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655

  “你知道李光祖是去打他弟弟的么!”指导员用很不善的语气再次说了一遍。
  见指导员这么生气,副连长反倒是不高兴了,“指导员,你还觉得他弟弟这么干是对的么?家里人不同意,他就敢私下结婚,然后跑到北美来。有这么干的么?能这么干么?不教训一下能行么?若是不教训一下,岂不是把人都给教坏了!”
  指导员大怒,“事情且不说对不对,你就敢让他去打人么?”
  遭到指导员这么呵斥,副连长皱着眉头,语气强硬的反驳道:“怎么,当哥的打弟弟一顿也是错了?这不是部队里面的人去打普通老百姓,如果是侵害百姓,那定然不行。打弟弟一顿,这是家事,根本不是一回事啊!怎么,当了兵连教训弟弟都不行了么?”
  这也是个道理,虽然指导员非常生气,可在道理上也没办法辩驳太多。国家总不能连人家家的家事都插手进去吧。
  可营政委现在一脸阴森的询问此事,指导员觉得还是有些心虚。这倒不是说哥哥打弟弟,而是他觉得营政委的表现有些奇怪了。
  “你们批了他的假,是不是?”营政委继续板着脸问。
  “是。”指导员继续答道。
  “那你们知道他打死人了么?”营政委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愈发的阴森。
  一种仿佛遭到雷劈的感觉让指导员浑身颤抖起来,他没想到李光祖竟然会打死人。愣了一阵,指导员声音颤抖的说道问道:“他把他弟弟打死了?”
  “哦?”营政委紧盯着指导员,“看来你是知道他是去打人的喽?”
  指导员听了这话之后心里面一阵阵的后悔,既然出了人命,他也没办法做什么解释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说“不知道”。可他真的知道啊,这一下子就说漏了嘴。
  “他打死谁了?”祁睿上尉还算情绪稳定的问道。
  营政委盯着祁睿上尉看了片刻,才咬着牙说道:“他把他弟妹给打死了,而且他弟妹也怀孕了,这是一尸两命。”
  指导员明显看到祁睿上尉打了个大大的寒颤,指导员自己也打了这么一个寒战。若是兄弟间起了冲突,哥哥把弟弟痛打一顿,这就罢了。事情发生不是没有原因的,指导员还能有些说法。可没想到李光祖竟然打死了弟妹,还闹出了一尸两命的事情。这就没有饶过的可能了。弟弟是自家人,弟妹对李光祖来说可是外人啊!
  “人抓到了么?”祁睿上尉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营政委板着脸说道:“他打死人之后往北边跑了,现在跑得没了踪影。我们就知道他搭了火车到大奴湖终点站下车,至于他跑的时候是不是携带了武器,是不是有人和他在一起,这些我们暂时不清楚。”
  好不容易说完了这些,营政委再也忍耐不住,他腾的站起身对着祁睿上尉和连指导员破口大骂起来,“你们都带的什么兵啊!打人也只敢打女人,打死人之后不说认了,往那里一站该让人抓就让人抓,该让人杀就让人杀。竟然还跑了。妈了个X,地方上的人指着我们部队骂,我们部队上是什么都不敢说。你们是觉得部队的脸面就不是脸面了么?”
  营政委的压力看来大的惊人,平素里还算是挺温和的政委竟然破口大骂了五分钟。连指导员傻愣愣的听着营政委大骂,他脑子里面一片混乱。虽然营政委骂的有些语无伦次,可营政委在这方面还是完全把握住了要点。部下打死人,部下逃走。这只证明了连队工作有巨大的问题。
  打死人这件事很严重,非常严重,不过这件事里面个人问题更多些。可是打死人之后跑了,这就是畏罪潜逃。身为军人,畏罪潜逃就是可以就地击毙的大罪。真的出了大事,往原地一站,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那说明他对部队还有感情,还有信赖。出了事情,他扭头跑了,还是往北边跑。那说明李光祖不仅是要逃离地方上的追赶,还要尽所有能力逃开部队的追赶。这说明他没把部队当成自己人……
  就在此时,祁睿上尉开口了,“我会带部队去追他,一定要把他给抓回来。”
  “哼!”营政委总算是停下了怒骂,他瞪着祁睿上尉,“你们要把他给我抓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在这件事闹到军里面之前,一定要抓到人。我话给你说头里,这次若是你们没抓到人,军里面就要出动抓人。丢一次人就够了,别再给咱们营继续丢脸啦。这次若是抓不到人,我这个政委是干不下去了。我滚蛋之前,你们也得给我滚蛋!”
  祁睿上尉也没有多话,直接带了一个排就出发了。营政委勒令连队里面谁也不许出门。指导员心里面一阵阵的懊悔,懊恼。他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当时为什么不听祁睿上尉的建议,他最后悔的就是当时为什么就听了副连长的煽动。但是不管副连长怎么煽动,最终同意的还是指导员,签下假条的也是指导员。他的责任无可避免。
  最初的两天,副连长根本就不敢去见指导员。等祁睿上尉出发了三天之后,副连长终于主动来见指导员了。指导员此时只想把副连长给掐死,可已经出过人命了,副连长一点都不想自己再弄出人命来。
  副连长连坐都不敢坐了,他脸色难看,压低声音说道:“指导员,这次的事情我们得先说一下,我们万万不能说连长他不答应,我们自己同意的。”
  “这时候你还在想这个?”指导员大怒,他呵斥道。
  副连长看样子也是有准备的,他被呵斥之后也没有任何退缩,“指导员,若是连长能把李光祖那王八蛋抓回来,那是最好。可不管怎么样,若是让人知道是我们答应李光祖去探亲的,我们就有责任啊。这责任我们真的承担不起啊。”
  指导员没有立刻再骂,他其实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连队里面指导员和副连长都同意,只有连长不同意。连长再把人抓回来,那连长的责任基本就没有了。可此事总得有人承担责任,那承担责任的人已经不言而喻了。
第43章
军人的家事(八)
  大奴湖的风景很美很美,林木环绕,夏天的时候水鸟,天鹅,经常可见。现在冰封千里,又有一种格外的风情。
  祁睿上尉当然不是来看风景的,他带着一个排的部队沿着湖向西北方向前进。此时西北方向已经没了人烟,自打铁路开始修到南边的农场之后,大奴湖的粮食供应就无需依靠水路从太平洋运进来,相对的,粮食还要从美中省出发,走水路运到阿拉斯加去。
  原本设在大奴湖西北方向的几个狩猎场也就给荒废了。人是群居生物,北美这么广阔的土地上,中国人更加注重起群居了。农场是群居,城镇更不用说。大家都自觉自愿的迁到了铁路两边居住,车站数量非常多,为了照顾到收粮食方便,甚至有打算要建设复线。
  祁睿上尉还记得最初在大奴湖开始修建铁路的时候,部队开玩笑说以后退役了,就在这风景秀丽的地方利用那些已经放弃的狩猎点居住,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不过说归说,随着铁路不断延伸,可没一个人真的跑到这地方一打猎为生的。而那些荒废的狩猎点就成了李光祖最好的藏匿之地。有住处,有些简单的工具。一个人躲在这里完全能够生活。
  部队的同志们带着风镜、口罩,帽子的帽耳都拉了下来。尽管没人露出脸来,祁睿上尉还是能感受到同志们强烈的负面情绪。部队打死人了!这说法在移民农垦的农场里面传的飞快,不管对李光祖的弟弟李耀祖的做法是不是支持,农场里面没人支持打死人的行动。
  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军队是人民的保卫者,这是光复军三十年来树立起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如此的深入人心,这个形象是如此的强烈,不仅是人民这么看待,军队自己也是如此认识的。每一个参加军队的人,都对此坚信不疑。每一个军人都以这种身份自豪。军队天然就要有比民间更高的道德标准与道德要求,这在民朝已经是共识。
  现在,李光祖的行动无疑让军队遭受了相当大的打击。
  祁睿上尉心里面想的是军队的建设工作,现在的北美大多数都是军人,新乡市这座城市中军人比例更大。在这座城市中洋溢的更多的是一个巨大建筑工地的气氛,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全然没有森严肃杀的感觉。如果不是在这种气氛下待久了,会不会出现李光祖这等事情呢?祁睿上尉颇为怀疑。
  不管军队在当下的社会中起到了什么样的建设性作用,军队的本质还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的。正因为残酷的战争,军队才有了强大的纪律。当军队完全承担着和平时期的建设工作之时,这种纪律也在不知不觉的受到了消磨。
  考虑这些内容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得已,祁睿上尉并不想把思绪放到自己身上。如果没有李光祖这档子破事,祁睿上尉应该很快就有机会在评定中晋升少校的。营政委气急败坏的发言并没有不讲道理,正因为气急败坏,他所说的内容其实已经完全是基本道理。
  李光祖逃跑才是对军队伤害最大的事情。此行的路上祁睿上尉也到了李光祖行凶的农场,他得到的情报是这样的。李光祖见了他弟弟之后立刻破口大骂,除了痛骂弟弟胆大妄为,私自结婚之外,还要求农场场长把他弟弟送回河北。
  必须说的是,李光祖的话在普通农场人员听来也未必没有道理。连农场场长都没能立刻找到能压倒李光祖立场的说法。农场场长只能说,“这是移民局的安排,这个不是你说或者我说就能算数的事情。”
  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李光祖看到自己完全“占了理”,就不依不饶起来。除了大骂农场场长是包庇坏人之外,他就想用强把弟弟强行带走。他弟弟的媳妇一开始躲在一边不吭声,看到李光祖这弄得太过份了,忍不住上来说了几句。
  李光祖本来就觉得正义附身,理直气壮。私奔是被人看不起的,是被传统理念歧视的。而私奔的女性更是道义上的“犯错者”,是属于坏人范畴的存在。在传统文化里面,正义者是可以对坏人施加任何处罚的。
  见到坏人居然敢反抗,居然敢指责正义者,李光祖上去就给了他弟妹两嘴巴。这下李光祖的弟弟不答应了,他上去护着自己老婆。于是李光祖就开始揍自己弟弟。
  丈夫被打,女方自然不乐意。在推搡中,李光祖用力把女方推到一遍。女方本来就怀孕了,站立不稳之下后脑勺可巧的碰在一个处理的不怎么好,很尖锐的一个桌角上。于是闹出了人命。
  在闹出人命之前,李光祖本是占据优势的一方。无论是“道义”还是他身为哥哥的天然地位,都没人真的敢强力阻止或者完全否定李光祖。出了人命之后,其他人都被吓傻了。李光祖也发现自己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杀了人,他那股子正义在我身的心态立刻就起了巨大的变化。此时他自己也没敢再以正义的身份自居,从正义者顷刻沦落为犯罪者,李光祖选择了逃跑。
  祁睿上尉感到最恨的就是这个逃跑的行动,如果李光祖不跑,他基本上会被军事法庭审判。这种并非是故意杀人的行动,基本上不可能被判处死刑。现在李光祖一逃跑,这就铁定要被军事法庭审判。军事法庭里面对于这种畏罪潜逃的处罚是极为严重的,这等于是逃兵啊!
  逃兵之所以逃避的理由是因为杀人,这就基本没有宽恕的可能了。九成以上是要处决的。
  现在部队前去抓捕李光祖,如果李光祖被发现后乖乖的束手就擒倒也罢了,如果他再敢试图拘捕,或者继续逃跑。祁睿上尉在队伍中实施抓捕的时候,是可以下达打伤乃至击毙的命令。这是他的权限,而且也是他完全可以决定的事情。
  只要李光祖再一逃跑,被抓住之后那就是铁定的死刑。一个人从占理的一方沦落为犯罪者,已经够悲惨了。现在又在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向了死路。不仅把自己逼向了死路,更是给自己的亲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李光祖可以一死了之,他的父母、弟弟,又将生活在什么样的痛苦之下呢?
  祁睿上尉突然想起了他父亲韦泽曾经说过的话,“我憎恨这个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里面,搬张椅子就要死人!若是不能把这个时代摧毁,我们就要活的痛苦不堪!”
  以前祁睿不理解他爹如此刻骨的仇恨与敌视到底从何而来,现在他有点理解了。这个时代的“正义”就如同一张大网一样把所有人牢牢束缚起来。让处在正义之下的人无法逃脱,无法闪避。最糟糕的是,“正义”还被赋予了太多天然的权力,那些追求个人幸福的人往往被扼杀的呼吸不能。
  搬张椅子都要死人!这真的是要死人啊!
第44章
军人的家事(九)
  “明山,你是不是支持沈心当下一任总理?”阮希浩的话说的无比直白,在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再藏着掖着的打算。军队出身的人有机会当总理的,或者说韦泽培养的人选大概也只有沈心一个人。
  王明山和沈心的私交根本不用再提,他一点都不反对由沈心出任总理。但是王明山还是率直地说道:“这件事我听都督的意思。”
  阮希浩用有点失望的神色看着王明山,毕竟是多年的老将军,只是什么都不说,光那气度就让王明山感受到了极大压力。不过王明山也没有屈服的打算,他继续说道:“五年计划第二年结束之后政府换届,五年计划结束前,中央改选。这制度已经定下来了,政府换届的时候我肯定支持沈心,现在我只听都督的。”
  此时已经是1885年1月2日,三会马上就要结束。即便是此时没人对李维斯有任何动作,到了1886年政府就要换届。那时候李维斯能否连任就得看常委的意思。当然,如果韦泽一定要李维斯连任,那就是另外一码事。如果韦泽没有这个打算,光看现在李维斯遭受的反对程度,他换届后下台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明山,你也是越来越滑头了啊。”阮希浩笑道。
  王明山正色答道:“我没什么可以滑头的,都督怎么说,我就怎么干。三十年来我一直这样。我觉得不光我这样,沈心也是如此。”
  看王明山态度坚定的不想掺乎到竞争里面来,阮希浩也没有强迫王明山的手段。央行书记地位超脱,财政部管财政政策,央行管货币政策。这两个部门都归国务院管理,阮希浩在军队中影响极大,却也没办法插手到央行这边。所以阮希浩干脆把话说得更名,“明山,你不觉得都督还是想支持李维斯么?”
  王明山也说了爽快话,“阮副主席,我觉得吧,你们提出的东西纠缠的太多。若只是求在北美加快移民,用不了费这么大事情。若是你们真的想搞思想建设,那个提法又太简单。”
  阮希浩并没有反对王明山的看法,他换了个方向,“你应该知道都督想灭了美国的打算,这大概是咱们到现在最大的计划。”
  王明山点点头,打击英国的军事计划进行的太过于顺利,这在国内有不少的反思与讨论。大家都认为最初太高看英国人的决心,单方面以为英国会为了殖民地不顾一切的和中国来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可英国佬根本就没有把殖民地真当回事,在那些搂草打兔子的地区,英国佬大踏步的后退了。
  现在中国能打的两个国家只剩下美国与俄国,其他地区实在是缺乏让中国动手的吸引力。不仅中国是这样,世界上的列强也差不多如此。结束不久的柏林会议上,各国的协议只能用漫不经心三心二意来形容。欧洲各国都没有能力大规模进入非洲内陆,所以就让比利时这么一个鼻屎大点的国家,硬生生在非洲内陆圈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帮欧洲强国但凡认真一点点,就不可能闹出这么一个结果来。
  欧洲佬可以漫不经心,中国却没有这种打算。如果能够和英国佬一起瓜分了美国,至少肢解美国。控制了整个北太平洋的中国势必拥有了无尽的未来。对美国的战争将是阮希浩他们这批老军人的人生中最后的大战,也是他们真正的巅峰。
  至少在王明山看来,阮希浩等人与李维斯的矛盾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分歧。李维斯在广东的时候,就是以猛砍军费而在部队里面名闻遐迩的人物。必须说的是,王明山其实很支持李维斯的财政政策。他认为四五计划结束之前,甚至是五五计划结束之前,中国并不合适来一场解决美国的战争。
  身在风口浪尖,沈心并没有因此而畏首畏尾。被动的让人推动,只会成为别人棋盘上的棋子,沈心就算是不当棋手,也远没有沦落到当人棋子的地步。此时沈心和组织部部长韦昌荣,外交部长李新,还有工业部长庞聪聪一起开了个小会。
  现任副总理沈心开诚布公地说道:“我得先说,能不和大家这么讨论,我还是不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讨论。有事情当会议上当面讲是最合适的。”
  庞聪聪听了之后忍不住苦笑起来。沈心比庞聪聪还小几岁,可是他就能这么老气横秋的说着大人物才能说的话,庞聪聪实在是很难对此作出评价。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沈心说的是心里话,开小会是光复党一贯反对的事情,也是光复党一直没办法杜绝的事情。可这种事情就这么扯淡。
  不是没人在这方面吃过苦头,韦泽对于“私设中央”的事情从不手软,可是到了重要关头,大家总是会先拉帮结派,组成临时的团伙。因为挑起事端的人是要先勾结一番,那么不管是想息事宁人,或者是针锋相对,那也得组织起来。这就是党校与干校里面“组织工学”课程中所讲的,有组织的永远都能战胜无组织的。
  但是,敢在韦昌荣面前开这个会,那得有足够勇气才行。执掌组织部的韦昌荣权力大的吓死人,组织部可以决定官员的命运。包括沈心这种级别的官员。
  沈心摆明了自己的立场,“有人不认同李维斯总理的政策,希望能够改变现在和平的方略。我支持和平方略,此时不是打仗的时候。如果洋鬼子自己把脸送上来让咱们打,那是一说。他们肯老老实实的话,我们自然希望能够利用和平时期尽可能的发展我们自己的实力。仗打了太久,也得歇歇。喘口气才行。”
  韦昌荣老神在在,没有任何表情的听。庞聪聪则是很赞同沈心的看法,以前的二三十年不管战争是否激烈,可国家一直走在“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战争的”轨道上。想发展经济自然得走和平路线,不打仗不等于和平。和平是以避免战争为最高指导方针的阶段。至少在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结束前,中国可不是在和平之中。
  外交部长李新发言了,“我从柏林回来向陛下禀报经过的时候,陛下说过,未来中国主动发起的战争顶多还有一次。国内要走和平路线,好好为以后主导世界做准备。”
  庞聪聪听着两个男人讲述着自己的立场,她感到有点紧张。如果按照这两人所说,有这么一批愿意支持韦泽和平路线的核心人员,那么主张战争的又是谁在当幕后推手呢?现在的局面从表面上来看,还只是一个对社会发展的争论而已,李维斯认为不要强行规定一个全新的死标准,要相信人民群众会追求进步的方向。这位民朝总理甚至不怕得罪人,引用了韦泽的那句“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