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这些人没有亲自动手,而是把石达开介绍给了其他值班的兄弟。由其他兄弟带石达开离开天京城。这一连串的人联动起来,竟然没有丝毫惊动北王韦昌辉。
到了城下,放开手中的绳索,石达开心中暗呼万幸。韦昌辉铁了心要当上左辅正军师,如果他真的把石达开囚禁起来的话,石达开为了活命就只能同意签字。一旦被迫和韦昌辉绑到一起,石达开的前程也全完了。
城头那几位期待石达开回来的军官其实并非石达开的熟人,甚至脸都不熟。他们的行动明显是急着要下北王韦昌辉这条破船。连韦昌辉的部下都如此态度,其他人的想法就根本不用多考虑。
石达开此次逃跑的时候没敢带着所有侍卫,更没敢带翼王府里面的人。他只是带了自己的一名亲卫就开始尝试跑路。此时亲卫已经先到了城下,见石达开也下到城下,就立刻带着石达开向着营地的方向赶去。
抱着对天京城内势力已经没什么机会的确信,石达开赶到了自己部队的营地。罗大纲完全没想到石达开竟然趁着夜色赶到了营地,“现在就走么?”罗大纲稍微有些多余的问道。
“现在就走!”石达开回答的斩钉截铁。不仅仅是北王韦昌辉,石达开最担心的其实是天王洪秀全的追杀。韦昌辉此时已经完蛋了,出了天京城外,没谁是完全忠于天王洪秀全的。石达开逃走,在天王洪秀全看来,这是彻底与洪秀全分裂的态度。遭到天王洪秀全追击的可能并不算小。
罗大纲的安排中,夜晚跑路不选择走水路,此时船只都被看管起来,只怕走之前就会被抓。他与石达开带领着部队立刻从营地出发走陆路西进。第二天一早,石达开的部队终于开始休整。此时还没有得到有人追赶的消息,石达开终于松了口气。想到未来的道路,种种想法在这位少年有才,并且雄心勃勃的男子胸中升起。
也就在石达开逃出天京城的同时,韦泽的一支部队抵达了安庆。这里是韦泽征战安徽的起点,更是韦泽投注了相当心血的地方。
带队前来安庆的是李维斯,与韦泽的联谊,特别是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天王洪秀全之后,李维斯终于得到了韦泽的信任。如果是以前,李维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独当一面。
韦泽当然是铁了心要走,在天京城的时候,韦泽设法带走了在天京城内部队亲属。这些亲属与部队相会之后又惊又喜,紧紧拉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哭的跟泪人一样。
而韦泽部队中数量最多的士兵乃是安徽籍,这些人相当一部分可是韦泽推行完粮纳税的时候为了混个家属待遇,而选择跟随韦泽的。就眼下来看,太平军守不住皖中淮南一带。韦泽这一走,几年内都不会回来。万一韦泽部下的家属遭到了屠杀,韦泽也觉得问心有愧。若是能带上部队的家属一起南下,自然能够稳定军心。
当然,李维斯此来的目的除了要拉拢军属之外,另一个任务则是征召愿意跟韦泽走的文官与文人。到了现在,李维斯也完全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把太平天国的分裂完全公开化。很快,在安庆街头就出现了新的告示。
这是韦泽的一篇檄文,内容是告知知识份子,为何满清是鞑虏,为何韦泽是中华。
开篇中,韦泽实事求是的告知安徽各地军民,太平天国内讧,建立神权为目的的洪秀全,与反清之后一统天下为目的的杨秀清闹翻了。洪秀全杀了杨秀清。
接着,韦泽阐述到,韦泽参加太平军的目的是为了打倒满清,恢复中华。在这样的局面下,韦泽选择脱离太平天国,继续反清的大业。因为针对对象乃是读书人,韦泽简单却不含糊的讲述了这个过程以及关系,读书人自然能够看懂读书人写的东西。
为何满清是鞑虏,韦泽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
政治上,旗人拥有着极大特权。这些人数量极少,制度却给了他们一半的官员名额。韦泽列数了他一路上杀过逮捕过的满清文武官员,以及与他对战到现在,尚且没死的满清文武大员,这其中一半都是旗人。
在非常隐蔽的鼓吹了一番自己的赫赫武功之外,韦泽问了一个问题,一个时时刻刻防备汉人,一个时时刻刻用旗人压制汉人的政权,难道能算是一个汉人的政权么?一个非汉人的政权,有什么理由让汉人为之效力呢?
谈完了政治,接下来就是经济。韦泽对地主士绅的评价其实比对满清政府的评价还低,所以这部分内容他不是自己写的,只是让岳父领头的一众文人写后,韦泽挑些重点组织起来。即便如此,满清种种制度上的掠夺,苛捐杂税等等问题写的也是非常有趣的。
谈完了经济,最后则是文化。韦泽对满清文化的批判自然是极为靠谱,那金钱鼠尾,到衣服,从跪拜的滥用,到大人这个词的曲解。
这根本不用韦泽编造,历史书上吹嘘的汉人士大夫的高洁与满清的奴才文化达成了鲜明的对比。春秋战国,主君和士人一起跪坐,唐朝的宰相和皇帝一起坐在凳子上,到现在奴才文化泛滥。
在最后,韦泽号召想获得解放的中华儿女,跟着韦泽一起走。韦泽不仅要推翻一个腐朽堕落率兽食人的满清,更要建立起一个清新明快,志趣高洁的新中华。
在安徽日报转移到庐州之后,安庆地方士绅们觉得报纸这东西很不错,于是得到了韦泽的许可,自己创立了一份名叫《安庆新闻》的周刊。周刊也随即刊载了韦泽檄文。有这份在知识份子中影响巨大的刊物,韦泽的檄文立刻传遍了安庆一带。
得知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内乱之后,不少读书人倒是以相当喜闻乐见的心情面对此事的。但是韦泽要走的消息又让他们感觉情绪复杂。韦泽完粮纳税的政策无疑大大的得罪了地主士绅阶层,不过此时满清文化已经陷入了死水一潭令人窒息的地步。经世派的兴起可不是江忠源这么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突然出现,而是大批的知识份子同样看到了社会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激烈社会冲突不可避免会爆发。
韦泽的完粮纳税固然大大得罪了地主士绅,却非常有效的缓和了社会矛盾。至少韦泽领导的政府有了收入之后,就不再搜刮。不仅穷苦人日子好过,连富户也觉得少了很多麻烦。不少非大地主出身的知识份子因为没有切身利益瓜葛,倒是颇为赞赏韦泽的行政能力。
得知韦泽要走,不少人自然是满心欢喜,也有不少人相当失望甚至恐慌。
很快,李维斯设立的南下报名点就迎来了头一批人,他们大多数是在韦泽政府里面当临时工的文人,这些人生计本来就不好,在地方上也没有什么实力,完全靠当临时工养家糊口。东王杨秀清死了,韦泽要脱离太平天国,他们更不看好太平天国的未来。韦泽既然号召他们一起南下,他们担心满清重夺安庆之后会清算他们,索性就直接投奔韦泽。
韦泽设立的学校此时也正式停业,王明山刚学完了快班的三年级功课,语文自然是学习“现代汉语”,数学、地理、自然、美术、体育,这些课让王明山眼界大开。加减乘除,小数,分数,基本的几何图形,以及相关的体积、面积算法,这种种东西都打开了在传统文化中无论如何都学不到的知识。
王明山其实已经下了决心,等毕业之后他就干脆去韦泽所在的庐州去当个正式官员。没想到韦泽突然就要走,学校随即停业。王明山焦躁了一天之后决定,自己要跟着韦泽走。
满清是不是夷狄,韦泽是不是华夏,这些对王明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明山的书还没有读完呢。
确定了这点之后,王明山就去拜访他私塾时代的同学沈心。沈心一直在太平天国的安庆政府里头从事临时工的工作。韦泽走后,秦日纲在安庆执政,他根本没有改动韦泽的任何制度,韦泽怎么干,秦日纲就不多不少的继续运营旧有制度。
到了沈心家,却见有人在沈心家里面进进出出,大家都在往外面搬东西,从家具到锅碗瓢盆都有。
见到沈心之后,王明山连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我把东西都卖了,带上所有钱去投奔齐王韦泽!”沈心回答的干净利落。
“何时走?”王明山继续问。
“明天我把所有帐都给收了,后天就走!”沈心答道。
王明山张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原本的确是想跟着韦泽一起走,可在王明山的感觉里面,这是可以从容商量的事情。早几天晚几天都不是问题,万万没想到的是,沈心竟然后天就和他母亲一起走了。这样的速度令王明山有些手足无措。
“怎么会这么快?”王明山终于说道。
沈心当了两年的临时工,虽然年纪只有十九岁,整个人看着已经是个大人了。见王明山如此欲言又止,沈心忍不住笑了,“明山,你若是真的想和我等一起走,那就不妨现在立刻下了决心,什么都不用要,直接去了报名处报名,明天后天各有一批人要走。你就跟着明天的那批人出发好了。若是你犹犹豫豫的,只怕是走不成了。就我所知,此次齐王的人不会在安徽待太久,等你明白过来,他们肯定已经走完了!”
“为何?”王明山惊讶的问道。对韦泽为何会立刻走人他其实不是很惊讶。倒是王明山还没开口,沈心立刻看出了王明山想一起走,这件事让王明山发自内心的惊讶起来。
第16章
分离(七)
“齐王这次要南下,千里迢迢的从安庆赶到常州,再从常州南下。若是那些不是铁了心的人,只怕是做不到这点。所以此次南下,时间必然不长,也不会催的太急。若是没有真正勇气或者非去不可的人,硬拖上他们一起南下对谁都不好。”沈心从容的解释道。
王明山在乎的倒不是这点,听完沈心的解释之后,他问道:“那你怎么知道我是想要跟着齐王一起走呢?”
“你前一阵子一直不来找我,我们认识这么好几年,我觉得你是不敢去见齐王设在这里办事处的人。那你跑来找我,大概也就是想去,又不太敢去吧。”沈心答道。
“那我若是只来看看你呢?”王明山少年心性,赌气地说道。
沈心爽快的点点头,“哦,我最初也有这么想过。不过看你的表现,我能确定你是来看我,不过心里面却是想去又不敢去的。”
如此爽快而且切中要害的话让王明山无言以对,离开家跑去几千里外,这已经大大的超出了王明山的想象之外。安庆不少商人倒是乘船到过比常州更远的长江口去做买卖。但是韦泽所要走的道路可没有这么简单,他在檄文里面讲的清楚,他是一定要彻底推翻满清,建立一个全新的朝廷。
这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跟随着韦泽走是开始而不是终结。王明山身为男性青年,对此非常非常的有兴趣。他其实对满清没什么概念,推翻满清的意义给王明山的感觉是他自己能够出头天,能够完全摆脱了身为家族长子长孙的一切令人快要窒息的各种规矩和小心,和那个死气沉沉的家中的生活永别。
如果光看沈心的模样,仿佛只要一句话,他就摆脱了这样的生活。王明山是发自内心的感到羡慕。而且清楚自己的个性,不管心里面怎么想,无论如何都不会追随着韦泽去南下。
时间过得飞快,两天转眼就过去了。王明山说过要去送沈心。他在上午赶到了码头,却见四艘大乌篷船上满是人。从穿着上看,这些人相当一部分都是读书人,年纪大多数都不算大。有些人很面熟,是当地的公务员以及临时工。有些穿着短衣,像是工人的模样。
此时就见沈心穿着简简单单的装束站在船上,见到王明山到了码头,沈心向王明山招招手。王明山连忙跑过去,站在船边的岸上。
“你来晚了,马上就要开船了!”沈心笑道。
“家里面不让我出来,好不容易才找了机会溜出来!”王明山遗憾的解释道,说完,还大大的叹了口气。
“嗯……”沈心挠了挠下巴,说道:“你过来,把手伸出来!”
王明山伸出了手,沈心拽住用力一拉,王明山身体前倾,眼见就要一脚踏进船只与码头的空隙里头,他连忙猛跨一步,窜过了这个空隙,蹦上了船。
“你这是要做甚?”王明山大声的质问沈心。
沈心也不理他,而是转过身对不远处一个人喊道:“队长!还有个人要和我们一起走,他是咱们学校的学生。给他临时加个位置吧。”
一听这话,王明山就明白沈心这是要把自己一起带走,心里面又惊又喜。而那被称为队长的人刚才已经看到发生了什么,并没有直接答应或是拒绝,队长说道:“还有一阵才会开船,你还是等这小子自己想好。万一他半路又想回来,我们可没船送他。”
沈心转向王明山,“哦!那你可要想好,留在安庆还是和我们一起走。若是和我们一起走,你就会当军官或者当文官。那时候可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不过有朝一日,你定然可以衣锦还乡。那时候你就可以说,我现在可没选错。”
“哦!”王明山对这衣锦还乡并没有什么概念,实际上他所在乎的根本也不是这个,他所在乎的乃是自己能够脱离现在的家庭,现在的生活。但是无论他如何的想鼓起勇气,哪怕是认为自己以后能够当上大官,可他却依旧没办法鼓起能够对抗父亲,对抗祖父的勇气。
“给他们写封信,就说你走了。”沈心说道。
“我……”王明山说不出自己根本没有勇气写这封信。
“不写这信的话,你家里人怎么知道你到了哪里呢?”沈心说道。
“他们要是追过来怎么办?”王明山的嗓子眼发出的声音有些发哑哑的。
“你要跟着齐王走,他们又能把齐王如何呢?”沈心笑道。笑完,他掏出背包里的纸、蘸水笔和竹制的墨水瓶,快速的写了封信。把信交给码头上送信的人,交付了十五个大钱的路费,就见那送信人兴高彩烈的走了。
沈心说道:“你要是想留在家,那就回家吧。若是不想回家,那就跟着大伙一起走。我觉得你还是先去看看床铺吧。只怕这船可不是光在安庆接人的。”
直到船只起航,王明山也没有选择下船。对他来说,参加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摆脱那长子长孙不得不戴上的枷锁就行。
第17章
分离(八)
船队南下的时候并没有打韦泽的齐王旗号,而是打着负责寿州六安一线防御的李开芳的旗号。船队上所有人都被反复告知,一旦被询问,统一说自己是李开芳的手下,其他的话一概不要多说。
王明山头一天上船的时候还忐忑不安,随着船队距离安庆越来越远,他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放在长江两岸的风景上去了。在安庆城经常可以看到长江,但是那差不多是没什么变化的长江,一样的江岸,一样的山岭,涨水、落水,丰水、枯水。只用想,就大概能够知道安庆城外的长江变成了什么模样。
航行在长江之上,一切都变了。江岸上的景色不停的变化着,农田、树林、房屋、山岭,见到的每一样都与安庆不同。甚至是船下的长江水,也有些不同。在江面收窄的时候,江水就湍急不少,在江面宽阔的时候,水流又显得十分柔顺。
到了第二天,就见到一支载满了军队的船队逆流而上,风帆高高挂起,水手们喊着号子奋力扳动船桨。那生龙活虎的样子让王明山觉得也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又过了半天,在岸上就见到一支军队也在向西而去。
在队长的命令下,所有人都躲在船里面不露头,好奇的众人都是透乌篷船上的篷间缝隙往外看。看旗号,陆路的军队打着燕王秦日纲的旗号,水师则打着佐天候陈承瑢的大旗。两支部队看来都非常着急的向西赶,并没有对这支顺江而下的小船队感兴趣。
没有被军队拦截,船队上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很快,大家就对这支军队去做什么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当然,没人猜对发生了什么。如果他们真的知道,水陆两支部队正在追击翼王石达开的话,他们肯定会大感惊讶。
北王韦昌辉与石达开的会面结果并不好,石达开根本不谈支持韦昌辉的事情,韦昌辉也被石达开说出的天京城外的真相给弄的心烦意乱,当天就不欢而散。第二天一早,韦昌辉下了决心,哪怕是刀架在石达开脖子上,也得逼迫石达开同意韦昌辉出任左辅正军师一职。等他派人去翼王府抓人的时候,发现翼王石达开早就跑得不见踪影。
这下韦昌辉大怒,立刻下令把石达开的全家以及他岳父全家都给抓起来。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因为牧马人的案子与韦昌辉、陈承瑢一起受了东王杨秀清的杖责。与秦日纲差不多算是过命的交情,秦日纲听说黄玉昆全家被抓,立刻前来找韦昌辉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