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55

  这次的战斗就是韦泽艰苦训练的结果,学会走正步的军队未必是强军,但是强军无一例外的都完全掌握了走正步的技术。而指挥大家在战场上能够走正步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鼓号等器材。
  作为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韦泽只要没能冲在第一线亲自指挥一线作战,他就只能依靠平素的训练来进行战斗。鼓号手们能否正确的完成韦泽的指令,这反倒成了最大的关键。
  温度为15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整个战场的宽幅大概经常会超过数里之多,所以军乐队也得有各种分工,例如伴随步兵行进的用来确定步点的小鼓,在部队后面发布更多号令的大鼓以及牛角号,都需要不同的安排。而且哪怕是一个不大的战场上,也会存在好几支不同分工的部队,这些不同部队之间的声音的干扰也得考虑进去。仅仅是这么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就非常复杂。想最有效的使用兵力,就得有非常多得训练才行。
  围歼刘长清部队的战斗,对韦泽来说是一场极为难得的实战机会。即便不采用如此正规化的方法,韦泽也有很多达成战斗目的的办法。正因为确信刘长清部的无能,韦泽坚信即便采取远远谈不上熟练的战斗模式,自己的部队也不会出现什么不能接受的伤亡。
  到现在,所有进程还在计划考虑到的范围之内。如果说有什么是没能考虑到的,那就是刘长清的部队仿佛被吓傻了一般,士兵与军官们不是很乱,却也没有能够迅速组成战斗队形。他们仿佛看戏般看着韦泽的部队逼近,韦泽视力也是极好的,他甚至看到有些本来排在后面的清军还往前挤,想更清楚的看清楚在节奏鲜明的鼓号声中整齐逼近的太平军。
  “这不就是以前在电影上看到如此战斗场面的我么?”韦泽想到。想到这些,韦泽忍不住哈哈笑出声来。
  “韦兄弟,有什么好笑的。”罗大纲听韦泽笑的颇为开心,忍不住靠上来问道。
  韦泽左臂前伸,食指笔直的指向那些莫名其妙的清军,“我觉得他们现在是在看戏,实在是憋不住要笑。”
  罗大纲忍不住干笑了几声,“这……确实像是在唱大戏……”
  话音刚落,韦泽阵中的牛角号再次呜呜的吹响,因为距离的近,沉闷的声音让罗大纲觉得有些难受。负责鼓号的是师帅张应宸,他指挥着参谋部的一众人等,不断的根据观察到的双方接战距离,对鼓号手发布着各种命令。
  罗大纲看到双方的接战距离只怕已经不到50步,而第一卒已经停下脚步,就在这个距离上开始放枪。很快,硝烟弥漫在韦泽的部队与清军之间。罗大纲惊讶的发现,清军中竟然有不少人看着像是中枪了。一般的火绳枪在这个距离上根本打不准,虽然清军中枪的人不多,但是却比普通的中弹人数多了些。
  太平军对火绳枪评价不高,加之太平军的火药匮乏,更没有训练的条件。火枪主要作用就是互相对射的时候用,王爷们真正重视的乃是敢肉搏冲锋的“锐卒”,也就是广西老兄弟。罗大纲也是如此认为的,所以看到韦泽的部队准头颇佳,他也有些意外,“韦兄弟的枪手颇为能干啊!”
  “只要把枪口抬高一些就行。”韦泽仿佛风轻云淡一样地说道。缺乏现代知识,更没有普及性的教育体系,导致这年头中国军队训练都很差。而韦泽在军队中的教育,虽然现在成效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但是有没有自觉的进行针对性教育和训练,那就是不一样。
  火枪队的兄弟们都不得不承认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乃是实实在在的道理,那些不肯用肩头顶住枪托的兄弟都深深的体会到,枪托在反作用力推动下撞击肩膀的痛楚。韦泽还理论联系实践,用撒尿、水枪的水柱、以及组织投石轨迹观察,让大家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飞行物体的轨迹是向下坠的。
  虽然绝大部分战士们都无法理解万有引力的存在,更不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也没办法用牛一和牛二定律计算弹道,可大家好歹知道了弹道是弧形,如果想打得远,那就得把枪口抬高。
  既然大家都认同了弹道的轨迹,剩下的事情反倒好办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一个过程就是确定理论。理论确定之后,实践步骤就靠实践。少量火枪做了不少次公开试验,作战训练部门就制定了相应的条例出来。
  不同距离上枪口抬高的角度。为了确保战士射击时候抬高的角度符合条例规定,军官们该怎么判断距离,怎么发号施令,每一种命令对应何种射击姿势。例如枪托顶在身体上的什么位置,手臂怎么收,如何控制呼吸,射击前要注意的各个要点。
  部队里面的作战训练部门为此可是反复讨论,实验。参与小规模训练的精锐战士们被折腾的够呛,教导部队里面是怨声载道。至于训练结果么……连差强人意都谈不上。最后作战训练部门只能简化了标准,不管是什么距离,都采用了统一的射击姿势。
  即便有着无数的不满意,可经过简短教育和训练的部队上了战场,火枪手们的表现完全超出清军一大截。
  清军的射击往往是直接瞄准,而且手臂力量训练不足,持枪姿势不正确,往往射击的时候枪口偏下,原本就糟糕之极的射击效果更是大打折扣。而理解掌握了弹道的韦泽部下们,进行过针对训练,即便是子弹不能准确打中第一排的清军,也能确保弹丸大概能够沿着曲线弹道飞进清军队伍,射击效率大大提高。
  轻描淡写的一句“只要把枪口抬高一些就行”,背后有着无数的辛苦努力,无数付出的坚信。韦泽说出来的时候,内心说不出的骄傲与满意。而且近两千人的队伍中,毕竟有些有天份的。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几名韦泽觉得可造之材被选拔出来,由韦泽亲自教育培养。这些人或许过不了多久,就能够成为韦泽能够使用的一股科技的力量。
  罗大纲当然不清楚这些,他甚至不能理解为何“把枪口抬高一些”。但是此时正在战场上,罗大纲知道自己现在不能拽住韦泽问太多问题。他把视线再次投放在韦泽的部队与清军的战斗中,转眼间都把方才的问题给忘记了。
  韦泽的火枪射击并没有特别的与众不同之处,甚至在射击上还稍微抄袭了一些清军向荣的连环射击的办法。以及逼近了清军的三个卒并没有同时射击,而是采取轮流射击的方式。连续不断的火力不断的打击着清军,清军被猛烈的射击打乱的队形,最初勉强有点支线味道的清军战线先是如同垂死的蛇般扭动起来,然后整个清军就乱了。
  “该冲锋了吧?”罗大纲忍不住对韦泽喊道。太平军的拿手好戏,就是等清军混乱的时候发动白刃冲锋。只不过以前是靠清军自己先连环放枪之后,清军部队来不及装填火药,这时候突然突进。现在清军在与韦泽部队的对射中竟然被打乱了阵形,此时乃是绝佳的机会。
  话音方落,却见韦泽部队三个卒的卒长竟然带着一排应该是重新装填好子弹的部队向前连走一段,在距离清军30步的距离上开火。这下原本就开始混乱的清军彻底混乱了。跟在这排火枪手一同进发的还有长枪队,在硝烟中,长枪队以极快的速度奔过不到30步的距离,开始猛烈的刺杀起清军来。
  接着,正如罗大纲所想的那样,清军彻底崩溃了。
  就在罗大纲松了口气的时候,却听到韦泽冷笑一声,“到刘长清了。这家伙可是滑头得很,好几次都逃出性命。却不知道他这次有没有如此的好命!”
  罗大纲也知道刘长清,不过他和刘长清没打过什么仗,只有大垌战役的时候曾经参与从两翼包抄刘长清所部的战斗。结果那次刘长清是抛下前出营地跑了,而大垌战役中太平军杀了四五千清军,连清军提督乌兰泰以及数名清军总兵都身首异处,所以罗大纲倒不觉得刘长清逃跑有什么奇怪的。若是刘长清没逃跑才是奇怪的事情。
  听韦泽这么激烈的语气,罗大刚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此时罗大纲的心思完全放到了回想方才的一系列战斗过程中去了,韦泽打了一场明明白白的仗,也得到了明明白白的胜利。回想这么短短一段时间内发生的这一切,罗大纲越想越觉得看似简单的每一步中,都有着更多刚见到时候没注意的东西。此时莫说清军将领的死活,就连太平军各部开始的最后围歼战斗,罗大纲都视而不见了。
第14章
道州盘桓(十四)
  7月14日,太平军却派遣一支小部队抵达清军五里亭大营附近,就在清军大营对面竖起了一根高杆,杆子上吊起了一颗人头。与以往一样,清军并没有敢立刻派部队发动反击,而是等那一小队太平军离开之后才将自己的部队派了出去。
  在清军大帐中,现在的主帅和春已经得知这个消息。一股不安的感觉浮上他的心头。和春原本是向荣的总兵,他的老上司向荣现在以生病为由,窝在桂林拒绝出动。不得以,钦差塞尚阿给和春加了提督军是,先是命他负责追击太平军,现在又让和春主持围攻道州太平军。
  和春原本对自己的老上司向荣这么萎靡不振颇为不解,向荣先是在大垌打了大败仗,然后又勉强守住了桂林。按照满清的规矩,向荣这两厢事情马马虎虎算是功过相抵。毕竟与向荣一直别风头闹别扭的乌兰泰干脆就死在大垌,太平军攻打桂林的时候把提督乌兰泰以及秦定三等数名战死在大垌总兵首级悬挂在桂林城外的高杆上,这对清军的士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有更惨的乌兰泰等人垫底,和春原本不理解老上司向荣为何不肯继续与太平军作战。然而在道州当了一段时间的头子,和春觉得自己有些明白了。清军的内斗相当严重。
  原本的楚勇头子江忠源想协调向荣与乌兰泰之间的矛盾,和春对此十分支持。等乌兰泰死后,江忠源却与原本支持乌兰泰的监军姚莹好的仿佛穿一条裤子了。清军部队刚从永州到了接近道州的地界,先是参军姚莹从桂林写信,要求和春立刻对太平军发动进攻,而江忠源则在军中也是反复吆喝。说太平军现在不到万人,正好努力剿灭。若是等太平军休整过来,想再剿灭就难了。
  这道理么也能说得过去,只是和春觉得姚莹与江忠源是在装傻。太平军固然只有不到万人,可清军数量只有不足13000人。13000人攻打据守坚城的近万太平军,这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不久前四万清军围攻一万多太平军据守的永安,最终不还是没有结果。太平军突出永安之后,清军精锐全力追赶,结果还不是大败而归。
  但是姚莹是参军,江忠源在守桂林的时候扼守鸬鹚洲,三败太平军,立下大功,积功被朝廷擢升知府。追击太平军的时候又在蓑衣渡打了胜仗,打死了太平军的大头目,夺取了太平军的辎重,现在气焰甚是嚣张。
  有姚莹与江忠源一个前线一个后方的吵吵,和春无奈,在6月底尝试着进军了道州,而太平军兵力根本不像姚莹与江忠源所料想的那样“只有八千”,就各路部队交战时观察到的结果,太平军兵力已经有万人。战斗最后以和春千辛万苦在道州城外的五里亭扎下大营为收场。
  幸好道州是个依山傍水的城市,主要道路就那么几条,和春这一万多人分兵围堵住道州城外的几条陆路水路,总算是控制了道州北面与东面。和春立刻申请援兵,希望能够尽快将太平军封死在道州城中。
  然而援兵没等来,却等来了太平军在清军大营外树杆子的事情。见过太平军在桂林城外悬挂的乌兰泰人头,和春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面就感觉很不安。太平军撤出桂林的时候,把乌兰泰、秦定三等人的脑袋都给带走了,从被俘的太平军那里得到的消息中,太平军渡过漓江的时候把那些人头都给扔漓江里面了。而这次太平军如此招摇的再次挂上人头,定然是清军的大人物。
  忐忑不安的等待着外面的消息,和春也开始召集众将,若是真的出了什么大事,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强。各营将领刚聚齐,外面就有清军跑进大帐,“启禀提督,灌阳被粤匪夺去了!”
  和春本以为是弄清楚外头那人头的身份,万万没想到居然是得到灌阳失陷的消息。他整个人都有些发懵。
  对于怎么称呼太平天国,清军前线总算是达成了一致,基本都以粤匪来称呼。帐内的众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都是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粤匪何时绕到的灌阳?”诸如此类的废话层出不清。
  就在此时,又有清军跑进来禀报,“启禀提督,外面的首级已经取来。有人觉得像是刘长清大人的首级?”
  “什么?”和春已经站起身来,他其实也已经基本相信那是刘长清的脑袋。因为请求援军,和春没少给钦差大臣塞尚阿联络,塞尚阿说过已经命令刘长清走灌阳到道州。既然灌阳已经被太平军打下,刘长清自然是凶多吉少。
  就在一众人在发泄着自己的不解与不安的时候,江忠源突然站起身来,他脸色阴沉着说道:“只怕现在全州也不保了!”
  这个有实质性的话题一出,大帐内的清军众将们反倒是鸦雀无声起来。众将都是从全州追着太平军追过来的,灌阳在全州南边,距离全州有八十多里远。太平军是用穴攻法攻克的全州,因为追赶的急,加上全州百姓在太平军围攻全州的时候从城内逃难出去。这不过是一个多月时间,逃出去的百姓很多还没回全州,城墙上那巨大的缺口根本没人去修补。
  此时广西清军的主力要么与向荣一起窝在桂林,要么就跟着和春在围攻道州,还有一小部分跟随钦差大臣塞尚阿到了永州坐镇,全州恰恰没有重兵把守。既然灌阳已经被粤匪攻克,粤匪挥军北上,大可轻松的再次拿下全州。
  提督和春此时不仅脸色发白,连嘴唇都有些白了。他率领的部队的粮食供应全靠广西粮台供应,参军姚莹上个月就说过,“六月尚可支持,七月则无可支应。”太平军若是拿下全州,就彻底截断了清军从广西到道州前线的粮草供应。没有粮食,清军只能不战而退。
  江忠源还算是冷静,他拱手对和春说道:“和春提督,此时当立即夺回灌阳为上!”
  和春皱着眉头想了一阵,“不可,此时却不能分兵。”
  “为何?”江忠源讶异的看着和春。
  和春答道:“既然是道州的粤匪送来的刘提督的首级,定然是灌阳的粤匪送到道州的。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我等会派救兵去灌阳?若是一分兵,我等在五里亭的大营若遭到粤匪攻击,那局面不可设想。”
  江忠源原本对和春不出兵的态度就很是不满,听了和春的想法,江忠源甚至连争辩的心思都没有了。清军想攻打道州这样的城池的确不容易,但是太平军想攻打清军的营地同样是非常困难的。和春各种借口,归根结底还是不想出兵罢了。
  既然知道和春的态度,江忠源索性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在下带兵前去夺回灌阳。”
  江忠源是个挂名知府,地位本来比不上和春这个实缺总兵,更何况和春也得了提督衔。只是江忠源手上却有不到两千的楚勇,加上江忠源与掌管后勤的姚莹勾结在一起,俨然是姚莹在前线的传声筒,和春也没有能够钳制江忠源的办法,他只能装模作样的劝道:“江知府还请三思。”
  江忠源倒也不是真的要与和春闹别扭,他慨然说道:“这可有什么三思的,攻克灌阳的粤匪即便凶悍,全州却也是大城,他若是不能带所有兵前往,也只怕攻不下。此时灌阳只怕根本没有剩下几个粤匪。兵贵神速,灌阳还被攻下不久,我带兵前去攻打,只怕粤匪根本想不到。”
  清军对眼下突变的战局激烈讨论,距离他们并不算太远的道州城内,太平天国的首脑们也在讨论着。清军已经收走了刘长清脑袋的消息传到了城内,洪秀全满是嘲讽的从鼻孔中哼了一声,“想来清妖已经吓得肝胆俱裂了吧。”
  西王萧朝贵哈哈一笑,“没想到韦泽竟然如此年轻气盛,写信请求攻打全州后继续北上打永州。还说什么即便打不下永州,也能顺着永州以北的道路南下,从背后攻打清妖。”
  杨秀清没有笑,他颇为严肃地问道:“西王可曾派去叫韦泽回道州?”
  “自然已经派了!”萧朝贵收起笑容答道,“我已经派林凤祥去全州,他出行之前我告诉他,就是捆,也得把韦泽给叫回来!他那就是瞎胡闹!”
  “的确!”杨秀清冷笑一下,“若是有那力气去打永州,还不如回到道州打清妖,却不知道韦泽都在想些什么。”
  萧朝贵见杨秀清颇为不高兴的样子,反倒替韦泽说起好话来,“东王,韦泽虽然想法荒谬,可这功劳却是极大。永宁等地的粮食已经运来道州,若是能再夺全州,那更是功劳。只是韦泽夺下全州之后的想法荒诞不经而已。”
  “我却也没怪他的意思。”杨秀清答道,“只是韦泽却不能放的太远,谁知道一个不小心,他就能做出什么来。”
  萧朝贵点点头,在这点上他与杨秀清的看法相同。然而萧朝贵所说的却是另外一件事,“东王,你还是坚持北上长沙不成?”
  这个问题才是太平军高层最在乎的事情,此时军中已经有了诸多观点,有想回广西的,有建议去广东的,杨秀清本人是坚定要在湖南作战。所以杨秀清不愿意让韦泽在全州等人花费时间。韦泽继续在外头折腾,那实在是太耽误功夫。
  看着其实最想去广东的洪秀全,杨秀清说道:“自打到了道州,我就已经派了几十人前往广东打探消息,竟然只有几名兄弟回来。他们说叶名琛在广东与湖南的要道上弥补关卡,想去广东只怕是不行了。况且开弓没有回头箭,都已经打到这里,若是不进军长沙,前面的功夫岂不是都白费了!”
第15章
道州盘桓(十五)
  “四叔!此次可是发了!”韦昌荣脸上还有着扑灭大火时候熏黑的痕迹,却已经欢欣鼓舞地喊道。
  韦泽却没有接这个腔,他心有余悸的责备道:“昌荣!那火药若是炸了可怎么办?你也太不小心了!”
  偷袭全州的战斗非常顺利,部队几天前歼灭了刘长清所部,接着利用俘虏的清军诓开灌阳城门,轻取了灌阳城。韦泽只休整了一天时间,就留下少数部队守城,自己带大队突袭全州。战斗在拂晓开始,太平军炸开的全州城墙并未修补,部队从缺口里面一拥而入,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结果清军逃出全州城之前,居然在囤房物资的地方放了一把火。
  韦昌荣带兵在前,立刻带人扑灭大火。因为行动迅捷,大火只烧掉了一点点物资。等从火场里面找到不少火药之后,韦昌荣大喜过望,倒是把韦泽给吓坏了。
  对于韦泽的责备,韦昌荣根本不在乎。清军把全州当作向湖南南部运输物资的中转站,缴获的物资中有大量粮食、火药、铅子、食盐,连运输物资的大车骡马都落到了韦泽部队的手中。韦昌荣问道:“四叔,我们真的要去打永州不成?”
  永州在道州西北边,若是能攻克永州,就能向西北继续进军,直扑衡阳。这曾经是太平军的战略目标之一,也是非常不错的作战方向。但是韦泽之所以有这个打算,到还不是想打衡阳。
  对于韦泽来说,对于攻克坚城的兴趣非常有限。“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若是能在运动战中不断消灭清军的部队,清军的城池根本不算什么。解决了刘长清之后,从灌阳到全州之间已经是任由韦泽纵横往来,佯攻永州就是想调动清军的部队,在运动中对其进行歼灭。
  刘长清的败兵已经供述,现在钦差大臣塞尚阿已经跑去了永州,永州无论能否被攻下,都意味着塞尚阿会立刻召唤清军起来救援。钦差大臣若是被杀,他的部下可是无一例外的都要掉脑袋的。清军不可能简单的坐视不理,定然是要快速赶回永州。从道州前线到永州,道路非常崎岖,不少地方甚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韦泽甚至考虑或许能够在清军运动的时候,自己能和道州的太平军打一个前后夹击,一举歼灭清军从广西追出来的主力。若是真的能如此,接下来攻克长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