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55

  “如果我不是一个穿越者,我现在只怕真的能够开心的融入这些事情里头了吧?”韦泽看着那些眉开眼笑的准备抽媳妇的家伙,很无奈的想。
  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再热闹或者再无稽的事情也总会结束。三天的新婚期一过,韦泽的部队立刻就进入了继续作战的阶段。
  就在韦泽准备对满清继续动手的时候,在北京的养心殿,咸丰皇帝正在对着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喝道:“无能!无能!你们统统都是无能之辈!”
  即便遭到了皇帝彻底否定的责骂,军机大臣们一不敢反驳,二不敢自辩。不管是旗人出身还是汉人出身,大臣们都给跪下了。一众人都是一脑门子磕在地上,紧紧的跪伏在地,脑袋顶着地面,任由皇帝口沫横飞的指着他们怒骂。在其他大臣面前也是人五人六的军机大臣,在盛怒的满清皇帝面前,就如同狗一样蜷缩着。
  咸丰也不觉得自己怒斥军机大臣们,军机大臣们被骂成这个模样有什么不对的。满清朝廷里头根本不考虑旗人奴才与汉人大臣在皇帝面前还有什么脸面的问题。而且咸丰自认为自己绝非什么暴君,在粤匪造反之后,他对于这些大臣们是极为宽容的。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打了败仗,咸丰也并没有立刻处置,对这些将领他还是给机会给出路的。除非是对那些真的根本不想打仗,并且犯下故意避战导致整个战局失败的将领,咸丰才会将其下狱。而其他只是打败仗的将领,他也顶多是剥夺官衔,继续留任。
  但是接到和春战败的奏报之后,咸丰也彻底愤怒了。和春败给的束发粤匪一直是咸丰的心头大患,而且咸丰最近才知道清军的情报系统到底有多垃圾。这都打了两年多了,咸丰四天前才终于弄清楚束发粤匪的头子名叫韦泽,还被封了一个“齐王”。
  最令咸丰恼怒的则是他最近从奏折中得到的情报,这些奏折是安徽巡抚江忠源上的。江忠源毕竟是个人才,他在收集情报上花费了极大的气力,就如江忠源自己在奏折上介绍,安徽大部皆陷于粤匪之手,朝廷所余不过十县。派遣探子在粤匪所占之地打探,得知粤匪大寇韦泽杀戮各地朝廷命官之后,在安徽推行完粮纳税。已经在安徽收了一年税。而这次韦泽彻底歼灭和春的部队之后,更是在整个安徽宣传此事,地方上的地主士绅得知了这个消息,认为朝廷大军无法攻入韦泽控制的区域。所以今年不得不向韦泽交粮交钱。现在是束发粤匪有钱,安徽巡抚倒是收不到钱粮,双方力量对立完全逆转。形势坏的无以复加。
  在见到江忠源的奏折之前,咸丰还以为束发粤匪在安徽是以抢劫为主。江忠源曾经说过,束发粤匪们对富人是百般掠夺。咸丰觉得抢劫虽然能够嚣张一时,却会遇到地方上的地主士绅等有钱人的全力反抗。而且很多大臣现在都认为可以以团练为主,地主士绅从来都是团练的基本力量。可咸丰万万没想到的是,束发粤匪韦泽不仅打仗厉害,而且还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组建起“完粮纳税”的行政体系。
  如果对手不过是股凶猛的土匪,咸丰是一点都不怕的。可咸丰发现对手其实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军政齐备的政治实体之后,他是真的感到了畏惧。朝廷剿匪与南北朝互相攻伐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前者能够得到整个国家的支持。而后者则是国家彻底分裂的局面。
  身为满清皇帝,咸丰对于自家的“夷狄”根子可是极为在意的。所以当他看到了江忠源另外一份关于总兵音德布的奏折之后,他完全陷入了惊恐之中。即便事情已经发了好几天,咸丰还能记得起当时的感受。
  看完了奏折之后,年轻的咸丰皇帝一把抓住奏折,紧紧的攥在手中。他的手指不停收紧放松,大概是把手中的奏章当成了某人的脖子吧。因为情绪激动,咸丰连呼吸都下意识的憋住了。就这么掐了好一阵,咸丰才把奏章猛的排在御案上。他长长的呼出口气,剧烈的喘息起来。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还在咸丰能够从容抵抗的范围之内,可韦泽清楚明白的确立了一个鞑虏与中华的分别,那就是对待文化的态度。这表现的可是一种真正的政治态度。总兵音德布之所以获得释放,是因为他是个草书大师。韦泽向士绅们说的很清楚,若总兵音德布不是个草书大师,他就死定了。
  身为满清皇帝,咸丰接受的教育从来都是用旗人制汉人。就如同他眼前跪的这群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大半都是旗人。而束发粤匪韦泽能够用非常清晰的标准来解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是怎么执行。这才是真正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敌人,朝廷大员们只带给了咸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消息,这不能不让咸丰对着这些人怒骂。
  而这些军机大臣们只能一个劲的喊着“万岁爷息怒!万岁爷息怒!奴才该死!奴才罪该万死!”咸丰怒骂了一阵之后,情绪得到了疏解,也真的有点息怒了。虽然很认同这帮军机大臣罪该万死,不过咸丰很清楚,在没有更好的替代者之前,现在他也只能和这些罪该万死的家伙们商量国家大事。
  见到咸丰终于冷静下来,脸都吓白的太监赶紧给咸丰送了条毛巾。咸丰胸口起伏着,结果结果毛巾擦了擦脸,这才开口道:“你们先起来吧!”
  “谢万岁!”满脸大汗的军机大臣们如释重负地说道。
第72章
东进序曲(四)
  韦泽虽然不知道咸丰具体会如何大怒,不过咸丰大怒是韦泽能够猜到的。俗话说敌人的不幸是我们最好的利用对象,韦泽到没有低档到以幸灾乐祸取乐。在《孙子兵法》中反复讲,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韦泽是很希望咸丰能够怒而兴师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以打歼灭战为目的的韦泽就能够轻松很多。
  可自从韦泽占领了盱眙之后,清军的反应显得非常迟钝。无论是清军江北大营还是徐州方向,甚至是皖北地区的清军都没有任何反应。此时已经到了六月下旬,韦泽出动超过五千部队实施战斗的作战准备已经完成,韦泽也没办法在盱眙干浪费时间。他就把在怀远驻扎的林凤祥请到了盱眙。
  两地相距很近,等林凤祥一到盱眙,韦泽就询问起林凤祥,“林大哥,却不知道东王可否对你有何命令?”
  林凤祥看来心情很不错,他笑道,“东王只是让我抓紧练兵,却没有什么说法。却不知道韦兄弟是不是要哥哥我做什么?”
  “我想向东边打,切断运河。”韦泽答道。地图就放在手边,韦泽指着地图说道,“兄弟我真正能打的也就是三万人,还有两三万兄弟虽然也能打,却没有那么精锐。而且他们在寿州与六安那边,需要防住北边以及西边的清妖。所以此时我不能抽调他们到东边来。能够出动的只有林大哥你这边的人了。”
  “那韦兄弟到底准备打到什么地步?”林凤祥正色说道。
  韦泽也正色答道:“往东乃是江苏,苏北虽然比不了苏南,却也是平原甚多的地方,物产之丰富要比安徽强出去太多。而且这里乃是平原,湖泊河流甚多,运兵也方便。我等与清妖在这里大打出手的话,倒是个很合适的地方。”
  林凤祥盯着韦泽看了一阵,忍不住叹道:“韦兄弟,你是真敢打硬仗!”
  韦泽却没有借这个机会自吹自擂一番,他对林凤祥说道:“林大哥,想来你也知道,东王要我把今年运去天京的粮食增加五成。而且我也不瞒你,现在东王已经接掌了安徽在长江以北的不少地方,兄弟我能够征粮的地方比带兵北上之前只少不多。既然如此,兄弟我若不能夺取江苏,定然无法完成这多送粮五成的事情。此次攻打江苏,兄弟我带兵四处攻打清妖,而守住攻占之地的重担,就得林大哥你来帮忙了。我等若是能全歼在江苏的清妖,最终破了江北大营,那自然是最好。若是办不到,好歹也在苏北把这粮食给征集到。不然,兄弟我实在是没办法向东王交代。”
  双方谈了分工之后,林凤祥建议让李开芳与吉文元都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来。韦泽摇摇头,“林大哥,东王只是让你们三人在皖中休整补充。我请林大哥帮忙,也是因为林大哥的驻地离战场比较近。我现在没有把握全歼清妖,所以根本不敢向东王请求让林大哥听从我的调遣。”
  韦泽嘴上说的漂亮,心里头却根本不是这么想的。敢不敢驱使林凤祥等丞相,对韦泽根本不是问题。哪怕是林凤祥现在封靖胡侯,李开芳得封定胡侯,韦泽以齐王也能够强行命令他们办事。
  韦泽之所不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他担心东王杨秀清的想法。如果韦泽向杨秀清申请把林凤祥等人调到他的麾下,一来杨秀清只怕不会同意,二来韦泽也未必愿意。总参谋的名字被人知道了,韦泽并不害怕。大家都有幕僚,韦泽完全可以对外说,自己不过是给自己的幕僚起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名字罢了。
  对外人可以这么糊弄,韦泽很清楚,自己一手建成的总参谋部的体制与中国现行军事体制完全不同。现在无论是太平天国或者清军,军事体制都是将领在军队中掌握了绝对的主导权,而文官们使用了控制钱粮发放的办法来控制武将与军队。总参谋部则是以总参谋部这个机构控制军队,从军官到士兵,从培训到作战,总参谋部掌握了人事、指挥、晋升、培训等等的权力。
  将领个人对与军队的影响力被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以前的将领还能够自己发动叛乱,现在变成了总参谋部能够发动叛乱,而将领们即便是发动了叛乱,也会面临拉不走部队的问题。
  如果杨秀清真的知道了韦泽的总参谋部的特点,他大可以让韦泽继续当齐王,而任命林凤祥为韦泽的总参谋长,那时候韦泽反过来被这个体制给掌握了。毕竟韦泽不是太平天国的第一人。宗教名义上还有洪天王。现实中有东王杨秀清。这两个人在太平天国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号召力,这根本就不是韦泽能够撼动的。韦泽或许能够以私人的小团队来打击林凤祥,可韦泽自己都不敢尝试煽动针对东王杨秀清的反叛。
  在这等情况下,与林凤祥保持距离反倒是最好的选择。一来保证了韦泽行动上的方便,二来确保了韦泽对内部机密的控制。
  然而林凤祥貌似没有想这么多,既然韦泽已经提出了他的难处,林凤祥并不觉得帮韦泽一把有什么问题。在太平军当中,除了东王可以要求其他地区向天京城运送粮食物资之外,各部的兵马装备基本都得靠自己去缴获。像林凤祥现在这样根本不用动手,就能得到安全的驻扎地,得到人员以及装备的补充,这大大超出了林凤祥意料之外。
  西王萧朝贵与东王杨秀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盟友关系,作为萧朝贵手下大将的林凤祥自然很清楚。所以在西王萧朝贵死后,林凤祥得到东王照顾也不算过分。即便如此,林凤祥也不得不承认,韦泽对杨秀清的忠诚实在是令人不得不叹服。杨秀清一声令下,韦泽就拿出来这么多林凤祥根本想象不到的物资人员出来。而且在这样的付出之后,韦泽第一考虑的还是如何完成杨秀清委派的任务。而林凤祥在北伐中深刻明白了一件事,想从民间筹集到足够的物资,那是千难万难。
  所以被韦泽的理由完全感动的林凤祥答道:“若是韦兄弟觉得哥哥我能帮上忙,哥哥我一定不会推脱。”
  “既然哥哥这么说,兄弟我也就多谢了。不过哥哥请放心,若是东王委派哥哥去做其他差事,哥哥自然是以东王旨意为先。”韦泽也先替林凤祥把后顾之忧解除掉。
  先解决双方的后顾之忧,两位太平军中的将领很快就开始就未来的战斗进行了研究。韦泽有总参谋部作为支持,提出的计划非常细致。
  “我军已经据有了五河与盱眙,接下来自然要攻下洪泽县。接下来就是淮安府。夺下淮安府,清妖想装缩头乌龟也装不下去了。”韦泽指着地图说道。
  林凤祥听了韦泽的规划之后,苦笑道:“韦兄弟,你只是担心不能与清妖大打啊。”
  见到林凤祥的感动,韦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林大哥,兄弟我只懂得这么打仗。让我趁虚而入,兄弟我也是真的想学,可怎么都学不会。既然如此,兄弟我只能打这等笨仗。”
  听了韦泽的解释之后,林凤祥有些愕然,他实在是听不出韦泽这话到底是在嘲笑还是在称赞。
  “哥哥,你现在本来就是休整,兄弟我知道你和其他两位丞相都是从扬州杀出来的。那么若是哥哥你要命令其他两位丞相,兄弟我可就什么都不知道啦!哈哈”韦泽笑道。说完之后,他突然觉得一阵好笑,这玩起阴谋诡计,怎么用起了日本鬼子的常用语了呢?“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可是日本人爱用的话,里头有着非常日本那种精于小伎俩小把戏的各种微妙的内容在里头。不过韦泽很清楚,林凤祥完全会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韦泽的话。
  果然,林凤祥点点头,“这里的事情,哥哥我会向其他两位丞相说,也会向东王禀报。禀报的时候,我会说我自己想打打秋风,也想早点打回扬州,所以找到韦兄弟,要给韦兄弟帮忙。”
  “那若是我军夺下了淮阴的话,林大哥可愿意驻守淮阴?”韦泽问道。
  林凤祥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韦泽的建议,“我当然是不愿意了。韦兄弟说过,你这是要收税为主,我的手下打仗尚可,收税可就不行了。你若是让哥哥我杀回扬州,我倒是愿意的很。”
  见林凤祥态度坚决,韦泽也不再强求,他说道:“若是打下淮阴,我会调人前来驻守淮阴。不过哥哥是一定要帮我守住皖中的城市,我调动部队之后这里的兵力可就真的空虚了。”
  韦泽原本计划七月一日出兵,结果当日大雨,直到七月五日,韦泽的部队才分水陆并进向洪泽出发,清军在洪泽诸君极少,韦泽部队刚到洪泽城下,城内的清军就一哄而散。竟然当日就夺取了洪泽。有了洪泽作为基地,淮阴已经完全处在韦泽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第73章
东进序曲(五)
  “嘿!”“哈!”“嘿哈!”……
  在安徽临时省会宿州城外的一处平坦地方,大群的团练正在吆吆喝喝的训练着。天热,这些人都穿着短褂,身穿楚勇服饰的教官们冲着这帮新加入的团练大声叫嚷着,“站直!”“走快!”若是谁没有能够做到让军官满意的地步,军官们轻则怒骂,重则立刻冲上去就是一通拳脚棍棒。
  练兵的场所并非只有这里一处,队列,棍棒等基础训练对场地要求较小,可以很多人聚集在一个块地上。火枪训练则属于高级课程,不可能很多人在一起训练。上百小伙子面对面的训练棍棒枪术,那叫生龙活虎。上百小伙子面对面的训练对放火枪……那叫自相残杀。
  韦泽的部队里头火枪训练也是从五人队开始的,安徽宿州的训练也是如此。五个人需要保持并排,同时完成蹲下、站、装填等动作,这都需要相当时间的训练。
  在更加靠近城墙的位置,有着看来更加高级的训练场地,这片场地上的清军总共不到100人,这级别很是不低。以安徽巡抚江忠源为首,江南提督和春,以及安徽主管团练的官员们都在训练场地上看着两个清军小军官忙活。
  在这两个小军官旁边站的乃是武英殿编修李鸿章。李鸿章满脸焦虑的盯着两位清军小军官正在摆弄两支火枪,那无法扼制的焦虑情绪,仿佛是把整个身家都放在了两支火枪之上的样子。
  按照道理来说,李鸿章身为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编修,是不该在这里是出现的。战争打乱了一切,去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庐州,俘虏了安徽巡抚蒋文庆。咸丰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他随同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
  没等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在安徽把团练兴办起来,韦泽就从庐州继续向北进军,很快控制了淮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随后就是太平军北伐,北方清军无力顾及安徽一带,最终派遣江忠源出任安徽巡抚。江忠源本人就是靠编练楚勇出身,有他当巡抚,组建团练的事情自然转由江忠源管理。
  李鸿章的老爹李文安与曾国藩为同年进士,李文安让儿子拜曾国藩为师,就住在曾国藩在北京的宅邸里头。那时候曾国藩的好基友江忠源也在曾国藩那里住,李鸿章与江忠源也成了老相识。江忠源本来就是以练楚勇出身,李鸿章到安徽兴办团练,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江忠源的手下。
  “大人,已经准备好了!”两个清军小军官中比较年长的那位终于对李鸿章说道。
  李鸿章的紧张神色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低声对那名军官说道:“王启年,本官举荐你,是觉得你真的有这个能耐,你别不要让本官丢脸。”
  “还请大人放心,小人确实是会造燧发枪。大人您也见过的。”王启年也低声对李鸿章说道。
  到了此时,李鸿章说话本来就是给自己壮胆。既然王启年如此有信心,李鸿章稍微退开了一些,让王启年和他弟弟王启生演示燧发枪。
  韦泽的部队火器厉害,而且火器的样式也与现在普遍流行的火枪不同。王启年拿出的火枪激发装置乃是燧发,火枪的枪托则是韦泽部队装备的那种,或者说是欧美流行的火枪样式。他们兄弟两人各拿起一支火枪,装火药,装子弹,上了板簧,对着前面的靶子扣下扳机。
  “呯”的一声,火枪激发。那些围观的大员们的目光都落在了靶子上,却见十步之外的靶子晃动了一下,两枪中至少有一枪击中的靶子。
  “再放一枪!”李鸿章如释重负地说道。听了李鸿章的命令,王启年兄弟再次装填火药与弹丸,对着靶子再次扣动扳机。两支火枪都再次击发成功。
  两次都射击成功,李鸿章总算是放了心。他站直了身体,脸上浮现出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却完全是为了显示自己对事情轻描淡写的表情,“江公,这火枪已经造出来了!”
  江忠源却没有大喜过望的样子,他走上前拿过王启年手中的火枪,按照流程放了一枪。燧发枪在中国并非什么珍宝,这些年中国也从外国进口过不少造型漂亮的燧发手铳。若是想仿制的话,燧发枪也不是特别难以仿制。
  而江南提督和春更没有什么高兴的模样,他对燧发枪看都没看就说道:“听这声音,与束发粤匪们用的火枪可不一样啊。你们是不是在骗我们呢?”
  被和春这么一呵斥,王启年被吓得不敢吭声了。他在永兴与韦泽相遇过,那时候韦泽救了王启年弟弟王启生的性命,而王启年也为韦泽改装燧发枪出了不少力。以王启年这样的高手匠人,学到了基本燧发装置的制作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把韦泽的蛆虫疗伤技术当作降头术,王启年带着自己的弟弟走了。他原本就看不上韦泽这些逆贼,自己的弟弟遭受了这样的对待,王启年越想越气,而那时候正好清军追击太平军,王启年和弟弟半主动,半被动的就成了清军。跟着清军从湖南一路打了过来。
  长沙之战后,王启年带着弟弟加入了江忠源的楚勇。他一直不敢过分透露自己的事情,毕竟他在桂阳州被当作刁民,也帮过大名鼎鼎的韦泽干过不少事情。见识过燧发枪之后,再用着落后的火绳枪,王启年知道用这种玩意无法与韦泽装备了燧发枪的部队对抗。但是这年头,会造新式火枪可是会引发很多人怀疑的事情,王启年找不出一个合理说明自己会造燧发枪的正当解释。
  直到咸丰皇帝允许安徽巡抚江忠源建立淮军,李鸿章在军中求高手铁匠,制造能够对抗束发粤匪的新式火枪。王启年才与弟弟应了榜单。
  造出了新枪之后,王启年心中也是惴惴不安。到了江南提督和春的无理指责,王启年也不敢做出任何辩解。
  王启年不敢反驳,李鸿章可是敢直接反驳的,他冷冷地说道:“和春提督,我们要的是造新式火枪,又没说要造束发粤匪那种火枪,你这话可说的莫名其妙。”
  遭到李鸿章的反驳,和春只是哼了一声,却没有再次说什么。身为败军之将,和春好不容易在亲兵的护卫下突破太平军的包围圈,逃到了宿州。皇帝已经剥夺了他江南提督的头衔,让他在宿州等候发落。虽然江忠源一力担保说定然让和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和春对此并没有太多信心。
  江忠源到安徽赴任的时候带了两千多楚勇,再加上这一万多新聚集起来的团练,一万四五千人算不上是太小的力量。不过和春对这些人的战斗力根本不看好,而且和春刚经历了一万二千人被轻易歼灭的事情。这一万四千多淮军若是拉出去与束发粤匪作战,只怕也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