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55

  大权归东王执掌,这本身就是太平天国的根本制度,韦泽觉得杨秀清这么正式的发文总有点小题大做的意思。然而仔细读了之后,韦泽发现了其中的新东西。
  这次的公文是建立太平天国体制的正式文件,在后面明确规定的是“群臣概不准奏事”。也就是说,只有与政事无关的请安、贺喜、谢恩等等仪式性事物才能向天王上本章,即便是这些,也必须杨秀清盖印,经过审查通过,才能递交给天王洪秀全。
  杨秀清定下的制度公开要求天王洪秀全不允许洪秀全直接审阅与军政有关政奏章,以及没有经过杨秀清审查通过的礼仪性奏章。
  韦泽从来没有想过给洪秀全上任何奏章,不管是军政的或者是礼节性的。别说东王杨秀清现在彻底从制度上架空洪秀全,即便是杨秀清干掉了洪秀全,韦泽都没任何不高兴的。
  第二个内容则是西征不顺利,攻打南昌的太平军经过将近九十天的围攻之后解围而去。此时西征交给翼王石达开负责。杨秀清高速韦泽,在安徽征粮的事情办的不错。不过他希望韦泽能够派兵参与西征,至少沿着江北进攻汉阳。
  第三个内容则是比较秘密的,杨秀清向韦泽介绍了北伐军的一些事情,韦泽明显感觉杨秀清对北伐的结果已经颇不乐观。但是杨秀清还对北伐抱有一线幻想,既然太平军能从金田打到天京,北伐军也未必不可能攻下北京。
  韦泽完全能够理解杨秀清的心态,那毕竟是两万太平军精锐,杨秀清根本不可能坐视他们覆灭而毫无动摇。综合了杨秀清的三个内容,韦泽猜测杨秀清的想法是,既然韦泽完全忠于杨秀清,杨秀清就提醒韦泽,不要因为不注重太平天国的制度而犯下无意识的错误。
  至于只是告诉韦泽西征与北伐的事情,估计一半是看在韦泽运粮的功劳上,不想立刻给韦泽加上那么多压力。另一半则是希望韦泽能够继续北进,尽可能的缩短与北伐军之间的距离。
  韦泽已经确定了北伐军的命运,他所部北伐军最近,援救工作根本跑不了。想了想,韦泽突然又想明白了一件事,以杨秀清那雄主的气势,这么扭扭捏捏的给自己发了这么一篇公文,那根本的目的只怕是要韦泽赶紧进天京。
  幸好征粮工作已经上了正规,部队训练以及防御体系也都上了轨道,韦泽倒不害怕会有特别幺蛾子的事情发生。他就带了卫队直奔天京城而去。
  到了巢湖之后就有很通畅的水路,韦泽占据的合肥也是个水网密集的地方,行船比走陆路还是快很多。9月22日,韦泽就出现在东王府外。
  说起来也挺悲哀的,太平天国占据了天京都快半年了,这是韦泽第一次跨进天京城。韦泽听说东王还搬了一次家,东王府从东门朝阳门内明故宫之侧,搬到旱西门以东,朝天宫以西的罗廊巷一带。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韦泽觉得自己的确应该亲自来这里看看。东王对韦泽的信任绝对不会毫无条件,从这点上来说,韦泽其实应该更早的到东王府来听听杨秀清的命令。
  在韦泽求见之后,杨秀清并没有让韦泽等太久。东王府邸的确是看着气派,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韦泽觉得故宫看起来或许更加宏伟些。
  “你每月还能运多少粮食过来?”杨秀清见到韦泽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韦泽先老老实实的施礼,这才答道:“一个月能送一两万石吧。”
  一石120斤,一个月一两万石就是将近200万斤粮食。听了这个数,杨秀清总算是放了心。他笑道:“韦兄弟,做得好!”
  韦泽并没有想玩什么恃宠而骄的事情,他正色问道:“东王,属下此次来有事想询问。若是属下到别的地方打仗,却不知道谁能接任属下打下的地盘。”
  见杨秀清听了这话之后并没有任何惊讶,韦泽确定了杨秀清已经有了人选。
  “韦兄弟可有什么人选?”杨秀清问道。
  “东王你这就是开玩笑了,属下都认不全咱们太平天国里头的高官,怎么知道属下走了之后谁能派去安徽。属下想把在安徽的局面给东王说说。”韦泽答道。
  皖中的根据地是太平天国仅次于皖南控制的根据地,但是韦泽估摸着皖中的动员以及税收只怕比皖南还会好些。任何太平天国的部队都不可能把几万人分散到乡间推行完粮纳税。也就韦泽能够下这么大的决心,做这么多的工作。
  对自己建立安徽根据地的基本战略构想,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韦泽也用毫不夸张的言辞对杨秀清讲述了一遍。杨秀清与韦泽都是太平天国中顶尖的人才,两人的讨论根本不牵扯别的废话,讨论内容完全围绕皖中的税收以及征兵体系该如何正常营运展开。
  讨论完了之后,杨秀清说道:“韦兄弟,若是你到其他地方打仗,我觉得让秦日纲接替你最合适。”
  “哦?”韦泽对秦日纲的印象是,在突出永安之后打了大败仗,在龙寮岭损失了数千太平军将士,从那之后秦日纲就没有能够独领一军。如此一个并不简单的体系,秦日纲这个败军之将能否经营好,这可是个问题。
  然而杨秀清既然发话,韦泽自然不可能去否定。再说真的让他派出手下的大将来执掌安徽,韦泽还觉得心疼。在眼下的局面下,韦泽自己的心腹执掌安徽,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心腹给交出去,让杨秀清使用。韦泽对杨秀清的忠诚,建立在韦泽对杨秀清这个人代表的路线的忠诚,可远没有到要卖肝卖肾支持杨秀清的地步。
  所以韦泽坦然答道:“谨遵东王旨意。若是东王安排秦日纲,那不妨就赶紧让秦日纲到安庆去,让他逐渐熟悉安徽的局面。”
  “等韦兄弟你回安庆的时候,与秦日纲一起回去。”杨秀清下了决断。
  “东王,此事既然已经完了,那属下就想说说打湖北的事情,属下或许能够出兵汉阳,不过现在属下的兵力,也就这点能耐了。毕竟属下得继续向北打,还得完粮纳税,为天京送粮食,若是让属下再打湖北,打武昌,属下实在是折腾不开。”韦泽开始谈西征的问题。
  杨秀清笑道:“这个你倒是不用担心,我已经命翼王负责西征,你就好好的把皖中的事情弄好,尽快把这些交给秦日纲来办,却是不能缺了天京的粮草供给。”
  “哦!”韦泽长长的出了口气,杨秀清不让韦泽四处出击,实在是让他解脱了极大的压力。“多谢东王!”韦泽向杨秀清道谢。
  “哼哼!”杨秀清笑了一声,接着问道:“韦兄弟,你可否还忘记了什么?”
  韦泽一愣,他想不起来自己到底忘记了什么。在杨秀清面前韦泽从来不装,他问道:“请问东王,属下还有什么忘记了?”
  杨秀清带着戏谑的笑容说道:“你当时信誓旦旦的想当天官正丞相,没当上的时候还颇不高兴。打天京没有升你的官。你现在送来如此多得粮食,立下大功。对对升官的事情,你就没有什么想头么?”
  “难道还能给我封个王当当?”韦泽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这么问道。
  “有何不可?”杨秀清答道。
第28章
北伐(一)
  “东王,你要给属下封个什么王?”韦泽原本也想用很认真、很期待,甚至带点惶恐的态度说这话。不过说道半截,韦泽突然欢喜的笑出声来。对于是否获得王爵,韦泽也不觉得有什么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只是他这么一个普通21世纪青年,就这么在某个政治体制中成为了王爷,韦泽的情绪中都是欢喜、得意、以及有些不知所措的感情。
  看着韦泽的模样,杨秀清哈哈大笑起来,“一说让你当个王爷,你就高兴了吧!”
  韦泽笑道:“东王,若是东王封属下做个王,属下当然高兴。不过属下请东王别看着属下得意忘形,所以和属下开玩笑。您要是突然告诉我,这是逗属下玩呢,属下可承受不了!”
  杨秀清收起笑容哼了一声,“你若不这么说,我倒真想和你开开玩笑!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就不逗你了。韦泽,以你的战功,封王还差不少。不过我这次想给你封王,因为你是太平军中第一个不用我说话,就给天京送粮的。”
  韦泽也收起笑容,静静的听着杨秀清训话,他很能理解杨秀清的感动。身为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要营运整个太平天国上下事务。在21世纪,企业是靠制度来完成营运。对1853年的杨秀清来说,他只能直接命令众将去完成各项目标。在杨秀清没有对韦泽发出直接命令的情况下,杨秀清突然从韦泽这里收到了最急需的粮食,这种感动自然是印象深刻。
  在这个时代,没有银两还能撑下去,没有粮食的话撑不过三天。若是太平天国能撑下去,他们也不会把老弱妇女赶出天京城,让他们自行“割稻”。据韦泽的情报系统传来的消息,在韦泽的第一批粮食运抵天京之后,城外的老弱妇女很快就被召回天京城内安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都不想这么干的。
  “东王,若不是你带着主力在天京城与清妖激战,属下无论如何不可能做到这些。”韦泽答道。这并非客气话,天京城始终是太平天国的第一线,清军的南北大营夹击天京城以及附近的扬州与镇江,韦泽看似被远远抛在中央之外,实际上韦泽也远离了战火,远离了危机。能够轻松自在的在清军力量最虚弱的安徽地区从容发展。真的论功劳,杨秀清至少得占一半才行。
  “哼哼,你知道就好!”杨秀清笑道,“既然你立下了送粮的首功,我便封你做齐王。”
  “齐王?”韦泽重复了一次。他对于这个王爵感觉不是很好,历史上凡是出名的齐王,基本上结局都很糟糕。即便是齐桓公这样的明主,也闹到被饿死,死后六十七天,尸体上长出的虫子从窗户里头爬出来,才被下葬。
  韦泽想着这一堆历史掌故的表情被杨秀清误解了,杨秀清拿起一张纸,写了“齐”字,“你不用猜了,就是这个齐王。”
  韦泽收回思绪,“多谢东王。东王,您发个公文告知全军。属下就赶紧回安徽,好多事情要办呢!”
  这话把杨秀清給气乐了,“韦泽!你以为封王是做什么的?我发个告示?这做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也许是韦泽的态度太过于诚恳,杨秀清想到韦泽封王,仅仅是在各处贴几张告示就完事,两者之间巨大的误差竟然让杨秀清少见的找不到形容的词汇来。
  “全凭东王安排!东王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干!”韦泽也只能这么回答了。
  永安建制时期,天平天国的五王乃是东西南北四王以及翼王石达开。在打进天京城的时候,包括韦泽在内共有八名丞相,皆是太平天国中鼎鼎有名的人物。韦泽虽然不是金田老兄弟,却是五王之外第一个封王的。这次封王无疑是向众将们宣布,新一轮的封王之路开启了。只要能够立下足够大功,就能得到封王的赏赐。
  洪秀全不主持军政事物,礼仪性的事物好歹得让他出面。韦泽的封王仪式就是由洪天王主持。太平天国不讲叩头,所以大家只是下跪行礼。韦泽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听着洪天王念着打油诗,他把注意力放到因为下跪而感到有些生痛的腿上,总算是保持了整个过程中没有失礼。
  韦泽甚至有空偷偷观察洪天王洪秀全,却见洪秀全看上去并没有一副沉溺女色的疲惫相。韦泽听闻洪秀全一路上到处给自己弄老婆,到了天京城之后,他甚至弄了88个老婆。即便是一天和三个老婆睡,轮一遍也得大概30天才行。
  而洪天王看着气色不错,虽然疲惫,却是那种熬夜想事情导致的模样。也就是说虽然看着有些精疲力竭的模样,可那种焦虑着急带来的某种躁动情绪很明显。与那种纯粹因为荒淫无度而导致的精疲力竭,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的模样大相径庭。
  韦泽并没有因为发现这点而对洪秀全有了好感,相反,韦泽更加鄙视起洪秀全了。娶了那么多老婆之后反倒不用,这种行径是对优质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那还不如不娶老婆呢!
  因为心中有事,韦泽感觉整个过程也挺快。仪式一结束,东王立刻让人护送天王回府。韦泽早就对杨秀清说过,自己很想在天京城多待一阵。只是现在公务繁忙,韦泽真心想早点回去办公。
  杨秀清也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状态,他很理解韦泽的焦虑。若不是韦泽从安徽送来的大量粮食,杨秀清只会比现在更加焦虑。所以杨秀清同意了韦泽不在天京摆酒庆贺的请求,仪式一结束,韦泽就准备出发离开天京。
  前来观礼的有北王韦昌辉与翼王石达开,两人亲自向韦泽道贺,韦泽实在是不敢不接受。韦昌辉笑道:“韦兄弟实在是我们韦家的豪杰。”
  与韦昌辉的场面话不同,石达开只是带着一种傲然的姿态,故作平淡的说了句,“恭喜韦兄弟,后面要好好做!”
  韦泽向北王与翼王道谢。韦泽并非是能言善辩之辈,而且韦昌辉与石达开也并非韦泽喜欢的类型。韦昌辉给韦泽的感觉是太阴柔了,在任何事情上他都是一种跟随别人主张的模样。至于石达开,韦泽的感觉是挺文青的。凡事都要端个范儿。因为翼王已经是腕儿。
  在太平天国中,韦泽最喜欢的就是杨秀清。杨秀清从来都是在办事,所有的一切外延的内容,都是为了帮助杨秀清更好的办事。
  至于翼王石达开,韦泽很直接的感觉,这个人所办的很多事都是为了强化他作为翼王以及太平天国年轻军事家的地位。这并非是说韦泽怀疑石达开的能耐,历史上石达开数次大败湘军,差点逼得曾国藩跳鄱阳湖自杀。这都是真本事。但是韦泽就是不喜欢石达开的这股子劲头。
  韦泽本来就与留在天京城的诸将不熟,又加上他刻意的不想与这帮人结交,所以封王仪式之后,韦泽很快就告别了杨秀清,与秦日纲一起向安庆进发。
  此时韦泽觉得自己能够封王,或许与他主动请求杨秀清安排秦日纲到安庆有关。在太平军打进天京城之后,秦日纲乃是天官正丞相,韦泽是冬官正丞相,两人级别相差不少。若是韦泽没有封王,秦日纲在安徽就能指挥韦泽了。即便是指挥不了,双方的摩擦也是不可能少的。
  眼下韦泽封了齐王,地位就在秦日纲之上。作为太平天国的老兄弟,秦日纲的资历比韦泽深厚很多,韦泽也不可能完全制服秦日纲,把秦日纲变成韦泽的部下。这样大小相治的模式,韦泽看书的时候见过。不过参与的一方亲自体会,这倒是第一遭。韦泽倒是没有生杨秀清的气,他觉得杨秀清这样的处置倒是让他好好的上了一课。
  作为对杨秀清的回报,韦泽把自己在安徽建设的过程向秦日纲和盘托出。
  令韦泽有点意外的是,这位前辈并没有对韦泽的所作所为横加指责。琴日钢不仅没有批评韦泽实施的政策,竟然还努力的向韦泽学习在安徽如何实施“完粮纳税”的要领。这下韦泽反倒有些紧张了,他怕秦日纲有鸠占鹊巢的意思,所以要求秦日纲暂时不要动安徽新建的官僚体系。毕竟韦泽所建立的官僚体系都是经过专业培训,以及针对性的政务实践。若是秦日纲真的想在这里头插一杠子,哪怕是与秦日纲闹僵,韦泽也会极力阻止。
  结果韦泽一表态,琴日钢立刻就表示愿意支持韦泽的工作。双方进行了一番互相摸底的商讨后确定,韦泽先将安庆交给秦日纲驻扎。秦日纲不是一个人到的安徽,而是带了五千多人的直属部队。在驻扎期间,秦日纲可以派遣一部分信得过的人,接受韦泽的政务训练。在韦泽确定培训完毕之后,这帮人在安庆接掌政权。
  随着秦日纲部队力量的增加,韦泽逐渐把自己的核心力量转移到庐州一带。主要面对的方向将是淮河。秦日纲则掌握安庆为中心的安徽长江地区的军政大权,负责应对东王杨秀清在长江流域的作战要求。
  达成了协议之后,韦泽也大大的松了口气。有秦日纲作为后盾,并且应付杨秀清的要求,韦泽就能在淮河流域专心与清军作战。如果能稳固的占据淮河,沿着淮河把根据地向东推进。一旦韦泽能以大兵团占据徐州,彻底完成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整个满清的北方与南方的联络就会中断。那时候太平天国就完成了历史上南北朝的格局,双方以淮河为界实施对峙。
  在那个时候,南朝总是能有力量发动北伐的。
第29章
北伐(二)
  韦泽封王的消息一度让韦泽的部下兴奋起来,只是作为当事人的韦泽对此的表现太过于冷淡,众将的这股子兴奋劲很快就过去了。
  杨秀清给了韦泽前军第十一军到二十军的十个军的番号,韦泽的部队扩编的速度很快。为了给自己家里头混上一个军属的待遇,加上安徽这地方比较穷,投军也是个营生,所以大量安徽本地人前来投军。韦泽的部队就跟气球吹起来一样扩张到了五万人。
  五万人编成了十个军,每个军五千人。第十一军作为教导军,第十二、十三、十四军三个军则是重点准备的三个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