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655

  奥斯曼帝国首相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对于此次战争的爆发并不是特别意外,让他有些意外的是俄国这次并没有先打出“拯救东正教斯拉夫”兄弟的旗号,更没有进行漫长的外交活动。俄国的宣战通告很简单,奥斯曼帝国干涉了俄国在阿塞拜疆的正当利益,所以俄国正式对奥斯曼帝国宣战。
  奥斯曼帝国当然通过自己的外交部向整个欧洲宣称俄国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脚,实际上奥斯曼帝国很清楚,俄国人这次并没说瞎话。在八年前的那次俄土战争中,俄国在阿塞拜疆地区有不小的收获。不过阿塞拜疆人或许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却也不想接受东正教异教徒的统治。在被俄国控制了四五年之后,当地人又觉得东正教还不如伊斯兰,所以试图摆脱俄国人的控制,希望能够独立建国。
  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帝国可是对自己的穆斯林兄弟温情脉脉。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当阿塞拜疆人对俄国人扣动扳机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在武器弹药上毫不迟疑的给与了大力帮助。俄国人就是利用宗教矛盾插手别国的积年老手,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做法立刻予以回应。
  第十一次俄土战争就这么爆发了。
第64章
乱站队(二)
  “知道消息之后,想回奥斯曼帝国打仗喽?”韦泽见到李维仁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到他家来串门的时候,笑着对李维仁说道。
  李维仁当然希望能够回到奥斯曼帝国去,他现在在南京陆军学院当教师,这个曾经被认为没什么前途的军人现在已经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防御战专家。李维仁也没有否认,而是率直地说道:“都督,我的确想回奥斯曼打仗。不过我首先是服从中央的安排。”
  和其他的军人不太一样,李维仁某种意义上算是韦泽的亲传弟子,这种待遇基本上只属于现在那帮位高权重的老将军。李维仁很清楚,若是没有见过韦泽那次,并且得到了韦泽的亲自点拨,靠他自己是没办法想出现代要塞防御体系来的。正因为这点,李维仁和其他老将军一样,对于自己的授业恩师是无比的尊重。
  李维仁的妻子是奥斯曼帝国皇室出身,虽然这时代的奥斯曼皇室女性已经没有了百余年前能够操纵政治的能量,不过基本的训练还是有的。这位公主坐在丈夫旁边,除了最初向韦泽行礼之外,知识抱着自己的儿子,不让他乱闹而已。
  韦泽也不在乎这位公主在旁边,中国和英国一样,都希望奥斯曼帝国能够吸引住俄国的全部注意力。俄国这只双头鹰如果不南下,那就是东进或者西进。西进就要撞英国,东进则会和中国作战。虽然英国和中国都不怕俄国,不过能不打仗那是最好的。至少现在中国和英国都没有消灭这个冰原上北方强国的打算。
  “你怎么看这次战争的?”韦泽问李维仁。
  军校里面对此次战争已经有了不少讨论,李维仁不仅仅是防御战专家,也是研究奥斯曼帝国的专家,他参加了几乎每一次讨论。韦泽一问,李维仁立刻答道:“此次俄国的战役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奥斯曼帝国从高加索地区尽可能的撵走。虽然不太确定俄国到底想在高加索地区南下多远,不过驱逐奥斯曼帝国在阿塞拜疆地区的所有的力量,把阿塞拜疆变成俄国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桥头堡,我认为这是俄国的打算。”
  讲述着大家讨论的结果,李维仁还仔细的观察着韦泽的表情。看到韦泽对此并没有太大反应的时候,李维仁赶紧说道:“都督,您怎么看?”
  韦泽慢悠悠地说道:“从战役角度,大概也就这么多了,这些方面上也别无新意。我其实考虑的是另外的一件事,俄国这次这么急匆匆的动手,是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现在好不容易搞了点工业化,所以担心奥斯曼帝国在这方面奋起直追。”
  从单纯的战争角度来解释俄土战争很容易,双方是几百年的世仇。从1676~1681年开始的第一次俄土战争,两国在两百年来每隔十几年两就打一次大战。其间的小规模战斗更是不计其数。俄国想夺取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航行权,如果夺取不了,那也得让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变成非军事通道。也就是说,不允许英国和法国的舰队进入黑海打击俄国海军。
  “走吧,咱们去书房说。有地图,说起来更容易。”韦泽站起身。
  李维仁让自己妻子带着儿子和韦泽家的人说话聊天,他跟着韦泽去了书房。有些话可以让他老婆听到,有些话则完全没必要让一个外国公主听。
  两人铺开地图,韦泽大概讲述了一下当下的基本情况。
  英国人之所以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开始支持奥斯曼帝国,所图的就要封锁俄国海军进入地中海。从战略上讲,俄国人挺悲催的。俄国眼瞅着就能控制进入北大西洋与地中海的航线,北大西洋经济圈与地中海经济圈都是现在世界上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迈出这一步,就能让俄国在这两个地区拥有巨大的发言权,可这一步就成了天涯。英国现在的战略就是决不允许俄国人迈过这道门槛。
  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西太平洋霸主,当这个霸主开始衰落的时候,欧洲各国就要来捞一笔。中国光复了,再次回复历史地位的时候,欧洲各国也就认了。这不仅是一个实力问题,也是此时欧洲对西太平洋的认知问题。他们内心深处也认为这一带是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被中国夺回这一带固然让欧洲人很不爽,却没能让欧洲人觉得这是不可理喻的问题。
  俄国就不同,欧洲人一直认为奥斯们帝国是这一带的主人,不管十字军东征怎么打的热火朝天,口号也是重夺圣地。从这个口号上就能看出来,欧洲承认阿拉伯势力在这一带的实际控制权。
  “就是说,俄国是想破坏奥斯曼帝国的工业发展?”李维仁听了韦泽的看法之后做了一个小总结。
  韦泽微微皱着眉头,“俄国这个国家也没什么工业史,所以他们能否有这样的认识,我不太确定。如果俄国只是觉得现在国力强大了,有能力打败奥斯曼帝国,实现他们逐步南下的梦想。这个理由也没问题。不过万一啊,万一俄国人的战略认识水平有所提高,他们能够看到一个工业发展的问题。那战争的形态又不一样了。”
  李维仁很想跟上韦泽的思路,不过这的确比较难。所以李维仁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方向,他问道:“都督,你觉得俄国如果不是想简单的在阿塞拜疆地区有所作为的话,他们会怎么办?”
  韦泽在地图上波斯国土的左上角用手指划了一道,“俄国会想办法切断这条铁路。”
  李维仁看着地图上的那条铁路,这是中国人修建的铁路,从中亚直通奥斯曼帝国。理论上,中国人从南京上火车,根本不用走海路,可以直接坐车坐到距离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隔着一条海峡的地方。这条海峡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唯一通道。
  现在不仅俄国在依靠外国的输出在搞工业,奥斯曼帝国也在中国的输出下有了一些工业。中国在西北建设了一些工厂,工厂的产品通过这条铁路卖到中亚的波斯与奥斯曼去。李维仁有些理解了韦泽的态度。如果俄国把这条铁路切断的话,那不仅是更深入的控制了波斯,还阻断了中国通向奥斯曼帝国的商业通道。这是中国很在乎的问题。绝对可以称为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65章
乱站队(三)
  李维仁知道自己的才情能力不过是普通的水平,距离韦泽具备的深远眼光相距太远。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在李维仁看来就是一场很普通的战争而已,韦泽能从其中看到太多李维仁看不到的东西,这是李维仁最佩服韦泽的地方。不过李维仁并没有打算去学韦泽,他选择了他认为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
  “都督,您是我的授业老师。我这当学生的太笨,理解不了那么多东西,不过我绝对服从都督您的命令。您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李维仁心里这么想的,也这样直接的讲了出来。
  听了李维仁的表态,韦泽笑起来,“看来你想在奥斯曼帝国建功立业喽。那边可是真的期待你能去帮一把呢。”
  李维仁并没有为自己辩解,辩解的对象是韦泽的话,任何辩解都毫无意义。那么多牛人在韦泽面前都乖乖低头,李维仁不觉得自己有任何理由比那帮人更有必须让韦泽都为之讨论的价值。他就说了真心话,“都督,没有您的点拨,我这辈子也就那么混日子了。可现在我真的想有所建树,我想沿着您指给我看的道路往前走,看看我能沿着这条道路走多远。”
  “我现在不会派你去。”韦泽答道。
  “那么我能期待一下么?”李维仁说道。
  “可以期待。”韦泽笑了起来。奥斯曼帝国在科威特的事情上很不合作,韦泽可以接受奥斯曼帝国不支持中国在巴士拉地区扎下脚。不过韦泽不能接受奥斯曼帝国在科威特这块地上和中国玩弯弯绕。中国需要在科威特得到长期落脚点,即便是不得到国土,也得到石油的全部开采权。
  但是这件事韦泽也是有些犹豫。这年头的石油不是21世纪的石油,价钱能够炒到一个天价,这年头的石油其实是很便宜的资源。一般来说,五到十桶石油的价格大概能买一个油桶。中国的电焊技术开发出来不久,石油分馏的技术总算是有了保证。硅藻土吸附硝化甘油制成的安全炸药已经开始退出炮兵的行列。三硝基甲苯已经正式取而代之。
  东南亚石油分馏之后可以得到大量的苯基化合物,中国对东南亚石油利用水平大大提高。中东石油对中国的影响只在于分离出柴油。而且这点钱对于中国来说其实不算啥。不过韦泽心里面就是有这么一个疙瘩。他就是想把科威特拿下之后在这里不要钱的采油。明知道这想法实在是小孩子气,可韦泽就是没办法克服这种想法。
  李维仁并不知道韦泽的心结,他已经表了态,得到了韦泽的正面回应。李维仁就识趣的告辞了。
  李维仁走了,沈心就来了。见到了韦泽之后,沈心立刻表态,“都督,我服从命令去北美。”
  韦泽对这些年轻人很满意,他们的服从度远胜那帮老家伙。韦泽笑道:“你现在也肯定走不了,去北美不是简单让你去坐镇,先把宣传搞起来再说。而且我让你做的调查,你做的怎么样了?”
  “谷贱伤农啊!”沈心用有点夸张的语气说道。
  民朝的农产品价格随着全面扩张而一跌再跌。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油水一足,对口粮的需求自然暴跌。以腌萝卜和水烫青菜下饭的话,吃二斤米毫无压力。先来半斤肉,那就只能吃半斤米或者半斤馒头了。就算是没有半斤肉,来上二两油炒菜,什么饭都吃不下二斤。这就是一个很无奈的现状。人民饿的太久了,民朝的廉价粮食真的让广大人民群众消除了饥饿感。
  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个阶梯状态,消除了威胁感之后就需要吃饱,吃饱饭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有钱买消费品。而国家的低粮价让农村的消费能力大大降低。
  韦泽笑道:“我听说最近各地都是一个说法,农村苦啊!”
  沈心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苦不苦这是个比较出来的东西。要是和沈心投奔韦泽那年比,这时代已经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时代了。现在想饿死个人的难度太大,那得多懒或者多倒霉才能被饿死。可不过30年前,甚至不用30年,十几年前,在光复军势力范围之外的中国地方上饿死个人也不是啥稀奇事情。
  可这并没有让民众满足,此时人民感觉到的是,“没钱,买不起想买的东西,这日子太苦了!”
  沈心是军政出身,他不认为拿饿死人的时代和现在比是聪明的做法。正因为有那时候的民不聊生,才有光复军摧枯拉朽般夺取天下的基础。若是把没饭吃当成一个常态,那民朝准备重演满清的老戏码么?
  沈心说道:“都督,我做调研的时候,农业部门的态度是民众不够配合,让他们学着改良土壤,采取新的耕种方式,他们觉得太辛苦。以前是工程兵们能够做这方面的工作,现在的局面不同了。工程兵根本没有精力搞那么多的工程,地方上的水利建设已经够强化了,可是还不够。倒是工业部门的年轻同志提出了一个建议,干脆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农业税吧。废除了农业税,等于是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收入变相提高了30%。这样的话,农民的实际收入和购买力都大大增加。不说别的,一些大件,农民是真的消费的起了。”
  在这个时代提出废除农业税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即便是改天换地到如此程度,旧有王朝被推翻,旧制度被砸碎。可农业税毕竟是几千年的历史,也占了现在民朝税收总量的20%左右。废除农业税注定要引发一场全面的政治地震。沈心也是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鼓起极大勇气才敢对韦泽这么说的。而且废除农业税不是没有前提,东北就没有农业税,只是东北率先完成了主粮统购统销。而且农民必须完成耕种合同才行,若是完不成,那就得有个说法。
  沈心忐忑不安的听到了韦泽的回答,“废除农业税不是任何问题,搞农业实物征收,目的是要有国家储备粮,避免大范围的饥荒。想废除农业税就得把宣传工作做好,国家不可能无条件的废除。”
  “那都督的想法是……”沈心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赶紧问个清楚。
  “废除农业税,必须和强制义务教育结合!谁敢不让孩子上学,谁敢不让女娃上学,这个农业税就必须收!”韦泽把他想的条件给拿了出来。
  沈心差点被这话给逗乐了,读书在中国传统想法里面是好事啊,怎么就成了需要用农业税来当做惩罚性手段了呢?不过沈心毕竟是沈心,遇到看似好笑的事情时不会立刻本能的笑出声,而是用脑子想了想。然后他也就明白了。
  养活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件支出很高的工作,现在生孩子没原先多了。因为原先孩子死亡率太高,生七八十来个,没结婚之前夭折一半并不稀奇。现在仅仅是能吃饱一项,就让死亡率快速降低。家里五六个娃闹腾着,谁也受不了啊。沈心家生了三个,不算太多。回到家之后三个娃就让沈心觉得头大如斗。
  政治部的李铭恩生了六个娃之后都要崩溃了。部门里面计生工具是免费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热销的计生工具品牌名为杜蕾斯。李铭恩在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大,所以领的很勤。于是背地得了个诨号“杜老师”。
  韦泽之所以能服众,是因为他不仅指出问题,还能拿出相当程度解决问题的办法。城市里面有父母学习班,讲得是怎么做父母。不管让父母们的认知水平提高到一个什么程度,这些年积累下来,好歹生、养、教育,这变成了一个城市里面的共识。
  可是在农村,能让所有孩子都去接受足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很大挑战了。四五计划的大口号之一,就是消灭文盲。“新中国有义务消灭文盲!”问题是这伟大理念想真的付诸实现,光靠良好愿望是完全不行的。
  把这个关节想通了,沈心那种得知有可能废除农业税的欢喜立刻淡薄了很多。与这种欢喜相比,想全面消灭文盲可是一件工作量极为恐怖的重任。
  韦泽说道:“我和李维斯还有民政以及教育部门专门讨论过强制义务教育的事情,他们认为国家实在是没办法强制。我也没提废除农业税的事情。这也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一旦要执行,里面肯定有问题。”
  沈心很认同这种说法,哪怕是天大的好事,想执行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就如同普及医疗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女人去医院生孩子。部队里面本想着部队里头好普及,而且还有美妙的妄想,认为部队里头的战士接受教育之后会主动这么干。
  现实无情的给大家上了一课,城市里面很容易推行这些。可农村就不行了,而且在广西云贵等地,女人生孩子男人不可能靠近。遇到点生娃的问题,很容易就是一尸两命。最后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还是韦泽,云贵等地的农村兵们到妇产医院站岗,在医院接受医院培训。听着产妇的惨叫,又见到医院生出来的健康宝宝。加上上了对各种生娃危险的教育课程,这帮人才算是明白了生孩子不是简单的问题。女性要面对巨大的风险。
  沈心很想知道韦泽认为的风险又在哪里呢,他问韦泽:“都督,你觉得现在的风险又在哪里呢。”
  “风险么就是宣传部门。就我所知,有些人想把这些当成一个政绩来宣传,好像让人民百姓接受强制义务教育是政府天大的功劳一样。我觉得这么干太没出息了。这本来是一件需要很认真的讨论,才能让人民接受的辛苦事情。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国家,是政府。次之的受益者是那些受教育的孩子,而承担起供养工作的是父母。最大的受益者用恩人的嘴脸对付出者说话,我认为这不合适。”韦泽给了个答案。
  沈心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都督,我们是在给这些孩子们出路。让他们在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国家其实也承担着巨大的付出。”
  “没错啊,可是人民不在乎。”韦泽冷酷的指出了他的看法,“那些想让孩子念书的人,别说取消农业税,你就是再加点税,只要他们承担的起,他们就会坚持让孩子上学。可是我们要面对的是那些并不是发自本心想这么干的人,所以那种宣传我完全反对。”
  沈心稍微有点迷惑,“错在何处?”
  韦泽解释道:“我对你有恩,那就是我是正确的,你也是正确的。我帮了你,我好你好大家都好。惩罚性的强制义务教育法,那是说国家是正确的,义务教育正确。不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错误的。谁犯错,我们惩罚谁。这时候再以一副恩人的嘴脸出现,那些不乐意的人一句话,‘我又不求着你’。不管义务教育是不是好事,至少这宣传就已经完全失败了。”
  噗哧,沈心乐出声来。他完全能理解那些文官们想把义务教育当成他们伟大功绩来宣传的冲动。义务教育的确是大好事,如果不考虑那些五六个七八个娃们的爹妈要付出的辛苦,这甚至是很美的事情。但是在韦泽这种冷酷的家伙眼中,这种态度的确是大错特错。韦泽看来是很不高兴,而那帮文官们只怕不爽的程度还在韦泽之上。毕竟韦泽只用发号施令,而具体执行,甚至是得罪人的事情可是得文官们来干呢。
  沈心是支持韦泽的,所以他在这件事情上只能闭嘴不言。就如逼迫父母们让孩子出来接受教育会让一部分父母很不爽,逼迫文官体系干这些工作也会让文官很不爽。这时候大家只能干了再说,若是沈心再大讲一番他这么干是如何的好啊好,那和文官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让沈心搞宣传,韦泽把另外一件要务告诉了沈心,“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正在开始普及的广播。那个辛苦干五年,能挣十万块。我觉得很好,不过也尽量不要觉得自己只要所说的是实话就行。如果没有全部实情都说出来,特别是这十万块头五年未必都能落自己兜里的实情。总的来说,义和利不要对立起来。对国家好,大家也能有收益,这样的宣传最合适。”
  “那有可能和美国发生战争的事情,这个我们要怎么讲?”沈心问了这个大问题。
  韦泽冷笑一声,“我人喜欢打如意算盘。如果美国能够主动对我们发动进攻,而且是在未来几年我们把北美经营的不错,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普及的更好的局面下。那样的话,我们有了大量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年轻人,有了北美本地的粮食基地和当地人口,北美还有了一定量的工业实力。那时候与美国的战争正好在美国人口稀少的中西部开始。我们的海军优势也能得以全面发挥。那样的话,战争的压力就小的多。而且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支持。所以先从基础开始搞,这也是我希望你能在北美表现的机会。”
  “就是说先把自己的事情搞好么?”沈心总结了一下。
  “希望美国佬能够那么愚蠢吧。当然,我也会想办法促成美国佬的愚蠢。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先把该准备的准备好,十年时间差不多了。”韦泽没有直接赞成,而是在沈心提出的观点基础上继续说了下去。
  “都督,我们会不会在其他方向上和其他国家开战?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战争,我们就要同时打两场战争了。”沈心对战略上的考量并不差。
  “我们的敌人现在就三个,俄国、英国、美国。英国和美国可以先放着,最近俄国在打奥斯曼帝国。看看俄国能够打到什么程度吧,到底俄国能否取得战略上的突破。如果俄国做不到,那我们与俄国的战争就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奥斯曼帝国尚且收拾不了的俄国没什么可怕的。如果俄国真的能够改变局势,我们就得做出些考虑。不过呢,俄国要是能改变他们在地中海的局势,英国人出手的可能性很大,那时候就是个挺复杂的局面。”韦泽慢慢讲着他的看法,有些话不能对李维仁讲,却能对沈心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