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655

  听了王明山的话之后,韦坤心里面对王明山生出些敬意来。这帮到现在还能立于高位之上的老家伙的确很出色,至少王明山用自己的职务下达的命令虽然让韦坤有点不服气,却让韦坤不得不接受。所以韦坤避开这个话题,换了另外一件事,“王书记,我有个要求,我要求尽快统一东非行政区的军事体制。东非不仅是财政混乱,东非的军事组织更加混乱。”
  “这个你放心,我已经下令,要求酒业公司的部队只允许在莫桑比克。愿意到莫桑比克之外的必须并入东非治安部队。如果我能够再多干一年半年的,我大概会让整个东非只剩下统一的武装力量。”王明山答道。说了这些之后,王明山也开始怀疑酒业公司的私兵是不是与想高调王明山的那些人有瓜葛。不过王明山却没有丝毫透露,这种事情必须有明确的证据才行。
  所以王明山又对韦坤说道:“韦坤,你是都督的儿子。不过你还年轻,我相信有些话都督和你说过,不过我不清楚那些话你是不是真的能明白。都督很伟大,我觉得都督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都督是个讲科学的人。科学最重要的是证据。两件事之间应该是有联系的,确定这个联系的讨论可以是据理力争,也有可能是自作聪明。这两者的分别就在于,是不是基于事实。”
  韦坤愣了愣,他不知道王明山为啥要讲这么一个空对空的理论问题。如果王明山是想说做事要讲证据,韦坤当然知道这个问题,他自认自己不是一个捕风捉影之辈。
  看了韦坤的表情,王明山就知道韦坤没能明白他的意思,所以王明山继续讲道:“韦坤同志,我比你大不少岁。我到现在的人生见过很多聪明人,很多聪明人不是没能看到问题。他们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他们会自己给事情的结束划一个线。他们觉得过了这条线就算是把事情办完了。其实事情是否结束自有其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每天坚持下去,而不是自己去给事情做判断。”
  听了王明山所说的话,韦坤先是一愣,然后就觉得恍然大悟。
第411章
福兮祸兮(八)
  “爹,我请问您个问题。”阮希浩的儿子阮建华在晚饭之后对阮希浩说道。
  阮希浩看了看座钟,已经是晚上八点左右。他这边还得督促着军委的迁移工作,事情实在是比较繁琐。阮希浩本来想拒绝,不过突然又觉得这么繁琐的事情必然要出错,所以他干脆就留在南京压阵。等着北京那边缺了东西之后通知他就好。既然如此,阮希浩又觉得和儿子说说话却也不错。
  “有什么事?”阮希浩问道。
  阮建华先给老爹倒杯茶,然后才问道:“爹,现在有人说都督要把皇帝的位置传给长子韦睿,也有人说都督要把皇位传给在非洲的韦坤。还有人说,都督不准备传位,准备搞共和啦。爹,您一直在中央,总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听着这话的时候,阮希浩的眉头就已经皱了起来,听完这个问题,阮希浩非常不高兴地说道:“都督传位给谁,什么时候轮到你管了。天家的事,插手就是找死。你们这帮孩子难道就不看历史书么?”
  见老爹不高兴,阮建华连忙赔着笑说道:“爹,我也想靠自己谋个前程。若是都督准备传位,我没眼力,也不敢掺和到这种事情里面。可都督若是真的搞了共和,我就不怕了,我想去东非。可这种事情又不是我能知道的,所以还请爹给指条明路。”
  阮希浩对自己的儿子阮建华其实并不太看好,以阮希浩的感觉,这孩子像他母亲更多些。不过这毕竟是自家儿子,阮希浩不高兴的原因也仅仅是自家儿子没能达到他的期待而已。而且胆小也有个好处,就如阮建华就很清楚不能掺乎到皇家的继承权漩涡中去。所以阮希浩并没有继续批评,而是问了个问题,“到底是谁说的都督要搞共和?”
  “这个……我不是请教您来了么?”阮建华并没有想说出自己消息来源的打算。
  “决定是不是采取共和制的是都督,还有政治局。我想你的狗屁消息里头肯定不是都督说出来的,也不会有政治局的人会这么说。你老子我参加了这么多政治局会议,从来没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建华,你不要听了一些你喜欢的消息,就去信以为真。要是打仗时候敢这么面对战争,早就死了几十回了。”阮希浩的语气并不强烈,他发现自己还真的没这样教育过自己的儿子,所以觉得自己其实还有些不称职的。
  “我明白了。”阮建华还算是做出了挺正经的表态。
  阮希浩实在是没精力和儿子继续讨论问题,当他决定把迁都的事情交给部下去办的时候,阮希浩就已经想休息一下。心气一松,整个人自然都会放松。在这种精神状态,阮希浩也没有像以前那般对儿子求全责备。
  老爹没有过分要求,阮建华也很顺利的离开了家。他直奔南京紫荆路上的一家酒店,到了酒店的会议室,已经有人三四个人在里面。见到阮建华已经到了,先来的这三四个人中为首地说道:“老阮,若是以后那些人再拖拖拉拉,我可是不会再等着他们。”
  阮建华并没有多说什么,他也对迟到的事情很不喜欢,不过那是对别人迟到不喜欢。阮建华本人觉得守时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任何行动都需要以确定的日程为目标,这得带给人生多大的负担啊。能够随心所欲的生活,能够不受限制的生活,这才是阮建华最喜欢的日子。
  又等了半个多小时,前来参加会议的人陆陆续续到了。还剩下三个空位的时候,在首席上的那位说道:“咱们不等了,立刻开会。”
  阮建华心里面立刻轻松许多,以前他不是没等过那帮来晚的,等待的结果是拖沓的时间与极大的不快,此类经历让阮建华对等候别人完全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跟不上就掉队,团队真的不欠那帮掉队者任何东西。
  在首位坐着的那位继续说道:“郡主发了电报回来,王明山现在猪油蒙了心,想对东非的钱动手。若是不把他拉下来,天知道这家伙会胡作非为到什么程度。我们已经知道王明山和意大利女人生了孩子,现在就要针对此事下手。咱们分分工,看看大家都能承担什么责任。”
  阮建华听着这话已经皱起了眉头,作为阮希浩的儿子,阮建华当然听说过王明山与沈心的关系。这两个人可是生死之交,若是一味的去动王明山,会不会引发沈心的反弹。沈心现在是北美军区的军区政委,也就是北美军区第一人。若是沈心说了些什么,只怕影响会非常大。
  “沈心会不会出来保王明山?”不用阮建华吭声,已经有与会者说道。
  “王明山做出了违法组织纪律的大事,沈心敢去保?”首座那位用嘲讽的语气说道。
  与会的大约都是与阮建华差不多出身的,听了这话之后倒也连连点头。阮建华听了这话之后突然生出一种很滑稽的感觉,这帮人都是觉得自己可以凌驾组织之上的二代,他们自己不认为组织纪律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却认为可以通过组织纪律扳倒王明山。王明山即便不是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好歹也是政治局委员。真的能这么轻易被扳倒么?
  但是周围的人不提及此事,阮建华也不好意思说。然后就听这帮人讨论着如何利用他们二代的身份不引人瞩目的掌握潜规则,以完成对政局的有利撬动。这下阮建华更加不安起来,这个潜规则还是韦泽都督写出的东西。当时韦泽都督在同一时间段里面发表了《潜规则》与《想象的共同体》两份文件。至少阮建华读了之后觉得眼界大开。可这两份东西是写给党组织看的东西,周围这帮二代们真的觉得自己能比老家伙们更加聪明不成?
  一种不安的感觉开始在阮建华的神经系统里面蔓延开来,一想到要和那帮老东西们为敌,阮建华就觉得很不安。身为二代,阮建华并不怕这帮老家伙们,不管老家伙们如何严厉。撒撒娇或者低头认个错,甚至只要不傻到自己作死的硬抗,老家伙们都会软化态度做出让步。不过阮建华现在已经清楚的理解到和自己在一起的这群人是要与老家伙们为敌,与老家伙们为敌会是一个什么下场呢?阮建华虽然不至于绝望,却也没有丝毫乐观。
  “老阮,你问的那个都督是不是要搞共和的事情,问的怎么样了?”首座的那位问道。
  “现在还不清楚。我能确定的只是都督和政治局到现在还没提及过是否传位或者搞共和的事情。”阮建华答道。
  “现在还不说,都督就不怕自己突然出事么?”有人用很是疑惑的声音问道。
  “不要对都督不敬。”首座开口批评。
  不过这种批评貌似根本没用,说话那位倒是毫不退缩地答道:“我这哪里是对都督不敬,都督这都57岁了,难道不该保重自己的身体么?”
  阮建华心里面一阵腻歪,他虽然不怕老家伙,但是他爹阮希浩对韦泽都督非常崇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虽然有同学少年挥斥方遒的情绪,阮建华却也不敢对韦泽都督有所不敬。发言的这位把韦泽也算计进他如意算盘的行动,让阮建华越来越觉得不对。这个组织原本是二代熟人之间互相联络,看看有没有快速赚钱或者获得别的好处门路的组织。这些年越来越变化的厉害。特别是这帮人与郡主勾结在一起之后,变化就更大了。
  是不是自己也该退出了。阮建华莫名的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来。当下的这帮人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阮建华原本的期待,更重要的是,郡主要大家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危险。而郡主给大家的好处也越来越少。这样的参与是不是不对路呢?
  讨论的内容结束之后就散会,令阮建华心里面非常不爽的是,这帮人和来的时候不同,很快就跑路了。看了看烟头遍地的会场,阮建华决定下次真的不来了。阮建华的父亲阮希浩给他找了一个新部门,在南洋的剑麻种植厂工作。那边虽然远,却比非洲或者北美距离国内近多了。而且据说那边的工作比较轻松,民朝的种植厂逐渐采用了机械化,人力使用比以前少了太多。阮建华更加不用担心自己会吃什么苦。最重要的是种植厂厂长的工资很高,每个月至少八千的工资已经足够阮建华花销。
  散会之后有人各回各家,有人则是呼朋唤友的一起去吃饭喝酒,也有那么两位分别向两个单位去了。一位偷偷溜进了一个饭店,已经有“肃反委员会”的成员在那边等待。还有一位去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已经有监察员在等待。等人一到就开始拿出笔记本来记录。很快,情报就通过不同的渠道沿着两个部门的内部规章开始流动起来。
第412章
福兮祸兮(九)
  韦坤从南瞻市回到苏丹港的路上拿了好多最新的内部通报,虽然还不到30岁,韦坤却忍不住感叹起“县官不如现管”的事实来。以前喀土穆作为东非行政区首府的时候,任何情报都要先传到喀土穆来。
  现在东非行政区的首府换成了南瞻市,喀土穆就没了信息传递中心的地位。即便南瞻市距离一个像样的首府还差很远,情报要按照规定先送到喀土穆来。现在韦坤从南瞻市这破破烂烂的地方回苏丹港,还得顺道承担起运送内部通报的责任来。
  此时已经进入四月,韦坤在通报上又见到了他哥哥祁睿的名字。这位年轻的少将已经编入了新成立的摩托化步兵兵团,在美国南部的战场上活跃着。韦坤很希望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就意味着国家财政思路的变化。当下的财政思路是为了战争为了胜利,之所以没搞到国内感受到沉重的负担,只是因为民朝钢铁产量大,工业水平高。而美中省又是个大平原,是粮食的大产区。
  国内不愿意让民众对战争有负面情绪,所以没有强力剥削国内。此次在南瞻市与曾经的央行头子王明山聊天之后,韦坤才知道中央政府对于其他地区并没有手软。大量资金都是从南海以及东非抽调出来的。这些地方没能力与中央掰腕子,这些地区的领导们也没有长期经营那些区域的打算。所以整个反弹基本上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之上。甚至因为国内民众没感觉到压力,反倒是激发了他们的激情,对战争不负责任的吹捧越来越多。
  韦坤对王明山越来越佩服,虽然王明山不是军委、总理之类显赫的人物,可理解看待问题的能力真的让人觉得王明山是个名至实归的央行头头。所以韦坤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此时必须要面对他的侄女韦文睿。现在东非这边的苜蓿出口制度有很大问题,韦文睿为首的公司是先拉货,再算账。算账之后却不是直接给钱,而是由中央给这些东非的官员们钱。这就等于是东非这边根本没有自己的财政权,所有的财权全部由中央和韦文睿控制了。
  从南瞻市回苏丹港很快,沿途上海军数量不少。韦坤看到光复军的军舰正在对一些挂着风帆的船穷追不舍,忍不住就让信号员问问追击的战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韦坤得到的消息是,“我们在追击海盗!”
  看着那些灰色涂装,烟囱中冒着浓浓黑烟,在海上奔行如飞的军舰,再看看那些挂着风帆的木船。韦坤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印度洋上的海盗就这么生猛,敢用风帆木船挑战光复军的钢铁巨兽。
  然而韦坤也很清楚,他这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印度洋上的中国海军全部是光复军海军管理,别说他一个苏丹三郡郡守,就算是王明山也没能力调动光复军海军的一兵一卒。殖民地这种玩意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力可言。
  所以韦坤也不自寻烦恼的去管这些问题,他又埋头在那堆内部通报里面。这是好几个月的内部通报,主要记载了光复军在北美的大规模行动。进入3月之后,光复军兵分三路,韦坤的哥哥祁睿所在那一路从加利福尼亚南部出发,沿着南方进军。中路则是从西海岸北部出发,在落基山脉疯狂清洗。北路在冬天的时候退守五大湖,现在他们趁着化雪之后的世纪开始向五大湖地区的美国人聚集地猛扑,看战报上的意思,部队正沿着伊利运河进发,大有解决敌人之后直奔纽约的模样。
  每一路部队都动用了百万兵力,韦坤觉得美国真的很大,1890年大概是不会被吃掉的。不过189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抵抗大概会被彻底摧毁。到了1891年,中国陆军会面对的大概就是东海岸那群孤儿寡母。当然,这是建立在美国联邦政府能够有效调动美国兵力的基础之上。也许再经历一系列失败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就会名存实亡,美国各州会选择自行其是,完全无视屡战屡败的联邦政府的命令。一旦搞成人民战争的话,战争就会比想象中麻烦。
  除了军事的内容,国内又掀起了一股到北美工作的风潮。原本国内过剩人口能去的只有南洋、关外,北美。东非基本都得是行政性组织才有机会。南洋、关外、北美,这三个地方在民朝人民眼中就是“热、冷、很冷”的代表。这就出现了也不是没人去,但是留不住人的局面。到了这些地区的人挣了钱之后大多数都选择离开,特别是那些农村到这些地区的,哪怕是在这些地区和老婆生了好几个娃,他们也会选择觉得赚够了钱之后带着老婆孩子回到故乡生活。
  所以这次通报里面讲了一件事,政府当然鼓励移民,可政府这次干脆不搞大移民了,至少不用移民的名义来宣传。既然各地多数都认为在远离亚洲本土的地方工作工资比较高,政府就以雇工的名义在各地征召至少小学学历的人力。
  当政府把头五年的分配模式和大家讲清楚之后,大票的小学、初中文化的年轻人选择前往北美。如果有高中学历的话,大家找个在本地比较体面的工作还算容易。但是那些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已经不容易找到那些体面以及有稳定靠谱工资的职务。与现在的收入一比,政府正在攻打的美国以及政府已经占领的北美诸省的工作反倒是国内难的高薪。
  看了这个消息,韦坤心里面哀叹,“把人都弄走了,又有谁肯到东非来工作呢?”
  哀叹归哀叹,一回到苏丹港,韦坤立刻组织会议,“我已经和王明山王书记汇报过,东非行政区已经决定,以后咱们出口苜蓿是要收取现金。而且我们东非行政区会自己安排对欧洲出口。”
  此言一出,一众与会人员都傻了眼。且不说这个决定对大家是好还是坏,大家首先就没想到有朝一日居然能把苜蓿这个买卖掌握在东非行政区自己手里。所以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怀疑。
  韦坤继续说道:“我先得告诉大家,这么搞了之后要面对的就是好几个月大概没工资。如果谁受不了先说出来,我可以接受他离开。”
第413章
福兮祸兮(十)
  红海沿岸沙滩不多,大多数风景是红海两岸那种红色山岩组成的山脉。这些山脉不算高,却是绝对的荒芜之地,苏丹港就修建在红海西岸连绵山脉的一个缺口处。说是缺口,也只是比其山脉低些,整体也是在山坡上。所以从位于山坡顶端的建筑里面看出去,就能居高临下的看到整个苏丹港的全貌。
  韦坤所在苏丹港港区办公室就位于苏丹港港区一个高位之上,向外看的时候,韦坤注意到一艘纯白的游轮优雅的停在港口的泊位上,这艘名叫彩虹公主号的游轮是韦文睿出行时候最喜欢的游轮,它已经在哪里停了好些天。韦坤为了苏丹三郡的工作不得不来苏丹港,韦文睿最初据说是应了韦坤的请求到了苏丹港来谈农产品销售合作,然后韦坤在这边忙碌,韦文睿也是忙忙碌碌的样子。
  想到这里,韦坤微微叹口气,他低下头开始在信纸上继续打着提纲。身为苏丹三郡的郡守,工作真的比韦坤想象的更繁重,简直有点日夜不得闲的意思。就在韦坤横眉冷对草稿纸,俯首咬断铅笔头的时候,警卫员进来告诉他,苏丹港港区副区长前来请求见面。
  韦坤请副区长进来,结果副区长进来之后立刻递给了韦坤一张辞呈。就在韦坤读着辞呈的时候,副区长说道:“韦书记,我在东非已经好几年时间。我一直想回家,现在我决定回家去照顾父母,还请您批准。”
  “唉……照顾父母人之常情。我能理解你的想法,我同意了。”韦坤带着那种非常豁达的表情说道。
  副区长的表情明显稍微起了点波动,他完全没想到韦坤竟然会如此简单的就答应了他的辞职请求。副区长如蒙大赦,道谢之后匆匆离开了韦坤的办公室。
  警卫员有些看不过去了,他看着副区长的背影,嘟囔着说道:“这都是今天第四个辞职的。韦书记,您还真能放得下。”
  面对警卫员的埋怨,韦坤笑道:“我就算是强行留人也没用。还不如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安慰我自己一下。”说完,韦坤坐回办公桌前,继续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从停泊在港口中的彩虹公主号舷窗看出去,山坡上的苏丹港港区灯火阑珊,这里是非洲第一个建起了供电系统的城市,即便电力系统容量不大,也还是能支撑起路灯和室内照明用电。天上有繁星,地上也有,在夜晚时分眺望山坡上的建筑群还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苏丹港港区区长和韦文睿一起坐在彩虹公主号的大厅里面,享受着电扇带来的风。也许是看过太多苏丹港夜景,港区区长并没有注视外面,而是注视着韦文睿,而且率直的开口问道:“郡主,您为什么要让这些人离职呢?”
  “那些人不是早就想离开非洲回国了么?让他们如愿以偿有什么不好?”韦文睿并没有收回眺望的目光,她仅仅是慢悠悠地答道。
  这个回答摆明了是应付,这让区长不太能接受。不过就在区长准备想个新的询问方法之时,韦文睿又开口了,“这些年来你们从我这里拿了多少,你们想来肯定很清楚。现在我这位叔叔一心要在非洲大展拳脚,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觉得他想立威的话会如何?”
  这话让区长的脸色稍微变了变。不等区长发表意见,韦文睿继续说道:“就他们拿到的钱,他们现在走的不亏。而且这些人走了之后,苏丹港人手不足。除非是要泄愤,或者完全不考虑结果,否则我叔叔韦坤也不会对剩下的同志动手。”
  区长此时再没有那种被蒙骗的感觉,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真的没想到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段。想通了这些之后,区长忍不住问了个问题,“韦坤书记不会对以前的事情揪着不放吧?”
  不管怎么说,韦坤毕竟是韦泽陛下的儿子,如果这位皇子真的耍性子不依不饶,区长认为自己没办法对付这样的局面。别的人离开是表示不合作,而区长的合作则是因为他留任可以更有效的干些并不是支持韦坤的事情。
  韦文睿冷冷的瞥了区长一样,“哼,你要是担心这样的事情,那就把我交代给你的事情办好。我四爷爷不是个严苛的人,不过他也不是那种非得把烂泥扶上墙的人。如果韦坤叔叔真的没有能力解决非洲的事情,我四爷爷也不会非得把我韦坤叔叔留在非洲不可。”
  听了这样率直的发言,区长只觉得身上有些莫名的凉意。他并没想到自己一个小海港的港区区长居然会搅和进皇家的事情中去,惹上这样的麻烦,是区长最不想发生的局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