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628

  这声音就跟受了伤的老虎一样,那股子浓浓的杀气让赵秉钧感觉呼吸艰难。
第一四十六章
极不情愿的妥协(十九)
  “项城,我们人民党相信你绝对不会参与到这种事情里面去。”严复一面给袁世凯倒茶,一面说道。
  就严复与袁世凯的交往经历而言,除了谈及国家衰败,国事艰难的时候,袁世凯会有愁容,其他时候袁世凯对自家事从来都很看得开。可是为了袁克定的事情,袁世凯连夜赶来相谈,已经不是愁容满面,而是种万念俱灰的样子。袁世凯也是一世豪杰,竟然被弄到这个程度,严复不能不感到一种强烈的怜悯。
  “文青让我带言,请项城你以国事为重。你毕竟是这中华共和国的大总统。越是在这个时候,你越要看到这事可不是克定这一个人,背后的人太多了。他们才是主谋。”
  袁世凯尽管愁容满面,骨子长久里头的那历炼出来的那份骨气并没有被摧毁,他声音尽管低沉,却没有丝毫的怯懦,“文青到底想怎么处理此事?”
  “我们不要你杀他,你也不要杀他,但是克定这孩子必须出国,永远不能回来。北洋方面也不能和他再联系。”严复说出了人民党的条件。
  “你们就要这样放过他了?”袁世凯目光里面有着强烈的不信赖。
  “就算是克定策划刺杀文青,不过这件事到现在根本没有推动到派出人的地步,至少到现在他罪不当死。文青强调说,你是他父亲,你真心还是很爱他的。既然他现在以法来说罪不当死,我们不想也不能推动违背人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求你不能杀他。而且项城你放心,我们以人格担保,绝对不会拿这件事来要挟你。克定出了国,这件事关于他的这部分就结束了。”
  “文青倒是看得开啊。”袁世凯冷笑一声。
  “项城,这件事里面没有私仇,参与这件事的各方全部都是利益纠纷。所以只牵扯理,不牵扯情。这种事情就好利顺了。之所以那些人如此热心的推动此事,他们就是想把情理给纠缠在一起,让你说不清道不明。项城你也是个豪杰,在这件事上绝对不会看不明白。”
  袁世凯闭上了眼睛,面无表情的深呼吸了几次。再睁开眼睛的时候,那种灰心丧气的神色已经消除的差不多了。“文青就不担心我是真心想称帝么?”
  “文青说他完全能够理解你想称帝的心情,毕竟走到了这一步,再往前半步你就有可能称帝。风险固然是有,可是对你这等豪杰来说,能称帝为何不称帝。你总得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他能理解的。”严复正色说道,不过说到后面,他也忍不住微笑了。
  “给自己一个交代……,这话说得好。”袁世凯脸上已经有了些光彩。
  “但是现在毕竟共和了,帝制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以后肯定会有复辟的可能,也会有各种怀着自己心思的人出来干些什么。但是历史向前迈出这步之后,咱们就得跟上这个时代。项城,文青曾和我谈起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枭雄。你可想听听?”
  “我现在面临如此局面,几道兄你但说无妨。”
  “英雄,代表的是天下的利益,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枭雄,代表的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代表的是他自己那个小团体的利益。至于乱臣贼子,只代表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天下归根结底,无外乎利益二字。项城,你现在是大总统,当做个英雄。”
  “当个英雄?!呵呵。”袁世凯忍不住笑出声来,笑声里面满是嘲讽。“那文青自认为代表的是天下的利益,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了?”
  “没错。人民党自认为代表的是天下劳动人民的利益,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食。人民党若不是这么做的,怎么可能几年内就有如此的局面。项城你统领北洋,当然得考虑北洋的利益。北洋与我们人民党之间的分歧,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项城你现在是中国的大总统,你有保卫中国利益义务。就因为你到现在为止始终坚持保卫中国的利益,所以才有人处心积虑的要通过挑起事端的方法试图打倒你。所以我们人民党在这件事上是坚定支持项城你的。”
  袁世凯半晌无语,想说话前却忍不住叹了口气,“几道兄,你真的收了个好徒弟啊!”
  “在你这等豪杰眼里,用好坏这词岂不是降了身份。当前要务,就是把眼前的事情给处理掉,不能再给任何人机会。项城,你是大总统,你自然知道眼前的关键在哪里。”
  袁世凯苦笑一声,“呵呵,我现在方寸已乱,哪里还能分清关键。”
  “大总统你不用过谦,直说么。”严复笑道。
  想了片刻,袁世凯恢复了平日里从容的神色,“就现在看,当前要务无外乎定额贸易协议之事。此事一旦达成,英国暂时心满意足,必定全心来将此事落实。中国内战起来,英国自然不肯眼瞅着煮熟的鸭子飞了。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暂时会全力阻止。眼前要务莫过于抓紧办成此事。”
  严复边听边默默点头,这就是袁世凯与满清的不同。北洋集团其实是搞洋务出身,只是更偏向于自建工业。当然,以人民党的眼光来看,北洋的工业化思路很有问题,可是北洋集团对世界的认识程度的确大大超过其他政治势力。既没有满清那种保守僵化,也没有买办那种以个人利益至上的态度。在关键问题上,北洋集团还是有能力勉强应对战争之外的国际局势的。这就是陈克为什么愿意和北洋暂时合作的根本原因。在革命形势进入到解放战争之前,北洋这种力量,还是合作更加有利。
  “但是,几道兄,文青可知我的困境在哪里?”袁世凯问道。
  “这定额贸易协议,海关的所得,英国人不肯给你。”严复回答的干净利落。
  听了这个回答,袁世凯眼睛一亮。
  严复坦然说道:“英国人想扩大咱们和他们的贸易,所以海关的钱他们扣住,想方设法的用这些钱要挟咱们。大总统你现在手里没钱,很多时候不得不受制于英国人。所以当前我们在北京天津等地开办了不少企业,不管下头怎么说,大总统你至少默许这些企业存在。无他,这些企业能够带来相当的直接税收,而且这笔税收是直接能被你直接掌握的。”
  “呵呵”袁世凯苦笑了,“几道兄,你和文青说话都是这么直啊。”
  “项城,我们相交之时,你说话又何时藏着掖着?”严复也笑了,他们几个老兄弟中,严复以不通官场著称。而袁世凯则是以敢作敢当,坦率豪爽跋扈著称。
  两人笑了一阵,随即把这关键问题继续谈了下去。人民党认为暂时没有必要从海关税收里面拿钱出来给北洋军私用。若只是养活现在的北洋军,光扶植引导对外贸易企业,靠了国内商税,就有赚不完的钱。北洋的问题和满清一样,都在于“收不上来税”。现在国内局面很不好,税收已然极重。再加上各地税收制度问题,国家增加一文钱的税,到了下头就能变成最少十文,甚至一百文的水平。想再开税源,那就是逼人造反。
  而对外贸易是凭空生出的开源,只要定额贸易协议签署,北洋与人民党联手将贸易把握在手中,税收不要重,而且提供银行的支持,那么等于凭空就生出财源来。
  这个设计自然是极好,不过袁世凯没有那么幼稚,会认为人民党强力推动的事情对北洋集团会有什么大好处。
  “几道兄,既然人民党对此有信心,那里头定然有我当前不知道的极大诀窍。还请几道兄事先言明。”袁世凯诚恳的问道。
  “诀窍很简单,就是文青曾经说过的这个广交会,你必须能者上位才行。若是光想着赚钱,就压制其他各路,只是允许自己有关的商人和企业介入广交会,那这定额贸易协议一来绝对达不成效果,贸易额是上不去的。二来只是激起民愤,那些有能力的商家一定会想法设法的当买办,借助外国的名义来合资,让咱们凭白的失去了税收。三来,银行支持也找不对对象。”
  前两条袁世凯能理解,最后一条就完全超出了袁世凯的理解范围之外。“银行怎么一个支持?”
  “收税是千难万难的。但是很多企业想达成外国人要求的产品总量,就得扩大生产,购置设备,租用人力。他们缺钱,所以这银行的支持,是以订单换贷款。”严复解释道。
  在21世纪,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对外的订单,以这个订单为抵押,可以换取银行的贷款支持。而银行通过提供金融服务,除了给了需要支持的企业资金支持之外,国家更能有效的控制税收。虽然也有风险,不过风险总是小了很多。
  袁世凯听完严复的解释,脸上已经彻底有了光彩。在清末这种思路还是颇为新颖的,更重要的是,北洋集团可以极为有效的掌握商家的收入,税收难度大大降低。
  “几道兄,文青让你来当这个内阁总理,看来就是让你来管这件事的?”袁世凯笑道。
  严复也笑道:“若是能如此运行,国家局面当焕然一新。项城,咱们年轻的时候都怀着澄清天下之心,认为有能者上这才是天下至理。现在有机会能运作这样的制度,想来你肯定是愿意的。”
  袁世凯微微点头,不过脸上的光彩突然间就消失的干干净净,他声音低沉的说道:“我回去先处理完袁克定的事情,立刻会全力推进此事。”
  严复知道袁世凯心里头不好受,他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是触痛袁世凯的伤处。所以勉强笑道:“我也困了,在文青那里我不敢抽鸦片,到了你这里,我也不用再那么压制自己了。”
  袁世凯知道严复就爱这口,当年李鸿章不是很喜欢严复,因为李鸿章本人是极力反对吸食鸦片的。可是严复从英国海军学的那东西里面,吸食鸦片也是其中之一。听严复这么说,袁世凯也不再多话,起身告辞。
  此时天都快亮了,袁世凯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自己的办公室。无论是儿子袁克定搞出的这场闹剧,还是严复带来的陈克的态度,都是大事。袁世凯须得好好反思一番,看看里面还会不会有更深的阴谋。
  直到中午,赵秉钧才赶来袁世凯的办公室,汇报了事情当前的进度。袁克定身边的那些门客全部被抓,经过审问,他们全部交代了。这帮人本来就没什么能力,而且不少人根本就不敢参与此事,所以根本没有找到敢去刺杀陈克的人。赵秉钧自然说袁克定做事谨慎,所以有同盟会的人主动投奔,袁克定详加盘查。不过袁世凯并没有全信,在他看来,这只怕是袁克定身边那群依附权贵的小人们表现出了自己的本性。对于自告奋勇送上门去的同盟会,他们肯定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生怕有人抢了自己的位置。这么一搞,反倒极大的拖了进度,以至于同盟会这些人还没有能够见到袁克定。
  不过出于什么原因都好,听了这些汇报,袁世凯终于松了口气。袁克定好歹没有弄出切实的把柄。如果有人冒了袁克定的名义去刺杀陈克,只要没拿着袁克定的手令或者别的把柄,袁世凯倒也不怕。另一方面,袁世凯却感到极大的悲哀。干好事干不了,连干坏事都干不成。自己这儿子也未免太废物了吧。
  “再详查,绝对不能有一点纰漏。抓人的时候放手去抓,如果牵连到日本人,不用客气。英国那边我会派人去解释。至于那个脱逃的汪精卫,一定要给我抓回来!”
  汪精卫此时在距离北京城两百多里的南边。他发现有人跟踪,并不认为这是自己以前闹过游行,被认出来了。而是认为自己参与的事情被发现了,好不容易甩掉了盯梢的密探,汪精卫往平津分部回的时候,发现那附近出现了很多军警。他再也不敢停留,本来想直奔天津而去。可是转念又想到,北洋方面肯定不会放过自己,自己跑去天津的时候通缉令只怕早就到了。从天津回上海,只有海路。在上船处严加盘查的话,自己也跑不了。
  所以汪精卫干脆决定走陆路。平静分部并非只有一个,他跑去另外一个分部,让同志们赶紧出去避避风头。自己拿了些路费,换了衣服,开始步行南下。
  一路走,汪精卫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开始干了,那就没必要这么简单的收手。不然的话以后见到中山先生怎么交代?他想去人民党那里看看,如果有机会干脆刺杀陈克好了。
第一四十七章
划地和份额(一)
  1911年10月10日,内阁总理严复与英国特派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中国贸易框架协议》的1912年审定稿。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远东,甚至波及了欧美。贸易框架协议之所以是“框架”,也就是说什么都能往里塞。英国方面干脆派遣了特派代表常驻北京。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副代表则常驻武汉。
  在这个协议中,北洋方面是最高兴的是框架协议中将关税的10%直接划拨财政部户头,随时可以取用。历史上清末民初,关税被英国人管住,这笔实实在在的现金流是政府的救命稻草,也是英国控制中国的政府的最大利器。能有10%随意支取的权力,北洋总算是有了活钱可以使用。
  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贸易平衡”的进出口理念,也就是说,英国方面、北洋方面、人民党方面,三方银行支持贸易平衡理念。中国进出口额度必须平衡,进口多少,就要出口多少。英国方面当然是极为高兴的,其他各国就极为不高兴。英国有中国需要的商品,中国也有英国需要的商品。既然英国银行承担了金融服务,等于是英国卡了别国的脖子。
  北洋政府的外交部立刻热闹起来,各国公使纷纷约见北洋外交部部长。此时外交部长唐绍仪已经动身去了德国,各国公使转而求见内阁总理严复。
  不过到了10月12日,内阁总理严复放出了新消。每年将在天津、连云港、芜湖、武汉轮流举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凡是在这四个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确定的订单,将得到优先通关的待遇。
  各国公使对这个政策代表的意义极为清楚,这是贸易管制模式。严复在公告中说的很清楚,贸易平衡政策最终是进出口金额的平衡。严复没有言明,而各国公使都弄明白的要点在于,只有这四个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确定的订单,新的贸易体系才会支持。其他的注定会遭到各种刁难。
  上海素来是中国乃至远东的贸易中心,可是因为上海现在既不归人民党管,也不归北洋直接管理,所以新的贸易协议直接把上海排除在外。想得到官方支持,就必须主动加入贸易框架协议里面才行。
  严复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日理万机,且不说复杂的民政,光这次贸易问题就引发了无数的事端。北洋内阁号称内阁,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争夺自身利益的会场。不仅工商民部在争夺这方面的利益,民政部、司法部、甚至陆军部与海军部都试图插手其中。海军部部长萨镇冰直接请求南下广州,在广州建起一个新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联省自治的话,广东愿意不愿意参与这件事那是广东自己的问题。哪里轮到海军部靠武力去联合广东地方人士参与这类行径?
  萨镇冰和严复是老战友,他一计不成又出一计。福建省很快委托萨镇冰向内阁申请,在福州开辟一个全新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严复不清楚萨镇冰是不是在玩以退为进的把戏。在11月3日,也就是萨镇冰提出新建议后的第三天,福建国会代表便以“严复老乡”的名义亲自进京,到内阁门前求见“严复总理”,希望通过游说,让严复为福建家乡父老造福。
  这就是权力的威力,严复一句话就能决定很多人的命运。可是接连三天,福建国会代表都没能见到严复。严复被俄国、德国公使缠住不放。
  日本公使倒不是不想参加这件事,只是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深深的得罪了北洋与人民党。日本方面有点不能理解,为什么北洋与人民党之间最后居然能够达成妥协。作为中国文明圈的一员,现在主弱臣强的局势下,势必引发一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理论上,即便袁世凯不愿意战争,人民党却一定会愿意的。
  现实中的结果是,袁克定消失,他的门客同样消失的干干净净。北洋方面大肆搜捕与日本合作的中国人。这些人被捕后也都消失了。行动里面搞的这么狠烈,在情报上却毫无消息。日本公使求见严复,严复冷着脸也都见了。双方的对话中,严复冷漠严谨的一句“一切按照框架协议来办”。就把日本公使打发回去了。
  日本公使转而求见袁世凯,袁世凯根本不见。侍从的话是“此事由内阁负责”。这下日本方面终于着急了,袁世凯现在不怎么缺钱,人民党的工业品,例如纯碱、工业酸,小五金,还有各种染料甚至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日本能卖给中国的不过是煤炭,纸等商品。这一实施了“贸易平衡”之后,英国人在经济上完全不支持日本的主张,这可是把日本给难为坏了。
  正因为明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又失去了英国的支持,日本公使脸皮再厚,也没办法全面发动自己的影响力。
  美国公使没有在这件事里面掺乎,他们最大的贸易对象并不是北洋,而是人民党。与人民党在合成氨方面的合作,给美国财团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人民党开始大量进口美国的机械设备。西海岸的石油也开始大量向根据地销售。同样,人民党的生丝等产品也大量向美国销售。人民党现在掌管了进出口贸易定额的极大决定权。
  美国公使干脆跑去会见陈克。事情果然让美国公使相当满意,人民党除了保证维持现在的进出口不受影响之外,又提出了进口菲律宾椰子的问题。
  菲律宾俗称千岛之国,无人的大小岛屿众多,这些岛屿上密布着椰子树。美国的工业品越过太平洋运到中国,除了机械设备和大宗商品还有利可图之外,很多商品在中国根本没有销路。反倒是中国方面的商品直接运去菲律宾更便宜。
  “我们想试试看椰子买卖。这东西只要运输及时,也就是两三天就能运到中国。”谈判代表王斌被美国方面认为是“亲美派”,他很认真的提出了建议。
  “两三天能够运到中国么?”美国公使对菲律宾情况并不太熟悉。
  “这东西在菲律宾要多少有多少,也不用运到武汉,直接运到广东就行。”
  “你们要椰子做什么?”美国驻华公使并不想让功劳被美国的菲律宾总督抢去。
  “吃。”王斌给除了简明扼要的答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