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692

  若是别人干这个,希波克拉底心里必然有芥蒂。提供帮助的是董忠宋,希波克拉底心中就只剩下感谢。身为宦官,希波克拉底自然知道要投桃报李,两人喝着红茶,抽着雪茄,聊了起来。
  对于玛利亚公主,希波克拉底知道的也不多。他二十年前还没投身宦官,只是偶尔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存在。“我听闻,伊尔汗国的大汗一直想联络基督教国家消灭马木留克。但是打仗需要太多钱,基督教国家并没有这么多钱,而且即便攻克埃及又能如何,还不是让伊尔汗国占了便宜。所以伊尔汗国的请求始终没有被答应。”
  “原来如此。”董忠宋倒也能明白。当年大宋朝廷也很多次反思对外政策,那些世袭的宦官名门家族也有传承。譬如当年蒙古崛起之际,其实大宋内部不少人并不赞同联合蒙古消灭金国。北宋时候联合金国消灭契丹就是前车之鉴。如果不是金国在野狐岭之战后决定南迁,之后就对大宋展开一系列进攻,大宋也许不会那么急切的联合蒙古发动进攻。
  所谓同盟关系就是如此,大家因为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一起。当共同的敌人被消灭之后,这两边就开始互相厮杀。
  “这位公主前来,是要联络东罗马么?”董忠宋提出另一个大宋使团关心的问题。
  大宋的敌人无疑是蒙古,这些年接二连三的胜利之下,大宋并不害怕蒙古。不过君士坦丁堡并非是大宋,在这万里之外,局面与大宋那边也不同。根据希波克拉底提供的情报,蒙古和大宋都与马木留克有冲突。而大宋与蒙古貌似都对东罗马比较友好。这局面就显得比较扯淡。须得理清楚才行。
  “公主回来并不是因为这个,我们东罗马自然有东罗马的规矩。”希波克拉底对当下的局面做了解释。
  听了解释之后,董忠宋才知道东罗马贵族女性的特点。然后他叹道:“其实我大宋也差不多。”
  大宋普通女性倒还罢了,贵族女性们其实寡居之后也会回到家。那时候她们就可以选择再嫁。而玛利亚公主此次回来看来也差不多。
  双方又聊了一阵,交换了情报。大宋这边准备向欧洲出口更多的丝绸,但是欧洲那边的特产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大宋对此并不清楚。得知了这个新渠道,希波克拉底就大方的表示,他可以帮助大宋提供情报。如果大宋愿意的话,甚至可以委托希波克拉底相熟的商行帮助销售。
  对这样的热情服务,董忠宋自然不会拒绝。亲眼见识到了欧罗巴的模样,董忠宋才知道这里比想象中贫瘠,而且当地也拿不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与大宋交易。与欧罗巴相比,天竺倒是更加富裕。更有交易的价值。
  带了消息返回大宋的大使馆,杨从容等人听了之后也说不出什么来。在抵达东罗马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世界很有趣,蒙古人比大宋想象的更有影响力。
第074章
护送(五)
  深秋时节,来自北方的冷风抵达巴格达的时候就变成了凉爽。忽必烈大汗一早起来就感觉身上既没有汗水,也不觉得冷。
  见到大汗醒来,内侍连忙服侍大汗前去浴室。舒舒服服的洗个澡,忽必烈只觉得自己充满了精力。吃完早饭,大汗骑马前往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场地。
  昨天的时候伯颜的信件抵达巴格达,这位忽必烈最青睐的重臣告知忽必烈大汗,玛利亚公主安全抵达君士坦丁堡,现任东罗马皇帝在感谢蒙古朝廷的护送之外,表示愿意在精神上支持蒙古与马木留克王朝的战争。伯颜大帅决定留在君士坦丁堡继续说服东罗马皇帝,希望他的支持不要仅限于精神领域,在现世中也能有实打实的物质支持。
  见到伯颜大帅已经不可能几天内返回,忽必烈大汗就下令,“告诉诸宗王,明日召开忽里台大会。”
  在大汗亲军的护卫下,忽必烈大汗出现在忽里台大会的会场上。诸位宗王纷纷在桌案后后站起身,前来迎接忽必烈大汗。走过红地毯,钦察汗国的使者脱脱不花露出谄媚的笑容,这位使者抵达了巴格达之后就请求忽必烈支持脱脱蒙哥在钦察汗国的地位。
  再向前,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宗王们看着有些垂头丧气。忽必烈心中暗自欢喜,这两个黄金家族的分支终于明白谁才是蒙古唯一的大汗。看得出,这个事实让他们情绪低落。
  现在托雷一脉掌握权柄,靠近大帐的乃是托雷系的宗王。伊尔汗国现在的汗王阿鲁浑的行礼发自内心,延续了阿鲁浑的爷爷和父亲对伊尔汗国汗王的正确定位。其他托雷系的宗王都是划分到草场的王爷,虽然尊贵,实力明显不足。忽必烈对这些人的行礼只是点头示意,并没有特别应对。
  大汗到了金帐前站定,挥手示意,诸位宗王纷纷坐下。忽必烈只觉得胸口气息顺畅,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好过。等宗王坐下,忽必烈才在金帐门前的主位上坐下。司仪上前一步,大声说道:“自从蒙哥大汗蒙长生天召唤归天,我蒙古部落纷争不断,当务之急就是选出新的大汗。所以才在此召集忽里台大会。却不知诸位可有推举之人。”
  司仪的话音方落,伊尔汗国的汗王阿鲁浑站起身来,大声喊道:“我推荐忽必烈大汗!”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黄金家族的宗王们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大家也不再矫情,纷纷喊道:“我等推荐忽必烈大汗!”
  “忽必烈大汗勇敢睿智,当为大汗!”
  ……
  所有的宗王都在推荐忽必烈,不少宗王还要给忽必烈歌颂几句,唱几句赞歌。忽必烈听在耳里,美在心窝。24年前,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大汗在钓鱼城归天,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4年。为了争夺这个大汗的宝座,忽必烈杀死了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杀死了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汗王。黄金家族为这个位置留了许多血。
  今天,这个位置终于为忽必烈所有。太久了,忽必烈等了太久。
  那些主要的宗王们或者宗王代表们都已经表达了态度,就剩外围一些宗王还在瞎叫唤。忽必烈大汗站起身,挥手示意。那帮尚未安静的宗王也都闭上了嘴。忽必烈大汗大声问道:“尔等是真心推举我为大汗么?”
  听到这个问题,术赤的子孙,察合台的子孙,窝阔台的子孙,托雷的子孙们都高声应道:“忽必烈大汗当为大汗!”
  “哈!哈哈!哈哈哈哈!”忽必烈仰天大笑,志得意满间,他大声说道:“诸位既然如此,我也绝不会辜负诸位的托付。我为大汗,诸位的子孙也必将为宗王。若有奸贼敢图谋不轨,我绝不会放过。”
  忽必烈以全票当选新一任大汗只是此次忽里台大会的开始,经过一番载歌载舞的相应仪式,藩王们各自派遣使者回自己的领地报喜,将忽必烈大汗成为新一任蒙古大汗的喜讯告知蒙古各部,让各部以最快速度得知这天大的喜讯。
  宗王则留在巴格达,继续身为蒙古宗王的义务。忽必烈大汗先把自己的太子真金叫出来,让他与蒙古宗王见面。忽必烈大汗朗声说道:“诸位,我死以后,当由真金继承大汗之位。”
  听到这话,便是原本能装出笑容的蒙古宗王们也笑不出来。忽必烈倒也罢了,几十年来他与其黄金家族坚持斗争,现在大家承认他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真金这个名字在很多藩王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郝仁更响亮,凭什么让诸位宗王就这么认同真金的地位。
  看着那些面孔,忽必烈说道:“诸位,各汗国之中谁最英明,你们觉得谁最清楚?”
  这个问题听着是如此不怀好意,宗王无人敢回应。忽必烈看着那些狐疑的面孔,笑这对诸宗王道:“当然是诸位最清楚各汗国之中谁最英明。所以以后各个汗国汗王,皆由诸位推举,由大汗册封……”
  忽必烈对于汉制里面最欣赏的就是继承制度,都是嫡子继承制度,忽必烈认为汉人的立嫡立长的制度就比蒙古的推举强者或者幼子继承家业的制度更合理。此次他不仅要自己登上大汗的宝座,更要彻底改变蒙古继承法。
  经过一番非常耐心的解释,诸位宗王也慢慢理解了忽必烈的提出的新制度。每个人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全部财产和地位,现在新任大汗忽必烈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首先是确定现在蒙古四大汗国现有体系不再改变,此次来参加忽里台大会的诸位宗王所拥有的,就是忽必烈大汗所要保护的。
  可忽必烈大汗也不是凭白就做出如此承诺,忽必烈大汗的子孙也将世世代代独占蒙古大汗的宝座。
  宗王们被忽必烈全新的构想弄得不知所措,这个构想倒是不难理解。如果忽里台大会通过了忽必烈的要求,从成吉思汗开始时代就彻底结束。在那个时代,无数的英雄投身战争,靠自己的勇武和智慧建功立业,进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忽必烈所要构建的制度下,蒙古所拥有的一切都将为参加此次忽里台大会的诸位宗王瓜分殆尽。那些未来的英雄还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建功立业,可他们只能获得奖赏。在当下这些人的子孙将掌握一切的未来,自然不允许改变整个蒙古的人和事出现。
  除了第一天和第二天跟在父亲忽必烈身边之外,真金太子就在完成他爹的交代。郭守敬等汉臣已经抵达巴格达,他们有过设计修建大都的经验,现在忽必烈很想看到这些人拿出全新的巴格达城市设计。
  郭守敬他们也在努力,就在忽里台大会召开的这个期限时候拿出了设计图。新的巴格达城为内城与外城双层模式。内城为汗八里城,核心自然是蒙古大汗的皇宫。除了皇宫之外还包括蒙古朝廷的各官署,蒙古王公贵族以及蒙古朝廷官员大臣的住所。整个为正方形,边长八里。
  内城是蒙古的政治中心,宽大的外城则要实现的则是城市的功能。仓库、贸易站,驿站,商铺,学校,各种商人,富人,手工业者的居住都在外城。从规模上,这座全新的巴格达比之前的大都更大宏伟。在这座城市中,郭守敬还设计了上下水系统。
  真金对城市设计完全是个外行,他有些心不在焉的听着郭守敬等人的介绍,看着地图上的种种标记。虽然看着心不在焉,但是当真金走神到一定时候,他就会突然一阵紧张,接着回过神,继续把注意力投放在这个城市规划之上。看得出,那个让真金万分在意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真金的承受能力。以至于转移注意力到真金并不熟悉的城市规划上,反倒能让他更轻松。
  郭守敬他们当然看得出真金太子这些天的激动,但是他们没一个人敢点破这些。趁着真金太子注意力集中在城市规划之时,技术官员当中资历最深的郭守敬在其他官员的注视赶紧提出要求,“太子,修城的民夫怎么办。”
  真金笑道:“你们不用担心,修城的民夫要多有多少。然而这新的巴格达城乃是我蒙古王都,该如何修建绝不能马虎。你等可有什么监工的好办法么?”
  这个问题问的这帮官员不知如何回答。除了‘好好监工’之外,他们的确说不出什么别的办法。而且太子既然这么问,这些人也不能不拿出个办法来。在一阵沉默中,有人谨慎的开口说道:“不若学旧日,有人下令修城。城壁修完之后,令工匠持铁椎击他人修建的墙壁。若是击破过……”
  正说到这里,就听到外面有急促的脚步声,片刻后真金太子的亲信一路小跑的冲进来,看到真金后就跪倒在地,满脸喜色的大声说道:“恭喜太子,贺喜太子。忽里台大会结束了!”
  那些汉臣听到这话,甚至不用对望,便纷纷起身跪倒。以郭守敬为首,汉臣们也跟着说道:“恭喜太子,贺喜太子!”
  真金本想说些什么,但是他满脸通红,什么话都说不出来。红着脸沉默一阵,真金突然双手捂脸,呜呜的喜极而泣。
第075章
护送(六)
  11月的君士坦丁堡阴云密布,淅沥沥的小雨一阵阵从云中飘落,洒在城市中,洒在大宋驻东罗马使馆暂时停工的工地上。
  东罗马帝国继承的不仅是罗马称号,诸多继承中自然包括水管建设技术。在君士坦丁堡内地区建设了几百上千里长的输水管渠,跨越河谷的渡槽。上百有盖水窖和露天水窖存储了大量的水,小型输水管线将这些水送到上千口自流水井,也就是所谓的‘罗马喷泉’。
  有了东罗马宦官的友谊,大宋使团终于说动了东罗马新皇帝,自己选择使馆位置。新位置相对靠近郊区,面积大概四万平方米,最大的特点是能从一处小山泉得到水源。这就避开使用君士坦丁堡提供的公共水源。这四万平方米的面积中,有超过一万五千平方米是坡地绿化区,目的是保证水源清洁。其他地区设计为带人工湖的美丽园林。
  从东罗马人的角度来看,大宋公使收购这些土地花了不少钱。从大宋的角度来看,丝绸换土地是极为划算的买卖。公使团团长杨从容打着剑麻麻布雨伞,和几位主要干部走在君士坦丁堡的小雨中,观赏着使馆内的风景。那些只有框架的使馆主建筑在阴暗的天空下看着有点阴森森的,然而技术人员保证,经过雨水浸润,能促进水泥质量。如果水泥质量不好,也能及时发现。
  众人在主体建筑旁边逛游一圈,就前往园林区的亭子那边,几个茅草亭子是唯一完工的建筑。在空旷的地区中坐在茅草亭里,只要不声嘶力竭的呐喊,周围的人并不知道亭子里的人在说什么。
  在设计好的位置上点起炭炉,围坐的众人都感觉到温暖。杨从容搓了搓手,舒服感叹道:“和蒙古人相比,我们真的是后来者。没想到蒙古人一直和罗马教会有勾结。”
  “咱们这么告诉官家会不会让官家想放弃这边。”其他人有些担心。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给官家情报,而不是鼓动官家。”杨从容语气中有劝告的意味。
  “蒙古人几十年前就与欧罗巴勾结很深,我们现在若不能奋起直追,以后只怕会被蒙古人甩下。”
  “十字教和蒙古人也是各怀鬼胎。把十字教如何出卖怯的不花写进去,就能更全面的看出两边的关系。”杨从容表达着自己的看法。他当然清楚手下这帮家伙们对于介入地中海东岸有强烈的愿望,杨从容却不想拿他自己的身家性命当赌注。身为杨家后人,杨从容可一点都不敢小看赵嘉仁。如果让赵官家看出使团居然想玩弄把戏,估计下场堪忧。
  “蒙古人都开了忽里台大会,我觉得蒙古人会决定他们的方向。难道这帮人不会给怯的不花报仇?等蒙古人打败马木留克,我们就孤悬在君士坦丁堡。全然没了用处。”
  “这些当然要写进报告书里面。”杨从容尽力安抚这帮使团的情绪。
  由大宋派来了内侍,很快就与那些东罗马宦官拉进了关系。大量在东罗马宦官圈子里并不算啥的情报就被大宋使团得知。当年旭烈兀撤军,留下了怯的不花带领一万多蒙古军继续与马木留克作战。与蒙古合作的十字教军本来就是希望跟着蒙古军打酱油,局面变化之后,他们就得自己亲自上阵拼杀。所以十字教军都拒绝出战。
  在蒙古勇士怯的不花看来,这种推三阻四简直是岂有此理。在他率直的表达之下,蒙古军与十字教军闹翻。既然撕破了脸,十字教军迅速勾结马木留克,出卖了怯的不花将军和他麾下的蒙古军。西历1260年9月3日,在泽林附近的艾因加鲁特,怯的不花的军队被击溃。
  欧洲记载……尽管士兵们都离开了他,他(怯的不花)继续与上千敌人作战,最后因战马跌倒被俘……双手背绑于身后,他被带到忽都司面前,忽都司侮辱这位征服者说:“你打倒了许多王朝,现在你落网了!”
  这位聂思托里安教的蒙古人的回答,值得载入成吉思汗国的史诗:“如果我死在你手中,我认为这是天意,而不在于你。别为片刻的胜利而陶醉。当我死的消息传给旭烈兀汗时,他的愤怒将像沸腾的大海,从阿哲儿拜占(阿塞拜疆)直到埃及的大门口的土地将被蒙古马蹄踏平!”
  怯的不花嘲笑这些靠机会当上王的马穆鲁克苏丹们,谋杀前任是他们通常夺取王位的途径:“我终身是旭烈兀汗之臣仆,不像你们是君主的谋杀者!”接着,他被砍下了头……
  那是23年前的事情,23年来蒙古军并没有为怯的不花报仇。至于现在的忽必烈会如何,杨从容并不清楚。他唯一清楚的只是忽必烈大汗便是攻打马木留克也不会是为了给怯的不花报仇。对于自己的未来,杨从容还有很大期待。如果被赵官家视为无能和不认真,这份前途自然会大打折扣。
  笼罩在烟雨中的君士坦丁堡,伯颜正在庭院二楼的屋檐下眺望大宋未完工的大使馆。从23年前的战争中侥幸逃生之后,为怯的不花与众多蒙古兄弟报仇的念头从来没有在伯颜心中熄灭过。正因为这样,伯颜才会如此卖力建议忽必烈迁都到巴格达,以他对忽必烈的了解,蒙古大汗不会接受马木留克继续存在。
  因为没修建完毕,大宋在东罗马的大使馆只是未完成的砖墙和树木混合出来的东西。伯颜大帅并不知道未来大宋的使馆会变成什么模样,就如他不清楚在大宋在不久后就会爆发的战争中采取何种应对。
  此时,一只温暖的手覆盖在伯颜大帅的手背上,玛利亚公主惆怅地问道:“你这就要走了么?”
  “是。”伯颜反手握住玛利亚公主的手掌。这些日子里面伯颜已经和东罗马新任的皇帝聊过,年轻的皇帝的确有夺回东罗马故地的打算。在这位年轻皇帝的理想中,他希望能够向东夺回安纳托利亚,也就是被突厥塞尔柱占领的小亚细亚。向西,他希望夺回希腊、色雷斯等地。向南,这位年轻皇帝就没有表露出什么野心。虽然从历史上,叙利亚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核心领土。东罗马的年轻皇帝表示,如果蒙古肯帮助东罗马的年轻皇帝,东罗马也会竭尽全力支持蒙古人攻占埃及。
  伯颜并不认为毁灭东罗马对蒙古有什么好处,至少现阶段帮助东罗马是利大于弊。忽必烈当下最大的敌人是真神教。轻轻抚摸着玛利亚公主的手,伯颜说道:“我很快就会攻占耶路撒冷。”
  玛利亚公主柔声说道:“你要快,我不再嫁人,也不进修道院的话,会被人说闲话。”
  伯颜大帅第二天一早离开君士坦丁堡,与此同时,大宋使者团也把最新的报告交给船队,船队就前往尼罗河口。伊尔汗国前汗王贴古迭儿就混在乘客中乘坐上了这艘船前往马木留克统治的埃及。看到船上的这些东方面孔,贴古迭儿很佩服马木留克文官伊斯法尔的大胆。然而这办法却有可取之处,任谁都想不到与蒙古大汗忽必烈有仇的贴古迭儿竟然会乘坐死敌宋人的船只。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老实本份的待在船舱里,船队三天后抵达了尼罗河河口。下船的时候就见到商人们带着大包小包的货物下船。贴古迭儿让伊斯法尔派给他的人去联络当地的马木留克官府,自己就与其他人等在港口。就见大宋的船队卸下人员货物之后,立刻有很多已经等待的人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开始上船,仿佛是早就等着。这让贴古迭儿非常不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