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55

  太平天国的社会组织形式,大致上是按《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的,也在武昌等地经过了多次的实践。这种用兵农合一的组织将所有的群众组织起来,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建立一种一切财产公有的制度。按照洪秀全的构想,用军队的方法组织起群众,以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为一军,设立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乡官。其构成一军最小的单位为一家,而其基层组织“两”则为二十五家,故一切施政对象都以二十五家为基础,由两司马管理。凡二十五家中,设有国库一所,保管公有生产物,其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担任,农隙治事,使二十五家成为一个农村公社组织。
  南京城内管理手工业的部门有诸匠营和百工衙,诸匠营和百工衙的组织有些不同:诸匠营人数众多,完全依照军制,各营以指挥统领,其总制、监军、军帅至两司马一如军队的编制;百工衙所属人数多寡不一,有百人则置一卒长,分辖四两司马,二百人则置两卒长,没有军帅、师帅、旅帅各级官员,其组织不尽依照军制。在职掌上也有些不同,诸匠营只管制造,百工衙则凡所典的事,俱兼司收发。
  此时洪仁轩还没从香港到天京,《资政新篇》更没有问世,洪秀全完全是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来执行的政策。在韦泽看来,这个制度的确是集中国小农经济大成,面对各种难以抵抗的天灾人祸,人民追求的乃是“平均主义”。所以太平天国的政治口号就是“无处不均匀”。
  这在1853年的中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自然有极大的吸引力。不过这可吸引不了见识过工业化中国的韦泽。在韦泽看来,时代的公平公正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想吃饱饭,首先就得先生产出来能够让大家都吃饱的粮食。只是工业国才能保证的事情,农业国时时刻刻刻处于各种危机之中,只追求大家的平均,追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那是舍本求末的愚蠢行为。
  “丞相!接下来怎么办?”张应宸的声音把韦泽从沉思中叫过来。
  “把他们放了,让他们走。”韦泽答道。
  “丞相,那我等在安庆该如何做?”韦昌荣问道,“最近前来投军的当地百姓甚多,是不是……”
  韦泽此时已经有了主意,他说道:“这些逃出南京的人就是例子。如果咱们也如此扩编队伍,还逼着别人交投名状,让当地人全家都加入队伍,先不说咱们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可吃,若是不严加训练,以后咱们若是带队出去打仗,只怕也是这么一个结果。”
  说这话的时候,韦泽已经没了任何迟疑。他说道:“当下咱们得先分清,谁是咱们的敌人,谁是咱们的朋友。满清是咱们的敌人,其他没有跟着满清走的人,都可以暂时看成咱们的朋友。所以我们现在先团结朋友,打满清。”
  胡成和听了韦泽的话,皱着眉头说道:“他们可未必肯跟着咱们打满清,到现在投军的人已经没有前些日子多。不过是四五千人前来投奔,投奔咱们的人还多数不是安庆本地人,咱们到现在也不过是万把人。”
  韦泽微微一笑,“咱们有万把人,好好训练的话,打两三万清妖并不费力。而且朋友未必一定要跟着咱们两肋插刀,能够提供养活这两三万人的粮食,也算是朋友么!”
  众将都是打仗的好手,对于政治却并不精通。韦泽的话说的比较明白了,大伙却没有理解。疑惑的目光都落在韦泽脸上。
  韦泽也没准备和他们讨论这些基本政策问题,他说道:“此时我等要务就是先扩大控制的区域。在控制的区域内,我等要做三件事。第一,告知我们控制区域内的所有人,今年一定要完粮纳税。第二、在控制区域内实施分级纳税制度,地主一定要纳粮,还得多交一些。自己种自家土地的,也得纳粮,但是比地主要交的少些。至于佃农,就免了纳粮。只是需要帮着咱们办些搬运的事情。第三、要打击高利贷。咱们的控制区域之内,不许放高利贷!”
第9章
根据地政策(三)
  “卖报!卖报!《安庆新闻》,一文钱一份。新官府的告示,招工,招官,科考,招兵!想知道详情,就卖《安庆新闻》!”报童清脆的声音在安庆城内响起。
  安庆一带读书风气很盛,所以印书的铺子多,卖书的铺子也多。韦泽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在安庆城市里头开创了总参谋部的第一份机关报《安庆新闻》。
  之所以称为机关报,是因为《安庆新闻》乃是安庆最高权力机关总参谋部负责发行,所有撰稿、编辑、审核,一律由总参谋部负责。为了扩大部队在安庆、桐城一带的影响力,韦泽亲自领队,搞起了这份报纸。
  创刊号上,韦泽亲自写了三篇文章。
  第一篇就是《太平兴,满清亡!》
  第二篇则是《关于最近完粮纳税以及打击高利贷的政策内容》
  第三篇乃是《近期要进行的科考事宜公告》
  报纸现在大概有现代报纸的幅面,由于可填充的内容暂时不够,所以报纸只有八版。韦泽先搞了个关于《剃发令》以及《满清屠杀录》的连载。既然是连载,就可以写写停停。完全没有催稿压力。
  满清从来不搞针对民间的政策宣传,这个等级森严的王朝政权不需要向百姓们做任何解释,只需要向人民压榨。韦泽则是反其道行之,实施了政策公开的策略。
  配合了《安庆新闻》这个机关报,韦泽在总参谋部里面新设了一个机构,政治部。由于政治部未来要负责意识形态问题,不可轻易让别人来做,韦泽自己兼任了政治部部长的职务。而《安庆新闻》总编辑,秀才出身的吴启路暂时当上了政治部副部长。
  短短几天之内,《安庆新闻》的销量就到了每天一千份的水平。既然是机关报,也不担心没地方发。韦泽也不想指望这报纸挣钱,他暂时把《安庆新闻》的印刷量定在了一千份。
  而韦泽在此时在总参谋部里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财政预算。
  “我们计划在八月前,把部队扩充到三万人。所以,到了八月的时候,能否征集到至少够养活这三万人吃的粮食,至关重要。除了这三万人的部队之外,还需要养活新开办的军工厂的工匠,以及其他非战斗人员,完粮纳税的最低底线先定到五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韦泽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听韦泽讲话的将领们都有些云山雾罩的感觉。太平军这一路打过来,都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即便是对穷苦百姓不动一毫,但是对满清官府以及富户可是从不放过。让这帮想拿什么就拿什么的兄弟突然间建立起有计划,有预期的去建立一个根据地的概念,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张应宸有些糊涂地问道:“丞相,我们让地方上按时交粮食不就行了,既然到地方上的工作组都差不多选拔好了,把他们派出去就行了呗。何必咱们要先搞这个预算?”
  韦昌荣喜欢和张应宸拌嘴,他笑道:“你怎么知道各地有多少田亩,这些田亩应该交多少粮食?”
  张应宸不乐意了,他质疑道:“让他们交粮食,他们还敢不交?”
  韦昌荣笑道:“应宸,丞相方才已经说了,咱们以前跟流民一样,从大户家弄钱粮,可以看作过路的时候肚子饿,见到别人的鸡,就把鸡杀了吃肉。现在我们是坐地户啦,这税收就跟养鸡一样啦!咱们自家地面上的鸡不下蛋,你上去一通棒打会管用?你把鸡打死算了。”
  韦泽听了这之后心里头苦笑,让原本类似流寇的太平军建立起坐地户的认识已经不容易,不得不用养鸡来比喻。这境界距离为人民服务实在是太远了。
  张应宸一个永安城城里人其实不太懂这个,被韦昌荣这么一通说教,他心里头也不怎么服气。但是韦昌荣也没有自行发挥,完全用的韦泽的话。加上听了韦昌荣这么一番说道,张应宸倒也有些理解了韦泽的税收政策所在,所以他也不再吭声了。
  倒是吴家镇出身的阮希浩,皱着眉头说道:“丞相,这么干的话,安徽本地富户会不会继续欺压手下的佃农?”
  听了这么有见识的观点,韦泽心中一乐。阮希浩出身于被当地土家的豪强吴家镇欺压的六个客家村落之一,很明显,阮希浩的屁股并没有坐在地主豪强那边。
  但是韦泽也不敢完全相信这点,他问道:“那阮兄弟觉得应该如何?”
  阮希浩答道:“若是我说,便把豪强的地都给收了,平分给百姓耕种。那时候所收的粮食皆归于圣库,百姓若要吃粮,从圣库里头支领。这不是更好!”
  韦泽是不在自己的部队里头传什么拜上帝教的,更不用说什么天朝田亩制度,但是阮希浩仅仅从自己听说的,以及韦泽部队中运作的圣库制度,就能想出与天朝田亩制度很类似的体系,韦泽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太平天国早期传教的时候竟然能够得到那么多基层百姓的支持。小农体制下对于“均分土地”的均匀是共通的。
  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青年,韦泽当然支持土改,但是同样作为工业化教育出来的青年,韦泽很清楚,现在根本不是搞土改的时候。且不说外部环境,仅仅是韦泽部队内部,战士也好,将领也好,都没有觉悟自己的阶级性。
  中国每一个新朝代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有均分土地的阶段。随着自耕农的普及,中国的新王朝都有欣欣向荣的头一百年。但是土地终归还会集中,随着土地的集中,总会有那么一次大的政治动荡,那些有些远见的官僚与皇帝都会尝试在土地集中的时候尝试着再次均分土地。而这些尝试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当再次均分土地的努力失败之后,王朝就会不可逆转的走上覆灭的道路。当然,其中还会有些反复,但是那种反复已经是修补匠类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王朝沿着这条覆灭的道路狂奔,直到覆灭的那天真正降临。
  当然,韦泽也见过一个看着真正打破了这个循环的时代,工业化的新中国打破了农村土地问题。虽然也有些问题,但是好歹土地被当作生产资料来看待。单纯的农业时代地主已经被连根拔起,而且看不到再次复辟的可能性。
  所以韦泽对阮希浩笑了笑,即便是阮希浩的看法依旧没有能够跳出旧时代的圈子,韦泽依旧不想直接否定阮希浩的看法。
  他原本想等到自己在安庆花上两三年完全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推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然部队里头有阮希浩这样的家伙,韦泽就提出了与减租减息有关的一个配套措施。
  韦泽说道:“我等需要人投军,而且我不想要那帮只想着浑水摸鱼的人。所以,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政策。每个村,每个乡,都有一定的招兵名额。凡是通过我等身体检查,并且得到通过的人家,可以得到从我们这里得到降低借钱利息的好处。就是优待军人家属!”
  这就是一个简化版的减租减息,韦泽不没收地方上的私人土地,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投军者若是能够当上兵,若他家是佃农,原则上须按照韦泽占领当地前的原租额减低二成五,地租上限不得超过三成五。
  同时安庆太平军承认韦泽抵占领当地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军人家属的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
  同时韦泽派出一部分受过政策教育的兄弟到已经控制的各个农村去,由他们来确定没有地主将自己的赋税转嫁给佃农的事情。当然,前提是这些佃农家中有人投军,并且得到了部队认可。
  虽然韦泽这充满了功利性质的行动只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征集良家子入伍,不过好歹算是照顾了自家兄弟,阮希浩也就不再提更深入的社会革命了。
  韦泽就把讨论的问题再次转回到最初的那个议题,“我们必须建立起预算制度。我们要是想让百姓们能够少纳粮,那就得双管齐下,首先就是完粮纳税,谁都不能不纳粮不纳税。而且不能让地主士绅层层加码。而且我们先做出一个预算之后,就能就米下锅,知道我们每年要向地方上征收多少税款。咱们有了节制,才能禁止附庸咱们的那帮人尽量不胡作非为。”
  说完这些,不管是听明白还没听明白,众将都沉思起来。后勤部部长林阿生说道:“丞相,管纳税的是地方上的官吏,我们难道自己派人当官吏么?”
  “林部长有什么意见么?”韦泽问道。部队经过强化教育之后,认字,会基本算术的战士越来越多,后勤部们是个非常需要数学知识的部门,林阿生可没少从中选出优秀的战士从事后勤工作。
  林阿生答道:“丞相,咱们现在没那么多人可用。”
  韦泽笑道:“这个没问题,我已经准备开始科考,虽然不会很多,定然会有一批人想出来当官混口饭吃。到时候我们管好这帮人就行了。”
第10章
根据地政策(四)
  统一思想是法宝,但是统一思想的核心就是组织内部不能是一个互相对立的阶层。也就是说,组织内部不能没有上升的通道。
  仅仅是在安庆待了一个多月,甚至在韦泽开始尝试建立基层组织之前,就有四五千安徽地方豪杰前来投军。韦泽在部队内部开始正式推行了军衔制度。从列兵到将军,韦泽照搬了现代军事体制的这套东西。而且韦泽也制定了明确的晋升标准。
  刚进来的人员,统统是列兵。能够完成基本军事的队列,跑步,听懂基本口令的战士,只要识字到十个,能从一数到一百的,就晋升二等兵。进一步完成军事训练,能够识字到五十个,并且学会加减法以及基本乘除的,晋升一等兵。在尉官以下,每一级别都有相应的军事技能,体能训练以及文化知识标准。
  韦泽不仅是在发型上学习秦军,在制度上,不同的军衔有不同的待遇。虽然相差不太大,却不是没有区别。好好学习,好好训练,服从命令听指挥,就是低级晋升的唯一标准。
  尉官以上则是需要有战功,有专门的考核。韦泽原本以为这个标准有些苛刻。可没想到的是,越是级别高的军官,越是有股子狠劲。越是级别高的将领,原本就越需要更高的文化水平。例如韦昌荣,原本也读过点书,认识一二百字。跟着韦泽接受教育之后,他也学着些军事命令,到了评定的时候,竟然已经熟练掌握了五百多字。考核的时候一路过关,最后得以获得了上校军阶。
  即便是没什么文化基础的阮希浩,经过这半年在部队的强化训练,加上考核前的强化学习,也获得了少校军阶。反正韦泽需要的又不是这帮人能够写什么骈体文,能够吟诗作赋,只是要他们能读,能写。语言组织粗糙,能够阅读标准化的公文,这就足够了。
  从3月到4月中旬,经过一番折腾,部队里面更加条例化。底层士兵们都知道自己如果能够完成某个程度的知识,并且积累起足够的军功。当个将军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部队有了非常明确的上升通道之后,军心更加稳定。
  原本战士们视军队中办的培训班,夜校为艰难无比的地方,现在大伙学习热情空前提高。原本中国对学习文化就有根深蒂固的传统,现在学习文化与待遇直接挂钩,学的还是在部队里头有很大用处的知识,大家自然是肯学。
  甚至连新入伍的战士,都能接受韦泽制定的制度。安庆这地方本来文风就很盛,完全不认字的文盲比例远比其他地方少。近半的新战士们通过了文化考试,对它们来说,倒是军事考核比较困难一些。
  兼任了组织部功能的作战训练部门,从最初的五千老兄弟里头圈出了两千五百左右的伍长苗子。新入伍的这批人中,也有四五百人被视为可以培养的人才。全军的核心骨干就是要靠这批人逐渐的培育起来。
  清军并没有留给韦泽太多时间,到了4月20日,据说一支四千多人的清军从庐州向安庆出发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部队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官兵都是摩拳擦掌。文化知识与基本军事训练只是考核的一部分,真正想快速晋升,要靠的还是军功。清军打过来之后,部队中有进取心的官兵看到的都是更快晋升的机会。在他们带领下,部队的求战意志非常强烈。
  没等韦泽出兵,4月25日,杨秀清的命令就到了。杨秀清很爽快的给了韦泽前十一军到前二十军的番号。并且命令韦泽督军攻打庐州。杨秀清给韦泽写了一道密令,里面详细介绍了为何让韦泽攻打庐州的原因。太平军已经做好了北伐的准备,让在扬州镇江等地的林凤祥、李开芳帅两万部队实施北伐,直捣北京。杨秀清要求在安庆的韦泽先出兵北上进攻安徽重镇庐州,以吸引满清的注意力。
  总参谋部分析了杨秀清的命令后,对这个安排很欣赏。不过作战部部长胡成和提出了一个问题,“若是我们一举拿下庐州,东王会不会让我们北伐?”
  这个担心看着挺离谱,韦泽的部队留守安庆的时候不过五千人,即便是现在也才万人。即便是顺利打下庐州,让一万人的部队千里迢迢进攻北京,也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参谋总部的其他将领都懒得去考虑这件事。
  可韦泽倒是心念一动,他并不记得太平军真的占据过河南。如果占据了河南,自然早就占据了整个安徽。而此次北伐军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领军,兵力高达两万,北伐战略应该是动真格的。
  那么从历史结果上看,这支北伐军一定是失败了。而韦泽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东王杨秀清要求韦泽进攻庐州的计划。韦泽无疑是距离北伐军最近的一支太平军部队。若是北伐军被清军干净利落的一口吃掉,那就算了。看现在的局面,清军是没有办法一口吃掉两万人的太平军。未来北伐军受挫,遭到清军围困的时候,韦泽势必要带兵前去救援。
  想到了这里,韦泽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不会发生此事!”
  没等众将说话,韦泽接着说道:“也只是现在不会发生此事。大家看,在长江以北,除了扬州、镇江等地的部队之外,就是咱们安庆。向北打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我们倒是更早做好准备。省的到时候突然要北上,那可就连安庆都没人留守了。”
  听了韦泽的话,胡成和皱着眉头盯着地图,“若是按丞相所说,我等就一定要占据庐州才行。”
  在地图上看得清楚,庐州在安庆北边。安庆附近以山地丘陵为主,想占据物产更加丰富的平原,非得夺取庐州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