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655

  韦泽考虑了一下,然后对左宗棠说道:“老左,你去人事部要一份去年的公务员考试题过来。”
  等到左宗棠要到了考题,韦泽命道:“你把这个题做一下。”
  左宗棠虽然觉得很是不解,但是他也想挑战一下新政府的考题到底有多难。毕竟是举人出身,而且博览群书,自幼就被太多满清的高官称赞过,左宗棠觉得自己不会比光复军的人差。即便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出来的也只是最低的办事员而已。这在满清那边不过是个小吏。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左宗棠放下了铅笔,他看向考题的目光中有两成是愤怒,有两成是惶恐,剩下的情绪中基本都是绝望。七成题目的答案位置还是一片空白,例如:地球到底有几个大洲,名字都是什么。太阳系有几颗行星,恒星与行星的区别在哪里?月亮与潮汐的关系。
  如果这些只能说是左宗棠没学过。那么早稻与晚稻的区别在哪里。请回答早稻与晚稻的种植与收获期都是几月。这种左宗棠知道个大概,可真的让他回答的时候却完全想不起具体内容的考题更让左宗棠感到绝望。
  左宗棠很想抨击这些都是杂学,但是这位今亮却知道这不过是自己的借口而已。前面是天文地理的知识,这可是左宗棠觉得自己远胜那些普通人的地方。后面的题则是有关民生的问题,百姓们若是不能按照天时种植,就不可能有好的收成。那时候大家就得饿肚子了。
  这些天以来,左宗棠越来越佩服韦泽。左宗棠发现韦泽言谈之间非常清楚这些知识,很多时候韦泽看似古怪的决定,背后恰恰有这些知识作为基础。
  最后左宗棠脚步沉重的前去见韦泽,“陛下,我距离靠及格差得远。”
  听了这个回答,韦泽说道:“那就恶补一下吧。我觉得老左你有底子,学起来应该很快。”
  左宗棠看不出韦泽的表情中有丝毫的嘲讽,更没有那种“我早就知道你过不了”的傲慢。如果韦泽有这样的态度,左宗棠倒是可以反驳一下韦泽。可韦泽竟然连这种机会都不给左宗棠,这让左宗棠感到格外的郁闷。
  不过事情至此,左宗棠也就认了。他说道:“陛下,若是我去读书,这薪水就该裁剪了。”
  “你先把课程定好,然后再与会计讨论这方面的事情。”韦泽答道。
  等左宗棠离开,沈心从旁边的屋子转了出来,“都督准备培养左宗棠么?”
  “同志们有看法么?”韦泽反问。
  沈心沉默了片刻,接着说道:“现在还没有。不过若是左宗棠能够辞掉秘书工作,估计还是有人会高兴的。”
  “你不喜欢左宗棠么?”韦泽对这位爱将非常了解,其实不仅是沈心,光复军现阶段的组织非常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盼头,所以出现左宗棠这样的一人,难免会引人瞩目。
  沈心笑道:“都督,我其实一点都不想招降纳叛,左宗棠有一个就够了。”
  韦泽却没有接这个茬,他实在是没理由向部下做什么保证。所以韦泽问道:“去欧洲参观的人员定好没有?”
  洪仁玕在欧洲干的很好,现在欧洲各国有能力把手伸到中国来的也就是英法俄三个国家,而且这三个国家还都是中国陆上与海上的邻国。法国虽然远点,好歹法国已经逼着越南签署了《顺化条约》,割取了越南南部的土地。
  其他欧洲国家初次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所以韦泽组建了一支代表团前去欧洲参观。这里面除了文官之外,还有军官成员。认识一下欧洲的军事水平,这对未来的战争非常有用。
  “人员已经选好,疫苗注射还有生活习惯都在调整。”沈心报告着自己的工作。能去欧洲参观的都是一流的人才,若是因病出事可就亏大了。
  韦泽也不多言,这不是21世纪,各种疫苗完备。例如防治肺结核的卡介苗,就是在牛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了二十几年,才制成了疫苗。光复军到现在也只是完成了天花疫苗的研制,开始大规模接种,鼠疫与霍乱的疫苗此时用江南大营的俘虏完成了实验,刚成功而已,“去了之后好好的参观,英国、法国、普鲁士,这几个国家要重点看。当然,荷兰与西班牙也要多搜集情报。要不了十年,我们就会与这两个国家开战。”
  “明白。”沈心答道。
  “对了,我还有个问题。”韦泽脸色此时已经阴沉下来,“在南海诸岛上,我们大概需要屠戮土人。若是以后把湘军与淮军用在这方面,是不是合适?”
  沈心第一次听到韦泽提出屠戮的概念,这倒是把他给骇住了。而且能够逼得韦泽考虑用湘军与淮军,这规模可不是杀一杀,威吓地方的水平。
  镇定情绪就用了不少时间,让思维能够跟上局面更是消耗了沈心不少意志力,过了好一阵子,沈心才说道:“都督,我且不说湘军与淮军肯不肯听咱们的命令,我只问一句,用完了他们之后怎么办?”
  韦泽点点头,“这个问题问的好。”
  “真的要杀光南海诸岛上的土人么?”沈心继续问道。
  在工业化的医药兴起之前,或者说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医疗水平达成前,南海诸岛上的人口始终处于高生育高死亡的水平。不过等医疗水平上升之后,南海诸岛上人口飞速增长。韦泽发现自己可以进行的选择其实有限。
  不过这个话题也实在是够突破韦泽的道德下限,所以他也只能这么简单的思考一下。其实话说出口之后,韦泽也觉得自己有些孟浪,其实真正考虑集思广益的话,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所以韦泽挥挥手,“算了,这件事完全是我瞎想。你不要放在心上。”
  沈心很明显的松了口气,即便是战争时代,大规模的屠戮也超出了他的心理底线。
  过了几天,左宗棠前来找韦泽,“陛下,我已经看了学科大纲,我想参加全……全日制的学习。那样比较快。”
  韦泽答道:“你可以辞去秘书的工作,我送你一笔钱。大概能够撑个一两年。好好把学业完成。”
  左宗棠对此倒是很感激,可他摇摇头,“我想参加办事员考试,这样就能得到工资。我想一面上班,一面上学。”
  左宗棠的骨气让韦泽颇感到惊讶,公务员与办事员有很大区别,一定要形容的话,就是有编制与临时工。办事员的工资虽然低,但办事员的考试科目内容少,也简单很多。更关键的是,办事员参加的考试科目在两年内可以在公务员考试中免考,左宗棠能够真的放下身段从基层干起?这魄力还真不一般。
  韦泽眉头紧皱想着心事,左宗棠也是一言不发,沉静的等着韦泽发话。韦泽终于下了决心,他咬着牙说道:“老左,我想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把楚军里面敢打敢杀的人集合一下,我有项事情想交给你办。不过这事情杀戮太重,你要是拒绝的话,我也不回怪你。”
  “请陛下明示!”左宗棠答道。
  第二天,军委会议上一片安静。韦泽提出的建议未免太过于超出常态,军委的同志们都傻了眼。其实兰芳地方上土人的问题已经颇为明显,当地有不少食人族土人,双方的军事冲突非常激烈。包括早期的兰芳共和国时代,华人也努力招降当地土人。但是土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部落仇杀非常激烈。想指望招降土人之后逐渐扩大势力那只是一厢情愿。
  如果楚军组建起一支敢于杀戮的部队,他们就承担起清剿任务。不仅是现在的兰芳省,这支特殊的武装力量在未来扩张的土地上实施清剿任务。
  沉默了一阵,韦昌荣问:“如果以后控制不住这支部队怎么办?”
  军委委员们纷纷点头,这才是他们最担心的地方。对于这样的反应,韦泽也不知道该是高兴,还是觉得失望。
第123章
吸血(十五)
  左宗棠感到很兴奋,他回家之后立刻让到了妾室给他烧菜做饭,准备先喝两杯。
  身为降将,传统中自然是领着自己的部队为新上司效力,最后积累功劳成为被认同的人。左宗棠本以为这条路已经没有了可能性,现在突然峰回路转,这条路再次向左宗棠敞开了大门。而且杀戮土人在这个时代的道德观中绝不是脏活,左宗棠自然是欣然从命的。
  回想起韦泽那种备受内心煎熬的模样,左宗棠就觉得有些不解。清除领土上不服教化的蛮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常态而不是个案。都不用说以前的各个朝代,满清一朝镇压土人从不手软。左宗棠即便是已经认为满清有无能的原罪,可依旧对这个政策保持支持的态度。
  至于韦泽么,在此时竟然心软了,感到不安了,这当然能作为韦泽有慈悲兼爱之心的证据。可左宗棠亲眼看到韦泽制定政策时候的那种毒辣深远,千年老鬼也不过如此而已。这次诛戮土人不也是韦泽自己首先发动的么?看到这些卓有成效的政策将掀起的腥风血雨,韦泽感觉良心不安了……左宗棠心中生出了一丝不敬的想法,“韦泽你装什么装啊!”
  自古英雄无善类,左宗棠认为韦泽的起家也不是那么一尘不染。是的,韦泽的所有选择都可以说证明了韦泽放弃了自相残杀。可以左宗棠的聪明当然能看出,韦泽看似走上更艰辛的道路,获得的是更大的利益。如果韦泽以“为东王报仇”为理由杀进天京城诛灭洪秀全,接下来得到的只是太平天国全面内讧的局面。韦泽不仅得和其他派系作战,只怕首先他就得先诛灭东王一系。出走几年之后不再需要太平天国顶在前面,韦泽毫不留情的把太平军撵去了西北。当时他积攒下来的“仁义”之名,又在劝说中让光复军省去了多少麻烦?
  当然,即便是明白了这一切,左宗棠也不认为韦泽的心软是什么缺点。一个身为君主的人有起码的良心绝非弱点,这对国家是好事,对臣下来说也是大好事。一个对杀戮毫无怜悯之心的君主是不值得支持的暴君,所以左宗棠心中对韦泽的评价非常正面。
  “三弟看来心情不错么。”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此时走进了左宗棠的后厅,见到此时已经摆上了水果罐头,鱼罐头,还有几样罐头蔬菜,特别是一瓶朗姆酒也开了封,他忍不住笑道,“看来我也有口服了。”
  左宗棠一直很敬佩自己的二哥,左宗植幼随父读书,13岁入县学,24岁补廪生。道光五年(1825)充拔贡生,次年赴京参加朝考,列为二等,选新化县训导。1832年与左宗棠同应湖南乡试,得解元。此后,多次赴京参加会试不第。后授桂东县教谕。旋去职返乡,寓长沙府城,课徒自给。十二年,受聘主讲澧州(今澧县)澧阳书院。
  咸丰元年(1851)受命入京,选授内阁中书。时值太平军起,因悬念家室,于二年夏开缺回家,从此绝意仕进。除一度出任衡阳石鼓书院讲席外,大多隐居山村,读书著述,或交游于绅士学者之间,或操持家事,课读子侄。先后主讲澧州(今澧县)澧阳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善诗文,兼治天文。以诗古文自豪,与邵阳魏源、益阳汤鹏、郴州陈起诗并称“湖南四杰”。
  光复军在湖南搞起了土改,这位名士的日子就不好过起来。正好左宗棠到了韦泽这里,就请二哥“护送家眷”到南京。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却也不是个迂腐之人,看到世道大变,干脆就带领全家和左宗棠全家一起到了南京。
  看二哥左宗植逐渐消去了初来时的郁闷,左宗棠连忙给二哥倒上酒,问道:“二哥在文史馆的工作如何了?”
  身为降将的左宗棠只当了个秘书,真正的待遇其实不错。他住了一个大院子,不仅能安置左宗棠一家,还能轻松安置他二哥的一家,这本身就能证明韦泽对左宗棠的器重。而且左宗植也得到了文史馆的差事,现在参与翻译编辑历史文献的工作。养活自己倒是没有问题。
  左宗植苦笑道:“前一段我拿出了《三垣二十八宿中外官总图序》的初稿,天文所给我了一个调令,让我去那边上班。加上捐出了一些古书给国家大图书馆,还得到了一笔奖金……”
  不等左宗植说完,左宗棠连忙插话进去,“二哥,我们兄弟还是住一起吧。都这个年纪了,你何必再去找房子。”
  左宗棠今年五十三岁,左宗植都61岁了。这个年纪的人真的半截黄土埋到胸口,左宗棠也不想让自己的哥哥太辛苦。
  被弟弟直接说破,左宗植也不想拂去了弟弟的好意。但是他还是说道:“三弟,我听说南京也要搞什么城市兴建,准备大建房子。这些年你给家里头送了不少钱,你的侄子们也得有地方住啊。”
  左家不缺钱,楚军即便是没有湘军那么狠辣,但是该积累的钱财也积累起来。这些钱中固然因为楚军的覆灭损失了大半,但是送回家的钱让左家当个富家翁还是没问题的。
  左宗棠摇摇头,“二哥,我最近可能要出兵,到时候家里还得有人主持。若是分家,我却是不放心了。”
  “出兵?去北边么?”左宗植讶异的问道。
  左宗棠摇摇头,“去南边的海外。新朝在南边占据了好些大岛,须得打仗。”
  提起新朝,左宗植忍不住就摇起了头,“新朝对待读书人太苛刻了!”
  “改朝换代不都这样,新朝怎么会用前朝的人呢。”左宗棠含糊其辞。
  见左宗棠闪烁其词,左宗植忍不住说道:“三弟,我是说分地之事未免太狠,新朝照顾百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强行夺了士绅地主的土地,哪朝哪代见过这样做法。一些士绅干脆北上,与新朝不死不休。即便是没走的也都灰了心,断然不与新朝亲近。这哪里有什么新朝气象。”
  如果是几天前,左宗棠只怕还会认同自己哥哥的观点,做了公务员考试题之后,左宗棠已经再没有这样的傲气。他回去书房把试题拿出来交给他哥哥,郑重说道:“想当新朝的官就得做出这些题才行。”
  就如左宗棠所料,他哥哥只看了几题就变了脸色。翻了两页之后,他哥哥皱眉沉思,竟然呆在那里。等左宗棠的妾室炒出了几个菜,左宗植已经不去试图答题,而是一页页的看着考题。
  左宗棠说道:“二哥,看这些题目也不急于一时。先吃饭吧。”
  左宗植完全是听而不闻,直到左宗棠连说了两边,他才好不容易把目光从试卷上挪开。左宗植大惑不解地问道:“这就是新朝的考试么?”
  左宗棠叹道:“新朝有学校,从小教授的就是这些知识。读书人苦读十年,新朝的学校也是如此。二哥,新朝看不起以前的读书人却也不是没道理的。”
  左宗植没想到自己的弟弟竟然对新朝如此推崇,他有些不高兴了,“那天下的读书人就这么被弃若敝履么?”
  左宗棠笑道:“若是读书人不跟着新朝走,新朝为何不能弃若敝履。他们自己教出的读书人更贴心。”
  这个看法还是左宗棠从韦泽那里听来的,想到韦泽的阴狠,左宗棠觉得韦泽实在是有趣,他能够采取如此毒辣的手段把以前所有读书人的根挖掉,可偏偏会对南方大岛上的土人心怀怜悯。这不是亲疏不分么!读书人明白天下大势已定,给韦泽一跪,老老实实听了新朝的话,这帮人还是中国人。那些土人不服教化,杀之毫不可惜。
  左宗棠这样想,他二哥左宗植却完全不这么想,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想明白了光复党的用人政策,气的怒声喝道:“这……这不尊圣人之道,这就是倒行逆施啊!”
  “圣人之道?”左宗棠听着他哥哥的怒喝,立刻就想起了韦泽的话来。韦泽脸上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孔子若是知道后世这帮留着辫子的人打着他旗号,如此利用他的名声,估计早就气的把这些人打死了吧。留辫子的人还敢自诩孔子的门生?”
  这话足够毒辣,左宗棠实在是不忍心对他哥哥这么说。
  看到自己的弟弟根本不为所动,左宗植更是气愤起来。“我听说韦泽从来不尊圣人,现在取士更是丝毫不提圣人言论。这是要挖了圣人之学的根子。哪朝那代都没见过有此等事情!”
  左宗棠可不想让他二哥这么肆意发表这种言论,他劝道:“二哥,新朝一句满清是蛮夷,读书人有何言语责备新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