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692

  “先不着急。我自有主张。”铁穆尔还是没有下定要动郝仁的决心。再美好的设想都只是设想,当年忽必烈大汗还觉得能够消灭南宋呢。要是从结果上看,如果忽必烈大汗当年没有南下伐宋,而是在鄂州之战后与南宋达成和议。赵嘉仁也不会在临安总投降后崛起。赵嘉仁没有崛起,蒙古依旧是国都在大都的大元。
  让乌尔班下去之后,铁穆尔整晚都没睡好。回想忽必烈大汗,回想成吉思汗,铁穆尔越来越睡不着。忽必烈千方百计将忽里台大湖从一个选大汗的会议变成承认大汗决定继承人的会议,他所做的与成吉思汗没有任何分别。只是在成吉思汗的时代,大汗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一声令下,各个汗国就得更换领地。汗王们高兴不高兴都一样。铁穆尔很渴望自己也能够拥有那样的声望与能力。
  第二天醒来,乌尔班就去拜见他的母亲阔阔真。母子两人坐着刚寒暄两句,阔阔真就问道:“大汗,可是有什么烦心事么?”
  “……娘,我想宴请郝仁。”
  “哦?”阔阔真随便应了一声,等着铁穆尔继续往下说。
  铁穆尔知道自己老娘对自己的支持,就将元国的富裕程度讲了一番,最后说了实话,“我想让郝仁更换领地。”说了这句话,铁穆尔说不下去了。阔阔真等了一阵,铁穆尔依旧不吭声,她叹道:“你想让郝仁对你好,就得对郝仁也坦诚相待。”
  铁穆尔忍不住苦笑,如果坦诚相待能够让郝仁听话,他会对郝仁无比坦诚。
  见儿子这样,阔阔真继续说道:“请吃饭是对的。我来请郝仁吃饭。至于你,现在朝廷里面的丞相可不怎么样,郝仁素来忠于朝廷,不知他能否到朝廷当丞相。郝仁的老婆,我也挺想念。郝仁的儿子,其实也可以大用。”
  铁穆尔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老娘竟然如此。这不是在增加郝仁的力量么?
  阔阔真一看儿子的表情,就知道儿子的想法。太后思忖了片刻,才继续说道:“你是为什么要对郝仁动手?”
  “朝廷缺钱。”铁穆尔说了实话。
  “你怎么知道郝仁帮不了你?若是现在的大汗领地也富裕的如同元国,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铁穆尔眼睛一亮,这是到现在提出建议的人都秉持蒙古人传统的手段,哪里有钱就去哪里抢。阔阔真的建议倒是更具操作性,如果大汗领地也富裕起来,铁穆尔才不愿意去寒冷的北方。
  “大汗,你觉得你比忽必烈大汗强么?找到人才就不会这样。当年忽必烈大汗重用郝仁,郝仁也没有让他失望。大汗可觉得郝仁能干,就把郝仁杀了。再说,你手下有比得过郝仁的战将么?”
  “……好像没有。”
  “忽必烈大汗手下有伯颜,有郝仁,有玉昔帖木儿,有郝经,有阿术,有史天泽,有张弘范。那么多人才聚集在忽必烈大汗手下,才能打得宋国临安朝廷投降。然而长生天的心思难以捉摸,宋国出了个赵嘉仁。忽必烈大汗手下那些人才都不如赵嘉仁,大元才一败再败。你是读《大汗宝训》得了这个汗位,成吉思汗说过,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让他们紧随我,不让远去。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你让元国交出领地,岂不是与大汗的教诲背道而驰?”
  被提到靠读《大汗宝训》获得汗位的事情,铁穆尔觉得脸有些发烧。铁穆尔期待自己拥有成吉思汗的权势,却没想到成吉思汗光明磊落的一面。
  第二天,郝仁被邀人皇宫,参加皇太后主持的家宴。没外人,没有特别的排场,参加的都是孛儿只斤家的人。铁穆尔听皇太后嘘寒问暖,气氛很快就融洽起来。边说边吃,很快就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皇太后叹道:“郝仁兄弟,忽必烈大汗在世的时候就特别赏识重用你。你和真金也素来交好。郝经先生曾经到真金这里吃饭,曾经夸赞能超过他的人必然是你。等郝经先生走后,真金还对我讲,从来没听过郝经先生这么称赞过别人。”
  郝仁很久没听到有人提起恩师的名字,听阔阔真说起往事,忍不住鼻子一酸,眼圈都有点红了。这个故事是阔阔真编的,但是她自己都被自己的故事给感动了,看到郝仁很是感动,她自己也拿起手绢擦了擦眼睛。
  “郝经先生、张柔大帅、姚枢先生、张弘范,他们都到过真金在大都的府里吃过饭,现在他们……都不在了啊。”
  郝仁用手抹了抹眼泪,甚至有些想哽咽。阔阔真说出的这些名字曾经在大元首都大都城内赫赫有名。现在大都早就改回他曾经的名字幽州,这些人的名字也如烟花般消散,不会有人再提起。但是郝仁忘不了他们,这些人无一例外的推动过大元的汉化,到了今天,郝仁依旧认为大元的失败固然因为大宋出了赵嘉仁这般不世出的人物,他的雄才伟略计谋手段都无人能及。但是大元当年若能彻底汉化,也未必没有能力与赵嘉仁拼死一战。
  等郝仁情绪稍微平静一些,阔阔真继续说道:“郝仁兄弟,我们大元老一辈的人才大多都不在了。就我记得的那些人,都不在了。真金走的那么早,朝廷里面虽然也有些人才,却都不如你。你就忍心看着朝廷如此么?”
  听到这里,郝仁连忙说道:“太后,臣从来不敢忘记朝廷。若是朝廷有什么所需,还请太后直说。”
  阔阔真摇摇头,“郝仁兄弟,朝廷艰难,你肯定知道。但是朝廷最难的并非是钱粮,而是缺你这样的人才。真金爱读汉人的书,我没读过什么书,都是听真金给我讲。他说汉人书里面讲,朝廷艰困之时,就是忠臣义士出来为朝廷效力的时候。我听闻元国已经大治,却不知道郝仁兄弟愿意不愿意到朝廷来做丞相。若是有你来做丞相,我也就放心了……”
  郝仁原本是准备来巴格达为自己辩护,心中想的都是怎么对付那帮汗王。此时听了阔阔真的话,郝仁只觉得心脏剧烈跳动起来,甚至连阔阔真后面的话都没听清楚。
  成为蒙古帝国的丞相,这曾经是郝仁的期待。不,这一直是郝仁的期待。他的老师郝经就作为执政,强力推动了大元制度的建立。
  自从灭金以后,蒙古军就开始南下,力图尽快并吞南宋。郝经对此持否定态度。他向忽必烈讲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的历史经验,同时通过对蒙宋双方情况的分析,认为蒙古国是“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敝于下”,而南宋当时则是“君臣辑睦,政事修明,无衅可乘”。因而主张不要立即伐宋,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革除弊政,遵用汉法,选贤用能,创法立制,减轻赋税,屯田垦殖,巩固内部,使“天下一新”。
  现在的蒙古帝国西迁,却依旧是“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敝于下”的局面,那两百万的穷困蒙古人在贫困的驱使下,不顾生死的前往元国投奔,郝仁也询问过他们各地的局面,得到的消息实在是令他痛心。
  如果可以称为蒙古帝国的丞相,郝仁有信心解决蒙古面对的所有问题。让蒙古帝国如同元国一样强大。
  看到郝仁激动的表情,阔阔真向儿子铁穆尔使了个眼色。虽然有些不情不愿,但是铁穆尔还是起身说道:“郝仁叔叔,我一直想请你来做丞相,但是元国初建立,事情繁忙,我一直不敢提出邀请。现在蒙古已经到了不请你来就难以支撑的地步,还请郝仁叔叔前来相助。”
  “好!”郝仁毫不迟疑的应道,“若是大汗所命,我一定遵从!”
  不过说完,郝仁就有些后悔。他方才的话的确是真心,但是他情绪激动之下却忘记了要与色目人作战的事情。郝仁只能说道:“只是请大汗给我一年时间。今年,我要与色目人决战,那些色目人在他们的教皇指示下对我们蒙古宣战。臣的领地紧挨色目人,大战一触即发。等臣打败色目人,马上就来上任。”
  听了这个回答,铁穆尔忍不住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但是阔阔真没给儿子说傻话的机会,她故意讶异地说道:“郝仁兄弟,遇到这等大事,你怎么不向朝廷求助。难道你觉得朝廷自己艰难,就会在你遇到艰难之时坐视不理么?”
第029章
再出发(七)
  “郝仁离京了……”信使禀报的时候很是惴惴。
  “……信上是这么写的?”钦察汗王声音如同冰窖一般阴冷。
  看到钦察汗王没有暴怒,使者鼓起勇气把坏消息一次说完,“是。大汗还派了一千人马跟随郝仁一起返回元国。领军的是太后的侄子桑兰。”
  钦察汗王腾的站起身,先是背着手在帐篷里来回走。接着就开始骂骂咧咧,从郝仁到大汗再到太后,都被汗王一通怒骂。阔阔真是个勾引大汗忽必烈的臭婊子,铁穆尔除了会拽住他娘的裙边哭泣,郝仁则是装成蒙古人的汉人。钦察汗王愤怒的咒骂着,尽情挥洒他的愤怒。
  骂了好一阵,钦察汗王突然顿住了。他坐回到虎皮大椅上阴沉不语,眼神如恶狼般阴暗。使者看没自己的事情,就静悄悄的退了出去。直到确定自己安全了,使者才送了口气。局面的变化实在是令人讶异,原本大汗亲军紧紧包围郝仁的住处,一副随时冲进去杀掉郝仁的架势。转瞬间,大汗铁穆尔就宴请郝仁,之前的所有问题仿佛没发生过。郝仁离开京城的时候,铁穆尔大汗亲自送到城门口,君臣洒泪而别。
  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但是每一个上层的人物都知道,郝仁再次得到了铁穆尔大汗的欢心。这次得宠的程度远超忽必烈大汗对郝仁的宠爱。十几年前,郝仁拼尽全力为忽必烈大汗效劳,才勉强得到了建立元国的机会。
  不仅钦察汗国的人对此大惑不解,郝仁也觉得很是讶异。参加了皇宫里的家宴之后,围在郝仁住处外的大汗亲军就散了。之后郝仁可以带着有限的亲卫在皇城以及巴格达城内自由行动。郝仁也不傻,当然感觉到其中的微妙变化。一旦获得自由,他就前去拜访御使大夫玉昔帖木儿,玉昔帖木儿没说的太明白,却也让郝仁足够了解大汗领地中穷字当头的现状。
  郝仁看得出,玉昔帖木儿很担心郝仁对大汗领地有偏见。而郝仁真没有这么想。当年他带领几十万人西迁,物资匮乏,补给艰难。一群人跟叫花子一样,那样的穷困真的难以想象。但是郝仁撑过来了,现在元国富裕之后,郝仁转回头看过去,发现穷困分两种,一种是手里没东西的穷,一种是心里没东西的穷。心里穷比手里穷更可怕。
  历史书上讲过很多面对艰苦的局面之时,那些国君们焚烧宫殿,砸碎珍宝,把所有华美的衣服全部分给部下。自己和部下一起穿麻布衣服,带木质头簪。终于克服艰险,完成大业。
  靠着从赵嘉仁那里学来的制度,靠着从大宋对遥远西方土地的描述,郝仁把美好的未来讲给队伍里的每一个人听,让他们相信当前的艰困只是暂时的,一旦克服了困难,就有真正的幸福生活在前等待着所有人。不过十年时间,这一切都实现了。
  每当看到现在元国的富裕,郝仁就觉得难以理解当年这些人为何会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从结果来看,长期陷入贫困才是最大的笑话。既然元国能够富裕起来,蒙古也可以。当年郝仁苦苦的上下求索,期待的就是有朝一日改变蒙古的贫苦现状。
  原本郝仁想对玉昔帖木儿讲说他明年很可能到蒙古当丞相的事情,但是他最后忍住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郝仁明白臣不密丧其身,君不密丧其国。等他正式从大汗铁穆尔手中接过丞相大印之后再宣布也来得及。
  坐在返程的船上,郝仁觉得又是开心,又是担忧。郝仁的老师郝经早就说过,蒙古的情况是‘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敝于下’。那些蒙古王爷对郝仁是抵触的,不少人对郝仁有恶意。在内心普遍穷困的地方,出什么破事都不稀奇。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蒙古富裕起来,这些破事应该能够得到改变。
  带着各种想象回到敖德萨,郝仁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先发报回基辅询问情况。大汗派来相助的一千亲军在船上几乎都被晕船给放倒了,他们需要修整。在给他们检疫的时候,正好也可以先了解一下最新的局面。
  第一通电报很快就从基辅返回到敖德萨,最新消息中,条顿骑士国已经集结军队进入波兰地区。不愿意接受教皇的旨意的波兰中小贵族们纷纷逃到元国寻求庇护。看条顿骑士团的动向,战争很快就要爆发。
  在郝仁得到这消息的时候,远在杭州的赵嘉仁也得到了这个消息。消息内容比郝仁得到的更详实。曾经被大宋地中海舰队歼灭的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中有不少神圣罗马帝国的贵族,他们被俘之后成了大宋与神圣罗马帝国交流的桥梁。一些识时务的贵族选择与大宋结成某种合作关系。这些合作者中有人参加了条顿骑士国在马林堡举行的会议,亲眼看到以为教皇会主持公道的波兰贵族们以各种罪名被斩首、绞死,或者干脆在熊熊烈焰中散发出烤肉的味道。
  波兰大贵族们被杀之后,条顿骑士团开始快速东进,几乎没遭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整个波兰。地中海地区的大宋东欧司认为战争可能在明年爆发。不管怎么看,条顿骑士团国都得花时间消化一下占领的地区。
  送到赵嘉仁面前的情报里,这份情报排名第四,排在第一的自然是东欧司在西罗马帝国的相助下占领了科西嘉岛与撒丁岛。排名第二的则是蒙古内部貌似有人要对郝仁动手。排名第三的则是西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伯颜给儿子定亲,要迎娶东罗马帝国大贵族家族的女儿。这家大贵族的先祖可以上溯到东西罗马分治时代,是个历史悠久的大豪门。家族里罗马皇帝的血脉非常浓厚。
  东欧司那帮人的小心思,赵嘉仁非常了解。外交事务归皇帝管辖,赵嘉仁叫来外交部长,告诉他,同意建立大宋欧罗巴行省,行省下分为五个县,地中海四个大岛以及希腊中南部各位一个县,行省的治所建立在雅典。
  外交部长无比兴奋,但是赵嘉仁却没让卢柏风高兴超过十五秒。他笑道:“一旦建立行省,这就归国家所有。你们那些人准备怎么办?捞够了之后就离开?还是在那边设立外交部的办公室?”
  卢柏风的笑容登时就变成了苦笑。东欧司的众人这些年非常辛苦,在地中海这么一个自负盈亏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才干为家庭和家族捞了很多很多。
  “官家不会要他们全部回来吧?”卢柏风谨慎的提问。
  赵嘉仁舒舒服服靠在沙发里,慢悠悠地说道:“开拓和经营是两码事。我担心那些小子们难免有人分不清这中间的不同。”
  卢柏风能分清开拓与经营的分别,也能分清蛮荒之地与大宋领土的不同。听赵嘉仁说的如此温和,卢柏风心中忍不住感叹,赵官家实在是太过于体贴的一个人,也就是说,他眼里揉不得沙子。外交部的人都知道汉代前辈陈汤的故事,这位前辈出使西域,解决了匈奴郅支单于。这个欺凌西域各蛮族国家的郅支单于被杀后又分尸,在西域各个蛮国示众,真的是威震西域。令蛮族各国俯首帖耳。立下如此大功,因为矫诏而遭受收押审问的时候,陈汤大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千载之后听来依旧振聋发聩,令汉家儿郎们感叹。
  但是陈汤最后还是坏了事。这并不是朝中的嫉妒之辈阴谋构陷,而是陈汤自己的贪婪让他收钱办事,贪污公帑。将他自己曾经立下的伟大声明用他自己的恶行玷污。赵官家的话听着是警告,在卢柏风看来却是发自关怀。大宋的国法不会饶过中饱私囊之辈。想到这里,卢柏风答道:“官家,我再考虑一下怎么对他们讲。”
  “好。”
  “对了,官家,外交部觉得元国和条顿骑士国的战争会明年爆发。今年准备在元国多造些船。”
  “我觉得不好说。欧罗巴那边和咱们大宋不同,他们的交通不好,大宋若是吞并了波兰,很可能就会运去大量人马和物资,一年消化,第二年作战。欧罗巴那边要是消化,他们运兵太慢,若是准备消化波兰地区,至少得消化两三年。若是要打,那就干脆今年打。”
  “官家这么确定?”卢柏风觉得赵嘉仁的看法貌似有道理,却好像不太合理。
  “不确定。”赵嘉仁笑道。
  卢柏风只能答道:“我就去提醒他们一下。”
  离开赵嘉仁这里,卢柏风就见到前户部尚书,现在的代理丞相文天祥在休息室等着。卢柏风赶紧向文天祥问好。文天祥微微一笑,“卢部长好,我先去见官家。”说完,步伐沉稳的进去了。
  看着代理丞相的背影,卢柏风心中很是佩服。当下的大宋没有任何有分量的人敢对赵官家提出建立丞相的要求,能够从赵官家手里接过丞相的权柄,便是只有代理权,也是不得了的。
第030章
还于旧都(一)
  文天祥走进屋里,看到赵嘉仁正拿着一本书在看。文丞相已经五十八岁了,已经没办法远远就看清楚封皮上的书名。他也没有立刻打断赵嘉仁的阅读,而是打量着这位大宋到现在唯一的进士皇帝。
  自古以来能够救亡图存的皇帝,都会被浓墨重彩的记录为中兴之主,若是广地万里的皇帝更是不会被忘记,便是千百年后依旧会被人不断褒贬。文天祥年纪轻轻就考上状元,他很清楚皇帝这种存在并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完美无缺,那么无所不能。便是那些中兴之主,那些广地万里的皇帝,他们或许擅长权谋,或者擅长决断,却没有一个人是以学问著称。
  现在赵嘉仁开创了先例,整个大宋没有任何人敢在赵嘉仁面前自诩博学,更不用论学问了。而这位皇帝此时手拿书本浏览的模样,完美的展现一个学问家该有的模样。
  赵嘉仁此时抬头看了看文天祥,把打开的书扣在了旁边的茶几上,说道:“宋瑞,坐。我就不起来迎你了。”
  文天祥笑了笑,很随意的在赵嘉仁旁边坐下。然后问道:“官家在看什么书?”
  “《大宋传染病调查》,卫生部最新的东西。”赵嘉仁答道。
  听到‘传染病’这个凶恶的名字,文天祥就笑不出来了。十几二十年的爱国卫生月搞下来,连普通人都知道传染病的危害,更不用说代理丞相。
  赵嘉仁那一世是医生,对传染病倒是没有这么这么激烈的反应。他笑道:“有人问我,为何要在深秋时分迁都回开封,我当时就告诉他们一个理由,深秋之后传染病的活动快速降低,回到中原之后要面对的问题大概就是水土不服。说完之后,我倒是想起自己都忘记中原和北方都有啥流行病。就要了一本来看看,你要不要也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