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革命歌》会有什么影响,这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我韦泽不是成为了皇帝才有了今天的一切,而是我能够和同志们一起走到今天,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冠上皇帝的称号而已。不是皇帝这个称号让我韦泽变得高大,而是我让皇帝这个称号变得有了价值!”韦泽不想和人纠缠《革命歌》的内容,他所幸直接把这个话题给先说明白。
面对自家领袖如此傲慢的发言,所有人都带着佩服的神色注视着韦泽。韦昌荣带头起立鼓掌,所有中央委员们立刻跟进。
“都督说的好!”有人喊道。
“不,万岁说得好!”立刻就有人更正起来。
韦泽抬起左臂,手掌向下压了压,示意大伙先不要说话。所有人立刻憋住了马上就要喊出来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整个会场登时就安静下来。
“大家请坐。”韦泽命令道。所有人齐刷刷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韦泽严肃地说道:“首先,我们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能够称上万岁的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我们中华这个国家,第二个就是我们中华的人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配得上这个万岁的称号。中华万岁!中华人民万岁!至于个人,没有谁配得上万岁这个称号的。中华万岁!中华人民万岁!作为中华人民中的一员,这就是我们的光荣所在。这点我请大家牢记在心。不要用什么万岁来称呼我。”
委员们听了韦泽如此严肃的发言,文化基础深厚些的委员们都忍不住微微点头。
韦泽继续说道:“第二,什么跪拜啊,什么作揖啊。现在我们不允许,以后我们也不会允许。军队用举手礼,握手。军队之外的握手,或者摆手打招呼。还都一样。这些规矩都有了,不用改变。至于什么名讳,年号更是不用。看看以前那帮鸟皇帝那群小家子气的玩意,自己没本事,就生怕被人家小看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自封了一个皇帝的头衔。哼!”说到最后,韦泽轻蔑的一笑。
韦泽如此,大伙倒也觉得心里面挺高兴,不跪拜的制度确让大伙工作上方便很多,而且军礼本身也是强化了军人的自豪感,握手礼无疑也能更好的进行沟通。
祁玉昌却说道:“都督,你总得有个称呼,不然主席、总司令、都督,这不停的换着用,总是麻烦。”
韦昌荣立刻说道:“没错,都督,你就选一个好不好。大家叫你都督习惯了,可这么叫以后也得改啊。等我们打下天下之后也不可能永远都是都督啊。”
看着这两位至亲发言,其他人识趣的不和他们抢,韦泽也不知道该不该担心,他笑了笑,“我自己的称呼还是我,这个不会改。你们对我的称呼么,陛下么就不用了。公书里面就用圣上吧。这个称呼我觉得我还担得起。”
书记员刷刷点点的记录着韦泽的发言。大伙对圣上这个词很陌生,一时也很难习惯。所以一时也没人欢呼圣上。
韦泽也没等大伙说话,他先挥挥手,让众人保持安静。
“说完了我,那我就得说今天的重头戏。就是大家的待遇,大家打天下图的就是建功立业,凡是参加北伐的老革命们,由国家生养死葬,这个自然不用讲。以后的工资、补贴,自然是不会不同……”
这些都是应有之义,韦泽甚至不用专门宣布,大家也都能想像得到。当然,从战火里面成长起来的人们也很少不切实际的幻想。眼下就要北伐,光复军此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紧张的军费与物资用以犒赏功臣们。对于这种承诺,大家也只是笑笑而已。
韦泽继续讲了下去,“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孩子,将接受严格的教育,不是那种某某军长,某某师长的儿子,就会高人一等,自动有高官厚禄奉上的教育。严格的教育是会把他们教育成材的教育,每个人都会成为合格的军人、工程师、农业专家、技工。或者是优秀的公务员。有了成材的孩子,就有光明的未来。我们的孩子能够十代、百代、千代的优秀,那我们建立的这个国家就能千秋万载。满清为什么会灭亡,就是因为满清当政的这帮人和咱们的同志一比,屁都不算。所以他们一定会被我们给消灭。这就是我许给你们的未来,我认为这是对大家最负责任的态度和方法。”
一众老革命们满脸喜色的听着韦泽的承诺,见过满清的败家子,大伙即便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可最害怕的莫过于家族里头出了败家子。中国的传统如此深厚,哪怕是普通出身的人,也都能理解优秀的子女到底对家族有何等意义。在众人开始忍不住交头接耳的时候,阮希浩忍不住站起身问道:“都督,能把我们的孩子教到什么程度?”
韦泽微笑着答道:“他们能不能学会我不能完全保证,因为孩子们天性不同,喜欢的方向也不同。不过我所知道的知识都会毫无保留的教给他们。这点我可以保证!这点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可是从来不藏……”
没等韦泽把藏私两字说完,整个会场里头掀起了轰然大波。韦泽在光复军中是被视为绝对的学问人,如果自家孩子能够学到韦泽知道的一切,那整个家族的未来就得到了真正的保障。
“都督万岁!”“都督万岁!”发自内心的呼喊声在会议室里头此起彼伏。
韦泽好不容易才让众人安静下来。他说道:“什么叫做严格的教育,我得给大家先说清楚。举一个例子,孩子们都喜欢显摆。如果你们的娃在一起上学,这个说我爹是旅长,另外一个不服气的说,我爹是师长,旁边的娃自得的吹嘘,我爹是军长,官比你们的爹都大。我可告诉你们,老师不仅要教育你们的孩子,还会把你们也给叫去训一顿。你们把好好的孩子都给教坏了!你们是因为被封了旅长、师长、军长,才有了能耐?还是有了能耐才当上了旅长、师长、军长?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错。你们谁要是不明白的,没问题,我们会给你们专门派了老师好好教育你们。你们的孩子学到了本事,自然会被委以重任,你们听明白了么?”
“是!”所有军人出身的委员们纷纷起身敬礼。文官出身的委员们则是起立鼓掌。韦泽的例子虽然听着无情,但是对实干出来的人来说都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
让兴奋激动的众人回到座位上,等他们好不容易不那么激动了,韦泽说道:“下面我说一下明年最重要的工作。以前也有过一些相关的讨论,我决定明年北伐。”
第30章
杀戮的理由(九)
1861年7月29日。安徽,庐州。
湘军与淮军此时汇聚在这座城市之外,太平天国请王李开芳从淮河一线败退下来之后就带兵退入了庐州城。淮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湘军则是猛扑向这座太平天国在淮南的统治中心,两军汇合之后,将这座城市死死围困起来。
现在城外主要是湘军的部队,在曾国藩大人对部队“讲道理”的地方,有那么几个穿淮军军服的人。而曾国藩则是滔滔不绝的对着湘军大部队前面的一众营官们高声宣讲着自己的观点。
“我等并非不愿整顿劣绅,更不是不愿惩处奸商。只是行事当分轻重缓急,此时天下之大害乃是乱民造反。只有先剿清造反的乱民,方能从容整治各种乱象。如此顺序绝不能乱!”
自打组建湘军以来,营官乃至于整个部队经常能听曾国藩大人讲述“道理”,乃是曾国藩的湘军与其他部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最早建立这个制度的时候,曾国藩经验不足,曾经满心幻想的希望能够把绿营拉进来听“道理”。结果绿营根本不买账,被曾国藩触公开讲述的“道理”触怒的绿营军官甚至发动了一次很巧妙的绿营哗变,哗变士兵要把曾国藩拉出来痛打。曾国藩不得已,只能带着他的湘军离开长沙到衡阳开始发展。
即便遭受了如此挫折,曾国藩依旧拿出了屡败屡战的决心,这等说道理的规矩还是维持下来。只是湘军后来规模变大,战线拉长,他慢慢只能写了各种文稿发到各个部队,让各个部队“自行组织学习”。
1861年初攻克安庆,湘军漫长的战线终于得以收缩,与安徽巡抚江忠源达成了“湘军与淮军联手先夺取淮南”的战略共识之后,湘军的部队得以集结,这为曾大人继续给部队集中教育提供了机会。
此次一起来听“讲道理”的还有湘军系统之外的人,江忠源就带了和春、李鸿章、刘坤一等淮军干将在位置最好的客席上听着曾国藩操着口湖南官话讲的激昂慷慨。江忠源与刘坤一都是湖南新宁人,李鸿章是安徽庐州人,拜曾国藩为师。三人对曾国藩的话都听的明白。和春虽然不是听的很明白,不过他一个满人,只要能将满清皇帝的命令听明白就成,根本不用懂什么汉人的道理。只是仔细听来,和春也听了个大概,曾国藩正在告诉湘军,淮南还是有不少地主士绅忠于朝廷,他们现在也已经主动与朝廷联络。所以湘军与淮军赐予他们证明的文书。在攻破庐州的时候,有文书的士绅可以放过。
曾国藩讲完之后,湘军各个营官下令,很快聚集在这里的湘军都操着湖南话唱了起来,“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作主……”
这是曾国藩编写的《爱民歌》,凝结了曾国藩的治军精神,湘军人人都要学会唱。江忠源早就知道这首歌,此次却是第一次听到成千上万的湘军一起唱起这首歌。只听到歌里头唱道“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在家皆是做良民,出来当兵也是人;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贼是禽;官兵不抢贼匪抢,官兵不淫贼匪淫;若是官兵也淫抢,便同贼匪一条心……”
听了这些内容,江忠源连连点头。满清军纪极为败坏,造成了很难得到百姓的支持。攻克寿州之后,淮军进军淮南。富庶些的地方有钱人多,对淮军的态度还算是比较恭顺,在穷困的地区,那些百姓们宁肯逃的无影无踪也不愿意与淮军有任何接触。如果淮军能有曾国藩所做的《爱民歌》里头的纪律,怎么都不至于弄到现在的地步。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一人被掳挑担去,一家啼哭不安居……”一句句歌词都深深打动了江忠源的内心。此时看着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用极为不友好的看过来,江忠源也毫不在意了。
就在昨天,曾国荃在湘军淮军联合的会议上旗帜鲜明的表示,不希望淮军插手进攻庐州的事情。湘军会自己独立攻下庐州。淮军的炮兵靠了候补道台王启年的努力,能够开始量产开花弹。攻城能力大增。淮军的刘坤一当时就反驳起曾国荃的无理要求。庐州乃是安徽地界,江忠源是安徽巡抚,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湘军在这里说话。
最后还是曾国藩温言请求,说湘军已经做好了攻城,请江忠源能够把攻打庐州的重担交给湘军,湘军也能心安理得的在战后取得庐州城内的粮草。江忠源不得不答应曾国藩的请求,而现在听了湘军齐齐的高唱《爱民歌》,江忠源对湘军更有了信心。
唱完歌曲之后,湘军就开始做了攻城准备。却听得远处传来了哭喊声,哭喊声越来越近,江忠源定睛一看,却见湘军押送了好大一批人过来,这帮人被绳子给捆成一串一串的,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
江忠源方才还在感叹曾国藩的《爱民歌》做得好,其中一段是“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一人被掳挑担去,一家啼哭不安居;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就江忠源的观察,湘军的确是自己安营,明显没有乱抓民夫的意思。可转眼之间,湘军就抓来了大批百姓。曾国藩文字功底很好,把老百姓被抓之后的惨状描写的极为形象,被掳来的百姓们的确是“一家啼哭不安居;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
江忠源连忙到了曾国藩身边问道:“涤生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曾国藩坦然答道:“这些都是城内乱民的亲属,我给他们待罪立功的机会而已?”
“要让他们劝说城内的粤匪出来投降么?”江忠源问道。
曾国藩只是淡然笑了笑,却没有回答江忠源的问题。
此时已经快到中午,湘军开始吃饭。百姓们还是被绑着,想来他们被抓之后就没吃过饭。江忠源听到老百姓里头甚至有婴儿的哭声,而狼吞虎咽的湘军对这帮老百姓根本是视若无睹。仿佛这些老百姓就是空气。
吃完饭没多久,军阵中号角声响,湘军的进攻开始了。
驱赶着绳索串成的小队百姓向着庐州城方向前进,湘军的方式极为熟练。百姓们被绳索串成一串,只要有两串队伍稍有交叉,就会缠在一起动弹不得。湘军却把自己的队伍挡在百姓队伍之间,对着乱走的百姓连打带踹,湘军有效的维持了整体队列的秩序。
百姓被带到庐州城附近的时候尚且没有如何反抗,见到自己被驱赶向庐州城墙,又看到城墙上密布的太平军部队。百姓们慢下脚步,有些百姓因为害怕,甚至开始拒绝前进。面对队伍中不肯走的百姓,湘军士卒立刻挥刀将这些百姓脑袋砍下。若是有成队的百姓一起反抗,湘军刀枪齐下,百姓们成队的被杀死。
惊叫声,惨叫声,喝骂声,江忠源目瞪口呆的看着湘军如同砍瓜切菜般屠戮着百姓,很明显,百姓们也理解了湘军杀起人来不会有丝毫手软,在死亡的威胁下,百姓反倒是老实了。只要湘军拿起血淋淋的刀威吓一下,百姓至少也会暂时停下所有反抗,任由湘军驱使。
这个时代攻城的主要办法就是穴攻,挖地道到城下,在地穴里头放进去大量炸药,引爆这些炸药从下向上的炸开城墙,部队从缺口里头一拥而入。这原本是太平军先使用的战术,后来清军也学会了。同样,清军用来反制穴攻法的手段,太平军也学会了。反制手段之一就是在城外挖了深深的壕沟,挖向城内的地道不可能太深,只要壕沟够深,地道就会暴露在壕沟里头,无论是派兵进地道剿杀,或者干脆直接往壕沟里头注水,水淹地道,都能阻挡地道的挖掘。
湘军驱赶着近千百姓向庐州城外驻扎的这些太平军正面而去,到了近100步的距离,队伍面对着太平军的枪口,暂时停顿了一下。被湘军驱赶的百姓们接近太平军阵地的时候很想逃到自家人的地盘上,可他们被绳索捆在一起,就只能扯着嗓子对太平军的阵地上喊话。而对面的太平军中明显有人认出了这些百姓中的亲人,他们也扯着脖子喊起来。江忠源当然听不清楚他们在喊什么,估计着无外乎是让自家亲属赶紧挣脱绳索的捆绑,逃到太平军那边。
就在此时,湘军先把一部分百姓的绳索割断,驱赶着他们跑在队伍最前面。这些百姓被放开之后,几乎是本能的想摆脱背后的湘军。他们争先恐后的向着面前太平军城外的阵地跑去。一边跑,他们还一边扯着喉咙喊起来。
在这些百姓组成的人墙之后,湘军的部队也跟着行动起来。他们继续驱赶着尚且串成一串的百姓跟在这些百姓背后,湘军的部队和百姓们混在一起,城头高处的太平军自然无法瞄准,而正面的太平军即便是开枪,先打中的也是老百姓而不是湘军。充分利用百姓的肉体形成的障壁,湘军向着太平军的阵地不停压过去。
江忠源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过还有如此攻城之法,更没想到湘军能够把这种利用别人亲属“打头阵”的办法使用的如此纯熟。
湘军对面的太平军明显对此也是第一次见到,人潮逼近城外阵地不足20步的时候,太平军依旧没有开枪。湘军看到前列目的已经达成,指挥的旗幡挥动,完全由湘军组成的队列快步跟上。
太平军眼睁睁的看着湘军混在百姓当中冲进了自己的阵列,百姓们把太平军的队列冲的七零八落,太平军也无法辨清敌我。湘军就简单的多,只要不是湘军的人,就统统是敌人。也不管对面的敌人手中有没有武器,湘军部队立刻大杀起来。
先是刀枪,接着就是排枪。城外的太平军得有四五千人规模,若是淮军与之正面接战,怎么也得一天才能击溃这支军队。湘军就这么一举杀到了太平军阵中,太平军虽然没有遭到太大的伤亡,却也守不住壕沟,不得不仓皇撤退。
战斗结束的时候还不到傍晚,地面上到处都是百姓的尸体。湘军已经把战线推到了庐州城下。而在湘军背后,还有两三千庐州周围的百姓,湘军明显没有把他们放了的打算。江忠源完全想不出,湘军下一步准备怎么“使用”这几千百姓。
那两三千百姓被湘军严密看守起来,听着百姓们震天的哭声,江忠源只觉得心烦意乱。
“涤生兄,我就回营了!”江忠源对身边的曾国藩说道。
曾国藩点点头,他对江忠源语重心长地说道:“只有先剿清造反的乱民,方能从容整治各种乱象。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看了看已经尸横遍地的近千百姓,又看了看两三千尚且没有被驱赶上战场的百姓,听着他们的尖叫声,嚎哭声。江忠源完全理解了曾国藩所说的话。
曾国藩的手段的确残暴,但是至少非常有效。淮军想达成湘军这般战果,必然得一番苦战才行。看着曾国藩的成功,江忠源不得不承认自己以前的确有些过于仁慈。与曾国藩相比,江忠源对起来造反的乱民同样毫不留情,可他对于没有参与造反的百姓则比较宽容。所以江忠源总是打不开局面。
现在看,曾国藩能够几年内扳回了战略优势,恰恰在于曾国藩敢于把打击面扩大,这样利用百姓攻城的熟练手段,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江忠源不想称赞湘军,他向曾国藩拱拱手,带着自己的部下离开了庐州城。
第31章
杀戮的理由(十)
庐州后世叫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湘军就利用了这样发达的水网,派遣一支内河船队也抵达了水门外,封锁了庐州的水路。
太平军的天义侯吴少康在城头仔细的看着城外的水陆构架而成的清军包围网,夕阳下,水上所有船上都打着湘军旗号,小船往来巡逻,大船上架设火炮,可以随时攻击水上与陆上的目标。庐州这么快就陷入重围,湘军的水军功劳很大。李开芳带兵从北边退到庐州,庐州旁的淝水原本能够当作抵挡淮军的天然屏障。从南边而来的湘军水师控制了淝水之后,淝水就变成了捆在太平军脖子上的一根绞索。
在陆地上,湘军已经逼近了城墙,在太平军火炮射程之外拼命的构筑工事。面对如此局面,吴少康心里面如坠冰窟。八年前,吴少康就跟随李开芳北伐,在天津附近遭到了清军的包围。那时候远离天京城,在陌生的河北大地上。周围是层层包围的清军,以及不知道何时会杀出来的清军骑兵。吴少康心中就有过这样绝望的感觉。
绕过管城头上那些垂头丧气乃至低低哭泣的安徽本地官兵,吴少康直奔王府。进了王府,刚到大厅门口,就听到钟大洪正在高声说道:“请王,我等今晚就去劫营吧。若是让湘军扎好营寨,我们可就糟了。”
快步走进大厅,就见到请王李开芳麾下主要将领们基本都在。大伙一个个神色激动,钟大洪正在高声说着自己对战局的看法,“今天清妖逼着城外百姓打头阵,不少根本不敢对百姓动手。彰王来信中说过,清妖在江西就经常用百姓打头阵,江西本地的官兵怕伤了百姓,所以原本能赢的仗,也输了不少。咱们不能让湘军再这么打下去了。”
李开芳的主要将领还是广西兄弟,安徽本地的兄弟主要是中低级军官,所以大厅里头暂时还没有放声大哭的人。
“这么做不妥。”胡少康立刻说道。
听到胡少康公开的反对,钟大洪瞪着胡少康。彰王林凤祥一度想完全整顿太平军军制,模仿光复军那种没有爵位,单纯以整编之后的部队为基准的军官制度,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李开芳的部队甚至还算是好的,至少能保证延续了一个军十个旅,约五千人的编制。可乱封爵位的事情却是避免不了。胡少康与钟大洪都是指挥一个军的指挥官,爵爷也都是天义侯。这是仅次于王爵的爵位。正因为爵位与职务相同,钟大洪不高兴,也没办法把胡少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