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28

  “对啊,对啊。得往前看。”华雄茂连忙说道。
  陈克接着劝周元晓,“周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头天晚上睡下,醒来就是新的一天。我们先出去,你哭完了就出来喝杯茶。我们绝对不会笑话你。大家都是朋友。”
  说完,陈克就要往外走,却感觉周元晓湿漉漉的手拽住了陈克的手腕,陈克用力一拉,周元晓已经站起身来。此时他已经停住了哭声,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周元晓说道:“一起出去喝茶。”
  陈克的笑话虽然很无礼,但是总算让大家很开心。周元晓这么闹了一出,大家又觉得很不安起来。青年们围坐在桌边,周元晓喝了口茶,这才轻声轻气的开口说道:“文青,我以前做错过一些事,败了家当。连父亲也被我气死了。父亲死前对我说,事情办错了,那就得认。算账的方法不对,肯定要把事情办坏。后来我每天都跟做梦一样。每次想振作,都会想起父亲死前的话,然后又是跟做梦一样。再后来见到了文青你,我其实觉得和你很投缘,看着你就跟看到以前的我一样。然后和文青你一起干活,真的很开心。我要做什么,想做什么,你都看在眼里,我不用说,你就能按我想的去做。我就觉得很开心。听了今天文青讲的东西,我竟然明白了以前我错在哪里。又听了文青你的笑话,我突然就像是醒了。”
  说到这里,周元晓捂住胸口,喘息了一阵,这才继续说下去,“文青,这些年我觉得追悔莫及。恨不得死了才好。可我不又想死,我想重振家业。但是一想到这些,我这心口里面跟刀绞一样。文青,你有什么能开导我的么?”
  “后悔很正常啊。周兄,后悔很正常啊。咱们小时候上中学学过《岳阳楼记》,里面就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是牵扯自己钱财地位的得失,谁都要或喜或悲。谁要是不悲喜,谁要是认为不应该为自己的得失而悲喜,这人……,这人就是反人类啊。”陈克斟酌着慢慢的说着。周元晓低着头,急促而且不稳定的呼吸逐渐平复下来。
  “我小时候没有上过什么中学,也没学过什么《岳阳楼记》。”游缑有些狐疑的看着陈克,“陈兄你在哪里上的中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华雄茂掉起了书包。
  陈克知道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此时他万分庆幸没有给自己瞎编一个出身。“一个谎言需要用千万个谎言来掩盖。”自己从不提及出身,哪怕是今天这样偶尔说漏了嘴,但这毕竟是实话,就算是有心人一直收集这些实话,也不可能得出什么相悖的事实来。只要自己不说自己的来历,这些说漏的话反而不会有什么破绽。
  定了定神,看到自己的话对周元晓起了点效果,陈克才接着说下去:“下雨时候呢,雨水就要往下落。如果这时候刮了风,雨水就不会直上直下的落。你不带伞,或者没有把伞斜过来,你肯定被淋湿。周兄,这不是你一个人会被淋湿,换谁这么做都会被淋湿。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后悔有啥用?”
  周元晓的呼吸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他叹了口气,“我以前就是不懂这些。我现在还是不懂。文青你说得对,我每次想到被我糟蹋的几千两银子,想起被我气死的老父亲,我就心痛如绞。什么都干不下去。”周元晓抬起头来,眼睛里面闪动着泪水,“文青,你为什么能懂这些?或许你这辈子就没有后悔过吧?”
  陈克听完这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完全不管游缑气愤的眼神,继续哈哈大笑,等笑够了,陈克才说道:“周兄,我这一两年才能真心的笑出来。早些年,我要么后悔莫及,心痛如绞,痛不欲生。要么和你这样,无精打采的。什么都不敢想,什么都不敢做。等我想明白了这些,再想起以前做的那些事,我就只有放声大笑了。那时候我多可怜啊,多可笑啊。当年那么做肯定要把事情办糟,可我就是鬼迷心窍的那么做了。还百死不悔。”
  听了这话,游缑微微点头,华雄茂不置可否,齐会深低头沉思。周元晓过了一阵,又开口问道:“那文青觉得我可有改过的机会。”
  陈克身子前倾,手肘支在桌子上,正色说道:“周兄,跟着我去革命吧。”这么飘逸的话题转换让周围的人都大吃一惊。陈克思维跳跃之大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第十一章
  “革命了就能改过?”周元晓疑惑的问道。
  “当然不能。”陈克很认真地说道。这话一出,游缑对陈克怒目而视,华雄茂几乎被逗笑了。
  “那为何我要去革命。”周元晓更加疑惑了。
  “周兄,按你原来那做法,你这辈子不过是在重复懊悔。没能力的时候,你懊悔,有能力了,你照样懊悔。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世道本身就有问题。你指望煤堆里面蹦出个白兔子,不可能啊。跟着我去革命吧,当你成为革命者,你就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这话说完,陈克停顿下来,并不时他觉得自己说错了,而是觉得很不足。陈克说的这些话,其实就是陈克平时最讨厌的“大道理”。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感充斥着陈克的内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类社会无非是追逐“名利”。就算是陈克自己,自认为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追求的不过也是天下的大利。这就是那个残酷而且简单的事实。扪心自问,陈克担心的只是一件事,他所知道的历史,他所掌握的知识,如果落入了有能力的人之手,那些人未必会认同陈克的“理想”,未必会认同陈克的“信仰”。而这种能力,就会对抗陈克所希望建立的“新世界”的阻力。
  如同陈克绝对不会相信所谓“神”这玩艺的存在一样,那些有能力的人,也不太可能相信陈克的“信仰”。陈克在21世纪,没少遇到想向他“传福音”的家伙。陈克也不是什么天性宽容的“道德者”。陈克知道自己办不到,但是如果能办到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把那些“信上帝”的都送新疆种树去。
  世界上最残酷的战争,都是“信仰者”与“信仰者”之间爆发的。“信仰”之所以残酷,就是因为信仰是一种情绪化的东西。社会主义信仰好歹还是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信仰好歹是承认人类的进步,承认社会的发展。其他的信仰,无一不是要把某种制度“千秋万代”的。基督教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信仰,封建制度的信仰,资本主义的信仰。无一不是要把某种制度“万世一统”。陈克作为中国人,他非常明白这种“万世一统”的执着。
  陈克知道,唯物历史观,政治经济学,拥有强大的力量,这是历史已经证明过的东西。苏联崩溃的例子且不提,中国仅仅用了60年,就成为了世界举足重轻的力量。“G2”的说法在2011年还有些许夸张,但是到了2020年,必将成为一个名至实归的“事实”。陈克来自21世纪,这个时代,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举足重轻的列强,中国面临的困境,仅仅是一个强大的“新帝国”如何扩张自己势力范围的“困境”。而不是1905年中国面临的“不能自保”的困境。
  陈克突然打了一个寒颤,这样的思量让他想清楚了一件事。自己追求的目标,如果从最低标准来说,就是中国人骨髓里面的东西“重新复兴中国的荣光”。对于领先世界20个世纪之久的中国人来说,沉淀在每个人中国人骨髓里面的就是对“中央帝国”的坚定“信仰”。
  “如果我传播的知识并没有达成我的理想,但是依旧能促进中国的革命和解放,那么我所做的一切,就没有意义么?或者说,我真正希望的,仅仅是我个人所期待的‘我’领导的中国,而不是中国的解放。”这个念头划过陈克的脑海,陈克突然觉得自己的背上渗出了一层冷汗。
  难道我仅仅是这么一个狭隘的人么?
  陈克觉得自己的脸如同火炭一样发烧,认识到自己的“傲慢”,让陈克真正的生出一种无地自容的羞愧。
  众人看着陈克突然就沉默下来,然后脸变得通红。“文青,你生病了?”游缑关切的问道。华雄茂和周元晓同样用担心的目光看注视着陈克。
  “我没事。”陈克勉强微笑着说道。然后他接着说道:“周兄,你也做过生意。现在咱们也在做生意,咱们现在的作坊才多大点?的生意就这么点,已经有人上门勒索。如果咱们的生意做大了。更多的人就会扑上来,想分杯羹。在新的时代,那些敲着勒索的家伙,统统都会被判刑,入狱。杀头的杀头,服苦役的服苦役。而官府不仅仅不会对我们敲诈勒索,而且会努力扶植各种企业的兴办和发展。周兄,以后的印染厂,规模会比现在大几十倍。一个工厂的工人数千,数万。周兄你的能力,能够当上厂长。这不比什么光复家业都来得光荣呢?”
  众人听了陈克的话,不由得有些憧憬的感觉。周元晓两眼精芒四射,看来陈克的话真地打动了他。“如果革命,就有这样的将来么?”周元晓问。
  “革命就是为了有这样的将来!”陈克语气坚定地说道。
  “那文青要我周元晓做什么?”周元晓语气里面充满了那种有了希望的人才有的决绝。
  “老老实实干活。”陈克的回答非常简单。
  众人都是惊讶万分。
  “哈哈!”游缑率先笑起来,“文青,为什么你说话就是这么逗呢?”
  “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我能否也跟着革命?”华雄茂问。
  “当然可以。”
  “我也要参加。”游缑喊道,“我可不怕干活。”
  “欢迎游缑姑娘参加革命。”陈克语气平静的仿佛在请游缑吃顿饭。
  听了这话,游缑忍不住又笑起了。“周兄,你要参加么?”游缑笑够了之后,问道。
  “如果只是干活就成,我就参加。”周元晓虽然还带着疑惑,但是他依旧表示了同意。
  “那么,我们就组成一个革命党。”陈克作了最后的总结发言。
  第二天,齐会深和何足道一大早就赶到了作坊。
  “文青先生,我有一事相求。”齐会深说道。
  “何事?”
  “我有几个朋友,也想来文青这里干活,听课。文青先生可否答应。”齐会深的神色里面有些惴惴。
  “当然可以。”陈克笑道。
  “那就请文青先生稍候,我这就去带他们过来。”说完,齐会深急急忙忙的转身离去。
  看着齐会深匆忙的背影,陈克突然觉得有些欣慰的感觉。转回头,只见何足道已经换了深蓝色工作服,跑到游缑身边听命。
  “多听话的一群孩子啊。”陈克觉得更加欣慰了。
  齐会深带了五个青年入伙,加上他自己与何足道,一共七名青年加入了作坊。陈克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这个时代的青年。这几个青年,要么是齐会深的学弟,毕业于教会学堂,要么就是齐会深在革命宣传中认识的朋友,读过私塾。这么一群人,在陈克的印象里面,他们应该更加希望去当先生,而不是在这个作坊里面挥汗如雨的工作。
  陈克知道自己讲的课在这个年代的确很特别,不过陈克也同样相信,除非是很特别的人,在这个时代还是认为纯脑力劳动者的地位更高。如何安排这些青年,让陈克十分烦恼。想来想去,只能从以前的历史中寻求答案。
  答案很快就找到了,而且答案之简单,让陈克突然生出一种抽自己冲动。即便是当年蓬勃发展的时代,40年代,共产党的党员数量也不过百十万。和解放区的一亿人口相比,才百分之一。这百分之一的党员在解放区当中比例十分稀少。为什么要自己的身边必须是党员呢?党员们只能和党员接触么?
  想通了这个问题,陈克在心里面大骂自己的愚蠢。在这个基础上简单思考了一下,陈克已经确定了当前的方式,根据自己所学的东西,建设一个新式企业。如果有余力的话,还要建设现代的学校。
  加上陈克等更早聚集起来的人,现在可以利用的人力有十一个人。原本陈克还要提防的人力,有了新的思路,顷刻就成了可以充分利用的人手。这些人有文化,在新的企业和学校里面都是宝贵的劳动力。
  这年头,读过书的人,特别是教会学堂毕业的人,如果干体力工作,还是比较“丢人”的。陈克这些天的讲课里面,描绘革命成功后要建立的新国家,他总要强调这是一个“劳动最光荣”的新世界。当然了,在谈及作坊的未来,陈克就把自己组建新式公司的想法向大家和盘推出。特别是陈克想建立一所新式学校的计划,更是认真地讲述了一番。
  青年们本来是受齐会深的邀请来听课的,他们也并非都是有钱人,这点子工钱对他们来说,也聊胜于无。不过如果陈克邀请他们来“做工”。青年们肯定不会同意。但是陈克给他们“画了张美丽的大饼”之后,加上陈克的课的确让青年们眼界大开。青年们是可爱的,也是冲动的。所有青年都表示,绝对会跟着陈克干下去。
  看着群情激奋的青年,陈克心中苦笑。自己也有这样的时候,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就敢于倾尽全力,一往无前的撞上去。结果呢,除了头破血流,没有别的什么结果。
  “希望我自己不要让他们失望才好。”陈克只能用这样的希望来平复自己内心的愧疚感。
  六月二十六日,陈克终于卖完了所有的1200匹布。其他青年拿到了自己应得的钱之后就很礼貌的先告退。正在此时,有一个陌生人前来敲门。一般来说,开门的事情都是华雄茂和陈克负责。今天游缑表现的非常特别,一有人敲门,她就抢先跑去开门。第三次打开门,游缑笑嘻嘻带了一个仆人模样的男子进来。男子扛了游缑的银子离开作坊。游缑笑嘻嘻的和周元晓一起搬了周元晓的银子起身告辞。
  作坊里面只剩了陈克和华雄茂。面对着堆积起来的那堆银元和银锭,陈克突然对华雄茂发了一句很没有意义的牢骚,“我们若是开得有钱庄就好了。”
  “文青想开钱庄?”华雄茂对此很是惊讶。
  “我那是玩笑话。”陈克仅仅是发泄一句。堆的这堆钱,陈克觉得这不是财富,而是一堆锁链。眼前的这堆钱背在身上能累死,藏在家里面怕人偷。如果是有现代银行,那就好办多了,直接存进银行就行。可这年头,哪里有这等好事。
  “咱们俩先分钱,然后回去吧。”
  幸好这是银元和银子,陈克与华雄茂每人背了一个包裹也就行了,要是铜钱,真得把人给累死。
  一回到住处,陈克就先拿了借据和钱找到秋瑾,“秋姐姐,多谢你帮忙。这钱我还上。”
  秋瑾看着借据和银子,却没有拿,她笑道:“文青这么想把手表拿回去?”
  陈克连忙解释道,“不是啦。秋姐姐想多了。手表你想带多久都行。我这一堆银子,往哪里放都不知道。先把秋姐姐的钱还上,好歹也能少操点心。”
  “那可不行,我收了你银子,这得还你手表。文青豪爽我是知道的,我也不能占你这个便宜。”秋瑾仍然执意不收银子。
  陈克明白这中间的原因,并不是秋瑾故意想占陈克的便宜。历史上,秋瑾很快就要去日本参加同盟会的建立。而在这个时代,一块这样的手表所代表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手表本身。而是代表了秋瑾拥有的财力。20世纪末,陈克见过一些老板,基本上身无分文,但是却要开辆奔驰车。这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财力,获取别人的信任。特别是秋瑾这样的革命者,一块“华贵”的手表,更能体现“高贵”的出身,得到别人的赞美。
  说真的,在1905年待久了,陈克的审美水平是一路下滑,或者说他自己的审美水平越来越和这个时代相近。本来那块在21世纪看起来没啥了不得的手表,现在这个时代是越看越好看。秋瑾虽然有钱,但是让她真的出钱买这么一块表,她绝对掏不出这么大一笔钱。
  华雄茂对钱财等身外之物并不在意,周元晓自己的心结还没有解开。他俩算是另类。游缑、齐会深出身都很不一般,他们对陈克的手表是颇为惊艳的。齐会深带来的那些青年,看到陈克居然用这样的手表来计时,对陈克的态度立刻恭敬起来。
  这样的时代让陈克有些很不适应,但是这也是这时代的特点,没有任何办法。既然还不了秋瑾钱。陈克无奈之下,只好请大家一起吃个饭。秋瑾倒是很体贴,她去外面酒店叫了饭菜给送回来。到了上海之后,几个人一直在忙,现在终于凑在一起吃饭,说起各自的事情,也颇为融洽。
  “文青,听蔡先生说,很看好你的学校章程。”徐锡麟说道。
  几天前,陈克写了一份建校章程,交给了蔡元培。这不过是对当年初中的一个描绘。21世纪的初中,让20世纪初的蔡元培感到很赞叹,这时理所应当的。
  “伯荪兄也有建学校的意思么?”陈克明知道历史上徐锡麟在安徽建了好几所学校,作为召集光复会同志的基地。还装作一无所知的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