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9/628

  在于人民党一起办事的过程中,这帮人就发现了人民党做事的确与北洋乃至满清大大不同。除去有钱这个因素之外,人民党给北洋最强烈的感觉有两个。一个是人民党上下真的不贪财,第二个是人民党真的是懂得怎么花钱。
  就如羊毛生意,草原上羊毛价格很低,加上加工技术很差,其实也不太好做。人民党的处理方式就完全不是设卡收费那种强盗一般的法子。由军队组成的商队在草原上往来行动,遇到牧民就开始宣传人民党商队的存在。
  由于部队火力好人数多,大股小股的马匪都不害怕。而在交易当中,人民党的法子就更加奇特。除了正常的羊毛换日用品的交易之外,人民党居然还用羊毛制品换羊毛。毛衣、毛线手套,毛线帽子,羊皮袄,羊皮靴,甚至还交换搭建蒙古包的毛毡。换取的比例大概在1.5比1左右。
  徐树铮对这明明是吃亏的买卖大惑不解,“华司令,钱多的没地使么?你们为什么要便宜这些蒙古人?”
  华雄茂解释道:“这怎么叫作便宜蒙古人?若是蒙古同胞不知道自家那些不值钱的东西能够换到这些好东西,他们怎么可能真心愿意和我们把生意做大?”
  徐树铮对此似懂非懂,华雄茂不得不进一步解释道:“你觉得咱们那些商品比草原上自产的产品是不是好的多?”
  “这是自然!”这点最起码的眼光,徐树铮还是绝对有的。
  华雄茂继续解释道:“蒙古同胞既然看到了这个事实,他们就能理解到,草原上的产品需要我们的加工技术才能变得这么好,他们就对我们有了需求。”
  徐树铮想了一阵,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若是他们想从咱们这里弄到这些技术,然后他们自己也搞起这些生产来怎么办?”
  华雄茂觉得徐树铮真的挺聪明的,竟然能够看到这一步,他笑道:“学咱们的东西,这就得会说汉语,会写汉字,接受汉族的文化教育以及生产方式。若是草原上的蒙古同胞们把这些都学会了,他们就是汉人了。这多好。”
  徐树铮也是自幼被称为神童的,他万万想不到华雄茂竟然会这么想,瞠目结舌的愣了好一阵,徐树铮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说什么。
第二百二十五章
解放战争(十)
  1918年10月4日,汉中丢失的消息让段祺瑞终于明白啥叫作四面楚歌了。两个月内,徐树铮先是被俘,然后是叛变。绥远省丢失,汉中被人民党夺走。和以前与人民党敌对的经历差不多,在段祺瑞发挥出力量之前,他就已经举步维艰了。占据了陕县的人民党重兵集结,虎视眈眈。若是此时调集兵力前去夺回汉中或者绥远,且不说能不能做到。首先守卫潼关的兵力就会削弱,西安也得唱空城计。若是被人民党攻下潼关,陕西的大门就完全洞开。段祺瑞也没有狂妄到会认为此时自己还有丝毫胜机。
  若是在潼关与人民党对峙,结果就是任由人民党在其他地方肆虐。既然绥远都被打下来了,其他地区已经完全不稳。大批前北洋的人投奔人民党之后,也有人怀着好意或者别的心思给段祺瑞通信,所以段祺瑞这次倒是对人民党占据绥远之后并没有大举南下有了清楚的认识。人民党的目标并非他段祺瑞,而是外蒙与新疆。与其把兵力用在道路艰难的关中,倒是走已经有了京张线以及很可能半年内就能通车的京绥线更方便。
  人民党这次依旧占据着民族大义,只要能够成功收复旧地,在这个过程中段祺瑞对人民党的任何进攻,都足以把段祺瑞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这个卖国贼的名声,段祺瑞是绝对逃不掉的。即便是段祺瑞按兵不动,等人民党完成了战略目标后,返回头来就能轻松的干掉段祺瑞。等人民党消灭了段祺瑞之后,想给段祺瑞扣上一个卖国贼的头衔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此时段祺瑞深深后悔自己两个月前没有听王士珍的劝告,若是那时他肯与人民党进行谈判,即便获得不了主动权,至少也有了更多机会。与北洋时代一样,段祺瑞还固执的认为人民党的目标是西北,是要发动内战,而没有想到人民党竟然是要针对俄国。是要发动对外战争。
  人民党当年靠了打青岛的德国人,打东北的日本人。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很快就得到了舆论的支持。哪怕是最反对人民党的文人,也顶多只敢质疑人民党的对内政策,根本不敢提及人民党对外的战争。那些对人民党相当不满的一大批人之所以不敢或者不愿反对人民党,也是因为人民党在对外战争屡战屡胜。
  现在连段祺瑞的铁杆徐树铮都投降了人民党,身为叛徒,居然还混了个“起义将领”的名头。就好像徐树铮一直和人民党穿一条裤子一样。这也未免太滑稽了。
  段祺瑞开始认真的考虑起王士珍的建议,至少先和人民党进行政治谈判。只要政治谈判一开,好歹双方暂时不会有军事冲突。有袁世凯的前车之鉴,段祺瑞实在是太难令下定这个决心。
  当年同意联省自治后,人民党就立刻坐大。和平的时期的确让北洋得到修养生息的机会,然而与人民党力量猛烈膨胀相比较,这和平甚至可以说是资敌。现在人民党已经如此强大,还把手插进了西北。段祺瑞坚信,这次即便是能够暂时达成和平,等这和平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人民党夺取整个中国的时候。
  和人民党争斗了十几年,段祺瑞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有些真正坚持不下去了。
  不管心里面怎么想,段祺瑞至少在外表上还得保持镇定,每当有部下试图想和段祺瑞说及此事的时候,段祺瑞都是态度冷峻的不允许部下说下去。段祺瑞很清楚,他的部下跟着他是为了荣华富贵,在山穷水尽之前,这些人就会毫不迟疑的抛弃掉段祺瑞。这也是段祺瑞为什么不肯接受王士珍建议的重要原因。
  屋漏偏逢连夜雨,段祺瑞正在沉思的时候,吴佩孚带着焦急的神色大步走进了段祺瑞的办公室,“段总理,潼关回报说,昨天又有几十名兄弟趁着夜色跑去人民党那里了。”
  段祺瑞没敢自封总统,而是自行出任了内阁总理。别人也没人敢去当这个总统,所以段祺瑞就以总理身份统领西北。
  没等段祺瑞回复,吴佩孚继续说道:“潼关司令又向咱们要军饷!”
  段祺瑞严重射出饱含怒火的目光,仿佛要穿透西安到潼关之间的距离,把那个无能的司令烧死。最近一个月来,几乎每天都会有士兵逃去人民党那边。潼关守军司令除了花钱之外,竟然没有别的办法,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每天都有人在逃跑。
  不过愤怒也只是片刻的事情,段祺瑞站起身背着手开始在屋里面来回踱步。西安的金库已经见底,根本拿不出钱来。山西的商会也被段祺瑞敲诈的差不多了,所有能够动用的财力已经彻底枯竭。如果没钱发军饷,再使用严酷的军纪,只会激起兵变而已。
  走了好一阵,段祺瑞对吴佩孚说道:“你去找孙永胜来。”
  吴佩孚一愣,孙永胜作为陈克的“姑父”,从何倩去世之后,孙永胜与陈克之间其实已经没什么亲戚关系了。但是这曾经的亲戚关系依旧让孙永胜一直在北洋军里面颇为尴尬。不过孙永胜既然能跟着段祺瑞跑来山西,这也已经说明了他对北洋的忠诚。而且杀掉孙永胜的话毫无意义,所以段祺瑞就给孙永胜安排了一个闲差。现在这么几乎山穷水尽的地步,段祺瑞把孙永胜找来。吴佩孚已经感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味道。不过吴佩孚也没有拒绝这个命令,只是简单的敬礼后就出门去了。
  段祺瑞又走了几圈后,停在地图前面。到现在,他这个内阁总理名义上还控制着陕西、山西、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份,不过仅仅是名义上而已。宁夏、青海、新疆早就等于各地独立,完全由当地督军控制。西藏省从来都没有与段祺瑞有过任何官方联系。只要段祺瑞失去了山西与陕西,他就完蛋了。
  孙永胜来的很快,等他进门的时候,段祺瑞还在地图前面静静的站立着。段祺瑞不胖,这些日子以来日夜操心,身材更瘦了不少。孙永胜看着段祺瑞消瘦的背影,只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凉。袁世凯死后,北洋的北京政府覆没,北洋的黄金时代就已经结束了。两年多后,人民党步步进逼,北洋上下都感到末日到来前的惶恐。
  当下能够凝聚北洋军,让这个集团还能勉强存在的也就是段祺瑞个人。吴佩孚告诉孙永胜,段祺瑞叫孙永胜过去的时候,孙永胜心里面也的确是惴惴不安。
  “永胜,坐吧。”段祺瑞边说边回过身。
  孙永胜不敢不服从命令,却也只敢半个屁股坐在凳子上。
  段祺瑞坐回自己的座位上,这才慢慢的对孙永胜说道:“永胜,我想让你去和人民党传个话。”
  这话让孙永胜的身体登时僵直起来,提起人民党,孙永胜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他干着嗓子说道:“却不知段总理让卑职去说什么。”
  “我想和他们和谈。”段祺瑞终于说出了最不想说的话来。
  “这……,咱们北洋这么多人,派谁都行吧。”孙永胜心脏跳的很快,作为中层军官,即便是地位尴尬的中层军官,孙永胜也知道北洋的现状。不少原本不想和孙永胜多接触的军官,最近也开始经常请孙永胜喝酒。虽然能去的地方也就是吃个羊肉汤,在北京这种程度的饭食只能称为吃饭,在西安已经是十分“高档”的消遣了。
  一起吃饭的时候,不少人也提起了孙永胜的身份,现在不是一种嘲讽,而是发自内心的羡慕。托了北洋的宣传,以及人民党自己的政治宣传。无论是说话的还是听说话的,都知道人民党可不是施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政治组织。之所以这么说,仅仅是因为孙永胜好歹还有退路。跟着段祺瑞跑来西北的北洋军都升官了,却远没能发财。大家之所以没有散伙,只是因为不知道散伙了之后到底去哪里谋生。
  下面的人对前途极度迷茫,然而上层的段祺瑞居然要和人民党“议和”了,孙永胜此时心充满的是强烈的不安。
  “和谈却不是投降,我想让山西与陕西两省维持联省自治的局面。”段祺瑞解释道,但是声音里面也不是那么自信。
  “卑职还是觉得卑职去不合适。”孙永胜还是不想掺这滩浑水。
  段祺瑞板起了脸,“永胜,让你去你去就是了。现在心里面不安的兄弟这么多,只要你能去了就回来,大伙自然就有了信心。其实这么久以来,我一直是相信你的。到了此时,你才是与人民党传话最合适的人选。”
  孙永胜也知道段祺瑞对自己不错,听段琪瑞的意思,想拒绝也不可能了。孙永胜站起身,“总理命令卑职去,卑职就去。此行绝对不会辜负总理的期待。”
  “如此才对!”段祺瑞用勉励的语气对孙永胜说道。
  尽管孙永胜要与人民党那里传话的消息算是“机密信息”,不过以段祺瑞组织当下的程度而言,这个机密根本没有能够保守多久。在孙永胜出发前,就有好几拨人私下找孙永胜打听消息。好不容易打发掉了这些人,孙永胜就在一众卫兵的保护下踏上了旅途。
  旅途不长,从西安出发到陕县结束。作为传话者而不是谈判者,孙永胜只用来回走这么一趟即可。到了潼关,路过军营外面的时候,孙永胜唯一的感觉是心里面冰凉。按照道理来说,此时的潼关本该是戒备森严,充满了战争的气氛。然而军队虽然多,军营虽然多。但是给人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仿佛潼关除了军营之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看不到军人,听不到操演的喧嚣。
  潼关负责关口守军有认识孙永胜的,他们看着孙永胜的视线中满是讶异。若不是孙永胜周围跟着好些人,他们只怕此时就上来询问起来。孙永胜看到这些把守关卡人的气色不怎么好,态度更加随便。仿佛这里根本不是战场。从军事上判断,不用说是凶悍的人民党,若是敌对一方是孙永胜,他也敢大胆的带兵冲杀过来。就从眼前看到的局面来判断,孙永胜觉得袁世凯时代的北洋军对上现在的这群北洋军,至少得有八成胜率。
  出潼关到了陕县,孙永胜立刻感到一种熟悉的军队感觉。那些队列,那些士兵,都是生气勃勃的模样。至于那些铁丝网,木栅栏,高高的望楼,看过去就让孙永胜失去了攻打的想法。若没有强大的火力来破坏这些军事设施,上来多少人都是送死。
  工农革命军对待使者还是一样的严谨与礼貌,询问了孙永胜的来意,接了孙永胜带来的信件文书,安排孙永胜他们住下。第二天下午,就请孙永胜过去谈话。
  “如果西北、西藏能够正式承认中央政府的领导,接受中央政府派遣的官员,并且逐步在各地采用统一的司法,行政,接受中央政府的军队改编,在中央政府即将采取的军事行动中服从中央的命令,我们可以接受和谈。”潼关司令员说道。
  孙永胜心里面盘算着这些条件,怎么听都跟投降差不多。他什么都不敢应承,只是简单的说道:“贵方的要求有正式的公文么?”
  潼关司令员把几张纸订成的文件推到孙永胜面前,“我方的所有要求都在上面。你可以带回去给段祺瑞看。”
  作为一名信使,任务就是捎信。拿到了人民党的回复,孙永胜立刻回程。潼关关卡还是那些人在守,瞅着孙永胜等人居然回来了。他们的眼神里面除了愕然还有了点热情。孙永胜甚至听到有人在向其他人喊道:“老孙回来了!老孙回来了!我赌赢啦!”
  看来这些人是真的怕我跑了啊。孙永胜无奈的想到。难道我孙永胜做人就这么差不成。
  不过转念一想,段祺瑞本人也说过,只要孙永胜去了之后还能回来,北洋兄弟们就有了信心。最后后路的孙永胜尚且没有选择投奔人民党,那其他人急什么?
  对于北洋已经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来刺激军心,孙永胜觉得挺悲哀的。他这是回来了,要是真的跑到人民党那里不回来,北洋军又会如何呢?
第二百二十六章
解放战争(十一)
  国防部部长严复上任之后,发现国防部已经被砍的只剩了一个国防部长这么一个职位。而且最有趣的是,严复的接到的文件上,国防部长的职务甚至排在中国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之下。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严复听说了熊明杨竟然提出抽签决定国防部长的事情。既然中央军委与国防部已经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国防部长已经成为了一个对外的机构。这个职位也就成了比资历,比对外交流水平的一个头衔。这倒也是对严复能力的真正承认。
  这次陈克请严复回到武汉商谈工作,严复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所谓名声,是不是增加了一个国防部长的头衔对严复已经不在重要。严复最在乎的是,1918年10月,对于海军来说国际局面已经陡然严酷起来。
  见到陈克之后,严复首先就询问起中央对造船业在内的重工业规划。
  陈克笑道:“严先生觉得咱们的工业发展的太慢?”
  严复微微摇头。满清的工业建设到现在基本都落入人民党手中,这笔宝贵的财富在人民党的经营下急剧膨胀。然而不管中国工业如何膨胀,过于单薄的积累都不足以满足严复的期望。作为大学问家,作为海军专家,严复很清楚积累和建设的过程根本不可能避免。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类,他即便知道自己的想法未免太着急,却也无法抑制自己对梦想的渴望。
  “文青,我今年已经65岁了。原本到了这个年纪,也该没那么大心气。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天。不过我只想在死前看到三样东西,中国自己建造的万吨轮,中国收回朝鲜,中国能从俄国那里收回失去的所有旧土。死前能看到这三样,我就死而无憾了。”
  “美国委托我们造的船不是快造好了么?”陈克笑道。
  严复答道:“但是我们和日本的战争也迫在眉睫。世界大战马上就要结束,中日战争还需几年?一年?两年?”
  陈克暂时不说话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确要结束了。世界局势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德国从1918年3月开始发动五次大规模攻击。使用了暴风突击队战术的德军,从战役一开始就显得锐不可当,大有要一直打到巴黎去的态势。
  面对于德军锐利的战术,英法也找到了应对的法子,那就是拼命的延长作战时间。每一次西线的新战役,德军靠着战术撕裂英法的防线,英法看到阵地被突破之后,就先用无差别炮火阻挡德军的进攻,英法官兵人人靠“神功护体丸”来刺激神经,大量分散到步兵作战队伍中坦克与步兵们没日没夜的发动反击。工农革命军的军事观察员们对残酷的战斗,甚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战役记述本该是说明文,差点给写成了抒情散文。
  法国把能拉上前线的士兵都给送上了前线,英国从各个殖民地大肆拉炮灰部队投入这血肉磨坊中来。即便英法靠了超出人类常态的精力在作战,德军依旧靠了战术向着巴黎推进。直到6月底,终于抵达法国的美军立刻就被投入了堵缺口的战斗里面。
  整个7月,有了美国送到法国的50万美国生力军的帮助,有在法国工作的90万华工负责工农业生产,5万中国军医护士帮助实施治疗。加上人民党紧急提供的二十吨神功护体丸相助,德军的进攻终于失败了。8月,德军一路撤回兴登堡防线消极固守。
  英法还没来得及准备进攻德国,西班牙大流感最严重的阶段就爆发了。全世界都陷入了流感病毒的感染中。这波流感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环境恶劣的战场上士兵们大量患病死亡。
  即便是安全的后方,欧美各国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西雅图的电车服务员拒绝没有口罩的乘客搭乘。
《圣经》新约的《启示录》里面有所谓“天启四骑士”的章节,大概是说世界末日之前,死亡、战争、瘟疫、饥荒,四位骑士会把和他们相应属性的东西带到世界上来,然后就是世界的毁灭。
  战争、死亡,以及战争导致的粮食供应不足,已经让各国都感到了恐惧,引发年轻人大批死去的瘟疫彻底激活了欧美对世界末日的恐慌。各种恐怖的流言在欧美流传。各处教堂的钟声几乎是日夜不停的鸣响着。
  欧美各国当然不可能靠向上帝祈祷解决现实问题,各国也有一些应对流行病的经验,焚烧病死者尸体的焚尸地每天冒着浓浓的黑烟,人民党驻欧洲机关传回的描述是“天空中下起了灰色的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9/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