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692

  第二天一早,就在赵嘉仁觉得是不是该缓和与女儿的紧张关系之时,赵敏倒是有点胆怯的跑来给赵嘉仁讲述了她的看法。其核心内容就是,既然赵嘉仁要通过行动收到好处,那就该通过在山东的百姓来收取好处。毕竟现在黄河两岸的百姓分成了两个国家,是最近的事情。让山东百姓明白赵官家的善意,对大宋有最大好处。
  对于赵嘉仁来讲,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思路。一旦有了明确思路,具体问题解决起来非常轻松。
  听了赵官家的解释,众人纷纷点头。其实这些人并不在乎河北百姓的生死,和昨天参加会议的三人一样。这些人对大宋的认知就是南宋的那些地界。河北与山东并不是他们原本就有的大宋疆域理念。便是脑海里知道从理论上那里属于中华,但是感情上还是没办法立刻激发出这帮人的感情。
  然后农业部部长就说道:“官家,山东也没什么产出。若是几十万河北灾民到了山东,只怕负担不起。”
  “我已经考虑过了,可以组织他们到运河工地工作,在黄河故道挖蝗虫也需要人。”赵嘉仁回答的很爽快。怎么使用这些人力并非难事,关键是找到一个怎么样让双方都能接受的理由。
  “他们若是干的不好,那该如何?”
  “他们本就是来逃荒的,关键就在于咱们在工作上的安排,还有给的报酬。”
  “若是其中有不法之徒煽动百姓呢。”
  “不法之徒煽动百姓,不法之徒从来都是少数。至于百姓被煽动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些觉得在大宋抢一把,收益大,还不会被惩罚。只要我们自己没犯错,这就是不可能的。对于那少数不法之徒,抓到之后明正典刑即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是真心维护得来不易的安定局面,谁都不能破坏大家都能在灾年活下去的安定局面。”
  讲完这番话,赵嘉仁觉得自己从所谓官样文章里面借鉴了太多东西。但是仔细想来,这种借鉴其实没啥问题。所谓官样文章,本来就是力求讲述出正确的文章。大家之所以讨厌官样文章,不是因为讨厌正确,而是讨厌那些人利用正确的说辞去实现个人的不正确愿望。
  “官家,既然山东已经讲了这些,河南呢?”
  “嗯,河南条件不如山东。便问问开封知府,看看河南那边是不是愿意。”
  山东与河南几乎是同时接到命令的。文天祥看了之后倒是非常爽快的对参加会议的河南负责官员说道:“我觉得咱们河南应该可以这么做。”
  “我觉得不可。”河南战区司令李云立刻表示。
  在山东那边,战区司令沉声说道:“骑兵部队已经到位,会把那些围攻惠民镇的匪徒一网打尽。”
  看着那帮家伙们的表情,司令员觉得自己的态度可能过于郑重,便挤出一个笑容,“我们已经在黄河南岸派了八个骑兵营,那些土匪们根本掀不起风浪。”
  那些有过从军经验的官员干部对这话就很淡定。大家都经历过战争,知道大宋正规军的厉害。敌人棘手的地方只在于他们正面打不过之后会瞎跑。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家伙,这感觉就大大不同,他们浑身都透露出各种不自信。
  以前的宋军是贼配军,军人在文官面前地位低下。新官制下,学社出身的地方主官在战时自动成为军队的学社副职。军中的学社负责人则是直接成为地方官体系当中的学社副职。这种职务可以直接参与军政和民政的核心讨论。讨论民政,以地方为主。讨论军政,以军队为首。于是司令员看向济南知州李杰,希望这位有过从军经验的年轻知州能够在这样的局面下安抚那帮没有战争经验的文官。
  看了司令的表情,知州李杰点点头,接着扭头对官员们说道:“你们是不是觉得土匪既然敢来,那就一定有过人之处。至少和咱们打,他们能打赢?”
  有几个想表示敌人打不赢的家伙想说话,却又觉得这局面不太对劲。知州李杰明显不是对他们说话的,于是就把话憋住了。其他都不吭声。
  李杰心里面很是不满,不过他也是当了兵之后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战斗是怎么回事。现在参加会议的这帮人里面很大一部分既没有战争经验,也没有战斗经验。在学社的会议里面讲述过这帮人,就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战。
  “你们打过群架么?”李杰尝试用自己的私斗体会来让那帮人弄明白,“打群架的时候,其实我们不愿意带几个愣头青。本来大家就是打打,也没真的要把人打伤。但是有几个愣头青出来,下手不知轻重。于是很多人都怕这样的人。因为官府懒得理他们,也没有杀他们的理由。下面的人若是把他们给杀了,自己要吃官司。不把这班人打死,这帮人又阴魂不散。现在这群土匪就是这样。”
  这番话里面杀气腾腾,那些有过从军经验的都脸色凝重,大家知道这次对于土匪是要彻底歼灭。没有从军经验的,也感觉事情貌似不太对劲。这位济南知府的话里话外都是要杀人的意思,听起来就瘆人。
  “我们是官府,他们是贼寇。我们官府认真起来,就胜过贼寇百倍。若是有人还觉得贼寇能胜过官府,我劝他还是别做官了。官做成这样有什么意思啊!”李杰的河南腔调中已经蕴含着强烈的怒意。
  河南与南方话不同,与客家话倒是同源,都是几次河南移民南迁的时候带到南方的河南话。南宋官话里面河南腔调的影响力很大。李杰不是杭州人,而是货真价实的河南人。即便如此,他的河南本地腔也能被官员们轻松听懂。
  众人都知道李知州是真的怒了。于是那帮最初还有些害怕匪徒的家伙立刻就应道:“区区匪徒绝非是官军对手!”
  “官军一定可以把匪徒打得落花流水!”
  李杰翻了翻眼睛,愠怒地说道:“你们都在胡说些什么。我要你们自己不要怕匪徒,可不是要你们在这里喊深刻空口号。官军本来就能把匪徒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具体打法可不是我们在这里胡想出来的。所以大家要做的是树立自己的信心,而不是拿别人当挡箭牌。我再问一次,你们自己怕不怕匪徒!”
  不管真心假意,官员们都应道:“不怕!”
  “不怕就好。”李杰也懒得再多说。他已经下了决心,对于那帮嘴上说不怕,心里面怕的要死的家伙,他一定要在他们的评价里面把这件事给写进去。李杰接着问道:“情报处在东营的人员什么时候到济南?”
  “他们想带着俘虏一起过来。俘虏现在伤口化脓,需要休养。”情报处长答道。
  “那就不用带俘虏了,让他们回来工作。这次他们干的不错。”李杰做出了赞扬。
  被知州赞扬的刘宠此时正坐在夏日的医院里面,看着医生给被俘的匪徒处理伤口。这帮人都吃了枪子,那帮正面作战的家伙被打倒六个,两个当场被打死,被俘的四人中,首领被刘宠干掉示众,剩下的三个人都是上半身中枪,伤了内脏。一路颠簸,现在只活下来一个。
  另外追击中被打伤的,都是腿部或者臀部受伤,到现在都活着。只是取出子弹之后,伤口化脓。此时医生用蛆虫法给他们处理化脓的伤口。
  便是觉得恶心,刘宠还是观察着这些白花花的小东西很快就把看着黏糊糊的一大团斑驳伤口完全覆盖。又过一阵子,医生用小毛刷把把白花花的小东西都给扫掉,刘宠见到剩下的地方都是鲜红的生肉,虽然看着吓人,却在没有那种腐烂。最奇妙的是,那些鲜活的人体上血管看着非常明显,却连最细微的血管都没有被咬破。这下刘宠对这种技术完全有了信心。
  “还真的如此。”刘宠点头。这下他对蛆虫法更有信心。
  正准备去找医生询问传播病菌的蛆虫和实验室里面弄出来的无菌蛆虫有啥区别,和刘宠同来的班长就叫住了他,“刘科长,东营贸易站的同志请你过去。”
  之前的时候,班长对于刘宠还没这么恭敬。和刘宠一起对土匪实施了反击之后,班长的态度就大大不同。尤其是见识了刘宠那干净利落的割喉之后。
  刘宠跟着班长就前往东营的贸易站。在这边建立贸易站还是刘宠提出来的。黄河在东营这边在入海,刘宠觉得可以充分利用这里的水运便利,对大元实施情报战和贸易战。如果大元的农产品和畜牧产品都运输到大宋这边,大宋向大元输出工业品,想来能够对大元造成一定的影响。
  见识了蝗灾之后,刘宠开始觉得自己最初的想法也许太想当然了。大宋这边能搞的事情,大元那边未必就能搞。大宋这边已经能够很好的对抗自然灾害,大元这边明显不行。而任何一次自然灾害之后,所有正常的贸易在一两年里面都会变成不正常的举动。灾年自然有灾年的正常,譬如其实没堆积多少物资的交易点就成了很多不法之徒眼中的肥羊。
  带着这样的自我否定情绪,刘宠抵达了交易点。筹备这个交易点的是东营国营供销社的一个小干部,刘宠见过此人几次。这位小干部站在另外一个刘宠没见过的人身边,见到刘宠,小干部连忙介绍道:“这位是我们这边税务局的陆局长。”
  在大宋,局长很多。东营税务局的叫局长,大宋情报总局的局长也叫局长。不过双方的待遇实在是相差甚多。这位税务局局长大概是个正科级别,或者是副处级别。情报总局的局长则是正厅级别。所以刘宠只是简单的打了个招呼,就等着对方先说话。
  陆局长有三十来岁的样子,他有点陪着笑说道:“刘科长,现在对面有说法,想用大元的元宝交钞换我们的粮食。而且价格很高。我们自己要交钞也没用,却不知道情报部门是不是觉得有用。”
  刘宠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大元的元宝交钞就是个纸币,刘宠对大宋的纸币非常有信心,对于大元的纸币就完全没信心。因为大元的纸币是依附在大元之上的,而刘宠本人的工作就是竭尽一切办法摧毁大元。
  “我觉得他们还是拿金银吧。”刘宠答道。
第116章
黄河交易点(五)
  “那边的人说,要是咱们要的话,他们肯卖孩子。”
  刘宠科长的嘴角忍不住抽抽了两下,他真的没想到自己能听到这样的话。大宋以前也是有卖孩子的,据说还有卖老婆的。不过这都是据说,刘宠干了情报这行之后就对据说没有那么信任了。
  对于刘宠这种进士家族出身的家伙,又是在赵官家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辈,赵官家已经颁布法律,所有人口买卖都属于非法行为。孩子可以领养,但是不能买卖。
  领养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自己没有生育能力,或者特别喜欢某个孩子,所以采取了领养。买卖则是把人口如同牲口或者商品一样进行交易,为的是牟利。
  刘宠是这么理解领养和买卖的不同,而且赵官家颁布的法律的解释也是如此。所以听到人口买卖,刘宠的第一反应就是强烈的厌恶。
  看到了刘宠的表情,陆局长苦笑着说道:“刘科长,他们若是手里有金银,自然就用了金银来买粮食。现在他们手里明显没有。我也知道咱们这边说过,不许买卖人口。所以我才问,咱们的情报部门用不用他们那边的交钞。如果用的话,我们就可以卖给他们粮食。”
  刘宠很想回答,但是却没说什么。大宋情报机构其实没有什么使用交钞的地方,因为大宋情报机构大部分都是针对大宋内部和边境地区进行工作,那些针对大元的情报安插在情报总局里面也是一个非常秘密的单位,秘密到刘宠这么一个科长也根本接触不到。
  想了一阵,刘宠答道:“真正有使用的乃是大宋管贸易的。难倒在东营这边就没有海事局的单位么?”
  “真没有。因为担心不安全,海事局把据点设在登州。”陆局长叹道。
  登州位于后世的烟台,在山东的胶州半岛的顶端。烟台是后世开埠的时候觉得烟台的深水港比登州港好,于是烟台就发展起来。在北宋年间,因为河北北部被辽国控制,登州是前往高丽与倭国的港口,现在大宋夺回了胶东半岛,登州再次成为了大宋前往倭国的重要港口。也是海事局以及水军重要的所在。
  黄河口的东营要到登州,就得绕过胶东半岛在渤海的这边,也真的是路途遥远。而且这次的目的又只是灾年的那点赈济性质的贸易,以刘宠对海事局的了解,那帮吃的满嘴流油的福建人根本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都算不上的贸易。
  刘宠立刻开始摆脱麻烦,“此事不归我们情报局管。我们情报局更不管交钞,还请陆局长不要想岔了。”
  “刘科长,帮帮忙不行么?”陆局长劝道。
  “陆局长!”刘宠拉下来了脸,“你们税务局肯定管缉私。难倒你们管缉私,所以找走私的渠道,就找你们么?!这么讲岂不是大笑话么!你可不要乱说话了!”
  说完,刘宠立刻就走。当天下午,刘宠就把交易点的小干部给找来,表情严肃地问道:“这位陆局长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会这么胡作非为。”
  小干部叹道:“陆局长就是我们山东人,以前做走私生意,这就投奔了大宋。其实他也不是非得这么干,只是大家都有亲戚在北边,北边的亲戚是真饿得不行了。可我们这边也只是刚吃饱饭而已。哪里有粮食给他们送过去。而且大家也不敢在这边买了粮食送过去,这么干被抓到了,那就是大罪。他……他也是没办法。”
  大宋不许粮食对大元出口。内在理由非常简单,未来的战争中大宋还恨不得‘就粮于敌’,也就是一路上夺取大元所有的河北的粮食用为军粮。哪里肯给大元任何粮食渠道。卖粮一旦开了口子,那些从中得到利润的人就会持续卖。
  至于工业品,大宋则是完全不在乎。现在大宋每年生产上亿斤的铁,便是卖了百十万斤给蒙古又能如何。以大宋现在的能力,大元根本就没办法对抗。
  刘宠知道这些,他忍不住叹口气,“这等事就让他给济南发报讲述。当今官家是个极为慈悲的人,不可能眼看着百姓受苦。”
  “官家……慈悲……哈……呵呵。”小干部是强忍住大笑的冲动。对于大宋的人来讲,赵官家的强悍大家都知道。在山东,已经有许多人认定赵官家是二郎神杨戬这样的大神下凡。
  杨戬大神此时还不是明代的传说,在明代的传说中,杨戬是玉帝的亲戚。在最初有关二郎神杨戬的传说中,杨戬乃是西方的大妖,属于西王母一系的。而西王母到了宋代,还是靠近以前的传说,那是西方诸多大妖之首。而不是什么玉帝的老婆。
  二郎神杨戬这位大妖出自草莽,后来自立天庭。赵官家出身也并非皇室,最后坐上了官家的宝座。
  赵官家能够令黄河改道,能够创造出那么多奇妙的东西,例如镜子,例如珐琅,还有铅玻璃制成的珠宝。这在民间被认为是点石成金的大神。
  赵官家不许买卖人口,不许溺婴,由国家收养那些父母实在是养不了的婴儿。二郎神则是一个关爱儿童,抚养孤儿的神仙。与赵官家相当一致。
  不过山东民众对赵官家的印象里面是不可能有慈悲这一项的。没办法,赵官家的血腥清洗过去还没几年。即便人民的记性并不长久,也没到转眼就把那血腥满地的过去忘记的一干二净的地步。
  刘宠知道自己也只是说说。这等大事他一个小小的科长根本做不了主。他也就是说说,说说而已。
  到了第二天,刘宠吃了早饭。正准备去医院看看,如果那帮被俘的匪徒能走路,就带走,走不了,刘宠考虑就带着骑兵班到河边去打探一下。
  刘宠刚回到住处,就见到陆局长带着小干部出现在门口,一见到刘宠就立刻说道:“刘科长,你可知道什么大消息么?”
  这话把刘宠吓一跳,不管这位不靠谱的陆局长说的是啥,刘宠先摇头表示,“我什么大消息都不知道!”
第117章
黄河交易点(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