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628

  前来迎接陈克的是唐绍仪,唐绍仪表现的颇为热情,“陈先生,上次承蒙你在安徽招待,这次我来负责陈先生一行的起居,也该让我来照顾诸位了。”
  “那就全交给唐先生了。”陈克也笑道。
  很明显,这只是说的好听,唐绍仪的日程安排的很近,下火车的当天,袁世凯就接见了陈克。
  “袁总统,您好。”陈克主动上前握手。这让袁世凯身边的人皱起了眉头。
  袁世凯倒是不甚在意,他很随便的与陈克握了握手,就请陈克代表团坐下。袁世凯那边的代表有内阁副总理徐世昌,工商民大臣张謇,陆军部大臣王士珍三人出面。大家坐下后。谈判直入主题,袁世凯询问陈克,到底准备拿出一个什么计划来解决当前中央的经济难关。
  “袁总统,想来您也听说过英国人曾经想和我们达成一个定额进出口协议,贸易总额达到一年一亿英镑。且不说这个贸易协议中间双方各自能够赚到多少钱。单单海关税收上头,一年就能挣五百万英镑。这个想来袁总统是能够想到的。”
  在袁世凯身边坐着的北洋高官们觉得这简直是废话,张謇忍不住说道:“一年五百万英镑绝对能够解决中央当前的问题,不过现在咱们对于国外面临的出口不畅的问题,哪里能轻松把贸易额度给做到一年五千万出口的程度呢?”
  “这个出口么,我觉得眼前的关键就只有一个,海关没有能够管起来。在进出口的大宗贸易上,咱们在每一个行业上都存在过于分散的情况。”陈克答道,“洋人想把中国当作倾销基地,咱们也想把他们当成倾销基地。既然两边都是这个心思,还不如中央直接给关起来。每个行业都有一个龙头能掌握了国内这个行业。这样出口也好控制,内外税收也都好控制。”
  这是陈克的计划,人民党有足够的实力控制相当的产业,那么就干脆对这个行业形成完全的垄断。
  袁世凯和北洋方面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见,自打满清不得不开启门户以来,“国有经济”在满清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官府投资兴办实业一直是主流模式,陈克的提议也没有离经叛道的地方。只是这个规模实在是太大了些。
  “关键在于出口品质的标准问题。”陈克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就是说咱们出口的产品必须标准统一。例如生丝,蚕种,蚕丝的长度,粗细。这些都要有一个标准才行。而且还要开发能够出口的品种。中国毕竟这么大,北方和南方都有各自的特长,能够出口的产品数量绝对不少。把这些标准谈妥,按照统一的规模生产产品,大宗买卖一年出口到五千万绝对没有问题。”
  袁世凯很有耐心的听着,虽然他也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这次请陈克过来本来是谈让陈克掏钱还债的事情,陈克却大谈一番怎么赚钱的事情。这明显有点离题万里。不过袁世凯倒也能理解,如果陈克赚不到钱,他怎么可能掏钱出来呢?
  张謇对陈克的想法完全不支持,他本人是民营企业的大户,也素来支持发展民营企业。更别说张謇的产业也遭到了人民党沉重的打击。见陈克对国家彻底控制各个产业如此热心,他忍不住上来打击陈克的热情,“陈先生,这次谈的是中央财政危机,在这点上陈先生到底有什么高见呢?”
  “高见没有,给国家财政出钱的话,我们倒是有点钱。不过我们也不可能坐吃山空。国家财政收入就如同一张大饼,你得越做越大,各方才能分到更大的一部分。张大臣觉得这话可否在理?”陈克答道。
  第一次会面,袁世凯几乎什么话都没说,倒是陈克与张謇之间就双方的分歧颇争论了一番。陈克坚持要求国家主导,张謇认为地方主导更加合适。虽然双方各有各自的立场,不过在袁世凯看来,这简直是反过来了。张謇好歹是中央的官员,陈克则是地方势力。应该是陈克主张地方主导,而张謇主张国家主导才对。
  看张謇真的已经有些不对路,袁世凯不得不说道:“文青一路劳乏,先休息一下吧。”
  表面上的会议一结束,当天晚上,袁世凯私下邀请陈克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到袁世凯家吃个便饭。前来迎接的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袁克定对陈克的态度相当的有敌意。对这位大力鼓动袁世凯称帝的儿子,陈克也不是多待见。
  同来“拜访”的不仅仅是陈克,徐世昌也带了一家子人前来“拜访”袁世凯。真正的谈判也就围绕着北洋政府的总统、实际上的总理,以及最大的地方势力人民党三者开始展开了。
  不过大家总的走走形式,先见见面寒暄一番。袁家子孙众多,上上下下几十号。陈克一家三口和人家一比真的是显得人单势孤。不过袁世凯并无一声吆喝上来围殴的意思。在陈克的老婆何颖小时候,袁世凯也曾经在何家见过何颖几次。作为长辈兼提亲者,何颖上前给袁世凯见礼的时候,袁世凯自然是要叙叙旧,谈谈袁何两家以前的渊源。
  场面话说完,女眷们就与何颖和陈克的闺女陈倩如一起说话去了。三位一家之主则去书房继续谈判。
  “文青,你做事素来爽快。我是很喜欢的。这次既然你亲自来,不妨就实话实说嘛。”袁世凯也不板着脸,而是用长辈对晚辈的温和口吻说道。
  “我想跟着大总统您一起把海关给收回来。”陈克立刻直言相告。
  袁世凯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能收回海关的话,这不仅仅是一个能对全国上下充分交代的大事。在经济上更能够有巨大的收益。这点上袁世凯是不会反对的。
  不过对袁世凯来说,大言欺人之辈他见到的太多了,莫说谈收回海关,就连要把洋鬼子打出中国去的言论,也不是一个两个人这么说过,他笑道:“却不知道文青有何妙策可以收回海关。”
  “洋鬼子靠枪炮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他们费了如此之大的力气,却根本卖不了多少产品到中国来,这点上是他们的死穴。英法德美现在所图的是往中国卖东西,那么我们不妨就买。大总统想来已经知道我们根据地的情况,我们在贸易平衡的基础上进口欧美的机器,出口东西到东南亚的殖民地去,光这么一笔贸易规模就相当大。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模式与海关达成协议的话,定然能够重新控制海关。”陈克从来不反对全球贸易。21世纪的全球贸易获利者之一无疑是中国,20世纪的现在,主导全球贸易的则是英国佬。陈克并不认为英国佬能比美国佬更难缠。
  袁世凯听了这话未免有些失望,这是陈克白天所说的内容。他本以为陈克会有些私下想说的东西。“文青,你现在在南方,手握生丝等买卖,说起这话来自然是有底气的。可我们北洋没有你那便利。现在说这扩大贸易,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哈哈,大总统这就是玩笑话了。北方自然有北方的优势,这可不是南方能比拟的。若是能开发出来那也很不得了呢。就如东北的大豆,你让我们南方怎么种都种不成这样。”
  徐世昌一听这话,立刻有了精神。
  袁世凯也是有些讶异,他问道:“菊人,你在关外,可是如此么?”
  “却是如此。”徐世昌立刻答道,“这几天我就让人送些大豆进来给大总统尝尝。”
  陈克连忙就杆往上爬,“东北的大豆品质极佳,现在没有能够大规模出口,最大的关键就是一个,咱们从来没有真正把这些好东西拿出来卖。我个人有一得之愚,外国有万国博览会,咱们不妨每年在中国搞搞博览会。而这个博览会一定要由中央政府来主持。”
  广交会是个好东西,而中国自己无疑是能够办起一个广交会的。经陈克详细解释了广交会的内容之后,袁世凯与徐世昌已经有些明白陈克的建议内在有什么特点。与普通的市场买卖不同,广交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各方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来,然后公开做生意。而政府主导的目的无外乎一个,既然是在政府办的,自然政府就要从中间搂一笔。
  “光这个税收只怕还是太少,而且太慢。”徐世昌说道。
  “慢还是不慢这个就看怎么经营。如果光靠那些企业自己搞,肯定没多大买卖。不过如果是政府肯投资呢?”陈克答道。
  “政府投资?”
  “对,例如我说的东北大豆,其实在东北也不过是些很普通的东西,但是如果政府肯投资,肯扶植,每年产量大大增加,那收益可就很不一般了。而且有了广交会,洋鬼子想买什么,咱们也能清楚的知道,投资方向不容易搞错。这就是其中的好处。”陈克答道。
  “那这与收回海关有何关系?”徐世昌对此还是不太明白。
  “收回海关之后,做什么买卖,自然是我们确定。所以我还是建议推行我白天说的定额贸易协议的事情。”陈克绕了这么远的一圈,总算是把关键问题给绕回来了。
  “定额贸易协议有这么两大特点,第一,一定得让洋鬼子觉得有利可图。第二,国家一定要扶植洋鬼子肯买的产品。这是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模式。”
  出口为导向的贸易理论在21世纪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东西,唯一区别在于20世纪末的时候,中国可以依靠洋鬼子的投资,而现在中国必须玩命的发掘自己的优势产品。陈克一路上也不得不给北洋考虑,他也只找到了东北大豆这一项买卖。不过当年张作霖靠出口大豆,一年最少赚3000万美元,在更早的这个时代,东北大豆肯定更有市场。
  “想让洋鬼子觉得有利可图,那就得保证贸易平衡。对于中央来说,赚钱得是靠关税。而且进口的产品一定要管住。不能进口消费品。哦,消费品指的是布匹,粮食,奢侈用品。要进口的是工厂设备这些能够提高咱们自己力量的东西。这点一定要确定才行。”
  陈克并不怕北洋会真的实现工业化,要是光靠买就能买来工业化的话,那么21世纪全球的工业国应该更多才对。但是很明显,从二战后真正变成工业国的也就新中国一家。制度是否搭配是个关键问题。
  但是陈克却不能藏着掖着,他至少得让北洋觉得人民党没有说瞎话。骗人这玩意一定得让被骗的一方对骗子有足够的信心才行。那么说实话就是最基本的一点。
  果然,袁世凯“被骗”了。陈克所说的内容北洋早就调查的很清楚。人民党出口生丝,猪鬃,瓷器,茶叶。买来的都是工厂设备。他们开矿山,修铁路,经济上搞的红红火火的。对于人民党打土豪分田地之事,北洋内部并不认为这是人民党成功的关键。袁世凯也不认为这是陈克成功的不二法门。
  听陈克这么一番介绍,袁世凯心里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即便袁世凯认为陈克还是怀着造反的心思,但是至少在发展经济这件事情上,袁世凯认为陈克的确是“坦率”的。
  “但是收回海关之事,按照文青所说,却是完全没有收回。”袁世凯问道。
  “收回海关,这是看收回到了谁的手里。若是收回到了中央手里,地方各省自然是觉得不开心。他们认为海关的权力到了地方各省手里,这才叫做收回海关。”陈克对此完全抱持着实用主义态度。
  听着如此尖锐的发言,袁世凯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而徐世昌忍不住笑出声来。徐世昌以前没有和陈克打过交道,这算是第一次真正的谈判。徐世昌觉得有些明白为什么陈克能在三十岁刚出头就有如此“造反成就”,这种天不怕地不怕态度的的确让徐世昌这种人颇为欣赏。
第一零九章
辛亥之变(八)
  袁世凯、徐世昌、陈克,这三个人在未来海关的设计上可以说相谈甚欢,袁世凯觉得自己又找回了年轻时候与盛宣怀、严复等李鸿章北洋时代谈论大事的感觉。那时候大家都是一群铁钢洋务派,不是留洋归来的,就是各地兴办洋务的干将。那时候众人都是盛年,思路敏捷,精力充沛。面对纷繁的事物,也有朝气有闯劲。都觉得能澄清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不过时过境迁,甲午海战之后,李鸿章大人被迫下台。袁世凯却成了新北洋的首领。而戊戌变法,庚子事变接踵而至,当年的老兄弟现在早已经四分五裂。依旧能称为袁世凯铁杆的也只剩下徐世昌一人而已。
  袁世凯真的觉得自己老了,不过是谈到了晚上12点,他就觉得精力不支,眼皮有点打架的感觉。徐世昌也好不到哪里去。而眼前的陈克依旧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谈论事情井井有条,更难得的是,陈克对任何环节都没有丝毫的想当然,并没有丝毫指望别人的态度。
  “文青,天晚了,不妨今天就在我这里住下吧。”袁世凯忍住打哈欠的感觉,尽量用坚定的声音说道。
  “这会不会打搅了?”陈克对这时代的规矩并不熟悉。反正在21世纪,不管晚上high到几点,有多累,他可是都要回家睡觉的。
  “不妨事,菊人今天也住下吧。明天咱们接着再谈。”袁世凯答道。
  “这……”陈克还是有些不确定。
  徐世昌笑道:“文青,你这来来回回的让谁看呢?既然要谈,咱们就不妨把事情谈完再走。明天我和大总统都不出门,咱们好歹把事情谈出个眉目来。”
  这话比较合理,陈克只是不习惯在别人家住,但是眼前三人的身份,能聚到一起谈事已经能够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哪怕不是谈事,随便聚在一起说说话,也已经能引发无尽的猜测。陈克在袁世凯家进进出出的,外头的传言天知道能有多大。
  “那就打搅大总统了。”陈克笑道。
  “到我这里就是客,不用大总统大总统的这么客气。我和你老师严复都是老兄弟,叫我声伯伯就行了。”袁世凯用颇为家常的语气说道。
  陈克连忙说道:“大总统,既然是谈公事,这称呼就不能乱了。我自然是该叫您伯伯。可是我这人不懂规矩,若是说的地方不对,让别有用人的别人听到了,只怕那些家伙背后说您公私不分。还是叫大总统不会出错。”
  “文青太客气了。”嘴上这么说,袁世凯的语气中却透漏出很以为然的感觉。其实听陈克称自己大总统,袁世凯心里面也觉得这种明确了地位的称呼很应该。
  袁世凯家颇大,陈克与徐世昌各住了一个院子。徐世昌自然不怕袁世凯会加害,他的随从在外头。但是陈克的警卫员们可没有那么轻松,他们紧紧的守住了院子。而袁世凯的护卫们又从外头防备着陈克的警卫。一晚上就这么外松内紧的过去了。
  第二天谈判继续进行。头天三人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绝对不能让其他各省单独与洋鬼子勾结。而控制其他各省的关键无外乎运输渠道。
  人民党掌握了武汉,又把住了相当一段长江流域,这就掌握了内地的贸易渠道。湖北、四川,包括河南在内,想进行贸易,就必须依托长江。武汉之所以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因为他有水陆之便。京汉线将铁路沿线的物资运到武汉,然后装船运到长江下游去。陈克很清楚,现阶段正因为作为贸易中心,武汉才能如此繁荣。
  两广有自己的出海口,这倒不容易把握,而其他内陆地区,想和洋人做买卖,就必须靠铁路与水路这些交通枢纽。北洋一旦与人民党合作,基本上就能彻底控制整个中国的对外贸易。
  有了这个共识之后,北洋与人民党之间就有了共同利益的基础。双方的分歧也就开始逐渐清晰起来。袁世凯现在是极度缺钱,他也想打关税的主意,不过贸易如果不能平衡的话,关税收入就是一把双刃剑。国内反对洋货的事件层出不穷,原因就是洋货在沿海地区极大的冲击着民族资产阶级。廉价商业品让手工作坊纷纷倒闭。
  袁世凯倒不是没想过充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守护者,不过这守护者自己可是要吃要喝的。民族资产阶级一面埋怨中央政府“丧权辱国”,一面却努力的不肯交税。袁世凯手里并没有能够凭空变出财富的神灯,他自己也没有修习出屙金尿银的法术。北洋上下还等着袁世凯给钱,他的日子实在是难熬的很。
  陈克很能理解袁世凯,因为即便是在21世纪,陈克自己也是偷税漏税的。一定用法律来衡量的话,陈克本人也是个经济犯罪份子。做假账这些东西根本就不算什么,什么倒卖发票,现金换承兑,过桥贴现。这些处在灰色领域内的事情陈克都干。
  就因为有这些经历,陈克对市场经济完全没有好感。想在私营企业中找出心甘情愿交税的人,还不如在天空中寻找自由飞翔的老母猪更靠谱些。美国的大国税局专员那可是人人带枪,不纳税,马上就要把这些家伙送进监狱。芝加哥的黑帮老大卡彭,手下身穿黑色风衣,风衣里头揣着“芝加哥打字机”这种机关枪,火并的时候用手雷开道。政府拿他没有任何办法,警察局也不敢因为“谋杀”这种小事去打搅卡彭大爷。结果因为偷税漏税,直接被美国大税务局给连锅端掉。自此,黑帮再也不敢不纳税。因为在美国的税单上有着“来源不祥”这个选项。
  可以通过犯罪来捞钱,犯罪捞来的钱却不能不纳税。这是美国这个极度崇尚暴力的警察国度的基本国策。可中国的国情不同,即便是根据地,也不敢实施这等无法无天的做法。更不用说袁世凯北洋集团这种执行力。
  “各省若是不肯出钱,那就必须听中央的。这东西决不能是阿猫阿狗的就可以参与进来的。”陈克对于其他省份一点都不客气。可怜者必有可恨之处。或许是陈克的心态变化,反正他对“弱者”这个“结果”毫无同情。一时的窘迫并没有什么问题。党始终处在危机中,其结果是激发了空前的先进性。人民党也是在极为困苦的局面下起家的。强弱的区别并非一时的风光或者悲惨。最重要的是态度。陈克能够想象出这次的贸易协定最终会给各省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也很清楚各省会如何的痛骂处于主导地位的北洋集团和人民党集团。但是陈克并不害怕这些,失败者的痛骂或许能该看成对胜利者的赞美吧。
  “文青倒是看的看。”徐世昌对陈克的态度有点惊讶。一般来说,地方上的势力都是试图联合自保的。而人民党不仅敢与北洋争夺局面的主导权,对各省更是毫不客气。这样的表现在徐世昌看来简直有点自取灭亡的味道。
  “徐总理,中央办事也要被骂,不干事也要被骂,既然怎么办都会被骂,中央还管各省的态度做什么?”陈克答道。
  袁世凯已经有点明白陈克的整个计划。陈克的主张核心要点对内是实施了“贸易管制”。对外则以大额的贸易协定来笼络住洋鬼子,以“促进自由贸易”为名,让中央有效的管理住了进出口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实施扩大贸易的模式。
  这样的策划自然有其优势,不过袁世凯同样看的明白,如果按照陈克这么做的话,现在已经有大规模出口的人民党无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管陈克说什么,袁世凯都只是简单的听着,却不给出任何评价与承诺。
  “广交会确定扶植出口产品的类型与生产者,政府对其进行有倾向性的扶植。一方面可以保证海关的税收,另一方面还要确定相应的生产标准。这个标准一旦确定,所有相关类型的产品就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这样才能占据市场。”陈克用21世纪再平凡不过的说法解释着具体的实施要点。
  “文青,这个标准只怕不是那么容易推广的。如果强行要求别的商家采取同样的标准,那只会引发大乱。”徐世昌精疲力竭的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