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628

  “但是我认为这种战争并不是一个国家消灭另一个国家的战争,而是这个国家内部的人民为了解决本国内部矛盾而采取的战争行为。这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最高阶段之后,因为无法解决内部的深层次矛盾,而由美国人民自己采取的行动。”
  “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作为一名历史唯物主义者,我必须说明的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着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陈克毫不犹豫的大量引用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曾经有人评价过,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思想上还是以黑格尔的哲学辩证法的框架。在后期的时候,马克思本人终于进入了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境界。然而《共产党宣言》高度的归纳性,深刻的洞悉力,精深的文字功底,都让陈克觉得佩服。即便对于这帮资本家的代表以及代言人,陈克从来不低估他们的智商,这样的一群人是能够理解这些的。尽管他们也会反对这些。
  “美国的宪法中明文写到,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历史证明了,美国为了维护美国人民的利益而选择了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在美国消灭了奴隶制度。这就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性。”
  “如果不谈及革命的话,民主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消除特权的过程,美国也面临了很多次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推动了美国的民主。为了解决危机,美国通过了《反垄断法》,进而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本国的经济发展。”
  “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发展,不断证明了自己生命力的明证。”
  “有些议员会问我,如果中美之间发生了战争的话,那将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而我的回答是,如果发生了那样的战争,那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战争,那仅仅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基于国家利益的战争。”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个人认为必须首先承认事实的存在。这个事实是指物质的事实,而不是想象出的事实。物质上的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社会主义制度。这两者都在继续存在,继续发展。而且都能以自己的模式推动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同样,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殖民主义,而我们中国所发动的战争,就是要摧毁这个世界上的殖民主义体系。把世界推进到更加进步,更加文明,每个人拥有更多自由的时代。殖民主义是当今世界需要摘除的毒瘤,而摘除这个毒瘤固然需要更先进国家的支持,同样更需要依靠的是殖民地人民与殖民主义的斗争。”
  “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联起手来,一起推动我们的世界向前继续发展的合作机会。”
  “当然,如果殖民地得到解放之后,一定会出现某些国家试图独占对获得解放的前殖民地国家的独占,那时候引发的斗争性质与殖民地争夺已经不同,那是国家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我认为不能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更不能因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就来否定殖民地解放战争的正义性。”
  ……
  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演讲,陈克含蓄的表明了中国并不愿意与美国发生战争的观点,同时指出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以及中国将这场战争定义为“反殖民主义”战争的态度。不管后世对中国合并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有什么看法,但是中国给与所有被合并地区的人民以中国公民身份的行动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态度。殖民地人民不拥有殖民地国家的公民权,这本身就是殖民时代的规矩。
  陈克的演讲被后世称为“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先端。
第一百五十四章
巨变(十三)
  陈克在美国的公开演讲很快就被报社发表,各个国家的主要媒体都进行了转载,随即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震动。殖民主义国家都如同被捅了肺筒般跳起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旗帜鲜明的以国家的身份表示要打击全球殖民主义的宣言,是要彻底结束300多年来盛行世界的殖民主义的宣言。
  英国的反应尤其激烈。苏联、美国、都算不上是殖民主义国家。陈克在美国发表这样的演说,本身就有着貌似很可怕的意味在里面。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态度,这不能不让英国感到恐慌。
  美国国内对陈克演讲的态度也颇为微妙。英国推行的《帝国特惠制》让美国恨之入骨,英国可以利用殖民主义轻松的把美国商品拒之门外,从这个角度而言,陈克对美国参议员与众议员发表的演讲中大赞“资本主义的革命性”,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让“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美国议员们认为陈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赞美颇为中肯。
  这个年头的人文学科发展的很快,试图将现有的一切都固化的美国人不是没有。同样,宣称“唯一不变的是不断变化”的美国知识界人士更是大有人在。一种理论“普世不普世”,这得看受众才行。美国普通百姓们的看法与美国精英阶层的看法是大大不同的。所以美国上层越来越不想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至少不想在结束欧洲战争之前与中国发生战争。
  英国方面对此极为焦虑,美国不肯对中国进行战争的话,英国不仅永远的失去了在西太平洋的一切,还失去了在印度洋的重要殖民地。眼瞅着印度已经烽烟四起,英国想方设法都要把美国拖下水去。能让英国打的牌不多,其中一个就是“宗教问题”。
  人民党对中国的宗教态度非常明确。首先就是宗教必须从政治经济领域中滚蛋。
  三十几年前,人民党第一次杀进安庆,就把安庆的教堂给抢掠一空。人民党在安徽扫除封建会道门的过程中,洋教是首当其冲。本地信洋教的还好点,绳捆索绑游街示众是常态,拖出去枪毙的也不在少数。至于洋鬼子教士,只要有一点骚扰百姓的行为,都会被抓起来判刑。人民党里面恨洋教的可非常有基础,那么多义和拳出身的老同志,他们不管对革命有什么看法,对洋教的看法则是完全一致。
  洋教士们各种非法行为都遭到了揭露,宣传以及公审之后,该枪毙的枪毙,该驱逐的驱逐。接着就是公务员考试体系中公开宣布,凡是信教者一概不许靠公务员。国营企业的招工规定中也明文规定,不招收信天主信基督的。人民党在别的事情上反对“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可是在对待信教的方面则是基本无视。洋教徒在中国生活情况越来越窘迫。谁要是公认的新教的,那除了最基本的生活之外,基本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当然,人民党并没有采取愚蠢的把宗教塑造成无所不能的魔鬼。各个宗教的教义都会被非常完整,非常理性的进行介绍。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把宗教的发展,起源都给讲述清楚。关于教义制定时候的特点,情况,特别是就其当时的合理性以及目的,都进行了非常理性的讲述。为了把宗教清楚明白的给说明白,还拍了不少有关宗教题材的电影。这里面不谈神秘主义,而是谈及了宗教的实际情况。
  中国文化其实非常唯物,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是因为没有祖先就没有现在,是一个极为物质化的理由。现实中,宗教的神秘性被剥了个干干净净,宗教的教义也被讲述的非常清楚。至于信了宗教之后,又会明明白白的影响自己的前程。于是乎宗教在年轻人中成了一个娱乐的来源,成了一种和礼仪传统有关的内容。
  烧香拜佛的事情还是有的,凑热闹的是多数,真信的基本都是老头子老太太。至于洋教在中国基本绝迹了。
  美国在30年代,宗教因为大萧条也曾经兴旺了一下。但那时候的美国共和党和21世纪的共和党是两码事,共和党相信科学,为了宣传进化论的事情与民主党大大的斗争了一番。反倒是民主党里面各种新教的奇葩。英国就玩命的拉拢民主党里面与宗教关系莫逆的,试图从宗教入手来打击中国。很快,指责中国残酷对待宗教的文章纷纷出笼。
  这时候时代周刊采访了陈克,双方自然谈起了殖民主义问题,也谈起了宗教问题。
  作为21世纪的正常中国青年出身,陈克对宗教的种种黑幕非常清楚。他谈起了唯物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唯物主义者认为,如果宗教中的神能被证明存在,那么我们就会承认有神的存在。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历史唯物主义者们就把宗教当成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美国宪法中不立国教,这就是美国的前辈们对与宗教的正确认识。而那些宣传宗教的人,目的不是对宗教进行讨论,而是要利用宗教谋其利益。他们是掠夺者而不是施与者。英国人信新教,他们就通过宗教在爱尔兰压迫信天主教的爱尔兰人。有人指责我们唯物主义者压迫宗教,这是最滑稽的地方。耶和华也好,耶稣也好,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展现一下他们呼风唤雨的神力,显现一下分开红海的神通,展示一下五鱼二饼的能耐。你放心,我们就绝对会承认他们的实际存在。想用唯心的那套东西让我们唯物主义者们放弃唯物主义的态度,这太滑稽了。”
  毕竟科学发展了这么多年,采访陈克的时代周刊记者还是个共和党人,他并不相信如同圣经所说,地球只有7000年的历史。所以陈克把宗教定义为文化领域的判断,颇合了这位的胃口。陈克揭发宗教黑幕的犀利与精妙的恶毒,也让这位感到文化人特有的欢乐感。很快,时代周刊就把这份采访给发出去了。
  发出去之后,美国内部并没有因为陈克的发言而出现了对中国一边倒的批评。反倒是支持陈克以文化传统的态度看待宗教的人,与极端宗教人士各自发表看法,然后双方围绕美国的科学与宗教长期以来的争论来了一场大骂战。
  陈克当然没有来得及看到这场大骂战,他访问结束之后就乘专机回到亚洲,回程途中,陈克访问了日本。
  “中国领袖陈克访日!”这消息在日本引发了极大的轰动。日本是个非常崇拜强者的国度,与中国的战争证明了中国大大强于日本。日本以前脱亚入欧的战略中是非常崇拜欧洲的,眼下中国把欧洲打得落花流水,甚至不用特别的去看待战争,仅仅是日本更新的最新中国地图,从北极圈到南极圈,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东西南北纵横万里的新中国地图已经让日本人明白了现在的中国是何等强大的国度。
  日本国内已经开始反思起自己的未来战略,“脱亚入欧”已经没人谈起。而且日本在对中国的劳务输出中赚到了大量的利润。凡是在中国企业工作的日本人,收入都会通过银行打到他们在日本的账户上去。这是中国方面强制要求日本接受的条件。日本人怎么向日本人征收税款,那是日本人的事情。但是日本不能把这屎盆子扣到中国头上来。
  自家亲人在万里之外劳动,钱却能按时按晌的回到家中的账户上来。哪怕是政府收税凶猛,而且在日本人取钱的时候强行把人民币兑换成日元,以保证日本的外汇需求。日本人民当然不会敌视人民党。虽然大多数日本人民并没有想清楚,其实人民党是支持日本方面在国内强制兑换日元的。至少能够拿到比国内劳动挣得更多的钱,日本百姓们很支持与中国的各种贸易。从海外工地回到日本人更是宣称自己的每日伙食水平,肉管够,米饭馒头随便吃。让更多日本人想去中国那边工作。
  能够从中国扩张中分杯羹,哪怕是只喝汤,也极大的扩展了日本的海外市场。日本的上层确信,自己这次跟对了老大。而日本年轻的新公务员阶层到中国参加培训,更是明白了中国的实力,相信了北一辉首相阁下的英明决策。所以日本上下都准备认真的迎接陈克的来访。力求给这位西太平洋的领导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当然,抱持着完全不同立场的日本人以及中国人都是有的。如果陈克遭到暗杀,哪怕暗杀没有成功,北一辉又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现在风光无限的日本“昭和维新派”又会遇到什么困境?对那些绝望者而言,能做到这些就能让他们极大的满足了。
  而一些旅居日本的中国人,是在与人民党的斗争中失败,甚至沦落到了有家不能回的地步。在凶猛残酷的人民党的铁腕下统治,对与一些人是毫不留情的。
  当然,这背后还有英国人的支撑。如果陈克死了,中国就失去了大部分力量。在这方面,绝望的英国人非常相信这点。或者说,他们希望这是中国的真实。以往陈克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政治力量的保护,在出访美国的时候,美国方面可不想闹出陈克在美国被杀死的风险。罗斯福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如果陈克在美国被杀,美国在道义上可是会遭到重大损失。
  不管是谁做了这件事,那个人以及背后的势力都将是美国的死敌,美国人绝对不会放过自己的死敌。
  所以暗杀的策划被放到了日本。曾经成功刺杀陶成章的常凯申接下了这项任务。
第一百五十五章
巨变(十四)
  常凯申也是曾经当过部长的人,在日本杀进东北后组建的那个昙花一现的北洋政府中,他也当过陆军部部长。当然,那时候部长挺多,混进那个政府的人基本都是部长。等到同盟会跟着日本军队一起败退到日本之后,常凯申也只能回到了普通人的身份上。
  人民党的势力越来越大,东南亚的华人当然都选择了人民党。与人民党为敌的同盟会就烟消云散了。在中国,人民党对这些“前革命志士”并没有什么好态度,特别是大规模处决了包括蔡元培在内的一众“革命元勋”之后,同盟会更是不敢动弹。那时候常凯申真的觉得世界之大无处容身的感觉。
  好在中日之间矛盾重重,英国为了埋下伏笔,也给一些比较知名的反华人士提供了一笔固定的资金。这笔钱也能让常凯申糊口。加上日本也有股市,常凯申在其中也算是赚了点。娶了个日本老婆之后,日子还过得下去。
  日本革命之后,来自日本的这笔钱没有了。但是英国人毕竟是烂船也有三斤钉,给个生活费还是能办得到的。常凯申没想到的是,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居然又被大国给关注起来。竟然把暗杀的工作交给他来办。
  对这么重要的任务,常凯申是非常欢喜的接受了。在策划,组织人手方面,有英国人的钱,有日本一些颇有能力的家伙的支持,常凯申完成的有模有样。
  而这次刺杀行动牵连的颇广,日本的前高官们对与日本的现状极为不满,北一辉政府的强制土改终于在中国的人民币、日本的激进青年、日本军队的刺刀下完成了。与其他政治行动一样,土改的确挖掉了日本乡村的旧土地制度的根子,也大大的得罪了一批人。
  失败者明白自己只怕是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了,仅仅一个五成粮食税,就够日本农村对日本政府感恩戴德,更不用说日本的化肥以及规模饲养在内的科技更新让日本民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帮人内心是绝望的,在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弄出绝望的反抗。
  当然,在这个时候,他们不能光是这么干,这些人还是希望能够让日本“变天”。如果天皇能够在之后出来讲话的话……,他们做着这样的清秋大梦。
  由于参与这件事的人数不多,常凯申终于得到了这些谋划暗杀的人谈及的有关天皇的消息。
  “难道天皇陛下也要加入此事么?”常凯申有些激动的问道。
  “虽然现在还没有联系上,可也差不太多。只要联系上之后,天皇陛下一发言,那时候整个日本就能恢复正常!”日本方面的负责人激动的说道。
  又谈了一阵,常凯申已经明白了这些人的进度,这就放心的离开了会议地点。
  在他经常喝酒的连锁炸鸡店,常凯申在一个人角落坐下,此时不是高峰期,店里面只有一个客人。老板端上炸鸡之后也躲得无影无踪了。常凯申低声的把最新的发展告知了对面那位。这时候的常凯申再也没有参与行动的时候那种坦然自若的模样,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紧张。
  那位听完了最新情报的介绍之后,微微点头。“常君,我们前面答应你的事情已经办了,人民党那边说谋杀罪的追诉期是永久性的。不存在追诉期过期的问题,不过他们也说明了,只要你不回中国,他们也不会发文要求引渡你。既然你这次的表现不错,我们也会兑现我们的承诺,不会对你有什么行动。你就放心的在日本生活吧。”
  常凯申大大的松了口气,他并非不想故乡。但是人民党连蔡元培都不会放过,更不可能放过常凯申。能得到大家默许的保证,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从接到英国以及日本人的联络之后,常凯申很快就下了决定。他表现的对人民党的深切仇恨只是一种表示,如果没有这样的表示,怎么能够按月拿钱呢?但是此时,常凯申明白,他手里面有了更好的筹码,有了能够与日本现在的政府进行交易的筹码。
  找到了日本方面的人员,爽快的把“队友”卖掉之后,常凯申对着相当激动的日本情报部门的人员说道:“我个人觉得现在不是把他们都给抓起来的时候,既然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行动,不妨放长线钓大鱼,把这所有的人都给摸出来一起解决。”
  这种相当有胆识的建议最终得到了通过,北一辉政府也希望能够把日本那些极端份子一网打尽。所以经过考验之后,常凯申摇身一变就成了与日本新政府的合作者。
  经过种种验证之后,新政府相信了常凯申的诚意,也最终决定收网。然而日本方面的家伙试图联系日本天皇的事情,又让新政府的情报部门想再观察一下。这条线意味着能把日本高层中的家伙给抓出来,对日本高层的反动派斩草除根一直是北一辉新政府以及日本社会主义自由民主党的渴望。
  日本情报部门最终决定,暂时再等等。
  北一辉对有人试图在日本刺杀陈克的感觉首先是很愤怒,另一部分感受则是有些喜悦。日本如果想从中国那里得到更多订单,更多的经济倾斜,最佳的办法就是参与战争。参与战争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至少是能让日本人民接受,也能让朝鲜接受的理由。只要把这条线给挖出来,证明了英国人在日本策划了刺杀陈克的行动。日本就可以光明正当的对英国宣战。这个理由已经够充分了。
  所以日本方面通知了陈克有人要刺杀的消息,得到了陈克还愿意到日本继续访问的答复之后,北一辉相当高兴。他们设计的计划中有陈克乘车接受日本民众欢呼的过程,果然,刺杀者们知道自己没办法混进戒备森严的其他地区,就把刺杀的方向放到了游行上。
  实际上北一辉政府放出的所有接待消息都是假的,即便是有人想玩套中套都没办法。日本现在需要的是宣战的借口,经过调查之后,新政府的情报机构与中国方面合作之后,已经得到了确凿的证据链证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了这次的谋杀事件中来。想收网前没想到搂草打兔子,竟然有机会挖出天皇身边的有可能的暗线。日本情报部门的激动可想而知。
  没想到,在常凯申出卖了队友两天之后,日本天皇裕仁也卖起了队友。他当然不能直接说,而是命宫内省的人把一些情报提供给了情报部门。于是在陈克的专机不是按照原先定的降落在东京,而是降落在日本的京都之后。情报部门立刻收网。把有关此事的所有人都给抓了起来。
  日本天皇、首相则前往京迎接陈克。公元794年平安京城始建于京都,历经大政奉还直至1868年迁都到东京为止的1000多年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自建城以来,京都就作为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市民们继承了其优雅的传统。京都有数百间有名的神社、神阁和古寺名刹,拥有日本二成以上的国宝,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培育起来的古都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魅力。
  京都又是“中国化”极深的城市,街面上大部分店铺的名称上都是汉字。在京都相当一部分古代典籍干脆就是用汉字书写的,中国人可以毫不费力的读明白。在这座城市接待陈克,日本方面无疑想向陈克表示,日本方面未来的方向从脱亚入欧重新返回到亚洲旧传统的意思。
  千年古城的确是极有风韵,日本方面安排陈克下榻在金阁寺。有前面的刺杀先例,防卫极为森严,金阁寺前面的镜湖池不养鱼,在11月底的天气中,还是先派了中国和日本安全保卫人员穿了潜水衣下去仔细搜索了一遍。
  这座美丽的寺院融合了藤原时代样貌的“法水院”,镰仓时期的“潮音洞”,以及中国唐朝风格的“究竟顶”。三种不同时代不同的风格,却能在一栋建筑物上调和完美。这已经被称为日本国宝,是建筑中的扛鼎之作。
  裕仁与北一辉接待陈克的时候自然得领着陈克参观一下这座日本的国宝。按照传统,寺里的占卜也是汉语的。
  日本的新宪法已经开始修订,其他的都好,关于日本天皇的地位问题好不容易解决了。裕仁本来就不主张自己完全亲政,只要天皇制没有被消灭,天皇对国政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也不准备再继续抗争了。
  北一辉领导的新政府向中国学习,也搞了政策透明化,把根本没有必要玩黑箱操作的政务内容都给公开了。裕仁看了一周时间的政府公文抄件之后就认识到一件事,天皇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政务处理教育,只要胡乱说话,一个干不好,立刻就从“现世神”变成了“现眼”。新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日本封建制度,反倒与裕仁当年在英国见识过的现代君主立宪制颇为相似了。更重要的是,裕仁很明白,此时他需要做的是“表现良好”而不是“发号施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