天竺奴隶王朝在伊尔汗国展开对攻。报告中说,据说战况并不乐观。赵谦早就把蒙古的事情抛在脑后,此时还觉得有点意外。他虽然觉得铁穆尔这厮应该不太重视伯颜的建议,却没想到这厮不仅不重视,更是无视了。这显示此人非常不成熟。
  在赵谦看来,不在乎伯颜并不稀奇。年轻人都不喜欢老头子们,特别是上一个时代的老头子。但是打了胜仗的话,获得最大利益的还是当下蒙古大汗铁穆尔。借着战争胜利,铁穆尔就可以建起自己的威望。以赵谦知道的例子,老爹赵嘉仁就是明显的案例。
  老爹现在搞起反对封建迷信不遗余力,按照老娘讲述的过往中老爹在福建当官的时候对于合作可不挑剔。为了开辟航道,老爹建起灯塔体系。当年老爹和大伯靠种植除虫菊挣到的钱只够维持老爹的船队,建设灯塔不仅需要钱,还需要地方上的影响力。所以老爹毫不迟疑就与大和尚们全面合作,请求大和尚与地方的庙宇道观出钱相助。
  不管有钱有权的现在是如何对付宗教份子,当年的老爹可是亲自领着人带了礼物上寺院感谢大和尚们的相助。这也才给了赵谦的外婆相女婿的机会。
  个人情绪凌驾于现实判断,铁穆尔要是这么一个货色。还真不错。赵谦做了这么一个判断,就将此时放下,继续研读下一份文件。
第194章
砸锅(十五)
  “在咱们大宋这个月份候怎么都得下几场雨啊!”
  听到这话,买办希拉稍稍抬起视角。西历六月的安纳托利亚半岛艳阳高照,从二月份雨季结束就很少能看到下雨。希拉对大宋人员对天气的抱怨只有些许反应,遥远的每个月都降水的地方是希拉从未见过的土地。即便大宋真的是那般模样,她也没办法想象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现在希拉只感觉到麻木,就麻木的再低下头继续自己的工作。
  辣椒已经破土而出,长势不错,现在的事情就是继续照顾它们。再坚持几天就可以回君士坦丁堡,希拉并不感到激动,巡视完分配给自己的田地就到了凉棚下面坐着。拿起水壶倒了杯水喝,水份很快就从眼中大滴的涌出来。拿起毛巾擦了擦脸,希拉还是没办法阻止混合了盐分的水滴从泪腺涌出。哭了许多次之后,希拉也只能尽量不哽咽,不断擦拭泪水。
  等这股冲动消退,希拉再次起身继续工作。有大大的竹斗笠在头上遮阳,至少不会感觉那么晃眼。希拉又巡视完两大块土地,终于完成了今天的工作。傍晚吃完晚饭,小队和往常一样开会。队长看着活力充足,他大声说道:“马上就要换班回去,我先说一下。大家工作都很努力,我非常感谢。在咱们的小队里头我要格外说一下希拉,一个小姑娘在这种地方工作,工作的很认真,交给她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好。让我觉得很惊讶。她哭了好几次,哭归哭,干归干。咱们得学习她这种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把钟撞的认真,还是每天都一样认真,这个不容易。同志们,以后大家回到咱们大宋都不再是普通干部来,给希拉鼓鼓掌。”
  希拉知道队长不是以前那种官,而是另外一种叫做‘学社’的官。具体有什么分别她也说不太明白,只知道学社就是交给这帮宋人如何当官如何做人的‘官员’。学社官员的话说完,宋人都鼓起掌来。希拉并没有觉得高兴,却还是被这气氛鼓舞。想对大家说声谢谢,泪水在此时又不争气的流了出来。不仅是泪水,她还忍不住哽咽了。
  学社官员挥挥手,让大家安静,继续说道:“同志们,官家说要把工作干到让自己满意,除了得熟悉之外,还得有点运气。但是完成工作,这就得靠自己。先得知道自己分配到了什么任务,并且按照别人定下的规矩去做,我得说这个可不容易。既然是别人定的规矩,咱们干起来大多时候既不高兴也不喜欢,这时候就显现出个人的素质。既不知道也不喜欢,还能按照规定每天完成,这就是素质。这就是咱们大宋评定官员时候非常重要的部分。大家到海外来,这股子冲劲和勇敢基本合格。这么多人合格,我们又要选择谁,就看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
  希拉一边哽咽一边听,听着听着就忘记了哽咽。学社的官员说的话就这么特别,总是能描述出现实。虽然希拉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大宋的官员干部,却对大宋的干部选拔有了某些了解,也有了某些向往。宋人官员不靠出身不靠血统,据说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干部。成为干部之后怎么成为官员,学社官员总是能指出方向说出道理。
  宋人又讨论一阵后就散会,大家忙碌整天早早就睡下。第二天起来依旧是完成分配的任务,干完自己分配到的任务,一整天就过去了。希拉吃了饭,精疲力竭的回铺位睡觉。第三天一早,希拉就被告知收拾东西准备出发。等她把简单的行礼收拾完,骡队同样整装待发。学社干部与卫队队长阿尔泰交代几句,希拉等可以离开的人员就踏上归途。
  阿尔泰骑了匹蒙古马走在队伍稍稍靠前的位置,希拉正好能看到这厮的后背。以前的时候希拉只想此时找个家伙从后面解决这厮,此时她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阿尔泰这个混蛋已经完全不重要,希拉需要的是放松下来。斗笠遮住阳光,让希拉能够看向各个方向。就见农田里面有许多农民在忙碌,看着这些弯着腰挥动农具的人们,希拉立刻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哪怕是每天在田里巡视而不用挥动农具已经让希拉精疲力竭,那些耕耘的农民应该更加辛苦。农民们每干一阵,就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希拉心中竟然生出同情,也想起以前看到这场面时候的心情。只有亲自经历过劳动才明白那些农民为何会经常休息,他们真的感觉到累。
  骡队没遇到什么就直达港口,船只已经等在港口,众人上船之后船只在晚霞的掩映下出航。海岸边的灯塔上闪动着明亮的光点,天还没黑就清晰可见。就见观测员站在设备后面观测,向身边的船长报告。船长用汉语不断发出命令,船只就在逐渐黑暗下来的天空下航行。
  第二天上午,希拉从自己的船舱中醒来。就见舷窗外一片明亮,揉着眼睛准备在睡会儿,就听有人在敲其他船舱的门,边敲门边喊:“准备一下,快到君士坦丁堡了!准备行李,要下船啦!”
  中午时分,希拉终于看到君士坦丁堡熟悉的身影。金角湾中的停泊的船只与希拉一个月前离开时候差不多。连元国的船队都在停泊在原来的位置上。这下希拉心中只剩下回家的念头,觉得船只慢吞吞的仿佛没有动弹。恨不得跳进水里游泳回家。
  船只刚停稳,希拉急匆匆拎着行李到了跳板入口处。大家见小姑娘这么焦急,也不和他争抢。“明天和后天休息两天,大后天去办事处报道。”带队的对大家喊道。希拉只等着船舷边的拦索解开,就顺着跳板一路冲下去。
  刚在码头站稳,立刻上来几个汉子问道:“小姑娘,要坐车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