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655

  就算韦泽想把西班牙人交出来,他也没任何人可交。更不用说韦泽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打算。
  不知道以后对我的评价中认为我是个残酷的刽子手多些,还是认为我推进民族融合的评价多些。韦泽忍不住满怀恶意的想着。想归想,韦泽冷笑道:“告诉英国人,西班牙人对中国人民欠下滔天血债,他们都畏罪自杀了。”
  “这行么?”左志丹有些不安地说道。作为外交部长,左志丹当然知道欧洲列强的力量。他并没有畏惧,但是也不认为有任何必要吧话说到这个地步。英国人又不傻,这种不等于公然承认了光复军屠戮光了吕宋的西班牙人么。
  韦泽也知道自己有点孟浪了,左志丹他们可没有经历过中国遭到的那些痛苦,所以对于解决外国人还是觉得道义上有一丝不合适。
  “早说比晚说强,这件事让西班牙人知道也不是坏事。”韦泽解释着。
  左志丹还是不太认同韦泽的想法,他劝道:“陛下,现在英国人对咱们的态度挺敌视的……”
  韦泽毫不犹豫的打断了左志丹的话,“决定这个时代重大问题的是铁和血。我们只要有这么强,英国人对咱们的态度就会这么敌视。这与死几个西班牙人没关系。而且荷兰这个破国家有什么力量?荷属东印度那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凭什么存在,背后肯定是英国人支持。既然如此,英国人不可能置身事外的。咱们队荷属东印度动手,要对付的肯定是英国人,而不是荷兰人。”
  “那咱们是不是分化他们一下?”左志丹问道。
  “呵呵!”韦泽只是给了一个干笑。这时代可不是有核武器的时代,几个超级强国最终决定了世界的命运。而且21世纪的时候连俄国都衰落的只能用核武器看门的地步了。真的能够以强大的常规武器打出去的国家只怕也只有美国与中国两家。
  在1867年的地球上,秩序是越来越混乱,英国的确正在进入它的鼎盛期,但是所谓的鼎盛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此时的美国工业正在超过英国。而中国的解放与崛起更不是英国人能够对抗的。
  “陛下,我觉得还是不要这么干吧。”左志丹依旧劝道。
  “嗯。”韦泽只是应了一声,等着左志丹的解释。
  左志丹说道:“陛下,咱们光复军没有打过败仗,对英国人也是一样。但是我总觉得真的比海军,咱们只怕差些。外交部得到的英国铁甲舰的情报,的确比咱们的强太多。真的打起来,若是输了。我觉得会伤了咱们的士气。”
  左志丹的话是实话,所以韦泽也没有不高兴,他正色说道:“我对海军当然清楚,要是一艘军舰对一艘,我们的确不如英国人。但是海战又不是单挑,而且英国人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咱们也不是只有那点船,只要咱们的工业水平不断提高,硬耗也能把英国人耗干。英国人的老窝在欧洲,在亚洲和咱们同归于尽,它老家不要了?只要英国人认为自己的老家在欧洲,他们就不可能把所有力气都用在亚洲。而且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咱们现在已经是弱势,弱势再怕这个怕那个,那什么都不用干了!”
  “可洋鬼子若是联合起来呢?”左志丹说道,“我们在欧洲的通知收集到的情报里面,因为咱们收复了吕宋,西班牙人已经在吆喝中国是欧洲的大敌,希望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咱们中国。”
  “哦?真的么?那他们宣传的效果如何?”韦泽立刻来了兴趣。
  看韦泽对此竟然是极为期待的表情,左志丹很是意外。敌人有联手的趋势怎么都不能谈得上是好事吧。如果欧洲真的联合起来,英国人岂不是就能腾出手来对付中国了。但是韦泽既然问了这个问题,左志丹答道:“现在据说法国很有兴趣。”
  “嗯嗯!那普鲁士呢?”韦泽追问道。
  所谓蝴蝶效应就是指微小的因素引发的整体系统内部的变化,中国崛起这件事怎么都不是一般的蝴蝶,好歹也能算是一条翼龙级别的存在吧。
  “都督,你的意思是什么?”左志丹终于不肯自己发言,而是要先听韦泽的意思了。与其他的部门一样,大家都觉得韦泽有着太过于超前的预测性。虽然韦泽从来没有去过外国,可他对外国的理解远超外交部。特别是对欧洲各国错综复杂的关系,韦泽的看法从来没有落空过。如果没有韦泽指导,大家现在还举得欧洲这帮杂毛加蓝绿色眼珠的家伙们亲如一家呢。
  韦泽虽然不是对普法战争太熟悉,但是他好歹知道一点普法战争的起因。西班牙国王的人选时普鲁士挑动法国的理由。背后的根本因素是法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普鲁士统一小德意志,而普鲁士也认为与普鲁士争夺南德地区的法国是必须摧毁的敌人。包括拿三那个二货的水平被首相俾斯麦看透,普鲁士三驾马车早就制定了针对法国的战争。
  历史上的普鲁士在1870年前做好了全部准备,现在西班牙更早遭到惨败,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导致西班牙国王地位更早变化。这种变化会不会打乱普鲁士的计划呢?普法战争震惊了整个欧洲,英国不得不对后来的小德意志更加重视。韦泽是真心希望借那个时机对荷属东印度下手。
  “我希望等到普鲁士和法国打起来再动手,这个时机太重要了。你要明白一件事,我们短期内的目标就是荷属东印度。拿下荷属东印度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里面,我们会致力消化战利品。处于守势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这就是我的看法。”韦泽解释了一半。
  “这样说的话,英国人还希望我们对待日本的态度和他们一样。都督你怎么看?”左志丹有点没好气地说道。
  “你觉得日本比荷属东印度重要?”韦泽反问。
  “都督,英国人的心太大。若是我们真的要和英国人翻脸,还不如在日本的事情上和他们先把话说清楚。”左志丹建议道。
  韦泽虽然一直没有轻视日本,但是最近他已经把日本抛在脑后了。光复军的海军力量不足,保证吕宋与兰芳那么一大片地区的海上力量,做好对荷属东印度下手的准备就耗尽所有力量,此时哪里还有精力管日本。
  不过经左志丹这么一说,韦泽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老左,你派人去趟高丽,让他们认我们为宗主国。”
  “啊?”左志丹一愣。光复军里面对高丽根本没什么概念,韦泽的要求听起来太怪了。
  “把高丽搞定!”韦泽下了命令。
第198章
继往开来(八)
  将领们评功,基层也在评功,战斗英模的代表从北京到南京接受军委嘉奖。两者相比的话,倒是基层评功来的紧迫些。毕竟将领数量不会增加的那么快,而基层的部队则牵扯到一个退役的问题。谁都想在退役之前能够得到更高的职务,将官们能等,基层的事情可真等不了。
  在战争这么紧迫的期间,真正能够退役的大概只有徐州与安徽的部队。退役在光复军中牵扯安排工作的事情,也就是说,即便是执意回家种地,这些退役的人员也得在村里面归属基层组织领导。如果愿意服从组织安排,那组织上的安排可就多了。统一考试之后,如果成绩好的可以安排去继续深造,成为技术人员。成绩不够好的至少也能去工程兵铁道兵部队。当然,具体工作不是由韦泽来负责。他要做的就是亲姐接见这些退役人员。
  这一批英模代表里面一小半都有伤,北京的战斗非常激烈。城内的满人抵抗的极为激烈,韦泽命令要尽可能保住北京的文献资料,皇城、衙门,满人最后抵抗的地区恰恰是最可能收集着大量文献的所在。部队靠步枪、小炮、炸药包攻打的时候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亲自参加攻打皇城的代表是名叫做肖麦隆的少校,光听这名字就能知道他一定是产麦区出身。肖麦隆撑着单手拐杖,只知道腿受了伤,却不知道伤在哪里。
  嘉奖大会自然是公开的,南京整顿了之后不缺乏容纳数万人的所在。领导、代表、以及各界群众热热闹闹的开了次大会。接着就是代表们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游街。军人的荣耀意味着军人的地位,这些舍生忘死的战士们必须得到尊重,更需要让群众亲眼看到战士们得到的尊重。
  到了傍晚,代表们与韦泽等军委成员一起吃了个晚饭。最后几名代表被叫到会客厅向韦泽讲述部队的情况。
  “肖同志,你是哪里受伤?”韦泽问道。其他几名代表都没什么大伤,也就肖麦隆的伤势最显眼。
  肖麦隆想站起来,韦泽摆摆手,“不要起来,你们是军人,我也是军人。咱们部队里面官兵一体,该站的时候自然要站的笔直,该坐的时候就坐的稳稳当当。这才是咱们军人的风范。而且你也受了伤,军队里面有规定,不管是谁去医院慰问,都不得影响伤兵的修养。你还是给我老老实实坐在那里。”
  被全军的总帅如此讲,肖麦隆眼圈都红了。韦泽并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与肖麦隆说话,而是以一个军人的身份与军人说话。这种尊重是最大的礼遇。
  红着脸,肖麦隆说道:“大元帅!我受伤是我自己不小心,杀进皇宫的时候我光看见房子那么大,分神了。结果被一个没刺死的清军在我脚上砍了一刀。想起来这个我就觉得丢人。”
  “哦?原来是这么受的伤。那说说咱光荣的事情,我可不信你能到这里只是因为脚上被砍了一刀。”韦泽笑道。
  听韦泽这么一讲,肖麦隆忍不住就坐直了身体,他大声说道:“大元帅,我带着我们营进入皇宫,里面尚有三四千清军,我们立刻分头剿杀。我和警卫员等一起刺杀了反扑的一股清军,我自己大概刺死了二十几个吧。把他们放火的火也给扑灭了。”
  肖麦隆讲起了攻打皇宫的经历,皇宫里面还有点死硬份子。他们知道必死无疑,除了垂死反扑的凶狠之外,还试图一把火烧了皇宫内容易放火的书库。光复军进攻部队极为迅速的歼灭了这些疯狂的清军,皇宫里面大量文献都落入了光复军手中。
  韦泽得知历代文献资料得到了保存,他忍不住点点头。金银珠宝或许贵重,但是对中国来说,这些文献资料才是真正贵重的东西。文献资料承载的是中国的文化,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文化也没有断绝。文化传承的载体就是对历史的记载。
  其他代表也先后发言,他们基本都是攻打北京外城,那些战斗中可以大量使用火炮,伤亡反倒有限。
  了解了情况之后,韦泽问起了大家今后的打算。没受伤的同志当然希望能够留在部队,英模代表们在军队中会有更好的前程,谁也不会放弃了这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
  肖麦隆叹口气,“大元帅,我脚伤的重,脚指头没什么感觉,这脚算是废了。我是只能退役了。”
  “退役之后有什么打算么?”韦泽问。
  肖麦隆脸一红,“我想回乡里面养鱼。”
  “呃?”这个回答让韦泽大为惊讶,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遇到了一位想退役之后干饲养业的军人。还是一位在产麦区而爱吃鱼的同志。
  肖麦隆错误理解了韦泽的意思,他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家在淮北,我自小就爱吃鱼,到了部队我才知道鱼能做的那么好吃。我听说从部队退役之后能够去上学,有农学院教养鱼,我想学养鱼。”
  “呵呵,哈哈!”韦泽忍不住笑起来。这么实在的回答让韦泽觉得非常亲切,韦泽本人也是挺喜欢吃鱼的。
  看着韦泽笑的开心,肖麦隆很是摸不着头脑。
  好不容易收起笑声,韦泽微笑着看着肖麦隆,“如果你真的这么喜欢吃鱼,也是真的想养鱼。我倒是想给你一个建议。”
  其他人本以为韦泽是想开开肖麦隆玩笑,没想到韦泽竟然认真的要给肖麦隆建议,大家都屏息凝神的听着。
  “我也喜欢吃鱼,咱们中国养鱼的人也不少,不过大多数都是捞鱼苗拿去养。能不能捞到鱼苗,鱼苗长大之后好不好吃,这都得靠运气呢。”韦泽说道。
  肖麦隆眼睛一亮,他自小就跟着父亲一起捞鱼苗,对这里面的门道可是清楚的很。他忍不住连连点头,心里的话脱口而出,“陛下,您真是行家!”
  韦泽也不接这个话头,他接着说道:“我们现在正在搞套养,在水稻田里面养鲤鱼等鱼。不管是鲤鱼,还有鲢鱼、草鱼、青鱼。如果这个研究成功了,以后群众就不用去捞鱼苗,各个地方都能提供鱼苗。那时养鱼更容易,鱼的产量也大,大家想吃鱼就能吃到鱼!肖麦隆同志,你既然说你爱吃鱼,那愿意不愿意去干这个工作?”
  其他的英模代表眼中的神色颇为变化,能让韦泽给肖麦隆亲自指派工作,这在大家看来是极大的荣耀。不过这份工作看着又未免太普通了,不是当大官,而是干个养鱼的工作。这种工作大概唯一靠谱的大概就是份公家的工作,与进工厂一样。至于具体内容么,实在有点微不足道的意思。
  肖麦隆却无比兴奋的站起身来,他尽力立正,向韦泽敬了个军礼,“陛下如此安排,我一定会把这份差事干好,养出最好吃的鱼来。”
  韦泽让肖麦隆坐下,“好吃固然是一码事,但是这些鱼的量得大。这可不是开玩笑呢。那可不是几万几十万的鱼苗。那将是每年几百万几千万几亿鱼苗。肖麦隆同志,你这后半辈子就得砸进去,一心一意的干这个。这可是几十年的辛苦!”
  “请陛下放心,你只要让我干,我就把这个干到底!”肖麦隆热情洋溢地说道。
  韦泽点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很多东西都是得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坚持的。他曾经看过一个报道,21世纪去世了一位渔业专家,老爷子一生就是搞这个。令韦泽动容的是报道副标题,“他让中国每个人每年都能多吃一条鱼”。一年一条鱼对21世纪的中国人根本不算什么,但是这种东西都是积少成多。就如袁隆平先生一样,他让每亩多收了“几斤”粮食。或者如同韦泽比较得意的,让解放区的百姓每个月能多吃几斤油。一点点的进步积累叠加,那就将是一个可怕的变化。
  但是这必须是真心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才能钻研的内容,袁隆平先生说,“我只是个农民”。这就是袁隆平先生对自己的评价,实际上他也真的是个农民。一辈子每天除了下地还是下地。到了七八十岁骑不动摩托车了才买了辆汽车代步。恰恰就是这样的真正的农民才能做到无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韦泽所见过的优秀者无一不是如此,或许如同孔子说的“知天命”,他们都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的命运,然后才有了令人惊讶的成果。
  肖麦隆的回答让韦泽看到他是真心对养鱼有兴趣,韦泽也真心希望肖麦隆能够成为“养鱼的人”。如果他真的能够做到,对整个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其他代表的表情韦泽也看到了,他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心里面稍微有些失望。太功利,又没有非常单纯的热爱,人生很难有成就的。这点对普通人如此,对功臣也是如此。
第199章
继往开来(九)
  表彰战斗英模的事情结束之后,韦泽接到了安徽军区的报告。北京城里面“坚称自己是汉人”的那批家伙已经送到了淮北涡阳。涡阳现在完全是个军管状态,前捻军、被湘军招到涡阳的河南流民,还有这批“坚称自己是汉人”的家伙一起开了个公开审判大会。万余被俘的湖南地主被判处死刑,由投奔光复军的前捻军战士给处决了。
  “坚称自己是汉人”的家伙们一个个吓得面如死灰,河南流民们则是欢声雷动。这几年他们当佃农的确没饿死,可在这些立场坚定的地主手下干活,大家可是没少吃苦头。知道自己不属于被处死或者打击的对象之后,见到这帮欺压了他们好几年的家伙被杀掉,佃农们哪里会不高兴呢。
  得知把这些地主一扫而空,韦泽也觉得轻松了不少。任何试图搞工业化的国家都有过对地主的灭绝。往远了说,欧洲有法国大革命大杀封建土地贵族。近的有美国南北战争之后摧毁南方大地主的种植园经济。在“未来”的南美、亚洲,地主以及家族被杀个几十万是家常便饭。
  这次的大处决本身也确定了政治正确,对光复党本身的阶级立场也有强化的意义。韦泽全力准备党内的理论纲领,要把未来的体制基础给敲定夯实。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外部的事务几乎同时涌到了韦泽手上。
  左志丹是外交部部长,他只能管外交谈判,最终下决定还是政治局。日本德川幕府的代表,法国的代表,英国代表已经不是左志丹能够应对的。这些事情必须交给韦泽来定夺。
  第二次长州征伐战,也就是四境战争以幕府全面失败告终。萨长同盟也从水面下浮上水面,萨摩藩在第二次长州征伐战中公开反水,一家伙把幕府给坑了。奇兵队的高杉晋作大获全胜。德川幕府再次派遣胜海舟到中国请求援助。之前的德川幕府从胜海舟这里听到了中国的态度,“幕府是输不起的”,这让很好面子的德川幕府非常不满。
  然而事实果然如韦泽所讲,四境战争失败之后,西南各藩暗地里站到了萨长同盟这边。德川家的局面可是非常不妙的。表面上看德川家依旧占据了巨大优势,实际上四境战争让德川家的野战军伤亡惨重。没有野战军,只有守城部队,这就意味着战争已经基本失败。这点不用专门向德川幕府强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