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655

  英国《泰晤士报》在北京有专职记者,这些记者在其他国家的地位几乎等同于英国第二使馆,可在中国的地位不过是一家外国报纸的记者而已。泰晤士报记者们对自己的地位也没有特别的抱怨,某种意义上也托了《泰晤士报》的福,把人口超过七亿,繁华远胜欧洲的中国介绍给欧洲读者,现在欧洲能读懂报纸的人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实力超过英国的大国。这么一个独霸西太平洋的大国在本土不鸟泰晤士报的记者,在欧洲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说泰晤士报的记者,中国对英国不也说打就打,打了就打了。
  所以在《泰晤士报》将中国迁都的消息传到欧洲之后,所有人关注的都是这个消息,而不是泰晤士报记者在中国的地位。
  一次迁都就要越过上千公里的距离,大部分欧洲国家国境最远的距离也没能到这样的水平。而这次迁都还仅仅是把中国首都从长江流域迁到北方的内部移动而已。北京距离最近的欧洲国家还有万里之遥。中国的幅员辽阔让欧洲读者通过《泰晤士报》相当专业的介绍有了个深切的感受。
  让欧洲更在乎的不仅仅是这么一个上千公里的迁都,而是中国执政者的坚定意志。为了发展中国北方经济,中国大皇帝陛下亲自带队迁都。《泰晤士报》里面介绍了中国几大重要的经济区,岭南经济区已经非常活跃,长江流域更是繁花似锦,当中国北方也能因为此次迁都而发展起来的话,中国的力量只会更加强大。
  为了发展经济而不辞劳苦的中国大皇帝,让欧洲一直没有降温的中国热更上层楼。很多欧洲能读懂报纸的读者公开或者腹诽,“俺们国家的皇帝(国王)(总统)都在为国家干啥呢?”
  借了这件事的噱头,议员塞西尔·罗得斯再次开始鼓吹他那套东西,“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避免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领土,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出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我常常说……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第221章
发酵(六)
  “各位议员,我相信大家一定看到中国皇帝要迁都的消息。我稍微要说一点题外话,我们曾经赞叹过俄国的苦行僧们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把俄国的国界推进到万里之外。当然,这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在短短几年里面就土崩瓦解。而我现在还要向诸位讲述一个不算太久前发生过的真实的事情,不是故事,而是事实。有那么一些人靠他们的两条腿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走过了比俄国苦行僧们一个多世纪更远的道理。”
  议员塞西尔·罗得斯说完之后揭开了他背后背板上的罩布,上面是一副粗略的中国地图,地图上用加粗的红线标志了1852年从永安开始,到1855年抵达广州的重点。从永安到长沙,从长沙到南京,从南京到安徽,从安徽北上天津,从天津回到南京,再从南京一路抵达广东。不仅是背板,议员塞西尔·罗得斯还印刷了一些简易的图分发给英国议会的议员。当大部分议员都有浏览到之后,议员塞西尔·罗得斯继续说道:
  “中国的大皇帝带领着他的追随者们一步不差沿着这条道路走了过来,距离超过了俄国人从伏尔加河出发抵达阿拉斯加的总长。挡在中国大皇帝面前的不是些连金属武器都没有的土人,而是用火器武装起来的几十万军队。但是中国大皇帝并没有被他的敌人阻挡,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击败了所有的敌人。然后的事情我们不用再赘述。他指挥着军队又在数年里面走了数倍于他曾经亲自走过的路程,达到了比俄国苦行僧更远的地方。”
  现在欧洲有关韦泽的个人传记在很流行,少量书的内容比较严肃,大部分书的内容光怪陆离。现在议员塞西尔·罗得斯用很现实的态度讲述了韦泽亲自踏过的征程之后,不少英国议员也是被震慑到了。韦泽亲自走过的征途比拿破仑比亚历山大更远,和这两个短命皇帝相比,韦泽稳如泰山的坐镇中国首都,牢牢的把控着中国的权力。
  “很多欧洲人到过中国,不少议员或者议员的家属也曾经到过南京。哦。不少共产主义者也跑去中国恳请援助。有些议员对中国大皇帝和他手下重臣的评价是‘一群没有一英寸土地的男人’。”说到这里的时候,议员塞西尔·罗得斯的语气带上了嘲讽。英国议会里面也传出了一阵笑声,对中国土地国有政策持完全否定意见的英国议员们就是这样嘲讽中国上层的。
  “有些人对南京的壮丽很赞美,这我能理解。在整个欧洲现在没有以前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人口能够超过700万。有些人对那些人穿的漂亮丝绸外衣很赞美,中国的丝绸的确品质不错。但是我想提醒诸位的是,这些人不管穿上何等华丽的外衣,他们真正的衣服是军服。他们不管被冠以何种重大的职务,他们的本质是军人。这些可怕的人……我其实很想将他们称为很可敬的人,他们曾经亲自走过万里之遥,曾经亲手把所有的敌人踩在脚下。他们是战士,攻城略地,杀人无数。他们是开拓者,在广大的土地上开垦耕耘。我认为这非常光荣!”
  短暂的玩笑与嘲讽带来的轻松气氛被议员塞西尔·罗得斯后面的话冲散到无影无踪。这番描述很有效的塑造起了中华民朝开国者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这的确很接近真实。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议会里的议员一眼,议员塞西尔·罗得斯停顿了片刻才继续用沉重的声音继续他的发言。
  “我们英国也曾经有过如此伟大的时代,那时候我们曾经一无所有,但是我们的船队面对大西洋不可测的风浪勇敢进发,我们的殖民者们向着广阔而未知的土地前进。最终创造出一个空前广大空前强大的大英帝国。我们每个议员身上都流淌着前辈的血脉,这是我们大英帝国人民的共同血脉。可是那个时代过去了,北美殖民地独立了,更北的广大殖民地卖给了中国。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我大概可以断言,大英帝国现在还拥有的土地会一个个失去。这个未来看似荒谬,却绝非没有可能。因为我们大英帝国现在所认同的大英帝国仅仅限于英伦三岛,除此之外的国土都不是我们大英帝国的土地。诸位议员,这种想法不对。诸位议员!如果我们的祖辈知道我们今天的想法,他们大概会气的在坟墓里打滚!”
  这段话说的很严厉,不过反响却没有很大。不少议员都知道议员塞西尔·罗得斯又要向英国议会宣传他那套解决美国,在北美建立新英格兰的计划。
  很明显,议员塞西尔·罗得斯也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所以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转过身把最初覆盖在背板上的罩布再次罩上。在大家以为他要偃旗息鼓的时候,议员塞西尔·罗得斯转过身指着覆盖在罩布,“先生们,我们大可以像这样,把事实罩起来不去看。可这些事情并不会因为我们做出选择性狗眼瞎的行动而消失。而且我们以为我们罩住的东西是别国皇帝的丰功伟业么?不,你们错了!当我们对其他国家的伟大功业视而不见的同时,也对我们大英帝国的伟大进取精神采取了视而不见。”
  “去开拓!去征服!去建设!这是大英帝国强大的根本。如果我们要故步自封,我也希望大英帝国能在一片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国土上故步自封。现在有些议员认为,大英帝国展开一场惨烈的战争,如果失败了,大英帝国就会彻底覆灭。我要告诉大家这不是真的。当我们向西班牙大舰队发动进攻的时候,有人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就会覆灭,但是我们胜利了。当我们向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发动进攻的时候,有人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就会覆灭,但是我们胜利了。现在又有人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就会覆灭,我并没有把这个当做可以恐惧的对象,而是把这个当做胜利的祝福。我们的历史向我们证明,这种时刻从来是大英帝国进入更辉煌时代的序曲。我们历史证明,面对这样的局面,最后的胜利者必然是大英帝国!”
  支持议员塞西尔·罗得斯的人并非没有,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面,越来越多的英国议员和英国头面人物对建立一个北美的大英帝国越来越有兴趣。现在中国皇帝为了发展经济而选择迁都的行动更是震动了英国上层。对于欧洲国家来说,迁都已经是太久没有出现过的事情。至于从一个富裕的地区迁都到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更是想都别想的事情。
  面对议员塞西尔·罗得斯的发言,议会里面爆发出相当热烈的掌声。虽然这种热情回应并不等于那些鼓掌的议员就会立刻支持向美国发动进攻的议案,可中国大皇帝韦泽陛下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后,的确让那些有血性的英国议员感到了震撼。一个有数百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大陆性英格兰的确令不少英国议员有些向往。中国是一个人口超过七亿人口的庞大国家,英国上层不得不承认正是这广袤的国土才能养活如此规模的中国人口。而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英格兰,那又将令英格兰拥有多少人口呢?两亿?三亿?还是更多?
  也就在英国议会对未来英国的考虑越来越倾向于一个新方向的时候,马叔也在病榻上与恩叔进行着讨论。整个欧洲对于中国的讨论越来越多,那些曾经因为中国实施了土地国有制而不断散布中国崩溃论的人在十几年中少了很多,即便是剩余的人声音越来越大,可大家对他们早没了以前的关注程度。中国的成功原因是什么?能否将中国的成功复制到欧洲各国?不仅是欧洲上层在讨论,连民间也开始有了更多讨论。
  在整个欧洲最能理解中国政策的两个人大概就是马叔与恩叔。此次有关中国皇帝迁都的消息让马叔不得不向恩叔感叹道:“大胡子,我并没想到中国能把生产力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贯彻到如此地步。”
  恩叔对生死看得很淡,即便如此,见到被疾病折磨到瘦骨嶙峋的马叔,恩叔心里面依旧非常难受。他故作轻松地说道:“卡尔,你还是认为韦泽会成为一个最大的反动者么?”
  这是一个讨论过很久的话题,甚至已经变成了两人之间的一个玩笑。马叔微微笑了笑,“摩尔大胡子,我的看法还是和以前一样。如果韦泽把所有的功业归于私有,如果韦泽所创造的制度把这一切都归于私有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最大的反动者。”
  恩叔也强打笑容,他握着马叔的手说道:“卡尔,你对韦泽总是这么严厉。”
  马叔并没有笑,他有些怅然地说道:“我们对希望总是严厉的,总是最挑剔的。那么大的代价才换到了土地国有化,我并不想看到这样的成果被最终篡夺。”
  欧洲已经越来越清楚有关二十年前中国内战的情况,这让欧洲感到了真正的震撼。在遥远的东方,一亿人的生命就在那场内战中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中国在内战之后的进步的确令人敬畏,可进步的代价之大令人不能无视。那可是足足有整个欧洲所有国家加起来三分之一的人口。
  “那你就早点好起来吧,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中国看看。如果你亲自到中国的话,我想韦泽一定会和咱们见面的。”恩叔看着马叔越来越苍白的脸色,感受到马叔的手掌上的温度越来越低,他的声音已经开始颤抖。
  没有回应恩叔的话,马叔慢慢的逼上眼睛。从轻轻蠕动的嘴唇中传出轻微的声音,“大胡子,有你这样的朋友,我感觉很幸福。”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一道短暂而璀璨的轨迹,在黎明前的夜空中显得如此明亮。距离欧洲万里之遥的日本,土方岁三骑在一匹北海道产的枣红马上,对着跟在身边的人喝道:“全体出发!目标东京!”
  发布了进攻的命令之后,土方岁三催动马匹,向着前方驰去。在日本东北寒冷的冬天里休整了五个月的北海道军犹如一股洪流,跟在土方岁三的背后向着南边的明治军方向隆隆而去。日本内战再次进入了激战的阶段。
第222章
发酵(七)
  日本内战重开,中国舰队的巡航继续进行,巡航舰队的旗舰重庆号战列舰终于以它本该有的姿态出现在日本海中。舰体并未有什么修改,只有甲板上被硬塞上去的四门三联装380火炮变成了四门双联380火炮。
  29000吨的船体在波涛汹涌的日本海上显得异常平稳,大量工程人员在军舰各个部位观察测量,这么大的军舰上小毛病不断。找到毛病,进行针对性改进就是技术人员的工作。令这些技术人员感到宽心的是,都督已经说了,未来十年不考虑再建造更大的军舰。在这十年里面,以重庆号战列舰为蓝本,中国的新式战列舰都将是升级版而不是放大版。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满编的人员与大量技术人员把舱室塞的满满的,暖气维持着舱室内14度的温度,非常适合睡眠。然而技术人员并没有睡着,他们躺在吊床上聊着工作。
  “这船就是刚能用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技术人员并没有对这艘外形雄壮的军舰给与过高的评价。采用了太多新技术,应用了太多新思路。这艘军舰的建造过程让所有技术人员都提心吊胆。即便是乘坐着这艘军舰航行在大海上,技术人员们也没有盲目的乐观。
  “只希望都督能够不再提出别的要求啦,未来几年里面就按照这艘军舰的规格继续建造新军舰。”
  “虽然不用十年,五六年总是得有的。”
  满足现状的发言接二连三。技术跨越太大,大家都希望能够稳几年,把这些技术吃透。没人认为重庆号能在东北亚发挥出什么威力,这里的敌人太弱,把重庆号放在这里就是单纯的浪费资源。重庆号真正的战场应该是在印度洋,应该是在南大西洋。对手不该是可以完全无视的日本海军,而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大舰队。
  就在大家聊着聊着就逐渐进入梦乡没多久,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军舰明显震动了一下。刚睡着的军人与技术人员没有为此而动,直到尖锐的警报声响起。
  “敌袭!各自到岗位上!各自到岗位上!”在播放警报的空隙中,喇叭中传出了急促的呼叫声。
  海军官兵们很快从铺位上爬起迅速穿好衣服,向着自己的岗位猛冲而去,各就各位之后却没有发现接下来有关敌人的消息。又等了一阵,大家觉得这次只怕是演练,不少同志的情绪就放松了很多。然而事情并没有想大家所想的那般很快就解散回去继续睡觉,直到一个多小时之后众人才得到了命令。
  司令室里面灯火通明,军舰的确遭到了袭击,各个观察哨都没有发现有敌人射击的情况。加上的确有爆炸和船体感受到的冲击,最后司令部大概判定是军舰有可能触碰到了水雷。有了方向之后指挥室里面并没有感到轻松。船体受的伤有多重?虽然水雷没能炸穿船体,损伤定然还是会有的。能在日本海布雷的只有明治政府一家,这是那些飘散的水雷偶然与军舰相撞,还是日本人有意在航道上布雷?这些事情都是个未知数。
  水雷攻击不像水面舰艇的攻击,可以发现或者预防。水雷在夜晚很难发现,若是再碰到水雷的话,军舰总是有遭到创伤的可能。这种感受实在是太糟了。
  通讯单位二天早上把重庆号撞上水雷的事情提交给了军委,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海军在日本海军这里的第一次“吃亏”,大家的情绪都不是很好。
  韦泽也发现了他以前并不太重视的事情,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实在是超出他的想象。日本故意在航道上布雷的可能不大,重庆号的运气看来是非常不好,撞上了之前明治海军释放的水雷。这种事情就非常讨厌,战列舰可以仗着皮糙肉厚硬抗,若是此次撞雷的是一艘民船呢?以民朝的舰体强度,这枚水雷大概可以在民船船体上炸出一个洞来。这时候中国又该怎么应对如此局面?
  之前的时候,韦泽还觉得可以任由日本自己内战。多流些日本人的血,韦泽并没有任何内心的愧疚感。可这枚水雷就让韦泽感觉到这种想法或许有些一厢情愿。民朝的亚洲部分与美洲部分的商业与人员来往越来越多,日本海还是一个比较密集的航线。难道就让中国船只赌自己会不会撞上水雷么?
  政治局开会讨论此事,汪海洋虽然是常委,却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插话。他毕竟不懂。主要发言讨论的则是军方与外交部。
  到底该怎么办,选择看似不多。勒令明治政府不允许使用水雷?民朝对明治政府乖乖听话的非常不乐观。明治政府自然知道北海道军背后的势力是民朝。与明治政府说此事就只会让明治政府感觉到可以抓住中国的某些痛脚。更何况明治政府的海军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有相当的劣势。水雷就是明治政府的重要武器之一。难道民朝说不让明治政府用,当明治政府面临灭亡狗急跳墙的时候,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于是讨论方向就倾向于干脆把明治政府干掉算了。
  汪海洋也觉得这么解决问题大概没错。可韦泽的意见让汪海洋有些意外,韦泽说道:“如果我们准备吞并日本,这么干倒也没什么。既然我们没有吞并日本的打算,让明治政府继续存在也没什么不好。”
  “为什么?”汪海洋忍不住问。
  韦泽对汪海洋说道:“北海道现在愿意和我们全面合作,是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为了得到我们的支持,他们自然要尽最大可能维持和我们的合作关系。如果北海道政府统一了日本,我们自然不会这么简单的继续支持他们。合作就会变得比较困难。那时候难道我们还要立刻翻脸不成?”
  汪海洋一时没话说了,在民朝的官员看来,韦泽都督是一个有些类似圣人的存在。现在汪海洋突然发现韦泽都督在冷酷考量问题的时候,一点都不像是圣人,更像是一个酷吏。没有温情脉脉的幻想,更没有对理念的热忱。就是单纯的一个能否实现的标准。然而汪海洋看着军方和外交部负责人都是一副本该如此的平静表情,他也不敢再去问。
  外交部长李新说道:“我们让他们停战如何?”
  阮希浩点点头,“停战不错。等这次战争打到两边都打不下去,我们可以让他们停战。”
  李新对军队的看法很赞成,他笑道:“日本也有南北朝,让他们再来一次也不错。关东关西的斗争本来就很激烈。”
  汪海洋感觉这态度实在是与国内工作大不相同,他再次问道:“停战能停到什么时候?”
  “打不下去之后自然就能维持。”阮希浩带着一种教育小弟弟的语气答道。
  “水雷怎么办?”汪海洋发现大家貌似忘记了引发此次讨论的焦点问题。
  “如果是以停战为目的,水雷的问题很简单。告诉明治政府,若是他们再胡乱布雷,我们就支持北海道打他们。若是他们肯老实,那么我们其实不反对停战。”李新给了个答案。
  汪海洋这才理解了常委们谈事的方式,原来这帮人早就有诸多腹案,会议上所需要的仅仅是确定一下战还是和的基本原则。不过汪海洋还是忍不住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明治政府完全不接受我们的建议,那就只有打么?”
  “你觉得除了打之外,还有别的办法么?”阮希浩皱眉说道。
  面对这样的质疑,汪海洋倒是有准备。他笑道:“如果你们要追加预算的话,请提前通知。”
  “对付日本不需要追加预算。海军正常的巡航行动变成炮击就行。”阮希浩回答的非常干脆。民朝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已经大到正常的军费就能平定日本和高丽的水平。
  好不容易摆脱了丢脸的危机,汪海洋心里面松口气。他并不后悔进行这样的试探,如果没有试着寻求合作的界限,万一后面出了事情就难免手忙脚乱。
  民朝在明治政府和北海道都有自己的外交人员,在明治政府这边的很快就向明治政府进行了接洽。驻日大使正色说道:“我国船只在日本海航行的时候触及了贵国布下的水雷,我国要求贵国对此作出解释。”
  明治政府外相当时就懵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经过紧张的询问之后,日本外相稍稍松了口气。中国军舰撞上了日本随波漂流的水雷,并没有被炸沉。中国方面要求日本明治海军不得继续布雷。
  “贵国的要求实在是太过份。”日本外相立刻摇头。
  中国大使脸色一沉,“这次触雷没有造成我们的损失,所以我们也不要求你们赔偿。不过下次若是再次发生这种问题,我们的民朝触雷沉没,日本准备怎么赔偿?你不要告诉我说这是意外,如果日本再次投放这种危害航道的水雷,我们民朝政府不会坐视不理!”
第223章
发酵(八)
  中国正式向日本提出不允许他们投放水雷这种威胁航道的武器,日本明治政府很快就怂了,表示以后日本一定会在这方面很克制。这种速度超过了汪海洋的想象之外,他本以为日本人好歹也要表示一下强硬才对。汪海洋的态度也有点冤枉了日本明治政府,在中国海军触雷之前,日本明治政府自己的船先出现了大量触雷的情况,民船自不用讲,甚至还出现了一艘军舰重创一艘军舰轻创的事故。
  万不得已之下不得不采用水雷封锁的方式对付北海道的海军,现在明治政府自己就得继续品尝水雷留下的问题。现在连中国也被卷进来,明治政府只能“赞赏”东乡平八郎制造的水雷坚固耐用的事实。
  水雷事件只能称为小事,和水雷相比较起来,德兰士瓦共和国向中国大量购买新式武器的单子让刚接触到外交比较深层面的汪海洋很是讶异。德兰士瓦共和国已经和英国打过一次布尔战争,这场战争在韦泽的时空里面被称为“第一次布尔战争”。
  1880年9月,为了从土著手中收缴金伯利钻石矿作为工资发到黑人劳工手里的大量枪支,在英国保护国巴苏陀兰(今莱索托)发生了“缴枪暴乱。”英国驻德兰士瓦的主力部队南下镇压暴乱,留在德兰士瓦的英军总数不超过三千人,只驻守在比勒陀利亚、吕斯滕堡、莱登堡、斯坦德顿等几个重要城镇,防务空虚。该年12月16日,五千多不满英国治理的布尔人聚集在帕尔德克拉尔举行国民大会,宣布进行武装反抗,恢复南非共和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