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628

  萨镇冰看着仪表显示器上那代表敌人的明亮绿点,心中百感交集。他已经老了,老到根本没办法再实际参与战斗,而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也已经超出了萨镇冰的想象之外。战争在人类视线之外就已经展开,这已经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
  “继续前进!”萨镇冰镇定自若的下达了命令,这是他最后一次指挥如此规模的舰队。
  “左满舵。”舰长命道。
  “左满舵!”司令长对着通话器喊道。
  “左舵满!”很快从通话器中就传回了舵手的回复。舰队划出一条漂亮的大弧线,向着敌人的方向调转了船头。
  三十分钟之后,通讯员再次喊道:“潜艇声纳已经锁定敌人!”
  海军的潜艇装备了声纳,这是人民海军的杀手锏之一。又过了片刻,通讯兵再次喊道:“声纳已经发现敌人潜艇的踪迹。”
  所有的指挥员们脸上都露出兴奋的表情,尽管在演习中早就几十上百次的实验过这些新装备,然而用这些装备对付敌人还是第一次。不少指挥员手掌忍不住张开握紧,只要舰队司令员下达命令,战斗立刻就可以展开。
  此时敌人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他们很可能还没有发现这么一支大舰队已经靠近到攻击范围。人民海军此时已经修正了自己的航线,向着荷兰海军直逼过去。直到双方接近到40公里的距离,荷兰海军的军舰才跟受惊一样慌乱的开始调转方向。迎向人民海军的舰队。无线电监视系统中,也出现了荷兰人的电波。想来是正在向荷属东印度的海军指挥部发出紧急通电。
  “我们可以提前最少半小时进行打击准备。”指挥室中,萨镇冰慢悠悠的说道。
  除非是战事的临战准备级别,军舰上是随时准备战斗。训练有素的海军,例如英国与日本海军可以在遇敌后的几分钟内就打出炮弹来。否则的话从遇敌到主炮齐射,好歹也得也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十几分钟已经都航母编队起飞的鱼雷机与轰炸机进行一轮攻击。敌人运气差点,战列舰靠上去的时候,只用对着爆炸起火的敌人舰艇进行点名射击。
  “校射雷达启动!开始锁定目标。”距离荷兰海军只有30公里的时候,人民海军已经做好了射击准备。
  “激光辅助测量开始。”负责火炮系统的指挥员强忍住激动的心情,发出了命令。
  片刻之后,观察员就看到在荷兰军舰的舰体一侧出现了几个碗口大小的红色光点。光电忽明忽灭。射击系统的计算员根据激光发射的角度,以及激光发射器与炮口的位置,很快就确定了射击角度。
  激光发射器很快就进行着微调,两束激光的光点同时出现在几乎相同位置的时候,人民海军舰艇与敌人的绝对距离就已经确定。有了确定的数字,只要开炮,命中率就大大提升。
  “实验完毕!”火炮系统指挥员高声喊道。激光发射器随即停止了工作,进入待机状态。
  这就是未来的海战!萨镇冰心潮澎湃。即便是在实际演练中多次进行,在准实战中得到了验证,依旧让这位老军人感到了极大的震动。对面的荷兰海军还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海军特有的英勇,面对突然出现的中国舰队,荷兰海军依旧顽强的靠过进行伴行。
  萨镇冰命道,“按照计划航行。”说完就靠坐在指挥椅上闭上了眼睛。这样的演练消耗了萨镇冰的巨大精力,他的确需要休息。在萨镇冰的脑海中,浮现的是陈克亲自参与了演习之后如释重负的表情。对于这位工农革命军的缔造者而言,这是罕见的。对萨镇冰而言,海军几代军人们幻想出的种种精确、有效的作战索敌能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需要的仅仅是勇敢、大胆、机敏的实际战斗。这些恰恰是工农革命军最不缺乏的东西。
  人民海军突然出现在荷兰海边,给荷兰人带来的是巨大的震动。中国人不敢进攻荷属东印度,即便是看到人民海军的大舰队之后荷兰人依旧这么认为。不过中国海军有能力抵达荷兰控制地区的海岸边,这个冲击依旧巨大。上一次出现这种事情已经是272年前,在那时候名义上还在中国版图之内的台湾岛。
第六十二章
螳螂捕蝉(四)
  中国舰队在荷兰示威,日本上层一部分人心里面可是高兴坏了。几年前被撵出朝鲜,日本遭受了可怕的心理打击。反倒是在国力上受到的打击明显没有看起来那么可怕。历史上日本的掠夺主要是掠夺中国东北,现在中国早就夺回了东北。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已经把朝鲜盘剥到无以为继的地步,朝鲜人全部都在反对日本的统制,朝鲜已经是日本最大的失血场所。收缩回日本本岛之后,各种损失反倒减少。
  鉴于朝鲜的前例,日本在台湾也不敢再搞的过分。人民党也运送不少人员到台湾发动游击战,日本只能一面加紧封锁台湾,一面恩威并施的加强对台湾的控制,努力肃清中国游击队。在收缩期,日本倒也承认了事实。裕仁顺利上台之后,日本政坛却出现了新动向。
  日本现任首相高桥是清对自己的幕僚兼助手北一辉问道:“北君,你认为中国向荷兰示威是想做什么?”
  北一辉微微摇摇头,“绝不是简单的示威这么简单,陈克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会做到底。我还从没见到有谁能把他玩弄在手上的。”
  对这样的回答,高桥是清沉默下来。这是高桥是清第二次组阁,和上次一样,高桥是清组阁之后终于终止了日本走马灯一样变化的政坛变化,外界普遍认为高桥是清还能像上次一样干完自己的任期。对高桥是清来说,日本需要维持一个与中国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日本的事情并不是这位已经79岁的老头子能够完全左右的。
  1925年5月,被人普遍认为会成为元帅的田中义一突然退出现役,准备去政界混。去政界混的意思并不是仅仅想当总理,就田中义一当时的地位这个总理迟早是他的。田中义一要当政党党魁。日本国内矛盾深厚,普选的呼声越来越高,田中义一要牺牲自己的元帅称号来为军人换取更大的空间。
  就这样1925年田中退出现役,去立宪政友接替高桥是清就任第五任总裁,这个“立宪政友会”是伊藤博文“亲手缔造”的政党,田中没空着手去,带了三百万日洋的见面礼。这三百万日洋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300万是一个陆军大将500年的工资。他怎么来的,陆军部在朝鲜疯狂掠夺的时候,弄到了2400万日洋秘密经费。中间用掉800万,剩下的1600多万全去向不明,作为陆相的田中义一当然很清楚这笔钱到底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战败之后,日本政坛总算是稳定下来了。在加藤高明领导下成立了护宪三派内阁,但宪政会作为第一大党仍执政界牛耳,结果第一次加藤内阁在政友会的攻击下发生动摇而总辞职。大选后的组阁权再次落在加藤手上,田中义一拒绝加藤高明的入阁邀请,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下出现的整理震灾票据问题,策动枢密院官僚以“违宪”为由,否决政府的救济台银紧急敕令案,迫使新成立的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职。
  毕竟战败之后陆军海军都有责任,为了缓和矛盾,西园寺公望不得不做出妥协,田中义一就靠自己的营运竟然当上了内阁首相。当上首相之后,田中义一并没有阻止普选,而是要把普选引向他所期待的方向去。
  田中内阁是在若槻内阁辞职后匆忙成立的,是一个以少数执政党为基础的政权。1927年6月,在野党宪政会和政友本党合并成立民政党。该党打着“贯彻天皇统治下的议会中心主义”口号在三菱财阀支援下,主动接近元老等官僚势力,抨击田中内阁的内外政策,意在上台执政,对田中义一政权构成巨大威胁。田中决定通过将在1928年举行的大选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
  为了赢得选举,政府对一百多名知事以下的地方官吏进行更迭、调任。同时通过贿选、利诱等手段大肆干预选举活动。凡提及“300万日元”或“陆军机密费”的演说,一律遭到政府禁止。在野党民政党也加入贿选战。选举结果政友会未及半数,仅比民政党多获得一个议席。为此田中用大量的金钱和职位对中间派人士进行分化拉拢工作,谋求控制议会。最终获得217个议席,以微弱多数取得了议会中“不自然的多数党”地位。这就是日本首次进行普选的真实情景。
  田中义一本来就不在乎议会到底是普选还是贵族议会,他真正希望的是对中国来一次全面的翻盘。日本陆军很清楚,任由中国继续强大下去,日本迟早会被中国干掉。在远东这个地方是不可能存在两个强权,如何压倒中国就成了田中内阁的唯一目的。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为了能够赢得胜利,可谓节衣缩食,天皇自己都捐钱造舰。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期,战争已经开始立体化,这就需要更多投入。不仅仅是海军,陆军与空军都需要强化。这次可没有首鼠两端的朝鲜可供日本利用,朝鲜内部证据尽管还不够稳定,可谈起日本,朝鲜已经有了极为明确的态度。那就是坚决不能再重蹈覆辙。日本转而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
  人算不如天算,日本卧薪尝胆的复仇大业刚开始,大萧条就降临了。田中义一不通经济,实在无力解决这个事情。可天皇身边有着天皇自己信赖的巴登巴登三羽乌这样的亲信小集团,裕仁已经下定决心想铲除掉把持日本陆军几十年的长州派。如果田中义一真的是想利用普选的方式彻底架空天皇倒还好,偏偏他想走的是借用天皇的名号打造一个上下一心的日本。这下可让裕仁抓住了机会,大萧条沉重打击了本来就摇摇欲坠的日本经济,天皇1931年2月公开呵斥田中义一“根本不懂经济”。
  几天后,田中义一就因为马上风死在小老婆肚子上,日本民间大肆流传着田中义一因为遭到天皇训斥,被吓死的传言。
  尽管田中义一作为长州派大佬是永田铁山等人的死对头,可田中义一充分利用普选搞的这套玩意倒是挺符合永田铁山为代表的“统制派”的心思。到了大萧条时期,统制派彻底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路线,他们主张在军部的统制下,不使用武力,而通过自上而下的合法途径,进行平稳缓进的国家改革。统制派要求建立总体战的体制,并要求加强对军队的统治。
  在永田铁山与冈村宁次看来,田中义一想通过打败中国来确定日本未来的道路没错,所以日本必须卧薪尝胆等待机会。只要能结成一个亚洲的反华反共产同盟,日本与英国美国等国联起手来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就能够干掉中国。那时候作为反华反共产先锋的日本,自然可以在战后分到极大的利益。在达成这个目的的过程中,日本必须精诚团结。
  想精诚团结,就要弱化国内矛盾,可日本国内基于经济衰退的矛盾是无法弱化的。田中义一死后,1931年已经77岁高桥是清在一众人的请求下再次被迫出山执掌日本经济。高桥是清还请了一位助理,就是在垦殖大学担任政治学临时教员,并且在田中义一组阁时代的普选中当选了东京都地方议员的北一辉。
  高桥是清老头子上台也是没办法,日本政坛上谁上台都知道自己这一派系解决不了问题,谁上台也得不到其他派系的支持。内阁首相内阁大臣们走马灯一样轮换,只有高桥是清作为大藏大臣,始终屹立不倒。能够被日本上层与国民认同的也只有高桥是清一个人。
  以77岁高龄再次当上首相,高桥是清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他先是通过了陆军裁军建议案、为扩大有选举权范围的府县制修正案、少年法案、健康保险法案等众多法案。在当时时局下,高桥内阁是一个既要强化治安也混杂着革新政策的一届内阁。
  在经济上高桥是清推行了搞通涨的经济政策。高桥的策略不外是让日元贬值以促进出口、不受金本位约束及发行钞票以增加“流动性”,是结合财政政策、量化宽松和汇价贬值,而面对赤字不是加税筹款而是发行债券。
  高桥当时便用这种手法令日元汇价“向下浮动”,从1931年12月一百日元兑四十九美元,跌至1933年一百日元只能兑二十五美元。这一年美元脱离金本位,日元稍为回升,企稳于一百日元兑二十九至三十美元之间。在约两年间日元兑美元跌了约百分之四十,让日本货物在国际尤其是美国市场“不再昂贵”,出口量急扬。1929年,日本出口达二十一亿五千万日元;受大萧条冲击,1931年跌至十一亿五千万。高桥于1931年落实“高桥政策”之后,日本出口量逐年增加,日本的国家收入(当时尚无GDP的“发明”)增百分之六十,消费品物价涨百分之十八而股市“翻一番”。
  老政经济学家好不容易稳定了经济,而北一辉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北一辉此时算是有了足够的背景,终于刊印并且公开发行了他修改后的《日本改造大纲》。在强化社会公平性,限制大资本,扩大中小资本的生存,以推动就业方面,北一辉做出了出色的努力,并且得到了成果。这些成果与人民党相比自然是有差距,但是终止自由资本主义的混乱,促进就业,本身就能够提升日本经济与社会稳定性。
  除了这些政绩之外,北一辉也正式开始在日本宣传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批判封建社会主义的虚伪性。这为北一辉赢得了知识界中的巨大声望,同样也给北一辉带来了众多的敌人与同道。
  统制派视北一辉的思想为眼中钉肉中刺,新兴起的皇道派则视北一辉的思想为指路明灯。皇道派的政治主张为清君侧,消灭天皇身边的奸臣小人,拥护天皇亲政改造日本,这就是天皇之道,故称为皇道派。虽然理论上与天皇如此有关,可皇道派们全部来自底层。是一个松散的集团,大体上由年青的野战部队军官,甚至是连级军官组成的。
  这么一个组织若是说真的对日本天皇有多忠诚,北一辉自己都曾经私下对高桥是清说过,“有时候谎话也只能说一说。”
  这帮年轻人们大多出身农村或者基层市民,军队放假后回家,家里面破产,或者姐姐妹妹被迫去做妓女的事情都是会遇到的。他们与其说是忠于天皇,还不如说是因为有限的社会知识让他们认为遇到的悲惨遭遇都是“天皇周边的坏人引发的”。这个世界的一切不公正,都是坏人把持了权柄。
  自从北一辉成为了皇道派的精神领袖以及政治导师之后,皇道派开始渐渐发生了变化。不少青年终于开始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并且认识到了阶级压迫是日本下层被统治人民悲剧的真正原因。
  这次试图与荷兰英国联手打造包围中国的军事联盟,发起者是日本的统制派。北一辉对日本的情况感到越来越忧心忡忡。
  就如他方才对高桥是清说过的那样,陈克或者说人民党的做事风格的确与别的政治人物或者政治组织全然不同。这个组织是没有半吊子思想的。如果陈克对荷兰公开做出了军事威胁的姿态,之后的军事打击几乎是必然的。无意义的威胁从来不是人民党的选择。既然人民党决定军事打击,那么天王老子半中腰出来阻止,人民党也会有信心把天王老子给打倒。
  看北一辉皱眉沉思,高桥是清没让北一辉继续想下去,“北君,我们还是谈谈你前一段推出的那个国家工业统一标准的事情吧。”
  既然高桥是清发话,北一辉也就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具体的问题上。日本最大的问题在于封建传统根深蒂固,在经济上表现就是手工作坊众多。在中国的时候,北一辉亲眼看到人民党是怎么改造生丝产业的。除去为了保证“生物多样性”,由国家补贴,在一些地区维持着多种蚕种,桑树等的存在。其他地区都会强制推行最先进的技术与蚕种。在生产领域上,国家每年都会强制淘汰技术,逼迫各个生产单位采取设备技术升级。国家主导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与国家强制淘汰落后生产方式,中国的产业缓慢而且稳步的不断进步。
  银行业的投资发放也有了目标,拒绝向落后的生产发放贷款,本身就能提高回款率。提高科技水平,本身能创造不少新的劳动就业机会。北一辉在高桥是清的经济政策中加入了这一块,的确有效提高了日本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高桥是清是准备模仿中国的科技树计划,在日本建立属于日本自己的“科技树”。
  讨论完这些之后,北一辉就起身告辞,他还有一堆事情要办。
  “松鹤丸”已经是北一辉最经常活动的场所,这里在地震中被大火烧了个干净,北一辉在发放救济粮食的时候,就以这里为据点。不少前来领救济的灾民在救灾结束后感叹道:“这辈子第一次连着吃了六个月的大米饭。”
  在这些前灾民眼中,北一辉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后来普选的时候,北一辉硬是当上了这个地区的议员。在这一带,北一辉走到哪里,都有人和他打招呼。
  既然是当过放粥的场所,松鹤丸的规模当然不是以前可比。酒肆的面积大了数倍,因为引进了中国的饲养场以及快餐店模式,前半部是几个长条桌旁边围着密密麻麻的凳子,大量出售油炸鸡肉类的食品与日本和式饭菜,后面则是各种雅间。进了松鹤丸之后,北一辉直接去了后面。此时几名便装男子已经等在里面。
  北一辉一进来,就见安藤辉三大尉正等的着急。没等北一辉站稳,安腾大尉就起身说道:“北先生,您可是来了。这几位是新加入我们的同志。他们都是海军军人。”
  几位青年军官看来都是第一次到松鹤丸来,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放了一盘裹了面衣的炸鸡腿,一碗白米饭,还有一碟咸菜。桌子上放着酒,几个人正在伏案大嚼,腮帮子都被撑起来了。一听说进来的人是北一辉,几名青年军官连忙站起身,努力的想把嘴里面的鸡肉和饭咽下肚去。一位看着脖颈比较纤细的青年着急吞咽,脸都给憋红了。
  安腾大尉正想批评这些人“礼貌到哪里去了”,北一辉已经拦住了安腾,“大家坐,先吃完,先吃完。”
  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对北一辉不算什么,在中国党校的时候,他还和省长与省委书记们一起值班扫过党校厕所。而那几位年轻的海军军官们可是被感动坏了。在他们面前的是东京都地方议员,大大有名的北一辉。那可是让数以万计的灾民吃了半年白米饭的传奇人物。
  看着这些人傻愣愣的站着,安腾大尉让他们先坐下。北一辉自己率先坐下,提起茶壶在那个吞咽饭时候差点被憋出毛病的年轻军官面前茶杯里面倒了茶。然后再次请大家坐下说话。这种作风真的让那些年轻人感动,他们先向北一辉敬了礼,自报家门后才坐下。
  “北先生,您的书我们都看了。我们都想见到您想建立的新日本,所以通过人介绍,前来见您。”海军军人们认真的说道。
  北一辉知道在统制派占优势的海军里面,他的书属于禁书。陆军部中有教育总监兼军事参议官真崎甚三郎以及军校的小畑民四郎暗中支持,所以陆军部里面北一辉的支持者甚多,海军出身支持北一辉的就微乎其微。
  众人谈了一会儿就说起了最近海军的事情,这几位军人有尉官有军曹,他们说起了一件事,最近日本海军正在以中国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在海军中与中国开战封锁中国航运的说法甚嚣尘上。
  北一辉听了之后,心中一凛。这是要找死的方式。
第六十三章
螳螂捕蝉(五)
  统制派为主的海军中有人投奔皇道派显得有些意外。日本陆军屡战屡败,相比较起来海军还算是不错。北一辉交谈中发现,这几位投奔皇道派的年轻海军竟然是因为厌战,实在是不能不生出一种讶异的感觉。
  那位明确表示厌战的青年海军尉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北先生,我家有兄弟五个,父母去世的早,我哥哥几年前在朝鲜战死。骨灰随着撤退的部队一起回到日本。那时候我还在军校读书,后来回家探亲的时候才知道,送回战死者的遗骨时,我家的叔叔伯伯为了想得到抚恤金,在兵营门前争夺起我哥哥的遗骨!”
  听到这里,这些年轻军人们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这种事情不是只发生过一次两次。北一辉组织里面末松太平大尉在青森联队的时候就说起过这种事情。末松太平大尉还讲过另外一件事:“朝鲜战争紧张的时候,青森第五联队其中也有的父母给出征的儿子写信,说战死之后用国家发给的钱来尽孝吧”。
  年轻的海军尉官正色说道:“如果是为了保卫日本,什么样的战争我都会参加。可现在与中国打仗并不是为了保卫日本,达官显贵们都只是为了自己。战争只是让日本越来越衰弱。根本没有能够让日本更富有。那些军队里面的宣传一句都没有实现。”
  “如果日本被中国打败呢?”北一辉忍不住问道。战争的确没有办法给日本带来利益,可是人民党很可能就要对日本展开战争。这不是人民党到底有多好战,而是局势肯定会向这样的方向发展。如果人民党要向南边的荷属东印度开战,就绝对不可能放任北方存在拥有强大海军的日本。
  “这个……”年轻的军人们用讶异的目光看着北一辉。这位大人物说出这样的话,他们就不能不考虑一下北一辉到底想说什么。
  北一辉却没有继续说下去,这几年来他一直在考虑未来中日之间的关系。日本已经不可能压制中国,那么未来的中日关系到底会是怎么样?如果中国只是把日本限制在日本列岛,那么日本也不可能有什么未来可言。从政治成本的角度,恢复旧时代的华夏朝贡体系,偶尔扔些残羹冷炙给日本收买一下人心,这么做对中国来说或许更划算。这样的未来却不是北一辉所希望看到的。即便日本自己能够发生完全的革命,日本的未来也不可能掌握在日本手中。这是北一辉最感到难以确定的事情。
  年轻人看北一辉不说话,他们壮起胆子试探着说道:“北先生,我们想支持您这样的人成为日本的领导者。您在东京附近搞的一些公社,让我们都很憧憬您的为人。”
  听了这话北一辉苦笑了,地震后北一辉算是出了名。他就在东京外围一些地区搞了几个农村公社。农村公社也没什么稀奇的,说白了就是苏维埃组织。依照科学与民主的组织方式,在几处土地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实施了集约化经营。大小事情都通过苏维埃会议的方式讨论经过,对劳动者同工同酬,实施严格的财政预算以及经营策略,农产品与几个连锁食品企业挂钩进行一条龙服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