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韦昌荣摇摇头,“是紧抓基层提供的技术服务,就算是牛不喝水强按头,也得让农民学到这方面的知识。我听说农业部在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方面嘴上说的很好,可实际上真正到基层宣传,培训的人数可很有限。而且我还听说农业部现在和各省的同志处的很糟糕。有这回事情么?”
一提这个问题,李维斯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他叹口气,“唉……现在不是农业部,现在是各个部委和各省的关系都很糟糕。你也知道,各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那都是觉得自己是一方诸侯,牛气冲天。可现在他们只是各个部委推行的政策的执行人而已。干得好,那是各个部委的工作安排得好,干得不好,那就是各个省执行的有问题。现在各个省要是能投票,大概会非常开心的同意把各个部委的头头都给吊死吧。”
“哼!”韦昌荣哼了一声。他完全能想到部委和各省之间的关系,这种类似上下级,却又没有明确职责关系的模式,有这种尖锐矛盾很正常,若是双方合作愉快,大概在梦中才会出现如此局面。
“韦部长,你管人事,能不能给我讲讲人事部对此有何看法?”李维斯试探着说道。这些问题上如果韦昌荣支持政府,政府的工作可就好办的多。
韦昌荣并没有开口说话,对于现在的部委与省之间的矛盾,他很清楚,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任何政府内的大型对立都不可能是简单的个人问题,就如那位中年技术人员的悲痛本身根本影响不了新式肥料和种植技术的推行一样。
支撑部委的无疑是政委体系,可在各个省里面的人员,太多太多出身军队。他们和自己的老上司,老长官,老政委之间的瓜葛盘根错节。所以李维斯为代表的所谓“徽商派”和阮希浩那帮人为代表的“两广派”真的有基于个人之间的冲突么?韦昌荣绝不相信。
矛盾如此巨大,那是来自基层的矛盾。或者说,罪魁祸首是韦泽。当韦泽开始逐步凸显部委的主导权,地方上的反弹自然被部委把持的中央政府体系给压制住了。试图反弹的这帮省级干部们自然不肯俯首帖耳,他们也需要找到上头的强者来解决他们认为不公平的待遇。而这时候被推出来的无疑是阮希浩这帮人。
韦昌荣平素被认为是一个很敢说话,有时候说话甚至是很随性的一个人,但是那得看他面对是什么。遇到这等极为深层的问题,韦昌荣的嘴比枯水期水库的闸门关的更死。而且在这样的局面之下,韦昌荣深知韦泽的态度。韦泽当然知道现行制度里头的巨大问题,但是韦泽这个人却有自己的特色,他是个坚定不移的建设者,遇到问题的时候,这个民朝缔造者是从来迎着问题上。
让他如果二师兄那样做出“散伙散伙,大师兄回花果山称王,沙师弟回流沙河吃人,我回高老庄回家看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材给师父送终”的发言,估计把韦泽杀了也是办不到的。
这也是韦昌荣几十年来一直忠于韦泽的原因,血亲固然是他们叔侄之间割不断的联系。但是跟着这样足智多谋,坚毅不拔的人,韦昌荣觉得很开心。只要跟着韦泽,他就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感觉,有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这基业,这些制度,这些秩序,不容旁人动摇。
见韦昌荣不吭声,李维斯错误的理解了韦昌荣的意思。他换了一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韦,这次的事情虽说是从军工开始的,不过都督却不能把这个功劳归军队。”
一般来说,群臣对于皇帝的态度是越来越疏远的,而且疏远的同时敬重也愈发淡薄。看透了所谓的九五至尊,天子,认清了皇帝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类,重臣们哪里还有什么敬重的意思。但是对韦泽则不同,大家越了解这个人,就越不敢忽视。
这种想法的根源就是,越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了认知,就越感觉到韦泽知识的渊博和深厚。就算是那帮现在公认的科学家,也没有韦泽的知识深厚。更不用说现在知名的科学家们无一例外的都是韦泽的优秀学生。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大家甚至没有愿意评价的意思。
如果军队军队此次利用这个新式的技术来抢功,抨击部委制度有问题。李维斯当然希望韦泽能够支持他,而不是支持军队。
韦昌荣对这话并不满意,他斟酌了一下,慢慢地说道:“老李,这些老兄弟老同志就是咱们的老兄弟老同志,这辈子咱们是不可能摆脱他们的。何必闹到这么紧张呢?”
第104章
吃饭问题的晋级(六)
从江北的实验农场回来,李维斯隔天就带领农业部长和几个心腹部委书记回去参观了一趟。此次去的时候开的是八座的客车,所以一众人员让秘书们自己做别的车,他们在车上就开始讨论起来。
农业部长以数据为基础激动地说道:“现在中国不算上东非东非行政区,国内的亚洲、南海、北美,三个地方加起来耕地面积在30亿亩以上。人均大概四亩地。而且国内有至少有10亿亩地是一年两季,按照这个收成,养活二十亿人口根本没有压力。更不用说,现在八亿人口里头把种地的女人都计算进去,真正的农业劳动力也不超过三亿。真正种地的人口人均有10亩地。大概是人均一年八千到一万斤……”
说到这里,几个部长都有些手足无措的意思,农业部长自己也说不下去了。不用按照10亩来计算,按照人均4亩来算,一人一年就是3200斤粮食。这个产量往撑死的水平去吃,一个人一年也吃不完这么多粮食。更不用说相当多的土地本来就没被规划进耕地范畴,而是作为农林渔牧用地。就如在长江城市群中的镇江、金华、芜湖、合肥,都兴起了占地近万亩的饲养场,饲养场里面的优质牲口吃着来自东非的优质牧草。奶、肉、蛋,还有大量的有机肥源源不断的向其他地区输送。
长江流域几个牧业中心可是农业部的经典成绩,农业部长自得地说道:“现在那几个农业区里头种地只是副业,饲养业以及依托饲养业的产业链才是主业。那边种地很大原因也是为了避免牲口的大粪,要把这些东西尽快给消耗掉。咱们从全世界找好的蚯蚓,日本那鬼地方的蚯蚓还真行……”
话说到这里,卫生部长笑了一声,“日本的花皮蚊子也不错。”
其他几个部长听完这对话之后都乐了。日本那地方在中国看来够贫瘠,所谓穷山僻壤出刁民,日本的蚯蚓个大,不挑食,食量大,长得快。与之相比,中国蚯蚓就显得娇气的多,很多中国蚯蚓无法生存的高浓度牲口粪肥环境,日本蚯蚓生龙活虎。当然,日本的花皮蚊子则是刁民的顶峰。中国蚊子隔着衣服就不叮人了,日本的花皮蚊子悄无声息,隔着厚厚的衣服照咬不误。它的飞行速度快,很灵活,空腹的时候非常难打死。中国的蚊子顶多是个可恶的级别,花皮蚊子简直是可恨了。当然,全国人民暂时没有遇到这个问题,日本蚊子出没的地方主要是与日本商业贸易发达的地区,南京无疑是很优先的。
李维斯笑了两声,然后正色说道:“化肥是都督下令开发的技术,这个推广是必然的。怎么推广,资金怎么投入,那是以后工业部门讨论的问题。我们就假设在化肥已经成为所有标准配置的情况下的局面,那时候中国进入了一个粮食绝对产量高过需求量的情况。”
农业部长正色说道:“其实现在已经超过了,原本的时候我们还觉得都督下令万里迢迢从东非那鬼地方往国内运牧草是心血来潮,不过肉类供应量上升到在沿海城市内对农产品都有了打压压力的水平。早几年,我们宣传要让那些饲养户用牧草,他们死活不同意。现在哭着喊着要求增加牧草供应的,就是这帮人。而且他们的销售意愿比我们想象的更强烈。”
部长们提起韦泽来是非常佩服的,因为韦泽总是能拿出很多看似市井草民的做法出来。就如推广牧草遇到困难的时候,韦泽就下令“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咱们不妨公开和农户们算一笔账,和他们比上三年。”
皇帝韦泽陛下发话,下面的人当然要执行。而且这方法并不惊世骇俗,难度也不高,执行起来非常容易。农民们觉得买牧草成本高,自家的稻草很多,再出去割点草,牛不是照样吃么。至于精饲料,现在也能给牛吃些了。
当国营牧场邀请饲养户们参加对比工作的时候,不少农户内心是有抵触的。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吃牧草的牛、羊、猪、鸡,不仅长得快,还不怎么生病。看毛色,看体态,比长肉速度,都大大胜过农家饲料配方饲养出的牲口。等到把牲口杀了,肉量与肉质更是胜出许多。
最重要的步骤则是算账,只比量,不比质,用了牧草的牲口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问题在于用了牧草之后,每年用于在当地搜集喂牲口饲料的劳动时间省出来之后,能多养一倍以上的牲口。这种时间成本节省的无以复加。
没有比较,没有说明,没有事实之前,让农民多花钱搞投入比杀他们都难。一比较之后,一部分农民带头干起来。两年内,牧草的需求量突飞猛进,大有突破天际的意思。这些年皮革与骨瓷的产量越来越大,牲口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到了最近两年,不仅仅是牧草靠买,参与饲养业的农民连青饲料都开始靠买。所以很难在用农民来定义这些参与到计划中的人,他们现在也种地,不过种地大概是过去生活方式的一种习惯性延续。这些地区的人民并不靠种地吃饭。
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的产量提高,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产品的成本下来了,降价销售就成了风潮。在国内城市工资普遍增加的情况下,肉价没有涨,还有点小跌的趋势。
顽固不化的农民什么地方都不缺,不过官僚体系也不是受虐狂。既然不肯跟着走,官僚队伍就只能让那些坚持传统的农民走自己的路。反正肉的产量上来了,肉价也不高,他们的工作已经完成。坚持己见的人搞饲养比不过别人,那就自求多福吧。
肉的供应充足不仅让粮食消耗降低,更让跟得上形势与跟不上形势的人出现了重大分化。同样的地区,贫富差距也以惊人的速度在拉开。特别是在长江流域,水网密集,运力充分。两三年能否挣到相同钱,就足以让整个生活发生可怕的差别。那些能紧跟形势的农户,不仅自家饲养规模极具扩大,他们甚至能买车买船买拖拉机,搞搞运输业。这立马又是一笔新收入。
农业贷款机构也更愿意扶植这些人。放着学习主动,说话得体,奉承到位,抵押物充足,聪明伶俐的富户不扶持。难道要求爷爷告奶奶般的找那些一根筋,对啥都怀疑,小算盘打的精明,任何事情上都想占尽便宜的刺头穷人?省省吧!银行部门的同志可是体面人,谁都不愿意自寻烦恼。
当然了,这也是部委和省、府、县、区之间的激烈冲突。部委代表的是国营企业,他们的合作对象在纳税上很多是进了国税。这帮聪明的人死抱国家大腿,国营资本体系也不可能对他们不管不问。而那些被国营资本筛掉的农户,就是地方税收的主力。他们本来钱就不多,地方税收也不能往死里收税,国税和地税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
很多东西部委都懂,也很清楚。不过从部委立场来说,老子(老娘)紧跟都督的领导,全心全意建设国家,在老子(老娘)的努力下,国有资产营运良好,帮助大量人民脱贫致富。对部委的出色成绩没有大加赞赏,这已经是罔顾事实。至于猛烈抨击部委的做法,这简直是岂有此理么!
就在部委领导和总理李维斯开始刷对日常问题讨论,对各省批评有加的时候,就见对面车道上,一拉溜面包车,汽车,卡车飞驰而过。大眼一扫,里面有地方政府的车牌,有军队的车牌。一众部委互相对视着,看来以那些老军人为核心的地方政府消息也是灵通的很呢。
阮希浩与胡成何两人为首,一众地方领导跟随。在收割了一半的试验田里面转了一圈,阮希浩拍着韦震的肩头,“小子,干得好!你爹教育你们教育的好啊。”
韦震身高都快180了,他对身高165的阮希浩陪着笑,“阮叔叔过奖了。阮林在学校的成绩一直比我好的多呢。”
阮林是阮希浩的爱子,也是高材生。不过他毕业之后去了财政部工作,从级别来说大概在科研部门工作的韦震和韦坤兄弟之上。
阮希浩摆摆手,“他也就是瞎混,哪里像你们都能独当一面了。”
韦震其实对于阮希浩并不亲,韦昌荣是他堂兄,李维斯是他表舅。从远近亲疏,和血缘上讲,这才是真亲人。不过韦震自然不会有所表露,万一说错了什么,别他爹韦泽知道,打倒不怕,怕的是那通思想教育。触及肉体,也就是一会儿就恢复了,触及灵魂的话,痛苦能维持好久好久呢。
阮希浩又拍了拍韦震的肩头,“韦震,你这孩子这么能干,要不要到地方上来工作。虽然你叔叔我不是人事部的,也不能向你封官许愿。不过你只要答应了,到了地方上你绝对是重点培养对象!不用你爹费心,你叔叔我一定把你照顾好!”
韦震被阮希浩这么一番话说的心里面有点飘飘然,不过他毕竟是韦泽的儿子,更是韦泽的学生。韦震很清楚自己和兄弟韦坤两人到底从他爹韦泽那里得到了多少关键性的支持,单靠他们兄弟两个,别说二十多岁,就是再过十年,也弄不出这些理论和想法出来。
摆脱老爹的羽翼阴影,以自己的力量在世间自由飞翔,是所有男孩子的渴望。不过韦震深知他爹的羽翼到底能覆盖到多大的范畴。这不是指韦泽的权力,而是对韦泽能力的深刻理解。至少在现在,摆脱了老爹的那一刻,也意味着再也没有机会能够像现在一样惊世骇俗。对这个道理,韦震清楚的很。
“憨厚”的笑了笑,韦震答道:“阮叔叔,这事我得听我父亲的安排。”
第105章
吃饭问题的晋级(七)
“都督,你不能把合成氨再交给部委们管了。若是他们管起来,我能负责任的说,这一定连口汤都不给地方上留。”阮希浩率直的和韦泽谈起了他的看法。
说了自己的主要观点之后,阮希浩一指在身边的陈哲,“合成氨技术本来就是我们军队挑头干的,那么就自然是我们军队来继续负责。”
陈哲一直是军工技术部门的头头,他并不热衷插手民事工作,不过此次陈哲也和阮希浩站在一起了。陈哲说道:“请都督放心,这件事我们军事部门一定能干好。”
看着情绪激动的阮希浩,韦泽心里面微微叹口气。事情的发展也的确让韦泽感到有些超出意料,特别想明白自己的想法这方面,人其实最看不懂的就是自己。
韦泽现在不得不承认,自己在21世纪所确立的东西,让他自己深深被打上了大资本的烙印。现在的矛盾的始作俑者无疑是韦泽,但是韦泽自己最初的时候并不是以削弱省级的权力为自己的目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骨干,有着效率高的巨大优势。20世纪的时候的确有着关于国有企业效率低的各种说法,不过到了21世纪,这种说法已经开始从根基上开始动摇。企业管理好坏那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问题,而企业效率本身的高低,国有企业无疑占据了巨大优势。
国有企业的很大问题在于国有企业被强行绑上了很多国家的责任,而且垄断资本的牟利手段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被削弱甚至禁止。如果把那帮控制国家命脉的大资本手段玩起来,国有企业在挣钱上怎么可能会搞不过私营呢。如果国有企业天生就有效率低的问题,那就完全无法解释高铁的巨大成功。也无法解释包括很多国内外银行进行的深入调查与统计。
当然,任何国家的经济盘子就那么大,国有企业占得多,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就分的少。现在的民朝也是如此,部委们当然忠于部委的立场。国有企业是部委们的手下,部委自然要把国有企业搞好。搞不好,那就是部委的责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前程甚至是乌纱帽。
韦泽已经看得清楚,对于合成氨这个大杀器,这场官司可有的打了。代表了省级的同志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部委们再把合成氨这个巨大优势死死拢在自己手里。合成氨只要种地的就要用,这可是很大很大的一笔收入,省里面的收入已经很紧张了。
“这件事我会再考虑一下,而且这件事本来也是要在中央讨论的事情。”韦泽只能先拖。
阮希浩也知道韦泽是个很能和大家沟通的人,不过韦泽同样有着压倒一切的钢铁意志,他想做的事情就会做,他不想做的事情,除非能够拿出完全说服韦泽的理由,否则的话是说不动这个领袖的。
回到家,阮希浩心里面不痛快。最近的各种风声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有关韦泽都督大概不想和美国开战的消息。此时的世界局面大抵确定,甚至不用专门的搜集此类国际要闻。只要把地图展开,除了几年前中国曾经进行过科学考察的南极洲之外,整个世界都已经被瓜分完毕。
非洲已经被完全瓜分,北美的版图也已经确定。欧洲自然不用说,为了些屁大点的地方,欧洲各国几乎要打破头。南美是一众存在上百年的国家。至于亚洲么,中国已经不仅是亚洲当之无愧的霸主,南海那些地方也差不多完成了换种工作。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国若是国策最终确定不对美国动手,那中国现在的领土足够让中国感到满意。
合成氨能够实现几千年来中国的梦想,那就是不会因为天灾而出现大规模的饥饿。这样的丰功伟业放到历史书上也是值得大书特书。更不用说最近中央反复讨论之后,甚至决定永久取消农业税。种地的人不用交粮纳税,可是阮希浩这帮造反者们真正的期盼。再加上粮食到了吃都吃不完的地步,伟大的光复军大概也就会变成一支彻头彻尾的国防军。
这样的前景对阮希浩来说,很困惑,甚至很可怕。这意味着他们这些造反者的时代已经完全结束了。
带着不爽和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一进门就见到一个穿着粉红色羊绒套装的小家伙正在屋里面和几个年纪大点的孩子在疯跑。见到阮希浩进门,小姑娘脸红扑扑的扑向阮希浩,“外公,你回来啦!我好想你!”
小东西轻飘飘的柔软身体撞进怀里,阮希浩登时乐的见牙不见眼的。把外孙女抱起来,看着那如同牛奶般细滑的皮肤,还有粉嫩粉嫩的小手,阮希浩喜悦的用脸在外孙女脸上蹭了蹭。自打小家伙强烈抗议阮希浩胡子太扎之后,阮希浩也尽可能不用自己硬邦邦的胡子去刺痛小家伙娇嫩的皮肤了。
有外孙女在,自然有女儿在。有女儿在,女婿大概也是在的。不过阮希浩没想到的是,他的亲家公也在。民朝的贱民法赤裸裸的歧视旧上层,对于这帮人,国家态度鲜明的表示。不给机会,也不给出路。直到义务教育普及之后,贱民法才算是正式结束。
身为造反者,阮希浩坚定支持韦泽都督的这部法令。不过这不等于阮希浩歧视读书人,就如他的亲家周大洪。周大洪运气不错,因为韦泽最初的地盘是安庆,桐城也在韦泽的治下。一部分桐城学派的子弟也出于各种原因主动或者被动的加入了韦泽的麾下。所以桐城学派里面有大概四分之一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没有被归于贱民行列。周大洪就是因为家里最小最不听话的弟弟执意加入当时的队伍,才得以幸免于难。当然,剩下的四分之三就混得挺惨。
而双方的联姻也让阮希浩有个能说话的人,不是那种牵扯利害,而是真的说说一些他对很多人不敢说的事情。
这次也是如此,等阮希浩说完,周大洪微微皱眉,“难道陛下要推行郡县制不成?”
第106章
吃饭问题的晋级(八)
“郡县制……我好像记得那是秦朝时候的事情吧?”阮希浩有点迟疑地说道。
“亲家翁见识深厚啊。”周大洪笑道。既然阮希浩对那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周大洪就向阮希浩解释着郡县制。
没等老先生的书包掉几句,阮希浩皱着眉头说道:“等等,我记得郡县制就是两级政府结构。郡下面就是县,县管地方上村、里、乡之类的基层。你的意思是都督想把府这一级行政单位取消么?”
周大洪一愣,他本以为阮希浩这个不懂诗书的人对于历史的了解应该不太多,可听了阮希浩的话之后,周大洪却发现阮希浩已经抓住了要点。而这个要点在周大洪的想法里面并非是最主要的部分。
看着身居高位,而且言谈中表现出足够理解问题能力的阮希浩,周大洪心里面酸酸的。皇帝韦泽杀起敌人来从不手软,却也没有搞过针对文人的肉体消灭,曾国藩更是不会对文人下手。桐城派作为清末最大的学界派系,在战争中的人员损失倒是没有那么大。在和平时代,桐城派并没有因此而快速恢复元气,却以惊人的速度在衰败。
就如在读书人眼中,十几岁的时候认不了几个字的阮希浩是个粗人,属于标准的老粗打天下的典型。但是,这也只是一种“认为”而已。如果比诗书,阮希浩当然不行。可比起历史知识,桐城派这帮读书为业的家伙们也未必能胜过阮希浩太多。和阮家结亲之后,周大洪才了解到,光复党里面有强迫义务教育,这帮老家伙们属于是重点覆盖对象。阮希浩快五十岁的人,最后也拿到了军事学学士学位。放过去,这也属于国子监学生级别的人物。
但是旧时代的文人面对权力者的时候是要逢迎滴,也就是说,他们所考虑的必须是权力者所考虑的。绝大部分文人并没有自己对社会的一个构建能力,就如阮希浩直指郡县制管理层级的核心,周大洪认为这话没错,可他本人对于两级管理和三级管理之间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