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有食物作为理由,一度几乎紧张起来的气氛顷刻就缓和了。大家开始专心品尝美食,不时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没有人再谈及任何有关政治的话题,于是餐会的整个气氛显得其乐融融。
餐会之后,洪仁玕拿了一份合约基础条文与四国代表商谈。除了不允许大烟贸易,不允许外国到中国传教,不接受治外法权之外,其他的条文上光复都督府远比满清政府开通的多。
以上三条对英国最有利,俄国、美国、法国都没有大烟来源,他们只是希望能够扩大对中国的出口。而且有了餐会上的发言之后,整个内容的基调也让各国代表们心中有数。看完了内容之后,其他三国代表的目光都落在了英国代表脸上。如果英国代表肯说话的话,其他各国就能跟进。
可英国代表放下文件之后,始终一言不发。
第135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十五)
招待完四国代表,洪仁玕疲惫的只想去休息。陪人吃喝也需要不小的精力。
“英国人到底准备做什么?”洪仁玕带着相当不满的情绪询问着韦泽。以洪仁玕原本的想法,既然光复军已经做出了开放的姿态,不仅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正常经商,在政府政策上执行了倾向于进出口平衡的政策,英国也该满意了。然而现实中,英国人不仅没有丝毫满意的迹象,当洪仁玕建议与英国进行私下谈判的时候,英国方面居然给拒绝了。
韦泽冷笑着答道:“英国人想要的是彻底推翻现状,完全主导中国的海关。他们想卖什么就能卖什么。”
“让英国人做梦去吧!”洪仁玕怒道。身为外交部长,洪仁玕希望的是能够与外国和平共处,希望的是在维持外貌现状的同时,不断扩大与外国的贸易。经过与英国方面的谈判,洪仁玕发现韦泽对英国方面行动的解释只怕是英国人的本意,这种要求推翻现状的态度完全超出了洪仁玕的底线。
韦泽看着激动的洪仁玕,忍不住笑起来。能把这位主张开放的外交部长气成这样,韦泽其实心里面倒是对洪仁玕更加放心了不少。所以韦泽继续解释道:“英国佬现在海军实力大大超过我们,所以他们现在觉得不是不能和我们打,而是没有必胜的机会。假如英国佬派遣部队在其他地方登陆,我们就可以进攻香港岛。拿下了香港岛的基地之后,英国佬在中国就没有立足点了。其他港口不足以充当全面进攻我们的基地。”
洪仁玕听了这话更加不解了“那英国人为何还不死心?”
韦泽对这种观点“没有港口他们可以去夺取么。而且想消灭我们的话,也不是非得由英国人动手不可。”
这话说的轻描淡写,可洪仁玕从中听出了相当的杀意。他连忙问道:“都督,我们还要与英国人开战么?”
韦泽先是微微皱眉,然后有些冷淡地答道:“是否开战自然有总参谋部负责,你现在只管干好一件事,那就是尽可能向欧美宣传我们的对外政策。让他们知道,只要不想着和我们打仗,我们欢迎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
洪仁玕看韦泽不愿意和他谈战争的事情,也觉得有些遗憾。若是知道些战争方面安排,洪仁玕也觉得谈判的时候心中更有些底气。
洪仁玕感到遗憾,英国代表也更感到遗憾。光复都督府的表态已经把外交局面推向了一个很艰难的境地,洪仁玕已经明确的表达了光复都督府的底线。双方立场实在是差距太大,不断扩大的商业贸易根本无法弥补上双方意愿之间巨大的缺口。
英国要的是彻底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不受限制的从中国狂捞好处。从长远上看,英国方面的确希望能够不断扩大贸易额度。可是长远永远都是个想法,英国有着必须执行的短期目的,这个目的是英国伦敦唐宁街那帮大佬们敲定的政策,那就是“大烟贸易合法化,控制中国海关,英国人在华享有治外法权,允许英国人在华自由传教”。作为唐宁街的政策,额尔金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这些内容。而在光复都督府控制的两广,这四条恰恰是无法实现的。
现代文官体系可不管那么多细节,完不成任务就滚蛋换人,并且在履历中记录下一笔黑历史。在距离英国本土万里之遥的中国,额尔金可没有什么机会及时为自己做出辩解。所以洪仁玕表达的态度不管多么合情合理,从道理上看是如何有可取之处,这些都不能改变额尔金的态度与立场。英国方面与光复都督府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看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英国使者团之间的共识。虽然有这样的共识,该送给额尔金的情报还是得给,英国方面连夜派出了船只前往香港,把最新会谈纪要送回去。
然而两天之后,英国代表团接到了额尔金的命令,“同意与光复都督府之间的协议,但是这个协议仅仅是在光复都督府控制的区域之内。并且敦促光复都督府拿出扩大贸易的具体条款以及进口商品的目录来。”
如此柳暗花明的变化让英国代表们颇为惊讶,难道额尔金全权代表想通了关节,能够找到向国内交差的方法了么?英国代表们议论纷纷。
就在下午,英国方面立刻就在会议上拿出了英国方面的意见。洪仁玕意外之余也很是高兴,他立刻就此进行了磋商。法国、美国、俄国,三国代表自然是跟进。到了8月20日,光复都督府与英、法、美、俄四国代表签署了《佛山条约》草案,这并非是正式国家之间的条约内容,光复都督府是以地方当局的角色出现在条约中。即便如此,这份条约依旧意味着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承认了两广地区的现状,并且决定维持这个现状。
到了9月1日,英国代表终于带着协议回到了香港。不管如何,这都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好事,古老中国的大门向着英国敞开了,协议的对象还是一个非常西化的政府。
但是额尔金全权代表对此没有什么非常乐观的想法,他只是随便翻了翻就把《佛山条约》的稿件撂在桌子上。几日没见,额尔金看着阴沉了不少,仿佛有着极大的心事。
“阁下,这个文件需要您签名画押才行。”英国代表带着些不安提醒道。
“再等等。”额尔金声音疲惫的回答。等手下离开了办公室,额尔金站起身来站在办公室窗口。办公室面南背北,窗户在南北方向各有一扇。站立在北面窗户下的额尔金看不到光复都督府,因为方向根本不对。但是额尔金心中所想的却是光复都督府,这个对手破坏了额尔金从广东、福建、上海一路打上去的计划,让额尔金不得不采取更加冒险的策略。有可能的话,额尔金恨不得亲手把韦泽给掐死。
也在此时,韦泽在召开的总参谋部会议上讲道:“战争暂时离开了我们,但是战争势必会变成秋后算账,等到爆发的时候,强度会比现在大上好几倍。一年……最多两年,我们就要面对与英国人来一次决定性战争的局面。那时候我们就必须用海军与英国人决胜负。只有打到让英国人承认在中国的沿海英国人说了未必算数,那时候战争才会真正结束!”
胡成和皱着眉头问道:“都督,什么才叫让英国人承认在中国的沿海英国人说了未必算数?”
韦泽本想说,光复军的海军能够在中国沿海打得英国人无法立足。可他自己立刻就发现这个想法未免太想当然了。想在中国沿海击败英国海军,就得有能与英国人匹敌的军舰。钢甲军舰现在根本不用考虑,就算是韦泽能够拿出设计图来,光复军也没有建造能力。想造出这样的军舰,最少得十五年之后才行。即便是用铁骨木壳的军舰与英国人作战,也得有五六年的时间。
所以韦泽不得不含糊其辞地说道:“就是说……我们得让英国人的海军不能有绝对的胜算。现在我们是用陆军来威胁英国人,让他们不敢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哦!”胡成和点点头,一副很是认同的表现。
韦泽脸上尽量维持着胜券在握的表情,可心里面也觉得很是丢人。自己竟然气急败坏之下开始胡咧咧,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都督,英国人会不会是在骗我们呢?他们先和我们签约,等我们松懈之后再突然对我们发动袭击?”韦昌荣倒是把斗争的弦绷得很紧。
有这样的同志存在也是好事,韦泽笑道:“那你有何计策?”
韦昌荣认真地说道:“我们在九龙海边建个炮台吧!海边距离香港老港不过两里地,随便建设个炮台就能直接轰击港口。就算不能真的轰击,至少也好好的吓吓英国佬。”
这个建议听着有点太咄咄逼人,没等韦泽说话,胡成和就反对起来,“你这么干英国佬定然不会认同的。”
韦昌荣带着恨铁不成钢的遗憾表情答道:“若是英国人现在真心不想和我们打,他们就一定会出来反对。若是英国人还有和我们打的决心,他们可就未必反对了。”
这样一个很有些辩证法的思维的观点一时让胡成和没有想明白,倒是新任第四军军长雷虎忍不住叫起好来,“没错,英国人若是一定要我们拆除炮台,那说明他们是不想和我们打。若是他们态度不是那么坚定,自然是说明他们心里有鬼,认为我们识破了他们的想法,那时候只会逼迫着他们立刻动手。九龙海边后面还有我们的防线,此时即便是打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定然能够用陆军让英国佬知道厉害。即便是退一步,我们在炮台里面放的是真炮还是假炮,只要我们能从炮台里头打出一发炮弹,英国佬就完全搞不明白。甚至不用运送真正的要塞炮到炮台上去。”
这么一解释,总参谋部的众人也有些明白过来了。英国人可以用海军威胁光复军,光复军也大可以用陆军去威胁英国人。
胡成和连连点头,他赞叹道:“这就是都督所说的,让英国人承认在中国的沿海英国人说了未必算数吧!”
韦泽很想立刻说,这和他本身的想象毫无关系。可是此时他却没办法就此作出解释。此时韦泽转换了话题,“那么大家对此有其他的意见没有?”
总参谋部内部的军事民主搞得不错,最后这个极具挑衅性质的行动被定性为“初步只具有挑衅作用”,然后被通过了。
然而第二天的时候,九龙军分区来了急电,“四国军舰开始大规模出港,方向不明”。两个小时之后,虎门军分区也来了急电,“英国舰队开始大举北上!”
第136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十六)
10月24日,在家守丁忧的曾国荃快步走进了曾国藩的书房,一见到曾国藩,曾国荃脸上露出了些欢喜的神色,他说道:“大哥,那的确是三哥的亲笔信。”
上午,一个光头的家伙前来求见曾国藩,他给门房了一封信,声称是被俘的曾国华的信。在江西抚州与光复军激战之后,曾国华与数千湘军一起“不见了踪影”,事后从光复军掩埋尸体的大坑里头发现了无数的尸体。想在这么多尸体中辨别出某个人的尸体未免太强人所难。实际上仅仅挖开了地面上的土,那些负责挖坑的湘军腿都吓软了,哪里还敢继续挖掘下去。
光复军在赣州把抓到的湘军杀了个干净,军官都被剥皮。曾国藩以为自己的弟弟也已经被光复军杀了,所以还给自己的弟弟做了个衣冠冢。
有人以曾国华的名义带信,这自然是引起了曾府的震动。来人立刻被抓了起来,不过他们却没敢拷问。曾国荃亲自前去询问,又仔细的看了信件与信物,终于确定了是曾国华的书信。
想到自己的弟弟居然还活着,曾国藩突然苦笑起来,“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说完之后,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狞色,“那韦逆跑到我这里来想要做什么?”
“大哥……”曾国荃神色有些惴惴不安。
曾国藩阴沉着脸看着自己的弟弟,用责备的语气说道:“韦逆如此明目张胆的跑来这里,定然不会是好事。他们定然是想要挟我等,有什么就直说。”
“大哥,光复军不是来要挟我等的。他们是来传话的,洋鬼子又北上了,应该是去攻打京城。他们说,这次朝廷定然顶不住,然后……然后……”曾国荃本想引用光复军代表的话,可又觉得不太合适,所以重复了几遍也没能继续说下去。
身在湖南,曾国藩的情报并不通畅,他也知道几个月前洋鬼子北上攻打京城的消息,却没想到洋鬼子又北上了。“到底是什么?”曾国藩见自家弟弟犹豫不决的模样,忍不住着急的追问道。
曾国荃见大哥生气,连忙答道:“他们说,朝廷以前不过是起了敷衍洋鬼子的心思,采取一个拖字。可这次洋鬼子是不会让朝廷和他们玩这个拖字,是一定要把朝廷狠打一番。而朝廷抵挡不住洋鬼子,定然会给洋鬼子跪了!”
在听光复军使者说话的时候,曾国荃对“跪了”这个词很有感触。他本来想直接用这个词,却又觉得对朝廷不够敬重,这才有点欲言又止。被曾国藩一催促,才忍不住说了出来。说完之后,曾国荃看着他大哥的神色,却见为人方正严谨的曾国藩并没有对这个词有什么反感,反倒是极为理解的微微皱起了眉头。
见大哥没有生气,曾国荃继续说道:“大哥,光复军那边说,朝廷要求洋鬼子在中国遵守中国的规矩,这本身没什么错。洋鬼子在他们的地盘上自然可以使用他们的规矩,可没道理跑到中国来让中国人必须使用他们的规矩。所以朝廷与洋鬼子打仗,光复军觉得朝廷没什么不对。但是朝廷无能,不能对外抗住洋鬼子,这就是朝廷的……失德。”
光复军代表的原话是“这就是满清的大罪”,曾国荃虽然对“跪了”这个词很有感觉,却没有胆子用“大罪”来称呼朝廷。
曾国藩面无表情的听着弟弟曾国荃的转述,直到听完之后也没有说什么。
几乎在此同时,在安徽宿州,光复军代表也正在与江忠源与李鸿章说着差不多的话。这一路的光复军代表先搭乘了英国人的船从广东抵达上海,又从上海到了太平军地界,最后在太平军内人的帮助下,带了李鸿章的族亲前往宿州。李鸿章对自己的族亲本来就比较在意,听说只要见一面就能换到自己的族亲,他就同意了。而江忠源本人倒是没想到光复军竟然会千里迢迢的从广东跑来这里,这一路上万里迢迢,历经风险。作为一个性子豪侠之辈,江忠源倒也想听听光复军到底有何等重要的话要讲。
江忠源的心胸够大,听了光复军代表用“大罪”来形容满清对外战争的失败,他虽然脸上极为不高兴,却没有立刻发作。
光复军的代表继续说道:“此次满清战败之后,定然给洋鬼子跪了。满清根本不懂洋鬼子所求,他们只知道洋鬼子厉害,所以就把官场那套拿出来,觉得上头有朝廷都惹不起的洋鬼子。洋鬼子说句话,下面的官员要么一时意气发作,只管为自己搏一个不畏强暴的名声,不管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与洋鬼子对着干,表明他们不畏强暴。要么就是言听计从,跟伺候上官一样的把事情给办了。我们听说江公是个豪杰,想来你也觉得这帮东西很可笑吧。”
江忠源当然知道朝廷里头那群官员的德行,虽然面前的是朝廷敌人,可正因为是朝廷的敌人,说话更加直率,竟然把朝廷官员的嘴脸说出了几分。江忠源心里面并没有反对,只是冷笑几声,却也说不清这是在吓唬谁呢。
光复军的代表根本不为所动,他的任务就是向江忠源讲述这些,此时遇到了机会,当然是先完成任务,他说道:“当然,洋鬼子打完了满清,满清给跪了之后,对满清是有好处的。”光复军的使者继续说道。“洋鬼子掌握了满清的海关之后,好歹收支明确了,满清朝廷终于可以拿到些海关银子。大大缓解了满清的财政问题。而且洋鬼子为了消灭我们这些绝对不肯投降的光复军,就会全力支持满清。江公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打仗都比绿营强。先支持你们合力消灭了太平天国,下一步洋鬼子从海上,你们从陆地上围攻我们光复军。这已经是最有胜算的方法。”
“你们竟然不怕么?”听了好一阵,江忠源第一次开口说道。江忠源并不想听有关朝廷的坏话。但是光复军高屋建瓴的视角,以及讲述消息的重要性,都让江忠源想不听听都做不到。直到听光复军阐述了未来对光复军不利的战略局面,江忠源才忍不住开口。
对江忠源的嘲笑,光复军的代表微微一笑,“这有什么好怕的?害怕是因为知道自己战胜不了困难,看着失败一步步走来,不怕才怪呢。可我们光复军知道困难是什么,也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我们只需要自己认真做事,不怠惰,不推诿。踏踏实实的走过胜利的道路,自然能抵达胜利的终点。”
听了这话江忠源,眼睛忍不住微微眯缝起来。在江忠源身边的李鸿章随即感觉到了一股强烈的杀意,跟了江忠源这么久,即便是在战场上指挥战斗,李鸿章也没见过江忠源身上有如此强烈的杀气。那不是战意,而是针对对面赤手空拳的光复军代表本人的强烈杀意。
若是把光复军的代表给杀了,李家在太平军控制地区的亲族只怕是小命不保。见到局面如此,李鸿章立刻起身对着光复军的代表斥骂道:“你等叛逆怎敢如此嚣张,还不滚……”
江忠源却挥手制止了李鸿章继续说这些小骂大帮忙的话,他靠在椅子上,左肘架住椅子扶手,皱起眉头说道:“看你万里迢迢的从广东赶到安徽,听你说话也像是个读书人,若是有什么要说的,不妨说来听听。”
“江公,我们都督说现在天下英雄不多,你是一个,曾国藩,左宗棠也差不多算是英雄。所谓英雄,自然是以天下人干活百姓的利益为重。满清既然注定会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那满清灭亡之后只会有无尽的耻辱。我们不求江公投奔到光复都督府旗下,只是前来告知江公未来会发生什么。若是真的有那天,我们想江公一定会有自己的选择。”
“呵呵!”江忠源冷笑一声,“竟然不是来劝降的么?”
光复军的代表笑道:“哈哈!江公,怕死的人才会投降,我们认为你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若江公是会投降之人,我等就不会费这么大劲来见江公一面,只要北伐之时把你打到走投无路,你自然会投降。可以江公的性子,即便是山穷水尽的时候,大不了一死而已。你真的不怕死。”
江忠源听了这充满自信的话之后,竟然不觉得生气。对方是完全承认了江忠源的高洁品行,把他与贪生怕死之辈完全区分开来对待。
“你……”江忠源开了口,却又停顿了。他对光复军代表所说的朝廷必然会输给洋鬼子的说法比较相信,经过光复军代表分说之后,江忠源也理解了“治外法权”“丧失海关权”到底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光复军与洋鬼子打了一仗,打败了洋鬼子。这件事已经传遍了天下,江忠源是个要脸的人,实在是干不出说瞎话的事情来。
沉吟了好一阵,江忠源摆摆手,“你走吧!”
李鸿章见江忠源没有杀光复军的代表,总算是松了口气。不过他又忍不住问道:“江公,光复军只怕是危言耸听……”话说到这里,李鸿章也说不下去了。身为一个聪明人,李鸿章能够直觉的感受到人是否在说瞎话。而光复军的代表明显不像在编造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