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28

  “是我带的队。”华雄茂立刻答道,“那个地主横着呢,围子紧闭,硬是不肯接收灾民,我们只好把灾民带回总部这里。现在保险团里面岳张集出身的新同志可不少。这些同志大多数都把家人从给那里带到了咱们总部来了。”
  “那这位张地主对咱们有什么意见呢?”陈克继续问。
  “到底他吃错了什么药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是听几个新跑来人说的此事。原先我手下就有岳张集的人,前一段又来了这么多人。里面应该有不少人是欠了张地主钱的。”宇文拔都做了自己的推断。
  “咱们就先查查这位张地主是随口说说呢,还是真的有这个打算。把这个查清楚。这件事就由华雄茂同志负责。”陈克下了命令,“而且我把话说头里,无论他有什么打算,既然咱们保险团里面岳张集的人不少,那就有必要先拿他开开刀了。最近的主攻方向就是岳张集。”
  明确了方向,大家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宇文拔都和华雄茂去找那几个带过来消息的乡亲问明情况。尚远继续回县衙门办公。游缑叫住了陈克,“文青,我想介绍一个同志参给你看看。”
  “介绍同志有组织部,你找我做什么?”陈克很是奇怪。
  “这位同志是女子。”游缑回答的很干脆。
  “女子?”陈克有些不解。
  水灾之后,人民党大力扩张人力资源,不少良家子都加入了保险团。而且他们都可以申请自己的家人在人民党组织的劳动团体内工作,算是县里面“以工代赈”。这里面女子可不少,游缑身为女性,身兼组织要务,陈克的老婆何颖也在妇联帮忙。在妇女数量众多的情况下,陈克不太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女性能让游缑如此在意。
  “是许二八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叫做任启莹。这姑娘很不一般。”
  光听了游缑的一句话介绍,陈克也觉得很不一般。这年头女性能有自己正式名字的绝非小家出来的。他回想了一下许二八的出身,这才问道:“许二八不是凤台县许家庄人么?”
  “没错,这位任姑娘自小和许二八一起读书。论学识还在许二八之上。”
  “这位任姑娘说的?”陈克有些疑惑,一般来说,自吹自擂的人都不会有什么真材实料的。
  游缑笑道:“我是听许二八说的。二八的学问么,也就那样。他之所以能考上秀才,是因为任姑娘一直逼着他练字的缘故。”
  听完这话,陈克是无语了。这年头废除科举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科举已经毫无活力。考科举,特别是靠秀才,看的是文章是否通顺,而决定性的内容则是你的字是不是好看。既然任姑娘有这等见识,倒也不算差劲。
  游缑又介绍了这位任启莹的情况,这位姑娘生性豪爽,是比较早加入保险团下妇女劳动团体的成员之一,工作倒也卖力。不过她并不喜欢和女性在一起工作。
  “她坚决要求参军啊。”游缑最后抛下一枚闪光弹。
  “参军?这个……”陈克也被唬住了。女性参军?这又不是红色娘子团。又想了想,陈克答道:“这样,我们不是要打岳张集么?我有一个计划,里面有可能要用到女孩子。你问问她,如果不怕死,敢办事。我就可以帮着疏通一下。不然的话,那就别想了。”
  看游缑高高兴兴地离开,陈克松了口气。终于要正式进入农村根据地开创的阶段了。别看就在凤台县这么一个小地方,阶级斗争从来都是十分残酷的。杀戮必将开始。革命是一个阶级用暴力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而且这也是一个连锁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
  俗话说,断人财路甚于杀人父母。人民党一旦创立了全新的社会制度,哪怕是在这么一个小地方,也绝对会引发最激烈的对抗。陈克并不是相信人民会现在能够让人民理解革命的道理。人民是最务实的,他们能够“知其然”,但是对于“所以然”一般都没有什么兴趣。当年国民党宣传的“三民主义”,别说人民不知道,就连很多国民党的自己人其实也完全不明就里。而党的农村宣传就简单得多,“阶级斗争”“土地革命”“人民翻身做主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想到这里,陈克忍不住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这双手上即将会染上鲜血。而且在以后只会越来越多。虽然理性上完全接受了这样的认知,不过陈克既没有情绪的激动,甚至连什么相关联想都没有。他的想法很快就转入对岳张集的计划当中去了。
第六十三章
  水灾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一种是长期。这两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短期的水灾过后,地面上留下的是沙土,长期水灾过后地面上留下的是胶泥。这是混合在洪水当中的混合物,随着水流停滞时间不同,导致不同沉淀模式的结果。
  1906年的安徽水灾就是后者。长达两个月的暴雨终于停歇之后,原本坚实的地面已经彻底酥软了,而原本就酥软的地面渗入了大量的水份,又加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泥浆,彻底变成了烂泥塘。地面上的草和庄稼早就被彻底泡死了,连剩下的残骸也覆盖在厚厚的泥浆之下。留在地面上的,都是些水生植物。大水退后,这些曾经在水中存在植物有很少一部份没有顺水流走,而被留在了泥沼中,在烈日下奄奄一息,或者干脆就已经死亡了。而这另外一些菌类和藻类则在蓬勃的繁殖着。这些细微的生物生机蓬勃,在泥沼上大片大片覆盖上了薄薄的绿色。空气中饱含着湿气,混合着这些微生物散发出的浓厚腥味。在这些绿色下,不时能看到鱼类的尸体,它们也是被留在沼泽地上,然后慢慢随着水分的消失,在泥沼里面缺氧而死的。因为大水之后连食腐生物都被扫荡一空,所以鱼类的尸体都比较完整。
  不过没有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那些鱼类的尸体早就被泡得如同泥浆,只是没有外力来改变它们的形状而以。一小队人乘坐着一条轻便船只正跋涉在大水留下的泥沼中。船桨或者撑船的木杆偶尔碰到这些死鱼,它们的肉立刻就被带下去一大块,露出白森森的骨架来。
  何足道与六名同志乘坐了一条装了木撬的船正穿行在这泥沼之中,大水之后,原本的路根本就找不到了。有些地方还能行船,更多的地方只能靠人来拖动改装成泥撬的小船。每一步深深浅浅的,完全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有些时候干脆突然就陷进沼泽里面去了。每一个同志的腰上都系了一根结实的麻绳,绳子的另一头系在船上。真的遇到危险,靠着绳子好歹也能保住条小命。
  到岳张集有两种走法,一种是顺着淮河向西,然后北上通过湖泊抵达目的地。另一条就是从县城一路向西,通过已经化为沼泽地的灾区抵达目的地。保险团派遣了两队人马,一队由宇文拔都与华雄茂带队乘船走水路,何足道这队人则是走陆路。之所以要走这条艰苦的道路绝不是陈克吃饱了撑的。书记委员会经过几次会议,最终确定首先把岳张集当作第一个目标。攻打岳张集的土围子将是第一次人民党的正式军事行动,前期首先就要确定行军路途。
  小船上放了不少竹竿,竿头上系着红色布条。何足道他们在比较坚实的地方插上这种标志物,目的就是为了为以后的陆地行军作指引。被泡死的不仅仅是那些淹没在水面下的矮小植物,就连树木经过两个月的浸泡,也都无法幸免。水退之后,失去浮力支撑后,树根扎的不深的树木已经在这烂泥塘中倒下了。那些勉强能够维持不倒的也歪歪斜斜。何足道用力推了面前的大树一把,这株榆树立得还算直,但是何足道这个比较瘦弱的青年已经让它歪了过去,树根从泥浆中露了出来,何足道连忙跳开来去。他和同志们眼睁睁看着树轰然倒在泥水中,形容大树的习惯用语是“根深叶茂”,而翻露出来的树根并没有多大,本该结实的根部如同萝卜一样呈现白生生的颜色,手指一掐,脆生生的应手而断。树根竟然都被泡成这样,这样的土地还怎么耕种呢?
  何足道到了安徽之后,要么就在县城,要么就在船上,还没有到过乡下。所以得知了岳张集的地主扬言要对保险团的粮食下手的消息,他很是气愤,又觉得那个名叫张有良的地主实在是过于狂妄了。但是亲眼看到这样的土地,他至少能够理解为什么陈克对于地主煽动百姓的担忧。
  放眼四望,在目力可及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人烟。所能看到的都是沼泽。一行人都是二连的军事骨干,岳张集距离县城不过几十里路,以大家的行军能力,现在就该到了。结果走了一上午,县城早就看不到了。而距离县城几十里地的岳张集更是根本看不到。天地间剩下的就是这仿佛无穷无尽的沼泽。如同开天辟地以来,这沼泽已经在这里永恒存在了一般。
  头上太阳晒,脚下水汽蒸,何足道反倒觉得口干舌燥。他从改装成泥撬的船上拿了一个竹筒,拽下木塞,大口的灌了一气。别看四出是水,但这些水别说喝了,单单就是闻闻味道,那种腥气就让人十分难受。所以竹筒里面的“自来水”此时显得如此的甘洌。看着滚成“泥猴子”一样的何足道开始喝水,与何足道一样如同“泥猴子”的其他同志们也纷纷围过来取水来喝。
  陈克说过“水源污染问题”,如果要在这里恢复生产,且不说这烂泥塘怎么处理,光是人员的饮水就是一个大问题。打井是想都别想,用水只能靠外面运进来。如果没有陈克在县城那边搞起来的自来水厂,何足道想象不出在这绵延的烂泥塘里面该怎么生存。有人民党手下近千号的保险团,再加上组织起了保险团数千的家属,这股子力量可谓“人多势众”。但是一个县城能有多少人呢?其他地方的农民数量更多,当几万,甚至几十万百姓来寻找粮食的时候,这几千人能顶什么用?
  仅仅是一上午的跋涉,何足道就确定了一件事,这种非常时期,岳张集这种试图挑头的势力必须剪除才行。
  “政委,就这么一个走法,万一晚上到不了怎么办?这船上能睡下咱们几个么?”一个战士放下竹筒问道。
  “白天走不到,咱们就连夜走。说什么明天天亮之前都要赶到岳张集。”何足道根本就没有想休息的意思。
  在这种沼泽中行军,体力消耗极大。几个同志听何足道这么说,都觉得有些过于苛刻了。“政委,不是咱们不尽力。这地方可也太难走了。”
  何足道能够理解同志们的想法,他把竹筒放回船中,这才说道:“如果不是因为难走,为什么要让咱们来走?不就是因为相信咱们一定能够达成目标么?咱们不是为了自己走,咱们背后几千人都等着咱们回报好消息呢。这么点苦都吃不下,咱们对得起背后的那些乡亲们么?”
  听何足道这么说,大家也都不吭声了。小分队里面就有岳张集的人,都是水灾中被张有良挡在围子外面的普通百姓,如果不是被人民党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给带回县城,只怕现在他们尸骨都找不到了吧。但是毕竟同志们都没有走过这样的路,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人民党的营救,这里面不少人甚至都没有到过几十里外的县城。更不用说跟着保险团到几百里外去运粮食。对于这些几个月前还是普通农民的战士来说,这就是想象之外,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了。
  战士们都很纯朴,既然人民党能救他们,加入之后就有饭吃,甚至能够给自己家人足够的口粮。这些人为了活命就肯给人民党卖命。既然在大家心目中威望极高的何足道亲自带队,大家倒也就认了。
  看大家被说服了,何足道接着说道:“那么我们先开会讨论一下,就今天上午咱们见到的,哪些地方比较好走,下午的时候能够快一些,少费些力气去探路。”
  与何足道他们相比,走水路华雄茂与宇文拔都就轻松不少。此时他们的船已经到了目的地。岳张集的一个“码头”附近。远远就看到一个高大的土围子耸立在远处。土围子建在一个高坡上,砖石结构。皖北是李鸿章淮军的老巢,这种土围子多数都是退役的淮军军官们建成的。这些淮军军官要么就是本地地主出身,要么跟着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时候立下了不小的军功,衣锦还乡之后就成了地主。皖北土匪不少,建设土围子一方面来说可以防备土匪,另一方面,通过建设这种土围子,本身也让这些退役军官们掌握了乡里面的权力。毕竟这些军官们也跟着李鸿章东征西讨,组织能力比起乡间的土地主那是强出去太多了。他们掌握了乡间的权力之后,通过扶植人脉,把子弟们送进北洋军,倒也成了这些地方上子弟们的一个出路。历史上,段祺瑞被称为“皖系”,可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安徽人,他手下的部队里面,皖北出身的人可不少。
  “码头”上戒备很严。毕竟土围子里面的“指挥官”很多都是退役军人出身,一些最起码的组织能力他们还是有的。而且根据人民党的调查,这位张有良地主自己根本不种地,他的土地都是租给别人来耕种。不少信息指出,张有良地主貌似是一股土匪背后的支柱。
  船头上插着人民党的党旗,很扎眼。远远的就有码头上的人看到,华雄茂视力极佳,他看到有人跑回土围子里面报信。而码头上的其他人已经严阵以待。还真有点如临大敌的意思。
  “你们是干什么的?”保险团的船只没有能靠岸,两艘小船已经开了出来,堵在保险团的前面。船头上的人高声喊道:“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县里面保险团的人,来拜访一下张有良张太爷。”华雄茂声音清朗,传出去很远。
  对方没有想到华雄茂如此直接,愣了愣才接着问道:“你们拜访张太爷有什么事情。”
  “不少咱们岳张集的人发水的时候都到了县里面逃难。现在水已经退了,我们寻思着大家都得吃饭,不能饿死啊。可是粮食不够,我们想和张太爷商量一下,让大家都回来。这岳张集的地让大家一起种,就不要收租子了。好歹种出点吃的,让大家活过今年这个灾年再说。”华雄茂喊这话的时候,用足了底气,声音又亮又远。不仅仅对面两条小船上的人听得清清楚楚,连岸上的那些人也都听得清楚。
  所有人听完这话都是一愣,接着一阵哄笑声立刻响了起来。其间夹杂着各种嘲笑。
  “不交租?岳张集的地大家一起种?哈哈,哈哈哈哈!”
  “种地还不交租?保险团的人傻了吧!”
  “嘿嘿,你把张太爷当什么人啦?”
  这些嘲笑声都是手握兵器甚至是火铳鸟枪之类的人发出的,想来这些人应该是这个土围子的守卫,或者干脆就是传说中与张有良地主关系密切的土匪也说不定。那些没有武器,只是在旁边的人却大多数都没有笑,反倒是目瞪口呆的看着华雄茂。
  对于这些笑声华雄茂根本不在意,他看着对面船上看怪物一样看着自己的那个人继续喊道:“好歹我们也是行船几十里才赶到这里的。这位兄弟,麻烦你去通报一声吧。”
第六十四章
  什么叫做正气?解释有许许多多,不过一个人如果是在为百姓谋福利时所展示出来的气概应该能够称为“正气”。从这个角度来看,华雄茂此时就该是正气凛然的。但是很明显,在岳张集码头的这些人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外乡人,第一次来求见岳张集的头面人物张有良张太爷的时候,居然明目张胆的要求把张太爷家的地拿来给百姓们同种,还要求不收租子。这根本不是什么“正气”,这是货真价实的“冒傻气”。
  所以华雄茂要求见张太爷的时候,拦住华雄茂的那两条船上的人根本就没有通报的打算。既然对方摆明了这种态度,那么这人和张太爷的会面肯定会不欢而散。张太爷早就已经扬言要从县城的“保险团”那里弄来粮食,虽然听说保险团人多势众,张太爷这次未必会把这个人怎么样。但是如果张太爷生起气来,通报的人事后只怕就得遭点罪了。
  华雄茂一看就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他干脆不再搭理他们,而是对着码头上的人喊道:“乡亲们!水灾闹成这个样子,现在再不赶紧抢种抢收,大家吃什么过日子?我们保险团手里面有粮食,这一点都不错。但是我们的粮食就是全让大家拿走,也吃不过今年冬天。现在不敢播下庄稼去,还是准备千里迢迢的去逃荒?逃荒的路上有多艰难大家不是不知道吧?等你们逃荒回来,你们的地还是不是你们的。我想大家不是没有见过吧?”
  听华雄茂这么说,前面两条船上的人登时就变了脸色。这话说得可够狠的,张有良能成为当地最大的地主,和天灾的关系非常密切。每次灾年之后,他家的土地都会有不小的扩大。之所以不少人现在家里面已经完全没有吃的,但是仍旧不肯离开安徽,一大原因就是这些普通百姓很担心自己走了之后,再回来就没了自己的土地。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在家里面待下去。所以这帮人当中的不少人都在码头上给张家干活。听到华雄茂的这番话,保不得码头上的人听在耳朵里面,心里面就有其他的想法。他们先是惊愕的看着华雄茂,然后不约而同地聒噪起来。
  “你说啥呢?”
  “你放屁!”
  “竟敢说张太爷的坏话,你不想活了?”
  华雄茂大笑道,清朗的声音顷刻就压住了那几个人的声音,“我说的是不是实话,乡亲们自己心知肚明。今天你们不肯通秉就算了,我后天还会来拜访。”说完之后,华雄茂回头打了一个手势,船上的保险团成员们同时喊了一声号子,划起船桨,船只向着来路行去。那两船不知所措的狗腿子们就这么目送着华雄茂他们悠然而去。
  保险团的同志们这些天经常在水上,习练有素,船只在水上划得飞快,没过多久,码头就被远远的抛在后面。宇文拔都赞道:“正岚方才真的是威风的很。”
  对于如此赞美,华雄茂没有回应。他其实很想今天就进这个土围子看看,人民党的资料当中,张有良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这么个老头子居然敢放话对付保险团,其实颇让华雄茂意外的。按理说这个年纪的人都保守。华雄茂是知道保险团的实力的,大家从上海千里迢迢的到了安徽凤台县,然后从凤台县到了安庆,接受了一个半月的军事训练之后,又步行回到凤台县。在救灾行动中,保险团的表现那是相当的了得。陈克曾经详细讲过军事建设的理论,华雄茂又是个武举人,加上安庆训练当中,他是见识过安徽新军的水平。在华雄茂看来,除了武器之外,安徽新军和保险团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一个乡下地主,顶多是一个土匪头子。竟然敢打保险团的主意,是不是吃错了药?
  想到这里,华雄茂又掉过头看着那个土围子,距离很远了,遥遥看去土围子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见惯了上海的建筑之后,这土围子在华雄茂看来简陋破旧。这次水灾中,围子外面原有的房子早就被彻底泡塌了。反正华雄茂救人的时候,那里已经是波涛一片。现在已经有人家在那里修起了新的住房。在这个简陋破旧的土围子映衬下,围子外面的那几处简陋到无与伦比的房子看上去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要是有望远镜就好了。”华雄茂突然叹道。
  “什么?”宇文拔都没听明白。他没有参加安庆军训,没有见过望远镜。更无法体会曾经用过望远镜的华雄茂此时的心情。
  “文青说以后咱们可以造玻璃,那时候也会试着造望远镜。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华雄茂给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这话明显勾起了宇文拔都的好奇心,他正准备细问那望远镜到底是什么东西,就听到华雄茂说道:“宇文,你说张有良这老东西这会儿在想什么呢?”
  被华雄茂称为“老东西”的张有良这会儿没有在想什么。他此时正怒气勃发的听着面前的人回禀华雄茂来访的过程。
  其实华雄茂与张有良之间有误解。一年多前就已经开始跟着陈克准备革命的华雄茂从不认为保险团是什么“半土匪”武装。在他看来,保险团就是一支正规军,加上陈克的建军模式,以及保险团中大量的大学生军官,华雄茂从来没有感觉这支武装力量与土匪有丝毫的关系。
  而在张有良眼中,不知从哪里蹦出来的这支“保险团”则是一支彻头彻尾的土匪武装。和其他土匪不同的是,貌似这支土匪的头面人物和官府有些瓜葛。大水不仅摧毁了安徽的岳张集的农村,更彻底断绝了张有良的信息渠道。所以他对保险团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水灾发生前的时候,那时保险团初来乍到。别说张有良了,其他人对于保险团的看法也是一模一样的。而张有良手下也有一支类似保险团的武装力量。双方在“业务”上直接处于竞争甚至敌对关系。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大雨,以及随之而来的洪水,张有良早就让自己的人去试探保险团的底细了。
  而洪水中,保险团抢救百姓的行为,让张有良更觉得保险团居心叵测。当时保险团要把救出来的百姓送进围子,张有良第一反应就是这支土匪武装想要趁机攻占围子。所以他毫不迟疑的将保险团以及那些百姓拒之门外。当然,张有良也很清楚,这也有私心在里面。他第一反应就是多死点人之后,张家的土地又可以扩大不少。如果把这些人放进来,毕竟是乡里乡亲的,下手总是要采取不少复杂的过程。而且这些人万一闹死闹活的不肯卖地,也不是那么好处理。于公于私,把保险团与那些乡亲都拒之门外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现在保险团的人居然上门来了,而且提出了那样离谱的要求,张有良听完下面的人稍微有些战战兢兢的冰雹之后,只觉得很久没有出现过的热血奔涌的情绪居然就这么回来了。“把自己的地拿出来让百姓种,不收租,让大家能渡过灾年。”这帮保险团的人以为自己是什么?一群土匪竟然提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要求!别说是保险团了,就连县令也不敢提出这等非分之想。
  张有良今年已经六十八岁,自从十八岁时跟着李鸿章的淮军四处征伐,倒是太平天国的那些长毛们有过类似的妖言。种地缴租天经地义,把地拿出来给那些受灾的百姓种,那自己喝西北风去?
  张有良越想越气,他猛地在面前的桌子上拍了一掌。啪的一声,让禀报的那狗腿子家丁打了个哆嗦。这位张太爷从军快二十年,杀人无数,脾气爆烈。特别是遇到这种“没规没矩”的事情,从来是张口就骂,抬手就打。看张太爷气成这样,家丁生怕张太爷拿自己出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