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628

  武星辰是在日本人手下吃过大亏的人,即便完全理解这点,他依旧摇摇头。以武星辰为代表的同志是很希望趁此机会打进朝鲜去的,他用郁闷的语气说道:“说来说去,还是怕英国人么!”
  何足道并不感到生气,他坦然答道:“没错,以我们当下的力量还不足以撼动英国。而且英国人好歹替我们挡住了美国人,这次打的这么轻松,因为我们的工业实力远远超过了日本。但是我们的工业实力还没有达到美国与英国的总和。”
  听了何足道认真的分析,武星辰突然觉得心中一阵激动。即便认识陈克快二十年,武星辰依旧觉得自己弄不明白陈克到底在想什么,这个人好像总和别人不同,在别人会畏首畏尾的时候,陈克总是胆大包天。在所有人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陈克却总是会守住步伐。但是听了何足道的话,武星辰突然觉得自己竟然有点明白陈克了,他感到陈克的目标是彻底打垮英国与美国。甚至早在遇到武星辰之前,在武星辰还惶惑不知所措的时候,陈克早已经定下了目标,而且坚持不懈的走了下来。
  然后武星辰的态度就突然变化了。
  失去了发言人,军委的态度很快就平息下来。即便在旅大放过了几万日军,可不等于在朝鲜也会放过日本人。
  在国庆之前,军委下达了新的命令,凡是部队中朝鲜籍人员,统统集中。而且部队还得到了更加机密的消息,在中国的朝鲜人统统详细登记,等到朝鲜解放后一律送回朝鲜。这些命令足以证明,中国的战略方向已经转到了朝鲜。
  9月30日,永田铁山找到了冈村宁次,大地震后的日本好歹算是恢复了平静。冈村宁次负责新闻管制,关于旅大的消息一概不允许发布。日军的撤退并没有影响到国内。
  因为光线的原因,永田铁山的眼镜片上反射着一层光芒,“冈村君,外面都在传说,是你向裕仁殿下进言放弃旅大的。”
  冈村宁次是9月27日8点钟被裕仁召进皇宫问话,但是两人当时谈的根本与旅大地区的事情无关。但是冈村宁次也没有否认,因为对于旅大问题,冈村宁次更早之前就和裕仁谈过了。那时候冈村宁次就很认真的向裕仁分析了旅大的局面。除非英国人决定对中国宣战,否则中日两国在旅大打得尸山血海,也不可能得到外国的干涉。美国人虎视眈眈,法国人自顾不暇。中国与新建立的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和平协议》,在协议中中苏倒没有达成军事同盟,不过协议中规定,尽管中苏两国之间并不用承担任何军事义务,不过两国中的一国在遭到其他国家军事入侵的时候,另外一个国家都不开放本国领土领海给其他国家通行,而且两国不在本国建立针对另一国家的由其他国家军事存在的基地。条约为期五年,每五年续约一次。
  这样有限义务的条约恰恰是最容易遵守的,中苏两国都是大国,本国领土上自然不可能接受其他国家的驻军。中苏两国之间只要没有直接军事冲突,更没有向其他国家开放领土领空通行权力的可能性。背后有苏联挡住来自西方的入侵可能,中国靠自己的力量很容易挡住来自东边的进攻。即便在旅大地区失败多次,中国都能够卷土重来,而英日同盟仅仅能保住中国不进攻朝鲜,英国却不可能派兵参加中国人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
  很明显,裕仁理解并且接受了这样的战略分析。而且在情况紧急的时候,下达了相当聪明的指示。
  “陆军部和海军部对殿下有什么看法?”冈村宁次问道。
  “他们什么都不敢说。”永田铁山脸上露出了笑容。在日本,什么都不敢说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意味。特别是对未来的天皇什么都不敢说的时候,就意味着裕仁通过这件事取得了相当的优势。
  没等冈村宁次松口气,永田铁山笑道:“他们对殿下什么都不敢说,不过我听说,你申请去朝鲜的事情被人给拦下了。”
  冈村宁次并没有露出任何失望的神色,他点头答道:“我知道了。”
  永田铁山太聪明了,有些话冈村宁次并不想对永田铁山说。如果旅大还在日本的手中,冈村宁次还敢去朝鲜。中国收复了旅大之后,下一个战略方向绝对是朝鲜。冈村宁次并不怕死,但是他也知道现在以他一个大佐的身份,去了朝鲜就只会被人给卖了。即便想去朝鲜,也得等到现在陆军那帮家伙们碰的头破血流的时候再说。
  巴登巴登三鸟羽中的两人交换了意见,然后就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第三十三章
和平期(一)
  日本不敢刊登关于旅大地区的新闻,中国却对此毫无顾忌。9月30日,全国各地报纸都刊登了工农革命军驱逐了盘踞在旅大地区的日军,夺还国土的消息。这消息为国庆节增加了极大的欢庆气氛。几天前因为日本袭击中国救灾队伍而激起的愤怒,在这个消息面前全面消散。
  郑州早已经为国庆阅兵准备完毕,陈克天没亮就起身去参加升旗仪式。人民广场上人山人海,同时戒备森严。陈克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期终于通过奥巴马作秀认识到国家领导人的亲民行动也是个劳民伤财的事情。所以他从来不爱搞这种无意义的亲民作秀,共和国刚建立,内外敌人多的是。例如人民广场上派出了近万的兵力用以防止出事。陈克自己可以不怕死,问题在于他若是非正常死亡,会影响国家的工作。
  不过该出现的时候也得出现,例如参加升旗仪式。即便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陈克依旧认为早期国家对国旗的重视不足,对文化软实力的操作远不如美国更加科学,陈克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倡导新风气。
  但是不管心里面如何想,在观看国旗升旗仪式的时候,陈克还是感受到自己并非如同自己所想的那样冷静。在一队高大挺拔的国旗卫队保护下,五星红旗终于出现在广场边缘。那不是森严肃杀,而是一种真正的骄傲。
《义勇军进行曲》奏起的时候,陈克几乎是本能的左手按在左胸口上,目睹着共和国的旗帜冉冉升起。十月秋高气爽,晨风吹动旗帜,把鲜艳的国旗完全展开。在场的所有人同时唱起了国歌。尽管声音参差不齐,但是那股感受却是一样。仰头望着代表着国家的旗帜,每个人心中都忍不住有着感触,或者是欣喜,或者是感动,或者是怅然,或者是不习惯,但是观看升旗仪式本身就在强化着每个人于国家的关系。
  然而陈克没想到,很多围观群众远远见到陈克右手按照左胸口,从此之后,右手按在胸前的动作就成了军人之外国民对国旗敬礼的标准姿势。
  看完了国旗之后,陈克才跑到五星大楼的政府食堂吃早饭。他的老婆孩子已经在食堂等陈克了。刚上了高中的陈倩如用力拽陈克的手臂,陈克弯下腰,和21世纪的普通老爹一样笑嘻嘻的对他闺女说道:“有啥事?”
  陈倩如低声说道:“爸爸,我也想上城楼看阅兵。”
  “这肯定不行,上城楼的人有规定,早就安排好了。”陈克微笑着但是态度认真的说道。
  这下陈倩如不高兴了,小丫头眉眼像陈克,秀气的脸型却来自她母亲,加上皮肤娇嫩,在她老爹眼中,即便是生气的时候也是漂亮的要命。倒是何颖和闺女斗智斗勇十几年,看闺女像老爹撒娇,登时就沉下脸色。“倩如,听爸爸的话,现在上头可是不能去的。”
  “倩如,想去上头看国庆阅兵么?”尚远此时端了碗玉米粥,一小碟咸菜,两根油条走过来。
  陈倩如脸上的委屈神色立刻就一扫而空,她很认真的对尚远说道:“尚远伯伯好。”
  尚远笑起来,“陈主席,你这娇滴滴的小闺女我家是怎么都养不出来啊。何颖同志有功劳啊!”
  何颖也笑道:“这都快烦死人了,丫头心眼太多。尚总理您家的儿子们都很是样子呢。”
  “闺女当然得宠着,我老婆是生不出来啊。”尚远在陈克身边坐下。陈克疼女儿是高层都知道的,但是尚远注意到,有外人在的时候,陈倩如始终跟在父母身边一声不吭。别看小丫头年纪不大,总能很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尚远觉得陈克真的是没有白疼这闺女。
  吃完了饭,工作继续进行。参加观礼的官员军人家属都没有被安排上观礼台,而是在更低楼层的玻璃走廊上观看。去年建国的时候,陈克已经在武汉抄袭过毛主席那段著名的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次抄袭的则是毛主席的另外一段话:
  六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二十二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下面的所有军人们首先欢呼起来,正是工农革命军的浴血奋战才缔造了这个国家。人民英雄中自然最多的是军人。而建国是1922年,承认二十二年前的义和拳运动,并且把这场运动作为人民解放战争的先端,武星辰、柴庆国、庞梓等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特别是参加过被满清朝廷与外国侵略者联手剿杀的景廷宾赵三多农民起义的共和国将领们,更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尽管他们已经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内容,然而听到在国庆节上由共和国的缔造者亲自大声朗读出来,庞梓等人觉得九泉之下的起义军的长辈与兄弟们终于可以合眼了。
  上午九点半,阅兵仪式开始。陈克按照抄袭的流程,先乘坐特制的军用吉普车从一个个阅兵方阵前经过。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对陈克而言,这是再常见不过的标准流程,而对于参加这次阅兵式的各部队官兵来说,能够亲自接受工农革命军缔造者的检阅,的确是无上的光荣。
  步兵,骑兵,轻型运兵车,以及装甲车,方阵一个个的列出了几里地。这就是现在新中国的军事力量。
  乘车检阅之后,方阵行进就开始了。最前面的海陆空三军仪仗队中见高大的陆军擎旗手举着军旗通过广场的时候,他流畅的挥动军旗,旗杆前倾,正好一阵风刮过来,八一军旗顺畅的展开。在工农革命军进行曲中,整齐的仿佛一个人踏出来的步伐声高高响起。
  陆军、海军、空军仪仗队先行通过,接着就是骑兵,军用卡车拖曳的炮兵,这些装备都是国产的。这让陈克极为满意。接着天空中飞过了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参加了几天前旅顺战役的重型轰炸机庞大的身影飞过天空的时候,所有人都高高仰着头。很多前来看阅兵的市民是第一次见到在天上飞的物件。
  看完了阅兵,陈克的视线落在了广场上的拍摄机位。即便陈克参加过组织选秀节目,却不懂其实不怎么懂拍摄。不过托了国庆阅兵的那位年轻女导演的“福”,全国大量网民声讨阅兵拍摄,陈克才大概记住了长镜头,四十五度吊角之类的几个名词。现代汉语的好处就在于此,即便是完全不知道这些名词背后的操作是怎么一码事,不过有几个名词就足以让专业人士茅塞顿开。几次试拍摄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这就更让一些知道内情的人怀疑陈克家到底有多豪富,竟然玩得起摄影机。
  看领导人高高在上的样子,不知情的总觉得威风的很。真的站到这个位置上之后才知道此时除了那些无聊的家伙之外,真正干事的人完全不觉得自己站在城楼上就有啥很特别的地方。
  阅兵刚结束,招待各国使节的国宴就召开了。陈克不喜欢应酬,他只是象征性的出现了一下,吃了几口饭就离开了宴会厅。苏联的代表别尔科夫同志已经在会议室等着陈克。
  “祝贺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庆诞辰。”别尔科夫同志非常礼貌的说道,而且看他的态度,也的确是发自内心的祝贺。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肯于苏联交好的也就中国一家了。
  “别尔科夫同志,我们夺回旅顺地区得到了苏联同志的很大帮助,在此我们表示感谢。”陈克态度坦然的说道,仿佛俄国人从来没有侵占过中国的旅大地区一样。“而我们的物资可以直接运到旅顺,经过铁路送到苏联去。”
  苏联是1922年正式建国,此时的局面十分不乐观。残酷的内战把在欧洲本来就比较落后的俄国打的更是满目疮痍,此时真正给与苏联援助的就是中国。援助物资是二道酿、烟草、茶叶、砂糖、食用油、食用香料、毛巾、以及各种民用品。中国政府也没有一定要苏联勒紧裤腰带用真金白银来交易,中苏交易可以采用易物贸易的模式,甚至可以挂账。等苏联生产能力恢复后再交易也行。
  别尔科夫同志是非常清楚这些援助以及“贸易”对苏联的帮助,在高寒地区搞农业本来就不容易。俄国菜就是黑面包、红菜汤、包菜、猪肉肠、猪油、牛肉。烈性酒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中国同志倒也不和外国一样坑苏联,广西、越北、老挝省,以及中国已经实际控制的柬埔寨等地大种甘蔗,甘蔗制糖之后,甘蔗渣用来生产酒精。生产出来的酒精又经过混合了土豆类发酵的酒再次酿制,就是非常符合俄罗斯民族口味的烈酒。酒精度数高达55度。当然,中国生产的二锅头更是被俄罗斯族认为是无上美味。
  一年多来,中国已经向苏联提供了600百万吨的物资,极大的缓解了苏联遇到的困难。共产主义的确是需要理想与精神的,不过每个礼拜工人以及农场的农民能够得到500克二道酿的话,就格外的能够激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柔软的毛巾,舒适的内衣,大大提高保温性能的暖水瓶,以及添加了食用香料的肉肠,以及来自中国的多姿多彩的酱菜。
  别尔科夫说道:“这次斯大林同志派我来,是同意贵国提出的在莫斯科附近租用土地的事情。”
  陈克觉得“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其中也蕴含着大智慧。就苏联那一塌糊涂的民用工业,中苏之间的贸易采用易物贸易的话,那是大有可为的。苏联正在搞新经济政策,陈克觉得苏联勒紧裤腰带换取外汇的法子未免副作用太大。运二道酿和苏联根本没有原材料来源的物资,还可以说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酱菜与豆酱都靠火车运输,这也未免太扯淡了。基于对中国人种地的自信,外交部询问能否在俄国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租地种菜。
  中国方面当然不能直截了当的说“你们俄罗斯人种地不行”,所以理由是研究一下高寒地区种植技术。
  别尔科夫同志带来了消息,主持苏联工作的斯大林同志同意在莫斯科南边提供10万俄亩土地作为试验区。租期二十五年,三年建设期。三年后一半产出交给苏联政府作为地租,另外一半苏联政府收购。
  一俄亩大约是一公顷,斯大林同志倒是够气魄,一家伙划出了一千平方公里给中国同志种地。这可是俄国土地的万分之0.5呢。
  陈克对铁人大叔印象不坏,这位后来的“苏联各民族的慈父”手腕虽然狠,却是真正的苏联缔造者。若是没有铁人大叔,二战中苏联只怕是打不过德国的。
  但是作为从政者,陈克感觉到了铁人大叔承担的巨大压力。建设苏联这样庞大的国家,必须有样板。陈克知道外交部原本只是提出弄片地给中国种,想着有那么百十平方公里就行了。可没想到铁人大叔竟然给扩大了十倍。看来铁人大叔这是真的需要样板工程,需要最大限度提升苏联的工农业生产能力的。连中国这八字没一撇的请求都不放过。
  别尔科夫生怕陈克弄错了,他又补充道:“这件事得到了捷尔任斯基同志的指示。”
  捷尔任斯基与托洛茨基是来中国“勒索”援助最多的两位,他们不光“勒索”物资,还“勒索”人员。中国派去了六七万医疗人员帮助苏联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系统,这两位还觉得不够。他们是逮到什么要什么。当然,这样的付出也不是没有回报,好歹中苏关系很快摆脱了中国索回失地后的紧张状态。
  很明显,别尔科夫同志更服从捷尔任斯基同志与托洛茨基同志的指挥,他拿出了一份长长的“贸易”清单给陈克过目,陈克看完之后被总重高达1200万吨的数量给吓住了,“铁路有这么大运力么?”
  “所以我们希望中国同志能够提供船舶,走海路运输。”别尔科夫同志答道。
  “苏联同志还真的不把自己当外人啊!”陈克心想。他知道“毛熊”的豪爽性子,也知道苏联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国家的伟大成绩。就苏联现在的一亿多人口,理论上每人分到100公斤物资的确能够帮助苏联尽快渡过难关。问题在于中国真的没有这么大海上运力,即便是走夏季北极航线也是如此。但是为了将来的广阔贸易空间,陈克诚恳的说道,“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第三十四章
和平期(二)
  苏联与中国的快速接近在国际上是一件真正的大事。
  当中国以协约国身份从苏联那里“收复旧土”的时候,各国都认为这将导致中苏两国之间的长期全面冲突。却万万没想到,这两国领导人的连皮之厚大有突破天际的意思。刚剑拔弩张的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的物资援助以及人员援助就潮水般涌向苏联。
  更加扯淡的是中苏友好条约之外的两国边界实际控制操作,中苏两国居然在边界建立了“互信体制”,凡是边界内100公里的师级单位军事调动,统统通知对方。50公里内的团级调动,也通知对方。看中苏这意思竟然是要建立长期军事不对立的姿态。
  中苏都是大国,尽管都弱了点,可是毕竟有大国的基础。大国遇到的问题在于如果两线开战的话,会因为自己的广袤国土而处于难以兼顾首尾的问题。不过大国如果单单面对一个方向作战,任谁都不敢轻易动手。整个世界岛三分之二的领土都在中苏两国手中,这样两个国家虽然没有签署什么军事同盟,到现在为止表现出来的友好趋势本身就是一个比好多小国之间的军事同盟更加可怕的姿态。
  接到英国公使汉弗莱爵士提出到中国西北各省访问的申请,章瑜本来觉得有些不高兴,却又很快转化了心情。他告知汉弗莱爵士,“你可以向西北方面询问一下。”
  英国有丰富的外交经验,汉弗莱爵士一听这话便知道事情不对头,他与英国驻华使馆的人商量起来。
  “段祺瑞这个人好名,好权,需要注重这点。”英国驻华公使在这方面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他们不是没有和段祺瑞打过交道,一定要做比较的话,段祺瑞此时的局面与他在北洋的时候反倒是差不多。上头都有一个段祺瑞根本动不了的领导者,段祺瑞本人心怀鬼胎。按照英国人学到的中国俗语,此时新中国的中央以及段祺瑞短时间内都不想“撕破脸”,英国人有必要给段祺瑞“长长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