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692

  济南情报处的人员也比较赞同这个判断。对大元了解的越多,这些人就越看不起大元在河北平原上的实力。原本大家认为河北平原上应该聚集着至少十万以上的蒙古骑兵,更多情报证明,大元手下的部队基本都是汉军,负责监视镇压汉军的蒙古军和大汗亲军加起来也不过六七万。
  而且这六七万骨干部队在黄河战役中损失超过一万。便是经过补充,战斗力也不如以前那种百战之余的精锐。
  报告送到赵嘉仁面前,短短的内容下面有济南处的分析,‘蒙古人想拖住我们的想法很诚恳,其他的都不可信’。大宋情报总局在后面复议,认为蒙古的态度的确应该如此。
  赵官家看了之后没说啥,秘书就把文件分类到给礼部的部分里面。赵官家则迅速翻看其他文件,直到秘书禀报,“官家,文璋到了。”
  合上文件,赵嘉仁命道:“让他进来。”
  文璋走进赵嘉仁的办公室,看上去稍微有点拘束。赵嘉仁打量了一下这个青年,就见他已经减掉了发髻,留着三七分的普通头发。看着挺精神。现在大宋官员和干部们只有极少数留发髻的。吏部内部规定,这帮人便是没搞出什么问题,也得加倍考核内容。也就是说,剪短发的官员干部在一个职务上一个任期干三年,留发髻的这帮人就是干六年起。当下发髻党里面地位最高的,就是太上皇赵知拙。当然,对付太上皇,有陈太后就够了。
  带着点拘束,文璋立正站好,大声说道:“报告官家。南昌知州文璋报道。”
  “文璋同志,坐。”赵嘉仁对这位年轻的学社干部说道。
  等文璋坐下,赵嘉仁直接问道:“文璋同志,我听说有人对你的学历很质疑。认为你不过是边工作边上学,上了八年学。也就是初中毕业的水平。以这样的学历,在31岁出任南昌知州。很多人不服。”
  一听这个话题,文璋看着立刻就昂扬起来。之前的那点子拘束被战意驱散了,“官家。我先是在福建的县里干财务。后来调动到庆元府搞土改,之后到了淮西搞清理田亩,以及给清理运河搞后勤。每次考绩都是优等,而且在这八年里面,我挤出每一点时间学习。已经在培训班里面完成了大部分高中课程。我的学历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年龄,我31岁做知州,说明我现在年富力强。我本就是江西人,对于江西的情况更容易入手。李庭芝没有完成的土改,我一定会全力推动。”
  “嗯。”赵嘉仁简单的应了一声。现在选人是吏部的工作,这里面包括大量的平时考察。文璋能够被选出来,吏部本身也有给赵嘉仁说明。江西土改和两淮的土改是北伐的前提,这两地现在就是需要敢闯能闯的人去推动。
  见到赵官家如此冷淡,文璋继续说道:“官家,我见识到国家几乎破灭之后,加上这么久的工作,深知土改的重要性。打仗,搞建设,靠的就是有钱有粮。江西产粮,只要完成土改。便是税收没以前多,至少能征兵了。”
  “没以前多?”赵嘉仁抓住了里面的关键。
  “是的。根据土改的总结会议,土改之后的农村,出售的粮食普遍没有以前多。”文璋大声答道。
  听着有点心虚的回答,赵嘉仁心里面偷着乐。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很可爱。要是老油条,他们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先把对他们不利的内容说出来的。只有在赵嘉仁询问的时候,他们才会把之前的会议内容拿出来证明他们并非不努力。
  文璋继续说道:“官家。种地的百姓这几年终于能吃个饱饭,虽然都要签署统购统销的合同,大家还是尽量留够自己吃的粮食。他们赚钱是靠在农闲的时候到附近的工厂、林场、饲养场干活赚钱。所以粮食产量增加了,供应给城市的量增加的有限。主要还是从国营的农场以及产粮地提供粮食。”
  “江西就是产粮地。”赵嘉仁补充道。他之前没有强令在江西土改,就是因为江西是非常重要的产粮地。还是能以每石大米两贯交钞的价格卖粮的产地。土改固然重要,若是在折腾的时候让粮食供应受到重挫,大概是得不偿失。
  “官家,我对那些产粮大户有想法。”
  ……
  文璋报告完了工作规划,就离开了赵嘉仁这里。赵嘉仁看了看办公厅的书记员,他们已经完成了记录工作。现在速记工作需要大量人员,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记录的内容自然是各个会议,那些重要的报告。至于赵官家和官员的会面,更是要全面记录。
  如果文璋知州最后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他的话,在未来就会有太多材料证明他之前吹了什么样的牛皮。
  对于吏部推荐的文璋,赵嘉仁心里面也有些意外。文璋是文天祥的三弟,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文天祥。这位会不会遭受池鱼之殃?然而吏部既然这么做了,赵嘉仁也愿意让吏部积累经验,承担责任。成长总是需要代价的。
  “”
第095章
还真能有啥大错?
  大宋320年五月24日,梅雨季节已经开始。每次到梅雨季节的时候,赵嘉仁就很想迁都。雨仿佛永不停歇般的下着,空气湿度基本饱和。如果是在21世纪,8楼以上的高层建筑就可以淘汰掉潮气,享受湿润感。然而在这个时代,完全不用考虑八层以上的住宅。
  就在赵嘉仁对居住条件坐着白日梦的时候,办公厅的秘书禀报道:“官家,文知州他们已经去上任了。”
  “嗯。知道了。”赵嘉仁应了一声。他的想法很快就从享受回到了现实。最新派出去的这帮人不仅仅只有文璋负责土改,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四路,产粮大省江西,以及未来拥有‘湖广熟,天下足’潜力的荆湖南北两路。至少在赵嘉仁看来,大宋土改的重要性胜过北伐许多。如果赵嘉仁真的认为消灭蒙古是最高原则,他就不会在现在对三佛齐动手。
  秘书知道赵官家花了多少心思在土改上,本以为官家会在这件事上很在意。却没想到赵官家的反应如此冷淡。他忍不住又问了一句,“官家,对那些人有什么格外交代的么?”
  “对他们已经没什么要交代的。不过你把警卫团的董团长叫来。”赵嘉仁命道。
  没过太久,董团长就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对赵嘉仁敬礼之后,董团长说道:“官家,警卫团的内部学习已经强化了。”
  “哦?你知道我要问你这个?”赵嘉仁笑道。
  “官家一直关心团里面的指战员。而且咱们团里面退役之后都会安排到公安部和司法部去工作。要是大家学习成绩不行,说出去多丢人啊。大家都知道,所以现在学习热情很高。”
  人人都有希望上进的心思,赵嘉仁见到学习工作进行的尚可,他就进行另外一个问题,“招收学社社员的事情进行的如何?”
  “官家,臣有一事不明。为何官家对学社如此在意。”董团长问道。
  “我一直对学社很在意。”
  “现在许多人讲,学社社员给的机会多。若是官家真的在意,为何招收的都不是那些大文人。”警卫团长问道。
  “你想让招收大文人,而不是招收警卫团的指战员?”
  听了赵嘉仁的问题,警卫团长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我当然没这个心思,若是我有这等心思,早就被警卫团的指战员给骂死了吧。只是官家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总想知道道理何在。”
  “那些人靠不住。大宋危难之时,所谓的大文人没几个站出来。你觉得是为什么?”
  “他们怕死?”
  “不不不。他们靠不住,是因为他们没能耐。董团长,就你看来,那些文人有几个懂打仗的?”
  “……一个也没有。”
  “就你看来,他们有懂得科学,能搞好工农的么?”
  “……好像也没啥人。”
  “以现在考试读的书,你觉得他们真的能比现在的学生更好?”
  “比起那些顶尖的学生,他们也未必考得过。”
  “比派头,比端架子。警卫团有人能比的过他们?”
  “哈哈。官家,这个还真比不过他们。”董团长被逗乐了。
  “论忠诚。我认为警卫团的指战员都是极为忠诚的。”
  “是。”
  “那些靠干活上来的同志,也是极为忠诚的。”
  “是。”
  “那我为什么要找所谓大文人?”
  “关键,我明白了!”董团长已经激动的声音发颤。
  “继续把日常工作安排好。学习固然重要,也是要利用每天安排的学习时间,以及自己的剩余时间。另外,告诉同志们,我可是要定期考试的。还有,探亲时间准备好了么?”
  送走了警卫团团长,赵嘉仁觉得稍微解决了一件小事。刚站起身做了几个深蹲,秘书就进来报告,“熊尚书按照预约来了。”
  “让他进来。”赵嘉仁命道。然后他就把深蹲变成了左右摆动身体。
  等熊裳进来,赵嘉仁已经做完了简单的运动,坐回到椅子里。熊裳坐下后连忙开始汇报:“官家,这次蒙古提出想交还先帝和太后等人,我觉得他们会要求我们和他们签署永久和平协议。”
  “这个你派人与蒙古人谈判。好好探探他们的底。”
  “既然一定要北伐,这等事就敷衍一下?”熊裳先试探起赵嘉仁的底牌。
  “我对蒙古人并没有任何期待。我倒是在想,咱们有没有可能更好的利用这个机会。”
  “还请官家讲清楚些。”
  “熊尚书,你小时候爱打架么?”
  ……
  半个小时之后,熊裳就离开了赵嘉仁这里。他坐在马车里面眉头紧皱,回想着赵官家在舆论操纵上的观点。回到礼部,熊裳立刻就召开礼部的会议。熊裳率直的问一众工作人员,“你们若是被人打了,会不会想报复?”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么一个问题。见到这帮人都有如此重的心思,熊裳不爽地说道:“那咱们投票表态。”
  投票的结果是,有三成明确表示被人打了,一定要报复。一成表示,不会报复。还有六成则是觉得得看情况。
  “我们曾经被蒙古打了,大家觉得是不是要报复?”熊裳继续下一个问题。
  这次的回答就完全不同,十成里面九成爽快的表示要报复。剩下的一成看到大家态度这么坚定,也跟着表示应该报复。
  熊裳坐回到位置上,大声说道:“咱们都吃朝廷的饭,关乎国家的事情,我们当然不能认怂。不过咱们这么想,普通百姓们怎么看待呢?我对此很有兴趣。”
  宋公明现在已经是礼部主管人员之一,听了这么一个问题,他立刻就联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事情。他问道:“难道是想通过蒙古提出交换太后的事情,在民间煽动起复仇情绪?”
  熊裳看了看这帮以自己利益为重的官僚,忍不住叹口气,“诸位尚且如此,民间只怕就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之前赵官家用问题做测试的时候,熊裳自己就在赵官家面前露怯,对战争有着非常‘谨慎’的态度。在礼部里面做了测试,熊裳发觉他的这帮同事其实没好到哪里。
  “官家大概是想做爱国主义教育吧?”宋公明问道。
  “呃?”熊裳皱起了眉头,“你怎么会这么想?”
  “我大宋现在便是不煽动百姓就打不了胜仗了么?当然不是。所以官家这么讲,大概是求的改变我大宋心态。以前我大宋面对蛮夷入侵,都是觉得能忍就忍。又或者是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官位故意要打仗。这两种都不对。官家那么讨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话,他当然希望大宋上下在面对外敌入侵之时,能够坚定战胜敌人的心思。”
  “嗯。”熊裳觉得宋公明的话有一点道理,但是这话太注重讲道理,毫无实际操作性。熊裳一直觉得宋公明在某个程度上是自己的挑战者,被宋公明占据了道理上的先机,他就觉得不是很高兴。于是熊裳问其他人,“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们外交部,又不是兵部。”另外一位主管,马上就要退休的司马荣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