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692

  “瞎说什么。”觉得风头被抢的副司长忍不住说道。其他干部也觉得这观点很是奇怪,和命一比,钱真的不算啥。
  杨从容点了根烟,停了一阵之后,他一拍桌子说道:“没错,就是这样。”
  “杨司长,你这是什么意思?”副司长讶异的问道。
  杨从容答道:“蒙古人也许会放过威尼斯,却不会放过威尼斯的钱。威尼斯必须得给蒙古上税。那些威尼斯共和国的上层想保住他们的钱。他们觉得没了钱,死都可以。”
  与会的人听了杨从容的描述的威尼斯人的心态,都没人说话。大宋这边的人也许可以明白杨从容所讲的话,却没办法理解威尼斯人的心态。蒙古貌似对谁都搞屠杀,大宋也看惯了蒙古的做派。所以大宋占据优势之后毫不迟疑的砍杀蒙古人,在北方好些年动辄斩首十万。与以前不同的是,在赵官家崛起之后,大宋就再没有人敢提‘投降’二字。
  大宋不投降,是知道投降没用,要战斗到底。威尼斯人不肯投降,是觉得投降无所谓,但是不能失去钱财。
  在沉默的时候,书记员忍不住又开口了,“我们不妨可以问问威尼斯人,我们收他们五成的税,看看他们是不是答应。”
  “哈!”杨从容终于笑出声来。
  两个小时之后,看着威尼斯使者们愤然离去的身影,杨从容满意的靠坐在椅子上。既然威尼斯人觉得金钱至上,那就让他们抱着自己的钱去死吧。且不说杨从容一开始就没有要破坏四方协议,吃下威尼斯的打算。就算是有,明白了威尼斯人的秉性,杨从容也没了这样的冲动。
  “记录,我们给杭州发电报。”杨从容说道。
  宋历333年5月初6,赵嘉仁看到了电报之后问外交部长,“外交部有什么想法?”
  “官家,地中海的领地该怎么算?”外交部长卢柏风问。
  “我是不太喜欢在那些岛上的人。”赵嘉仁笑道。说完之后赵嘉仁又担心外交部给东欧司的家伙们下令屠戮当地人,便说道:“这么些土地大概能算是一个行省吧。”
  “每个大岛能算是一个县。”卢柏风果断地答道。他与外交部的人商量许久,外交部有人鬼迷心窍,觉得一个大岛可以算成一个郡。这种明显能够引发争论的说法被卢柏风果断镇压下去。
  “告诉杨从容,等他完成计划之后才会考虑建立行省的事情。”赵嘉仁给了卢柏风一个答案。看着卢柏风脚下有风的离开,赵嘉仁觉得卢柏风也应该高兴。当年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可是在诛杀了单于之后。卢柏风他们的确有很大功劳。想到陈汤,赵嘉仁忍不住叹口气。
  放下陈汤的联想,赵嘉仁拿起北方的报告。宋军在北方的进展远超想象,从东北到西北几万里的漫长战线上,二十万宋军每年收割几十万胡虏的脑袋。单从平均数来看,这个比例有点低。在这个没有什么杀良冒功可能的时代,也许该稍微催促一下。
  但是想归想,赵嘉仁最后还是没有逼迫军队上交脑袋。不管具体理由何在,他就是没办法下达这样的命令。
  看完军事问题,赵嘉仁拿起新送上来秦淮河水利工程报告。这个工程用了九年才完工,让赵嘉仁早没了兴奋的感觉。不过本就该用这么久,也不必对此做出什么评价。报告书放在桌子上,赵嘉仁没有前去翻看,而是用手指轻轻敲着封面。
  最近两年,大宋终于出现了赵嘉仁梦寐以求的移民潮。三十年前,赵嘉仁曾经引领着人多地少十分穷困的福建人民到他新开辟的土地上去。那时候赵嘉仁以为移民是非常轻松的事情。除了福建移民那一拨之外,赵嘉仁在过去三十年中始终期待着大宋向北的移民潮,直到大宋开始对旧制度宣战,并且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现在,才终于出现了移民潮。
  前年和去年,一共有三百万人返回他们的‘中原故乡’或者‘河北故乡’。新来了三百万人之后,黄淮平原与河北平原的农牧产量大增。连黄淮与河北平原上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也因为有了人手而种满胡杨树。比较早期种植的胡杨树也有了人力前去采集胡杨碱。节省了从大西北到中原的几千里距离之后,胡杨碱价格也低了许多。
  叹口气,赵嘉仁没有看报告,就把报告放回到位置上。他决定等着自己的儿子赵谦从江宁回来之后再说。
  赵谦此时已经到了江宁。离开江宁两年多,赵谦也变了一些。首先他不再是个心无挂念的单身狗,他老婆正怀着第三胎。赵谦现在觉得终于能理解自己的老婆到底好在哪里,持家过日子是个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把那些小东西给管起来,让他们健康正常的成长,绝非容易事。在这件事上,赵谦给自己的老婆打满分。
  上次到江宁,赵谦是在长江边的码头下船。这次他乘坐的客船逆流而上,很快就到了一道两百米长的拦河坝下面。两百米长的拦河坝看上去极为气势,此时正在梅雨季节,河水漫过拦河坝,仿佛瀑布一样浇落两三米,甚至发出某种轰鸣的声音,十分气势。
  邮轮直奔拦河坝旁边的船闸。船闸是巨大的长方池子,前后两头都有钢质船闸。船只从下游方向驶入,停稳。后方原本提起的巨大钢质船闸就缓缓下降,封住出口。前方的入水口打开,大量河水涌入封闭的船闸内,让水位提升到与上游水位相同的高度。消除了河水不同高度带来的水压之后,上游钢质闸门在钢缆的牵引下缓缓升起。
  船上所有人都在看着这看似巨大,又十分精巧的操作。连当年的建设者之一的赵谦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虽然使用的原理非常简单,但是能够让一千多吨船只通过的船闸,的确让人非常震撼。
  经过这道船闸,船只行驶的水面高度陡然提升了三米。然后船只继续逆流儿上,在江宁城城内的码头靠岸。下了码头,走出站台,就是宽阔的马路。立刻就有人人力车前来拉客,赵谦他们马上就看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牌子。众人上了马车,行驶在江宁城中。
  和三年前相比,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繁华。除了航运更方便之外,还有城内的铁路也是。赵谦他们在一个路口看到了沿着铁路前来的轨道车辆,然后赵谦也看傻了眼。他忍不住惊愕的问前来接待的人员,“那就是挽马么?”
  “是。很大吧?”接待人员笑着答道。
  一般来说,巨大的牲口都非常容易让人瞩目。挽马无疑是最能让人瞩目的那种。从分类上,马匹分为热血马和冷血马还有所谓温血马。冷血马安静沉稳,体型比较庞大,运动能力较弱。一般用来进行劳作,很少用来骑乘。挽马就是所谓冷血马中的一种。
  赵谦他们干脆从马车上下来,近距离看着挽马,第一见到这种动物的人都不得不感叹起来。
第258章
土地根本(一)
  仰视挽马硕大的脑袋,赵谦说道:“真大!”
  江宁城铁路上的挽马用的是从英格兰进口的,被叫做夏尔马。这种马匹的成年肩高1.83-1.95米,自然站立头顶高度2.4-2.6米,成年体重900公斤左右。在21世纪,肩高最高吉尼斯记录的一匹叫“雷达”的马保持的为2.02米。体重最大记录是一匹叫“杜克”的夏尔马保持的1.219吨。(一些网上杜撰高3米66重1,8吨的夏尔马,纯属子虚乌有!)
  两匹这样的马拖动着两辆车顺着铁轨行动,真的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画面。那可是运人的车,车上面坐着好多人呢。
  与赵谦一起同来的同伴问前来接待的江宁这边的人员,“为什么只有江宁有,杭州就见不到。”
  “可能是杭州比江宁热吧。这种马并不喜欢很热的天气,天一热,就不愿意动弹。”
  “谁还喜欢热天到处跑么?”有人笑道。就算是江南人也不喜欢湿热的天气。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貌似都只适合睡觉。
  此时马匹拉着车辆经过了路口,拦在路口的横杆抬起,众人过了路口直奔水利局而去。水利局的干部热情的接待了这些上头来的视察人员,见到还有印象的赵谦技术员,干部更是热情,“当年竟然不知道是太子。”
  赵谦早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他淡定的回到:“可别乱说,官家还没有立太子。”
  大宋时代还没到奴化的黑暗时代,所以赵谦总算和大家能在一起说说话。而且水利局的家伙们知道赵谦也不是个吃干饭的,也不敢胡说八道。他们把赵谦等人请进去,就开始介绍这次秦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整个秦淮河流域是主流干流兼顾通航与水利灌溉的体系。有许多相当规模的水利枢纽,可以对水位进行很充分的调整。赵谦在这里干了一年时间,对整个规划很熟悉。听了介绍之后就询问江宁地主的情况。
  “现在江宁还以宗族形势聚集的大地主只剩下一家姓卢的。其他的都已经分家。分家之后,大量地主经营不善,就把地卖给官府。当下江宁土地私有的不到20%,大部分都是国有土地。我们觉得地主们坚持不了太久。”
  赵谦在参与工程的时候也和同事讨论过水利工程的效果,那时候众人都担心水利工程上去,地主们反倒能撑的更久。听了地主要完蛋的说法,赵谦问道:“为何这么有信心?”
  “粮价最近又降了。”水利局的家伙告诉赵谦。
  “啊?”赵谦有点发呆。
  “这几年没人敢抛荒,长工价格暴增。土地都给种上,粮食产量增加。有钱人进城,穷人去中原参加那边的大农场。吃粮的人变少,粮食价格也低了。按照地主种地的手段,大部分地主种地能种成穷人。”水利局的家伙回答的很自豪,能够参加到这样的工程中,他们觉得有荣焉。
  “这……是你们总结出来的?”赵谦对眼前的几块料的技术能力很有信心,但是对他们的政治水平没啥信心。
  “呵呵。这是农村调查的卢组长开总结会的时候讲的。”水利局的家伙说了实话。
  赵谦点点头,卢柏风因为他老爹闹了那么一出,被免去外交部长职务。但是赵嘉仁并没有把卢柏风打进另册,而是让卢柏风参加了农业调查组。现在卢柏风通过自己的努力洗刷了耻辱,重新做回外交部部长。如果是卢柏风总结出来的,那种可信度就提高了。
  “卢组长说了,归根结底,还是农场肯投钱。国家的水利技术都可以快速被农场接受。虽然看着投入大,真的平摊到每一亩土地上,反倒不多。这就跟赵官家当年修木兰陂一样。当年修建的时候工程巨大。修完之后七万亩水田旱涝保收,亩产三石。三十年下来,六百万石产出。什么成本都摊薄到可以忽略。”
  大宋三十年前比较大点的工程建设就是木兰陂北洋,加上这又是赵官家赵嘉仁的功绩,当然会被反复拿来说。赵谦也就不在意这个案例。因为类似的案例非常多,譬如赵嘉仁当年花费巨大建立起来的灯塔体系,在当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是几十年后,光是因为灯塔而避免沉没的船只、货物、人员,加上因为灯塔而提速的航运,灯塔的成本也低到可以无视的地步。所以赵谦没有参加这种忆苦思甜的讨论,他问了一个眼前的问题,“地主们……现在都穷成这样了么?”
  “阿嚏!”段天德打了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又觉得这么不干净。就从抽纸盒里抽了张纸擦去手背上沾的那点,再擦了嘴唇,擤了鼻涕。然后觉得整个人都很清爽。
  “继续说。”老迈的段天德对账房先生说道。
  账房先生把最近的财务情况给段天德做了汇报。啤酒铺子从一家变了三家,段天德也买了蒸汽大船,开始跑航运。整体而言,段天德手里除了宅子之外,只剩下五百多贯钱。刚够段天德家的孩子们今年上学,家里人今年吃饭。
  等汇报完,段天德答道:“知道了。”
  “东家还有什么要说的么?”账房先生问道。
  段天德没有说话,他心中盘算着,要不要把他家里最后的一百亩地给卖掉。现在一亩地已经卖不到40贯,民间土地价格两年多就从40贯滑落到35贯一亩。按照这个趋势,滑落到30贯一亩也指日可待。
  之所以留着这一百亩地,段天德觉得这是个念想。当了一辈子地主,手里没地真的是难受。但是仔细盘算一番,段天德命道:“把那一百亩地卖掉。”
  账房先生一愣,他试探着问:“东家,咱们家只剩了一百亩地。”
  “都已经卖到只剩一百亩了,留着那一百亩又有什么用,卖了。”段天德果断地说道。
  当下卖土地很容易,到国土局申请卖地,先看土地证,再查土地表。之后土地人员前去地方上丈量。随着大宋再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丈量,栽种下测量标志之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丈量与造册就有了基础。
  段天德这块土地一经确定位置,马上就成了江宁国土局十分重视的工作。这块土地卡在一大片国有土地中间,被买回来之后,一大片土地就连成大块。所以国土局派人连夜出发去确定。三天内就办完了买卖手续。
  接下来《江宁晚报》上就刊登相关文章,一个新的连片大农场出现,这个变化能够提升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利国利民。
  再过一天,卢员外就派了人给段天外送来一封书信,在信里面将段员外狠狠的嘲讽了一番。说他是斯文丧尽,让祖宗蒙羞。段天德看完之后心中感慨,卢员外家都快饿的揭不开锅了,居然还有力气关心别人。买报纸也是要花钱滴。
  然后段天德对以前的段家生出些怀念,他干脆让人请来最近进城的段家地主询问段家分家之后的局面。问出的结果让段天德很是讶异,段家其他人卖地速度也不慢。自己种地太辛苦了,很多段家人觉得自己可以耕种,结果发现他们自己连一垄笔直的地都开不出来。而且他们的身体也没办法习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用耕牛,那需要先花费许多气力去饲养耕牛。
  不少分家后出现的段家地主发现,耕牛这玩意‘居然会生病’,更让他们意外的是,耕牛其实脾气还不小,会各种反抗。一亩地只能卖40贯钱,如果一年在土地上根本赚不到几个钱,那留着土地干什么。许多地主与段天德一样,把地一卖,要么进城,要么在卖地之前和大农场商议一下,在大农场混个差事干着。
  “然后你们就进城了?”段天德讶异的问。他以为那些段家人都不会改变,没想到大家的反应都这么快,甚至比段天德还快。
  “大伯,我们也不是不想继续种地。只是种地真的太累了,靠人种地,干几年我们就得死。”后进份子发自内心的感叹着。
  说完这些之后,大家又聊了一阵别的。然后后进份子说道:“大伯,听说太子来了江宁。有人讲,官家之所以这么折腾江宁,是因为想迁都到江宁。”
  “官家的事,咱们不要瞎讲。”段天德果断地说道。
  赵谦视察完秦淮河流域之后,很快就返回了杭州,向老爹汇报视察结果。
  “我仔细看了,江宁的农场都是用的耕牛,灌溉用的是新式燃气机提灌。不过地方上说燃气机容易坏。蒸汽机比燃气机好用。”
  赵嘉仁很不以为然,“切。他们怎么不讲效率呢。这种机械设备都需要时间来解决。”
  赵谦只是知道内燃机,却没想到老爹对内燃机这么青睐。否则也不会如此蔑视那些反对的人,所以赵谦就询问起内燃机的事情。赵嘉仁说道:“这个可以以后讲。我现在要说的还是土改的事情。你看了卢柏风的报告,还有亲自去地方上看了,感觉有什么问题么?”
  “我看很好啊。”赵谦答道。
  赵嘉仁叹道:“你这么想,我很遗憾。我还是希望你能够找出问题。”
  “爹是不是多虑了,现在大家都在听朝廷的安排,也都得了好处。”
  赵嘉仁当即表示反对,“大郎,你觉得我在做别人的主。实际上,我觉得我没有。我只是面对事情,作出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