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692

  说完,宦官迈开悠哉的步伐走了。公爵看着那有点六亲不认的步伐,方才落回到肚子里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方才的话听着轻松,背后的意义却可怕的足以让许多人头落地。
  皇帝回到皇宫,宦官霍尔鲁就到了皇帝身边。不等霍尔鲁说话,皇帝就说道:“内务大臣中的毒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开始发作。那时候他还没到公爵那里。”
  “是的,陛下。臣已经派人去调查。”霍尔鲁低头回应。东罗马上层从来不缺乏下毒者,毒药学简直成了显学。霍尔鲁从一开始就想到这点,如果不是在人群里面早就安排了监视着,只怕被女仆下毒的酒已经送到皇帝面前。想到这些,霍尔鲁又是自豪又是后怕。
  “内务大臣的病情有什么变化,立刻来告诉我。”皇帝说完,起身走向寝宫。
  “是!”霍尔鲁恭送皇帝离开。
  先去洗了个澡,东罗马皇帝跪在自己的祈祷室的蒲团上开始诵经。今天的变化让他感觉到政局的纷乱。所以皇帝让自己尽量能够沉浸在经文中,这些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感受到安全与安宁。
  随着念出一段段经文,东罗马皇帝只觉得自己的心灵空明起来。最后只剩下一个念头,东罗马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上帝保佑着东罗马皇帝。
第140章
刺客(二十一)
  “……今年我们的木工厂已经生产出十二万酒桶……不,是十八万。用于大型酿酒厂的大桶有两万个。能够向四方联盟的市场提供二十万……是十二万桶樱桃烧酒。”说到这里,财政大臣干脆停下来,他翻开小本本看着记录的数据。如今天这样在皇帝面前前言不搭后语是很罕见的事情,财政大臣自己只感觉到强烈的尴尬。
  皇帝静静的等着财政大臣继续做准备。宦官霍尔鲁开口了,“陛下,要全力捉拿叛贼么?”
  “不。”皇帝淡定地说道。
  霍尔鲁看了一眼方才埋头看数据的财政大臣,就见大臣也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向皇帝。有人想对皇帝投毒,负责镇压叛贼的内务大臣中毒,暂时保住性命的他需要卧床治疗。那些逆贼们已经严重威胁到东罗马朝廷,若是朝廷再不出手,天知道那些逆贼还会做出什么。
  “陛下,臣以为需优先清除叛党。”财政大臣索性说出最关心的事,任由这些逆贼继续作乱,朝廷大臣们的安全都难以保障。
  感受着大臣们灼热的视线,东罗马皇帝淡然应道:“稍安勿躁。”
  皇帝庄严稳重的表情并没有感动财政大臣。奸党们正在逍遥法外,正在谋划下一次暗杀。下一个被暗杀的对象是谁?会不会就是财政大臣自己。这肯定不行!
  “陛下……”财政大臣考准备努力说服皇帝对奸贼嫌疑份子大开杀戒。
  “我会派遣军队到你们家里守卫。”皇帝开口了。
  众臣愣住了,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皇帝继续说道:“罗马军团很忠诚,不用担心他们。”
  宫殿里静悄悄的,众臣互相对视,眼中脸上都是困惑。几百年间,东罗马帝国需要靠雇佣兵对外作战,守卫皇帝的也是佣兵。最近几十年,东罗马帝国一度经灭亡,朝廷名存实亡。东罗马皇帝派遣军队守护大臣只有一个含义,皇帝要处死那个大臣。
  众臣不认为皇帝要处决他们。皇帝重建了东罗马朝廷,众臣都是朝廷的支柱,杀害他们就是摧毁朝廷。只要皇帝没有发疯,就没不存在这种可能。只是朝廷重建不到十年,过去几百年历史留下的印象并非一朝一夕就会消散。
  宦官霍尔鲁率先打破了沉默,“多谢陛下派给护卫,臣就放心多了。”
  其他大臣连忙跟着谢恩。他们都知道卫戍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军团有个条件,军人不得与贵族有关联。现在东罗马所有逆贼都出自于贵族。
  等大家感谢完皇帝,霍尔鲁又说道:“陛下,只是追查这两件案子,会不会纵容了逆贼?”
  “把所有嫌疑犯都抓起来,还有哪家贵族不被抓?”皇帝淡然应道。
  听了这话,不少大臣都露出笑容,连霍尔鲁都忍不住苦笑。这就是东罗马朝廷面对的局面,皇帝恢复东罗马中央集权传统制度的努力已经把所有贵族都推到对立面。这些大臣即便以前还不清楚,几年为朝廷效力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清楚的很。
  不等有人再劝,皇帝淡定的继续说道:“逆贼没能力撼动朝廷,债务却会。我们已经欠下四方同盟的钱庄七百万贯债务,最近军队在外作战,光是这个冬天要消耗掉一万桶樱桃烧酒。如果这些酒卖掉,就能省下几万贯。若是算上军饷,就是几十万贯,甚至是一百万贯。这些钱不能省,如果塞尔维亚人攻入色雷斯,我们损失的就不是几十万贯。上帝说,忍耐是一种美德。这是神的教诲……”
  财政大臣离开皇宫的时候心情空明,刺客的事再也不能动摇他的意志,东罗马帝国的现状不允许财政大臣有所动摇。到了四方同盟设在君士坦丁堡的分部,财政大臣见到欧罗巴行省的代表,率直提出他的意见,“有没有办法提升今年我国的出口量?”
  大宋的代表愣了愣,以前的时候大臣可不会这么讲。身为文明古国,都有好面子的特色。打肿两充胖子是大家的共性。只是大宋面对覆灭的危机,赵官家就把这话给挑明了,进行了严厉的禁止。新的一辈接受了教育,加上大家在欧罗巴这鬼地方哪里还有心思玩这虚套,挣到钱赶紧走人就好。
  带着不解,大宋代表试探着:“不知阁下准备与我们合作么?”
  “以前共建樱桃烧酒厂的事情,我愿意答应,合办肥皂厂的事情也可以商量。”大臣果断答道。
  “哦?”大宋代表懵了,东罗马帝国这些大臣之前坚决反对大宋控制这些产业的管理,因为大宋这边的要求和手工业生产的东罗马帝国传统产业模式根本不同。怎么突然间就变了。
  “阁下,难道你们财政遇到了问题?”代表警惕起来。
  “七百万贯就不是问题么?”大臣答道。他此时心中充满勇气,然而脸上还是一阵滚烫。承认帝国的虚弱让大臣感受到强烈的羞耻。
  “哦。”代表忍不住盘算起来。四方同盟建立之后,东罗马对外贸易的大权掌握在皇帝手里,橄榄油、樱桃烧酒、肥皂、手工业品通过四方同盟的贸易体系卖出去,换回粮食、武器、铁、马匹。利用这些财富,东罗马皇帝重建朝廷,重建罗马军团。
  欧罗巴行省的上层谈论此事,都感叹钱真的是好东西。七百万贯四方同盟的交钞币值大概只有大宋交钞二百七十万到三百一十万贯之间。东罗马行省每年出口商品总量超过两千四百万四方同盟交钞。几年负债这么点钱就能重建东罗马帝国,东罗马不愧是劫后重生的文明古国。
  如果东罗马帝国只是想还清这点钱,对于欧罗巴行省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答应由欧罗巴行省管理东罗马的肥皂、橄榄油、樱桃烧酒等生产,这点钱马上就能还上。
  对一个文明古国来讲,这不正常。非常不正常。
  代表和大臣谈完,代表立刻就写信。写了开头,代表心就有点乱,放下笔,点了根烟。这七百万贯四方交钞欠款中,有一百万是借给东罗马帝国剿灭塞尔维亚蛮族。理由很简单,不剿灭蛮族,欧罗巴行省就不敢建设覆盖四方同盟的电报网。有了电报网,通讯就变得极为通畅,对于任何方面都有好处。
  理论上这个电报网可以建设,实际上却有巨大风险。塞尔维亚蛮族们可以直接威胁到希腊北部,如果爆发战争,色雷斯地区也会被波及。
  色雷斯地区位于巴尔干山南边、爱琴海以北,北接保加利亚地区,西邻希腊北部的马其顿,东滨黑海,东南是博斯布鲁斯海峡。前3500年开始色雷斯人一直占领着保加利亚,不敌罗马人的色雷斯王国遂分裂成两个国家。是希腊与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各国接壤的桥头堡,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连接点。
  有种说法色雷斯人的起源是‘吼叫’,对于文明国家而言,平日间吼叫是非常野蛮的行为。当地人的确如此。在东罗帝国看来,色雷斯人只是比塞尔维亚人更文明一点。欧罗巴行省也认同东罗马帝国的看法。
  在这种地方架设电报线,让欧罗巴行省不得不心中忐忑。如果这个地区再因为战争而动荡,必须紧密依赖国家体系的电报系统注定无法幸免。与这种威胁感相比,东罗马帝国如果能歼灭塞尔维亚蛮族,欧罗巴行省的钱庄非常乐意借出一百万贯四方交钞。
  这些问题让欧罗巴行省的代表仔细想了好久,才提起笔皱着眉头继续写信。信通过邮轮送到雅典,等这封信从邮局接到信开始返送送到杨从容打开这封信,又经过了五天。
  此时杨从容节度使心情疲惫,他本以为有人要整他,解开心结之后与朝廷派来的钱庄专家合作解决欧罗巴行省的钱庄问题。便是保持了足够的诚意,付出了巨大耐心。杨从容才不情不愿的勉强接受朝廷专家的看法,欧罗巴行省的钱庄太不专业。
  如果能选择批评,杨从容宁肯承认欧罗巴行省的钱庄里面有坏人,而不是由得力人员组建的钱庄能力不足。当然,专家们也没有一味的否定,也承认在领导钱庄的欧罗巴行省人员在政治判断上有非常优秀的表现。
  问题就在于具体经营。大宋这边已经开始有了期货概念,也就是‘青苗法’的全面升级版。依托了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部门,种田有了科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执行标准。譬如已经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民想种植桑树,就可以通过合作社向当地农业部门申请资金。
  审核过程是农民需要详细讲述他所在的地方特点,种植流程,有可能遇到的问题。经过审核之后还需要合作者进行合作担保,并且确定还款期限。
  知道自己在干啥,知道自己可能遇到什么不可控因素,还款成功率相当高。随着经验积累,贷款成功率还在逐渐上升。
  譬如,专家就指出,既然东地中海地区的气候雨热不同期,不太适合粮食种植,那就要提高果树种植的科学含量。也就是要通过定期嫁接提高果树产量。
  杨从容从来没摸过农业,他哪里知道果树和人类幼年、青年、壮年、老年一样,居然有‘丰果期’。在‘丰果期’,果树结实多,果实品质高。过了这个阶段,果树还会长大,结实则会减少。大宋的办法就是砍掉经过丰果期的树枝树干,嫁接上新的枝条。新枝条成活后,进入丰果期,继续大量产出果实。
  如果不这么做,渡过丰果期的果树会加倍吸收土地里面的营养,让整个种植园的土地变得贫瘠。那会非常不划算。
  农业白脖杨从容节度使被这些知识与理论弄到有些怀疑人生,在勉强理解之后,他很快进入了更高级别的政治领域。这对于杨节度使反倒是驾轻就熟。
  这种新理论将全面改变种植园的现有模式,原本杨从容他们是用包产到户的模式经营。消灭贵族,夺取农奴,把解放农奴送去种植园工作,学会基本的松土施肥等技术后,每个人承包一片林子,根据时节进行管理。
  现在就需要从城市以及种植园成员中再整出一支农业技术队伍,负责对所有种植园进行管理。一年包产到户有诸多好处,譬如可以根据产量和品质给与报酬。现在问题麻烦了,如果产量不高,如果出了事情,到底怪谁。
  根据大宋专家讲,大宋已经开始针对这些情况制订了制度,权责相符。杨从容对照搬这些制度没信心。大宋一亿人口,大概有七千万在农村从事农业。大宋报纸上讲,已经确定为适合耕种的熟地超过七亿亩地,包括吃奶的娃娃在内,人均超过十亩。林地也有几亿亩。农民自己都能消化掉意外情况。
  东地中海地区是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暖多雨。雨热不同期,十亩适合耕种的土地或者林地得养一家人。出了事情,那些家庭可就惨了。如果大宋的林业技术不适合欧罗巴行省,欧罗巴行省的财政马上就要出问题。
  带着如此不安的心情,杨从容看着信件。看完之后,他心中没有生出喜悦,反倒忧虑起来。东罗马人要干啥?难道不准备继续讨伐塞尔维亚蛮族不成?
  从道理上讲,东罗马财政大臣表现出来的态度可以评优等。问题是东罗马是个能理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理念的文明古国,哪怕是与大宋合作能够带来丰厚报酬,东罗马帝国依旧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导权。这种态度不是错误。大宋若是面对更强大的敌人,也会做出和东罗马帝国同样坚持主导权的选择。
  想了一阵,杨从容做了两个决定。首先是派人以劳军的名义带着物资去讨伐军打探虚实。其次就是将东罗马大贵族坎塔库泽努斯家族游说希腊地方黑恶势力行刺杨从容的事情告知东罗马帝国。顺道将曾经被认为是贵族的地方黑恶势力头子一并送去君士坦丁堡。
  既然东罗马想变化,就让杨从容看看他们到底如何应对。
第141章
刺客(二十二)
  山区真冷,穿了全套保暖衣物的慰问团成员将披风前襟的扣字也扣上。便是如此还不太够,所有成员都选择步行,靠运动让自己感觉更暖和些。队伍里面始终保持沉稳的大概只有骡子们,这些沉默的家伙从温暖的爱琴海出发,背负着橡木酒桶,挂着一袋袋的肉干,和慰问团共同翻山越岭,一步步向东西罗马联军的大营进发。
  队伍绕来绕去走了七八天,望山跑死马,看着近在咫尺的两条山路中间很可能就突然出现一条深深的峡谷,几十米的直线距离需要多走七八里路才能绕过去。最可气的是这里没有当地人带路,慰问小队靠各个兵站的向导,这些东罗马向导有时候自己都能带错路。
  好不容易到了休息的兵站,慰问团成员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大门,一句话都不想说。兵站里面的守卫热情的帮他们卸下货物,安排骡子。将众人领进临时住处。众人早就不指望有城里的待遇,漏风的大木屋看在大家眼里感觉非常好。
  大木屋里面一排排都是三层的行军床,精疲力竭的众人刚把自己的行军铺盖放好,兵站就请众人去泡脚。池子不大,不深,热水刚盖过脚踝。男女比例大概二比一的三十几人按性别分成两拨,坐在池子边的长条木凳上都不吭声的泡脚。脚慢慢暖和了,身体也随后慢慢暖和起来。兵站守卫又拎来两大桶热水加到两个池子里。众人卷高裤管继续泡脚。
  在变好之时,慰问团里面的歌妓妹纸轻声唱起新学的曲子,“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歌声入耳,疲惫的众人都抬起头,不少人脸上已经有了笑容。这是定期船队从大宋带来的歌曲,教坊的妹纸们自然是最早的学习者。听妹纸们在文艺表演中演唱大宋本地歌曲,已经是欧罗巴行省那些大宋异乡游子的心灵寄托。在这个么鬼地方,没有比故乡的歌曲更能让大家感到欣慰的东西。
  歌唱完,妹纸那边已经有了欢声笑语。众人擦脚出来又洗了手,吃饭的时候情绪都好了许多。吃完晚饭,在大屋子里升起火,屋子里面感受到温暖。大家请歌妓妹纸再给唱一首,妹纸也不推辞,站起身稍微想了想,就开口唱道:“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不少人跟着歌妓妹纸低声哼唱,这乃是大宋军队北伐时候由赵官家谱曲填词的军旅歌曲,军队和官员人人会唱。在公认的十大最受欢迎军旅歌曲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排第五或者第六名。排行榜都是民众的看法,就如《歌唱祖国》与《我的祖国》谁是第一,这个争论始终没有最终答案。
  不管排名如何,人人都喜欢这些白话歌曲。歌中描述的都是大伙见过的风景,格外有亲切感。大宋欧罗巴行省是大宋实打实的领土,欧罗巴行省的宋人并没有这样的感觉。歌曲中所讲述的那块拥有桃花、杨树、大河、稻花的土地才是他们认同的故乡。
  这曲唱完,人人鼓掌。大家心情愉快,也歇过劲,便说起要不要继续前进。正在说,眼瞅着外面阴暗下来,没多久就听到雨声。大家知道今天肯定走不了,冬日的地中海山区就是如此,也不知道哪里来阵风,进入山区后不久就带来雨水。
  行军营地不存在什么单间,入夜时分男男女女都和衣躺在分为三层的行军床上。直到警备的钟声急促响起,有些人才迷迷糊糊醒来。男子们翻身而起,在昏暗的油灯照耀下抽出武器,冲出门去。营地里面只有三十多人,若是有大量敌人夜袭,躲在屋里就是死路一条。
  天空一片漆黑,雨已经停了。湿冷的寒风吹面,人人打个寒战,完全没了睡意。就听外面有喊杀声,营地守卫则在围墙上几根高大的杆子上升起几串点燃的灯笼,营地内外立刻明亮许多。营地外的喊杀声立刻变得更加激烈,惨叫声接连响起,战况应该极为血腥。
  等惨叫声完全终止,外面响起一阵呼唤。经过交流,营地的门打开,打开的大门外伸手不见五指,随着马蹄声,全副武装的骑兵们从黑暗中踏入营地。即便知道这些人是友军,慰问团的众人也觉得背上冒凉气。
  骑兵们鱼贯而入,在营地守卫引领下直奔马厩而去。经过慰问团身边的时候,空气中散发出淡淡的血腥气。那些骑兵沉默不语,没与任何人打招呼。有些骑兵扭头看着慰问团的人,头盔阴影下的眼睛中反射着的寒光,令慰问团的人心中发冷。
  守卫过来招呼慰问团的众人,“敌人已经被杀光了,现在营地里又有了骑兵,大家好好休息。”回到住处,留在里面的妹纸们低声询问外面发生了什么。男人并没有投入战斗,只能大概讲讲看到了什么。骑兵们的身姿让他们都感受到这里是原来是战场,而不是荒无人烟山区。所以叙述也很简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