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628

  石德宽没有接受过人民党的党课教育,他自然不可能像陈克这样的考虑问题。对陈克的问题,石德宽思忖了一阵,这才答道:“满清丧权辱国,推翻了满清,建立共和,中国就能摆脱现在被外国人欺负的境地。百姓们只是不知道这些而已,当他们知道了这些之后,他们肯定会支持我们的。”
  这也不过是这个时代革命者的普遍认识,他们知道一定要推翻满清的统治,知道一定要抵抗外国的侵略。从大体上来说,这种认识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把这种认识当作行动纲领,那结果必然是一场悲剧。历史已经无情的证实了这些旧时代的革命者们的革命,到底会导致何等结果。旧时代的革命者们都感受到了痛苦,但是他们的问题在于没有从根本上弄明白这痛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也只有当年的党才深刻的认识到,在所有的痛苦中,只有解决了人民承受的痛苦,通过唤起人民来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才能得到最终的解放。而旧时代的革命者们首先想解决的则是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而这些旧时代的革命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并非是人民,而是那些旧时代的地主和士绅。在陈克看来,这就是人民党与现在的其他政党本质的不同。石德宽的表现无疑又证实了陈克的想法。
  石德宽虽然没有陈克的这种认识,但是他毕竟也不是三岁的娃娃,陈克所保持的反对态度他还是能够感受出来的。石德宽忍不住悲愤地问道:“陈先生,你们人民党有人,有钱,有枪。我们岳王会的确是比不了。但是陈先生你为何不把这些东西用来推翻满清呢?”
  面对石德宽的质问,陈克并没有生气,他突然想起了在21世纪论坛上的一段发言,你和他讲军事,他和你讲技术。你和他讲技术,他和你讲工艺。你和他讲工艺,他和你讲山寨。你和他讲山寨,他和你讲体制。你和他讲体制,他和你讲民主。你和他讲民主,他和你玩抒情。
  如果石德宽是人民党的部下,光凭现在这番话,他早就被拖出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了。陈克突然觉得很是庆幸,因为人民党的组织建设是完全基于“干实事”的基础上的。这是毛爷爷当年致力于的建党核心。陈克完全照搬过来,这才有了人民党的今天。一个政治组织,如果光凭着某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想法来办事,那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想到这里,陈克已经对继续和石德宽讨论失去了兴趣。今天接见石德宽,陈克就是想看看岳王会到底有多少份量,石德宽的表现让陈克彻底放弃了与岳王会进行更深入合作的打算。当一个政党的中低层干部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态度,无论这个政党的领导者是如何的有见识,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如果有人询问人民党的中低级干部,为什么要革命,这些人都无论心里头怎么想,他们至少口头上都会回答,革命是要解放百姓的。而陈克一年来,始终千方百计的教给这些同志们,怎么通过实际行动来解放百姓。虽然效果并不让陈克完全满意,但是好歹这些同志们一直在做事,而不是在说事。
  “石先生,我知道岳王会的革命领袖们并没有让你来和我商谈合作的事情。”陈克直接戳穿了石德宽的底牌,“我本人很希望和岳王会的革命同志们合作。我想拜托你一件事,不知道可以么?”
  听陈克揭穿了自己的谎话,石德宽心里头立刻觉得羞愧难当。不过陈克好歹还是给石德宽留下了台阶,石德宽满面通红地问道:“不知道陈先生有什么吩咐?”
  “我想让石先生带话给岳王会的革命领袖们,我们人民党很希望与岳王会进行合作,不知道他们到底有什么想法。石先生,这件事很重大,我想拜托你来全面负责联络的事情,不知道石先生可否愿意?”
  “我一定会把陈先生的意见带回安庆。”石德宽连忙说道。
  正说话间,人民党的工作人员又拿了几份文件进来,陈克说道:“我这边还有事情要忙,石先生,现在天色也晚了,我让人给你安排住处。”
  因为“谎话”被戳穿,石德宽现在只想早点离开陈克这里,他连忙说道:“好的,我就不打扰陈先生了。”
  陈克向工作人员交代了几句,工作人员就带石德宽出去了。
  石德宽出去之后,陈克并没有继续开始处理公文,他吁了口气,心里想到,真的是谈不拢啊!也不知道当年党到底是怎么操作统一战线的。不过转念一想,当年能让党进行统一战线的那些对象,好歹都是有着自己势力的政治力量。岳王会现在自身难保,就是和他们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只怕结果也是很不乐观的。想到这里,陈克干脆先把这件事放到一边,他让警卫员进来。
  “去请秋瑾先生,就说晚上我请她吃饭。”陈克说道。看着警卫员立刻出去传达命令,陈克忍不住觉得有些头痛。如果岳王会不成器的话,那么无论如何都要支持光复会了。想到这中间的艰难,陈克实在是无法简单的乐观起来。
第零章
新开始(四十七)
  陈克可以忽悠石德宽,他却不想忽悠秋瑾。这可能是因为陈克比较尊重秋瑾,也可能是因为秋瑾曾经帮助过陈克。总之,在晚饭之后,面对秋瑾提出的诸多要求,陈克还是很认真的进行了解释。
  秋瑾的要求与石德宽毫无二致,总结起来就是“要钱、要人、要枪”。
  “秋先生,你们还准备和满清打阵地战么?”陈克试图说服秋瑾不要干这等傻事。
  秋瑾是个革命者,却不是什么军事专家,她有些不解地问:“不依托城墙的防卫,怎么打仗?”
  陈克继续劝道:“外无必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若是满清围困池州,光复会的同志准备从哪里得到救兵?三国演义里头多次说所谓掎角之势。就是指守城部队与城外的机动部队形成呼应。没有这等呼应,一旦满清采取围城,那池州就是死地。”
  一听陈克竟然不主张占据池州,秋瑾立刻表示了否定,“文青,现在好不容易占据了城市,若是清军一来,我们就撤了。其他各地的革命同志会怎么想?这绝对不行。”
  陈克能理解秋瑾的态度,却不能支持秋瑾的这种战略观,“秋先生,以前满清在明处,你们在暗处。以有心算无心,自然可以打不少漂亮仗。现在你们在明处,满清在暗处,你们得时时刻刻防备满清,这也未免太吃力了吧。”
  “文青为何不肯当我们的救兵?你们就准备眼睁睁看革命失败不成?”秋瑾终于问出了这句让陈克稍微有些失望的话。
  如果是想挑拨光复会与岳王会的关系,陈克大可反问,“难道岳王会比我们还远么?”但是陈克很清楚,别看岳王会与光复会近在咫尺,只要满清的水师截断了长江上的通道,这两方面根本做不到互相呼应。在最早的计划里头,陈克就没有指望过两方能有效配合。陈克只是有些奇怪,为何岳王会与光复会现在还没有能够打出去。人民党之所以要在江北和江南各打下一座城市,目的就是为了让岳王会与光复会各拥有一个据点。然后两方以各自的据点为核心,进行扩张。但看现在的表现,两方都没有打出去的意思。难道是因为安庆是省府,池州是州府,结果岳王会与光复会被这两座大城给迷惑住了视野,一定要占据着这两座城市不放么?
  “秋先生,我说我能派兵呼应,你信不信?”陈克婉转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青能打下这么大的地盘,你若说能呼应,我就信。”秋瑾并没有放过陈克的意思。
  “你信,我自己还不信呢。”陈克干脆就把话给挑明,“我在长江上可打不赢满清的军舰。所以我实在是帮不了什么大忙。”
  听陈克说的如此直截了当,秋瑾突然笑起来,“文青还是和以前一样,从来不大言欺人。这次陶先生派我来,倒不是想让文青出兵,只是我希望文青能够帮上忙而已。既然文青已经说的如此明白,我就说说陶先生的意思。陶先生想让我问文青,对于我们光复会今后的战略,文青可有什么建议么?”
  对这个问题,陈克毫不犹疑地答道:“若是按照光复会的现状,我觉得还是政治上争夺士绅的支持。军事上,向南扩大地盘。我对光复会的具体实力了解不多,但是满清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只要不断攻克那些内陆的县城,满清疲于奔命,财政必然更加吃紧。光复会正面打垮满清很不现实,但是拖垮满清倒是有希望。加上政治上争夺士绅的支持,自保是可以的。”
  秋瑾皱了皱眉头,“文青所说竟然是要我们对满清避其锋芒的意思?文青就这么看不起我们么?你只用了一年,就能有如此规模。我看方圆百里之内,文青的势力全面进入了乡间。为何你能千里迢迢攻克安庆,我们就要东奔西走。这件事你得给我说清楚。”
  陈克本来就是想说清楚的,如果光复会能够多撑一段,对于人民党是大大有利。他正色说道:“秋先生,因为我们不是依靠士绅,我们靠的是百姓。百姓在灾年要的是活下去,既然满清官府救不了他们,我们是真心要救百姓,那么百姓自然就支持我们。”
  “文青你这话就不对了,你是要救百姓,我们就不是要救百姓么?”秋瑾对陈克的态度很是不满。这摆明了是在嘲笑自己么。
  “秋先生,所谓不平则鸣。你们的革命主张根本就不是百姓想要的,百姓们要活命,要吃饭,要穿衣,要生活的更好。可你们的主张谈起来都是长远的,什么打倒了满清,人民就能如何如何。这和老百姓有啥关系?士绅们想听这个,因为打倒了满清,他们就能当政。可老百姓们对此根本不在乎啊。满清倒不倒和老百姓能吃饱穿暖有啥关系?”
  “哎?文青你这就是胡说八道,打倒了满清,把欺压百姓的那些人都给打倒了。百姓的生活怎么会变得不好?”
  “百姓们要的是生活现在马上提高,至少不能变得更差。可是秋姐姐你们要打倒满清,要撵走外国侵略者。想做到这些,就要让人民节衣缩食供养你们。百姓生活不仅没有变好,短期内还会变得更差。你觉得老百姓傻啊?”
  听了陈克的话,秋瑾是勃然大怒,她瞪着陈克怒斥道:“这就是鼠目寸光。”
  “满清今天不倒,明天就会倒,明天不倒后天也会倒。但是肚子这东西,一天不吃饭就会饿。三天不吃饭那就饿的走不动路,干不动活。百姓们对此可是深有了解。”陈克只能把话说道这个程度了。再说下去他觉得就太过了。
  秋瑾毕竟是个人物,而且在来凤台县之前陶成章反复交代,要她从陈克这里弄到方法出来,她强忍怒气继续问道:“那为何文青你自己靠支持百姓起了家,却让我们依靠士绅?”
  “因为秋先生你本身就是士绅,你们那套士绅能够听懂,而且士绅才有兴趣去接受。百姓们想的东西和士绅完全不同,秋先生接触会党这么多,想来应该极为清楚的。”
  听了这话,秋瑾暂时沉默了。会党们的现实程度可以说是锱铢必纠,无论让他们干什么,最终都会落到钱和粮上头来。这也是秋瑾和陶成章对陈克能够指挥数千精锐的最大不解。若是让秋瑾和陶成章指挥数千部下,少说也得撒下去十几万银元。陶成章让秋瑾向陈克讨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建起一支如同陈克攻打安庆时候所拥有的部队。
  秋瑾思忖了良久,这才继续问道:“文青,你建起手下的队伍,到底花了多少钱?”
  “若是按照秋先生你经历的模式计算,我少说也花出去了上千万两银子。不过实际里头,我花了一百万两银子吧。”
  秋瑾被陈克说出的数字吓坏了,“这怎么会相差这么多?”
  陈克慢慢的给秋瑾算着这个帐,“我们现在治下大概有两百万人,一个人一天就算是半斤粮食。二百万人一天就是一百万斤粮食。这二百万人吃四个月,就需要一万万二千万斤粮食。折合起来是一百万石粮。现在一石粮食在灾区卖十两银子都不多,这可不是花出去一千多万两银子了么。”
  对这个计算,秋瑾已经瞠目结舌了。好半晌她才继续问:“那花出去的四十几万两银子又是怎么一个算法?”
  “我们也总共也只有一百万两银子,到现在也只有这么多钱,都彻底花出去了。”陈克给出了答案。“当然了,秋先生肯定奇怪,我们从哪里弄到的这一百万石粮呢?因为淮河两边的围子都被我们给攻破了,抄了那些人的家,我们才有了这么多粮。”
  “你们……,你们这一年里头抄了多少人的家?”秋瑾再也没有方才的气势,陈克的态度的温和的,但是说出的话里头饱含着血腥的气味。
  陈克平静地说道:“包括安庆在内,我们杀了万把人,抄了七十多个围子而已。”
  “杀了上万人?”秋瑾在革命党里头素来被称为豪迈,但是听完陈克的话,她第一感觉是迷惑。杀了上万人是个什么概念?绍兴城里头住的也不过几万人,若是按照老城墙里头住的人,也不过是万人。陈克一年内杀的人数量已经和绍兴城的人一样多了。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青年居然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这让秋瑾感到一种极大的震惊。
  “秋先生,的确是死了上万人,但是又有多少人活下来了。少说也有几十万吧。死的人里头,绝大多数都是士绅和他们豢养的打手。至少以我们人民党看来,用这些人的死,换取几十万百姓的生存,这是一种正义。但是秋先生你们现在面对的情况与我们不同,江南没有受这么大的灾,百姓们也没有对革命这么高的需求。另外,你们若是要从百姓那里获得钱粮,远没有直接从士绅那里获得钱粮来的快。而且你们征集百姓打仗,或许没有直接用会党打仗来的方便。所以我才建议你们夺取县城,拉拢士绅。你们本来就在士绅当中很有影响力,团结士绅对你们更加容易。”
  听着陈克用平静陈述着建议,秋瑾觉的如果陈克此时满面狰狞的话,或许能让她感觉更加适应一些。陈克的这种态度里头包含的是对士绅生命的无视。杀戮士绅也好,团结士绅也好,对陈克来说这只是完成目的的手段而已。这种冷酷的态度让秋瑾不寒而栗。
  看着秋瑾震惊的神色,陈克其实也挺无奈。他是真心的想帮助秋瑾和光复会,但是人民党的纲领与路线对光复会毫无帮助。由于光复会是一个旧式革命,所以采用更加实用的态度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若是让光复会学人民党的这套,那才是真正的欺骗。虽然知道自己的形象在秋瑾眼完全毁灭了。但是出于一种真正的好意,陈克不得不给秋瑾提出这样的建议。
  再接下来,大家都觉得很无语。秋瑾以路途劳顿为由回宿舍休息。陈克继续在办公室开始工作,因为接待了这两位,今天的工作耽误了不少,只有加班加点的干把这些时间给补出来。现在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人民党必须最大限度的在春耕前完成根据地的扩大,而且在敌人进攻前完成第一次收获。不然的话,下半年的日子会非常难过的。
第零章
连锁反应(一)
  负责监督女学生与家长见面的人民党干部有两个人,一个是任启莹,一个是张秀华。张秀华负责女学生军训,这些大小姐们在军训中的表现可以说相当不错。张秀华是从难民营里头出来的女性干部,她花了三个月才掌握了基本的队列行进,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等军事训练。而这些女学生们只用了不到半个月就能够在教官的命令下整齐的完成这些操演内容。
  每次看到这些娇滴滴的大小姐,张秀华的心理上就很矛盾。在那些方正刚毅的男教官面前,这些女生脸上总是很容易露出胆怯和畏惧的神色,更是经常动不动就开始流眼泪。可是这样一群人,却更轻易的掌握了张秀华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张秀华是入党积极份子,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只要再经过三个月组织考验就可以成为预备党员。自从她接掌了这些女学生教官工作之后,党组织交给张秀华的任务之一就是监视这些人,不要让她们逃走了。自打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张秀华的精神就非常紧张。而且令她不解的是,为何党组织对这些女学生一方面要防备,另一方面却给她们相当于重点培养对象的教育。这些女的老师都是党校和军校的讲师,在根据地发展到今天规模的时候,他们可不会给普通人随便上课了。
  党委对此的解释是“要逐步改造这些学生,让她们成为社会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张秀华不明白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她也不去再想那么多,既然组织上交代了,张秀华确定自己要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不能让女学生跑了。第二,必须督促这些女学生以良好的状态上课。这些女学生的家人千里迢迢的跑来。张秀华觉得有些担心,如果是这些父女一起哭泣起来,这局面可不好收拾。
  令张秀华极度意外的是,虽然女生们一个个哭的梨花带雨,那些父亲也都泪流满面,但是没有一个人哀求要求离开的。
  任启莹看着眼前的局面,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她对陈克的眼力与决心由衷的佩服起来。这些父亲能够赶到根据地,已经能够说明这些父亲绝非等闲之辈。有其父必有其女,这些女孩子们也没有愧对这些父亲的一片爱心。她们知道根据地的力量,也知道以自己父亲的能力绝对不可能把她们给救走。所以她们见到父亲后虽然忍不住哭了,一等情绪平静下来之后,这些女学生反倒开始安慰父亲。说自己在根据地过的很好,请自己的父亲不要担心。
  这固然是必须说的场面话,可是这些女孩子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而已。若不是在家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些女学生们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面对无能为力的局面,她们都选择了让自己和家人利益最大化的道路。
  陈克应该在攻打安庆之前就已经算到这些,所以他才会如此果断的把这些女学生强行带回根据地来吧。任启莹想,不用太久,只要一年的培训,至少眼前的这五位女孩子不仅能胜任教师的职务,也能胜任不少基层官员的职位。根据地正在宣传男女平等,鼓励女性出来工作,任启莹现在能担任中级官员就是拜了这些政策的福。看到很有可能与自己竞争的女性,任启莹怎么都无法感觉高兴起来。
  黄承训本来对于在旁边监视的两位人民党女性干部很是忌惮,原本他是下定了决心不乱说话,但是一看到女儿出现在眼前,这些想法立刻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眼泪忍不住哗哗的往外流。别说要说话注意分寸了,黄性承训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埋怨自己没用?是觉得女儿受委屈了?今天听了任启莹的评价“我们都已经被卷入了革命的洪流当中”,虽然对监视会面的任启莹有着发自内心的不满,但是黄承训也不得不承认,任启莹的话指出了大家的处境。人民党既然铁了心要推翻朝廷,而且展示出足够的力量。席卷安徽甚至全国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以黄承训的力量,是根本斗不过人民党的。认识到这个事实之后,黄承训也已经知道自己这趟是不可能把女儿给带回去的。看着乖巧懂事的女儿反过来安慰自己,黄承训就格外的难受。
  黄玉玥看着父亲那痛苦的神色,心里头极为难受。就因为她心疼父亲,她反而要极力安慰父亲。平心而论的话,黄玉玥一点都不想留在根据地,她恨不得马上跟着父亲走。因为她真正地想离开,经过反复思量,黄玉玥才真心的确定自己不能偷偷跑。从安庆被带到根据地,一路上十几天的鞍马劳顿让这黄玉玥清楚的明白了一件事,不跟着强大有力的队伍,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一个女子根本不可能安然无恙的从凤台县回到安庆。
  所以见面的父女们哭完之后只是嘘寒问暖,互相通报各自的情况。根本不谈及走或者留的事情。他们这么识趣,任启莹和张秀华倒也轻松不少。
  第二天黄承训等人还想去拜访陈克,却被告知陈克没空见他们。不仅如此,负责接待的任启莹告诉黄承训等人,这几天不许出门。说完之后,任启莹急匆匆的离开了。
  根据地出了些事情,自打人民党到了凤台县,并且不断扩张根据地范围以来,一直都是人民党主动出手。而今天凌晨传来的消息,根据地内第一起由反对者主动攻击人民党的暴力事件发生了。这件事情虽然不大,对于根据地来说却是第一次遇到,本来就高速运行的人民党中央立刻起了反应,不仅加强了内部的监控,主要的干部们也开始集合商量对策。
  这是在五河县发生的暴力事件,人民党远征安庆的时候,民政机关开始安排难民营里头的灾民有组织的回到家乡去。这十几万灾民一直聚集在凤台县对治安压力就很大,加上主力部队离开根据地,适当的疏导灾民回到家乡,一来缓解了内部压力,二来也为春耕做了准备。
  主力部队离开前,陈克就制订了这个大方向,具体执行交给留在根据地的党委们负责。路辉天等人执行的不错,通过疏导,指引。很有效的疏散了近十万灾民。
  人民党现在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级,中央、县,区。县级单位是以前的县城为据点,而区级行政单位则是以打下的围子和大点的市镇为核心。至于更小的村级单位,由于水灾后零散居住点基本都覆灭了,加上干部不足的问题,根据地还没有能全面进入村级单位。今天凌晨传来了消息,回到五河县的灾民们突然袭击了设在刘家铺的区政府。也就是原来刘八家的围子。人民党每个区都设有武工队,每个武工队的规模至少都是一个连,进攻区政府的有四百多人。由于有老百姓提前通风报信,武工队准备的很充分,这帮人的进攻被彻底粉碎了。
  具体的战斗情况还没有送来。但是这次的战斗中敌人基本上没有几个能逃走的,包括领头的基本都被抓到。人民党对于这场胜仗到没有什么欢欣鼓舞的感觉,大家都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些靠了人民党活命的灾民一回到家乡就对人民党的基层组织发动了进攻。
  路辉天脸色铁青,疏导灾民的工作是他负责的。闹出这样的结果来,路辉天知道自己难辞其咎。看到不少同志饱含埋怨的视线,路辉天觉得自己不能这么一言不发,“我……,我先表个态,这件事我会承担起责任来。”
  这话一出,连原本没有看路辉天的同志也把视线转过来了,这下路辉天心里头更觉得难受。人民党自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服务的结果居然让人民兵戎相见,这怎么都说不过去。
  宇文拔都是和路辉天一起负责民政工作,他看到路辉天做了自我批评,知道自己绝对脱不了干系。心中愈发惴惴不安起来。他喏喏地说道:“会不会是地方上的同志工作方法不太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