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692

  泡爽,搓澡,淋浴,再经过全身按摩,长途跋涉的不适感全部消失。看着福建航海行会代表们各个容光焕发的面容,杭州航海行会的人员问道:“诸位,先回去休息吧。”
  “今天不用再见面么?”福建航海行会的代表们有些不解。
  “大家远路而来,先好好的休息两天。见面有的是时间。”
  一行人吃了晚饭,福建代表们正回到住处,躺在干净整洁的床上说话。
  “这杭州不亏是天子脚下,就是不一般。”
  “也不知道官家什么时候能来见我们。”
  “我觉得咱们泉州也得建这种澡堂,钱兄弟,你觉得呢。喂,钱兄弟!”
  “他睡着了。”
  “这么快就能睡着。”
  “嗯,我也快了。”
  没多久,这帮人纷纷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这些人发现除了疲惫之外,身体再没有以前长途跋涉之后的不适。便是见多识广,大家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么豪迈的热水浴。
  因为疲惫,众人继续靠在床上说话。说的就是此行的目的,也不知道赵官家什么时候能接见他们。也在猜测赵官家此时正在做什么。
  航海行会的人都没猜中,此时的赵官家正在拿着交钞样稿仔细查看。旁边是总钱庄的管事齐叶以及印钞局的一帮官员干部,见到赵官家还算满意的把交钞放回乘着交钞的纸盒里,齐叶立刻问道:“官家,这种五十文的交钞,你觉得如何。”
  “我觉得还行。”
  “只是这面值是不是有点低?”
  “面值低,才好给百姓用。现在这么多人投身丝绸生产,支付他们工钱的货币当然还是交钞最好。”
  听了赵官家的看法,户部尚书孙青插话进来,“百姓还是用不惯。”
  “所以我们才要在乡间设立供销社,我们也要在乡间设立钱庄,让百姓能把交钞存进钱庄。”赵嘉仁答道。
  “官家,这又得花多少钱!”这帮负责财经的官员干部纷纷都表示反对。
  赵嘉仁没有立刻回答。他从装货币样品的盒子里拿出了几枚新的金银币。它们在赵嘉仁手指上翻滚,弹动。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这是很常见的小把戏和小魔术,在美国的社交圈里面掌握几样小把戏可以很好的缓和气氛。而且有时候也能够缓解自己的不快。
  将一枚金币用手指头弹上半空,等金币下落之时,赵嘉仁一把将金币抓在掌心,紧紧攥住。他说道:“今年明年的事情就是先把新版交钞投入市面。这次生产丝绸的工厂,就试着设立供销社与钱庄。供销社尽量收交钞。金银币的投放先维持现状。”
  见赵官家已经有了明确的打算,这帮人都只能暂时闭口不言。赵官家对于决定的事情不会动摇,只能用最终的结果来说服赵官家。而这帮人跟了赵官家这么多年,他们知道赵官家对未来的判断永远都比他们正确的多。
  在赵官家的安排下,新版交钞要发行的消息最初在报纸上刊登。福建航海行会的代表去见赵官家的时候,路上和等待的时候就拿着有这消息的报纸。不过在他们看来,用什么新版交钞和他们毫无关系。如果福建路继续这么衰落,什么样式的交钞都挽救不了航海行会衰落的命运。
  见到赵官家,几人立刻就把最近泉州与福州的问题向赵嘉仁讲述了一番,最后几人纷纷请求航海行会总会长赵嘉仁给大家指条明路。
  “我给你指条路,你们大概不会听,因为你们要的是在福建继续过上比以前还好的日子。现在大宋手里适宜耕种,适宜居住的大平原多得很。那种大平原没人去没人住。在大平原上投十贯就能有十贯收益。在福建投十贯能有三贯收益,就不得了啦。要是我给你们指条明路,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移民到河南去,移民到山东去。在那边一户就是三十亩平坦的好地。或者到广南东路,或者交趾等地。我觉得你们大概是不肯的。既然那不肯,加上泉州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种地位,剩下的就只能忍着。”
  听赵嘉仁说的率直,这帮人都面露非常无奈的表情。虽然大家都知道要变化才能求存,可那是指导别人去变。轮到自己的时候,哪里能那么轻松的说变就变。
  众人苦着脸看着赵嘉仁,最后还是忍不住哀求道:“官家,你带着我们走到今日,难倒就忍心看着我们一步步衰落下来么?”
  赵嘉仁倒是心一软,但是很快就想起了香港这么一个案例。事实证明一旦对某个城市的定位大有问题,那就一定会出大问题。譬如香港的兴起是机缘,在那时候很多出口必须从香港转口,这种几乎是强制的措施让香港大发展。就如以前的大宋贸易港主要就是泉州,在泉州聚集了大量大食海商,有内部利益集团与外国利益集团。现在夺取了南海航路之后,大宋处处都是好港口,泉州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存在当然没有了机会。
  让赵嘉仁专门给泉州独特的政策,赵嘉仁无论如何都办不到。所以他硬起心肠,准备拒绝。
  一看赵嘉仁的表情,这帮对赵嘉仁还算是比较熟悉的家伙们都吓坏了。赵嘉仁是个刚毅之人,他做了决定就是做了,收回成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些人当年就是跟在勇于向前的赵嘉仁背后改变了无数,才有了今日的一切。若是让赵嘉仁把终结这一切的话说出来,那就无可挽回。
  泉州分会会长立刻赶在赵嘉仁的话之前大声说道:“官家,我……我看报纸上写的丝绸产量增加十倍,既然是官家说的,我们就想请官家让我们泉州和福州的丝绸产量增加十倍。”
  “你……你们真有这样的决心?”赵嘉仁觉得这倒也是个办法,虽然他自己并不乐观,但是至少工业化的泉州和福州,听着貌似也是不错的事情。
  “只要官家肯指点,我们又有什么好怕的。这么多年,我们跟着官家没吃过亏。”福州的分会会长也立刻跟着说道。他此时也明白过味道来,如果官家下达从福建大力向外移民的命令,泉州与福州的繁荣就会变成黄粱一梦。便是拖延时间,也得先维持住现在的局面。
  赵嘉仁就让他们前去和工部联络,工部会给他们整套的方案。赵嘉仁还觉得不放心,就把现阶段的先进干部贾唯信叫回来,让贾唯信给这帮人上上课,并且组织他们到富阳县去实地参观。
  这件事处理完,情报总局就送来了经过整理的详细消息。蒙古那边的中统元宝交钞开始出现大贬值的局面。为了从民间继续掠夺物资,大都朝廷在市面上大量投入交钞进行采购,结果造成物价飞涨。
  这报告很短,赵嘉仁却还是忍不住看了又看。恶性通胀在赵嘉仁的经济知识中并不稀罕,在国内历史上有蒋光头的货币飞涨。在国际上这种案例更多,到了21世纪的时候还有津巴布韦币的恶性通胀。
  大宋的贾似道在十几年前搞公田改革,为了收购土地而大量发行交钞,结果搞出了大通胀。极端的案例是一贯交钞竟然只能买一双草鞋。那时候赵嘉仁可是偷偷以极低的价格,用铜钱兑换了大量交钞。
  此时的赵嘉仁真想好好看看蒙古的惨状。但是情报局也只能掌握到这种程度的消息而已,因为大宋已经派遣水军完全封锁渤海,完全中断了与蒙古的贸易。能够提供这一波大贬值的消息,已经是情报部门竭尽全力做出来的。此时的大宋情报部门已经全力转为战争模式,所有渠道都在向河北义军提供情报。他们没有余力更没有心情搜集蒙古人的货币情报。
  接到赵官家命令的贾唯信急急忙忙的接待着这帮福建人员。他安排了一个非常紧凑的行程,从讲课到参观,中间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航海行会的代表完成了这次为期八天的行程之后都懵了。之前的时候福建这帮人都是觉得其他地方的日子都过的太懒散太安逸,认为福建人每日里忙忙碌碌,富阳县人民表现出来的勤劳让这帮家伙发自内心的自愧不如。
  贾唯信很庆幸,接待完这帮人的时候还没进入梅雨季节,一旦进入梅雨季节,道路很糟糕,讲课也会很糟糕。只怕就耽误了赵官家的命令。此时他对自己的情况极为满意,光明的未来靠的是有效的工作。梅雨季节无疑会降低效率,更有可能让赵官家不高兴。
  航海行会的这帮人并不知道贾唯信的想法,他们就跟着贾唯信的建议到枣庄的机械厂,那边的机械厂生产大量蒸汽机部件。这次官家能够提高产量的根本原因就是蒸汽机投入到生产领域。
  这帮人走了没多久,江南的梅雨季节就到了。
第166章
贬值第一波(十)
  雨下啊下啊,不停的下。
  本就沉重的桑叶湿漉漉的,就更加沉重起来。加上要带斗笠穿蓑衣,董婉娘背着沉重的竹篓,觉得脚下都在晃悠。山路本就湿滑,这些日子以来走的人特别多。董婉娘一脚没踩稳,就滑倒了。
  等到她背着脏兮兮的桑叶回到村里面养蚕的地方之时,脑袋上伤口处凝固的血块看着仿佛还要渗出血来。别人看着这局面是心悸,胡大全身为军人,接受过伤口处理的训练,他就给董婉娘处理一下伤口。看着董婉娘先是哭了片刻,却又收起了哭泣,连受伤的心情都被她给收了起来。这下胡大全觉得自己不能视而不见了。
  在军队里面,受伤之后不许惨叫,要忍住。大家都在打仗,伤员在旁边惨叫,那只会影响战斗意志。董婉娘虽然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和教育,却表现出这样的素质。于是胡大全就把董婉娘的继母叫到办公地,他对这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说道:“董家娘子,今天见到你家大娘摔了一跤,我觉得她这么大的孩子不太能干这么重的活。我觉得你们这么辛苦,求的不就是多挣些钱养家。”
  董家娘子听了这话,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胡大全本就心中无愧,所以自顾自的说了下去。“董家娘子,我觉得你们家不妨到县里的缫丝厂领个差事吧。县里这个缫丝厂是官家出钱修的,现在缺人。那边的管事乃是我的老战友,人靠得住。到了那边之后你们母女都能有个差事,比你们自己在家养蚕收入高些。”
  “多谢胡村长。我们不想离开村子。”董家娘子说道。
  谁都不想背井离乡,胡大全能理解这个问题。他就拿出了一张招工的简介递给董家娘子,“你拿回去看看,去缫丝厂干活虽然不是成了公家人,至少也是在公家有了份差事。就我知道的,在那边一个月能挣几贯钱。看着没有这边多,可一年积累下来也不算少。现在都是和你这样不愿意去的,所以那边招人不限制。就跟以前我当兵一样,大家都不肯去,所以招人就比较宽松。可这几年当兵之后就能当公家人,你看当兵挤成什么样子了。”
  对于胡大全的话,董家娘子没有立刻回答。哪怕胡大全说的没错,现在当兵真的是极为困哪,那也是胡大全的事情。董家娘子拿了简介就走了。
  胡大全觉得自己的善心已经到位,就没有再想此事。他的注意力都投放到了梅雨季节继续饲养的工作中。以前的时候可没人敢这么弄,用雨水淋过的桑叶喂蚕的结果定然很不妙。然而现在的新的处理模式之下,桑叶虽然湿度比较大,蚕吃了之后却没有生病,还是继续不断长大。村民觉得这是上天保佑,胡大全却觉得这个‘上天’无疑是天子赵嘉仁。上天存在了几千年,每年百姓饲养的蚕大量生病死亡。只有采取了赵官家提供的技术,才勉强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份功劳无论如何都算不到老天的账上。
  两天之后,在胡大全终于放下心的时候,董家娘子竟然带着她的哥哥一起来了。来了之后,董家娘子就把招工告示放在胡大全面前,询问第五条,“胡村长,这第五条里面讲,带孩子的工人可以让孩子到缫丝厂的学校上学。这可是真的?”
  胡大全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个问题,被董家娘子这么讲,他拿起简介仔细看了一遍,这才说道:“既然是简介上写的,就应该是真的。赵官家最爱的就是教我们认字,教我们读书。我当兵之前大字不识几个,当兵之后也学了几百字在肚里。那还是以前,现在应该更好。”
  听胡大全拿他自己当例子,董家娘子的哥哥说道:“请问胡村长,这个学校里面教的是什么?四书五经,还是制科。”
  “嗯,我倒是不知道。依照赵官家的习惯,应该是制科学校。我这么多年就从来没听他办过科举的学校。”
  几天后,董家娘子又来找胡大全,请他写了推荐信,便前往县里。看着头上伤口已经完全结痂的董婉娘,胡大全说道:“到了县里就好好干活,该上学的时候就上学。那是赵官家办的厂子,赵官家就喜欢有文化的人。”
  其实这和赵官家喜欢什么人没关系,之所以这么交代是因为胡大全之前是想让董婉娘能够量力而行,不要干她承担不了的差事。但是想到这话很可能会被理解为指责董家娘子这个后妈。所以就只能换这个鼓励董婉娘上进的说法。在董家娘子提出问题之后,胡大全又把整个简介看了一遍,这次看完才赫然发现,工厂不仅针对职工的子女提供学习,还向职工提供夜校教育。如果能够上学的话,想来董婉娘也能有些属于她自己的能力。
  董家人离开之后,胡大全觉得责任已经尽到,很快就把此事抛在脑后。梅雨季节结束之后,火辣辣的太阳再次明亮的照耀着大地。因为公家这边不断提供着刚孵化的蚕种,养蚕的工作始终没有停歇。沉重的体力劳动一天接一天的周而复始,不断的进行下去。
  头几次收钱的时候,胡大全还觉得非常兴奋,这么多钱是他从来没见到过的。他还能想象一下如何用钱的快乐。后来他收了钱之后就疲惫的把钱收起来藏好。能好好的睡一觉,让身体的酸痛得到缓解,这就是胡大全最大的期待。
  日子一天天一月月的过去,挥汗如雨劳动的夏天终于熬过去了,金秋季节到来。除了收割粮食之外,桑树也不再生长,养蚕的差事也终于结束。
  此时,胡大全接到了最新的命令。在村里面建设一个供销社,定期向村里销售产品。看着命令,胡大全觉得这和普通行走的商人没啥区别。直到他看到了上面的一项商品。
第167章
贬值第一波(十一)
  秋天到了,养蚕期终于结束。技术人员打包准备回临安。这些人在村里待了大半年,中间虽然也抽空回杭州,然而此次终于能够真正回去,看得出每人的笑容都发自内心。
  “诸位辛苦了。”身为村长,胡大全自然要摆酒相送,“来,先干了这杯。”
  酒桌上的有胡大全,有技术人员,还有村里各家的家主,大家一起举杯相庆这个美好的年景。今年每家的收入是去年的四倍到八倍之间,虽然村民并没有凑钱摆这次的酒席,全是村长胡大全掏钱摆的这一席,然而村民来参加此次的酒席的心情很诚恳。他们最初对这帮公家派来的人员很怀疑,辛苦半年之后,村民对这些技术人员都抱以真诚的感谢。
  这个也敬酒,那个也敬酒,技术人员很快就扛不住了。趁着技术人员晕乎乎的时候,胡大全问道:“这几位同志,之前的村里用的煤炭都是朝廷给的。我看现在新筹建的供销社单子上,煤炭在上面。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难倒朝廷以后不给煤炭了么?”
  “不给煤炭?”年轻的技术人员晕乎乎的不知道胡大全在说什么。
  “就是烧石灰烧热水的煤炭。”胡大全尽力提醒着这些晕乎乎的技术人员。他们虽然在干活上还不错,空着肚子被一众村民热情敬酒,立刻就呈现出醉猫的状态。
  好在年轻人的酒量也没有那么差,还是有人答道:“这个就得看朝廷。在杭州,自家烧煤炭一直是用钱买,这次朝廷是自己掏钱让大家用煤炭。以后可就不知道了。”
  听到这个,胡大全心里面还希望这不是真的。就想趁着这些技术人员喝的晕乎乎的时候,从他们这里多套出些他想听到的消息。然而这帮技术人员本就不知道那么多,村民们又非得各个上去敬酒,各个上前套近乎。尝试套出些养蚕的诀窍。
  等胡大全发现这波操作有些过份的时候,那些空着肚子喝酒的技术人员已经被灌倒了。这下没了主角,村里人只能先把技术人员搀扶进屋休息,自己随即吃喝起来。酒席上的气氛很开心,官府收生丝的时候都直接给钱,不刁难,不拖欠。也没有凶猛的税吏跑来催逼钱粮,如此多的钱直接进了口袋,所有人都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至于明年的事情,蚕种已经留下了,竹制的器具都由村民们亲自打造,制作不是问题。铁质器具都被大伙给藏了起来,只要官府不派人强行索要,这些东西就归村里所有。掌握了这些技术与设备,大伙觉得靠自己就能应付明年的局面。
  众人越聊越是开心,满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豪情。胡大全见到村民如此高兴,心里面反倒隐隐感觉到不安。要是好日子这么容易就能到来,为何之前的几百年上千年就没出过这样的局面?虽然不至于要求村民事事都把赵官家挂在嘴上,可当下局面必然是赵官家强力推动的结果。然而村民不自觉流漏出防备官府的心思,让胡大全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不对劲。
  村民们喝的尽兴而去。第二天,基本什么都没吃就被灌翻的技术人员脸色发白的爬起来。他们一个个用拳头敲打着自己的脑袋,看来是头痛的厉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