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692

  又走了一阵,车队抵达江宁知府大院。工作人员将众人领进会议室,文璋等很多人已经等在里面。众人互相介绍,随即握手寒暄。等介绍到学社的江宁会长宋公明,文璋忍不住仔细打量一番。宋公明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看着就是个能干活的人。说起话来语气平和,不急不躁,肚子里应该有货。
  根据赵官家所讲,文璋之所以无法在江宁连任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接受学社对江宁政务的主导性作用。现在亲自见到宋公明,陆非知心中也打起精神。文天祥的三弟文璋会被调走,陆非知一定要学文璋的话,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离开。
  江宁府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见面会,除了见到新任知府陆非知,他们也见到审计局的工作人员。每一任离任前都要加接受账目核对,如果中间有什么对不上的地方,这位就得留下来配合核对。一个月没查清,就配合查一个月。两个月没查清,就配合查两个月。若是一年没查清,就配合查一年。
  面对这样的部门人员,文璋没有露出紧张的神色。他只是用很认真的目光打量着能够极大影响他前程的这些人,握手的时候更是仔细打量审计局的工作人员。
  餐会上大家都很礼貌,也都有心事。第二天,陆非知并不去插手审计局的事情,那根本不是他的事情。有关陆非知的乃是请文璋带着他熟悉一下江宁府的情况。听着介绍,陆非知完全明白为何江宁府站到如此风口浪尖。
  土改在大宋并不是啥稀奇事,三十年前贾似道以鄂州之战的胜利战功当上了左丞相,他很快就准备推行公田改革。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之后终于将其在江南为主的郡县实施。公田改革的主要标准是,没有官员的家庭拥有的最高田额限为五顷,一顷地是五十亩,也就是二百五十亩,后来降至二百亩。若是当时在江宁实施了这个政策,这帮地主家族早就崩溃了。
  现在赵官家表面上看着只是颁布全新的税收制度,为了能够推行这个制度的样板江宁,他每年运了大量肥皂到江宁来出售,卖出的钱全部留在江宁。修建水利工程,回购土地的钱全部由朝廷承担。只是稍微心盘一下,陆非知就觉得心跳加速。
  文璋的心中颇为失落,讲了朝廷给江宁府的倾斜性政策之后,见陆非知若有所思的模样,他忍不住问道:“陆知府,不知道官家在你来之前,可否说过为何不让我再干一任。我不是恋位,不用一任,再给我两年,我就能够完成官家的嘱托,将这江宁城治理完毕。我……我不甘心!”
  如果你肯听官家的话,与宋公明合作,官家想来就会答应你再干一任。陆非知心里面想,在他开口之时则说道:“文知府自然知道官家的秉性,若是官家觉得文知府做的不对,早就下诏讲明。既然要文知府回杭州,自然是要重用文知府。若是文知府觉得有什么不明白,到时候直接问官家不就好了。”
  文璋听了陆非知的回答,心中一阵失落。看得出,陆非知现在期待着文璋赶紧走人,方便陆非知赶紧接手。江宁本就是大城,现在又有如此多的投资,乃是飞黄腾达的绝佳之地。文璋与陆非知易地而处的话,他的选择与陆非知定然相同。想通这个关节,文璋也不愿让人小觑。之后便没有说过这个话题。
  时间过得很快,七八日转眼就过去。陆非知走马灯一样到主要部门去视察,除了见到各部门负责人,还听各部门做了报告。虽然没敢直接问,但是文璋有充分的时间陪着陆非知,就说明审计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就陆非知自己的经验来看,再过三五日文璋知府就要返回大宋京城杭州。陆非知对自己眼前的工作充满热情,可他还是忍不住有些羡慕文璋。
  江宁再好,也比不上杭州。现在倾向于江宁的政策也不可能永远执行下去,持续流入江宁的钱必然会有中断的一天。等那天来临,江宁失去的不仅是投资,还会被要求向朝廷提供赋税。杭州就不一样,不论是流入或者流出,都是杭州在决定大宋钱财的流动方向。想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就非得在杭州不可。
  心中有感慨,陆非知就邀请文璋吃饭。对于陆非知第一次提出两人吃饭,文璋也没有拒绝。两人就在江宁知府大院的食堂找了个包间,两人都没受过穷,吃饭也不挑剔。炒鸡蛋、鱼香肉丝之类比较浓香的菜随便点几个,几大杯啤酒往桌上一放。他们就边吃边聊。
  撸了一串烤羊肉,陆非知说道:“想到等我这一任江宁知府做完,就可以跟文知府一样回到杭州在各部里面掌权,我就忍不住期待。”
  文璋没回答陆非知毫无营养的话,而是用勺子舀了一勺油炸花生放进嘴里嚼起来。回到杭州当然好,这谁都知道。文璋恋栈的原因不是他清高,而是想尽全功之后再回杭州身居高位。文家里面地位最高,名声最大的是比文璋大十三岁的大哥文天祥。如果能在两任内完成江宁治理,文璋觉得十三年后的自己也许能够达到大哥这样的声望。
  两人沉默着吃饭,都在考虑接下来要怎么说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听知府大院饭厅不远处突然响起了尖锐的哨子声。没多久,有人冲进食堂高声喊道:“走水了!水利局走水了!”
第195章
对抗的分歧(十一)
  “来来来,诸位员外,干了此杯!”段天德段员外在自家饭厅里面高举酒杯,欢欢喜喜的对同桌的几位员外说道。
  与段天德一样,这些江宁府当地的有力人士都面带喜色。段天德一劝酒,这些人都端起酒杯,将里面的啤酒一饮而尽。段天德舒服的叹口气,命人给这帮地主们斟酒。自从得知文璋要从江宁滚蛋,段天德段员外的心情就轻松不少。三年来,一个消息中如果有文璋的名字,带给段天德的必然是痛苦。当下这个瘟神终于要走,那就好事。文璋这个瘟神在走之前,据说有卷入了贪渎事件。在被人查账的时候,据说文璋下令烧了账房。查账的也不是弱鸡,立刻就抓住文璋不放,深陷此事的文璋又被钉在江宁动弹不得。
  “段员外,你家酿的麦酒可真不错。好喝!好喝!”钱员外端着又被斟满的酒杯大声赞道。
  听了这称赞,段天德微微一笑,“这也是家里胡乱弄出来的,卖点钱喝口粥。”
  “段员外就是爱消遣俺们”新加入这个团体的王员外笑道:“这种东西若是胡乱弄一下就能出来,俺们怎么就胡乱弄不出来。大家都知道你家段凤鸣在农业局,那边的人懂酿酒。”
  听到段凤鸣这个名字,段天德心中就生出一阵复杂的情绪。这个段家子弟在不太久之前跑到乡下主持租地的事情,让李员外跑到段天德这边闹了一场。若是别的族里后生晚辈让段天德如此没面子,段天德便是不把这厮从族里除名,也得前去大嘴巴抽他。
  气的七窍生烟的段天德最后选择什么都不做。段凤鸣乃是官府的人,段天德可以跑去段凤鸣那边耍威风,耍完威风之后又能如何。他不敢把段凤鸣往死里得罪,又不可能让段凤鸣辞官不干。分地也不是段凤鸣想出来的,而是官府的毒计,责骂段凤鸣根本没用。
  此时不用敬酒,钱员外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放下酒杯说道:“几位哥哥,听闻这麦酒在杭州的时候曾经被官家叫过一段啤酒。最后大家不知道这啤酒里面的啤字是何解释,最后官家就改回叫做麦酒。官家虽然做错了事,也不是不肯听人劝么。”
  众人当然知道这个说法只是钱员外不敢明说,杯中金黄色的酒叫做啤酒或者麦酒,对于这帮员外根本不是啥事。钱员外期待赵官家能够察纳雅言,撤销新的税法。但是钱员外又觉得这不太可能。至少以桌边这些人的能耐,实在是没办法上达天听。
  别人不说话,李员外已经气呼呼地说道:“官家的事情咱们先不讲,听闻文璋狗贼已经被抓起来,只要能看着他绳捆索绑押送回京,我就要烧高香。”
  卢员外点头应道:“若是文璋真的能被抓起来,朝廷里面就一定有人会想办法扭转江宁的事情。到时候官家不察纳雅言也不行。”
  “若是朝廷里面有人想借着文知府的事情兴风作浪,只怕官家会大大生气吧。”宋公明边给桌子对面的陆非知倒酒,边试探着问道。
  金黄色的啤酒在木头啤酒杯口处冒起好高的泡沫,眼看着就要溢出,又随着泡沫不断破裂而回到杯中。看得陆非知很是佩服,他笑道:“宋会长是不是很喜欢喝麦酒?”
  “啊?”这个问题问的莫名其妙,让宋公明愣住了。注意到陆非知盯着的泡沫,宋公明答道:“这麦酒虽然好喝,却是沫多。要么是倒的从杯子里面漫出来,弄得桌子上哪里都是。要么就看着满了,其实酒没多少。我心中在意,就试着怎么才能倒出让我能接受的程度。”
  陆非知抬起头看着宋公明,“宋会长,我也是借着你的话头说说。不光是你倒麦酒的时候会在意泡沫,我也是。我们连一个泡沫都会在意,官家怎么会不在意江宁的事情。你定然知道,为了这新税制的事情,户部尚书陆秀夫都丢了官位。”
  众人都知道陆秀夫大概是赵官家格外拔擢的人,只要事关陆秀夫,官家其实都会放一马。也许赵官家自己觉得自己特别掩饰的好,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他在提拔上对文天祥和陆秀夫会有额外的关爱。便是两边闹翻,别的官员因为反对新官制而丢官,那就丢了。陆秀夫丢官,赵官家硬是亲自以丞相的地位下圣旨,保障陆秀夫的退休待遇按照高官来走。
  官家特别关爱某些臣子,其他臣子便是不满,也只能认了。连这样的臣子都不能通过反对而动摇赵官家分毫,听了陆非知的提醒,宋公明也觉得自己稍显动摇的心情再次稳定下来。
  “陆知府,喝一个。”
  “这一杯算是四个酒吧。”
  “可以。”
  木质啤酒杯碰在一起,发出不那么沉闷的声音。两人都喝了一大口,然后舒服的放下酒杯叹口气。吃了一片香肠,宋公明就说道:“马上就是青黄不接的日子,去年我下乡设点借粮给百姓,就觉得走的有些晚。很多百姓当时都已经向地主借过粮食。我今年想早些走。”
  陆非知爽快地答道:“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当然要做。既然宋会长去年已经做过,想来有感触的绝不是这么一点。还请宋会长都说出来让我听听。”
  宋公明眼睛一亮,眉头却皱了起来。他迟疑了片刻后问道:“却不知道陆知府这是为何?”
  “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下我们与地主斗得如此之多,只有百姓支持我们,我们才能赢过地主。若是没有百姓,我们也就是强龙斗地头蛇,只怕地主被逼急了之后要做出让我们应付不来的事。”陆非知从容答道。说完之后,他看着宋公明,等着宋公明回答。
  陆非知也考虑过和宋公明讲述赵官家说说的话,只是反复权衡之后他放弃了。如果赵官家真的想让两人就这么明明白白的知道赵官家对他们的要求,那自然就会有相应安排。赵官家并没有说什么,那么陆非知就没必要先把话说到那个地步。更何况这话牵扯的到文璋的任免,更不合适拿出来一起说。
  宋公明的神色微微变了变,然后他也打量了陆非知几眼,有些无奈地说道:“难得陆知府能如此想。乡里百姓们虽然可怜,却又对官府十分忌惮。”
  “我知道。”陆非知笑道。他就将自己救灾的经验拿出来给宋公明讲了。
  宋公明听闻救灾之后,县城里面的百姓根本没有去念叨军队和水利局的好。他也连连点头,“百姓们的确如此。”
  “我当时也觉得很失落,觉得自己冒死救灾,有些白搭了。可后来我发现,百姓们虽然嘴里不说,等到县里再让百姓做什么的时候,百姓至少肯花点时间挺官府解释缘由。没有救灾之前,不管官府说什么,百姓都觉得官府是要害他们。至少是要盘剥他们。”陆非知讲述着自己的经验。
  宋公明眉头微皱,他觉得陆非知所说的话里面有一部分超出他想象之外。
  “宋会长。百姓虽然有各种做法让人不能苟同,但是百姓们一点都不傻。所谓利之所在,他们也是知道的。我做了这么多年官,发现了一件事,其实是我们不知道百姓有多苦,所以不知道百姓的利益到底在哪里。凡事抓住这点的,那是无往而不利。就宋会长所说的事情,都是百姓日子里头没办法靠他们解决的事情。只要宋会长到了乡里,百姓绝不会迟疑。”
  “……既然陆知府这么讲,我就愿意相信陆知府不会口惠而实不至。我到乡里做这些,要人,要钱粮。这钱粮可不是给百姓的钱粮,而是给忙活此事的额外人员的补助。”
  “这个自然。宋会长给个申请,我就批。不过我也有个想法,不知道宋会长怎么想。你做到如此地步,定然是要大大得罪地主。他们只怕不会再简单的骂几句就了事。”
  “陆知府的意思是……”
  “我读《五蠹》,韩非子在里面讲,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陆非知用的这段话大意是,现在假定有这么一个不成材的儿子,父母对他发怒,他并不悔改;乡邻们加以责备,他无动于衷;师长教训他,他也不改变。拿了父母的慈爱、乡邻的帮助、师长的智慧这三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在他的身上,而他却始终不受感动,丝毫不肯改邪归正。直到地方上的官吏拿着武器,依法执行公务,而搜捕坏人的时候,他这才害怕起来,改掉旧习,变易恶行。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依靠官府执行严厉的刑法;这是由于人们总是受到慈爱就娇纵,见到威势就屈服的缘故。
  宋公明虽然被晒的很黑,但是不等于他就是老粗。学社中没有不读书的人,宋公明更不是粗人。听了陆非知的讲述,宋公明笑道:“官家可是很赞赏秦汉第一帝国。这韩非就是那时候的人。”
第196章
对抗的分歧(十二)
  宋公明从温暖的被窝里探出头,又拉过被子盖住头。双眼紧闭,宋公明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片刻后,睡意开始退去,宋公明的脑袋开始快速运转起来。脑海第一个感觉是‘不能这么下去,不然要起晚了’。
  老婆的被窝已经空了,揉着眼睛和脸颊走到客厅,宋公明听到厨房木门里传出食材入油锅的声音。应该是自家老婆正在做早饭。果然,等他洗漱出来,炒鸡蛋,鸡丁之类的食物就摆上桌。
  三个孩子吃着他们去食堂买来的油条,吃着老娘做的早饭,吃完了背上书包就跑。完全没想到老爹就要下乡去了。看着这群小东西活蹦乱跳的背影,宋公明就担心他们不会长大了也这般模样吧。
  “你要去多久?”宋夫人问。
  “一个月吧。放心,我中间还会回来。”
  宋公明经常出差,宋夫人也习惯了。她知道这种出差的日子可以走的晚些,放下筷子说道:“妇联的姐妹想着通过圣人给官家上一份贺礼,恭贺官家五十大寿。”
  自打福州起兵,秦玉贞被赵嘉仁安排军属后援会主席的职务。现在秦玉贞又兼任妇女联合会主席的职务。女性们的丈夫儿子在前线打仗,心中自然是极为不安。有了军属后援会这么一个组织,的确让女人们找到了组织。大家都知道赵太尉在亲自领军,看到赵夫人出现在大家面前,便是没有更新的消息,至少也有一种‘我不孤单’的自我认知。
  军属后援会以及妇联或多或少帮着女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到赵夫人变成秦皇后,上层女性们更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见面。帮着丈夫打听些消息,打听丈夫是不是在外面有女人,帮着孩子询问一下学校的情况。
  “你们能通过圣人给官家送礼?”宋公明眼睛一亮。赵嘉仁推行唯物主义,还是发自内心的推行,并不是那种装模作样的口号。在多次严惩以及多次下旨之后,没人敢在赵嘉仁的生日那天上什么‘祥瑞’。官家的手段很简单,下级给上级送礼,查出来就是渎职犯罪,送交法院审理。
  大家知道赵官家的态度,所以宋公明这种高级别学社成员更希望能够直接送礼给赵嘉仁。除了希望得到赵嘉仁的青睐之外,宋公明的确想表达自己的心意。
  “我们也只是商量,圣人极少收我们的礼物。更别说转交给官家的礼物。”
  “不用怕,你们只管去试。”宋公明说道。
  “为何?”
  “官家今年是五十大寿,圣人又儿女双全,想来是很想庆贺一下。就算送不了礼物,大家联名写张贺卡也不错。”
  吃完饭,宋公明到了约定的出发地,空地上已经站了三百多号人。这帮人都背了帆布书包,穿着远行的制服。胸前的牌子上标明职务和姓名。大宋学社江宁府分会助农贷款组XXX。
  “同志们,我们这次是要为地方父老提供青黄不接时期的相助,大家要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相助,能让很多人摆脱贫困与痛苦,能让他们摆脱沉重的债务。请务必谦虚谨慎,拿出大家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来。大家要根据百姓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面对问题,而不是按照我们想象出来的农村,居高临下去做百姓的主……”
  简短鼓舞完成,队伍分成好几个小队,向不同方向出发。去年宋公明向西边去,今年与知府陆非知谈话之后,他再次选择西边。有了去年的经验,一路上顺畅许多。在村口与其他小分队告别,宋公明跟着分到这里的队伍直奔村里村长的家。村长是个退役军人,去年大家合作的就不错。
  见到宋公明前来,村长欢欢喜喜的迎上来,“宋会长。我盼你就跟盼及时雨一样。你可是来啦。”
  “今年庄稼长势如何?”宋公明问。
  “宋会长从村外过来,肯定是看到庄稼长势,也就那样吧。”提起村里的粮食,村长就忍不住摇头。叹息片刻,村长抬起头直接说道:“宋会长,村里面都在说,我们离农场这么近,能不能让农场收了我们的地。瞅着农场庄稼守城那么好,我们急得慌。”
  “你们村里七成地都是地主的吧?”宋公明来之前,看了有关这个村的数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