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628

  “中国人登陆印度!”
  “中国人轰炸德里!”
  每一个消息都让英国如坐针毡,经过英国内询问印度殖民当局之后又发现这都是假消息。在这么一众消息之中,还混杂着中国进攻悉尼,中国登陆新西兰这样的消息。大英帝国曾经费尽心思所建立的世界霸权,正如同沙滩上的沙砾城堡一样,在海浪的冲击下快速崩塌。与此同时,在英国开始流传起一些奇妙的传言。
  “丘吉尔是美国的间谍!”
  “丘吉尔将用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换取美国的支持!”
  “丘吉尔试图毁灭大英帝国!”
  “丘吉尔故意采取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就是想要发动战争。发动战争之后,他就可以利用局面顺理成章的出卖英国的利益。这个人必然要向美国出售英国的土地。”
  ……
  在伦敦,在利物浦,在伯明翰,在考文垂,种种谣传以及传单发疯一样的散发以及传播着。既然是战事内阁,自然有包括新闻检查在内的全面监管权。英国的情报机构经过一番调查,很轻松的就发现,这些消息都是爱尔兰的反英组织传播散布的。经过一番猛烈抓捕,直接责任人都被关进了监狱。在严刑拷打之下,一部分爱尔兰人交代出了幕后的主使。英国方面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幕后主使都是德国人。
  案子破了,丘吉尔却没有感到开心。令他感到不安并非是德国人的敌对行动,而是这些谣言点破了丘吉尔试图依靠美国的心思。丘胖胖不是傻瓜,在这等墙倒众人的局面下,英国单凭借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对抗。
  中国有将近8亿人口,苏联有1.6亿人口,德国合并奥地利等地之后,人口有8000万。这三国人口加起来是10亿。英国本土人口4500万。这三个国家的总人口加起来是英国人口20倍。
  既然是殖民主义帝国,英国的殖民地工业实力都不强。殖民地内部也分为三六九等。眼下最糟糕的是,中国全力打击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是英国直系子孙,至少是英国罪犯们的直系子孙。这是仅次于加拿大的英国的铁杆。英国殖民地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本来就有诸多地方上的人在闹独立。中国舰队猛烈打击英国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眼瞅着英国就将失去对印度的联络。
  在这样的局面下,英国只能找到外援。法国人死守着自己的马其诺防线,放眼世界,能够有强大工业能力以及众多人口的,只有美国一家。
  丘胖胖当然知道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态度。更清楚美国在一战后没有获得预期的利益,想说动美国难度极大。所以丘胖胖只能拿出巨大的代价。在他正在做准备的时候,这么一番谣言出现,英国国内坚持大英帝国利益的强硬派们到底会是什么态度,这甚至不用想。
  而且这个时机抓的实在是太好,“造谣”的切入点更是辛辣。本来丘胖胖是想等到一些比较危机的时期,利用危机来与美国进行交易。如此处置的话,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英国国内的反抗。
  可这谣言在此时出现,又事先污蔑丘胖胖本人所有行动都是故意的,所有行动都是深谋远虑蓄谋已久的行动。丘胖胖如果日后真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就等于坐实了这样的传言。无论英国战争结束之后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丘胖胖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彻底完蛋了。
  怀着极大的愤懑,丘胖胖还是派遣了两路特使出发。一路自然是去美国,另一路则是前往中国。英国既然不能三线开战,甚至连两线开战都无法维持,理智的选择自然是与最麻烦的那个暂时媾和。中国独霸西太平洋动摇不了英国的根本,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统一的霸主,那就是英国覆灭的开始。
  在这个时候,中国当然不会对英国有什么客气。英国特使向陈克提出就此停火的建议,陈克表示可以考虑。“停火之后怎么办?”陈克问道。
  “中国有什么要求?”英国使者反问。
  “我们要求中国公民能够自由在澳洲与新西兰的无签证进入,无审查定居权,开矿,购买土地,经营商业等在内的一切权力。而海峡殖民地必须解散,锡兰与缅甸也必须获得独立。英国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交给中国。哦,对了,当年英国与沙俄达成的协议中,从中国西北割去的包括阿克塞钦等土地,也需要交还给中国。”
  听着陈克如此狮子大开口,英国特使心里面叫一个恼怒。如果不是差点连内裤都被检查了,特使真心后悔应该私藏一把小刀之类的武器,在这个时候掏出来一刀把陈克给戳死。
  陈克仿佛根本没有看到英国使者那弱者特有的悲愤眼神,他用一种非常实事求是的语气继续说道,“如果英国现在与中国达成和平协定,英国就可以专心把注意力放到欧洲去。如果英国不肯这么做,你们就完全没有机会使用在印度的资源。不仅无法使用,还要额外的花费力量维持在印度洋的存在。我个人认为,英国这样有着巨大政治智慧的国家,能够分辨清楚此时要怎么选择。”
  既然是陈克提出的条件,也就等于是中国的最终要求。英国使者暂时告退,他准备向英国国内发电报,把中国的要求向英国本土说明白。
  “对了!”陈克仿佛想起什么一样补充了一句,“在欧洲战争彻底结束之前,我们要求暂时接管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既然我们是真心希望和平,那么我们自然也担心等英国获得欧洲的胜利之后挑起对中国的战争。”
  强忍住愤怒,英国使者确定陈克没有别的要说,就气呼呼的离开了。
  丘胖胖当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和平条件,他宁肯把这一切都让给美国,诱使美国火中取栗,也不会把这一切作为战败者祈求和平的代价献给中国。
  英国使者把英国要战斗到底的决定告诉陈克之后,陈克没有任何意外的表示。除非英国人疯了,或者出了不世的天才,否则英国绝对不可能做出同意的表示。
  “我对英国的勇敢与坚定表示赞赏,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骨气。”仿佛中国根本没有和英国开战一样,陈克用诚恳的语气说道,如同他正在和英国使者商谈人生哲理一样。
  英国使者最初被这毫无敌意的语气弄得有些迷糊,稍稍混乱了片刻,英国使者才想起来,此时英国正在和中国进行着战争,英国方面付出了惨重的牺牲。陈克如果用尖酸刻薄的语气来说这等话,或许还算是应景。陈克用一种仿佛上帝一样的角度赞同英国人应该更加“有骨气”,仿佛人类看待野兽一样的垂死挣扎,这是真正的侮辱。
  作为使者,这位英国绅士很少失态,但是在陈克面前,他脸上的肌肉痉挛般跳动起来。陈克也不管这位大英帝国的绅士有什么表现,他继续说道:“既然贵国已经做了决断,咱们就说在这种决断下的后续问题。我们在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抓了不少抵抗的人,他们都是你们的英国的直系后裔,我们正在用船把他们运出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英国方面准备在缅甸还是在印度接收他们?如果你们不答复的话,我们就把他们给送去印度了。”
  这话里面信息量过大,英国使者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开始强制迁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当地居民。那可是几百万的人口,把他们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强行运到印度,是一件可怕的工作。
  送走了心急火燎的英国使者,陈克终于松了口气。强行迁移这么多人口对中国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但这也是必须的做法。
  无论如何,工农革命军都不能搞屠杀,更不能搞种族灭绝。把这帮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白人留在当地,或者关进集中营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陈克受到的教育中,在注定摆脱不了麻烦的时候,那就不妨走那条不是自找麻烦的“最麻烦”的道路。放到这次行动里面,就是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白种人都给送回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去。
  当然,陈克也绝对没有按什么好心。这么几百万白人到了与英国几乎断绝了联络的印度,在印度的英国当局一方面可以利用这帮人来镇压印度当地的独立倾向,同样这些人也会激化印度内部的矛盾。而这些都是英国自己的问题。
  强制遣返固然是某种程度的“人道主义危机”,可是这些人回到“英国土地”上的时候好歹还活着。这就足够了。
第一百三十章
乱战(十)
  很多年后,一位在澳大利亚出生,却在船上渡过自己三周岁生日,最终经历了种种波折到了英国的女作家在她著名的小说《荆棘鸟》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在传说中,有种鸟儿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连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与这本被称为澳大利亚的《飘》的家世小说,还有另外一个译名,叫做《白奴船》。
  平心而论的话,被称为“白奴船”的人类运输船只比黑奴船条件要好出去太多太多。在《荆棘鸟》中,作者是如此描述这种“人类运输船”的。
  “它有着青灰色的外壳,无比高大,仿佛是铁铸的城堡。看到它的同时,拉尔夫神父就想起了巴士底狱……”
  这艘被形容为“海上巴士底狱”的船舶是中国在战前定制的。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在战争前早有预谋的证据。此型船只一共造了240艘,作为标准型船只,中国也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艘船上面都有1600多个“人类运输”舱室。每个舱室长2.5米,宽1.8米,高2.7米。内部带自来水管与坐便式冲水马桶。
  房间分为带舷窗与不带舷窗的两类房间。房间的门是铁栅栏门,带有防撬的合页与门锁。每个房间各带六个固定在墙壁上的床铺。整艘船共有9600名运输人员的位置。240艘此型船只组成的船队一次能够运输230万4000名人员。
  中国不仅要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运走人,还得从中国往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运送人。如果想抵抗美国有可能发动的进攻,渺无人员的新西兰与澳大利亚肯定是不行的。中国必须在这两个地区有数百上千万的人口,还得让这些人口能够初步营运一个工业体系。
  按照最坏的设想,美国切断了中国本土与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联系,但是有几百万人口的这些土地,足够与美国五十万左右的登陆军队进行连续数年的战争。
  美国的1939年的人口有一亿三千万,美国曾经动员起超过一千两百万的兵源。理论上,美国是有能力把这一千两百万军队运过浩瀚的太平洋送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和中国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陈克并不清楚美国人的承受能力到底多大,他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如果美国在太平洋死上一千两百万精壮,美国这个国家也基本上完蛋了。
  想阻止美国人跑到太平洋冒傻气,唯一的办法不是建造能够覆盖整个太平洋的舰队,而是把尽快完成中国对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的实际控制。尽快让中国解放的各个地区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让这些地区的人民得到真正的解放。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无法插手西太平洋事务。
  与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巨大牺牲相比,花在这240艘船只上的代价反倒是极少。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这240艘船也极大促进了中国分段总装,平地造船的发展。这些船是精心设计的,等到大量运人的功能在几年后结束,船体经过拆卸改装,立刻就能变成集装箱货轮。
  澳大利亚1939年有700万人口,新西兰则有160万人口。在最初的计划中,中国是卯足了运走800万人的计划。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运输量大大降低下来。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不愧是流放英国犯人的地方,当地家家有枪,民风彪悍。工农革命军与当地人的相貌服饰存在着的巨大不同,在每一个城镇,每一个农场,每一个工厂矿山,都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些犯罪份子的后代们根本不听任何劝告,执意战斗到底。工农革命军也只能成全他们。
  甚至在被俘之后,俘虏营里面的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人也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两个月的时间里面,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的战俘营发生了十几起大规模的暴动。各种小规模的反抗事件更是层出不同。在《荆棘鸟》里面就详细的描述了这些暴动的过程。
  战争造成了空前的损伤,这860万人口在与工农革命军战斗的过程中出现了惊人的死伤。阵亡包括受伤后不治而死的总人数了超过300万。要知道,澳大利亚当地还有几十万土人,刨除这些土人,等于是八个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白人中间,就有三个战死了。
  新西兰的抵抗最为激烈,这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国家,160万人战死了112万,几乎所有成年女性都参与了战斗。在战斗中女性们也付出了数十万计的生命。
  工农革命军共派遣了五十万军队进攻这两个地方,伤亡也达到了五万。
  治安战最伤士气,陈克听到敌人激烈抵抗的消息之后忍不住大大的松了口气。战争中的互相杀戮是能够接受的。双方都是为了杀死对方走上战场的。不牵扯屠戮,不牵扯虐待,正大光明的战斗,对人的思维上的影响很小。更重要的是,中国方面的战士不懂英语的居多。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枪炮上的来往,治安战的后遗症总算是被解决了。
  中国现在最不缺乏的就是服从命令的人民,在移民计划中,新西兰是最优先的移民地点。这个地区面积不大,却牧场、铁矿、煤矿众多。一支由400艘大船组成的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运输队出发了。230万中国青年们意气风发的分批登上前往未来家园的船只。他们心中固然也带着一些忐忑,但是这些年轻人们更多的是以一种使命感。
  移民部队实施的是军事管理,这些年轻人大多数不超过25岁,很多都没有结婚。当部队首长要他们以整齐的队列列队的时候,十个万人方阵组成的整齐队列看着令人心潮澎湃。
  最终出现在高高的台子上的不是部队的首长,而是另外一个人。年轻人在画册,在报纸,在电视中见过的那个人。从扩音喇叭中传出的是那在收音机中在电视机中听到过那个人的声音,陈克用标准的普通高声说道:“我是陈克,今天我来欢送同志们踏上征程,同志们服从了国家的号召,来到这里,我要向大家说,同志们辛苦了!”
  整个场面登时疯狂了,这些年轻人的确是响应了人民党,响应了陈克主席的号召而参与了这次行动。遥远的从未踏上过的那片土地,将是这些年轻人以后的家园,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回不了几次故乡,但是年轻人依旧接受了这样的未来。
  然而前来送行的不仅仅是亲人与领导,还有这位年轻人心目中的神。每一个青年都努力想向前靠,想靠近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想距离他更近一点。
  在队伍中的指挥员,立刻全力阻止大家乱了队列。毕竟这些年轻人自幼接受的就是严格的纪律教育。最终大家还是稳住了阵形。
  陈克也没有多说,他只是亲自乘车在一个个的方阵前经过,检阅了南下的青年。最后,是长达数个小时的检阅。
  在1939年,中国只要超过五十岁就算是进入了正常的死亡年龄。在很多后世的记载中,陈克这位59岁的老人,就那样稳稳当当的站在那里,站在话筒前面。十万人组成的队伍,以十人一列从陈克面前经过。按照平均两秒钟经过一排的速度,加上前前后后的检阅、发言,陈克站了足足八个小时。
  而这位共和国的领导者身上看不出任何疲倦,哪怕下面是欢腾的队列,而陈克身上洋溢着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那种强硬的向上态度,给共同参与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很多人记录道,“只跟着陈克主席一起站了两个小时,肉体上的疲惫就让精神感到了的麻木。仅仅是这一点,我就理解了为什么这个人能够成为中国的领袖。他太强大了。而这次检阅只是开始,陈克主席到了每一个出发地为南下的同志们送行,每一次都要完全检阅即将远行的队伍。二十场检阅,每次至少八个小时。陈克主席任何时候都看上去一如既往的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跟随他一起参与检阅的那些年龄超过五十岁的革命前辈们都撑下来了。而我们这些二十、三十、四十岁的年轻人却大多数没有能够坚持到底……”
  南下的船队经过南中国海的时候,美国舰队又出现了。在这些日子中,美国太平洋舰队一直频繁出现在中国经过的海上交通要道上。和以前一样,中国方面对美国舰队态度很友好,同时也对其的行动视若无睹。和以前一样,美国人围观尾行了一阵之后,也选择了和平的脱离接触。
  当然,中国舰队把得到的消息传递回国内,美国舰队也把他们发现的情况传递给了美国方面。
第一百三十一章
乱战(十一)
  数百上千的大型船只往来穿梭于西太平洋的水道上,运输着大量的人员物资。中国人这几个月的疯狂行动看得美国人瞠目结舌,在这样数千上万公里的距离上进行这样的高强度、高效率的行动,由中国人真正推行之前是难以想象的。高效的海上运输可以视为中国战争能力的表现,罗斯福看完了报告之后,心里面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美国选举期间的民主党共和党都打出了“和平牌”,然而主张战争的人都投票给罗斯福,让这位连任两届的美国总统胜券在握。战争的首要对象莫过于北大西洋的欧洲。在战略推导中,美国的统治阶级都认识到等一种可能。等美国解决了欧洲问题,回望亚洲的时候,中国很可能已经成为西太平洋的不可撼动的真正霸主。
  罗斯福很清楚以“为了美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消灭中国”为战争的理由,在现阶段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美国人民反对卷入战争,更反对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为英国卖命。为了寻找战争借口,罗斯福命令太平洋舰队对中国百般挑衅,中国采取了视若无睹的方式。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不是傻瓜,国内一道道命令中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坑爹”意味。以罗斯福为代表的战争贩子只剩下没直接说出口,要太平洋舰队想方设法的被中国击沉。太平洋舰队司令最终选择了阳奉阴违的政策。就算是太平洋舰队司令不在乎下面的人怎么一个死法,可下面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傻乎乎的去送死。
  共和党那帮人对此盯得很紧,中国舰队根本不靠近菲律宾,美国舰队在中国的控制海域内与中国发生战斗,想说中国偷袭都很难办到。一旦出现了这等事情,罗斯福不得不打和平牌以获取连任的意图就会遭到重大挫折。
  而且共和党人已经在极力搜罗罗斯福发给太平洋舰队的电报,以证明罗斯福“真战争假和平”的本来面目。
  遭到太平洋舰队司令的隐形抵抗,罗斯福也没有办法。虽然德国与中国的战争行动都看着够疯狂,可这两个国家做事非常有节制。陈克和小胡子牢牢的把握住了要点,他们并不试图让美国人能够喜欢他们的行动,可他们也让美国根本没有直接介入战争的“正当理由”。
  丘胖胖的特使到了美国之后,向美国许下种种承诺,希望美国能够出兵。特使提出两个请求,希望美国能够明确声明,不加入德国阵营,不入侵加拿大。这两个声明恰恰是美国方面根本没有办法做出来的保证。美国做出不加入德国的声明,意味着美国实际上要加入英国人的阵营。这会给共和党极大的把柄。
  至于不入侵加拿大这件事,中国在痛扁英国,德国在挑战英国,美国现在动手干掉加拿大,英国人能把美国如何?难道英国人有勇气同时开辟四条战线不成?既然罗斯福决定连任,他自然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承诺。
  美国的战争机器此时还没有开动,无论是军事动员,扩大军备,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罗斯福再聪明能干,没有遭到中国与德国进攻的现在,他也不可能在这些方面直接下达命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