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692


第110章
头如雨(七)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天一顿,得过的没尽!说得好,说的很好!”放下大元驻宋国大使乌里不花赤的信,大元皇帝忽必烈带着强烈的恶意大声说道。
  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已经读过了大使那封并不长的信,他们对于整个事情的发展基本有了掌握。自打郝经理解到赵嘉仁的学术理念,并且对整个宋国最新文化中去理学的动向有了认知之后,他就成了对宋国的强硬派。见到局面这样,郝经说道:“陛下,可否要惩处宋国?”
  忽必烈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道:“宋国现在每年要从我们这里赚走十几万两白银,再这么下去,国库就得被宋国掏空啦!”
  右丞相阿合马见到皇帝忽必烈的目光看向自己,他也管不了那么多,出列回禀,“陛下,若是我们肯把碱块价钱降低,应该就没那么多亏空。”
  此言一出,阿合马的政敌廉希宪立刻出列怒道:“碱块卖多少钱,是我们所定。为何要卖的那么便宜?”
  阿合马即便知道这帮人和自己的冲突,可他还是忍不住对如此荒谬的言论发表意见,“做买卖的话,价钱总是要商量。宋国不肯出那个价钱,他们就不会买……”
  廉希宪立刻答道:“他们既然不买,我们也不买他们的东西。这有什么不可?既然宋国每年从我们这里赚到那么多钱,中断贸易自然是他们吃亏大!”
  阿合马已经不想回答了。他抬头看向忽必烈,心里面倒是有些庆幸。现在大元与宋国的贸易并非是两边各派商人来做买卖,而是宋国把大元要购买的商品运到直沽寨去,蒙古把那些商品弄走专卖。负责这个专卖的不是阿合马,而是忽必烈指派的其他人。
  正因为如此,阿合马才可以得到忽必烈的更大信任。至于所说的那些亏空,都是大元对某一部分宋国的商品有极大的需求。譬如宋国每年运来的福建茶叶,那些茶叶的味道很普通,但是好在便宜二字,至于辛香料更是如此。这些东西都是草原上几乎日日不可缺的东西,至少也是在大都的这些蒙古人日日不可缺的东西。若是器皿之类的东西还能让大都的工匠们制造,那些南方的土产就完全没办法了。
  忽必烈对此当然清楚的很。他其实心里面倒是有些迟疑,是不是干脆把最大的赚钱买卖碱块的价格降低到之前的水平。以前忽必烈购买赵嘉仁的一斤炮时,就用很低的价格向赵嘉仁出口碱块。后来忽必烈把碱块价格涨了五倍,赵嘉仁那边表示顶多接受涨价五成的水平。两边就给闹掰了。若是这买卖继续做的话,十几万两的出超可以轻松降低到两三万两的地步。
  明知道这不过是闹意气之争,可大元皇帝忽必烈心里面就跟插了一根针般难受。就如乌里不花赤所讲,蒙古对于敌人就是军事打击,而且通过军事打击取得了无数胜利。大宋已经在蒙古面前坚持了五十年,现在更是呈现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姿态。
  按照蒙古文化传统,此时根本不是去谈判的时候,现在就该好好的打一仗。不管是大宋或者蒙古,在这场战争之后都知道该做什么啦!
  廉希宪看着忽必烈的表情,立刻大声说道:“陛下。若是让宋国如此得寸进尺,他们只会以为我大元无人。更何况就大宋之所以定下三年的约定,就是想三年之后动手。既然到时候还是要打,又何不现在就打。陛下可以明确告诉宋国,他们杀害我们大元的官员,就是背信弃义。我们必然要讨伐他们!这无关背弃和议,而是要维护和议!”
  汉臣们对于文字的应用并非是忽必烈的强项,廉希宪对于战争的解释让忽必烈非常满意。的确,如果能将战争限定为一次意义明确的范围,并且是指责宋国率先背弃盟约的范围。郝经听了这个感觉深以为然,他眼中的赵嘉仁是个主战派。能让赵嘉仁停止战争的只有战败或者死亡。所以郝经说道:“陛下,此事应当惩处宋国。”
  “陛下,臣以为不可!”阿合马连忙说道。
  第二天上午,在昌平小汤山温泉休养的孛儿只斤·郝仁见到了阿合马派来的人。那人骑马赶路,整个人委顿不堪。他送上了阿合马的信,然后强打精神禀告了大都发生的事情。
  孛儿只斤·郝仁一时也不知道该说啥。他以前也很不喜欢阿合马,然而自打学荀子与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东西之后,郝仁就开始逐渐冷落理学。接着他发现自己对‘忠奸’的判断也有许多变化。譬如阿合马也许是个混蛋,却是大元的忠臣。
  有人说阿合马任用私人,中饱私囊。可就郝仁亲眼所见,巴斯巴当上国师之后,大票官员都是巴斯巴门下,或者捧臭脚投奔到巴斯巴国师门下谋官的。为了能够得到巴斯巴国师的青睐,他们当然要献上大量钱财。据说还有人献上自家妻妾与巴斯巴国师双修,得到国师青睐之后当了官。
  至于这位巴斯巴国师,郝仁是知道妖僧杨琏真伽用‘影·宋理宗·嘎巴拉碗’冒充‘真·宋理宗·嘎巴拉碗’哄骗巴斯巴国师,就被国师给杀了。不仅处决了杨琏真伽,连杨琏真伽的部下也都被处决。根据郝仁的朋友所讲,被处决的一众妖僧是被活着剥皮抽筋挖眼放血,被卸了做成新鲜法器给巴斯巴国师使用。和那个胖乎乎,总是露出神秘恬静微笑的国师一比,郝仁觉得阿合马倒是更率直可爱人畜无害。
  “万户,右丞相想请您回去说服大汗不要开战。不管此战是胜是败,难倒都可以说停就停么?”阿合马的使者疲惫地说道。
  “知道了。”孛儿只斤·郝仁答道。他原本以为只有他老师郝经那种人才能有这样的忠诚心,没想到阿合马在忠诚方面丝毫不亚于郝经呢。
  先让使者去休息,孛儿只斤·郝仁就思索着自己该去做什么。如果急急忙忙赶回去,忽必烈大汗就必然知道有人给郝仁通风报信。读过韩非子的书之后,郝仁就越来越注意做事的手段。忽必烈大汗会怎么看郝仁的做法呢?君主都有逆鳞,郝仁可不想去触及忽必烈大汗的逆鳞。
  左思右想,郝仁觉得很是烦躁。他也办不下去公事,索性回到温泉住所。儿子郝康刚会说话,就用江南腔调喊着“爹爹,爹爹”的要抱抱。妻子包惜弱抱着七八个月的女儿,正准备喂奶之时。见到郝仁愁眉苦脸的模样,她忍不住问道:“怎么会看着如此不高兴?”
  郝仁需要找人说话,就将他遇到的困境对包惜弱说了。包惜弱听了之后没说话,只是低下头给女儿喂奶。郝仁也觉得让妻子参与此事未免太过份,而且包惜弱是从来不谈朝政的。叹口气,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郝仁就离开了。这次出来的时候他是想让家人在外面散心,自己也看看温泉水滑洗凝脂的美景。若是真的操心朝政,在大都的时候总有办不完的公务。
  在外面呆立好久,孛儿只斤·郝仁还是觉得自己没办法对此事坐视不理。若是他不知道就罢了,既然知道,那就该有所反应。所以郝仁也没有回住处,只是让侍从去告知妻子他这几天要出门。然后郝仁就命人备马,他带了几名侍卫赶回大都。
  郝仁乃是孛儿只斤家的万户,大都的重臣。宫门口的人当然不敢阻止他上殿。等郝仁急匆匆的到了朝堂之上,就听到宋国驻大元的使者宋公明用并不沉重的语气说道:“若大汗所说的不是开玩笑的话,我身为大使,也可以告知大汗。你要战,我便战。”
  张开嘴想立刻阻止这个事情继续发展,然而孛儿只斤·郝仁发现他其实阻止不了。这一路上他也在思考,然后发现大汗其实早就想打。郝仁说什么都无法改变发生的事情。
  “很好,我便当你说的没错。”忽必烈并没有因为宋公明的话而真正生气,他甚至感觉到很是开心。终于有战争可打,蒙古的血在他血管里沸腾。
  基于汴梁协议中的内容,蒙古立刻派遣使者去对大宋进行最后通牒。在使者抵达大宋之前,鸽子就提前了十几天把消息传到了临安。赵太尉立刻开始调兵遣将。此时大宋的十五个师已经组建完毕。
  赵嘉仁下令四个师在河南集结。而赵太尉自己则召集了学社总社干部们集结。等大家聚齐,赵嘉仁先向大家通报了最新情况。不等他们激动的发言,赵嘉仁就说道:“此战我不管蒙古人怎么想,我是想拿下汴梁。”
  汴梁二字一出,屋内整个都安静下来,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楚。但是赵嘉仁绝不会感觉屋里无人,难以形容的气氛在屋内无声的沸腾着,看着学社成员的目光,赵嘉仁感觉到背上都有些发麻。
第111章
头如雨(八)
  “汴梁暂时不适合做首都。”赵太尉站起身从容说道。没人敢在此时说话,会议室里面只有赵太尉的声音在回响。
  工作人员见到赵太尉打了个手势,就连忙把地图架推到前面,并且揭开地图架上的布帘。这些动作总算是让屋里面有了点动静,让一众人等的紧张心情得到某种程度的纾解。
  赵太尉则指着地图继续说道:“打下汴梁的目的是为了调整边境。现在我们与蒙古之间的边界非常不利于停战。太多的地区没有天然的边界隔绝。特别是在河南地区,蒙古在黄河以南还有地盘。如果双方能够以黄河为界,有这么一个天然的隔绝,开启战争的困难程度大大增加,延续和平的几率同样会大大增加……”
  战略解释传入文天祥耳朵里,却没进入他的脑海里。汴梁是大宋的旧都,大宋南迁初期曾经与金国签订了以黄河为界,引发了金国内部强硬派的反弹。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双方打不下去。在同意以淮河为界之后,双方就各自干掉本国的强硬派,总算是安定了几年。自此,汴梁一直被金国控制。如果赵太尉能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将是无比巨大的功劳。
  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在世的时候,后周的世宗柴荣也已经击败契丹,眼瞅着就要平定中原。赵匡胤只是柴荣手下大将而已,然而柴荣死后赵匡胤依旧黄袍加身……转头看了看学社的这帮人,文天祥很想知道这里面的哪些人已经准备要为赵嘉仁缝制黄袍了。
  “……此战并不容易。蒙古骑兵往来如风,我军又要在一个大平原上作战。很可能攻克汴梁,却不容易守得住。正是如此,就更不能让蒙古人掌握战场机动。”赵嘉仁也不管下面这帮人脑子里在想什么,他继续就这场战争做说明。
  作为心理医生,赵嘉仁认为人类会认为已经存在的就该是无条件的必然。大宋没有覆灭,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那就是大宋不该覆灭。有没有赵嘉仁,他们大概都会认为其实没什么不同。也就是说从从生理结构上讲,人类就是健忘与忘恩负义的。要是人民真的用脑子去思考问题的话,剥削制度早就该被推翻啦。
  既然如此,赵嘉仁就没把坐上至尊宝座的期待放到这次的军事行动上。他认为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自己登基的时机必然会成熟起来,所以就懒得花费宝贵的时间与经历去玩自作聪明的把戏。
  抱着工作优先的态度,赵嘉仁继续讲道:“此次与蒙古军作战,第一线要动用八个师,装备,粮饷都有预测。也不知道在蒙古使者来之前,我们能不能完成最初的预案。我现在就给大家分配任务……”
  不少干部出身的学社成员已经拿出了笔记本开始记录,心乱如麻的文天祥没有立刻做出反应,直到听赵嘉仁讲道:“文天祥文知州等开始就此次地方上服役的人员进行统计,如果战争规模再次扩大到蒙古军出动三十万的规模,我们的兵力就得增加到三十个师……”
  听到三十万蒙古军的数字,文天祥心中一震,发散的心思登时就收了回来。上次蒙古军派出二十万军队,此次战争规模若是达到三十万,那大宋就要再次面对灭国的可能。这种恐慌感轻松的将那些与权力有关的念头驱逐到一边。
  先发动起学社后的第三天,在扬州的军队各部门负责人也集结到临安来。原本赵嘉仁准备让部队成员进入枢密院,后来他还是没有足够的信心,此时就暂且作罢。枢密院就留了个空壳子,部队还是完全吃赵嘉仁管理的税收。
  对部队,赵嘉仁就讲述了战争的具体执行内容。深受PLA的影响,赵嘉仁对于打歼灭战情有独钟。深受赵嘉仁的影响,看到赵嘉仁提出的作战计划,部队指挥官们都来了精神。
  郑捷大声说道:“太尉,若是解决汴梁两万守军,蒙古想来就会知难而退吧。”
  赵嘉仁笑道:“哪里那么容易就能解决两万蒙古军。”
  郑捷立刻答道:“可蒙古军数次和我们作战,不都是主动迎敌么?”
  见到部下如此有战斗意志,赵嘉仁当然高兴,所以他带着笑意答道:“我当然希望蒙古人能够这么做,可蒙古人又不是傻子。他们也是颇为有勇气作战的。既然有勇气,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求胜利的机会。既然有勇气,他们也会尝试各种作战手段。主动迎敌只是战争的一个手段,并不是战争的所有手段。”
  “譬如他们会切断我们的运输线么?”郑捷认真地答道。
  “没错。这就是个很好的战争手段。”赵嘉仁同样认真地答道。
  骑兵的机动能力是蒙古骑兵拥有的巨大优势,在长江流域作战的时候,蒙古骑兵的这种优势受到地形的很大限制。在河南这种地形作战,蒙古军的骑兵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听了赵嘉仁对此毫不讳言,指挥员们的战争亢奋被冷酷的战争考量所取代。
  军队一直在做与蒙古作战的准备,赵太尉只和他们讲了一天,部队就已经通过了早就制定好的山东地区作战计划。这个作战计划很简单,就是沿着大路与运河向北,见城就攻,见蒙古军就战。以杀伤蒙古有生力量。
  计划一通过,山东地区留在扬州联络的第八师师长徐庆辉马上就前去山东军区。赵嘉仁把他送到码头,即将上船的徐庆辉向赵嘉仁敬礼:“太尉请放心。我只会在对我们有优势的地方作战,不会追着蒙古人屁股走。”
  赵嘉仁点头表示赞同,但还是忍不住担心自己的手下年轻气盛。在他们还对蒙古军有敬畏之心的时候,徐庆辉应该还能控制得住他的军队。但赵嘉仁对现在的宋军战斗力有充分的信心,也就是说他们成为骄兵并不需要特别久。即便知道那是必将付出的代价,赵嘉仁还是希望部队能够不要遭受那样的损失。
  见到赵嘉仁的表情,徐庆辉的刀条脸上露出了准备受教的表情。赵嘉仁却不想多说什么,因为该说的早就说完了。他只是伸出手来,徐庆辉连忙上前与赵嘉仁握手。紧紧握着徐庆辉的手,赵嘉仁嘱咐道:“山东作战主要是牵制蒙古军,让他们知道我们在那边不虚他们。让蒙古军能够把更多兵力投入到河南。仗不要打的太大。这个把握可就要你好好拿捏。”
  “明白!”徐庆辉语气坚定地答道。
  放开手,赵嘉仁目送徐庆辉上了北上的船只。根据约定,除非这次蒙古使者带来的并非是开战的消息。徐庆辉只要到达山东,就开始准备战争。这个年轻的师长登上船只的这一刻,战争其实就等于已经开始。
  新的大宋朝廷因为不用附庸,所以官吏人数大大增加。人多好办事,整个效率自然大大增加。然而人多了,消息走漏的机会也变大很多。至少在蒙古使者抵达临安之前,刘景文已经从户部的朋友那里听说大宋已经准备与蒙古作战的消息。
  听说要宋军竟然要北伐,长子刘宠当兵的刘景文就觉得汗毛都要竖起来了。他忍不住回想起去年的科举考试里赵太尉出的那道引发巨大争论的议论题,题目内容是韩侂胄北伐失败,遭到史弥远和杨皇后两人合力谋杀,应该怎么评价此事。
  从事后看,凡是单纯为韩侂胄叫好的都没考上进士,凡是表示支持史弥远的更是没考上。那些考上进士在此题上的论证基本都是,韩侂胄的冒进不可取,谋杀韩侂胄的行为更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大宋的问题是要更好的运营制度,既不能让谋杀者逍遥法外,也不要让胡作非为者恣意妄为。
  刘景文当过官,当然知道这种持平之论是正确的。不过就因为正确,所以才是最难实现的,朝政的每一个派系都意味着巨大的资源。当年主和派与主战派的斗争,胜利一方就可以拿到朝廷的财政大权,那可是巨大的财富。巨大到足以让无数人可以完全无视道理乃至道义。
  现在赵太尉能宣传持平之论,并且拥有远超任何权相的实力。那是因为朝廷已经不具备提供税收的能力,掌权者拿不到任何好处。现在整个朝廷都是从赵太尉手里拿俸禄,如果不能夺走赵太尉手里的力量,而只是将赵太尉罢相。临安朝廷就会在下个月发薪水的时候崩溃。因为朝廷手里其实没有一文钱。
  但是赵太尉的权力基础并非是赵太尉一个人,包括刘景文的儿子刘宠在内的几十万人都在赵太尉的军中效力。所以刘景文现在无比希望赵太尉能够如他所讲的那样,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能够领导部下获得胜利,而不是让部下去送死的丞相。
  看到刘景文的脸色,户部的朋友知道刘景文儿子的事情。他安慰着说道:“只要这次能打赢,大概就不怕蒙古了吧。”
  刘景文苦笑道:“怎么才叫打赢?打到哪里才算是打赢?”
  户部的朋友只是听说要打仗,却并不知道战争要打到何种地步。听了刘景文的质疑,他也一脸尴尬,闭上了嘴。
第112章
头如雨(九)
  大元使者抵达临安后,立刻前往大元在临安的使馆。大使乌里不花赤迎接了使者刘均。
  刘均乃是刘整的儿子,从临安城门口进入的时候正好见到城门口悬挂的一众人头,即便用石灰和盐腌制过,那些人头也已经发黑。倒是下面的告示还挺清晰,上面写明这些人头都是在宋军俘获的叛国者,为首的就是刘整。
  知道老爹被宋军杀死,刘均却没想到自己居然有机会亲眼见到老爹的人头示众。进到使馆的时候,刘均因为激动,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乌里不花赤知道这些人头是近期送来悬挂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宋国要为大规模处决宋奸做准备。现在强烈刺激到刘整的儿子,乌里不花赤叹口气安慰道:“刘兄弟,若是此次能获胜,我们一定要灭了宋国!”
  刘均听完这话之后却面露痛苦,他叹道:“陛下此次只是要宋国重订协议,并且释放被抓的大元官员。虽然准备打仗,却没有要灭宋的打算。”
  乌里不花赤冷笑道:“攻克襄阳之时,伯颜大帅也没有要立刻灭宋的打算。不照样打得大宋投降了么!”
  刘均用力点点头,他也觉得只要大元能够获胜,就有很大希望实现乌里不花赤所讲的东西。就在刘均进入使馆之时,他们就派人去询问大宋礼部可否接待使者。这屁股还没做热,大宋礼部就派人来,要求立刻见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