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655

  左宗棠看不起曾国藩,所以对曾国藩会主动听从这样的做法也没有太大幻想。不过此事若是不告诉曾国藩也不合适,曾国藩此时正在江西苦战,哪怕不是因为左宗棠,曾国藩出于正常的利益追求,也会选择切断石达开的后路,尽可能断绝石达开的粮草供应。削弱石达开对曾国藩意义重大,以曾国藩此时的兵力与能力,远没有到想不这么干就可以不这么干的从容。
  信送到了曾国藩那里的时候,曾国藩正在与胡林翼等湘军大佬开会,他根本没见左宗棠的使者,让人收下信件之后就把左宗棠的使者打发走了。
  曾国藩此时根本没看信的心思,不久前湘军派了800人,由胡林翼的外甥陶廷玉带领驻扎在赣州。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陶廷玉忠于职守,在赣州表现出防备光复军北上江西的姿态。光复军就派兵杀进赣州,除了全歼湘军之外,还把陶廷玉等湘军军官剥皮楦草,脖子上挂了“对抗光复军下场”的牌子吊在城门口。还无比嚣张的张贴布告:清军可以占领赣州,但是清军在赣州有任何对抗光复军的举动,那就是死路一条。
  光复军在广东站稳了脚跟,湘军的确知道。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光复军居然在江西如此嚣张。清军和光复军打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里有吃着朝廷俸禄,还坐视光复军在赣州横行无忌的道理。可光复军貌似不这么看,他们的表态无疑是在告诉清军,现在光复军不打英军是因为光复军自己不愿意。清军现在别去招惹光复军,老老实实的等死即可。
  这等表态真在湘军看来是一种真正的侮辱,特别是被杀的还是胡林翼的外甥。若是湘军真的这么捏着鼻子认了,以后湘军就不要再混了,干脆解散之后回家等死。
  胡林翼神色黯淡,其父胡达源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堂堂探花郎。胡林翼自己也是正牌进士,他岳父陶澍也是正牌进士,身为官宦世家,这是胡林翼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强烈无比的耻辱。太平军造反的时候好歹还有种底层造反本能,也就是说觉得杀了清军文武官员是能够提高太平军地位的行动。身为统治阶级中的骨干,胡林翼很清楚的感受到了这些。
  可是光复军完全不同,他们杀戮清军文武的时候有种杀猪屠狗般居高临下的感觉。在赣州的告示中,他们根本不提什么“满清文武”,更不提什么胜败,而是用“不知天高地厚的贼胚贱种”来称呼被杀的满清文武官员。这种态度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湘军内部文武官员看到了送来的光复军告示后群情激奋,不少人都吆喝着要南下广东荡平光复军。曾国藩其实不赞成这么做,可身为“苦主”的胡林翼没说话,曾国藩也不好先说什么。
  过了好一阵,胡林翼说道:“曾公,赣州也不是什么紧要的地方,我等专心攻灭粤匪。粤匪一灭,韦泽自然会授首。”
  湘军众将里面年轻气盛的少壮派没想到胡林翼居然认怂了,曾国荃立刻起身嚷嚷起来,“胡公,你这是何意?”
  曾国藩打断了曾国荃的聒噪,“贶生说的是,现在我等许先击破粤匪。石达开现在移兵向东,我等正好攻下九江,然后顺江而下收复江宁。”
  有曾国藩表态,湘军众将中老成一些的都松了口气。光复军与英国人交战的消息此时也已经传到了湘军这里,韦泽身为太平军中第一悍将,声名远播。千里南下已经是非常骇人的行动,短期内占据广东,又打败英国人。他的战斗力绝非一般。
  守赣州的可不仅仅是八百湘军,还有两千其他部队的清军。从收集到的情报来看,光复军一日间就攻破赣州这等大城,湘军别说想南下,就是再派部队去赣州,派多少合适?两千三千于事无补,徒然送肉上门。两万三万人的话,倒是有可能守住赣州,可湘军这才多少部队,派去两三万人之后,江西还要不要打仗了?
  曾国藩好不容易压住了局面,商讨完了近期攻下九江的军事安排之后,曾国藩让众将回去该干嘛干嘛。留下胡林翼说话。
  “曾公,韦泽那厮只怕是成了气候。”胡林翼强忍悲痛,说的却是正事。
  曾国藩本来想安抚一下胡林翼,没想到胡林翼竟然如此坚强,他心中佩服,正色说道:“贶生,等我们抓住了韦泽,定然让你做监斩官。”
  胡林翼轻轻摇摇头,“曾公,我看韦泽对赣州打而不占,每次杀戮完官军就撤回广东,想来是为了恐吓文武官员,打击官军士气。”
  听胡林翼这么说,曾国藩重重点点头,“的确如此,赣州是大城,韦泽派兵去攻打赣州消耗定然不会小。赣州距离广东很远,想来韦泽是没办法维持对赣州的控制,所以才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当然,如果韦泽在旁边听到胡林翼和曾国藩的分析,他只怕会表示反对意见,“打赣州一点都不吃力,你们两个加起来年纪都TM超过九十岁了,别跟小孩子一样真的把自己当棵葱好不好!”
  只是韦泽不在,所以两人还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讨论下去。胡林翼说道:“韦泽和英夷打过仗,以英夷的秉性,他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现在英夷数次和我们联络,大有鼓动我们和韦泽死战的意思。若是能鼓动英夷和韦泽大打出手,却也是好事。”
  曾国藩认真的点头,“我觉得韦泽数次攻打赣州,只怕也是想激怒我们,让我们派遣重兵前往赣州。那时候江西的粤匪就能腾出手来。贶生,你说暂时不派兵去赣州,我很是佩服。”
  赣州现在是胡林翼的伤心地,他也不想多说,所以转了个话题,“曾公,不知左宗棠写信过来,又有何事。”
  命人取来了信件,曾国藩看完之后就递给了胡林翼。胡林翼等人在江西作战,对太平军的情况了解的更多。看完了左宗棠的预测,再把自己得知的情报相对应,胡林翼赞道:“左宗棠的确是聪明人。”
  曾国藩是个很优秀的人,忠君爱国效忠朝廷的理念,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功名心,还有不断的自由修养,都让曾国藩不是个小肚鸡肠之辈。太平军的分裂让曾国藩看到了机会,这不仅仅是石达开东征选择的可笑的路线,也不仅仅是石达开东征后太平军在江西出现的巨大战略空缺。长江流域反清势力的大分裂让曾国藩看到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若是能够围歼石达开的十几万部队,就等于摧毁了长江流域一半的反清势力。那时候再围攻实力严重受损的太平天国就容易的多。曾国藩可不会看不清这样的机会。至于赣州,在这个宏大战略中反倒是小事。只要光复军没有大举杀出广东,杀进江西,一切的事情都好办。
  胡林翼完全看得出曾国藩的心思,他也是同样的想法,“曾公,不如我们给万岁爷写份奏折吧?”
  认同左宗棠的理念可不等于就得服从左宗棠的指挥,现在左宗棠肯定已经上书咸丰皇帝,湘军更是不能落后,也得拿出自己的策划来。未来的战斗中,湘军即便不去占左宗棠的功劳,可也不能让左宗棠成为了制定战略的大佬。
  “好!”曾国藩回答的干脆利落。
第106章
天国分崩(七)
  5月26日,佛山。
  光复军中再也没人会小看英国人了,特别是英国人威力巨大的海军舰炮,更让吃过苦头光复军不敢小觑。所以收复广州之后,光复都督府并没有迁回广州,而是设在了佛山。
  林凤祥派遣的部下通过了战火纷飞的江西抵达这座城市的时候,一度也被这座城市的热闹的气氛所感动。佛山远没有天京城宏大,却有着天京城没有的热闹。天京城此时已经进入了战时军管的第五个年头。那座大兵营般的城市刁斗森严,整座城市有着浓烈的战争的杀气。
  同样是战时“首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杀戮,佛山并没有显得冷清。市面上铺面开张,生意照做,码头上也是往来的船只,一看各地的都有。如果没有在各个要地驻扎的武装警察,以及巡逻行走的巡警,整个佛山仿佛与战争毫无关系。
  林凤祥派来的部下生出的感动之心挺真诚的,只是他没想到,佛山不仅没有远离战争,更多投身战争的人正在向这座城市奔来。林凤祥派人前来求助的目的可不是来购买和平时期所需要的产品。制造和使用火炮的目的是展开更有效的杀戮,并非是用来种地。
  韦泽派接待了林凤祥的部下是第二天中午的事情,听了对方的意图之后,韦泽只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只能把这些火炮运到赣州,却不知道林丞相那边能接应到什么地步?”
  林凤祥的部下说道:“回禀齐王殿下,林丞相说了,若是齐王愿意卖火炮给我们,我们哪怕是派兵攻打江西,也会尽力护送火炮的安全。”
  听了这话,韦泽倒也稍微点点头,“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商议了再说。”
  见韦泽说的如此简单,林凤祥的部下连忙喊道:“齐王,不论火炮多少钱我们都会给。只望齐王能出手救救天国!”
  韦泽也没有说什么,头也不回的继续往后面走。最近韦泽忙的要死,根本没时间在言语上花费这么久的功夫。能抽出点时间来见林凤祥的使者已经是极为给面子的表现。保卫部门检查完使者之后,把他带到了军校的接待办公室。韦泽听完了使者的使命,他就回去继续干最紧要的工作。
  军校的化工系占地很广,其中实验室很多。最近实验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整理出元素周期表。除了镧系与锕系之外的表格内容,韦泽都会背诵。这是高中基本课程之一。老师上课的时候一句话,“把周期表背下来”,大家下课之后就开始背诵。
  穿越之后韦泽有时候在想,中国教育体系注重的“扎实的基本功”到底有没有点世界末日情怀。这种扎实的基本功在末日浩劫之后或许很管用,至少在基础设备被摧毁的局面下,从基本重新干起的时候,基本功就展现出威力来了。反正韦泽所学的知识,在1852年也没有显得无法应用。
  例如有了分光镜之后就可以测量元素光谱,反复试验确定了元素独一无二的光谱,自然能够证明元素的的确确是存在的。只要广大技术人员承认元素是存在的,并且以这个世界是由元素构成的理念来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剩下的技术发展相对就容易很多。广大工科狗们不太容易信宗教,也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理念,很大原因就是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神是不是存在,这个是个未知世界。但是原子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能够让人类所操纵,所利用。
  当然,科学是韦泽长远发展中的一个努力方向。现实政治生活中有更迫切的需求。有了元素周期表,有了光谱以及一系列的研究开发,光复都督府的科研部门开始尝试建立起元素周期表。下需要做的就是提纯出元素来,一个个小型的实验室现在干的就是这个工作,这个时代欧洲列强的科学界几乎在干同样的事情。
  实验需要大量的矿石,整个根据地都在向实验室提供收集到的矿石。有了这海量的基础,“撞大运”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桂县那边提供的矿石中,居然有高纯度的三水铝矿石。韦泽不是搞探矿的,他并不知道桂县属于后来的贵港市,更不知道那地方有全中国储量第一的三水铝矿。三水铝就是氢氧化铝的一种矿石,纯度高非常适合冶炼铝。贵港市那边的储量高达2亿吨。
  经过加热处理,生成灰色粉末。光谱分析出这是一种氧化物,而根据分子量计算,韦泽大概推断出这是铝,这可是让他激动坏了。
  在光复都督府整个货币体系里头,辅币是最重要的产品。韦泽想用纸币代替铜钱,铜钱里面的铜、铅之类的金属对金属加工业非常重要,而铜钱对于大家的平常生活也非常重要。眼睁睁的瞅着那么多金属被如此使用,韦泽心里面就非常不爽。
  现在有了铝矿,根据探矿人员所说,那还是大规模高纯度的铝矿。这等于是为辅币开拓了一个完美的来源。铝合金的硬币在这个时代自然是高科技产品,难以仿制,而且比铜钱方便的多。
  高中课本上不仅有电解铝的远离,连基本的电解铝生产设备和要点都一样存在。于是这个项目成了近期的重点内容。发电机,石墨,冰晶石、氟化铝、氟化钙、氟化镁等基础材料搞定之后,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就开始。
  但是工业必然带来污染的后果,韦泽深刻体会到了工业污染的威力,只是小规模生产制造出了铝之后,整个光复都督府的试验区都提出了能不能把这个实验室撵去荒山野岭。电解铝的排放物污染太严重了。
  韦泽这次过来一来是看电解铝实验的放量实验,二来也准备和实验人员协商,把实验室迁走。电解铝的废气中含有氢氟酸和氟化物,这些物质毒性很大,也不适合在城市设立工厂。
  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经过一下午的讨论,确定建立一个新的铝业基地的计划。这个基地最少设在人烟稀少,水力资源丰富,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的地方。
  参与讨论的还有物理系电力专业的人员,水电站理论上很容易解决,可发电机的磁力部分却不好解决。磁力部分直接影响发电效率,如何设计这个部分是个全新的大问题。工业生产玩不得虚的,大量设计都是靠实验完成的。电力的设计又需要大量铜质材料,想解决铜质材料,最快的办法莫过于大量回收铜钱进行冶炼。
  面对这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韦泽这头工科狗带领着向着工科狗快速进化的一群家伙反复商讨,最终达成了一个“先尽可能满足近期需求,边发展边改造”的计划。
  有了计划就开始讨论计划,大家最初还在考虑哪些部分需要改造,很快讨论就变成了哪些部分不需要改造。随着所有与会人员发现所有技术都需要改造的时候,“凑合先干着”成了最后的结论。
  讨论完这个,已经是晚上了。在安排中接下来讨论的是卖给太平天国火炮的问题,这等事不用找常委,只用找总参谋部来讨论就行。从参谋部就设在军校附近,人员召集很方便。
  “要不要卖火炮给太平天国?”韦泽问道。
  “他们给钱么?”有了上次购买活帽技术和改造火帽枪技术的案例,总参谋部的人立刻问道。
  “给钱。”韦泽答道。
  “给钱为什么不卖?”胡成和立刻答道。而其他总参谋部的人也都纷纷点头。
  “那么卖给他们什么样的火炮?”韦泽继续提出下一个问题。
  “这还用讲?所有的从法国人那里买来的火炮都卖给林凤祥。”胡成和爽快地说道。
  “这是不是不太合适?那些炮会不会快到了使用寿命?”雷虎有点忐忑的问道。法国佬的十二磅山地榴弹炮是青铜铸造的,非常结实耐用。不过这种结实耐用也是相对而言,青铜火炮也有自己的寿命。韦泽购买的十二磅山地榴弹炮后使用率就非常高,从训练到实战,每一门炮基本都有过150发左右的射击次数。
  总参谋部的其他人觉得雷虎的建议很有道理,不管现在如何,大家毕竟在太平天国干过,和林凤祥也有过不少合作。更重要的是,光复军军官们对火炮炸膛的事情非常敏感。光复军之所以早早的淘汰其他火炮,就是因为那些铁炮的寿命很糟糕,还时不时的出现炸膛事故。遇到炸膛事故,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炮兵们就会无谓的遭到损失。大家也未必是真的会觉得自己对不住林凤祥,而是这么久的训练之后,大伙对于火炮炸膛这件事本身不能接受。
  见大家如此,胡成和问道:“除了十二磅炮之外,咱们也没有别的火炮了。难道把三寸炮卖给林凤祥么?”
  这个问题让大家更觉得为难起来,新式的三寸炮采取了锻造以及中心挖孔工艺,炮身非常坚固。炮架则是模仿了英军的炮架,不仅法国佬的十二磅山地榴弹炮使用的是这样的炮架,佛山战役中缴获的英军火炮同样适用了这样的炮架。使用了这样的炮架,炮兵能够很轻松的跟上步兵的行军速度。这是光复军野战部队行进迅速,战斗力强悍的根本原因之一。
  攻打赣州的时候,赣州城头已经是清军的地狱,也是光复军炮兵的著名“训练靶场”之一。根据雷虎他们带回来的记录数据,仅仅八门炮三连速射,就解决了城头八十米长度上的两百多湘军,那两百多湘军非死就是重伤,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这样的好东西卖给太平军,大伙都觉得不太容易接受。到了现在,总参谋部内部所有认识到,在统一中国的道路上太平军的身份会变成敌人。这不是会不会发生的事情,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现在给太平军太多,未免就有资敌的嫌疑。
  看了众人为难的神色,胡成和继续说道:“咱们打仗靠的是现代的军事知识,炮兵们反复训练,不断学习。三寸炮卖给太平军,那就把三寸炮都给糟蹋了。再说,咱们的炮弹是什么加工精度,用的是什么材料。太平军能造出这样的炮弹么?”
  三寸火炮有着火力猛,准头好的特点。很大原因也是炮弹进行了改造,这时代的榴弹炮采用的是柱形炮弹。光复军又把这柱形炮弹的前端进行了切削,弹头部分呈现一个平头的流线型,这除了增加炮弹的飞行速度之外,还更有利于炮弹飞行的稳定性。测试中,新式的三寸炮连续射击十二发炮弹,落点差距不超过两米。
  大伙都清楚太平军的炮兵实力,这样优秀的火炮在太平军手中也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来。从炮兵训练到炮弹制造,三寸炮先进的设计理念连光复军都只能完全听从韦泽的安排,更不用说是太平军的军事水平了。
  看着众人的脸色,胡成和继续阐述着他的观点,“还有一个问题,若是清军缴获了这种炮弹,他们可是会仿造的。”
  这个问题显得比较新颖,不少人都有些愕然。韦昌荣说道:“若是说英国人有这个能力,我还相信。难道满清有这个仿造能力么?”
  原本比较支持卖三寸炮给太平军的雷虎这次倒是站到了胡成和一边去了,他说道:“清军可比我们想的更聪明。我攻打赣州缴获了大量湘军的武器辎重,湘军的武器此时已经完成了从火绳枪向火帽枪的跃进。审讯湘军俘虏的时候得知,湘军办起了兵工厂,火帽已经能够自产。而且湘军进口了不少火炮,有了雷酸汞的生产技术,湘军甚至完成了对洋鬼子拉火管的仿造……”
  这个消息韦泽也是第一次听到,他微微皱了皱眉毛。或许是历史书上的描述问题,李鸿章是个完全西化的洋务派,左宗棠算是个开明人士,不反对引进洋务。韦泽对曾国藩的印象是个对西方技术完全没兴趣的刽子手,没想到到现在收集的情报中,曾国藩不仅大量引进洋枪洋炮,同样也在引进技术,搞仿制。
  光复军将领们倒是没有韦泽的这种穿越者才有的感觉,听了雷虎的介绍,韦昌荣点点头,“要不咱们就投票吧,大伙看看到底是卖给他们十二磅炮,还是卖给他们三寸炮。”
  投票结果是,所有人都赞成卖给林凤祥十二磅炮。卖给太平天国一部分火炮没有任何问题,银子这种东西什么时候都是缺乏的。可即便同意了卖火炮,大家也都认为没有必要卖给林凤祥开花弹。
  看到这个结果,韦泽突然想起一句话来,人最终都会变成利己主义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