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692

  “这件事我放下了。”赵嘉仁简单地答道。
  “第二,官家所说的人道主义是怎么回事?我们杀人如麻,怎么可能被称为人道?”
  “你觉得我是为了杀人而上战场的么?”赵嘉仁说话的时候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我觉得官家是为了胜利而投入战争。”
  微微摇摇头,赵嘉仁答道:“我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为了保护周围人的生命和生活。为了保护汉人的生命而生活投入的战争。李云,你为什么走上战场?”
  “我是想追随官家。而且蒙古人太可恨了,杀了那么多大宋百姓,不能放过他们。”
  “那你也是为了保护别人而上的战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谈人道主义了。”
  听了这个解释,李云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他发现自己对于人道主义的理解貌似比赵嘉仁说的要复杂的多。但是赵嘉仁所说的虽然简单,却并不是那么轻松就能找到答案的感觉。
  “第三,官家为何要让监军领军。就算是起个政工的名头,不还是要监管我们军人么。”
  “你们在成为军人之前,首先是人。你们在当军人的时候也是人,而不是蒙古军那种人形野兽。不能指责猎人在猎杀野兽的时候没有慈悲之心,他干的就是这种工作。但是也不能因为猎人手上沾了许多血,就允许他们任意猎杀人类。想让军人拥有高于普通百姓的道德和地位,就得由政工来引领军队的方向。”
  “有点明白,还是太不明白。”
  “李云,我问你,这支宋军是不是我的军队?”
  “是。”
  “既然是军队,那么军中的诸位指战员该不该听我的?”
  “该。”
  “那么军队会不会自动听我的?”
  “……不会。”
  “那么政工的作用就是让军队理解为什么要听我的,而且政工的作用也是要保证军队里面的都是人。我的希望不仅于此,更希望军人能够被大宋人民认同。只有军人真的明白自己是大宋的保卫者,是大宋人民的保卫者,军人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同。这就是政工的职责。”
  “……那我们这些指挥打仗的又算什么?”
  “你难道不是学社成员么?为什么要自外于政工。政工不是军队的太上皇,政工本身也是军人。对军人的所有要求都适用于做政工的人,除此之外,对政工还得有更高的要求。”
  “那官家呢?”
  “我乃是大宋军队的统帅,我就是大宋的保卫者,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义务。”
  李云不说话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赵嘉仁说出这样自傲的话时,才能让李云心服口服。当他们向着强大敌人进攻之时,总能在更靠前的地方看到赵嘉仁的背影。
  “还有问题么?”
  “没有了。”
  “我叫你来,是想问问今年能否攻入和林?”
  “官家想御驾亲征么?”李云语气谨慎的问道。
  “我虽然还不到50岁,却已经开始想学学谢安。当众人称赞你们的功绩之时,看似很随意的说,小儿辈大破贼。”赵嘉仁笑道。
  李云见赵嘉仁装作倚老卖老的样子,忍不住也笑起来。然后就听赵嘉仁继续说道:“不过朝里若是有人吆喝什么完胜,我并不会答应。这次找你来就是要说这个。”
  “为何?”李云有些讶异的问。他在阴山以北待了几年,知道在广袤的草原上追逐敌人部落有多么困难。所谓完胜,要消耗的人力物力难以想象。
  “为了保证大宋的安全,必须将蒙古人驱赶走。这个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事情,便是不惜一切代价出动大军,结果也只是今天撵走,明天回来。但是有人对现在的税收和农业政策大大不满。如果攻入蒙古金帐曾经和林,我个人担心有人想借题发挥。”
  “他们……真敢这么做?”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朝廷里的事情我能压得住,但是军队这边,你得能压得住。我可不想因为这件高兴事,反倒要对军队里面的人大规模解职。”
  “是。”李云简单地答道。虽然说的爽快,他心里面其实很不安。过去一年里面赵官家解职了不少高官,也让一些高官刚到致仕的最低年龄就致仕。到现在,朝廷重臣已经被换掉了小半。可赵官家并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
  想到这里,李云说道:“官家。大宋军队乃是官家的军队,只听从官家的命令。”
  “还有多久能够攻入和林?”
  “前哨距离和林不到五百里,主力一万骑兵四月开始北上。主力部队携带大车北上。只是以蒙古人的习性,他们绝不会死守城池。那和林只怕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明白。你去忙吧。”
  看着李云的背影,赵嘉仁很满意。攻克和林只能鼓励大宋国内的士气,蒙古金帐已经离开了和林好些年。指望在那边缴获无数战利品,大概是完全没希望。而且赵嘉仁也没有要对蒙古斩尽杀绝的意思,如果能把蒙古人都撵到中亚,赵嘉仁就愿意和蒙古议和。
  有种说法,‘但使龙飞将在’中的龙城,就是指的和林。那里也是汉人自古以来的土地。赵嘉仁的思维忍不住就开始发散。接着他又跳跃的想到,忽必烈要是知道和林被占领,会是个啥反应。
第166章
针锋相对(二)
  大宋工匠师傅乘坐的蒸汽船到了伊予水军的港口,船上的人就忍不住欢呼起来。该死的蒸汽机半路先坏了一台,刚进濑户内海后又坏了一台。幸好大家也没忘记操帆航行的本行,总算是熬过了几百里的海路,抵达目的地。
  船上的水手一点都没有因为复古而得到丝毫的灵魂升华,大家一边紧张的操作,一边抱怨连连,甚至是破口大骂。好在伊予水军的港口有存放蒸汽机零件,可以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
  师傅虽然也关心回去的航程,但是他来这里要待上一个月,搭乘一班船返回大宋。上岸之后,他就前去铸刀场。距离大门有段距离的时候,师傅就感觉事情不太对。看不到院子里有炉子喷烟的动静。到了大门口一看,原本写着‘铸刀场’三个大字的门牌不见了。现在的木质门牌上写着‘水军学校’四个汉字。
  如果是有文化的倭国人,看到这四个字一定会笑出声来。水军在倭国是海盗的意思,水军学校翻译成汉语就是‘海盗养成学校’的意思。真的是无比滑稽。不过师傅乃是汉人,只能在汉人理解范围内对看待世界。他对于水军学校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叫住进出的人,师傅问:“这里原来的铸刀场去哪里了。”
  那人恭恭敬敬的站在师傅面前,带着谦卑的微笑抬头看师傅,非常恭顺的样子。师傅等了一阵,见那人就这呆呆站着不说话。他登时就有点急了,大声说道:“问你话呢,你站在这里干嘛呢!”
  见到师傅恼火起来,那人开口说道:“&()……&%……¥@#¥¥*”
  听完全不理解的话,师傅突然明白过来,原来他现在身在倭国。只是方才看着街上人的穿着,还有满街的汉字,让他误以为自己只是到了一个人们普遍个人比较低的大宋海外的郡县。
  没办法,师傅又回了港口。询问了这里专门负责接待大宋人员的伊予水军负责人,这才知道铸造厂搬家了。先在港口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师傅跟着人开始进山。一行人牵着大宋给倭国的矮脚滇马,滇马驮着不少送去铸刀场的东西。有钢,有焦炭,还有些食物什么的。沿着山路走了老远,就看到半山腰靠下的地方出现了熟悉的烟雾,那是烧炉子特有的烟雾。
  走进去一看,这里有一片几百平方米的平地,平地下方是一道小瀑布。平地已经被垫高,上面建起了工坊之类的建筑。到了门口,果然就看到了以前熟悉的门牌,铸刀场。
  进去之后里面还挺宽敞,有些少年正在里面忙活。让师傅感到亲切的是这里的水力设备。铸刀场旁边修建了一个水坝。有引水管,下来的水推动了大宋产的水轮。有的水轮上黑乎乎一片,应该是进行了发蓝处理。也有的水轮呈现暗金色,应该是进行了包金处理。总之,都进行了防锈处理。
  这帮少年们忙忙活活,还分成了好些岗位。之前赵官家就让大宋的师傅告诉铸造妙法村正的大和尚这种专业分工的模式。让一个人完全掌握好多道工序,是很难的事情,所以精通铸刀的师傅就很少。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份,他们在某个环节上完全可以做到远胜别人,找出每个人精通的环节,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可以组建出一支强大的铸刀团队。
  看得出,那两位铸造妙法村正的大和尚接受了建议。
  “两位法师去哪里了?”师傅问。
  这边负责接待的孩子操着蹩脚的汉语答道:“两位大师随军去念经超度啦。”
  孩子没有说谎,两位大和尚此时穿着袈裟,站在德岛的一处小坡之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伊予水军与入侵四国的军队之间的战斗。
  敌人对着伊予水军发射出大量竹弓射出的箭支,身穿钢甲的一千多伊予水军摆开整齐的队列,根本不为所动。等竹弓射了六轮,对面敌人的将领随即下令军队进攻。伊予水军随即在腰鼓手的指挥下整齐的列队上前。
  一方军队穿着染了颜色的竹甲,看着颜色鲜艳。一方则是套在黑色的全身甲里面,头盔上甚至还有面甲。这两边接战之后,伊予水军的钩镰枪就开始整齐的刺杀。对面的竹枪或者大刀砍在钢甲上,根本伤不到伊予水军分毫。伊予水军的钩镰枪刺中敌人,就能造成杀伤。没多久,敌人阵型崩溃,就开始逃散。伊予水军则不紧不慢的在后面进行追杀。
  “南无阿迷陀佛,看来武士刀给轻甲甚至无甲兵最合适。”左边的大和尚叹道。
  “嗯。若是面对这样的护甲和长柄武器,武士刀太吃亏了。”右边的大和尚表示完全赞同。他方才就注意着对面幕府军一个使武士刀的家伙,看姿势,这位的确有点能耐。只是接战后没多久,就在几支钩镰枪的连环刺杀下倒地不见了。两位大和尚都是精于武艺和武器制作的行家,让他们昧着良心宣称武士刀无所不能,他们也真的说不出来。
  看着一边倒的杀戮,左边的大和尚叹道:“也不知道这世间的纷争何时能够结束。”
  右边的大和尚也忍不住叹息:“光咱们看到的,这都已经死了万余人了吧。造孽啊。”
  但是不管怎么造孽,这杀戮会有终结之时。两位大和尚在战后到了战场上念经超度,之后有人抬了些已经被剥去铠甲衣服的尸体过来,两位大和尚先练念了十几遍‘妙法莲华经’五字真言,然后抽出腰间的武士刀,对着尸体胸口乳下的位置砍去。
  锋利的武士刀切入肉体,在脊椎之上停下,斩开了大概六七成的部分。两把刀都完成了差不多的水平。大和尚抽回刀,先擦拭干净。又对着用来试刀的尸体念了十几遍‘妙法莲华经’五字真言。
  抬起头来互相对视,大和尚眼中都是欢喜。他们新铸造的刀已经比刚来四国的时候锋利许多。而且从手感上也变得更好。
  ‘妙法莲华经’,大和尚忍不住又念了一遍五字真言。
第167章
针锋相对(三)
  德岛战斗结束后的第四天,倭国三河的赞歧守官邸,几个人跪在足利家家主足利贞氏面前,痛苦不堪的禀报战败的消息,“殿下,我们大败。”
  足利贞氏今年16岁,听完了消息之后神色间有了些讶异。沉默了片刻,足利贞氏开口说道:“这是第三次失败了么?”
  “殿下,我们再也不能听北条家的命令!”有家臣马上应道。
  众人都沉默下来,不是因为反对,而是在考虑怎么才能达成这个目标。镰仓幕府的开创者源赖朝一脉绝嗣,之后掌握权力的是源赖朝的夫人北条政子,再后来找了个北条家的子嗣当上了镰仓幕府的执权。当今倭国的局面是镰仓幕府当了天皇的家,北条家又当了镰仓幕府的家。
  作为镰仓幕府里头名义上的第一把交椅,北条家就能对下面的一众御家人发号施令。足利家论实力与北条家差距有限,却不得不听北条家的命令。这次北条家以四国这个鸟不生蛋的岛屿作为‘奉公的赏赐’,让各地守护进攻。之前有六家实力不强的守护为了领地,兴冲冲进军四国,随即被伊予水军杀的全军覆没。
  在没人愿意去尝试之后,北条家又让足利家去攻打。足利家最初也真的没有把伊予水军放在心上,派兵前去四国剿灭。然后被伊予水军在四国岛上剿灭了足利家的军队。三波兵马前前后后有七千人马,竟然没逃回来几十个人。这些人还是驾驶运兵船,千辛万苦从伊予水军追杀下逃出性命的家伙。上了四国岛的竟然无一人生还。
  “若是北条家再下令,我们就让北条家亲自带兵去吧。”有家臣建议。
  “不行。那样的话北条家会让我们出大军。绝不能让北条家找到任何借口。”
  “如果不听北条家的命令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