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655

  看着沈心平淡的表情,韦泽放缓了语调,“从太平天国开始的1850年到现在的1895年,45年过去了。战争结束了,中国的战争年代结束了。”
  最后这句“中国的战争年代结束”让沈心神色起了相当大的震动,迷惑,震撼,不解,种种表情在沈心一贯冷静的面庞上一闪而过。过了一阵,沈心才开口问道:“都督,战争结束之后呢?”
  “以命令式的方式解决问题,所有人民都服从我们光复党以胜利为目标的时代结束了。今后的时代将是以人民的需求为核心的时代,我们要推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是人民的解放。45年的奋战后,我们要踏上新的道路。而你,沈心,你身为国家主席,就要以这样的高度对待这个变革的时代。”韦泽的声音很冷静,但是里面的期盼却极为明显。
  然而沈心却沉默不语,过了几分钟。沈心站起身来,“都督,我一时还没办法把思路理清楚。我先回去考虑一下。”
  韦泽无声的叹口气,然后摆摆手示意沈心可以离开了。看着沈心的背影,韦泽并没有不满。在今年上半年,加勒比海各国与南美联军在民朝和英国的武器援助下,在明白除了死战别无他途后,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死战。有德国提供的大量黑森佣兵部队,半年连续不断的战斗最终以双方各战死五十几万受伤过百万的惨烈结局收场。
  为了战争,美国除了让本国女性全面就业之外,还大量招收女军人。即便如此,这样惨烈的损失也让美国的兵源到了谷底。不得已,现任的罗斯福总统派遣密使,希望与民朝签署和平条约。民朝当然乐于见到这样的局面,随即与美国签署了协议。协议中规定,美国放弃北美大陆的领土,双方终结战争状态。解决了最大的威胁后,美国趁着南美各国被惨烈的损失弄到不愿意再战的机会,和南美各国达成了停火协议。最终美国占领了加勒比海诸岛,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成了一个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加勒比海国家。
  韦泽并不在乎这样的一个美国存在,从现实来看,美国在对付民朝之前,首先要面对全部敌视美国的南美与加勒比海各国。来自南方的威胁此时已经微乎其微。现在民朝的预期寿命大约60岁,45年已经是正常民朝人民人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面,不管是什么样的表象,大家生活在战争和准备战争的两个状态下。
  就在韦泽准备写一篇公开演讲的时候,办公室主任周金国中将进了办公室,向韦泽介绍了一下王士珍的事情。王士珍在匈牙利接触基层,在巴拉顿湖附近见当地一些算是先进份子的时候,有一伙民团突袭会场。王士珍携带的有武器,他本人也很重视军事技术的训练,和警卫一起打死好几个民团成员,打伤近十人。虽然暂时挽救了自己和那些当地先进份子的生命,可王士珍也没办法继续在当地待下去,只能跑回布达佩斯。然而当地民团再次出动,抓到了一些人,最终得知了当时奋起反击的人中有中国人,事情就升级成了外交事件。现在王士珍躲在民朝驻布达佩斯的使馆中,匈牙利方面则派兵包围了使馆。
  听完了介绍,韦泽答道:“把王士珍同志救回来。”
  “把他接回北京?”周金国问。
  “是的。接回北京。另外,请恩先生给我写封信,解释一下他为何认为匈牙利有如此之高的革命价值。”韦泽补充了一句。
  两天后,韦泽召开政治局全体会议。在会议上,韦泽发表了一篇讲话。
  “……在1850年金田起义时,提出均田地共富贵的政策,让无数的人民选择和我们合作。在老兄弟心中的上帝和玉皇大帝有多大区别,我觉得没啥区别。让大家舍生忘死的起来造反,绝不是因为洪秀全,而是太平天国提出的理念打动了大家。
  1852年冲出永安后辗转作战后到围攻长沙,那时候西王萧朝贵与东王杨秀清提出了在南京建立小天京的观点。大家经过半年奋战,走了几千里路,终于攻克南京,定都小天京。
  从1853年开始,战略目标又变成打垮周边的敌人,建立起一个小南朝,进而北伐。那时候光复党和光复军的前身纵横安徽,北伐到天津,再折返回来。半年征战,纵横数千里。
  天京之变,太平天国的革命性被摧毁,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凝聚力的团伙。我们光复党光复军举起革命的旗号继续出发,从南京为起点,以广州为终点,经过几千里的远征,在1855年,我告诉大家,今后的世界是一个用铁和血解决一切问题的时代。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一切都不同了,世界也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
  从1855年到1895年,我们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建立今天的伟大成就。而战争也到了结束的时候。战争结束,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的时代也随之结束了。同志们,对中国来说,这个铁与血的年代结束了。
  我们的伟大军队曾经在萌芽时候曾经靠自己的双腿走过万里长征,我们的军队正式建立后,更是迈过几十万里的征途。这样的征程就此结束了么?没有,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长征,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同志们,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政党,作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组织,我们永远在路上!
  ……”
  后世的记载中,皇帝韦泽同志在1895年国庆时,写了一首《忆秦娥·山海关》,无数读者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深深感动。
  这首词与之前左宗棠那里流出的《沁园春·雪》一起被称为皇帝韦泽同志诗词中的经典。
第524章
民主基金会(一)
  传说中爱神维纳斯的故乡是一年有超过300天明媚阳光的塞浦路斯,11月的塞浦路斯下雨了。地中海气候是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暖多雨。雨哗哗的下,在客厅里面,格蕾丝女侯爵正在给儿子整理书包,看得出,小家伙对上学很着急,在妈妈整理的时候怎么都安静不下来。格蕾丝女侯爵也没有生气,她的小腹鼓起,正怀着第二胎呢。
  此时的王明山则坐在书房里面静静的看简报。
  “时代变化,中国的和平降临!”
  “韦泽同志坚持宪法,民朝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共和国!”
  “增加人大的权限,人大准备好了么?”
  ……
  1895年的三会召开,王明山的级别在那里,这些简报也是要给他一份滴。当然,除了这些之外,王明山还接到了针对他个人的命令。王明山觉得这两个命令放在一起很有喜感,“推进欧洲各国响应民朝提出的世界奥林匹克夏季运动的工作”“支持匈牙利人民革命”。
  在韦泽下令起草的奥林匹克运动章程中,在运动会召开之时,委员会讲呼吁世界各国停战。就如当年希腊召开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全地区停战一样。至于匈牙利人民革命,这必然是血与火的战争,王明山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忍不住生出一个假设,匈牙利革命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正是奥运会开始的时候,那该怎么办?
  两个多月前,王明山见到了中央派去的王士珍。由于王士珍开枪打死了当地贵族的人,外交部也是花了不小的气力才摆平此事。这个年轻人对匈牙利的观察让王明山很讶异,“匈牙利人民缺乏造反的理念,只要有都督这样的革命领袖,这地方也是干柴烈火”。国内的具体命令也很值得玩味,“向匈牙利革命力量提供纸张和印刷设备”。除此之外,匈牙利语的革命小册子已经运到塞浦路斯,就等着通过各种途径送进匈牙利去。
  “爸爸,我要去上学了。”王明山的儿子在门口对书房方向喊了一嗓子,单方面的表达了对老爹的尊敬之后,不等王明山回应,就听大门一响,小家伙就跑了出去。几分钟后,大门又响了一次,然后一阵脚步声就从大门到了书房门口。
  “你说的那个运送书籍的事情是怎么回事?”格蕾丝女侯爵手里拿着一个小本本。俗称“一生傻三年”,指的是女性生育养育的时候对于娃之外的事情处理能力大大降低。格蕾丝女侯爵也是个正常女人,所以她在王明山的建议下采用“好记星不如烂笔头”的应对策略。
  听到格蕾丝的提问,王明山抬头看了看,就见母亲的温暖表情正在从格蕾丝脸上快速消退,显露出了银行家的冷静锐利。
  王明山放下简报冷静地答道:“我们希望开辟一条从意大利通往匈牙利的交通线,能够把我们希望的物资运到我们想运到的匈牙利地区去。”
  “走私网?”格蕾丝也冷静的提出了判断。
  “现在运送的是革命书籍,未来也有可能是武器弹药。我不希望靠单纯的走私网。那些人是为了钱,如果出卖匈牙利革命者能够谋取更大利益的话,他们大概会毫不犹豫的出卖革命者。”王明山对此有不少考虑,他不反对在某种程度上利用走私网络,但是他本人根本不信赖走私的模式。
  “哦?你对走私业者的评价这么低?”格蕾丝有些打趣地说道。
  “哼!”王明山只是冷哼一声,却懒得说话。早在30多年前,王明山在广东财政部门工作,对于走私可是狠打严打。因为有接触,见识过走私业者唯利是图的真实嘴脸,王明山对这帮家伙们毫无好感。
  “民朝在欧洲恶名昭彰,只要你们组织的武工队能够给走私业者一些恐吓,他们大概就会老实起来。”格蕾丝用玩笑的口吻说道,看着王明山那种恼怒又带点无可奈何的表情,她就忍不住想逗逗王明山。
  “那些人都是地头蛇,我们民朝怎么会杀进……”王明山随口说道半截突然眼睛一亮,脸色变得郑重起来。
  韦泽都督宣布铁血政策终止,和民朝相当一部分干部的感受一样,王明山感觉很不舒服。韦泽40年前发表“铁与血”的政策时候,王明山已经是光复党的一员。40年弹指一瞬间,在韦泽宣布终止“铁与血”的政策之时,王明山才突然发现40年来的韦泽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政策。
  执行铁血政策的40年,韦泽领导的民朝中央从来没有考虑过战争之外的解决渠道,即便有和平手段解决,也只是为了未来更大规模的战争铺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民朝夺走了周边欧洲列强控制的地区。最后又夺去了北美大陆绝大部分地区。
  既然韦泽能够坚持执行40年的铁血政策,王明山也相信韦泽铁血政策的决定不是玩笑。从这个角度,王明山突然发现自己居然理解了韦泽都督对匈牙利的安排。如果不采取军事行动,想在匈牙利引发革命,就必须依靠匈牙利革命者。思想靠书籍,斗争靠武器。塞浦路斯作为中继站,同时向匈牙利革命者提供这两方面的帮助。
  想到这里,王明山再没讨论的兴趣。思路变化之后,想走意大利的设想顷刻烟消云散。有好些比意大利更加可靠的途径,例如现在塞尔维亚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在边境开办几个印刷厂和仓库,就可以轻松向边界对面的匈牙利方面提供各种物资。把事情想清楚之后,王明山合上文件夹,站起身来。他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外出联络。
  王士珍此时也已经回到北京,出乎他意料之外,竟然是韦泽都督单独接见他。即便在王士珍在北美带领百万仆从军的时候也没有如此待遇。对于韦泽询问的匈牙利革命局面,王明山据实以告,“那些人笃信上帝,整个农村的局面大概和清末差不多,穷人大量失去土地。只是匈牙利的城市有工厂,即便是穷人也能够去工厂工作。但是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工人根本就没有被当人看。”
  “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如何?”韦泽忍不住打断了王士珍的话,他一直没机会去参观19世纪末的欧洲工厂,对于那些工厂的劳动生产率非常不理解。野蛮的压榨与20世纪的血汗工厂相比有何种区别,韦泽其实很想亲自调查。
  “劳动生产率远没有咱们这边高。”王士珍很是意外地答道,“一个能不用机械设备就不用机械设备的工厂,怎么可能和咱们民朝比生产效率?”
  王士珍的介绍让韦泽只能暂时收起好奇心,无论是理论或者是现实,大量使用标准化零部件以及机械设备的企业,生产效率都远胜人工劳动。
  “那些工厂里面大量雇佣童工,老人、小孩、男人、女人,每天至少都要工作12小时。伤病什么的全部由自己承担。上学是少数人的特权,虽然匈牙利也提出了模仿德国的强制教育法,不过在农村并没有真正推行。文盲在农村占绝大多数。教会在农村有巨大的影响力,教会人员、官员、法官、和当地的地主与贵族们沆瀣一气,用武力铲除他们觉得威胁到自己存在的所有人……”王士珍的话题被引到工厂上来,于是讲述了一番他的见闻。
  这些事情太过于普通,又太过于经典,韦泽对这种教科书般的描述很无语。抽了个空,韦泽问王士珍,“匈牙利人民的革命精神如何?”
  “绝没有太平天国那时候死都无所谓的程度。比起光复军这种用系统革命精神和革命组织来武装的军队差距更远。不过他们至少认为推行土地公有制更能有效解决匈牙利的社会问题。只是那些读过书的革命者们有种高高在上的意思,和都督您最近反复强调的不能脱离群众相距甚远。”王士珍回的非常巧妙。
  韦泽脸上毫无表情,见识了王士珍这种很能懂上意的回答,韦泽心里面有些不爽。而且匈牙利的局面也让韦泽不爽,先让王士珍下去,韦泽忍不住拿出恩叔写来的信放在桌上,却没打开,只是忍不住用手指在上面敲打。
  恩叔认为匈牙利大概是欧洲最容易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中国革命的经验是一个农业国通过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案例,西欧的英、法、德、奥地利,都是工业国。那些小国连正经的农业国都算不上。所以恩叔非常希望能够在欧洲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旗帜指引欧洲国家向前进。
  韦泽对输出革命兴趣不大,他此时又不得不考虑这个现实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输出制度是霸主国家们习惯的做法,韦泽对此很清楚。但是韦泽真心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有其本质上的先进性,对于把这样的制度对外输出很是不安。这就跟把丝绸卖到蛮荒之地一样,也许蛮荒之地的各种原材料能够让丝绸商赚取高额的利润,但是看着丝绸披在那些野人身上,总觉得有种明珠投暗的不快。
  不过韦泽最终还是决定组建相关部门,有些事情该干的时候就得干。
  常委会没人否定韦泽的计划,大家只是问这个对外输出革命的组织该叫啥,按照民朝的三定原则“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韦泽有义务做出解释。当然,在三定之前还需要“定名称”。大家就见韦泽都督闭目想了想,睁开眼的时候嘴角露出了一丝嘲讽。
  “就叫做民主基金会吧。”韦泽爽快地说道。
  品味了一下这个非常正经的名称,大家实在是找不出可笑在哪里。
第525章
民主基金会(二)
  王明山对民主基金会的名称没什么评价,他的注意力都放到和这个消息一起来的通报上。一位温姓老兄弟去医院看病,其孙子觉得医生没能治好他爷爷的病,于是对医生大打出手,导致医生死亡。温姓老兄弟的儿子随即安排凶手逃亡,事情随即就扩散开来。
  事情最终收场的时候一共抓了九人,温家上下四人,协助逃窜的五人,另外三个老兄弟的家族都涉入其中。审问的时候温姓老兄弟的孙子对自己犯罪行为的解释是“爷爷好几次抱怨医生没能治好病,根本不是专家水平,欺世盗名。于是觉得不动手面子上过不去”。
  温家的儿子也是官员,他的说法则是“他是我儿子,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抓”。
  其他非温家的包庇者则是表示“这都是自己的老朋友,不帮一下以后没办法当朋友了”。
  这通报王明山看的不停的摇头,在后面,这位混到部级干部的温姓老兄弟从病床上爬起来,到了中央委员会门口就要求见韦泽。见门口的警卫不给通报,老兄弟跪在门口大哭,这才惊动了韦泽。把老兄弟安顿下来,听了老兄弟哭诉,又听了相关人员的汇报。韦泽问了一个问题,“40多年前,哪怕是在太平军中,杀百姓是会遭到什么处罚?”
  王明山虽然是在光复军脱离太平天国后才加入的,他也知道太平天国从起兵到全胜时期的纪律。那时候奸淫妇女,伤害百姓者,太平军一律处死。光复军也是如此。至于建国后的法律规定同样遵循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传统中国理念。如果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公检法的覆盖范围已经不是皇权不下县的程度。
  最后打死人的被判死刑,其他人都被开除公职,并且以公务员法相关规定进行了司法判决。王明山认识这个老兄弟,实际上这种真正的老兄弟就那么几万人,能够爬到高级别位置的更少。别的不说,这个温姓老兄弟的家族遭受了重挫,因为一个逆子坏了几乎全家的前程。
  连连叹气,微微摇头。想象着这样的沉重打击,王明山觉得挺悲哀的。那位温姓老兄弟也是70多岁的人了,怎么受得了这样的刺激呢。
  翻开后面的,王明山看了几眼就呆住了。温姓老兄弟果然没受得了这样的刺激,家族几乎被连根拔起后没多久就去世。在追悼会上,这家里面没入狱的子孙居然敢怒斥殴打前来悼念的领导。怒骂他们不给“自家人”办事。
  王明山再也看不下去。他把通报扔在桌上,愠怒的站起身给自己点了根烟,嘴里面嘀嘀咕咕。看样子说的可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温家能干出这样的事情,被连根拔起的命运已经无法避免。原本的时候王明山心里面还有些同情温姓老兄弟,现在这点同情随着温家的胡闹完全飞到了九霄云外。
  不过这些情绪对王明山都很表面,没过多久,王明山觉得有些发冷。他自觉在教育子女方面已经很努力,但是他老婆几年前去世后,他又到了欧洲这边,对子女们的发展已经觉得无能为力。见到韦泽的儿子韦坤,王明山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韦坤已经算是很优秀的孩子,但是骨子里面的那种傲慢让王明山仿佛看到了他的子女们。这位温姓老兄弟的子女王明山没什么印象,但是这位温姓老兄弟的为人中少不了那种开国元勋的鲤鱼跃龙门后带来的那股子劲头。
  都督是不是对老兄弟们有些过于苛刻了……一个念头突然就在王明山脑海里蹦出来。虽然王明山的智慧很快就让明白这想法很糟糕,但是王明山的身体却因为这个念头大大打了个寒颤。虽然王明山本人坚定的支持依法治国,不过他也很清楚他希望民朝能够成为一个让王明山家族万世富贵尊崇的国度。
  “呵呵!大概满清那些人也是如此想的吧?”王明山喃喃地说道。他本人参加了毁灭满清的革命,亲眼见到数以万计的满清王公贵族不论男女老幼被屠戮的场面,所以王明山很清楚所谓的万世富贵只是一种愚蠢的念头。但是一想起自己的子女,王明山就感受到这种念头非常强烈。
  “工作工作!”王明山轻轻对自己说。这是他解决内心不安的最佳办法,工作固然辛苦,但是能够认清面对问题的话,工作反倒是最好的消除不安的手段。至少对王明山如此。
  转眼1895年就要过去,在亚洲有日本、高丽、暹罗、安南四国同意民朝夏季奥运会的倡议。在欧洲的英国、法国、奥匈帝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也都同意。在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等国表示,只要不许美国参加奥运会,他们就可以考虑。
  最后国际奥林匹和运动会委员会决定,1896年在希腊召开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1900年的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在民朝召开。王明山的外交使命很成功,至于民朝1896年出钱把各国奥运选手运到希腊,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再运回各国。在1900年同样负担各国选手的运输,王明山仅仅抛出这么一个条件,就让很多国家感到满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