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692

  说完,苗再成扭头便走。其他民团首领满脸惊愕的看着,接着纷纷起身谢罪,然后跟着苗再成离开。看着民团首领们暗带欢喜的背影,赵嘉仁微微叹口气。他其实觉得自己有可能会生气,然而他又发现自己真的没生气。一想到把想离开的民团强行留下守城寨的危险,赵嘉仁甚至感到了庆幸。昨天的战斗证明了,敌人是很容易预测的,而友军则不行。
第152章
简单的任务
  四千多民团走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千多民团推出代表来见赵嘉仁。赵嘉仁本以为这帮人是愿意留下来战斗,心里面还稍稍的激动了那么一下下。
  “知州,他们想让我们帮着他们给被杀的那些民团收尸。”前来禀报的干部一句话就将赵嘉仁的小小期盼打了个粉碎。
  “也好。”赵嘉仁答道。虽然此事很讨厌,赵嘉仁还是希望能够有始有终。
  这次又出动了三千兵马,因为不用再担心不靠谱的队友,行动还挺快速。蒙古人把自己死伤者都给带走,民团的死者身上的财物被搜刮一番后草草给埋了一下。
  民团把死者挖出来,割下头发或者撕下衣服的一部分作为带回去遗物,接着把一众尸体再次掩埋。其间这帮人哭哭啼啼,却好歹没有放纵情绪。
  部队平安回来之后,民团就彻底解散。没受伤的离开了,受伤的得到治疗后被送去郢州休养。少了这五千人,曾经热闹的城寨又显得安静不少。此时新的情报已经抵达,接下跟上的援军是夏贵的部队。这个夏贵在几年前的海州之战中曾经与赵嘉仁有过冲突,给赵嘉仁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然而赵嘉仁还是忍不住开始期待大宋的正规军能够赶来。
  夏贵的部队来的挺快,民团们刚走完,他的先头部队就抵达了赵嘉仁控制的两个城寨。得知曾经阻挡住住自己的城寨终于被攻破,夏贵立刻乘船赶来。在城寨下,老头子一脸唏嘘的表情。很有种大仇得报的意思。
  从蒙古军开始进攻襄阳开始,宋军就不是坐以待毙。夏贵两年前曾经带兵攻打过阿里海牙把守的虎头山,那时候木栅栏都被砸碎,眼瞅就要把蒙古军打跑。然而阿里海牙用帐篷的牛皮覆盖在残破的栅栏上苦苦支撑。最后夏贵所部精疲力竭,最终不得不退兵。
  向赵嘉仁讲述了过往战时,夏贵就请赵嘉仁小心。
  这话听着情真意切,不过仔细品味起来就很有意思。至少赵嘉仁将此理解为夏贵并不想再领军进行如此残酷的攻防战。当然,赵嘉仁从最初开始也不指望夏贵能够帮上忙。他很客气地答道:“多谢夏将军指教,若是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夏将军当年的辛劳。”
  赵嘉仁说话很少有居高临下的意思,所以即便这话里面其实颇有些调侃的意思,夏贵也觉得味道不太对。没等他去品味,就听赵嘉仁继续说道:“夏将军,我准备出兵之时由夏将军来把守夺下的城寨,不知夏将军可否答应。”
  听了赵嘉仁给自己分配的任务,夏贵觉得赵嘉仁还真的是知情识趣之人。在襄阳与蒙古军打了不少仗,夏贵完全清楚蒙古军有多难打。而守城就意味着不用野战,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完全没有要野战的打算,夏贵带着些愧疚之色说道:“这怎么好意思呢,这真不好意思……”
  有了夏贵这样的坚强援军,赵嘉仁终于敢全军出击。除了守护物资的部队,赵嘉仁带了八千人开始沿河进攻。蒙古军这几天也持续派了水军前来骚扰,每次都得赔上几十到一百的性命进来。
  得知赵嘉仁的部队沿河而上,刘整心里面先是一块大石头落地,然而得知赵嘉仁居然沿着汉水东岸向北进发,他又忍不住紧张起来。
  蒙古军分别驻扎在汉水两岸。东岸这边的是阿术与刘整军,西岸的是阿里海牙军与张弘范军。没想到赵嘉仁好死不死竟然沿着东岸走,刘整发现自己想避战斗做不到。
  阿术元帅并没有这么惶恐,既然刘整是水军,他也没有赶鸭子上架逼着刘整进发。带领了两万兵马,阿术元帅在汉水一个叫龙尾洲的宽阔水面旁边的城寨附近列阵。赵嘉仁是水陆并进,得知前面有大队蒙古军出没,赵嘉仁带领了五千步兵整齐的迎敌。
  夏天的风暖暖的吹过汉水,带着湿气穿过两军阵列。赵嘉仁的军队还是标准的西班牙大方阵。与上次不同,这次他排出了每排三个,前后两排,共六个方阵。
  对面的阿术元帅看着大宋炮兵推动炮车,这才确定他在战场上看到的那些车轮痕迹到底是什么留下的。
  虽然人数只有对面的四分之一,赵嘉仁也没有因此感到丝毫畏惧。冷兵器与火器的对抗已经对兵力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即便蒙古军有宋军的十倍,在宋军耗尽火药与组织力之前,蒙古军都不可能获胜。更不用讲双方是进行的正面对抗,四倍的差距基本等于没有。
  事实也是如此,当赵嘉仁开始用火炮猛轰蒙古军阵列之时,蒙古军就承受不了。等这两万精锐部队在军官的逼迫下冒着炮火进攻到宋军方阵外,又遭到了火枪的近距离射杀。虽然战斗中蒙古军一方的死伤十分惨烈,此战本身却没给赵嘉仁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见到再战下去只是徒增死伤,蒙古军就撤退了。
  赵嘉仁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歼灭攻打襄阳的蒙古军,而是为了完成给襄阳的援救。既然蒙古军不愿意打仗,赵嘉仁也乐得轻松。他就沿着汉水东岸水路并进,最初几座城寨的蒙古军还抵抗一下,等他们明白回回炮与城寨单薄的墙壁不是十斤炮的对手,蒙古军倒也识趣。在赵嘉仁行进的道路上,蒙古军搬走了里面的所有东西,主动放弃了城寨。
  之后又过了五天,赵嘉仁摧毁了蒙古人的拦河木桩,运送了大量物资和粮食进入襄阳。跟在后面的夏贵与另外两路援军完全没想到自己居然不用打仗,跟在赵嘉仁背后就轻轻松松进入被围的铁桶般的襄阳。他们更没想到,立下如此大功的赵嘉仁居然就这么选择了离开。
  夏贵等人还以为赵嘉仁会要求他们一起上表给朝廷,将赵嘉仁的大功狠狠吹上一番。
  赵嘉仁懒得解释,他只是简单的选择带着疲惫的部队离开这个战场。蒙古军看到赵嘉仁的旗号,并没有做出丝毫阻止的行动。这让赵嘉仁能够安静的坐在船舱里面思考。此次援助行动让赵嘉仁看到了太多东西,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赵嘉仁发现他手下的部队距离解放军差的太远。
  不是指装备或者训练。在这方面,赵嘉仁相信自己的军队在全球都是最顶尖的。和解放军的差距是在于认知上。解放军是一支有理念的军队,这支军队中的军人知道自己是军人,而且知道军人的义务。与之相比,赵嘉仁带领的这群就是拿着武器进入战场的平民。仅此而已。
  若是想有一支军队,靠这办法可不行。
第153章
差事不易得
  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
  到了秋天,松江鲈鱼肥美,正是品尝的佳奇。现在的松江府还叫华亭县,归于嘉兴府下。一般认为,提举棉务赵嘉仁在嘉兴府拥有很大影响力。在临安赵知拙的府中,赵嘉仁不仅带来了松江四腮鲈等美味,还带来了厨师专门给爹妈做了一顿酒宴。
  航海行会的糖蜜分离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白砂糖与朗姆酒产量随之增加,这两者在餐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大蜂窝煤炉子,充足的食用油,以及大量调味料,这桌酒席十分美味。
  看着爹娘吃的开心,赵嘉仁又给爹妈的酒杯里斟满酒,很随意地说道:“爹,娘,现在泉州比以变化了许多。我觉等爹致仕之后,你们还是搬回泉州住吧。”
  “每年泉州都有大风,我觉得还是临安好上许多。”赵知拙的回答很任性,明显没看出儿子的用心。
  赵夫人很喜欢朗姆酒,赵嘉仁给家里拿出来的是上品,并非是甘蔗渣酿出酒精之后勾兑的廉价货。必须说明的是,这种勾兑朗姆酒在蒙古控制区卖的非常好。
  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赵夫人笑道:“这次去了襄阳,难倒你觉得情势不妙么?”在对自家儿子的了解上,赵夫人胜过丈夫百倍,她轻松的就看出了赵嘉仁的担心。
  话说到这般明了的程度,赵知拙才面露讶异。
  南宋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关乎于生存,文人即便再看不起军人也不至于对军事一无所知。襄阳攸关南宋生死,朝廷上下对于援助襄阳的军事行动很上心。夏贵等将领攻破蒙古城寨,将大量物资送入襄阳城。曾经看似牢不可破的襄阳之围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这消息让临安朝廷上下都大大松了口气。
  不过赵知拙并不知道自家儿子在襄阳之战中的作用。夏贵是贾似道比较重视的将领,他此次立功能给贾似道比较大的帮助。既然赵嘉仁自己并不想为自己的战功做宣传,贾似道也没有刻意这么做的意思,朝廷里面并没人注意赵嘉仁在此战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听夫人这么讲,赵知拙讶异地问道:“我们不是打退了蒙古人么?”
  赵嘉仁本想不动声色的劝父母远离临安这个是非之地,却没想到平素含蓄表态的老娘表现出了惊人的率直。以前的老娘可不是这样的人啊,赵嘉仁最初觉得奇怪,再一思索他就明白过来,老爹赵知拙是明着表示自己对临安的热爱,老娘则是很含蓄的表达她不想离开临安的念头。
  面对这样的局面,赵嘉仁却觉得不太好说话。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向爹妈仔细叙说,蒙古人虽败不乱,十几万军队始终保持着严整的纪律。面对看似无法遏制的赵嘉仁,蒙古军并没采取硬碰硬的战术,而是采取了在汉水赵嘉仁军炮舰射程外进行各种反包围的手段。
  敌人如此冷静顽强,赵嘉仁也没短期内彻底解决战争的办法。他只能护送大量粮食物资进入襄阳,把缴获的回回炮零件组装成可用的回回炮,并且给吕文焕提供回回炮图纸。甚至还留下两个技术人员帮助襄阳建立蚯蚓处理厂。城内的各种生活废物以及野草可以通过蚯蚓转化为饲料,好歹能多提供点鸡肉。
  即便做了这么多,赵嘉仁还是确信蒙古军的战斗力在宋军之上。有了充足的补给,襄阳再守几年大概没啥问题。然而只要给蒙古军一个机会,襄阳大概还是守不住。
  带着笑容,赵嘉仁答道:“若是爹娘喜欢临安,那就在临安住。我只是在福建经营这么久,想请你们两位回去看看。”
  儿子这么自我吹嘘,赵知拙笑道:“我却听说福建那边怨声载道……”
  赵嘉仁也笑道:“不过是派系攻讦,他们却是把我当做贾相公的人。”
  这话都是实情,虽然赵嘉仁自己内心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过贾似道的人,然而那些反贾似道的却不这么认为。想扳倒贾似道,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贾似道的政策搞到天怒人怨,可赵嘉仁用实际行动证明贾似道的政策并没有那么糟糕。于是和赵嘉仁有关的很多行为都得到非常夸张的评价。
  赵夫人听儿子语气爽快,心里面也知道儿子很不高兴,她叹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三郎你不要往心里去。”
  赵知拙虽然也当了不少年知州,却远没到赵嘉仁这般程度,而且大宋有多少年都没有因为政绩太好遭到如此围攻。他也只能叹口气。
  吃完了饭,赵嘉仁就回到了在临安贸易据点的住处。见识过了蒙古军的军力,赵嘉仁心里面对南宋的未来一点都不乐观。他本来就不想炫耀自己的战功,此时更是低调行事。福建路能够得到海上贸易的巨大收益,被视为流放之地的广南东西路则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因为与域外接壤,赵嘉仁有机会组建起自己的常备陆军。若是在福建路这么干,现在弹劾赵嘉仁造反的奏折只怕早就铺天盖地啦。
  还没等赵嘉仁把凳子坐热,贾似道的亲信就前来拜访。见面之后,亲信神色郑重的告诉赵嘉仁,“赵知州,贾公然我前来告诉你,云南招讨使的事情只怕是不行了。而且最近有人想借此做文章,所以贾公请赵知州赶紧离京。”
  赵嘉仁呆住了。他的新差使中最不起眼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云南招讨使,怎么招讨使就成了别人做文章的关键了呢?
  亲信不愧是亲信,他给出的解释还真的牵扯了不少内幕。
  西汉元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9年。武帝开西地南夷,置县24,云南为其一。这个地区虽然一直被认为是蛮夷聚集地,却也是中华很早的传统地区之一。唐代后期这里自立,端氏很快在这里建起大理国。赵光义也没有去收复,直到1253年大理为忽必烈所灭,1260年建起大理国总管。
  云南招讨使就意味着赵嘉仁拥有对云南动兵的差事,就现在大宋对蒙古的守势,对云南动兵就意味着大宋要展开反攻。如果是别人得到这个差事,一众反对贾似道的官员大概也不当回事。现在得知赵嘉仁要领这个差事,朝廷里面不少人就有了想法。
  在支持贾似道的官员看来,这也许就意味着反攻从没啥希望变成了‘也许有可能’。因为公田改革站到贾似道对立面的那些官员则认为贾似道也许可以通过这个开疆拓土的政策捞取到更多。
  对于贾似道而言,他自己并无反攻计划,也不认为赵嘉仁有这样的打算。因为蒙古也通过大理对广南西路进行攻击,这个云南招讨使其实只是想表达赵嘉仁可以越过边境打击蒙古而已。所以贾似道根据自己的利益缩了。
  做了些解释之后,贾似道的亲信劝道:“贾公说,既然赵知州已经是广南东西路安抚制置大使知广州、两广沿海制置使,已经可以统领两广本地兵力与蒙古交战,这个云南招讨使就没什么必要。若是真有所需,那时候再临时加给就好。”
  赵嘉仁原本也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应,贾似道都准备采取低姿态,赵嘉仁更不想当这个出头鸟。他笑道:“如此甚好。那我明日便离开临安。”
  之前赵嘉仁已经拿到了吏部的委任书,此时他已经正式是广南东西路安抚制置大使知广州、两广沿海制置使。而且援助襄阳的功劳让赵嘉仁成了从三品的级别。满清时代,一品官多得很。和没文化的满清不同,在大宋的传统中,一品二品的象征性含义很大,所以从三品已经是很不得了的官品。贾似道虽然没有大力宣传,在赏赐上却并不吝啬。赵嘉仁也觉得很满意,若是真的把赵嘉仁塑造成能够只手擎天的大英雄,他反倒会因为不得不去拯救临安朝廷而痛苦吧。
  于是服绯袍带金鱼袋的从三品大员赵嘉仁就趁着黑夜溜出临安,他乘坐的船消失在运河中的时候,临安的众人都不知道。
  在姑苏府、嘉兴府、庆元府逗留一下,与当地合作者见面开会,又对大家的发财大计做了安排。赵嘉仁赶回福州,然后告诉夫人了自己的新任职地。
  这是赵嘉仁第一次看到震惊的表情,还是自家夫人发自内心的震惊。她此时怀里正抱着女儿,却直勾勾的看着赵嘉仁,连女儿的尿布掉了都不知道。还是赵嘉仁接过女儿,把一块干净尿布给她裹上,秦玉贞才从震惊中勉强缓过来劲。
  “你得罪了谁?”秦玉贞问话的时候又把女儿接到手里,声音里面全是不解,以及一种懊恼。
  “是我自己要去的。”赵嘉仁果断答道。
  “你自己要去的?为何?”秦玉贞连忙问。
  “因为我要在广南路挣下现在我已经挣到的十倍收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就是要赌这么一把!”赵嘉仁回答的干脆利落斩钉截铁。
  秦玉贞受到的震惊程度比起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赵嘉仁怕她不小心让女儿滑到地上,他干脆从妻子怀里把女儿给接过来,自己轻轻的哄着。女儿还小,赵嘉仁并不想让她经历这劳顿之苦,所以他想将妻子儿女都留在福州。想到得好一阵子见不到孩子,他心中颇为惆怅。
第154章
风暴降临
  咸淳四年十月,赵嘉仁到了广州。在他几个月前离开的襄阳,一度被打破了一个缺口的重围再次恢复原样。不管是赵嘉仁或者是夏贵都不想留在襄阳。赵嘉仁是想去岭南,夏贵则是得到了一部分本该归于赵嘉仁的功劳后怕贾似道让他防御襄阳,所以赶紧离开了。
  宋军的表现让阿术元帅大为惊讶,也让元帅对伯颜大帅的判断更加有信心。在赵嘉仁犀利的兵锋轻易击破蒙古军时,不少人都主张调集优势兵力与赵嘉仁决战。伯颜元帅则认为只要避开赵嘉仁的兵锋即可。
  ‘他的万把人什么做不到’。阿术元帅对伯颜大帅的评价印象深刻。事实果然如此,赵嘉仁只是将补给送进襄阳,然后襄阳依旧被蒙古轻易困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