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628

  “你注意到了?”陈克则是赞赏与欣慰的神色。
  秦武安很不理解陈克哪里来的这种自信,“根据地现在完全是寅吃卯粮,如果没有进出口,整个财政要崩溃。咱们现在就是站在悬崖边上,一只脚就踩在半空里头,一旦对外贸易跟不上,立马就掉下去了。”
  收支平衡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挣多少,花多少。这个理念甚至不用专门学习算数就能认识到。这是针对没有货币发行能力,必须依靠别的货币体系运转来参与社会的人或者团体的观点。对于人民党这种承担起货币发行责任的政治实体来说,收支平衡仅仅是他们需要“创造”出来的营运国家的手段。不仅仅可以实实在在的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可以把“不平衡”伪造成平衡。
  成为财政部长之前,秦武安只是在党课和干部培训学校里面学习过这些知识,那时候他对这些玩意还觉得云里雾里的,直到亲自当了财政部长,秦武安才真切看到了人民党经济的不平衡之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根据地对钢铁行业投注了巨资,花费了极大的财力与物力。如果以普通百姓的“收支平衡”的直接感觉来看,投入就有产出应该是正常的。实际上完全不是那码事。
  看报表的话,根据地自打第一个冶铁炉子建立起来之后,钢铁产量增长并不是平滑的一条曲线,而是阶梯式的增长模式。已经建成的钢铁厂产量是有设计的,从开工第一天要努力达到的,就是尽快达到设计产量。真的完成了这个设计产量之后,需要的则是维持这个产量。想增加钢铁产量,得靠继续修建钢铁厂,增加高炉平炉。所以对钢铁厂来说,“没有完成生产任务”才是常态,至于增加产量,除非得到品质更高的矿石,以眼前拥有的高炉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本就不是完全错误的理解。
  问题就在于,在亲眼看到这个事实之前,人民党里面除了陈克之外,绝大部分同志的认知都是错误的。哪怕是上课听了关于这方面的课程之后,该错的时候,同志们也毫不马虎。
  想扩大产能,只有靠追加投资,增添设备一途。想维持产能,同样需要更多的投资。设备是会耗损的,后期维护同样是吞金的老虎。在维护方面的投入,只怕比直接购买新设备更费钱也说不定。
  这甚至还不算啥,设备运行中会出现很多从未见过的问题,想解决问题就要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秦武安总算是明白了,陈克为什么如此重视义务教育。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与其说重点培养,一个萝卜一个坑,反倒是大规模的实施义务教育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义务教育也是要钱的,老师们也是人,不可能早中晚三次面向西北方向,张大嘴,靠高呼咒语“吹吧,吹个饱”来维持生命。教师的工资,学校的建设,教育设备的购置。这都得用钱来购买。例如秦武安的几百精通珠算的新手下,财政部是从几万名初中毕业生中选出他们满意的人来用,珠算考试不合格的根本不录用。问题是广为了根据地的学校添加算盘,财政部就支付了极大的一笔费用。这笔费用要是雇佣杀手的话,能把这几百人杀上几十遍……
  “陈主席,现在根据地完全是靠现金流维持营运的。对外贸易出一丁点问题,现金流受到任何影响,放到咱们根据地就是天大的事情。在广东投资需要前期的极大投入,这笔钱我们出不起。”秦武安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陈克没有立刻回答秦武安的问题,他心里面都是欢喜。如果用一个合格的财政部长标准看待秦武安,至少秦武安现在并不合格。如果以一种进步的视角来看待眼前的同志,秦武安对社会与世界的认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绝非一般人可比。更冷酷点说,秦武安已经拥有了统治阶级的素质,他已经能够看到一部分真相,并且敢于直视这些真相。
  “秦部长,为什么你一点都不害怕?”陈克问了一个题外话。
  秦武安并没有被这个小圈套唬住,他认真的答道:“咱们根据地的贵金属贮备还行,即便是财政不平衡,就现在人民币发行量,与商品供应量,不会出现挤兑问题。”
  陈克点点头,“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只要是工业化的政体,经济上都是信用经济和信心经济。欧美列强在全世界抢夺了几百年,积攒的这些黄金白银是他们拿来充当信心支柱的。咱们根据地单从经济上来讲,比他们更需要信心和信用才行。这点上,从咱们根据地的发展过程里面能够看得非常清楚。人民相信咱们,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如果没有建立这个信任之上的支持,咱们什么都不是。”
  秦武安静静的听着,陈克一般有两张面孔,最长见到的是那张充满生气的,革命领袖的面孔。那时候的陈克热情洋溢,给人一种相当的感召力。给人一种能够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那是一种平等上进的强烈感觉。
  在谈及执行层面根本性问题的时候,现在这张非常平静,毫不带着个人情绪谈论事实与真实的冷酷面孔就会显露出来。这时候的陈克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去俯视这个世界,指出这个世界外表下的真实。到底哪一张面孔才是陈克的真面孔,秦武安并不太清楚。
  “秦部长,就你看来,大家是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孩子有信心,还是对一个垂垂老矣,根本不会有对外力量的老人有信心?”
  “肯定是对一个有未来的人有信心。”秦武安答道。
  “所以,我们需要更大的布局。哪怕这些布局带来的是更大的经济负担,但是只要别人无力去攻击根据地的这个弱点,那么这个弱点就不存在。只要大家相信根据地现在没有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暂时就不会爆发。这就是一个事实。”
  “这个问题不爆发,并不等于这个问题不存在……”秦武安对陈克的信心很是不解。
  “所以我们更要前进,想解决问题,不是说停在这里就能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就是因为前进到了这个阶段,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是咱们刚到根据地,闹水灾的时候,就不可能有眼下的不平衡问题。可是那就说咱们的经济很健康么?恰恰不是。那时候日子都过不下去了。眼下的财政不平衡,就是咱们工业发展的不够,大家把辛辛苦苦的钱用在这些基础建设上。不仅仅是农业基础水利,包括工业建设,包括教育,包括社会组织的完善。就是这些钱投下去了,你一看,哦!账面上有问题了。如果大家停在这里不动弹了,那这个问题不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还会越来越大。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向前走。继续向前走,眼下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不能确定,但是新问题马上就会出现。经济发展是这样,社会发展也是这样。问题始终存在。永远不会有一劳永逸这码事。”
  在秦武安听来,陈克所说的内容几乎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他并非不理解这些,他并非不能接受这个说法,但是秦武安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做好永远不停歇的面对问题的心理准备。“走到哪里是个头啊?”他像是在问陈克,也像是在问自己。
  “到我们死了这就是个尽头。所以别怕死,活着就这么辛苦,死了就一了百了。往地上一躺,那世去了。以我看来,死其实挺舒服的,再也不用为怎么活下去操心啦。”陈克笑道。
  秦武安听完这话先是苦笑,接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好不容易遏止住了笑意,秦武安摸了摸笑出来的眼泪,“陈主席,看眼前的情况的确是如此啊。活着就要背负这么多责任,每日里担惊受怕。真死了,再也不用操这份心了。”
  陈克对秦武安的表现很满意,若不是真心干事的人,都会畏惧死亡。其实从干事者的角度看世界,有太多“生不如死”的事情了。对这些有骨气的人来讲,死并不可怕。“秦部长,我们既然提着脑袋来干革命,作为人民党的党员,我们对中国这个国家有义务,我们对革命就有义务。这是我一直的看法,所以再艰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不要怕,没有过不去的坎。”
  秦武安认真的点点头,他是最早追随陈克的同志之一,人民党的崛起简直是一个梦幻般的结果,构建这梦幻般结果的并非想,而是做。就因为亲身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秦武安才更加清楚,人民党的成功,完全是同志们把成功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之后的一个结果。这与怎么想根本没有关系。
  “我回去之后会编制这个财政指出。”秦武安收起笑容,非常认真的说道。
  “好的。”陈克平静的应道。
  “……,陈主席,我现在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问一下,新问题且不说,就你看来,我们需要多久才能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了。”
  陈克很认真的考虑了一下,“新问题肯定更加棘手。你的做好思想准备。眼前的问题么,只要三年内不出大差错,大概得五年。”
  虽然不知道陈克到底是怎么计算出这个五年之期,而且五年这个时间也的确没办法让秦武安感到轻松。只是能够得到陈克如此明确的表态,秦武安觉得心里面好受多了。
第一五十一章
划地和份额(六)
  进入1912年1月份之后,根据地人民群众们都兴高采烈准备过年。辛苦了整整一年,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中,大家终于可以放松一下。1911年的日子相当不错,除了湖北遭灾之外,其他各省的气候都没有太大问题。被气候问题折磨的惨不忍睹的群众,终于能够缓口气了。
  在根据地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香料,八角、辣树皮、花椒等等,这些在历史上新中国大量供应的调味料开始大量出现在人民党的市场上。20世纪初,很多封锁并不严密。人民党尝试移植香料作物的计划就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从1908年开始,在南洋华商的配合下,连偷带拐,人民党弄了很多原本在东南亚的香料树种与植株。几年下来,除了从海外进口的香料,根据地自己的香料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陈克会做饭,炒青菜的时候往锅里面随便扔上三四颗花椒,就能极大的提味。做肉的时候,这些香料更不能少。以诸多香料为基础制成的十三香,炒菜的时候可以彻底压住肉里面的腥味,让食物更加可口。
  “同志们,我举这个例子想说的只有一个,不要觉得我们有了香料,也把香料推广到了群众身边,这就万事大吉。推广的东西必须有助于提高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仅仅是第一步。以为单纯的告诉群众们这东西如何之好,那是没用的。我们自己得拿出一整套模式出来。”
  人民党的干校培训上,以香料为例,讲的就是关于政策推广问题。
  “任何东西都有两方面,针对群众的宣传,千万不要抱着认为我们人民党在给群众干好事,所以群众就一定要领情的想法。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做事方法。宣传和推广从来没有好坏,例如这香料,炒菜的时候适当的放一点可以有效的改善饭菜的味道,放的时间不对,或者放得量不对,就很可能变成了破坏饭菜的味道了。咱们绝对不可能强制要求群众完全按照咱们的方法来香料使用,如果在推广的时候只说咱们推广的东西好,那纯粹是自找不痛快。”干校的教员面对一众学员侃侃而谈。
  表面上这是讲香料,实际上讲述的是人民党所有政策推广的技巧,只是教员们并不彻底点透。合格的干部都不是靠死记硬背培训出来的,没有最基本的举一反三的能力,那就说明这些被培训的干部并不合格。
  无论多么先进完备的理论和政策,如果执行与推广能力完全跟不上,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在这点上,临近春节还不放假的干校就是为了春节后马上开始的春耕进行准备。能够通过考验的同志将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去。至于没有能够通过考验的同志,也将离开干校,他们将从干部岗位上退下去,换到普通的劳动岗位上,成为“预备军”。
  即便面对这么多国外的事情,陈克依旧把注意力从外部转回内部。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自身的强大,还妄图谋取对外斗争的胜利,那就是痴人说梦。
  之所以举香料这个例子,是因为这个例子与人民党农业政策密切相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生产安排彻底决定整整一年的生产安排。土改之后每个群众都分到了土地,这是土改的表面结果。均分土地并不产生任何效益。想增产,就得让群众更加有效的使用土地与工具,更加有效的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就如同没有香料的时候,群众做出的饭菜味道很难提升。但是有了香料也不等同于群众一定可以大幅度提升饭菜味道。
  淮海省平原土地众多,陈克留在淮海省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地方干部们能把农业工作搞成什么样子。所以他也不多说,只是专心观察。前一段时间,陈克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外事物上,对外贸易协议,对外战争占据了他几乎全部精力。现在把注意力收回到根据地内部建设上,陈克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闭上嘴,专心观察研究。
  “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尤其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这是毛爷爷经典论述之一。
  陈克对这番论述深以为然,他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就是在淮海省老老实实的调查研究,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深入基层,下定走烂几双鞋的决心。好好的把基础农业工作调查清楚。
  1月18日,根据地保卫部门向陈克递交了一个材料。有位名叫李娜娜的同志从安徽跑来了淮海省,坚决要求见陈克举报情况。
  淮海省保卫部门对李娜娜还有印象,她原名纳兰讷若,曾经冒充陈克的表妹,后来选择加入了革命。当时保卫部门对于处理纳兰讷若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将其处死的意见。只是根据地政策不主张无理由的杀人,加上纳兰讷若坚持要求加入革命,最后才把她给放了。这么一个有前科的人现在一定要见陈克主席,没人敢对此等闲视之。
  有人来“告御状”,陈克第一感觉是很是讶异。听保卫部门介绍了这位也有点传奇色彩的李娜娜的经历之后,陈克更觉得意外了。当时保卫部门内部之所以不杀李娜娜的意见占了上风,是因为李娜娜是被土匪抢走的。土匪抢人的事情,人民党也有责任。
  “李娜娜同志到底要来举报什么事情?”陈克问了这个关键问题。如果不是大事,保卫部门也不会被迫把事情递交到陈克这里。越级汇报在人民党的纪律中可是被严令禁止的事情。
  听了陈克的问题,保卫部门的同志稍稍变了脸色,他们互相对视了几眼才答道:“咱们的一位女教师被江苏都督王有宏强行霸占为妾,李娜娜同志请求咱们营救这位女教师。”
  尽管陈克确定这件事定然是极为棘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还是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李娜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在保卫部门的单人间里头。她能看得出这是关犯人的地方,不过李娜娜却一点都不害怕,更没有生气。在整个根据地当中若说对官场的见识,李娜娜自信能超过她的不会有五十人。对于官僚体系而言,相应的地位意味着相应的保障。例如她这次跑来“告御状”,在最终决定对李娜娜本人的处理决定下达前,她教师的身份就是最大的保护。根据地里头不会有人敢轻易处置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女教师。
  至于未来的处理决定,李娜那也不在乎。任何惩罚与能够见到陈克这个结果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加入根据地也有两三年,李娜娜对陈克的思想不仅没有消退,因为亲眼见到根据地的变化,详细得知了陈克对国内外敌人的一系列胜利,反而更加炽烈起来。
  李娜娜很清楚这次机会有多么难得。以人民党天不怕地不怕的作风,如果不是安徽教育机构、警察机构以及法院机构应对失措,她是绝对找不到求见陈克的理由。即便见到了,也不可能让陈克留下深刻印象。
  自从被保卫部门扣住之后,李娜娜就耐心等待,只等了不到一天,就有人叫她出去,而且命令李娜娜稍微洗漱一下。按耐住激动的心情,李娜娜仿佛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样洗脸漱口,简单又得体的整理了自己的仪容。果然如她所料,即便是花掉的时间稍微久了些,保卫部门的同志也没有任何催促。
  被人带出去走了好一阵,李娜娜发现自己已经到了淮海省省委大门口,交接了手续,大家进了省委。在接待室又等了片刻,李娜娜看到陈克推门走了进来。
  那的确是李娜娜绝对忘不了的陈克,高挑的个头,俊朗的容貌,健壮的身形,特别是那双明亮的眼睛。不自觉的,李娜娜已经站起身来,向着陈克迎了上去。在想象中,她多少次这样向着陈克走去,陈克也微笑着向自己走过来。当这一切真正发生的时候,李娜娜却发现自己竟然没有能够听清楚陈克第一句话说了什么。她发觉自己的耳朵里面一片嗡鸣,继而发现自己的心脏正在狂跳。
  “陈主席!”李娜娜忍不住喊道,然后泪水就模糊了眼睛。
  屋里头一群男子完全无法理解李娜娜的心情,看到李娜娜喊了句“陈主席”之后热泪盈眶。陈克是以为李娜娜在为自己的同事担心,保卫部门觉得李娜娜是因为“受了委屈”,见到陈克之后要诉苦。不过李娜娜既没有放声大哭,也没有胡说八道,而是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然后大大方方上来想和陈克握手。这种从容的作风让陈克对李娜娜评价高了不少,也让保卫部门的同志放心不少。
  果然,李娜娜根本不提自己的遭遇,与陈克握手之后,她就耐心的等待陈克的询问。
  陈克对王有宏居然敢霸占根据地女教师这件事相当意外,保卫部门大概介绍了情况,他却想听举报此事的李娜娜亲自说明。
  事情本身并不复杂,王有宏身为军人,又到处乱走。当上江苏巡抚的时候,只是娶了妻,还没有纳妾。既然坐上了这江苏的“头把交椅”,纳妾也就不可避免了。不过天知道王有宏怎么想的,他居然想找个人民党教师出身的女子为妾。对于有权有势的人来说,从不会缺乏逢迎之辈。人民党从安庆强行带走的女孩子中,有位名叫顾薇的女孩子。他父亲顾人玉做买卖,因为反对人民党把生意挪到了南京。有机会搭上王有宏,顾人玉并不在乎自己女儿的想法。
  先在寒假把女儿诳到南京,顾人玉就逼着顾薇嫁给王有宏。半个月前,李娜娜得到了顾薇托人送来的信。那信里面汉字部分倒没什么特别,却用汉语拼音写了向李娜娜求救的内容。李娜娜立刻找安徽的教育、公安、法院,请求营救。不过仅凭一封信,就要去对付江苏都督王有宏,安徽地方上的干部们还没有这个胆量。
  李娜娜看事情不可为,干脆就跑来找陈克求救。
  “陈主席,现在能救顾薇同志的只有你一个人了。”李娜娜说完眼圈又红了。
第一五十二章
划地和份额(七)
  陈克接见李娜娜的事情很快就在淮海省省委里面传遍了。
  人民党的主要力量开始转为对内建设,这是最近中央确立的方向。既然是陈主席提议,党中央经讨论后完全同意的战略方向,没有人会反对。尚远是淮海省省委书记,他不明白这个“对内建设”到底是什么意思。
  陈克现在的秘书分三班倒,每天陈克一般睡三次,一共八小时睡眠。醒了之后还有两个小时的吃饭等必须生活的时间。剩下就全部是工作。与其说他是革命党,倒不如说现在陈克是根据地最大以及最忙碌的事务官。
  “政府体系得有自己的制度,建设这个制度就是当务之急。我现在在努力建设这个东西,同志们也需要一起努力建设这个制度。”每次尚远劝陈克注意休息的时候,陈克就会语气平淡的说道。晚上陈克会从10点睡到凌晨2点。然后就起来开始处理公务。从2点到6点后,他再睡一个半小时,七点半起床。
  尚远赶在9点前找到陈克。“陈主席,这次的事情你到底怎么看?要对江苏用兵么?”
  “光解决这件事,一封信就够了。根本不用闹到打仗的程度。”陈克的回答很简单。只是尚远根据大家总结出来的规律,知道陈克神色越平静事情就越严重。现在陈克神色平静的看不出丝毫波澜,那说明事情的后续可不是一封信的问题。
  “那问题在哪里?”尚远不喜欢瞎扯淡,他问的十分直接。
  陈克依旧神色平静的问道:“尚远同志,你觉得如果没有人这样把事情掀出来,咱们的同志们对顾薇被强逼的事情会有多大的重视程度?”
  “这是民事案件,不是刑事案件。”尚远选择了一个很有技巧的回答。人民党对于刑事案件的态度格外重视,虽然谈不上有抓错没放过,也从来得“给交代”。对于民事案的态度就完全不同,还是以协调为主。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