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692

  “详细讲讲扬州的情况如何。”赵嘉仁对陆秀夫提了个要求。
第007章
南援北派
  赵嘉仁对陆秀夫有些误解,他以为陆秀夫会被宋奸公审大会给震慑到。对于一个敢背负小皇帝投海的人,陆秀夫不觉得杀宋奸有什么不对,扬州的李庭芝也是见到前来劝降的宋奸就杀。陆秀夫难看的脸色只是被几千人异口同声的呐喊给震慑到而已。
  听赵嘉仁想听扬州的情况,陆秀夫开口说道:“赵太尉,蒙古军并不敢猛攻扬州,他们只敢围困扬州。现在扬州最需要的是粮食……”
  赵嘉仁听了这话,就将一张扬州的地图推到陆秀夫面前。陆秀夫低头一看就呆住了,这是他见过的最细致的扬州地图。惊异赵嘉仁怎么有这么精致的地图,陆秀夫又觉得自己想太多。朝廷有扬州地图并没什么令人讶异的。
  指着扬州地图,陆秀夫将扬州守军与蒙古的布置对赵嘉仁讲了。蒙古元帅阿术亲自指挥围城,采取的是蒙古军修筑工事的手段。赵嘉仁数次到过扬州,听了李庭芝的介绍之后忍不住皱眉。
  蒙古军若是能用炸药包攻城,想来是能够破城的。他们这么顿兵城下,完全是一副不想硬拼的模样。这么慢慢腾腾,所求的是什么呢?难道是想把赵嘉仁的军队给引诱到扬州,然后实施猛攻么?
  这个念头一闪过,赵嘉仁就将其否定了。蒙古军只是蒙古军,他们没有卫星,没有全球无人机,他们凭什么知道赵嘉仁军队的行踪?这想法就是过度想象。
  发觉自己有思维误区,赵嘉仁索性停下思维。从心理学上,这种胡思乱想都是因为面对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思维下意识的寻求解决方案的表现。在找到自己心思之前,赵嘉仁决定暂时把这次的事情放下。
  “陆先生觉得扬州的粮食能用多久?”赵嘉仁问。
  陆秀夫露出喜色。他见识过赵嘉仁在重重包围中打开通往襄阳的援助通道,蒙古军对扬州的围困远不如对襄阳那么严密。如果赵嘉仁肯答应,此事定然能成。他连忙说道:“太尉。扬州的粮食大概能用到今年四月。我此来是为扬州求救。另外我也想留在朝廷为国效力。”
  赵嘉仁完全能理解陆秀夫的选择,他笑道:“甚好。不过现在的朝廷回想过去战败的痛楚,已经决定痛改前非,制度上变化极大。我只是担心陆先生受不了。”
  陆秀夫并没有把赵嘉仁的话当耳旁风,光是这两天见到赵嘉仁御下的能力,他就知道这与之前的朝廷完全不同。等赵嘉仁说完,陆秀夫应道:“愿听赵太尉安排。”
  让陆秀夫先下去,赵嘉仁就命枢密院开会。听了援助扬州的消息,众将都皱起了眉头。宋捷说道:“蒙古军若是集结重兵在扬州,我们派的人少没用,派的人多,又没有那么多江船。”
  此言一出,赵嘉仁就想清楚了自己那莫名的情绪从何而来。他与宋捷想的相同,下意识的认为援助需要乘船进入长江作战。想去援助扬州就需要走两三百里的水路,以蒙古军现在的船队密度,这将是一场绝不轻松的战斗。
  “如果从海州出发南下呢?”赵嘉仁指着地图问。
  这个命令让众将们都苦着脸不说话。从海州到扬州有五百多里,即便可以利用运河,那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有这精神头,还不如派兵直接夺回临安呢。至少从庆元府那边的运河入口登陆,前进百十里就到了临安城下。
  然而赵嘉仁的话也不是胡说的,想打破扬州城下的蒙古军防御,至少得有一万军队吧。能运载一万人的船只规模可不小。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水军在长江作战,难度不亚于从海州南下。
  “我愿带兵从海州前往。”有人开口了。
  众将都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居然是李云。李云是李鸿钧的儿子,二十三岁的年轻营长。在攻灭脚趾与占城的战斗中表现出色。现在赵嘉仁的陆军以营为单位。一个营六个连,加上一个炮兵连,满编人数1100。赵嘉仁麾下六十个营,加上其他部队,总数有七万人。六十个营里面,李云颇为有名。除了战争中表现出色之外,更因为他竟然提出调整现在的方阵。
  对年轻将领有这样的骨气,赵嘉仁自然是非常欢迎。他笑道:“若是从海州出发,需要几个营?”
  李云马上答道:“我看太尉给的资料,蒙古人也没有困死扬州。若是扬州兵也能出城接应,五个营足矣。”
  一众打过仗的营长发出些并不认同的声音,五千多人对付几万蒙古军,这位李云的勇气强烈到进入莽撞的范畴。
  在反对的声浪中,刘猛冷静的开口了,“送粮食并不需要押运着粮食走500里。大家别忘记,我们租用了那么多淮东的土地,最近的地方距离扬州不到100里。到现在的消息,我们和那些地主的租地协议可没过期。现在在当地应该还有粮食。”
  等刘猛说完,他就成了被反对的对象,宋捷在当地管过屯田,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那些地主怎么肯把粮食拿出来。”
  “哼哼!”刘猛忍不住冷笑一声,“只要我们自己敢出兵,他们虽然不会倾家荡产的拿出所有粮食,但是他们至少不会完全拒绝。若是我们就这么动也不动,等他们被蒙古人收服,可就不会出任何粮食。”
  不管那些军人怎么反应,赵嘉仁倒是眼睛一亮。刘猛所说的正是乱世中的常态,如果赵嘉仁的军队能够战胜蒙古军,并且能够保护地主的话,地主们除了投靠赵嘉仁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不成?
  “那么这五个营应该怎么配置呢?”无视众将的发言,赵嘉仁对李云提出了问题。
  共和元年三月,也就是在大宋朝廷决定援助扬州的两个月后,一队大宋军队抵达了距离扬州北边不足一百里的高邮县。这里的大地主家长子朱洪武已经在河边等着,看到运河两边出现大队扛着长枪的宋军,他长长叹口气。到底是无奈或者如释重负,朱洪武自己也不清楚。
  赵嘉仁赵太尉派人送来的信里要求朱家把去年赵嘉仁赵太尉‘存在’他这里的五万石粮食交一半给赵太尉的军队,两边从此两清。朱洪武的老爹左思右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临安朝廷已经投降,赵太尉建立的福州朝廷距离这里有几千里地。五万石粮食是如此诱人,真的不给赵太尉,赵太尉又能如何呢?
  全家思前想后,甚至有人提出干脆请蒙古人来和赵太尉派来的军队打仗的建议,朱洪武的老爹当时就把那位成员给骂了一番。最后朱老爷子决定暂时满足这个条件,毕竟赵太尉只要一半。
  朱洪武是读过书尝试过考进士的人,对老爹的选择其实颇有些腹诽。大宋遭到如此灾难,难道不是该大家为朝廷效力的时候了么?勾结蒙古人完全是混账想法,即便是给一半也是很不仗义的。可他只是家里的长子,此时轮不到他做主。
  见到宋军竟然如约而至,朱洪武叹了气之后赶上前去迎接。那边的年轻军官很和气,他们无视在庄口那些拎着武器虎视眈眈的村民,只是检查了粮食成色之后就开始搬运。为首的那位军官甚至赞道:“没想到庄主给的粮食都是新粮。”
  家里的确有人想把旧粮给了赵太尉的军队,这次朱洪武毫不迟疑的表示反对。朱老爷子也不想多生事端,就让朱洪武负责把粮食搬出去。朱洪武可是非常仔细检查过。听年轻军官说话这么和气,朱洪武叹道:“既然没办法为国效力,至少不能给为国效力的诸位吃陈粮吧。”
  这话一出,年轻军官眼睛一亮,他问道:“却不知这位兄弟如何称呼。哦,我叫李云。”
  听对方这么讲,朱洪武也自报家门,“我叫朱洪武。”
  李云笑道:“朱兄对国家有这般心思已经非常难得。等我们打了胜仗定要告知朱兄。”
  见年轻的李云所说的诚恳,朱洪武点点头,“那我就再次静候佳音。”
  军人们卖力搬运,等粮食都被运上船后就护送船只沿着运河继续向南。看着他们的背影,看着那如林的长枪,朱洪武心中向上天祷告,期待这支军队能够获得胜利。
  此时的镇江,把帅府设在这里的阿术元帅正在面对一个南人。第一次经过如此庞大的军营,那位南人满脸是汗,身子微微颤抖。阿术元帅问道:“你所说的可是真的?”
  南人连忙答道:“将军,我所讲都是真的。朱家庄送了两万五千石粮食给了宋军。”
  “庄子里面还有大概四万石粮食?”阿术继续问。
  “是!原本可是有六万五千石呢。”南人马上答道。
  阿术盯着这人继续说道:“我听说你想当朱家庄庄主?”
  虽然没有想表现什么,阿术这么多年来东征西讨,身上的那股子杀气让这名南人满脸是汗,然而他还是坚持住了。眼中透露出贪婪的情绪,南人用力点头,“将军,我就是想做朱家庄的庄主。”
  “哼!”阿术元帅哼了一声。虽然对这名南人非常鄙视,但是元帅并非白莲花小清新,他答道:“等我们击败宋军,拿下朱家庄,便让你做这个庄主。”
  “谢将军!”终于等到自己想听的话,那名南人立刻跪地致谢。
  别过头,忍住吐口水的念头,阿术元帅又哼了一声。
第008章
驸马和元帅的差距
  网格纸上排布了许多类似国际象棋的陶制棋子,代表了火枪手、长枪兵、炮兵。
  有些营长连长正在根据预设的战况条件来挪动代表各个兵种的棋子,有些则在听李云连长宣讲他的军事理念。“我们训练部队进行交错前进,最少需要9个月。而且战场上地形哪里有那么多让我们从容布阵的平地。所以我们就让把大方阵变成一个个小方阵。”
  此次前来的五个营都打过仗,能当上连长的完成了科目学习考核与上战场参战的过程,都具备基本的指挥能力。之前的战斗中,大家在那些泥泞的土地上吃够了布阵的苦头,窗外长江流域的土地比起交趾占城也没啥本质变化。
  见没人反对自己的意见,李云继续对听课的指挥员说道:“就如太尉所讲,这么搞的要点就是两个。炮兵要能够更快运动,各个部队的排长们得能够更好的指挥部队。炮兵原本就已经做得极好,现在的要点就是排长们是否合格。”
  年轻人热切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却不知道自己正在挑战军事上的大问题。军事水平越高,军事能力越强,就对更基层的军人有越高要求。譬如步兵巅峰的PLA,一个班里面还要分为三人作战小组。现在李云等人正在挑战让各个排长都能根据地形等情况来安排自己排的行动,在这个时代真的是超前到没边了。
  李云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精准定位,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很现实,大方阵排好之后在平原上很有可能所向无敌,可哪里有那么多平原给大军阵施展。以火器方阵崛起的西班牙是个半荒漠地区,密集水网在欧洲并非常态。既然不想放弃大军阵的优势,就必须根据地形进行调整。
  正在说话间,有通讯员跑来报告前面发现了蒙古军,数量在三千左右。内部军事会议暂时结束,各个营长连长赶回部队开始准备作战。宋军后续的情报显示,蒙古军并没有出现在运河两岸,而是全部位于运河东岸摆开阵势,看他们的意思是想威胁宋军的侧翼。
  一看这布置,李云怀疑蒙古军的将领是不是没睡醒。已经不需他专门讲述该怎么办,部队按照之前的训练过很多次的模式,以连为单位沿着运河一边摆出两层的阵列。炮兵在前面一线排开,通过交替掩护滚动前进的方式掩护后面的船队通过蒙古军布阵的地区。
  李云并不知道对面那个‘没睡醒’的将领是个17岁的毛娃娃。这娃娃叫伯颜察儿,是蒙古朝的驸马。从伯颜察儿的角度,摆出一个突击阵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面背水而战,他们根本没办法掩护那么长的一支船队。
  蒙古军也不会不观察敌人的部署,根据蒙古探马的准确侦查,伯颜察儿驸马确定宋军竟然摆出一个无比细长的阵型。虽然不知道宋军脑子是不是有什么贵恙,位勇敢的驸马爷抓住战机,毫不迟疑的指挥着三千兵马对看着一戳就破的宋军战线发动了冲击。
  对这么一场纸面教科书般的战斗,宋军从容应对。此次派来的部队都经过了改编,每个营还是七个连,却是两个炮兵连,三个长枪兵连,两个火枪连。一个炮兵连就是六门两斤炮,一个营有十二门两斤炮。此时蒙古军正面面对的除了两个营宋军的炮兵,还有李云营长另外增派的一个炮兵连。
  五个连三十门两斤炮从容不迫的对着前进的蒙古军进行着轰击,每一轮炮击都要造成超过三十人的伤亡。伯颜察儿驸马爷非常勇武,他没有在后面和步兵待在一起,而是指挥着骑兵冲杀过来。此时运河流域的降水还没让地面变得泥泞,争功的骑兵沿着水田中的道路飞驰。
  甚至不用特别排列,宋军火枪兵们只用堵住道路,用密集的弹雨招呼飞奔而来的骑兵即可。蒙古骑兵在几处狭窄的通道上被人带马一气被打倒了四十几骑,没被打死的骑兵眼瞅事情不对,马上后撤。撤退中又被打倒了二十几人。
  能当上蒙古驸马,就得有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豪气。不然就会被人看不起。不得不说,驸马爷就是驸马爷。被年轻热血冲昏头脑的伯颜察儿居然还能收拢骑兵,逼着他们又来了一次冲锋。
  这次驸马爷紧握马刀,纵马和其他蒙古骑兵一起冲锋。听着来自宋军方向密集的呯呯声,听着自己前方前面和左右的骑兵与战马发出惨叫或者嘶鸣。风在耳边刮过,驸马爷知道只要只要有骑兵能够冲进敌人单薄的阵列,就能将其击溃。现在需要的只是利用马匹的速度做到而已。
  然后驸马爷胯下的马匹突然一声嘶鸣,前蹄一软就栽倒了。好在年轻的驸马爷身体轻盈,在这个时候竟然按住马鞍一个腾跃,落在地上后向前跑了几步,接着站稳了脚跟。被突然变故弄到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驸马爷回头看,就见和他一起冲击的四十多骑兵只剩下几匹马疯狂的冲进稻田里面,在泥泞中挣扎逃命。
  把视线投向更靠后的步兵阵列,伯颜察儿驸马爷就见那些步兵在火炮的轰击下逃散了。对面不过是三十门火炮,而三千步兵就在三十门火炮的轰击下掉头就跑。
  此时枪声停了下来,伯颜察儿驸马本能的感到了危险。扭头一看,就见宋军的长枪兵们挺起枪就向他杀了过来。举起马刀,驸马爷想继续战斗。然而看着对方那四米长的长枪,即便是勇敢的驸马爷也感受到了极大的恐惧。就在此时,驸马爷身后突然冲上来一名亲兵,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驸马爷就往回跑。
  宋军虽然很想把敌人留下,可放出步兵之后这局面就尴尬了。他们挡住了火枪兵的视野,等窜的比兔子都快的驸马爷再次出现在火枪兵视野内,两方之间的距离又超出了能够准确射击的范围。此时开枪后能不能打到人全得靠天意。
  驸马爷不知道自己已经逃出生天,他被亲兵拉着飞窜。两人跑过死者伤者的区域后继续猛跑,在跑到几乎要吐血之前差点追上之前开始逃窜的蒙古步兵。此时两人再也跑不动,伯颜察儿驸马爷扭头看他们之前逃窜的来时路。远远见到宋军长枪手有些在追击在炮击中受伤的伤者,追上就一枪刺死。有些没有继续追,只是对着倒在地上的蒙古伤兵进行刺杀。
  这些长枪兵并没有一个劲的往下追,干的差不多了就收队返回。看着远处那条细线般的宋军阵列掩护着后面排成长队的船只继续前行,驸马爷难过的放声痛哭。他毕竟只是个十七岁的孩子,自己的部下损失这么大,驸马爷越哭越伤心,干脆倒在地上哭的打起滚来。
  与这个十七岁的毛娃娃驸马一比,二十三岁的李云营长就显得成熟许多。李营长沉静镇定的指挥部队杀光所有能杀死的蒙古兵,收拢马匹。虽然对蒙古兵下达毫不宽容的杀戮,李营长对马匹就宽容的多,能救的尽量施救,不能救的才杀掉剥皮割肉。
  部队继续前进之时,李云营长与其他营长讨论此战得失。他上来就做自我批评,“我之前算的有问题,若是每个营有三个炮兵连就好啦。”
  其他营长也表示赞同。蒙古军在炮兵面前的弱势让大家都倾向于使用炮兵解决敌人的战法。要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将领听到这话大概会气死,法军一个营1000人只给4门炮。一个师9000人才36门炮而已。当然,拿破仑时代的法军火炮是六磅炮,步兵武器同样全面超过李云的部队。
  驸马战败给运输部队争取到了一天多的时间。他们本来就距离扬州有不足100里的道路,这一天多让他们平平静静的走了60里路。眼瞅距离扬州不过30里,部队就慢下脚步做准备。
  阿术元帅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第二天调动了围困扬州的一万多军队前来迎战送粮部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