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692

  “你觉得这里适合当草原么?”伯颜大帅爽快的问。
  回想着沿途看到的那些石山,树林、果园、农田,铁穆尔摇摇头。
  “既然不适合,那就得要本地的人来耕种。这一路上,你听懂当地人的话没有?”
  铁穆尔再次摇头。
  “如果是想把这里的人杀光,那就罢了。如果是想征服这里,就得用另外的办法。”
  铁穆尔觉得伯颜大帅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蒙古的传统难道不是拿不走的就通通毁掉么。铁穆尔问:“难倒就放过这里么?”
  “大汗要我们抓获教廷,而你乃是皇孙,便是放过一百个罗马,大汗也不希望你遇到丝毫不测。抓到教皇之后,咱们就带着他们南下,路上抢掠途径的城市。咱们有的是机会再来。”
  被伯颜大帅暗示自己有可能继承蒙古大汗的地位,铁穆尔的心情就难以遏制的激动起来。为了掩饰这样的情绪,铁穆尔连忙摸出烟卷,给伯颜大帅上了一根,自己也呲牙咧嘴的叼了一根。伯颜大帅镇定自若的抽着烟卷,他并不激动。从忽必烈大汗把铁穆尔派到自己身边的时候,伯颜大帅就大概能猜测到忽必烈大汗的心思。大汗已经开始为之后的继承人做准备。
  真金虽然死了,忽必烈却没有想剥夺真金儿子们的继承权。除非出现极端局面,真金的三个成年的儿子都去世。蒙古未来的大汗一定会从这三个人中选出一个。至于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谁,那就得看忽必烈大汗的决定。
  刚抽完这根烟,蒙古军就从教廷内拖出许多穿着法衣好没有穿法衣的人们。铁穆尔突然想起了件事,他问伯颜:“要用那个办法么?”
  “不用那个办法,你能分辨出哪个是教皇?”
  铁穆尔听了之后也不再废话,他走到了那些人面前,打量着穿法衣的男人们。来这里之前,铁穆尔稍微了解了一下罗马教廷的人们都穿什么样式的衣服。现在面对各种衣服,铁穆尔竟然想不起自己当时都学了点啥。一群老东西们每个看着都像是教皇,又完全不像是教皇。
  “你们……谁是教皇?”铁穆尔喊道。喊完之后,他看到那帮穿法衣的家伙根本没有反应。便是有几个人注意到他,也是一脸不解的表情。对方根本没有听懂铁穆尔在说什么。
  看着这些连基本沟通都做不到的家伙,铁穆尔心中生出一阵烦躁,忍不住就不耐烦的想将这群教士统统杀了。然后就见伯颜大帅走上前来,用一种铁穆尔听不懂,那帮教士能听懂的语言说了些什么。然后教士们中好多人都试图上前与伯颜大帅说些什么。
  士兵们拽住了那些教士,然后伯颜大帅用蒙古语命道:“把那些人抓几个过来放血。”
  一些没有穿法衣的家伙就被拽过来,蒙古兵手起刀落,在他们身上不致命的位置上捅出了窟窿。立刻有几个教士发出了惊怒交集的喊声。伯颜大帅手一挥,士兵马上就把那几个家伙抓了起来。对这套手段完全不解的铁穆尔问道:“大帅这是怎么回事?”
  “那几个人是主教的儿子。”伯颜大帅语气嘲讽地说道。
  铁穆尔不理解基督教的主教有儿子为何值得嘲讽,然后他就听到伯颜大帅继续说道:“基督教和佛教一样,僧侣都不许结婚,也不许近女色。结果仁波切和主教们哪个没有私生子。”
  听了这话,铁穆尔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提起仁波切,铁穆尔倒是清楚。论好色,仁波切还专门开发出了欢喜禅。向蒙古贵人兜售什么秘传的春药。如果从神秘主义的角度来看,的确充满了神秘感。若是从清规戒律的角度考虑,那就是细思极恐。
  伯颜大帅利用主教们保护儿子的心情,逼问出了教皇的所在。原来教皇没在教廷,而是前去他新情妇的庄园。蒙古军立刻赶去庄园,这里可就没有高大结实的墙壁,虽然大门紧闭,蒙古军简单搭了个人梯就翻墙而入。
  冲进大厅,就见到一个风韵犹存的妇人挺着个大肚子在客厅里。面对一众冲进来的蒙古军,美貌妇人被吓得花容失色。蒙古军随即冲上楼,就在楼上卧室里面看到地上散落的法衣。床上的白头发老头和赤裸的少女正搂在一起。把两人拽下来的时候,看到少女的腹部隆起,明显是怀孕了。
  经过好几个不同的人确定,白头发老头就是现任教皇。这个忽必烈大汗点名的家伙终于落入蒙古军手中,只要把他和其他活捉的罗马教廷的教士送到忽必烈大汗面前,就完成了大汗的交代。
  大宋320年正月初一,蒙古军抓获罗马教皇的消息传到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教廷一片欢腾,大牧首以及主教们在大教堂中点燃了数百根蜡烛,做了一场人人欢喜的弥撒。在讲经布道的环节,大牧首上台,慷慨激昂地说道:“邪恶必败。那些被开除教籍的罗马教廷伪教皇以及假主教们胡作非为,引发了上帝的惩罚……”
  作为客人,杨从容坐在下面的长椅上。这番惩罚的说法让他低下头,勉强忍耐住笑意。蒙古人对上帝的虔诚度很值得考虑,杨从容是个唯物主义者,根本不信上帝。这两边的合作惩罚了罗马教廷,却被东正教教廷当做上帝的旨意。大概没有比这个逻辑上更可笑的事情啦。
  心里面虽然觉得可笑,杨从容却知道这番布道本也不是说给杨从容听的。好不容易完事,杨从容就被请去参加东正教上层的酒会。大牧首对坐在他身边的杨从容笑道:“感谢你,大宋来的朋友。”
  杨从容端起酒杯,“我们对前往罗马的航线并不熟悉。若是没有大牧首相助,只怕就会在海上迷路。”
  “只要有虔诚的信仰,一定可以达到彼岸。”大牧首很兴奋,说话都变得玄乎起来。
  两边为这次合作碰了一杯,杨从容喝下酒之后问道:“大牧首,梅斯的事情如何了。”
  “你去找哈格里斯主教,他会告诉你最近的进展。”大牧首答道。
  杨从容没有再多问,专心吃起饭来。梅斯是东罗马帝国靠近希腊的一个海边小镇,有在大宋看来很好的港口,以及一条很好的河流。之前曾经当做制作肥皂的庄园在整体条件上比不上梅斯。而且杨从容所期待的并不只有这一点,他还希望能够把梅斯建成一个真正的城市。有城墙,能够独立经营的城市。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拜占庭帝国里面的有力人士。
  宴会结束的很晚,众人在欢快的气氛下吃饱喝足。杨从容拉着哈格里斯主教的时候,这个中年人看着喝的醉醺醺的。本来只想先问问,等明天这厮酒醒之后再问。没想到哈格里斯主教开口就说道:“这已经不是教廷能决定的事情。现在王庭里面已经有人担心蒙古会逼着我们交出你们。”
  杨从容本就没有喝很多酒,此时更是目光锐利,盯着哈格里斯主教,“这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现在宫廷里面那些人到底在想什么。但是的确有些人非常恐惧蒙古人,不希望让蒙古人有丝毫不快。这次蒙古攻入罗马,抓获教廷。定然会有更多人有这样的想法。”虽然带着醉意,哈格里斯的回答却格外的认真。
第185章
对抗的分歧(一)
  “想做个正经生意就这么难么?”
  端着酒杯,在布艺沙发上敲着二郎腿,杨从容以非常非常不端正的姿势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身为外交人员,他当然知道这么做有些失了身份。但是他觉得这么做才能抒发自己此时的心情。
  坐在旁边的都是东欧司的干部,大家那歪七扭八的坐姿也能充分表达出此时的心情。不管是现在的僧伽罗,或者是未来的天竺南部,又或者是过去的三佛齐、暹罗、占城、吕宋、交趾。大宋军队所到之处,那是风行草偃。当地人便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至少也俯首系颈,对大宋的力量极为畏惧。
  蒙古人自己可以吹,他们是自己决定跑来更好的巴格达建立起新的金帐,大宋礼部出身的人们没一个人相信这等鬼话。大家去过巴格达,那里的确不错,但是与幽州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唉!官家自从开始北伐,就反复说要向北边移民。只是官家不愿意强行迁移,所以才进度缓慢。若是现在能早早的移民,巴格达只怕已经归理藩部管。”有人愤愤的应道。
  还有人干脆表示,“我们已经攻占了塞浦路斯,不如就专心经营那边吧。”
  有人帮着骂,杨从容的心情此时倒也得到了纾解。他恢复了端正的坐姿,酒杯也放倒了桌上。“咱们现在已经算是经营起塞浦路斯,只是担心蒙古人打过来,才不能投注太多。大伙觉得当下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自然是蒙古人不肯屈服。若是大宋能够打到这里,哼哼。”
  杨从容当然觉得问题是蒙古人的敌意,但是大宋此时就是没有能力打过来。此次前来欧罗巴前,杨从容与礼部众人谈起国内事情,礼部同僚是认为官家并不想分出太多精力用在外面,他希望将主要力量用在大宋国内。
  “我觉得要是忽必烈不在了,也许蒙古人当中就有不少会与咱们合作。”一个年轻的声音说道。
  这个说法很新奇,众人都扭头看过去。却是新来的文书赵琪。确定是这孩子,杨从容心里面就不是特别重视。敢到这么远的海外工作,要么求名,要么求财。赵琪虽然姓赵,却不是赵氏宗亲。他出身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学习么也只很一般,大概能保持个孙山的水平。如果不是实在没人肯来,光是这个成绩单就让杨从容选择拒绝。
  赵琪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他有些不自信的继续说道:“当下元国的郝仁与埃及的伯颜都在和咱们合作。如果忽必烈死了,他们是会加强与咱们的合作,还是会因为新国王的命令,攻打咱们?我觉得他们会更合作。忽必烈今年都七十多岁了,活不了几年。这次忽必烈下令抓捕罗马教廷的人,大概是他心血来潮。我觉得下一个蒙古国王大概就不会这么做吧。”
  当即就有人反对,“那可不一定。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的蒙古大汗上台,怎么都要有所建树,显得不比上一代差。你们觉得他们最好的目标是谁?”
  赵琪被这么反对,也不再说话。忽必烈这次的行动并没有非常有效率的掠夺意大利,但是的确很有效的立威了。教廷自己没啥兵力,但是教廷本身好歹是代表了西边蛮子们的宗教法统。那么多自立为王的家伙,需要得到罗马教廷的祝福和认同,才能具备最高的合法性。不然的话,他们也就仅仅是个草头王而已。
  “也不知道这忽必烈还得多久才会死。”杨从容感叹道。
  这话一出,比较机灵的成员就感觉到不太对劲,杨从容的意思竟然比较认同赵琪的看法。
  方才反对的那位立刻说道:“现在我们是整体力量不足,忽必烈死不死,影响不大。”
  杨从容笑道:“赵琪的道理说的没错。如果让大宋派兵杀到这里,我觉得起码得是三十年后了吧?大伙觉得呢?”
  听到三十年这么一个数字,众人都有些失落。在这么一个人生七十古来稀,预期寿命不过50岁的时代,眼前的这帮人三十年后也不知道能活下来几个。
  “我觉得应该是三十年到五十年吧。”有人答道。
  “但是蒙古不和我们为敌的话,大概三五年间,我们就可以在地中海建立几个和平的据点城市。当下我们不这么做,只是因为蒙古的敌意。”
  有乐观的看法,就会有不乐观的看法,“只要我们不和蒙古议和,蒙古在东边被打痛,大概就会在西边找回面子吧。我觉得蒙古人现在不动手,只是觉得咱们现在力量不足。”
  “那些人只是蒙古的一部分人。”
  “有这么一部分人就很吓人了。”
  ……
  没有力量的人经过这么一番争吵,最后还是没一个共识。等这次谈论结束,杨从容就给郝仁写了一封信,询问郝仁对大宋在地中海建立生产基地的安全问题有什么看法。原本杨从容还想给伯颜大帅写封信,经过考虑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曾经为了给其他人作掩护,杨从容在伯颜手下当了两年俘虏。这个伯颜给杨从容的心理压力太大,杨从容担心写信给伯颜,大概会被伯颜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信送到了基辅之后,郝仁一开始还没完全明白杨从容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郝仁来讲,他最期待的不是成为蒙古的权利核心之一,而是希望尽可能自立于蒙古核心管理之外。元国的制度与蒙古完全不同,元国的人口与蒙古也大大不同。要是忽必烈大汗知道元国的现状,只怕会勃然大怒吧?
  既然自己想不明白,郝仁就叫来了丞相魏京望。魏京望看完了信,有些迟疑地说道:“大王,我觉得这些宋人是不是想在咱们元国开设工厂?”
  听了这话,郝仁登时觉得明白过来。这下郝仁喜上眉梢,他对于大宋的技术有着发自内心的仰望,即便是大宋只是在元国开设工厂,对于元国就会有不少帮助吧。
第186章
对抗的分歧(二)
  在模仿大宋的晨会上,郝仁将最新情况告知朝臣。这些朝臣大多都是汉人,他们带着迷惑不解的表情沉默不语,明显无法理解两边的关系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
  郝仁神色淡定,准备听他臣下们的任何建议。他并不知道该怎么与大宋进行工厂方面的合作,郝仁只是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推动这次合作。为了采光,即便是在寒冷的大宋330年正月初八,宫殿里面也得开着一部分门窗,还需要点着蜡烛。从远处的大门看出去,就见到门外白雪皑皑。元国的冬天还没有结束。
  如果此时有21世纪的交通工具,因为不同的时区,就很容易因为忘记时区问题而定错饭店时间。相同的时间内,基辅的雪景是上午,杭州的雪景就是下午。此时赵嘉仁早就结束了晨会,正在执行下午的第二场专门会议。明亮的玻璃窗透进来明亮的光线,水利部部长语气中都是欢喜,“官家,可否去江宁看看局面。秦淮河其他部分已经完成,只剩下修建水闸,就可以全部完成。”
  “等全部修好,我再去看。”赵嘉仁淡定地答道。
  众人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盯着赵嘉仁的脸察言观色。看到赵嘉仁并没有任何欲擒故纵的意思,部长才继续说道:“官家,秦淮河整体工程的水闸完成之后,预计的水深是6米,最大的好处就是吃水深五米的船只就可以沿河而上,但是这个工程需要比较多的时间。”
  大宋当下的工程能力勉强能够完成水闸项目,时间上比较久。按照这个时间来计算,文璋只有在江宁府再做一任,才能让赵嘉仁在文璋任内去江宁府视察。
  “如果水闸能够让船航行到江宁府上游,普通百姓就有机会烧蜂窝煤。”赵嘉仁叹道。现在开会的屋里面就正在用蜂窝煤煤炉,烟囱不仅引导走了燃烧后的气体,还让热量很均匀的散发到空气中。
  水利部的人员连忙说道:“官家,这次工程的设计里面,通航的流域完全覆盖江宁城。”
  赵嘉仁没做过多评价。具体怎么建设是水利部的工作,赵嘉仁管的是要建设什么样的项目。秦淮河水域整顿之后要达成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降低大规模运输成本的方法增加江宁城的经济活跃程度。工业化大城市经济越活跃,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就越大。
  讨论很快就进入到最后,眼瞅着会议要结束,水利部部长最后问道:“官家,你今年真的不去江宁府看看?”
  “不去。”赵嘉仁回答的干净利落。文璋虽然很努力,但是在赵嘉仁看来,他的功劳远不如文天祥当江宁知府的功劳。所以他当年数次去江宁府视察,现在就不会去给文璋站台。
  与其他国家的首都一样,杭州的消息同样非常灵通。赵官家不准备去江宁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出去,作为文璋的大哥,文天祥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看着提供消息的人,文天祥神色淡定,只用一句“我知道了”终结了这次谈话。没过两天,风闻中又增加了‘文天祥对他的兄弟文璋根本不以为然’的新内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