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692

  众将受到的教育都差不多,整体水平上并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差距。郭槐的建议平和中正,没有人表示反对。于是赵嘉仁命道:“你们便做个计划出来。”
  确定了部队该干啥,赵嘉仁就把工作交给参谋部去做,他自己则是去做他的战略考量。一名统帅要是大小事情都去管,整个军队一定会乱套。
  第二天一大早,已经到了洛阳的四个师共派出六支部队前去修兵站。宋军攻城有套路,修兵站也一样。修兵站的部队由两个营组成,他们黎明前起床集结,黎明时分吃完早饭。部队每人除了携带全套行军装备之外,还要携带六个草袋。
  天亮后部队以出发,每小时大概行军八里地。如果没有出现什么战斗,部队边行军边测量,四个小时之后抵达已经有骑兵侦查好的地点。休息一小时,喝水吃饭。这一个小时内,工兵们做最后的确定。一旦觉得没问题,部队开始挖土装草袋,各个部队以轮换的方式施工。每一名战斗员只要在工兵的引导下把他的六袋土装满,搬去垒起来就行。
  在这样的套路下,部队不会出现整体过劳,也不会出现某支部队或者某个人过劳。修建完之后,部队就在草创的兵站里面过夜。第二天部队派兵去迎接驻守新兵站的部队,并且与驻守部队一起保护同行的运输部队抵达新兵站,还要派兵对水源进行安置。
  只要没发生战斗,修建部队就会在第三天黎明前起身,黎明时分吃完饭,天亮时候向着新的兵站地出发。每个兵站都距离三十里,三十里没有过劳,三十里能够走完,三十里还有援军相助。这就是赵太尉定下的套路,根据考证,据说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秦国这种强国貌似就这么管理他的后勤。
  秦国人是不是这么干,宋军其实不知道,也不在乎。大家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这套路好理解,好执行。
  程铁牛扭头看向东方的朝霞,在这个没有大规模雾霾的时代,即便有些薄雾也不影响视线。现在是宋历八月底,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若是以前,红艳艳的朝霞能让程铁牛心情开朗,然而今天这种红色让程铁牛想到了鲜血。
  昨日里蒙古军派遣六七百骑兵突袭他们现在出发的兵站。宋军有套路,大家对套路掌握的又非常熟练,部队一通枪炮就把蒙古军打跑了。询问抓到的重伤员,他们表示蒙古军是从东边过来的。但是程铁牛并不太相信这种话。他反倒是更相信那个叫刘宠的年轻测绘兵的话。
  就算是蒙古兵以前躲在东边,想活命就得从西边跑出去,现在他们不已经开始向西边移动了么?所以战斗以及迫在眉睫啦。
  然而程铁牛个人的心情仅仅是个人心情,时间一到,连长下令,“出发!”作为第一队的程铁牛带领着自己的骑兵班就向前而去。从个人角度,大家会有属于自己的恐惧。对军人而言,再心生恐惧也得服从如山岳般不能动摇的军令。
  在距离程铁牛直线距离三十多里远的地方,猛力花赤万户脸色阴沉的有些狰狞。他曾经认为自己能够利用骑兵与熟悉地形的优势在洛阳这个地方狠狠打击宋军。整个洛阳盆地也是有百里纵横空间,宋军是百余年间第一次攻占这里,蒙古可是统治洛阳超过50年了。
  然而宋军竟然根本不为所动,他们仿佛盲人和聋子,只是埋头于修建兵站。不管蒙古军故意露出迹象,或者卖个破绽,甚至佯攻。他们都缩在蒙古军打不破的兵站里面度过黑夜。然后继续修建下一个兵站。
  现在能给猛力花赤纵横的空间只有洛阳南部六十几里长,三十里宽的空间。如果宋军再继续之前的手段,到了后天,蒙古军就只能在宋军那些兵站间三十里的空隙中存在。三十里对于蒙古军也不是没有施展的空间,但猛力花赤万户好歹身经百战,他知道骑兵被人完全抓住踪迹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蒙古将领们都知道他们现在的局面十分危险,千户们已经开始争执起来。
  “万户,我们伏击宋军修兵站的步军。”
  “不,调动宋军之后,从黄河河岸冲出去。”
  “攻击宋军步军有什么用?让他们过来包抄我们么?”
  “只要其他宋军前来包抄我们,我们便有办法牵扯宋军。”
  “有这气力还不如牵扯河滩附近的宋军,那样我们还能跑开。”
  ……
  千户争论不休,这些话让猛力花赤觉得有些可笑。说来说去还是相同的战术,牵扯宋军,使得均匀分布的宋军兵力变得不均匀,让蒙古军寻找到可以利用的薄弱点。然而这些天的事实证明,宋军根本不为所动么!他们就如同运行良好的大车一样自顾自的向前走,等大车逼近之时,蒙古军完全找到不应对的手段。
  但不这么做也没有别的办法,猛力花赤咬咬牙,试图自己找回七八天前那种决死一战的激情。虽然激情没找到,万户却也感觉到了自己有些心跳加速。他随即下令,“我等围攻那些前来修兵站的宋军。”
  一个时辰之后,分布在周边几个村落的蒙古军已经用新收的麦子喂了马匹,自己也吃完了抢来的猪羊牛。他们纷纷上马,向着指定的聚集地出发。半个时辰内,数千蒙古骑兵已经完成集结,随即向宋军扑来。
  程铁牛催马上了一个小土坡,他长长的吁了口气,此次至少没有遭到蒙古军的伏击。勒住马匹,他举起望远镜向前方观望,然后就感觉不太对劲的样子。前面的林子里头太安静啦,没有村民能理解,没有牲口也能理解,然而林子里面连个鸟都没有。这可就不正常。
  整个宋军的军事教育编成一个作战手册,其中就明确写出,若是在晴朗天空下,林子上面看不到鸟飞,听不到鸟叫,说明必然有问题。叫过身边的骑兵,程铁牛问他说道:“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
  “连个鸟都没有,当然不对劲了。”骑兵战友答道。
  见到战友对作战手册掌握的颇为可靠,程铁牛说道:“你现在就回去禀报。”
  在林子里靠前的猛力花赤万户远远看了宋军侦查骑兵的反应,他就判断出宋军已经感觉到树林里面有蒙古军。既然埋伏不成,猛力花赤万户下令,“出击!”
第134章
不情愿的和平(八)
  大宋共和四年八月二十五日接近中午时分。
  宋军步兵大队与骑兵小队整齐列队,外围的部队在指挥员的命令下或者缓缓行走,或者停下来放枪。被作战部队保护在内圈的行军部队扛着全军的装备以及草袋行走。每隔半个小时,内外层的部队就交换一下。
  这套做法与攻城与修兵站相同,是宋军诸多套路之一,此套路的基础条件就是蒙古军并没有想搞死亡冲锋。实际中也的确如此,蒙古军虽然围着宋军来回跑,只要遭到宋军排枪射击,他们就立刻远离。
  宋军也没有无限制的撤退,他们撤到距离后方兵站十里地处就停下来布阵。双方很快就在这个很微妙的地方形成了对峙。
  蒙古军的战术目的也不是与这支两千人的宋军拼个同归于尽,蒙古军的情报系统把后方的消息不停的传来,一二十里内的蒙古军侦查网一直没有发现有宋军前来增援。对面的宋军则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从容不迫的在原地固守,也没有给蒙古军足够压力。
  最初的时候猛力花赤万户还觉得对面的宋军不过是虚张声势,在两倍于他们的蒙古军包围下,他们的神经一定会崩溃的。所以万户派遣两名千户带领骑兵绕到这支宋军背后。然而宋军依旧不为所动,他们仍然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继续固守。
  又过了一个时辰,蒙古侦察兵传来了消息,在蒙古军三十五里的后方,另外一个地方出发的宋军开始修建营垒。猛力花赤万户登时就惊了,他连忙追问:“可有在其他地方发现宋军?”
  蒙古侦察兵立刻答道:“没有,其他地方宋军根本没有动静!”
  “他们没有冲到咱们的营地么?”猛力花赤追问道。
  侦察兵继续摇头答道:“没有。”
  猛力花赤彻底懵了。他知道蒙古侦察兵所说的三十五里外的宋军修兵站的地方,那地方距离蒙古军现在临时驻扎地大概有十里地。不管宋军是发现了蒙古军的驻扎地,或者没发现蒙古军的驻扎地。猛力花赤万户都知道自己的麻烦大了。他不可能白天忙活一天,晚上的时候施施然回到距离宋军只有十里地的临时营地安然高卧。
  宋军的火枪火炮能够轻松打破蒙古军的营地防御。
  这些天的愤怒一直在累积,猛力花赤万户再也忍耐不住,他愤怒的抬头45度角,对着天空怒骂起来,“该死的南蛮子!该死的宋狗!”
  蒙古军按照蒙古军的战术在打仗,宋军完全不为所动,他们按照宋军的战术在打仗。其结果就是套在蒙古军脖子上的绞索越收越紧,后方那些宋军只要能按照他们以前的表现完成兵站,绞索就完全勒紧到蒙古军几乎无法呼吸的地步。
  把45度角仰望天空的姿势恢复到平常的姿势,猛力花赤万户下达了新的命令,“全军准备冲阵,杀光眼前这些宋狗!”
  猛力花赤万户知道,此时冲阵必然会受到很大损失。但是只有冲阵,消灭眼前的这支两千人的宋军,才能让蒙古军知道他们是可以在正面战斗中歼灭宋军。才能让蒙古军在之后的残酷战斗中建立起胜利的信心。
  那帮千户们也是极有战斗经验的,虽然脸色变得难看,他们毫不迟疑的执行了命令。随着牛角号的声音,随着千户指挥百户,百户指挥十户,原本零零散散的蒙古军开始排成整列的队列,所有方向上的战马马头都对着这支两千人的宋军。只要蒙古万户一声令下,蒙古骑兵就可以发送冲锋。
  因应着蒙古军的变化,宋军军阵内也有反应。就在猛力花赤万户催马到前排之时,就见宋军的军阵内部奔出许多扛着草袋的宋军,他们把草袋整体的垒起来。就如同变戏法一样,片刻之后两千宋军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营垒,躲在营垒防御墙后面的宋军从猛力花赤万户的视线中消失了。这同样是宋军的套路之一,在蒙古军准备玩命的时候,宋军就选择针对的套路。
  猛力花赤万户目瞪口呆看着那个由黄灿灿草墙组成的堡垒,骑兵冲击完全由步枪组成的方阵是一回事,骑兵用脑袋去撞墙则是另一回事。原来方才看着老神在在的宋军并没有闲着,那些躲在军阵中间的宋军一直在准备草袋呢!
  局面变化的如此迅捷,万户内心再也承受不住,悲愤的他操着蒙古土话对着宋军就是一通骂,和之前那些地域炮不同,这次万户的一番话虽然冗长,却能用“我日”二字来概括总结。
  八月二十五日当天,除了程铁牛所属的宋军没能完成修筑任务之外,其他五处宋军兵站都建设完毕。
  八月二十六日,三万宋军开始围剿五千疲惫的蒙古骑兵。没有蒙古军的干扰,宋铁牛所在的部队再次开始修建新兵站,并且在当天完成垒墙的工作。
  八月二十七日天亮,整夜没睡的猛力花赤万户抬眼看看天空,觉得眼睛有点辣辣的。宋军整晚都在骚扰蒙古军,到天快亮才停了下来。
  “万户,我们向西突围吧。”神色惨淡的千户们围绕在猛力花赤身边,语气中有哀求,也有威胁。
  万户四顾周围,苦笑着摇头,“往哪里突围?”
  千户立刻答道:“向西,向西走。若是向西不行,我们就向南,把马扔下,我们翻山往南。”
  正说话间,远处突然传来号角,那是在报告宋军攻打过来啦。蒙古将领们都变了脸色。从昨天开始,宋军的攻击就没停下来过。他们并不傻乎乎的撵着不放,而是从距离蒙古人最近的兵站出发,每次出动就有三四支军队,每一支军队都有两千人。见到蒙古之后再没有之前的无视,而是列好队伍,对着蒙古人压过来。
  原本猛力花赤以为五千骑兵能够解决两千宋军,在八月二十六日的时候,他就明白自己错的离谱。一个冲锋下来,打头阵的五百蒙古军在带了长枪的宋军面前全军覆没。而蒙古军也没有勇气再冲第二次了,因为新的宋军从背后从侧后围了上来。
  整个二十六日,猛力花赤万户的蒙古骑兵就不停的损失又损失。不断有蒙古军小队掉队,也不断有蒙古军忍受不了这种损失,自行脱离大队。猛力花赤万户的部队就这么不停缩水,到了二十七日清晨,他们只剩下了一千多人。而且各个疲惫不堪。
  宋军并不会疲惫,猛力花赤万户昨天经历了好几次,新赶到战场的宋军精力充沛的投入战斗,已经被蒙古军用精妙骑兵战术弄到疲惫的宋军则趁机后撤。后撤的宋军打扫战场,收拢逃散的马匹,然后返回兵站休息。面对永动机一般的宋军,蒙古军已经精疲力竭啦。
  猛力花赤万户知道不撕扯开宋军的兵力,他们没办法逃出洛阳盆地。在此时,猛力花赤心中突然生出一种期冀,也许他们向西沿着黄河撤退,或许会遇到些什么。宋军有可能兵力空虚,宋军有可能忘记把守。
  万户果断说道:“跟我走,咱们从西边突围!”
  已经一天一夜没合过眼的猛力花赤万户现在的状态犹如疲劳驾驶的司机,因为体力的消耗以及大脑长时间高强度通电产生的脑回路疲劳,让他对现实世界的感受迟钝了,这种迟钝又让他觉得世界有无限的可能。敢想就行!
  千户们早就想逃走,现在万户说出了他们的想法,千户们马上服从。这一千多蒙古骑兵上了马,向着西北方向驰去。
  到了二十七日傍晚,大规模战斗结束了。蒙古骑兵在突围中傻乎乎的落入了宋军的包围圈,或者说疲惫的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落入了包围圈。当这帮人发现这个绝望的事实之后,猛力花赤万户果断选择了投降,蒙古军也跟着投降了。
  二十八日,忽必烈的使者赶到了洛阳。使者带来了忽必烈大汗的信,大汗在信里面建议与赵嘉仁再次议和,他也请求赵嘉仁让使者去见在洛阳继续战斗的猛力花赤,并且保证使者一定会让猛力花赤撤退。
  看完信之后,赵嘉仁不住笑道:“要见猛力花赤又有何难,来人,把猛力花赤带进来。”
  蒙古使者听完这话就变了脸色,他在路上考虑过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却不认为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大。现在最糟糕的局面发生,蒙古使者就只能期待赵嘉仁在说大话。
  随着脚步声,绳捆索绑的猛力花赤被带了进来。两人见面之后,猛力花赤羞愧的低下头。这位使者是猛力花赤的亲弟弟,忽必烈相信猛力花赤会相信他弟弟带来的消息,才派此人出使。
  “赵太尉,请您释放了我哥哥!”心急如焚的使者忍不住哀求道。
  “此事不着急。”赵嘉仁从容地答道:“既然忽必烈大汗请求和谈,此事就等我们见面之后再说。你回去告诉忽必烈大汗,我近日必然与他相见。”
第135章
不情愿的和平(九)
  赵嘉仁的老爹赵知拙是个儒生,他相信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品德,所以五个孩子的名字里面各含了一个字。而且赵知拙还觉得人首先要拥有的品德就是守信,到了仁并非是简单的仁,更是包含了‘信、智、礼、义’这四个品德。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对孩子的祝愿起了作用,赵太尉本人就认为自己要有信。既然敢告知蒙古大汗近日相会,赵太尉自然是做了准备。在见到使者的第二天,宋军就派遣先头部队从孟津浮桥渡过黄河,开始由西向东每隔三十里修一个兵站。
  从九月初一开始,宋军大队人马开始依次渡过黄河。此时并不知情的蒙古使者则开始踏上返回开封的道路。到了九月初六傍晚,路上竭尽全力的使者终于精疲力竭的出现在蒙古大汗忽必烈面前。
  急匆匆禀报了猛力花赤军覆灭,猛力花赤被俘的消息,使者从忽必烈大汗脸上只看到了冷淡,忽必烈好像对此事根本不在意的样子。等使者说完了赵嘉仁‘今日必与大汗相见’的话,并且把赵嘉仁的信呈上。蒙古大汗只是冷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接着就让使者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