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655

  收拾自然是把光复军观察团的纸面作业给收拾起来,这些东西被北海道军看到的话,即便是友军也不方便。祁睿在部队做的就是情报管理工作,在整理归类上非常有经验。他能被当作领头的,也是在工作中大家觉得他挺适合来处理各种推断的衔接。
  收拾着大量文稿,李少康打着哈欠问道:“祁睿你觉得这次观察很真实么?”
  祁睿摇摇头,“把我以前的很多想法全部推翻重来了。”
  李少康又打了个哈欠,“我也是。原本我觉得指挥一个团就是很了不起的兵力,现在突然蹦到十万人,所有想法都得理顺重来。”
  听两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胡行至有气无力地说道:“原本以为观察团就是来走个过场。现在我才明白,有这想法真的是我不识天高地厚。”
  说完之后看到周顺趴在桌上眼瞅着就要睡着了,胡行至踢了周顺的凳子一脚,“你怎么看?”
  周顺迷糊糊地说道:“别动我,我要睡觉。”
  半个小时之后,领导进来一看,只见一群年轻军人们趴的趴,躺的躺,歪七扭八的都睡着了。祁睿靠在桌子腿上,手边散落了一叠文稿。这些人五六天都没好好睡过,此时一放松全都睡倒了。整个临时指挥部仿佛被施了法术一样,集体陷入了沉睡之中。
  领导也没叫他们,转身走出去,领导叫住了门外的警卫员,“你的表几点了?”
  “下午两点。”警卫员看了看手表之后答道。
  领导抬起手腕,他的表两点四分。“两个小时之后,你把里面的人叫起来。让他们继续收拾。”说完之后,领导扬长而去。
  观察团的领导们其实担负的是评定工作,虽然也累,累的只是心。领导回去之后长长舒了口气,旁边的副组长问道:“我觉得这帮小子们不错啊。嫩了点,却能想到中央突破。我本以为他们会考虑侧击呢。”
  领导叹道:“这总算是能回去交差了。我听他们原来的意思,还想搞包围战呢。就这么一点空间,还想包围十万人。我当时就想说,你们的书读的可真好。”
  回想起年轻军人们闹的笑话,副组长也乐了。“等他们进了中级培训班,就知道自己闹了多大笑话。这次咱们总不会再被笑话,希望柯校长别再说难听话了。”
  又聊了几句工作,副组长把话题扯回了当前的战场上,“你觉得北海道军能用好中央突破么?”
  领导微微摇头,“我只担心他们会不会这次打赢之后继续进军东京。能打赢,继续进军东京也没错。只是北海道的兵力真的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么?”
  “兵败如山倒。他们又不是都督,能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且一旦占据了琵琶湖东边,加上海军,北海道二分日本并不意外。若是不想这么干才怪吧。”副组长指着地图答道。他的手指的位置并不准确,指尖点到的位置上有个地名——“关原”。
第159章
危机扩散(一)
  六月上旬,关东的梅雨季节开始了。天空一直是灰蒙蒙的,天地间充斥着雨丝、雨点、雨幕。雨停了,空气中也满是包含水汽的风。
  为群马地区的惨烈战役收场的是北海道军,数以万记的战死者必须赶紧掩埋,不然就会出现瘟疫。后世对此次收尾有很多文艺化的描述,“……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上天也忍不住日夜垂泪……”
  垂泪的并不仅仅是上天,关东平原上村村都有人落泪。有关群马战役的残酷消息最早传到这里,明治军七个师团有三个被全歼,剩下四个被重创。其中就有关东平原兵源为主的两个师团。北海道军不留俘虏的消息传播开之后,家家都觉得自己的孩子难以幸免。父母们除了悲痛之外,对于明治政府能够存在多久心怀疑虑。失去孩子等于失去了未来,如果明治政府再不能存活,微薄的抚恤金都没了着落。这最后的希望也要化为泡影,所有关东的百姓们的痛苦难以形容。
  在东京,天空阴云密布,所有大臣们脸上也都愁云惨淡。十个师团或者被摧毁,或者失去了战斗力。对手牢牢控制住了山区,只要雨一停就会发动新的进攻。双方的恩怨长达30年,谁都不可能对战败者有什么宽容。
  已经有人建议天皇暂且离开东京前往京都。明治天皇倒还算坚定,他对提出这等建议的人怒斥道:“朕乃是日本天皇,哪里有天皇被迫逃走的道理!你们要走的话,就自己走吧。朕就是要留在东京,我倒要看看那些逆贼是否真的敢对朕不敬!”
  群臣并不敢触这个霉头,不过大家心里面忍不住腹诽。自打幕府制度建立之后,天皇被强者们轮了一轮又一轮,饿的自己都吃不上饭的天皇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听明治的意思,好像天皇天生就该受到日本万民崇敬一般。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嘛!
  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眉头紧皱,当下明治军兵力枯竭,各地紧急征兵毫无进展。琵琶湖以西只剩下一些地方部队,明治军的主力只剩下在东京的陆海军共六万人。雨季对征兵非常不利,新征募的军队更无法操练。山县有朋并不在乎死人的事情,他在意的是一群刚摸过枪的人上战场,除了给敌人增加战果,以及消耗自己这边宝贵的武器装备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用处。
  难道除了逃到京都,利用琵琶湖的地利实施防御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不成?
  就在山县有朋绞尽脑汁却无计可施的时候,侍从官进来禀报。“逆贼那边派了人过来!”
  北海道希望何谈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正在北方视察的韦泽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只是说了一句“我知道了”。他觉得这次何谈的成功几率不高,明治政府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和谈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不过6月22日,北海道海军与明治海军在东京湾附近大战一场,明治海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北京,韦泽觉得和谈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韦泽很快就发现他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明治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之后,明治政府果断的做出了决定。整个明治政府与剩下的部队跑路了,他们一路逃去了京都。这种果断倒也有可取之处,北海道方面也是骑虎难下。他们原本的计划韦泽随便瞄了几眼,那时候北海道军的想法还是依托日本东北的人对明治政府极度不信任的情况,在东北地区与明治政府打游击。现在这计划的基础不复存在,北海道军若是不能占据半个日本,内部的激烈声音都无法摆平。
  当然,韦泽想了很久才想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日本天皇看似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在二战时候才最终强化起来的,在此之前,日本有个毛的尊重天皇的传统。北海道军未必会杀天皇,不过逼着明治这厮退位,再立一个傀儡天皇,对于日本人来说是非常容易理解,并且很能接受的选择。
  确定了自己的错误之后,韦泽决定把日本的问题丢在一边。既然他已经有先入为主的错误理解,后面的判断也难免继续失误。与其一错再错,还不如静观其变。
  国内的事情已经很繁杂,国外的事情也很有意思。例如高丽终于发行了自己的纸币,就如传统的纸币发行一样,最初的时候总会显现出非常乐观的前景。由于纸币的发行,高丽先解决了部队欠饷的问题。
  也许是因为人民币的成功,纸币在高丽内部流通的非常顺利,就如高丽内部大臣的马屁奏折所写,“……君上(大院君)圣裁,风行草偃。万民百业皆争用此物,世面稳定,生计日好。高丽兴盛指日可待……”
  韦泽看完之后只是嘿嘿冷笑两声,就把这些情报撂倒一边去了。
  “陛下为何发笑?”一起来了北京的祁红意问道,在圆明园住下,祁红意对这里非常满意。北方的气候下有着接近江南的风情,圆明园的确不错。
  “我在笑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不懂事。读书不求甚解,听风就是雨。还喜欢自以为是的扼腕长叹。要多傻有多傻。”韦泽坦然的对自己的青葱岁月做着不高的评价。
  自我批评是韦泽的爱好之一,祁红意对次并不陌生。不过这个批评里面大有一种调侃的意思,退休之后跟着丈夫一起出来的祁红意倒是来了兴趣。“却是何事?”她饶有兴趣的问道。
  韦泽把那份有关高丽货币发行的文件递给了祁红意,然后他自己继续阅读文件。
  过了好一阵,祁红意抬起头,“我觉得这个不是很好么?”
  韦泽头也不抬地答道:“是很好。如果你能活个两百岁,再看那时候有关此事的历史书。估计很多书籍会这么写,发行了纸币,推动高丽金融发展之后,因为某某集团胡作非为,纸币币值狂贬。导致高丽经济遭到重大损失。接着就是长篇累牍的对那些坏蛋们进行声讨的无聊内容……”
  说到这里,为了让妻子能有共鸣,韦泽笑道:“这种抨击就跟历史文里面对妲己和褒姒的描述一样。”
  一提到皇帝的老婆被当做替罪羔羊,祁红意也真的感到不爽。不过她还是不理解韦泽为何对这件看着挺不错的事情冷嘲热讽。祁红意问道:“说来听听。”
  韦泽让祁红意坐到自己身边,手指在相关几个位置上划过,“你看到高丽建设央行了么?高丽搞了财政预算了么?还有高丽提出过市场上原本流通的金银和铸钱的迹象了么?”
  跟着韦泽的提示仔细一看,祁红意发现这些内容果然全无。她微微皱眉问道:“这意味着什么?”
  韦泽慢悠悠地答道:“这意味着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还要快,高丽市场上的金银很快就被收藏起来不再流通。由于流通市场上通货奇缺,高丽人民不得不接受纸币作为交易货币。且不说高丽,我问你,你多少年没见到咱们国内以前的银元在市面上流通了?”
  祁红意好歹也参与了《中国通史》的编撰,仔细一想也有些明白了。“果然如此,黄金白银很早就没在市场上流通。流通的全部都是纸币。那高丽人倒也可笑,人民把不值钱的纸币先拿出来用,在他们嘴里就成了高丽人乐于使用纸币。”
  “高丽人现在还是觉得纸币就是钱,根本不理解纸币是国家背书的一般等价物。有这等错误理解,他们定然会滥发纸币。至于滥发纸币是为了救灾,或者是为了建设。又或者是某个集团想为自己捞好处。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这么做本身就注定导致经济会出大问题。”韦泽冷酷的解释着未来的发展。
  祁红意有些不太习惯,她问道:“好心与坏心总是有分别吧。”
  “嗯!”韦泽点点头,“所以我现在觉得我年轻的时候要多傻有多傻。因为我根本没有能力分清事情的本质,或者说我因为无能所以不想去分清事情的本质。发行货币是一个政治行为,个人的私德是一个个人行为。这两者本来就不是一回事,为何要把这两者强行拉到一起呢?这不仅没有意义,这还是非常有害的行动呢。”
  祁红意很不喜欢这种态度,女性们的本能让她不喜欢这种男性特有的不依不饶。“好人就是好人,坏人自然是坏人。难道这点在你眼里就不一样了么?”
  “生活上的好人和政治上的好人不是一回事,政治上的好人和商业上的好人还不是一回事。马叔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年轻的时候理解不深,现在我觉得能更加理解一些。一个人在社会上是有诸多不同身份的,每一个身份都有其应用范围的规律。一个生活上的好人在政治上把国家和人民都带上了死路,那叫做亡国之君……”
  “亡国之君就没什么好人!”祁红意反驳道。
  韦泽叹口气,有些教育几乎是没办法完成的,例如让一位没有政治天份的女性理解政治的本质,他自暴自弃地说道:“所以说啊,我年轻的时候也这么认为。到了现在才知道我错的离谱。”
第160章
危机扩散(二)
  李鸿章局长面前放了茶盘,他从容不迫的冲泡着功夫茶,时间在他身上积累出了从容冷静。茶冲泡的好不好是一码事,那种淡定稳重的举止让李鸿章举手投足之间显出了风度。
  “我见陛下的时候陛下也曾经胡乱给我冲了功夫茶,我们两人谈笑的时候都觉得这功夫茶不错,却得多练才行。”洗盏,倒掉一泡,把第二泡递给围坐在桌边的几人时,李鸿章用不带烟火气的语气说道。
  能被韦泽陛下亲自泡茶招待,还敢实话实说的评论韦泽陛下的泡茶功夫不行。此时高丽炙手可热的新人金玉均脸上登时浮现出了尊敬。金玉均身边的几个级别更低的官员脸上已经有些惶恐了。李鸿章这样的天朝大人亲手给他们泡茶,这已经是礼贤下士的极致。至于李鸿章的话么,这些人更是一句都不敢接。
  陪同李鸿章接见金玉均的谷大河倒是没什么感觉。光复党里面有明确要求,如果不是特别情况,级别高的要主动给大家倒水倒茶,以体现“团结一致的同志关系”。韦泽给李鸿章倒茶,仅仅是一个制度上的要求,并不牵扯地位问题。
  功夫茶虽然有手法上的高低,不过更重要的是水喝茶叶的品质。李鸿章的茶喝在金玉均嘴里,感觉尚可。金玉均不是专门来喝茶的,他放下茶杯之后立刻说道:“此茶不错。李局长,不知你们为何不答应在你们的银行里面发行高丽货币。”
  谷大河一听就来了精神,中国在高丽的银行不发行高利货币是党委商量后的决定。谷大河把高丽人的可笑妄为之处讲述之后,所有人都不认为中国银行有必要来趟“高丽元”的浑水。谷大河不负责外事工作,他嘴一闭看着李鸿章。
  李鸿章行若无事的给那些喝干的茶盏里面倒上茶,放下茶壶,他笑着说道:“小金,你这么说就是不明白我国的苦心。”
  “上国有何苦心?”金玉均被这个大帽子扣的有点心里发虚。
  “货币就是变了模样的金银,一国的金银怎么能操于他国之手。高丽是民朝属国,可民朝仁爱,自然不愿瓜田李下。我们相信高丽能把货币发行做好,既然如此,我等若是插手。高丽百姓看到高丽货币从我们中国的银行出来,他们定然觉得我们中国从中大捞一笔好处。这等事情还是避嫌为上。”李鸿章语气诚恳,却毫不失了上国的体面。谷大河在心里很赞李鸿章展现出来的这股诚恳。中国诚恳的不愿意为高丽的货币负责。
  听了李鸿章的话,金玉均笑道:“李大人多虑了,我会命各地都发出文书,告知高丽百姓,我国委托贵国银行帮着发行纸币。”
  “小金,这么做不妥。”李鸿章摆摆手,“让我们帮着发行钞票,还不如高丽自己建立银行。若是业务简单,高丽自己很快就能上手。我们都是做官的,若是不给下面好处,若是连给下面的人一口饭吃都不做,在官场上可就没办法混下去的。”
  听李鸿章干脆把官场的根本道理摆在桌面上明说,金玉均还真觉得有点感动。李鸿章大人已经算是说了掏心窝子的话,从各个角度来说都对金玉均仁至义尽。可金玉均并不准备放弃,官场上的规矩的确是要给大家都分些好处,可金玉均最近感到的情况是那些在发行货币的时候袖手旁观的一众人,此时充分利用了他们的官职和地位,要把发行货币的好处整碗端走。
  比起这种官场上的往来,李鸿章的经验比金玉均高明了不知道多少。不管金玉均如何描绘“假如中国插手此事会有多大好处”,李局长都是心平气和的坚持原则,“中国身为上国,看不上这点好处,更没有掺乎的打算”。
  金玉均毕竟年轻,在这等钝刀割肉的痛苦下先有些失去了耐心,他离谱地说道:“李大人,上国若是此时不介入,可就错过了加大对高丽影响的机会!”
  谷大河还觉得这话靠谱,却没想到李鸿章立刻变了脸色,“金玉均!”李鸿章喝了一声,“高丽乃是中国的藩属,中国对高丽的影响可以说一言就能决定高丽命运。又何须插手高丽才有影响。你身为高丽官员,自当要忠于高丽。民朝想看到的是高丽官员臣忠于高丽王庭,想看到的是高丽稳定。你哪里想出来的混账话。”
  说完之后,李鸿章起身说了一句,“送客!”然后背着手自顾自的走了,把金玉均和一众随行人员给扔在客厅里。谷大河没想到局面居然如此突变,他看了看目瞪口呆的高丽人,然后也起身对工作人员说道:“送这些朋友出去。”说完,谷大河跟着李鸿章一起走了。
  两人回到了李鸿章的办公室,谷大河只见李鸿章松了口气,坐下来从烟盒里面抽出根烟来。他忙上前帮李鸿章点上火。李鸿章也给谷大河让了一根,两人吞云吐雾之间,谷大河问道:“老李,你为何要发脾气?”
  李鸿章此时根本没有任何愤怒的表现,他笑着答道:“小谷啊,对于这等小人,就得等他得意忘形的时候当头一棒。若是让他觉得我们也是和他一样的人,他一定会死缠烂打。我们必须先得立下规矩,他们才会老实。”
  谷大河亲自观摩了一场官场斗争,这话让他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国内当银行副行长的时候,谷大河就是没能立下规矩,不该妥协的瞎妥协,不该让步的瞎让步,该坚持的不坚持,这才一步步被地方行政给拖进了债务泥潭里面。
  再回想一下,谷大河觉得自己在闲谈的时候反倒是态度严厉,与李鸿章在闲谈时候的亲切温暖完全不是一码事。倒是该大声断喝的时候,谷大河就软下来瞻前顾后。于是地方上那帮人就趁虚而入,把谷大河一步步拖下水。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谷大河问李鸿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