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692

  这话刚说完,兵部的郑捷就怒道:“那帮蒙古人是没睡醒吧!竟然敢向我们索要赎金!”
  其他年轻的人员对蒙古的要求也表示了愤怒,大家都是上层,明白现在没有爆发战争的原因只是官家觉得需要先完成土改。否则的话,三十万正规宋军就已经杀进河北了。蒙古这种不知死活的做法超出了众人的底线。
  刘猛并没有激动。他比眼前这帮人更年轻的时候见识过类似的事情,那时候赵嘉仁早就想摧毁把持南海航运的大食海商,首当其冲的就是作为代表人物的蒲寿庚。距离蒲寿庚为首的大食海商覆灭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和老战友们讨论过去,刘猛发觉自从赵嘉仁决定消灭蒲寿庚为首的那帮人开始,蒲寿庚就没有丝毫胜算。要是蒲寿庚聪明的话,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乖乖跑路。但是蒲寿庚并没有做出那样的选择,他们倒是不停的对抗,正面对抗不行,就想尽办法打击赵嘉仁的周边势力,想尽办法给赵嘉仁找麻烦。现在的蒙古和那时候的蒲寿庚相比,貌似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想到这里。刘猛抬眼看了看赵嘉仁,就见到赵官家神色平淡,静静看着那些因为觉得受到小看所以愤愤不平的高级官员。看着其他人,就见熊裳并没有因为被小看而愤怒,他只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周围的人们。
  这个熊裳在想什么呢?刘猛心里面有些好奇。原本刘猛觉得礼部衙门比较冷,这么一个冷衙门,内部总该相对安定。见识了宋公明的折腾之后,刘猛觉得熊裳的日子也许并不清闲。
  在众人恼怒的发言中,赵嘉仁开口了,“你们先静一静。”
  会场里面顷刻就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赵官家。赵嘉仁脸上很冷淡,声音就显得冷酷起来,“对于临安总投降的那些人,我觉得他们背叛了大宋,背叛了中华,被蒙古人俘虏也算是罪有应得。这点,我不知道大家的意思和我是不是一样。”
  如此冷酷的发言让所有人脸色都大变,特别是那些格外夸张了自己情绪的那些人,表情变化的更多。
  赵嘉仁则继续冷酷的讲下去,“我的想法很简单,等我们北伐之时,把他们从蒙古人手里夺回来。这才能证明我中华有人,这才能证明我们大宋因为刀剑失去的一切,我们大宋一定会用刀剑夺回来。”
  “要是那时候蒙古人杀害了先帝,我们是不是会被责怪?”户部尚书孙青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不忍的表情。
  司马考非常不快地答道:“先帝投降蒙古人,蒙古人杀先帝,我们怎么错了?”
  不少人都知道司马考对于那帮没骨气的家伙很鄙视,而且这话也有道理,司马考虽然情绪激动,但是这话并没有亏理。就在众人觉得这个争论就该过去的时候,孙青却不依不饶地说道:“我等乃是大宋的臣子,先帝被抓走。我等当然有责任。不然的话,哪里还有臣子之道!若是把过去的官家和现在的官家分开来看,我觉得不合适。”
  这发言结束,不少人都变了脸色。所谓道义这东西在紧急关头是起不了作用的,譬如被蒙古人俘虏走的前太皇太后谢道清,命令在朝堂张榜说“:我国家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我与嗣皇帝遭遇国家多难,你们大小臣子们不能出一计以救时艰,京官则弃官逃走,地方官则丢印弃城,逃避艰难苟且偷生,哪里还像人的作为?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与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御史台纠察上报。”
  这话说的非常对,大宋就是养士三百年,士大夫与官家共治天下。在这三百年里面,士大夫们享受了巨大的利益,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最终的结果不是士大夫因此为了大宋牺牲性命,而是士大夫选择抛弃大宋这个失败者。
  从残酷的现实角度来看,失败者必然被淘汰,然而这等事可以做,却不能说。能说的就必须是孙青的话,君臣有别,臣子就不能对君主讲出这么冷酷无情的话。如果赵官家允许这么做,就意味着在他面对失败局面之时,就必须坦然接受臣子抛弃他的行为。这是当政者不能允许的。
  刘猛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演变成这样。他看向老朋友司马考,司马考家是进士家族,刘猛家是新贵,两家已经有人结亲。所以刘猛内心还是忍不住偏向司马考一些。
  就在这尴尬的气氛下,赵嘉仁开口了,“决不许投降蛮夷!投降蛮夷就不仅是背叛大宋,而是背叛了华夏。朝代轮替,那是我们华夏的事情,和蛮夷无关。谢道清等人已经被褫夺了所有在大宋的尊号。”
  这理由颇为生硬,群臣倒是觉得很合理。大家莫名的感觉到,这时候任何完备的细腻的优雅的评价,都只会起到副作用。必须得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手段才能管用。
  “礼部提交的方案不错,就派人去做。”赵嘉仁给这个尴尬的问题画上了句号。
  刘猛觉得一阵轻松,总算不用讲述这么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的问题。但是他又忍不住觉得宋公明有点可怜,如果没有孙青横插一杠子,宋公明是有机会能够和熊裳再谈谈的。
第100章
宋公明的人生选择(上)
  “刘尚书,我来麻烦你啦。”宋公明出现在刘宠办公室的时候是用正式的公务申请,所以说话的时候有种破罐破摔的爽快感觉。
  刘猛是专门把宋公明的申请提到最前面,如果是要按照排序,宋公明大概可以拍到三天后。因为亲眼见到了事情的变化,刘猛觉得想稍微帮助一下宋公明。很多事情的变化完全超出想象之外,以至于刘猛都觉得宋公明有点可怜。
  要是没有户部尚书孙青那番忠君理念的发言,这件事大概还是能拖延一阵子。孙青的话彻底激化了矛盾,也让赵官家强行推进了事情的进程。这个进程也断绝了宋公明与礼部尚书沟通的可能。
  “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猛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般问。
  “熊尚书告诉我说,官家已经决定了他的建议,所以人员没办法变动。他既然这么讲,我还能说什么。说什么都是让人笑话。”宋公明苦笑道。
  将听到的内容与之前的判断互相印证,刘猛确定自己判断大概是正确的,熊裳干净利落的利用了当前的局面。
  “那你有什么意愿么?想去哪个部门?”刘猛问。
  “到了刘大哥这里,兄弟我还能说什么。刘大哥给安排什么,我就干什么。”宋公明好像终于从礼部的事情里面挣脱出来,态度轻松起来。
  “原来的差事都是左右丞相管,现在没有左右丞相,官家直接管理各部。所以差事安排就变了。吏部的权限变化不大,主要是考核官员。”刘猛介绍起了自己的工作范围。
  “那我该怎么才能有新差使?直接找官家么?”宋公明很有耐心的问。
  这才是刘猛印象里的那个宋公明,通情达理。刘猛其实有些不解,为何宋公明在礼部会弄到那个程度。放下了这些怀疑,刘猛说道:“当下的局面是这样,各个系统因为官员和干部都已经全部归于一个体系下,所以资历就变得更加重要。你到礼部之前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主要做教育。到了礼部之后也负责一些和科举有关的工作。”宋公明答道。
  “既然这样,我建议你申请到新建的教育部去。”刘猛给了比较专业的建议。
  宋公明想了一下,皱着眉头说道:“刘大哥,我们现在都是各个部门定岗位,定权责,定人员。然后向吏部提出,由吏部统一招考。我这突然跳了之后,会不会被刁难?”
  “你先报名,遇到什么处理什么。现在就想着万无一失,那就是瞎想。”刘猛回答的很干脆。他并不想此事就承诺什么,原本的时候刘猛就觉得世事难料,见识了宋公明的案例,他更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好。我就如此。”宋公明答道。
  “去找办公室赵科长,他会告诉你怎么写申请。”刘猛边说边给了宋公明写了一张条子。
  拿着条子找到了赵科长,宋公明很快就办完了申请的手续。弄完了这些,宋公明优哉游哉的回到了礼部。看到礼部的招牌,宋公明心里面还是一阵难受。他没想到自己努力这么久,竟然会被这么轻松的给架空了。
  与熊裳的谈话很不顺利。熊裳在使用新人和蒙古谈判上毫不退让,宋公明也不想有丝毫退让,最后两人就这么不欢而散。
  有这么一个上司,熊裳已经不考虑自己在礼部能有什么发展了。就礼部的熊样,没有能够被赵官家看重的功劳,怎么可能得到升迁。至于礼部其他的差事,都是办各种活动。理论上这种活动是能够捞点钱,但是大家都知道赵官家对于虚套并无兴趣。这也不是什么好前景。所以宋公明准备趁着自己还有功劳的时候果断跳船。
  便是做了这么果断的决定,想到自己是作为失败者离开礼部,宋公明的心情还是非常难受。进了礼部,刚走到自己办公室门口,就见到苏勇和杜震两人从他们办公室出来,宋公明知道这个年轻人将是新使者。对这两名年轻人,宋公明倒是不讨厌。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两位有前去谈判的资格。他们的学历还可以。
  “宋大哥,我们能不能请你吃个饭。”两人笑呵呵的问道。
  宋公明爽快说道:“到我办公室。我给你们讲讲我以前出使的经验。”
  两人没想到宋公明这么好说话,连忙跟他进了办公室。两人此时生怕宋公明不帮忙,给他搬椅子,倒水。宋公明也没有藏私,就把他之前的经验给两人讲了讲。听了出使的情况,两位年轻人都连连点头,苏勇叹道:“没想到要做这么多准备!我本以为谈判就是那种随心所欲。”
  “你们不要看那么多评话。多看看史书。你看蔺相如廉颇列传,为了渑池会,赵国做了多少准备。在准备齐备的情况之下,蔺相如才敢逼着秦王击缶。所谓愤而一发,那都是得有用才行。若是蒙古根本不把我们当回事,你们便是行动激烈,他们直接把你们赶走就好。”
  “不是杀掉么?”杜震对宋公明描述的蒙古的文明程度比较讶异。
  对年轻人这种不着边的想象,宋公明笑道:“蒙古很重视使者的安全。只要使者没有去搞暗杀,他们不会杀使者。而且把你们杀了对蒙古人有什么用。你们什么都没办成,在那边大大的失了礼数,你们觉得还能有前程么?”
  苏勇答道:“原来出使并没有那么危险。我以为蒙古那么野蛮,稍微和他们争辩几句,他们就会愤而杀人。他们不敢杀大宋使者,只是因为我们大宋能够报复蒙古。”
  “这当然是个理由。不过对于这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你们不要想。当下的局面,你们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朝廷有了目标,才会派出使者……”
  之后的两天里面,宋公明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了两位年轻人。反正他已经准备走了,又何必藏私。宋公明对熊裳有意见,但是对礼部并没有意见。
  第三天,熊裳把宋公明叫去。先问了一下宋公明这两天给年轻使者的帮助,然后熊裳说道:“最近要办水土保持的宣传。你可否愿意负责此事?”
第101章
宋公明的人生选择(下)
  熊裳尚书参加晨会的时候有点心不在焉。这次他没有什么要汇报的,与蒙古谈判的人员已经敲定,苏勇是正头,杜震是副头。两个年轻人得到了这份工作,都表示一定会干好。
  让熊裳心不在焉的是宋公明的反应,前几天宋公明给了苏勇和杜震不少经验上的帮助,这让熊裳一度认为宋公明服软了。熊裳觉得宋公明既然肯认同他居于熊裳地位之下的事实,那就应该团结一下。便让宋公明把负责保持水土的宣传工作。熊裳觉得宋公明应该接受,没想到宋公明毫不迟疑的拒绝了熊裳的要求。
  “……官家,却不知最近的水务改动是怎么回事。梅雨天一过,天气炎热,用水就越来越多。此事还请官家明示。”新任杭州知府赵由简是赵氏宗亲,加上这个话题比较敏感,熊裳终于把注意力放到晨会上。
  赵嘉仁平淡地说道:“晨会是各部通报自己最新工作的地方,不是发言询问的地方。”
  态度虽然平淡,然而言辞就未免显得太不讲情面。众人要么是忍住笑容,或者干脆别开脸。赵由简脸涨的通红,看着是完全下不来台。
  在一阵尴尬的沉默后,赵嘉仁又开口了。“赵由简,你为何要脸红?”
  “觉得自己方才做错了。”赵由简非常尴尬地答道。
  “你方才没有坚持自己的做法,现在就已经做对了。自己做对了事情,为何还要这么尴尬?”赵嘉仁问道。
  赵由简没想到赵嘉仁竟然这么不依不饶的样子,是个人都有脾气,赵由简不高兴地说道:“我只是因为方才的事情感到羞愧,现在我想起晨会章程里面讲过,不能针对非简述内容发问。”
  “你觉得若是方才记得这个,那还会发问么?”赵嘉仁追问。
  赵由简已经有些恼怒的看着赵嘉仁,悻悻地说道:“我觉得我不会。”
  “我也觉得你不会。”赵嘉仁爽快地答道。
  这话一出,赵由简呆住了。他本以为赵嘉仁不依不饶的说这么多,是要把赵由简批驳到底。没想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赵嘉仁却站在了支持赵由简的立场上。如果肯定了赵由简的本心没问题,那就是说明赵由简不是坏人,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
  “我觉得大部分人在能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大部分都会做正确的选择。没有能做出选择,一般是自己没想起这样的规定,又或者是欲望太强烈,诱惑太强烈,觉得诱惑比规定重要。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我们知人知己就是要学会分清这点。既然你只是忘记了规定,那就只是个小错。而且你后面没有继续不顾规定的追问,这件事就该结束了。何谓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在这等非故意的事情上放过自己一马,放过别人一马。我之所以和你讲这些,不是我不想放过你,而是我希望你能够自己善待自己。”
  群臣中大多数都听明白了赵嘉仁的意思,赵由简也听明白了。他垂下视线思忖片刻,然后抬起头,感激地说道:“多谢官家教诲。”
  熊裳打量着赵由简的表情,果然见他此时神色间再没有羞愧或者难以释怀,整个人轻松活泼,看上去很健康。熊裳觉得若有所思,不仅是听明白了表面上的道理,以前许多旧事也有很强烈却说不清楚的感觉。
  然而他的想法很快却落在了新事情上。熊裳不太理解宋公明这是想做什么。原本出使蒙古的差事已经没了,现在又不接受宣传的工作,便是熊裳不收拾宋公明,之后的吏部考评怎么通过呢?
  既然要善待自己,善待别人。熊裳认为找不到任何替宋公明掩饰的理由。总不能把别人的工作成绩写成宋公明的功劳,那对别人不公平。宋公明应该是一个知道规定的人,他做出选择的时候不可能忘记,便是一时忘记了也不会永远忘记。之后的事情就让宋公明自己选择吧。
  朝会结束之后,熊裳一身轻松的离开朝会。走在路上,就听见不太远的地方,有人讲道:“没想到官家对宗室这么好。”
  “这又不是对宗室好。我觉得官家实在是明君。”
  熊裳没有凑上去插话,却也点点头。有人说赵嘉仁夺权之后对于赵氏宗亲非常提防。熊裳觉得自己有点相信这个说法。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亲弟弟,还有赵匡胤的母亲参与,这才夺了权。之后赵光义就用非常狠辣的手段对付了赵匡胤一脉。
  赵嘉仁只是个宗亲,完全是靠他个人力量夺取了权力。按照老赵家的传统,赵嘉仁就得对宗室严加防范。然而事实上赵官家倒是勒令赵氏宗亲都得上制科学校,决不许赵家有任何文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