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655

  左志丹装作怒气勃发的模样,他喝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却还要我们出兵,你们嘴上说着尊我们为上国,确实想把我们当奴才使唤不成?”
  阮次勇连忙赔笑,“请息怒,请息怒!我们的确是尊重上国。只是天朝自有礼义,这趁火打劫之事不像是天朝该做的行径!”
  “天朝该做什么是天朝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你们来说?”左志丹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说道。说完之后,他背着手来回走了几趟,然后不耐烦的对阮次勇说道:“我们让法国暂且退兵也不是不行,不过这鸿基一带,还有附近的岛,你们得交给我们管。若是连这个都不能答应,以后你们就不用再来找我们了。”
  阮次勇眼珠一转,“那上国准备出兵么?”
  左志丹冷哼一声,“我们只能告诉法国人,让他们先退回去。出兵的事情看你们的意思,不过若是我方才说的你们都不给办的话,那你们自己去对付法国人好了。”
  “还请大人仔细说说方才的,莫让我没听仔细,回去误传了消息。”阮次勇说道。
  左志丹索要的东西其实就是鸿基煤矿与鸿基港的管理权,鸿基港外海的岛屿,以及西沙群岛也得归中国所有。在这个时代,岛屿的价值其实很有限,所以阮次勇倒是没有在这些事情上讨论过多。他更注重的乃是鸿基港的问题。
  韦泽这边真正想要的是整个鸿基煤矿一带,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随着城市的发展,对于优质无烟煤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原本鸿基煤矿的产量已经不足,想扩大产量就必须加大投入。越南人虽然自己根本不理解鸿基煤矿的意义,但是他们却知道一件事,既然光复军在那个开采的煤矿上投注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鸿基煤矿对光复军意义非凡。所以最近骚然鸿基煤矿的事情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后患,光复军干脆提出了鸿基煤矿一带的地方官必须由光复军派人担任,而且当地的管理也得由光复军来负责。
  与割取越南南部,或者在越南北部几个镇设置中国人担当的提督相比,这几个要求明显更容易接受。越南代表阮次勇详细的确定了中国方面的要求之后,就急匆匆的冒雨离开。
  左志丹看着阮次勇的背影,他是真心希望越南这边能够认清形势。光复军内部的会议上讲的清楚,如果越南这边是牵着不走,那定然会打着倒退了。那时候说不得,光复军只能一路杀进越南,用手中的武器逼着越南接受条件。那时候可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割让北部领土的问题,阮朝的都城就得从顺化这座中国建设的城市里面迁走。
  外交部现在其实事情不多,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却繁忙起来。送走了越南代表之后,英国领事馆竟然发出了邀请,请左志丹参加英国领事馆的宴会。
  左志丹从韦泽这里听说过英国“欧洲搅屎棍”的绰号,接到了英国方面的邀请之后,他也觉得韦泽所说的事情或许是真的有点道理。在这个其实与英国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发生之后,英国立刻就有了反应。这还真的挺有意思。
  英国的宴会也有点意思,左志丹逐渐习惯了外国的自助餐模式。而英国领事汉弗莱爵士先与左志丹提起了新的领事馆地址的问题。韦泽正在规划全新的广州城,满清的城市建设非常糟糕,而且因为人口急剧膨胀,所以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满清的城市率极低。韦泽这次大兴土木一来是要打造一个新的工业化城市,二来也有要树立样板,培养城市规划与建设人才的意思。调集大量的部队测绘人员,工程队伍,还有相应的一些包括水泥厂,制砖厂等的建设。整个动作非常大。各国领事馆自然也被告知会出现重建的问题。韦泽如此注重此事,与之相关的所有人自然也非常重视。
  谈论了一番有关如何选址的问题,包括新的领事馆建设的工程队是由哪方出,包括领事馆的面积,驻扎卫队的规模,安全保卫。这些事情其实都挺细的。左志丹原本有点不耐烦,不过他很快想起中国也要在欧洲各国设置使馆与领事馆,从英国这边得到与此有关的知识倒也不错。
  双方边吃边谈,说了一阵之后,汉弗莱爵士突然问道:“听说贵国在与法国合作?可有此事?”
  左志丹开始装傻,“我们一直与法国有各种合作,不知道汉弗莱先生说的是哪方面?”
  “我们听说贵国在越南和法国正在合作?”汉弗莱爵士直接把主要的事情给说透了。
  法国佬真不靠谱!左志丹心想。不过法国佬不靠谱,左志丹却不能不靠谱。面对带着一脸跃跃欲试的“搅屎棍”神色的汉弗莱,左志丹笑道:“我却不知道有这回事。这消息是谁告诉汉弗莱先生的,还请汉弗莱先生告诉我一声。”
  外交场合上,这种话等于是明确告知对方,你问了我也不会回答。身为英国文官体系培训出来的人员,汉弗莱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点。他笑了笑,直接把话题转回新领事馆各种具体内容的讨论上去了。
  在与汉弗莱爵士的讨论之后,左志丹觉得收获挺大。他兴冲冲的跑去想见韦泽说一下最近的动态,没想到韦泽竟然不见。左志丹问秘书,“都督这会儿在见谁?”
  秘书笑了笑,很礼貌地说道:“左部长,今天都督的日程安排满了,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您这几天还是暂且不要见都督了。还是写报告吧。”
  虽然这样的拒绝让左志丹心中不爽,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不是冲进去一定要见韦泽的时候。毕竟这些事情只算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左志丹选择了离开。
  而韦泽此时讨论的看起来也不是特别大的事。他召集了一众农学院的技术骨干,正在讨论未来由政府出资成立的新课题小组。
  “所谓物以稀为贵,中国人都讲面子,若是能弄到什么稀罕玩意,就觉得意气风发,特别是满足。我现在要求诸位的不是研究出什么特别稀罕的玩意,而是去研究出非常普通的事情。咱们解放了湖南,安化的黑茶是个很不错的产品,外国的商人反应不错。现在我要你们去做的是研究透了这种产品的整个工艺,然后能够大量生产。”
  对茶叶部门的同志讲完这个之后,韦泽又对鱼类部门的技术骨干说道:“这几年大家已经逐渐能够培育鱼苗,广东的基塘农业对鱼苗需求量极大,每年去捞鱼苗根本不足以满足需求,你们申请的资金我已经批了,你们就抓紧干,尽量先把适合鱼塘的鱼苗养鱼满足了。还有,从美国进口的小龙虾,这个也是不错的产品。虽然它也会破坏点堤坝,但是利弊相比之下,有得有失。也得抓紧。”
  会议开了好一阵,韦泽虽然是负责批钱的,他却还是忍不住得讲了不少。等把这帮人送走,韦泽也累得够呛。生产力是社会最大的推动力,而每一项技术的提高都能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点点的助力。哪怕是每个家庭每个礼拜能多出一条鱼,以及烹调这条鱼的香料与油料,这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其实真正的影响只怕也不是那么微不足道的。
  美国有位总统的竞选纲领就是“让每个美国家庭锅里多一只鸡”,韦泽记得这家伙最后好像还当选了。以美国优越的农业条件尚且如此,这时代的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此时韦泽更想要选出一位能够承担起这些事务工作的总理。以前光复军地盘小,也就是两广和湖南,不少大事韦泽还能做主。现在地盘如此巨大,除了省长之外,必须得有一个总理来管理政务工作。但是到底选谁,而且如何设置制度,这让韦泽觉得很是问题。
  想着想着,韦泽就饿了。他对秘书说道:“准备点夜宵。”
  “吃什么?”秘书连忙问。
  “葱姜爆炒的小龙虾,再来碗米饭。”韦泽答道。几年年前从美国引进了小龙虾,这种小东西生命力顽强,熬过了海船上的艰苦生活,奄奄一息的抵达中国,然后就在中国的滩涂水沟里面很快成长起来。这让广东地方上很快就多了小龙虾这个食材。韦泽比较喜欢的是那种把虾从中一分为二,油热之后下锅翻炒一下,然后葱姜再爆炒的做法。吃起来很下饭。
  当然,这种豪爽的吃法也提醒着韦泽有关工业污染的问题,随着冶金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让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问题。而在欧洲,雾都伦敦,以及欧洲各国不吃近海以及河里鱼类的习俗,都是拜工业污染所赐。至于美国的工业污染其实更可怕,据在国外留学的朋友所说,美国那些产石油的州,其实污染极重。很多地区为了消除污染,就在很多地方上直接大量放了除去石油污染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品或许能够中和石油污染,但是又形成了可怕的新的环境污染。21世纪中国工业发展,拜了社会制度以及科技进步的福,总算是还有得救。在1862年之后,如果让工业肆无忌惮的以低水平,高重复的建设……
  韦泽重重的晃动了自己的脑袋,这种可怕的未来等到面对的时候再说吧。这么一个小雨的夜晚,先多吃几顿无工业污染的小龙虾再说。
  第二天,韦泽召开了光复党的中央会议。对于建立国务院,大家倒是没什么意见。但是这个国务院与现行制度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个问题了。
  此时韦泽就拿出了初中的知识,初中政治课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讲述国家制度结构。考试必考。大家这么一问,韦泽甚至不用打草稿,就在黑板上开始把这套东西给搬出来了。
  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国务院总理是行政部门首脑,当然,领导军队的党则是整个体制的领军者。相对独立的自然是公安、检察院、法院。整套的体制各司其职,很容易就能弄清楚。光复党现在其实也是如此建立的,只是各个部门暂时没有那么完整而已。
  写着这些体制,韦泽犹豫着要不要把这里面的权力机关,人大给写出来。想到人大,韦泽忍不住停下了书写。人大给韦泽的印象是橡皮图章,但是人大是否存在,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这个组织确定的是一个国家的法统。如果没有人大,而是简单的党政军体制,那所有的法统无疑就是一个一切源自韦泽的这个国家缔造者的体制。有了人大,就是表明这个国家的权力基石是人民。这中间区别之大实在是仿佛从地球到冥王星那么大。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也毫不过分。
  看着韦泽的沉吟,教育部长李玉昌问道:“陛下,那么您在这个新的官制里面应该怎么称呼?”
  韦泽被从自己的沉思中召唤回了现实世界,他只想了片刻,就写下了韦泽自己的全称“光复党党主席,中国国家主席,光复军军委主席,皇帝韦泽同志”。
  李玉昌看完之后忍不住问道:“陛下,这个次序没错么?”
  “这个次序当然没错。”韦泽立刻答道。
  教育部长李玉昌追问道:“如果是这样的次序,也就是说光复党党主席比皇帝的身份更高啊!”
  “那又如何?”韦泽笑道。
  李玉昌毫不犹豫地答道:“光复党的党主席是每五年一次选出来的啊!”
  这话说完之后,整个会议室里头鸦雀无声。有些同志用不耐烦的神色看着李玉昌,有些同志则是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一脸茫然或者震惊,还有些同志眉头紧皱,若有所思。
  韦泽心中忍不住生出一股怒意,李玉昌这个问题实在是很关键,但是很明显不合时宜。有时候一些话不说出来反倒更好。正在韦泽考虑怎么解释的时候,韦昌荣说道:“现在党主席、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已经定了,就只剩总理人选了。陛下,这个总理怎么确定,有没有章程?”
  有韦昌荣这么打圆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个尖锐的矛盾暂时就避了过去。
第71章
经济边疆(六)
  “原来国务院总理就是丞相啊!”这是最普遍的认识。
  “国务院基本上就是总参谋部,总理是总参谋长了。”这是更加有深度的认知。
  “那国家主席算不算是军委里面掌管军政的副主席?”既然这“淡”已经开始扯,有些同志索性无限制的开始延伸思维,把扯淡继续进行下去。
  “党主席等同军委里面的副主席,这么说的话国家主席等同于皇帝了?”
  真理越辩越明。经过在旧时代看来几乎是“大逆不道”的讨论之后,中国新政府的结构就在这些讨论中逐渐被大家理解起来。虽然嘴里没说,但是不少同志已经意识到,韦泽这位“皇帝同志”的至尊称号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手揽党政军大权,韦泽高高盘踞在权力顶峰。
  当然,中央委员会大部分委员都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相信的是实力,追随的是韦泽。韦泽既然这么说了,光复军的组织构架也一贯如此,大家也就这么接受了命令。
  而在读书很多的教育部长李玉昌眼中,大多数委员竟然坦然接受了韦泽的命令,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传统的政治结构下,皇帝或许能够决定很多事情,但是皇帝本人却不是作为国家公务员存在的。韦泽所定下的制度里面,皇帝如果不是尊号,而是一个职位的话,那么皇帝无疑就是韦泽创立的制度中公务员体系中的一员。
  光复党的中央委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这个或许还能称为推举贤良。但是皇帝竟然自降身份成为公务员中的一份子。这只能用离经叛道来形容。李玉昌对韦泽极为失望,韦泽和光复党的这群泥腿子造反者们只能用君不君臣不臣来形容。
  韦泽自己不太想直接任命总理,直接任命的确有各种好处,不过缺陷也同样明显。在没有建立起传统的时候,总理很容易就会完全以韦泽的马首是瞻。韦泽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这样的一位总理,他说道:“国务院总理到底怎么产生,我觉得还是得由中央委员会选出来。而总理的工作是什么?这个也是用三定的办法弄出来。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所以今天的我们就来商讨一下总理到底该干什么,该有什么权限。大家来说说吧。”
  “总理首先得管省长,总理得管具体政务工作。就是说,咱们要选出总理之后,就得听总理命令了。”光复军人事部部长韦昌荣在这方面极为精通,他直接提出了很据常识的观点。
  这个调子一定,委员们都明白了总理最大的权限所在。大家跟韦泽走,那是心甘情愿。但是这个总理,大概就算是新政府里面的二把手了。谁来当这个二当家,可是很大的问题。
  “要不就选韦昌荣同志吧?”居俊峰提出了建议。
  由韦昌荣出任二当家算是大家最能接受的选择了,韦昌荣的地位是靠他从作战训练部门首脑开始的。以功绩为基础,有一大批长期跟着韦昌荣工作的手下,这让韦昌荣本人具有了巨大的威望和影响力。大家提起韦昌荣的时候,往往想不起他是韦泽的侄子。但是韦泽侄子这个身份,却也是韦昌荣极为巨大的潜力。
  韦泽立刻就拒绝了这个提议,“人事部部长责任重大,韦昌荣同志不能离开这个岗位。”
  总理是可以轻易撤换,但是人事部部长却不能轻易撤换。韦昌荣管着人事部,韦泽就可以对人事安排进行自己的调整。这是韦泽权力的最大基石之一。
  韦泽这么否定,大家也不能反驳。不考虑韦昌荣,那这位二当家的预备人选就变得非常有竞争性了。
  “要么是胡成和同志当这个国务院总理?”
  “我觉得柯贡禹同志不错。”
  “林阿生同志一直主持政法委,公检法归他管,我觉得林阿生同志办事很公平。”
  “居俊峰总参谋长也不错么。”
  “雷虎同志也行啊。”
  “都督一直让沈心同志主持政治工作,沈心同志不错。”
  不同的远近亲疏,不同的出发点,光复党光复军内的诸多有代表性的人物都被提名了。韦泽听着这群没什么政治营运经验的家伙们胡乱提议,他心中高兴也不高兴。决策集团必须采取公开的民主制度,这对与现代国家营运是必须的。不过民主制度早期因为不完备,看起来总是面目可憎。私心,派系,在这中间的影响力极大,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完全是私心与派系利益起了绝对主导的因素。
  怪不得以前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韦泽心里面反思着。光复军的崛起是因为有在这个时代空前先进,同样可以充分借鉴的总参谋部制度作为基础。而且为了活命,光复军的总参谋部制度本身也必须好好营运才能生存。但是军政府有再多的问题,毕竟是一个能够自我营运的政治体制。那么对于并不急需的文官政府,大家的这个态度自然是倾向于私人理念了。
  身为一把手,他或许不能决定最终得出什么结论。不过一把手的真正特权在于,一把手可以确定讨论什么。韦泽等大伙把自己看重的人选提出来之后,他开口说道:“咱们的组织方式就是三定。那么我们就从这个三定入手。定职责吧。”
  因为没经验,韦泽随口说了“今天把总理讨论完毕”,可一个大国总理可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决定的。讨论从三定入手,定职责这件事一家伙就讨论了三天。三天的讨论让中央委员们感到精疲力竭,可最终职责还是没讨论出来。
  总理这位二当家位高权重,宰相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农业部、工业部、商业部、外交部、交通部,教育部,这些光复军已经建成的部门统统都在总理麾下。这些还都好说。
  可人事部、公检法,这些权力基石是不是该由总理管理,可就是个大问题了。如果这几个部门不归总理管,那该由谁管。权力分配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这些普通百姓中崛起的豪杰们从来没考虑过。大家觉得越讨论越迷糊。
  如果是传统王朝,这就简单了。大家为了功名利禄而来,韦泽当了皇帝,做了天下,大家一个个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按照权力分封体制,把大小权力一瓜分,这就了事。
  没有总参谋部制度的建立,没有后来的党委制度的建立,大家的确可以这么干。而且也不会有人提出什么异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