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9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9/1757

  向皇后一时不想讨论韩冈带回来的问题,只得拿起吴衍来询问。
  这是补偿吗?韩冈想到。
  吴衍现在是第一任知州资序,进入御史台绰绰有余。做监察御史,只要一任亲民官,有第二任知县资序就够了,至于更低一级的监察御史里行,甚至只要是资深京官就够了——不过这么宽松的进入标准,也常常为人诟病。
  但是吴衍可说是循吏。厚生司,以及京城几家医院,都需要这么一个熟悉各方面流程的事务性官员来主持内部事务。厚生司换了判司事,照样能够稳定的运作,但换了吴衍,顿时就会变得磕磕绊绊起来。
  不过吴衍是自己的恩主,这一点韩冈从来不会忘记。
  这一份恩德,在韩冈心中甚至比起王韶还要更深一层。
  王韶用他,是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地方。而吴衍助他,却是救了他的性命。
  孰轻孰重,自不必多说。
  韩冈向向皇后介绍着吴衍:“吴衍为官一向勤谨,无论在陕西,还是在厚生司中,做事都是极为用心。臣记得近几年来的历次考评,吴衍至少都是在中上一级,且还有上下。缩减磨勘的次数在朝堂中也是居于前列。”
  宋用臣不知不觉地皱起了眉头。
  厚生司由于直面疫症,最主要的是各地灾后防疫的主持工作,而名气最大的则是世人皆知的保赤局,专司为天下幼儿种痘。在这一事务繁忙,又无可替代的部门,立下功劳的机会都很多,缩减磨勘的机会当然同样多。
  为皇太子成功种痘,特加官一级,赐钱物至千贯;三大王的子女成功种痘,上奏为厚生司官员请功,诏减一年磨勘;京城百姓的子女都完成了种痘,减两年磨勘。就这么一减再减,吴衍和厚生司官吏的晋升速度,就快得吓人。
  说吴衍缩减磨勘的次数在朝堂中排在前列,那还真是没错。可用来当作称赞吴衍的理由,那就显得有些过分了。
  但韩冈要为他的恩主说好话,在殿上的内侍,哪个会不识趣地戳穿掉。
  韩冈对吴衍感激颇深,他并不打算因为自己的私心,而阻了吴衍上进的机会。
  之前吴衍在,由于积累了不少功勋,连续缩减磨勘的年限。虽然不像蔡京那般耀眼,但本官官阶,蔡京升级的时候,他同样升级,一点都没耽搁。而且由于资历上的缘故,多了十几年官僚生涯,他本官官阶比蔡京要高,早就是从六品的屯田郎中了。
  即是吴衍在御史台中表现不佳,但他只要进去乌台过,那就是资历,日后升官都能够借助其力。得授侍制,进入重臣行列,这都不是幻想。
  “既然吴衍可用,那就请宣徽忍痛割爱了。”向皇后说道,“殿中侍御史现今正有空缺,倒也正合适他。”
  “这……此事臣不敢多言。”韩冈低头道。
  蔡京丢了殿中侍御史,回到厚生司任判官,而吴衍卸了厚生司判官,进御史台任殿中侍御史。
  这个交换实在是绝妙。
  韩冈当然不会反对向皇后的这个安排,但也不方便表示赞同。
  殿中侍御史是殿院之长,从来没有台谏官经验的吴衍,想要授予辞职,其实并不合适。但还是那句话,就算吴衍失败了,在官路上同样是一个成功,这是通向重臣序列的快速通道。
  向皇后明白韩冈的顾虑,同时也更对蔡京愤恨不已。
  明明韩冈一贯谨守本分,只在危急关头才会站出来力挽狂澜,却要被小人栽上一个威胁皇宋国祚的罪名,还有比这个更冤枉的吗?
  被蔡京攻击,韩冈倒不觉得什么冤枉不冤枉。他的心思,蔡京只说了一半。只说了威胁,没说目标。其实还有一半在等着天下所有人。
  至于蔡京,他是个危险人物,为了以防万一,有机会踩上一脚,何必吝惜抬一抬腿?
  韩冈从不小气。
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三)
  还不到中午,宗泽正在院中读书。
  天气正热,但院子里有着习习凉风,教室内就是门窗大开还是嫌热。
  而且这时候,国子监中也比前段时间清净了。
  离解试没有多久了,监中的课程安排也少了许多,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去冲刺复习。
  可以直接参加礼部试的学生仅是极少数,国子监中能够得到的解试名额亦并不算多,对有心参加今科科举的国子监生们来说,监中的其他同学现在都是竞争对手,大部分人留在监中与同学交流的时候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回到住处,闭门苦读。原本总是吵吵闹闹的国子监,在这段时间,变得安静了起来。
  “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宗泽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前面大声喊,只言片语正随风飘来。
  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大事,原本安静的中庭,好像水滴进了油锅中,一下就炸了开来。
  宗泽没放下书,继续看他的时文。
  新近才弄到手的这一卷南剑州熙宁八年发解试的拔贡文集很有些意思,里面有几篇文章拿到殿试上都是争前十的水平。不过宗泽,以及其他购买这本书的士子,想要看的并不是文章,而是文章背后的考官。据说当时主持福建南剑州发解试的学官,很可能就是今科主持开封府解试的考官之一。
  这就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到考官的人选,追溯他们的过往,寻找他们的喜好,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模拟文风,迎合考官们的喜好。
  大宋文坛流行的文风,最早是西昆体,以李商隐为宗,词章艳丽,用典精巧,不过失之空洞,之后为授学国子监的徂徕先生石介所批驳和整顿,出现了所谓的太学体,使得士林文风为之一变,不再追求华丽的文字,但最后却又走了极端,用词变得险怪奇涩,让人难以理解。直到欧阳修开始主持科举,才终结了太学体的流行。
  当时的文风以石介为宗,以文章闻名的士子中最有名的一个是刘几,他的文章就是标准的太学体,多少士子争相模仿。等到他参加科举,便被视为当科争夺状元的最有力的人选之一。可惜那一科的考官是正欲整顿文风的欧阳修,一看到被糊名誊抄过的文章便知道是刘几所作,拿着笔在考卷上横着涂过去,批了三个字:大纰缪,然后张贴了出来,让天下士人引以为戒。也正是那一科,所有务求文字险怪奇涩的士子,全都被黜落了。士林文风由此再一变,开始提倡复古,追求平易畅达,在自然中见功底。
  刘几在折戟沉沙之后,并没有灰心,从此一改文风,模仿欧阳修的风格,到了下一科再去应考。那一科主考官还是欧阳修,对刘几的文章大加赞赏,推崇备至,甚至擢为礼部试第一的省元。同时,还黜落了几篇死不悔改的太学体文章,指着其中的一篇文章说,这肯定是刘几。待到揭开糊名,欧阳修也还是没有发觉——刘几很聪明的改名成刘煇,以防欧阳修对他成见太深,揭开糊名后再黜落——直到张榜之后,有人过来对欧阳修说出了真相,欧阳修当时是“愕然良久”。
  刘几他出将入相,在陕西坐镇了很长时间。也是宗泽所佩服的时人之一。而刘几的第二次科举能够得中省元,在宗泽眼中,其实正是兵法的应用。其应时而变之处,比起那些在考后跑去围攻欧阳修的太学体考生,还有私下里给欧阳修写祭文的那一批人,实在强得太多。其心思缜密的地方,也是日后能够坐镇边陲的原因所在。
  宗泽完全没觉得研究考官喜好有什么不好的,能让他考中进士就行。等到殿试是就不用那么麻烦了,把自己的才华表现出来也就够了,宗泽求得也只是一个进士资格,没打算争名次。
  不过宗泽的安适还是没有延续太久,很快就有人跑来打扰他继续读书。
  “汝霖,汝霖,出大事了。”
  “大事。”宗泽放下书,若有所思,“是朝廷明年不开科了?”
  “可不是说笑。”那名同学脸色一板,大声道:“你可知道,方才在朝会上,御史台刚刚大闹了一番。”
  “哦,是吗。”宗泽兴致不高。
  不闹那还是御史台吗,狗咬人那是很正常的事儿啊。不过选择在朝会上翻脸,这还真是有些少见,但仅仅是少见。
  只是转念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他的语气就有了点变化,“今天是大朝会吧?!”
  “那还用说?是在文德殿上啊!”
  宗泽眉头微皱,朝堂上要有大变化了。
  每日在文德殿的常朝,是由不任实职的朝臣参加,多只是由宰相押班,一般天子是不到场的。天子到场的是垂拱殿上的常起居,是宰臣枢密使以下要近职事者并武班参与,宗泽本以为所谓的御史台大闹朝会,指的是在常起居上闹起来。但一联想到今天是什么日子,大闹朝会的性质就完全不对了。
  常起居倒也罢了,人毕竟不多,而朔望朝会,比每五日一次的百官大起居还要隆重,礼仪性质更为重要。渎乱朝仪,这可是不小的罪名。御史们敢冒着这样的罪名,在殿上弹劾,这目标不是宰相就是执政,而且必然是当场分输赢的胜负手,不留半点退路。
  果然是大事。
  “汝霖,你可知今日御史们弹劾的是谁?”
  宗泽摇摇头,虽然就在那么几个人之中,但费心去猜,还不如直接问,“是谁?”
  “一开始是章子厚枢密。赵正夫和强隐季两位御史出来,说章枢密之弟关说法司,且章家在交州私酿酒水,要朝廷严查。”
  御史们引领民间清议,以卑官凌宰辅,能随意抨击朝政、攻击朝臣、指斥任何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也不用查明真伪,只要听到一点风声便可以发挥。而且骂得越凶,升得越快,这是所有还在读书的国子监学生们都十分羡慕的对象。
  在国子监里面,就是台谏官中最低一级的监察御史里行,都比中书五房检正公事、枢密院都承旨更加有名。
  赵挺之,强渊明都是宗泽平常所素知的,都是有名的御史。只要抓到把柄,他们出来弹劾章惇,不足为奇。
  不过如果仅仅是一个章惇的话,不至于闹到御史在朝会上递奏章,毕竟看起来证据确凿。或许是准备将谁牵连进来,兴起大狱,在现如今宰辅们都有定策之中的情况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下手,可以让太上皇后无法偏袒宰臣。
  “难道是蔡……”
  宗泽的话才说到一半,就被打断了。
  “没错,接下来出马的正是蔡京!”那名学生啧啧称叹,“不愧是汝霖,一下子就猜到了。”
  宗泽咳嗽了一声,道:“蔡元长是殿中侍御史,他出来肯定是为了一锤定音的。”
  蔡京是蔡确的戚里,而且在五服之内。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少,蔡京出面,要么是弹劾蔡确。要么是秉持蔡确的心意,去弹劾某位能够跟章惇牵扯上关系的。
  “只是蔡殿院出来弹劾的又是谁?韩,还是蔡?”
  “都说汝霖识见过人,今日可见一斑。是韩宣徽!蔡京出来,是为了弹劾韩宣徽。”
  宗泽猜的其实是韩绛、蔡确,所以韩前蔡后,只是也没必要再说明。但弹劾韩冈做什么,连枢密副使都不做了,只做宣徽使,还有必要弹劾他吗?韩冈现在是不可能再离京的,不论是什么事,太上皇后都不会处分他。
  “大事,大事。汝霖,出大事了!”
  宗泽正想细问,外面又跑进来两名学生。
  宗泽一叹,将桌上的书合起来,今天是没法儿读书了,“已经知道了,是蔡殿院弹劾韩宣徽吧。”
  “要是弹劾还好了。”前一名太学生说道,“他就是说一句韩宣徽名重,为国祚不宜重用,根本就不算弹劾。弹劾韩宣徽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偏偏他胆子小。”
  “谁说不是呢。他可是从厚生司出身,借了韩宣徽的光才能进御史台的,不意人品卑劣至此。”
  宗泽连忙告停,道:“还是说一说详情。小弟都没听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9/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